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不仅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形象和环境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在这个问题面前,不仅需要深刻剖析其成因,还需研究和探讨有效的原位修复技术,以期能够将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1.污水排放城市污水的排放是导致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污水的产生量大幅增加。
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滞后、管网老化以及部分居民习惯性地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了城市河道水体的黑臭问题。
2.废弃物排放除了污水排放外,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还与废弃物排放密切相关。
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建筑物废弃物、工业废水等,这些废弃物的排放会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异味的产生。
3.水体富营养化过量的营养物质的输入是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污水中所含的余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会使得水体中的藻类和细菌等生物大幅度增加,形成“赢藏”效应,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导致水体黑臭问题的产生。
二、原位修复技术探讨1.溶氧增氧技术溶氧增氧技术是利用增氧设备将氧气直接注入水中,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以达到减少异味的目的。
该技术是针对水体缺氧、富营养化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法。
通过增加水中的氧气浓度,可以减少水体底部的厌氧菌群生长,有效降低水体黑臭的程度。
2.生态滤池技术生态滤池技术是通过在河道中设置一定规模的生态滤池,结合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利用水生植物的吸附、吸收和转化作用,可以有效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并且水生植物的气根还可以释放氧气,增加水体的溶解氧浓度,改善水质。
3.生物调解技术生物调解技术是通过引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活性微生物和植物,利用其对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去除作用,改善水体质量的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针对水体中的富营养化问题,还可以有效地去除异味成分,减轻水体黑臭的程度。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所谓黑臭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
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是由于DO不足造成的,而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水体黑臭的根源。
有关河流黑臭的原因,LAZARO指出河流黑臭现象其实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厌气分解。
认为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缺氧环境,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的臭味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致使水体黑臭。
ROMMANO在1963年指出表征水体黑臭的指示物质是由放线菌在有机污染物存在下所产生的乔司脒、萘烷醇类和2-MIB,而乔司脒的浓度可以定量描述水体黑臭的程度。
1黑臭的原因1.1水体有机污染城市河流不仅供水,同时也已成为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场所。
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河流中有机碳污染物(COD、BOD)、有机氮污染物(NH3-N)以及含磷化合物负荷不断加大。
有机污染物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水体缺氧,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有臭气体如甲烷(CH4)、硫化氢(H2S)、氨(NH3)等逸出水面进入大气使水体发臭。
有机物主要是指糖类、蛋白质、油脂、氨基酸、酯类等。
这些物质以悬浮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污废水中。
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CO2和水等简单无机物,同时消耗大量的氧。
除此之外,当水体中受到有机碳与有机氮以及有机磷污染物污染时,无论其中是否有充分的DO,在适合的水温下都将受到好氧放线菌或厌氧微生物的降解,排放出不同种类发臭物质,引起水体不同程度的黑臭。
在《黄浦江水体黑臭的由来》一文中,认为造成水体黑臭的根本原因是有机污染日益严重,黄浦江水体稀释自净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
1.2氨氮、总磷污染生活污水中各种有机还原氮磷物质在水体中缓慢的好氧降解,导致水体DO降低。
含氮有机物降解的耗氧远大于碳有机物降解的耗氧,氮磷物质与一般的碳水化合物一起参与耗氧过程,使水体中DO降低,导致水质恶化,发黑发臭。
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
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为了保护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黑臭水体治理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黑臭水体的概念、成因和危害入手,介绍黑臭水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并探讨黑臭水体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黑臭水体的概念、成因和危害1.1 概念黑臭水体是指水体受到污染或营养物质过度输入后,发生富营养化,产生大量有机物质并被微生物分解,导致水体呈现黑色、发臭等现象,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黑臭水体通常出现在城市河道、城市湖泊和城市水库等地方。
