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doc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2(第三,四章)
17、作用于一个点的三个力,F1=3N、F2=5N、
F3=7N,它们的合力大小不可能的是( )
A.0
B.2N
C.15N
D.18N
三、力的实际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1、合力的大小一定时,两分力随二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2、力的分解不具有唯一性:
如果没有其它限制,一个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大 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练习
3、一杯子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个小 孔,在水从小孔不断流出的过程中,杯 连同杯中水的共同重心将(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练习 4、关于重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绳子对它的 ]
拉力一定等于其重力
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
F
F1
二、力的合成
4.合力的特点:
(1)两个力的大小一定时,合力随二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2)两个力的大小一定时, | F1-F2|≤F≤(F1+F2)。
(3)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还可以和分力 大小相等。
练习 15、下面关于合力和它的两个分力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 A.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意的一个力
3、将一个实际的力分解的原则:
(1)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 (2)正交分解
练习
18、如图所示,轻绳 AO 和 BO 共同吊起质量 为 m 的重物.AO 与 BO 垂直,BO 与竖直方向 的夹角为 θ,OC 连接重物,则( )
A.AO 所受的拉力大小为 mgsinθ B.AO 所受的拉力大小为
mg sin
F1 =10N
)
A. 10N,方向向左
高一物理必修1复习试题12套精装word
BCAstt 0O图1高一物理期末复习材料主要内容:运动的描述及直线运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某质点向东运动12m ,又向西运动20m ,又向北运动6m ,则它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 ) A .2m ,10mB .38m ,10mC .14m ,6mD .38m ,6m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C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D .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3.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一段位移内平均速度为v ,且已知前一半位移内平均速度为v 1,则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v 2为( ) A .12122v v v v + B .112vv v v -C .1122vv v v- D .112vv v v-4.A 、B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1所示,则在0~t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B .质点C 的平均速度最小 C .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5.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甲以v =6m/s 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乙以a =3m/s 2的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运动,则( )A .在2s 内甲、乙位移一定相等B .在2s 时甲、乙速率一定相等C .在2s 时甲、乙速度一定相等D .在2s 内甲、乙位移大小一定相等 6.某质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3s 内通过的位移为s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32sB .23sC .25sD . 52s7.某质点以大小为a =0.8m/s 2的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 )A .在任意一秒内速度的变化都是0.8m/sB .在任意一秒内,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8倍C .在任意一秒内,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增加0.8m/sD .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8.某汽车沿一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L ,在2L 处速度为v 1,在2t 处速度为v 2,则( )A .匀加速运动,v 1>v 2B .匀减速运动,v 1<v 2C .匀加速运动,v 1<v 2D .匀减速运动,v 1>v 29.自由下落的质点,第n 秒内位移与前n -1秒内位移之比为( )A .1-n n B .211n n -- C .212nn - D .()2112--n n10.在拍球时,球的离手点到地面的高度为h ,不计空气阻力, 可以判断球落地所需的时间为( )A .一定等于2h gB .一定小于2h gC .一定大于2h g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必修一实验一、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及纸带计算1.在做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后,关于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的长短,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越高,计时器打点速度就会越快,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会越短B.手拉纸带速度越大,纸带运动越快,计时器打点速度就越快,每打两个点所需时间间隔就会越短C.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频率决定,与电源电压的高低和纸带的运动速度无关2.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关系应当是(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3.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 ,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 。