1.2 成因黑臭水体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废水排放不当:城市中的废水排放量大,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会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垃圾和污染物的乱倒:城市中的垃圾和污染物乱倒在河道和湖泊中,这些物质会被风吹雨淋,逐渐分解,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水体自身环境条件:如水体淤泥厚度、水流速度、水温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1.3 危害黑臭水体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2)水体腐烂产生臭味,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3)水中的污染物质会随着水流传播,污染周围的土壤和空气,给周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二、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和技术2.1 理化处理技术(1)曝气法:通过曝气装置将空气吹入水中,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促进水中的生物呼吸和代谢作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2)化学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将水中的污染物质转化成沉淀物,使其沉淀到水底,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生物法:通过加入特定的微生物,促进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和转化成无害物质,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2 植物修复技术(1)水生植物修复法: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将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和转化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黑臭河道治理技术的探讨及应用
黑臭河道治理技术的探讨及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也逐年增加,导致许多河道出现了黑臭现象,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城市形象。
因此,开展黑臭河道治理工作已经成为当今城市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就黑臭河道治理技术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理方法及应用情况。
一、黑臭河道的成因黑臭河道是指因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等原因造成的河水腐败,产生一种难闻的气味,这种气味直接影响到周围居民的居住环境、景观价值和旅游业的发展。
黑臭河道的成因有以下几种:1.有机质富集。
有机质是黑臭河道产生原因之一,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等都含有有机质,这些有机质不断积累就会导致河水质量下降。
2.缺氧状态。
有机质富集后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河水处于缺氧状态,继而产生大量污水异味。
3.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多。
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过多会促进藻类的繁殖,导致嗜氧生物减少、厌氧生物增多,继而产生刺鼻的臭味。
1.物理治理技术物理治理技术主要是针对黑臭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悬浮物、沉积物等进行处理,包括网格拦污、泵水换液、防渗、转运至处理设施等。
化学治理技术通过添加氧化剂、消毒剂等化学品,改变黑臭污水的水质,达到减少臭味、消除病菌等的效果。
常用的化学品有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过氧化氢、含氯消毒剂等。
生物治理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等过程,处理黑臭污水中的有机质。
生物治理技术包括多种方式,如好氧法、厌氧法、化学-生物复合法等。
综合治理技术是将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技术相结合,通过技术手段对黑臭污水进行处理、净化。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治理效果明显等优点。
黑臭河道治理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案例:1.杭州市下沙沿江公园治理工程该工程在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化学等处理手段的基础上,建设了一系列的水景、人工湖、堤坝和美化工程,使污水处理设施和城市景观相得益彰,通过处理沿江公园内14个污水排口的污水,让黑臭河道变成了一条生态美丽的“清澈河道”。
河流黑臭地原因及机理
河流黑臭地原因及机理
河流黑臭是指河水出现异味、黑色污染物质和腐败有毒的生物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有机物的大量积累和溶解氧供应不足引起的。
下面将
详细解析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
首先,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机物的大量积累。
当河流中的有
机废物(如植物残渣、污水、动物粪便等)过度集聚时,可以形成底泥。
这些底泥在缺氧的环境中产生腐败过程,释放出大量氨氮、硫化物、亚硝
酸盐等有机废物和有害物质。
同时,有机物的高浓度聚集也会导致水体氧
气的消耗,使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降低,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河流黑臭还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有关。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藻类和细菌的繁殖过程。
当河流受到无
序排放的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影响时,营养物质的含量会急剧增加。
因此,水体中的富营养化往往与河流黑臭现象同时存在。
这是因为富营养
化使得藻类和细菌的生长繁殖过程加快,释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加剧了
河流黑臭的程度。
综上所述,河流黑臭的原因主要包括有机物的大量积累、溶解氧供应
不足和水体富营养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河流中的有机废物降解
过程加快,有害物质释放增加,导致河流黑臭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减少有机废物的排放,改善河流的水质环境。
同时,清理底泥、增加水生植被和加强水域环境修复也是有效的措施,可以
帮助恢复河流的生态平衡。
论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论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城市河道黑臭水体不仅会影响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会严重损害沿岸生态环境。
因此,如何治理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和治理技术两方面探讨如何治理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
一、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1.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排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形成与城市垃圾和污水直排有着密切关系。
城市中的垃圾、废水等大量有机物质在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河道,由于这些有机物质未被处理,会在河水中迅速繁殖大量细菌,而大量细菌代谢后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及臭味,导致河道产生恶臭和黑色水体。
2.工业污水排放工业企业是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又一主要原因。
工业企业使用的一些有害化学品和工业废水,若不经过科学处理便会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加重。
3.缺少维护和管理城市河道缺乏对河道水质的维护和管理,一些居民或企业的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处置,导致河道污染严重。
针对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有生态修复技术、物化技术和优化管理等技术。
1.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通过培养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微生物、植物和鱼类等生物上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然环境,促进河道水质的恢复。
在生态修复技术中,主要应用的是湿地的生态修复技术,把河道两侧的空地改造成湿地;同时,进行水面上的浮草种植。
这样,就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体系,有助于改善河道水质,达到治理典型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目的。
2.物化技术物化技术是通过化学物质、光线、多相界面传质等手段,将有害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其中,光催化技术和活性炭等技术较为常见。
光催化技术通过太阳光照射光催化剂,使其处在高能状态,从而分解恶臭污染物质。
而活性炭则是通过吸附物质来净化水质。
在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中,物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对于难以进行生态修复的情况,如大型污水处理厂的附属治理等。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1黑臭水体之所以形成:
黑臭水体是指污水中含有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类含量过高,特别是BOD(生化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大于允许水质标准,水质恶劣,色黑,臭味难闻的水体。
它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一是水质基础较差,尤其是在河道、湖泊、河口等水环境较差的地方。
二是工业污染
源投入量大,特别是含氧有机污染源,放线菌等营养物质投入较多;
三是污水处理装置缺失或运行不良,污水未经处理连续排放至水体,
造成水体有机物积累过多,四是本身水体的生态系统已毁损。
2治理方案:
(1)控制污染源:建立严格的污染源控制,加强对污源的监督检查,积极防治水污染,及时发现神改善,限制空气污染等行为;
(2)污水处理机制:加强工业污水、日常污水、生活污水生物处
理机制,改善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设备;
(3)开展清淤养护:加强水体河道的清淤养护,提高水体的流量,增加水体的稀释效果,是同时也可以达到减少水体黑臭的效果;
(4)补充水生态:加强水域景观建设,增加水体植被,改善水体
环境,减少水体污染,补充水生态,增加水质清澈度;
(5)动物控制:及时发现黑臭水源,加强水体养护,持续加强动
物控制,减少污染物污染源;
(6)提高政策awareness:开展公务员、全民等层面的水污染防治意识教育,普及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的知识,强化执法,扩大技术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技术对治理水质恶劣的黑臭水体的控制和根除发挥效用。
3结论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黑臭水体治理的政策措施力度,构建起覆盖完善的政策体系,在积极贯彻实施中,尽快解决这一水体污染问题,其他部门也应在法规、政策、技术支持等方面大力加以协助,形成有效的联动治理效应,有助于控制和根除水质恶劣的黑臭水体。
《2024年黑臭河道净化试验研究及综合治理工程应用》范文
《黑臭河道净化试验研究及综合治理工程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黑臭河道问题尤为严重。
黑臭河道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水环境质量,还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黑臭河道的净化及综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黑臭河道的净化试验研究及综合治理工程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二、黑臭河道问题现状及成因黑臭河道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底泥污染严重等。
其成因主要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污染源的排放,以及河道生态环境破坏、水体流动性差等因素。
这些问题使得河道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含量超标,导致水体发黑发臭。
三、黑臭河道净化试验研究针对黑臭河道问题,本文开展了净化试验研究。
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分析:对黑臭河道的水质进行全面分析,了解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为后续的净化处理提供依据。
2. 生物修复技术: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对河道进行净化处理,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
通过投加具有降解污染物能力的微生物或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对河道进行深度处理,如吸附法、氧化法等。
通过投加吸附剂或氧化剂,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
四、综合治理工程应用针对黑臭河道的综合治理,本文提出了以下工程应用措施:1. 截污治污:对河道周边的污染源进行截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进行处理。
2. 生态修复: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建设人工湿地等方式,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
同时,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 水质监测与监控:建立水质监测与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河道的水质状况。
一旦发现水质恶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 强化管理:制定严格的河道管理政策,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五、工程实施效果及展望通过实施上述综合治理工程措施,黑臭河道的净化效果显著。
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面临着许多水体环境问题,其中黑臭水体问题是其中之一。
黑臭水体是指水体中存在着大量有机废弃物质,以致于产生难闻的恶臭,并且水质劣化严重的现象。
黑臭水体不仅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严重危害人民生活,还给城市形象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对黑臭水体进行整治,已成为当前城市环境治理的重点任务之一。