4.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打点后得到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O 点开始每隔两点取一个记数点:O 、A 、B 、C 、D ,量得OA =1.30cm ,OB =3.10cm ,OC =5.38cm ,OD =8.17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 m/s 2.5.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如右图所示的纸带,从O 点开始,每隔两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则每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s,测得OA =3.20cm ,DE =9.72cm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m/s 2.6. 如右图,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的一条纸带,从O点开始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1、2、3、4、5、6,测得s 1=5.18cm,S 2=4.40cm,s 3=3.62cm,s 4=2.78cm,s 5=2.00cm,s 6=1.22cm.(1)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 m/s 2,方向 (填A →B 或B →A).(3)打点计时器打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 3= m/s,方向 (填A →B 或B →A).7.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doc
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专题一:运动学【知识要点】 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B AB C图1-1(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完整版)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总结,推荐文档
运动学一、直线运动1、直线运动的条件:速度规律:V 恒定①F 合=0 匀速直线运动 位移规律:S=Vt②F 合≠0且F 合与v 共线,a 与v 共线。
(回忆曲线运动 的条件)F 合恒定做匀变速直线 F 合与V 同向 ,匀加速直线速度规律:V=V 0+at位移规律:S= V 0t+1/2at 2F 合与v 共线F 合与V 反向,匀减速直线F 合变化做变加速直线(1)若为匀加速,a 取正;若为匀减速,a 取负(2)若初速度为0, 则直接用V=at S=1/2at 2(3) 若为自由落体(初速为0,只受重力)或竖直上抛(初速度向上只受重力)或竖直下抛(初速度向下只受重力),由于只受重力,所以加速度是g,但若为一般的匀变速则要根据F 合=ma 算加速度a ,切忌一看到匀变速运动就用V=gt S=1/2gt 2(4)几个推论:V t 2-V o 2 = 2aS S=( V t + V o )/2 3.(三项)(山东理综)质量为1 500 kg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求 ( )A .前25 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B .前l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C .前l0 s 内汽车所受的阻力D .15~25 s 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4.(两项)(广东物理)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知A.0-2s 内的加速度为1m/s 2B.0-5s 内的位移为10mC.第1s 末与第3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1s 末与第5s 末加速度方向相同关于匀变速直线的几点说明7.(09·广东理科基础·3)图1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一t 图象。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 .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0一l s 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 .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动力学问题复习若F 合=0,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加速度为0若这样,则对物体受力分析后正交分解,X 轴合力为零,Y 轴合力也为零(可沿任意方向建立坐标系)若F 合≠0,则物体做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有加速度若这样,则对物体受力分析后正交分解,X 轴(运动方向)合力不为零F 合=Ma 产生加速度,Y 轴(垂直运动方向)合力为零(必须沿运动方向做为X 轴和垂直运动方向做Y 轴建系)[例1]把一个质量是2kg 的物块放在水平面上,用12 N 的水平拉力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物块运动2 s 末撤去拉力,g 取10m/s 2.求:(1)2s 末物块的瞬时速度.(2)此后物块在水平面上还能滑行的最大距离.解析:(1)前2秒内,有F - f =ma 1,f =μΝ,F N =mg ,则m/s 8,,m/s 41121===-=t a v mmg F a μ(2)撤去F 以后,物体以V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21222m/s ,16m 2F v a x m a μ====[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4 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受到大小为20 N,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的拉力F 作用时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g取10 m/s 2)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F 沿两坐标轴方向分解,则两坐标轴上的合力分别为,sin cos G F F F F F F N y x -+=-=θθμ物体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则x 轴方向上的加速度a x =a ,y 轴方向上物体没有运动,故a y =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y y x x ma F ma ma F 所以0sin ,cos =-+=-G F F ma F F N θθμ又由滑动摩擦力以上三式代入N F F μμ=数据可解得物体的加速度a =0.58 m/s 2[过关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质量m =2 kg 的物体与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体受到一个跟水平方向成53°角的推力F 作用后,可紧靠墙壁上下滑动,.