二、黑臭水体的原因1. 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口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导致了水质恶化。
2. 河流上游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产生了影响。
3. 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治理措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富有机质化。
4. 化工企业排放的有机废物和化学物质对水质产生了影响。
三、黑臭水体整治的原则1. 依法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加大对违法单位的打击力度。
2. 增加环保投入,加强对黑臭水体整治相关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
3. 强化责任制,建立健全治理工作考核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
4. 进行全过程治理,注重对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终端处理的有机结合。
四、黑臭水体整治的工程方案1. 水质监测与评估:对黑臭水体进行全面的水质监测与评估,确定黑臭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种类,为后续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水资源整合与治理:根据水体流域的特点和水质状况,采取水资源整合的措施,包括梳理河道、挖河疏浚、修建水系绿道等手段,改善水体的自净能力。
3. 水生态恢复与修复:对水体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与恢复,包括湿地保护、水生植被种植、水生动植物增殖等,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4. 污水处理与回用:针对黑臭水体周边的污水排放问题,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实现污水的回用和资源化利用。
5. 生态景观建设:在整治过程中,注重对黑臭水体周边环境的改善与美化,包括沿岸景观设计、绿化种植、生态岸线建设等,提升水体周边的景观价值。
6. 社会参与与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合力。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河流黑臭是指水体发出难闻的臭味,水质极差,颜色变黑暗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城市河流中尤为常见,给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水质污染、底泥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缺乏水流动等因素。
首先,水质污染是导致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入,导致河流中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等污染物超标,造成水体质量下降。
这些有机物遇水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氨氮,导致水体呈酸性或碱性,从而导致藻类和细菌过度繁殖,最终形成水华,使得水体变黑并散发出难闻的恶臭。
其次,底泥污染也是导致河流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河流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底泥中富集有各种富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这些物质在缺氧的环境中会分解产生硫化物、硫酸盐和甲硫醇等臭味物质。
此外,底泥还可以吸附和富集各类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进一步加剧河流环境的恶化。
同时,水体富营养化也是导致河流黑臭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的人工施肥、农药、养殖废水等进入河流,使河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过高的营养物质也会促进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引起水华。
水华过度繁殖后,藻类死亡会导致大量有机物降解,进一步使水体黑臭。
此外,缺乏水流动也是导致河流黑臭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城市化进程,河流遭受了严重的河道疏浚和围堰等人为改造,河流中的水体循环不畅,河水长时间停滞,河道的氧气供应不足,水体缺氧严重。
缺氧环境下,底泥中的有机物质分解释放出大量硫化氢等致臭物质,加剧了河流黑臭的程度。
综上所述,河流黑臭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涉及到水质污染、底泥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缺乏水流动等多个因素。
为解决河流黑臭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底泥的处理、提高水质净化技术以及恢复和改善河流的水流动态等。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够彻底解决河流黑臭问题,保护好我们的河流生态环境。
河流发臭发黑的原因及对策.doc
河流发臭发黑的原因及对策河流恶臭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有机物的厌氧性分解、工业化学物质排入和微生物生长。
1.城市排放的污水中包含部分养分,进入河流后,为细菌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可分解有机物。
通常的情况是,如果有足够的氧气,细菌通过以下方式分解有机物:有机物+氧气→CO2↑+H2O+能量。
但是,当没有足够的氧气时,有机物质就被厌氧菌分解。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较深且流动缓慢的河流里,具体反应如下:有机物+NO3-→CO2↑+N2↑+能量有机物+SO42-→CO2↑+ H2S↑+能量有机物→有机酸→CH3↑+ CO2↑+能量及其他以上反应表明,当有硝酸盐参与反应时,通过细菌的作用将产生氮气;当硫酸盐参与反应时,则产生硫化氢,硫化氢是恶臭气味的重要来源;当发生其他分解反应时还将产生沼气以及其他含有气味的自挥发性有机混合物,如硫醇、酪酸等。
2.工业化学物质会产生一系列带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一旦离开污染源,它们就很难被鉴别出来,也就更难加以控制。
3.藻类依靠消耗有机物分解所产生的细菌生长,这种生长过程通过光合作用产的CO2与各种形式的磷化物及氨反应促进新的细胞生长并产生氧气,氧气又被下一代细菌用于有机物分解,这样,藻类就与细菌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然而,这种共生关系本身也存在问题,当藻类生长过量时(如养分过剩),过多的藻类会阻碍阳光进入,导致厌氧分解,使水体产生恶臭(一般会产生无机物氢硫酸)。
另外,各种不同藻类本身会产生一系列气味,成为恶臭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恶臭形成过程废水中的污染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其中的一部分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并消耗了水中溶解的氧气,余下的部分则进行厌氧分解,从而产生臭味,导致河流污染。
河流需通过再氧化来达到自我净化(尽管在反应、吸收及生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化学物质)。
这种自我净化依赖于以下因素:排放,周转率,温度,再通气。
要使生物反应进展顺利,温度必须适合细菌繁殖(大约在10℃以上,最好是在25~30℃之间)。
河水变黑变臭的主要原因
河水变黑变臭的主要原因
1.有机物、氮、磷等外源污染物的排放
大量有机污染物、有机还原氮、磷等外源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氧化分解过程中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导致水体溶解氧浓度降低,水体转化成缺氧或厌氧状态。
随后,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促进有机物分解、腐败、发酵,同时产生甲烷、硫化氢发气等恶臭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造成水体发黑发臭。
2.底泥等内源污染物的影响
底泥是排入河流中各种污染的主要归属之是城市水体的主要内源污染物。
沉积底泥在水体冲刷和人为影响下再悬浮,随后,吸附在底泥颗粒上的污染物在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释放回水体,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同时,大量的底泥也是各种微生物繁殖的温床,其中,放线菌和蓝藻通过代谢作用使得底泥甲烷化、反硝化,导致底泥上浮及水体黑臭。
3.水动力学条件不足
水动力学条件不足、水循环不畅也是引起水体黑臭的原因之一。
河道水量不足、流速低缓导致污泥淤积,污水滞留,垃圾沉淀,水体复氧速率衰减河道的渠道化、硬质化,导致河道系统生态环境异质性降低,污染物积累,水体自浄能力减弱,生态系统退化,形成黑臭水体。
4.水体热污染
水体热污染通常来源于工业冷却水及居民生活污水,它不仅影响到水体中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而且会促使微生物活动异常,溶解氧浓度
大幅度降低,WOOD等指出,当水体温度低于8℃或高于35℃时,放线菌分解有机污染物的活动受到抑制,水体几乎不产生黑臭。
而在25℃时放线菌的繁殖率较高,水体的黑臭也严重。
在较高水温下,硫酸盐还原菌活性显著增强,导致水体中更多的硫酸根被还原成硫化氢,使得水体发臭。
河道黑臭底泥治理工程方案
河道黑臭底泥治理工程方案一、概述河道黑臭底泥是指由于有机物、废水排放和沉积物沉淀在河床上形成的具有刺鼻异味和混浊浑浊的底泥。
这种情况不仅污染了水质,还会对水生生物和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水环境污染事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针对河道黑臭底泥进行整治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
本文将从黑臭底泥的成因和危害、底泥治理工程方案、工程实施难点和探索、成本预算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黑臭底泥成因和危害1. 成因河道黑臭底泥的的成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废水排放:城市和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淤积,在河床上形成了臭秽的底泥。
(2)有机物沉积:植物残体、腐殖质和其他有机物在水体中降解,会产生大量的有机溶解物和颗粒物,这些有机物质也会沉积在底泥上,促进了黑臭底泥的形成。
2. 危害黑臭底泥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1)水质恶化:黑臭底泥中富含腐败的有机物,会释放出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造成水体的异味和大量的有毒物质的释放,导致水质急剧下降。
(2)生态环境破坏:黑臭底泥中所含的有机物质会剧烈消耗水中的氧气,使得水中的生物氧缺乏,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和栖息环境的破坏。
三、底泥治理工程方案1. 前期调查在进行底泥治理工程之前,需要对河道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调查,以了解河流水质状况、底泥淤积情况和底泥成分等信息,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重要的依据。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水质监测:对河流进行水质采样和分析,了解水质状况。
(2)底泥取样:对底泥进行取样分析,了解底泥的成分和淤积情况。
(3)生态环境调查:对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水生生物种群和分布。
2. 预处理工程为了减少河道黑臭底泥带来的危害,预处理工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淤泥清淤:通过机械化清淤装备对底泥进行清淤处理,加强对河道的清淤作业,减少有机物质的沉积。
(2)生态修复:在河道旁边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增加水中植物的生长,吸收有机物质和减缓河道流速,增强底泥的稳定性。
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所谓黑臭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
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是由于DO不足造成的,而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水体黑臭的根源。
有关河流黑臭的原因,LAZARO指出河流黑臭现象其实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厌气分解。
认为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缺氧环境,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的臭味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致使水体黑臭。
ROMMANO在1963年指出表征水体黑臭的指示物质是由放线菌在有机污染物存在下所产生的乔司脒、萘烷醇类和2-MIB,而乔司脒的浓度可以定量描述水体黑臭的程度。
1黑臭的原因1.1水体有机污染城市河流不仅供水,同时也已成为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场所。
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河流中有机碳污染物(COD、BOD)、有机氮污染物(NH-3 N)以及含磷化合物负荷不断加大。
有机污染物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水体缺氧,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有臭气体如甲烷(CH)、硫化氢(HS)、氨(NH)423等逸出水面进入大气使水体发臭。
有机物主要是指糖类、蛋白质、油脂、氨基酸、酯类等。
这些物质以悬浮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污废水中。
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C02和水等简单无机物,同时消耗大量的氧。
除此之外,当水体中受到有机碳与有机氮以及有机磷污染物污染时,无论其中是否有充分的DO,在适合的水温下都将受到好氧放线菌或厌氧微生物的降解,排放出不同种类发臭物质,引起水体不同程度的黑臭。
在《黄浦江水体黑臭的由来》一文中,认为造成水体黑臭的根本原因是有机污染日益严重,黄浦江水体稀释自净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
1.2氨氮、总磷污染生活污水中各种有机还原氮磷物质在水体中缓慢的好氧降解,导致水体DO降低。
含氮有机物降解的耗氧远大于碳有机物降解的耗氧,氮磷物质与一般的碳水化合物一起参与耗氧过程,使水体中DO 降低,导致水质恶化,发黑发臭。
黑臭水体产生及治理方法
黑臭水体产生及治理
1、产生机理
黑臭水体是水体有机物污染的一种极端表现,大部分水体黑臭机理基本一样,它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