(g 取10 m/s 2,sin3°=0.8,cos53°=0.6),求:(1)若物体向上匀速运动,推力F 的大小是多少?(2)若物体向下匀速运动,推力F 的大小是多少?[过关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质量m =2 kg 的物体与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体受到一个跟水平方向成53°角的推力F 作用后,可紧靠墙壁上下滑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 2.(g 取10 m/s 2,sin3°=0.8,cos53°=0.6),求:(1)若物体向上匀加速运动,推力F 的大小是多少?(2)若物体向下匀加速运动,推力F 的大小是多少?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误观点)伽利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正确观点)牛顿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胡克胡克定律力学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测定引力常数G第五章经典力学与物理学革命要了解与记忆的内容知识结构第一节、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浏览教材P104---106页了解一下,有个印象即可)(宏观 低速运动领域)第二节、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阅读107—110页,只看大标题并记住)第三节:量子化现象(有兴趣的可浏览111—114页,不用记,暂时不考)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经典力学的的伟大成就 经典力学的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相对论时空观同时的相对性 运动的时钟变量 运动的尺子缩短 物质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黑体辐射;能量子假说的提出能量子假说黑体辐射原子能量的不连续性光的本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对干涉现象的解释光子说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光子说量子化现象经典时空观同时的绝对性 时间间隔的绝对性 空间距离的绝对性质量不变。
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材料(各章经典题型分类总结)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回顾】1.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2. 怎样区分合运动与分运动?3. 合运动和分运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课堂探究】一.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判断1.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什么运动?⑴同一直线时:⑵互成角度时:2. 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什么运动?⑴同一直线时:⑵互成角度时:3. 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什么运动?⑴同一直线时:⑵互成角度时:总结归纳:怎样判断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练习1.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B.初速度为零的两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不是直线运动D.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二. 绳头末端物体速度分解例题:如图所示,在河岸上用绳拉船,拉绳的速度是V,当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时,船的速度为多大?总结:怎样分解合运动?拓展:若匀速拉绳,则船怎样运动?(加速、减速、匀速)V,绳子跟水平方向的练习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由绳子通过滑轮提升一重物,若汽车通过B点时的速度为B 夹角为α,问此时被提升的重物的速度为多大?三、小船过河问题例题:某河宽d=100m,水流速度V1=3m/s,船在静水中的出速度是V2=4m/s,求;⑴要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到达对岸何处?⑵要使船航行距离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渡河时间多长?⑶(选做)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3m/s,水流速度是4m/s,则小船能否垂直过河?渡河的最短航程是多少?练习3. 小船在静水速度为v,今小船要渡过一条河流,渡河时小船垂直对岸划行,若小船划行至河中间时,河水流速忽然增大,则渡河时间与预定时间相比,将A.增长B.不变C.缩短D.无法确定平抛运动一:平抛运动的基本计算题类型1、一个物体从某一确定的高度以v0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已知它落地时的速度为v1,那么它的运动时间是()A.B. C.D.2、作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A.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抛出点的高度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初速度C.物体的初速度和抛出点的高度D.物体所受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3、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1(第一,二章)
练习
5. 一辆汽车刹车前速度为90km/h,刹
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求:
(1)汽车刹车开始后10s内滑行的距离
x0;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0m时
所经历的时间t; (3)汽车静止前1s内滑行的距离 x 。 1 刹车陷阱!
V-t图 象 v/(m· s-1)
2v0
4 3 1 2
在V-t图象中: (1)图线的斜率表示 加速度
速度大、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
初速度 /m·s-1 A、滑雪运 动员下坡 B、公共汽 车出站 C、某舰艇 出航 2 0 0 300 0 末速度 /m·s-1 11 6 20 300 12 经过时间 /s 3 3 20 10 0.6
速度的变 化量
v
9 6
平均每1s速 度的增加量
v / t
3 m/s2
练习
10.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先匀加
速运动了4s,又匀速运动了10s,最后匀减
速运动了6s后停下,它总共前进了1500m,
求它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多大?