当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使水体变黑、变臭。
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的分级标准
2、治理措施
2.1物理修复
目前主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截污、调水、清淤等水利工程,以及机械除藻、引水稀释、人工造流、河道曝气。
2.2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方法如化学絮凝处理技术、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虽
然见效快、效率高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
2.3生物修复
现阶段的生物修复技术比较繁多,大致可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微生物修复。
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己经成为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光合细菌类、放线菌类、酵母菌类和乳酸菌类。
目前最常用的是,截流、清淤、加絮凝剂、曝气。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城市河道状况严重恶化,形成了河道水体黑臭现象。
河道水体黑臭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群众健康影响非常严重,因此对于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和原位修复技术的探究,十分必要。
一、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
1.有机物质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废水、污泥等无法很好的处理,在河道中大量堆积,导致河道水体中腐烂物质和有机物质过多,极易导致水体黑臭。
2.底泥积累:底泥长期沉淀在河道中,形成大量厌氧细菌和致病微生物,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使河道水体的氧气含量减少,导致水体黑臭的现象加剧。
3.水流弱化:城市化进程中,河道的规划和修建过程中我们经常去掉了周边的芦苇草丛等河道植被,导致河道水流减弱,水体很难自我净化,也会进一步助长河道水体黑臭的现象。
二、原位修复技术探讨
针对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现象需要进行原位修复技术的探究。
原位修复技术指的是利用现有条件在污染源地治理或控制污染扩散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让有害物质在原位进行处理。
1.生物修复技术:在河道中添加防腐剂和激活剂,通过微生物进行养殖繁殖,将河道中的有害物质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2.物理修复技术:采用物理方法处理底泥,包括沉积降解法、沼液浸提法、压力沉降等技术,将底泥中有害物质分离出来,减少河道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降低水体黑臭现象。
3.化学修复技术:借助化学物质对污染物进行转化、分解或沉淀,包括混凝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电化学法等技术。
总结: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现象的成因主要是由废水污染和底泥积累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用原位修复技术,通过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等技术对河道水体黑臭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控制。
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
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河流黑臭是指水体中出现恶臭味道或黑色污染物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废水排放、有机物的富集和缺氧等因素引起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
1.废水排放:河流周边常常是居民、企业等活动的聚集地,大量的废水经过排放后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中,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工业废水等。
这些废水进入河流后,容易对水质造成污染,引起恶臭现象。
2.有机物富集:有机物是引起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的废水中富含有机物,如食品加工废水、农田排水等,这些有机物会被水体吸附或溶解,促进水中有机物的富集。
当有机物含量过高时,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诱发藻类的大量繁殖。
这些藻类在死亡后会降解并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进一步加剧水体的黑臭。
3.缺氧:河流黑臭与水体中的缺氧现象密切相关。
当水体中存在过多的有机物时,藻类繁殖和降解过程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
此外,底泥中的腐败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底物,消耗了更多的氧气。
由于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导致水体中缺氧的情况发生,产生硫化氢等恶臭气体。
4.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在底泥、水体和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并参与河流黑臭的产生过程。
当水体中含有过多的有机物时,微生物会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和繁殖。
大量的微生物生物量及其新陈代谢产生了一系列的恶臭物质,如硫化氢、氨气等,进一步加重了河流黑臭的程度。
5.气候因素:气候条件也对河流黑臭有一定的影响。
高温、湿热的气候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和恶臭气体的产生。
同时,暴雨等极端天气也可能导致水体的混浊和底泥的悬浮,破坏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加剧了河流黑臭现象。
总结起来,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主要有废水排放、有机物富集、缺氧情况、微生物的作用和气候因素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加剧了河流的污染程度和恶臭问题,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解决河流黑臭问题,需要加强废水处理、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减少有机物的排放等综合措施。
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方案
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方案一、黑臭水体的成因及影响黑臭水体是指经过多年污染,水体中富集了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等,造成水体产生臭味和黑色变化,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黑臭水体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物和重金属等,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污染。