练习
11.一物体自距地面高H处自由落下,
当速度达到着地速度一半时,它下落
的高度是( )
A. H/2 C. 2H/3 B. 3H/4 D. H/4
A.火车站售票厅悬挂的是列车时刻表 B.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长度的仪器
C.出租汽车按位移的大小收费
D.“万米”赛跑,指的是位移为一万
米
练习
5、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
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 动的 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 的路线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清单】 【知识点1】功1.功的公式:W = ,其中F 、l 、α分别为 、位移的大小、 . 2.功是 (填“矢”或“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 ,符号是 . 【知识点2】正功和负功 1.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的条件 由W = 可知(1)当α=π2时,W = ,力F 对物体 (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2)当0≤α<π2时,W 0,力F 对物体做 功(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3)当π2<α≤π时,W 0,力F 对物体做 功(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知识点3】总功的计算当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 (1)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 . (2)几个力的 对物体所做的功. 【知识点3】.功率①P = (定义式);②P =Fvcos α。
v 为平均速度,则P 为 功率;v 为瞬时速度,则P 为 功率.机车功率 (1)在水平面上静止开始匀加速行驶时,已知f 、m 、a 。
则t 时刻机车的功率P= ;(2)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时,阻力f=kv 2,则机车的功率P= 。
模型一 以恒定功率启动模型二 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知识点4】重力做的功1.重力所做的功W G=,Δh指初位置与末位置的高度差.2.重力做功的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有关,而跟物体无关.【知识点5】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2.大小: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与所处的乘积,表达式为E p= .3.单位: .4.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 .关系式:W G= .5.重力势能的相对性①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来说的,这个叫作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取为 .②重力势能的相对性:E p=mgh中的h是物体重心相对的高度.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的数值是的,但重力势能的差值.(后两空选填“相同”或“不同”)③标矢性:重力势能为量,其正负表示重力势能的大小.物体在参考平面上方时,物体的高度为正值,重力势能为值;在参考平面下方时,物体的高度为负值,重力势能为值.【知识点6】弹性势能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2.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1)弹性势能跟形变大小有关:同一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形变大小,弹簧的弹性势能就越大.(2)弹性势能跟劲度系数有关:在弹性限度内,不同的弹簧发生同样大小的形变,劲度系数,弹性势能越大.【知识点7】动能、动能定理1.表达式:E k = . 单位:与 的单位相同,国际单位为 ,符号为 . 2.标矢性:动能是 量,只有 ,没有方向. 3.动能定理①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 .②表达式:W = .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W 即为 ,它等于 .③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况,也适用于 做功的情况;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 运动.【知识点8】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通常是单个物体),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求出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3)明确物体在初、末状态的动能E k1、E k2.(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 =E k2-E k1,结合其他必要的辅助方程求解并验算. 【知识点9】机械能守恒定律1.机械能: 、 与 统称为机械能.2.内容:在只有 或 做功的物体系统内, 与 可以互相转化, 而 保持不变.3.表达式:12mv 22+mgh 2= 或E k2+E p2=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只需考虑运动的初状态和 ,不必考虑两个状态间 ,即可以简化计算. 5.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1)做功条件分析:只有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始终为零. (2)能量转化分析:系统内只有动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即系统内只有物体间的机械能相互转移,则机械能守恒.(3)定义判断法:如物体沿竖直方向或沿斜面匀速运动时,动能不变,势能变化,机械能不守恒. 【基础题组】1.关于功率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力做功的功率越大 B .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C .从公式P =Fv 可知,汽车的发动机功率可以随速度的不断增大而提高D .当轮船航行时,如果牵引力与阻力相等时,合外力为零,此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零,所以船行驶的速度也为零。
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1.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其加速度( )A .一定不等于零B .可能不变C .一定改变D .一定不变2.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次变轨控制后,于5月1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关于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始终处于静止平衡状态B .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C .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D .“天链一号01星”质量与其它同步卫星质量不一定相等3.卫星电话在抢险救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第一代、第二代海事卫星只使用静止轨道卫星,不能覆盖地球上的高纬度地区.而第三代海事卫星采用同步和中轨道卫星结合的方案,解决了覆盖全球的问题.它由4颗同步卫星与12颗中轨道卫星构成.中轨道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2倍,分布在几个轨道平面上(与赤道平面有一定的夹角).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由于地球的作用使中轨道卫星处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A . 9gB . 4g C .4g D .9g 4.有一种表演叫“飞车走壁”,由杂技演员驾驶摩托车沿圆台形表演台的侧壁高速行驶,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粗线圆表示摩托车的行驶轨迹,轨迹离地面的高度为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h 越高,摩托车对侧壁的压力将越大B .h 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将越大C .h 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越小D .h 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将越大5.几个力共点且在同一平面内、作用在某个质点上,使该质点处于平衡状态.当其中的一个力只是大小逐渐减小而其它力保持不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力逐渐增大,动能一定增加B .合力逐渐减小,动能可能增加C .合力逐渐增大,动能可能减少D .合力逐渐减小,动能一定减少6.水平传送带在外力的带动下始终以速度v 匀速运动,某时刻放上一个小物体,质量为m ,初速大小也是v ,但方向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已知小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后小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在小物体与传送带间有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滑动摩擦力对小物体的功为W ,摩擦生成的热为Q ,则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W =0B. W ≠0C. Q =0D. Q ≠07.物块先沿轨道1从A 点由静止下滑至底端B 点,后沿轨道2从A 点由静止下滑经C 点至底端C 点,CB AC =,如图所示.物块与两轨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不考虑物块在C 点处撞击的因素,则在物块整个下滑过程中( )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相同B.沿轨道1下滑时的位移较小C.物块滑至B 点时速度大小相同D.两种情况下损失的机械能相同8.子弹水平射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中,进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 。
期末复习高一上学期物理必修第一册
必修一·期末复习模拟测试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速率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 .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 .瞬时速度的方向始终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的方向和它们的弹力方向垂直B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C .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可以存在静摩擦力,且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D .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它们间的压力一定成正比3.很多智能手机都有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测量手机自身的加速度。
某同学打开加速度传感器,用手水平托着手机。
手迅速向下运动,让手机脱离手掌而自由下落一会,然后接住手机,手机屏幕上记录一段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将其图像简化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t 时刻,手机加速度大小可能大于gB .1t 到2t 时间内,手机一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 .1t 时刻,手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 .2t 时刻,手机的运动方向为竖直向上 4.下列描述时间的是( ) A .百米赛的运动员11秒末达到终点 B .第8个1秒末物体速度为零 C .百米赛运动员的成绩是11秒D .3秒初物体开始运动5.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恒定加速度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2243x t t =-,则它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A .第2s 末B .第4s 末C .第6s 末D .第8s 末6.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下落开始计时,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则物体在第3s 内的位移为( )A .25mB .125mC .45mD .80m7.如图所示,用轻绳系住一质量为m 的匀质大球,大球和墙壁之间放置一质量为2m 的匀质小球,各接触面均光滑。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资料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学生版
2013届象山中学高一物理期末复习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速度时间公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公式x =v 0t +12at 2、位移速度公式v 2-v 20=2ax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x 、a 、v 0、v 均为矢量(三个公式称为矢量式),在应用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与v 0方向相同的x 、a 、v 均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可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使问题简化.3.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例1.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 2,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 ) A.v 02g B.v 0g C.3v 0g D.3v 02g例2.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于2012年9月25日上午正式交付海军.若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 /s 2,战斗机滑行100 m 时起飞,起飞速度为50 m/s ,则航空母舰静止时弹射系统必须使战斗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 )A .10 m /sB .20 m/sC .30 m /sD .40 m/s 考点二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1.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法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推论三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2.平均速度法定义式v =Δx Δ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v =v t 2=12(v 0+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4.逆向思维法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推论法利用Δx =aT 2:其推广式x m -x n =(m -n )aT 2,对于纸带类问题用这种方法尤为快捷.6.图象法利用v -t 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比较v t 2与v x 2,以及追及问题;用x -t 图象可求出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例3.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 0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为零,如图1所示.已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 图1例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为v 0,经过时间t 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A .v 0t +12at 2B .v 0t C.v 0t 2 D.12at 2 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在一般的问题中,g是已知的,因此只要知道位移、速度、时间中的任意一个量,就可以求出其他的量.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特点对自由落体运动也适用.例5.一条悬链长7.2 m,从悬挂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挂点正下方20 m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取10 m/s2) ()A.0.3 s B.0.4 sC.0.7 s D.1.2 s例6.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边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 m,由此求屋檐离地面的高度.