2.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和养殖场排放的废水等,使水体中富集了大量的有机物和硝酸盐等,导致水体污染。
3. 城市污水排放:城市中人们生活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等,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污染。
影响:黑臭水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不仅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变得更加艰难,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二、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方案为了改善黑臭水体的现状,保护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需要进行黑臭水体治理工程。
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治理目标:首先需要明确黑臭水体治理的具体目标,包括恢复水体清澈、无臭味,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改善周边环境等。
2. 排污口治理:对工业企业、农业面源、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口实施治理,确保每一处排放口都能够达到国家相关的排放标准。
3. 水体修复工程:通过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技术手段,对黑臭水体进行修复,提高其水质。
4. 生态系统建设:对黑臭水体周边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建设,提高水体周边的生态环境。
5. 水资源综合管理:制定全面的水资源管理规划,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6. 监测与评估:建立黑臭水体的长期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掌握水体的变化情况,保障水体治理效果。
三、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的具体实施1. 确定治理目标在进行治理工程之前,需要明确治理的具体目标,包括水体的水质改善、水生态系统的恢复等,明确目标有助于进行一系列的具体工作。
2. 排污口治理对所有排放口进行调查,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排放口进行治理,确保每一处排放口都能够达到国家相关的排放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所谓黑臭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
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是由于DO 不足造成的,而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水体黑臭的根源。
有关河流黑臭的原因,LAZARO指出河流黑臭现象其实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厌气分解。
认为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缺氧环境,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的臭味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致使水体黑臭。
ROMMANO在1963年指出表征水体黑臭的指示物质是由放线菌在有机污染物存在下所产生的乔司脒、萘烷醇类和2-MIB,而乔司脒的浓度可以定量描述水体黑臭的程度。
1黑臭的原因水体有机污染城市河流不仅供水,同时也已成为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场所。
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河流中有机碳污染物(COD、BOD)、有机氮污染物(NH3-N)以及含磷化合物负荷不断加大。
有机污染物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水体缺氧,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有臭气体如甲烷(CH4)、硫化氢(H2S)、氨(NH3)等逸出水面进入大气使水体发臭。
有机物主要是指糖类、蛋白质、油脂、氨基酸、酯类等。
这些物质以悬浮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污废水中。
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CO2和水等简单无机物,同时消耗大量的氧。
除此之外,当水体中受到有机碳与有机氮以及有机磷污染物污染时,无论其中是否有充分的DO,在适合的水温下都将受到好氧放线菌或厌氧微生物的降解,排放出不同种类发臭物质,引起水体不同程度的黑臭。
在《黄浦江水体黑臭的由来》一文中,认为造成水体黑臭的根本原因是有机污染日益严重,黄浦江水体稀释自净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
氨氮、总磷污染生活污水中各种有机还原氮磷物质在水体中缓慢的好氧降解,导致水体DO降低。
含氮有机物降解的耗氧远大于碳有机物降解的耗氧,氮磷物质与一般的碳水化合物一起参与耗氧过程,使水体中DO降低,导致水质恶化,发黑发臭。
《影响珠江广州河段局部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剖析》一文中,从污染物耗氧、污染物降解能力、水体氧平衡和水文条件等方面剖析这种水质污染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广州河段水污染控制的有效途径。
指出珠江广州河段DO低,局部水体发黑发臭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H3-N太多,大量消耗水中的DO所致。
据NH3-N耗氧实验结果,广州河段研究断面NH3-N平均耗氧系数为。
因此,目前的河水要增加1mgDO,就必须减少,可见降低NH3-N的浓度对提高河水的DO至关重要。
底泥以及底质的再悬浮城市河流污染的特点就是不仅是其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而其底泥的污染也非常严重。
水体中的大量污染物沉淀并累积在河流底泥中,某种意义上,底泥是排入河流中各种污染的主要归属之一。
大量的污染严重的底泥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一系列作用下,吸附在底泥颗粒上的污染物与孔隙水发生交换,从而向水中释放污染物,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导致河道水体常年黑臭;大量的底泥也为微生物提供了繁殖的温床,在这些微生物中,放线菌和蓝藻类对水体黑臭贡献最大。
沉积在河床底部的污泥,由于水流的冲刷、人为扰动,大型工程的建设以及生物活动均能引起底泥再悬浮。
悬浮于水流中的底泥颗粒本身对水体也起着致黑的作用,应太林等研究得出悬浮颗粒物中主要致黑成分为易被氧化的硫化亚铁和硫化亚锰,即本身有颜色的则参与致黑。
1997年应太林等还对不同扰动下底泥再悬浮对苏州河黑臭的影响研究中,得出随着扰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剧河流水质的黑臭程度。
水体热污染城市河流的热污染是指河流两岸工厂向水体排放的高温废水,如电站的冷却水,它不仅能威胁到河流中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存,同时它使局部甚至整个河流的水温上升,而水温是促进水体发臭的一个重要因素。