考点四图像类问题1.一看“轴”: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二看“线”:图象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在v-t图象和x-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情况.3.三看“斜率”:x-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4.四看“面积”:即图线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例如v和t的乘积v t=x有意义,所以v-t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x-t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无意义.5.五看“截距”: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例如t=0时的位移或速度.6.六看“特殊点”:例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例如x-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但v-t 图象的交点只表示速度相等.例7.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4 mC.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 s~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D.0~1 s内的加速度大小大于2 s~4 s内加速度的大小例8.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图线3和图线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图线2和图线4中,t2、t4时刻都表示物体反向运动课后强化作业1.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物体运动停止C.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向相反方向做加速运动,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减小到最小,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 s 与5 s 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 .5∶4B .4∶5C .3∶4D .4∶3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 停止,若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后1 s 内位移是( )A .3.5 mB .2 mC .1 mD .04.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 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 )A .10 mB .20 mC .30 mD .40 m5.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减速滑动.若已知物体在第1秒内位移为8.0 m ,在第3秒内位移为0.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3.75 m/s 2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75 m/s 2C .物体在第0.5秒末速度一定为4.0 m/sD .物体在第2.5秒末速度一定为0.5 m/s6.某物体以3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5s 内物体的( )A .路程为65mB .位移大小为25m ,方向向上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 ,方向向上7.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 m/s ,在第9 s 内的位移比第5 s 内的位移多4 m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 s 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 )A .a =1 m /s 2,v 9=9 m/s ,x 9=40.5 mB .a =1 m /s 2,v 9=9 m/s ,x 9=45 mC .a =1 m /s 2,v 9=9.5 m/s ,x 9=45 mD .a =0.8 m /s 2,v 9=7.7 m/s ,x 9=36.9 m8.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5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B .汽车在40 s ~50 s 内的速度方向和0~10 s 内的速度方向相反C .汽车在50 s 末的速度为零D .在0~50 s 内汽车行驶的总位移为900 m9.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 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B .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 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C .t 2时刻两物体相遇D .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 1+v 2210.a 、b 两个质点相对于同一原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a 、b 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两个质点运动的出发点相距5 mB .质点a 比质点b 迟1 s 开始运动C .在0~3 s 时间内,a 、b 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质点a 运动的速率比质点b 运动的速率大11. t =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 )A .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 .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 .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 .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12.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有与公路平行的一行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间隔均为50 m ,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为v 1=5 m/s ,假设汽车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0 s 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 2B.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 m/sC.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需的时间为20 sD.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25 m/s13.某动车组列车以平均速度v行驶,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t.该列车以速度v0从甲地出发匀速前进,途中接到紧急停车命令后紧急刹车,列车停车后又立即匀加速到v0,继续匀速前进.从开始刹车至加速到v0的时间是t0,(列车刹车过程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若列车仍要在t时间内到达乙地.则动车组列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0应为()A.vtt-t0B.vtt+t0C.vtt-12t0D.vtt+12t014.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0.5 kg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物体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测得每隔2 s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2A.B.t=3 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C.t=10 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点D.A、B间的距离大于B、C间的距离15.2011年7月23日晚,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特大铁路交通事故.若事故发生前D3115次动车组正以速度为v A =10 m/s匀速向前行驶,D301次列车在其后以速度v B=30 m/s同方向匀速行驶.因当天正在下雨能见度低,D301次列车在距D3115次列车700 m时,才发现前方有D3115次列车.这时D301次列车立即刹车,但要经过1800 m D301次列车才能停止.问:D3115次列车若仍按原速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说明理由.。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1.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篇一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越接近特定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其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2.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篇二滑动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