WOOD指出水体温度低于8℃和高于35℃时,河流一般不产生黑臭,因为在这个温度段内放线菌分解有机污染物,产生乔司眯的活动受到抑制。
而在25℃时放线菌的繁殖达到最高,河流的黑臭也达到最大。
因此当河流受到有机物污染且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微生物强烈的活动会使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大量分解,生成各种发臭物质,从而引起河流出现不同程度的黑臭。
其他因素(1)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也是城市河流污染类型的一种,对河流黑臭的贡献主要在于水体中铁、锰的浓度,而悬浮物质中的铁、锰是重要的致黑因子之一。
(2)航运:城市河流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航运。
船舶污染是一种综合性的污染,但总体来说主要和运输货物的性质、船上的生活污水、垃圾、粪便以及废油的排放有关。
而航运对河流产生黑臭还有一大贡献,就是它会导致河流沉积物发生再悬浮。
此外,生活、工业垃圾的随意堆放、城市暴雨径流、支流泄水或上游的污水等对河流的黑臭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水体黑臭的形成机理大量研究表明发生黑臭的机理基本一样,它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
当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使水体变黑、变臭。
致黑水体的致黑物质可以分为2部分:①以固态或吸附于悬浮颗粒上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的不溶性物质,②是溶于水的带色有机化合物(主要是腐殖质类有机物)。
在不同厌氧微生物的参与下会发生反应,生成FeS。
Fe的微生物还原导致还原态铁向上覆水体扩散时,在硫酸盐还原菌等还原下,Fe2+和H2S多反应生成FeS。
FeS是黑色沉积物,水体中微小的悬浮物质会吸附一部分FeS,而部分沉积于水底的FeS 沉积物还会在厌氧分解产生的气体或气泡托浮作用下重新进人水体,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使水体呈现黑色。
微生物分解底泥中的有机物产生臭气,同时,黑色底泥颗粒也被产生的气体形成的气泡托浮到达水体表面,对水体也起着致黑的作用。
国内学者对河流黑臭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
在致黑方面也有诸多研究。
如罗纪旦认为河流水体的黑臭与存在的腐殖质有关,硫化亚铁是其中的主要致黑物质。
1997年应太林等在《苏州河水体黑臭机理及底质再悬浮对水体的影响》文章中,探讨了苏州河水体黑臭现象,证实了水体发黑主要与存在吸附了的带负电胶体悬浮颗粒有关,且腐殖质是吸附物或络合物的主要组成。
剂治严等用Ⅲ类地面水对典型污染断面的底质进行了反复搅拌清洗试验。
结果表明,随着清洗次数的增加,水体的黑臭指数下降最终可不黑臭。
底泥再悬浮对水质的影响试验表明,搅拌速度增加,各项指标恶化,黑臭加剧。
致臭发黑水体中产生臭味的途径很多,但以下2种比较突出:①大量有机物在厌氧菌作用下发生分解,其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中有一系列的硫化氢、氨、硫醇等发臭物质产生,引起水体发臭。
②通过对腐殖物质的分析,从腐殖酸、富里酸的酸水解产物中得到的近20种氨基酸和大量游离氨,这些氨基酸在水体中以脱氨基作用、脱羧酸作用以及某些细菌如变形杆菌分解含硫氨基酸等3种分解方式,产生了大量的游离氨臭气和具有相当臭味的胺类、硫化氢以及具有特殊恶臭的硫醇类物质。
③厌氧条件下由厌氧放线菌分泌产生的土臭素和异茨醇。
这类发臭物质的嗅阈值为~μg/L,极低浓度就容易引起强烈的臭味效应。
CH4,H2S,NH3等发臭气体被认为是水体黑臭中的发臭物质。
国内学者对河流恶臭问题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李梓君等对浑河主要恶臭物质及发臭特性的研究,说明了发臭物质的特性及其主要相关因子:水况因子(泾污比和污水滞留时间)、气象因子(水温、风向、风速和气温)、底泥因子(底泥量与分布)和化学因子(COD和DO)。
唐秀云对佛山汾江水体恶臭的化学因素特性研究,初步测定了汾江河水质中pH值,氧化-还原电位(V),DO,COD,TN,NH3-N,硫化物(S2-),H2S,BOD5,嗅阈值,有机酸,有机碱等与水质黑臭有关的项目分析了DO与河水发生恶臭的组合关系,提出恶臭指数为客观衡量恶臭程度和状况提供了一个定量依据。
3结语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水体黑臭研究领域内做了不少的工作,在研究范围与深度方面均有所拓展,目前国外的研究偏重于机理方面,尤其对致黑微生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国内的研究则更偏重于分析引起黑臭的污染物和治理技术方面,并建立适合当地河流的黑臭模型对黑臭程度进行定量化的研究,但总的看来,对黑臭原因机理的深层次研究极少见。
关于城市河流的黑臭现象到底是一个渐变过程,还是一个突发过程;在一个具备了黑臭的基本条件(DO=0)的水体中,是哪些环境因素、什么样的变化趋势会增大黑臭发生的可能;黑臭过程是一个在相当大范围水域内整体同步发生、演化的,还是由局部发生后逐渐扩散,影响到大范围水域的;又是哪些因素会抑制其发生;在黑臭现象发生后,具备什么条件,施加什么影响,才会导致其缓解乃至消失等一系列问题,现有理论尚不能给出系统、合理的解释。
总之,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生活和社会活动模式的变化,使城市河道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出现水体黑臭的现象将更加频繁,更多关于黑臭的问题急待科学合理的解释,黑臭原因机理的研究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水体黑臭的原因水体黑臭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就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有机污染导致黑臭水体黑臭现象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水体中有机物的厌氧分解,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水体缺氧,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有臭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氨等逸出水面进入大气,使水体发臭。
有机物主要是指糖类、蛋白质、油脂、氨基酸、酯类等,这些物质以悬浮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污废水中,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无机物,同时消耗大量的氧。
在标准情况下,水中溶解氧为9mg/L,溶解氧降至4mg/L以下时,将严重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当溶解氧降至1mg/L时,大部分鱼类会窒息死亡,当溶解氧降至0mg/L时,水中厌养生物占据优势,有机物进行厌养分,造成水体黑臭。
现在滏阳河衡水段溶解氧的平均值是L。
除此之外,当水体中受到有机碳与有机氮以及有机磷污染物污染时,无论其中是否有充分的溶解氧,在适合的水温下都将受到好氧放线菌或厌氧微生物的降解,排放出不同种类发臭物质,引起水体不同程度的黑臭。
氨氮、总磷导致黑臭滏阳河氨氮的平均值是L,总磷的平均值是L。
由此可见,氨氮、总磷是滏阳河的重要污染物,各种有机还原氮磷物质在水体中缓慢的好氧降解是滏阳河溶解氧低的主要原因。
含氮有机物降解的耗氧远大于碳有机物降解的耗氧,氮磷物质与一般的碳水化合物一起参与耗氧过程,使水体中溶解氧降低,导致水质恶化,发黑发臭,所以应提倡使用无磷洗涤用品。
重金属污染导致黑臭水体缺氧导致水中铁、锰等重金属还原,与水中的硫形成硫化亚铁等,在水体致黑作用中占主导作用,并且悬浮物质中的锰粒子是重要的致黑因子之一。
目前滏阳河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是L(正常为≤15mg/L),硫化物的平均值是L(正常为≤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