即:f=N4.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期末复习资料
202210()=g g 2222=2g S ===t t v a g v t S t S S ht v g t t g ⎧⎪⎪⎪===⎪⎪⎨=222物体仅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特征、规律:、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n -1)即有、、g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m m一般计算中 g 9.8,有特殊说明、粗略计算中 g 10s s 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赤道最小,两极最大0002220000022000=21)2222=2t t t t t t t t t v v a v v a t t v v S v t v v v v v v v v t v t a t a a v v a v v v v v ⎪⎪⎪⎪⎪⎪⎪⎩-=++==++--===+-== 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增加或减少)的运动由加速度的定义可得速度公式: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位移公式:S =(一个有用的推论:S 在用纸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S 根据==t 2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0022222222()11t t t v v a T T a T a T T a T T a T =+=∆-=∆-=--=--==∙-+==∙n (n +1)m n n (n +1)32后前m n 5245+a )a 22S =S S 为两计数点间的时间S =S S (m -n ) (m >n )(1)可以任意两段相连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关系或任意两段不相连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关系求加速度S S S S (例如a =)S S S S 或(m -n )(m -n )(m -n )S S (S S 例如3(5-2)2211123423453=0.01=A cm ,A 242n n n n n n nT s a a T v s s s s s s v v T T s s s s s s v T +-+++-∆-===+=++++===++++==61232n (n +1)31S )(S +S +S )3m 经验:当T ,S S S 时s (2)求出加速度后可以求某一段的位移(长度)例如:S S (3-1)S(3)可以求纸带上某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t (4)可以求纸带上(从0以后)的任一计数点的速度例如:042T v ⎧⎪⎧⎪⎪⎪⎪⎪⎪⎪⎪⎪⎪⎪⎪⎪⎪⎪⎪⎪⎪⎪⎪⎪⎪⎪⎪⎪⎪⎪⎪⎪⎪⎪⎪⎪⎪⎪⎪⎪⎪⎪⎪⎪⎪⎪⎪⎪⎨⎪⎨⎪⎪⎪⎪⎪⎪⎪⎪⎪⎪⎪⎪⎪⎪⎪⎪⎪⎪⎪⎪⎪⎪⎪⎪⎪⎪⎪⎪⎪⎪⎪⎪⎪⎪⎪⎪⎪⎪⎪⎪⎪⎪⎪⎪⎩⎪⎪⎪⎩应用:追击问题(追上、相撞——位移相等、最值距离——速度相等)“运动类”解题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分析运动情况并画示意图;3、选取正方向(一般取的方向);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列方程67⎧⎪⎪⎪⎪⎪⎪⎪⎪⎪⎪⎪⎪⎪⎪⎪⎪⎪⎪⎪⎪⎪⎪⎪⎪⎪⎪⎪⎪⎪⎪⎪⎪⎪⎪⎪⎪⎪⎨⎪⎪⎪⎪⎪⎪⎪⎪⎪⎪⎪⎪⎪⎪⎪⎪⎪⎪⎪⎪⎪⎪⎪⎪⎪⎪⎪⎪⎪⎪⎪⎪⎪⎪⎪⎪⎪⎩;5、结合题意推导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统一单位代数据;、检验计算结果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讨论、说明(特别是负号)龙江中学2012学年高一期末复习资料(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4 分)1.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关于这个物体在4s 内运动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 、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C 、4s 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 、4s 内通过的路程为4m ,位移为零2.汽车做a=0.5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在任意1s 内:( ) A 、汽车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5倍 B 、汽车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 内的末速度大0.5m/sC 、汽车的末速度比前1s 内的初速度大0.5m/sD 、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5m/s 3.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C.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D.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一质点沿x 轴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在加速度数值逐渐减小至零的过程中,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速度选增大后减小B .速度选减小后增大C .速度始终减小D .速度始终增大 6.从某一高度相隔1s 先后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 2,则它们下落的过程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两球距离保持不变; B.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小;C.两球的速度差保持不变,差值为10m/s ; D.乙球相对甲球做匀加速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质检考试 重点知识和重点规律复习提纲 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1)理想物理模型;(2)质点判断标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影响所研究问题。
2. 参考系:参照物。
3. 位移和路程:(1)矢量与标量;“位移等于路程^ (错误)。
( 2)位移的大小不可能大于路程。
4. 矢量和标量:(1)有、无方向。
(2)运算法则不同。
- x —" L △)(5. 速度:(1)矢量。
(2)平均速度: g —;平均速率:V =—o ( 3)瞬时速度:v=—(当4 T 0) ot t 山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
△v6. 加速度:(1)比值法定义式a - o ( 2)矢量性:大小表示速度变化快慢;方向表示速度变化(增大)的方向,即a 与△ v 同向。
7. 打点计时器:(1)电源电压不同;(2)复写纸、墨粉纸;(3)阻力不同。
Xh vot1. 匀变速直线运动:(1)必修一第二章条件:加速度恒定, 匀变速直线运动必会知识点且速度 V 与加速度a 共线。
(2)匀加速直线运动(a, v2. 同向);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a, v 反向)。
(3)匀变速曲线运动 (a 恒定,a, v 不共线)。
Vo 十at ;② xvot2at 2或 x Vt-y at^ ③ 2ax ® x v t ;(D vt十vo v 2(6)Vx22A=—x2 或I3.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 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下且 a g ;(2)公式:4.竖直上抛运动:( 1)条件:初速度竖直向上,加速度向下且 a g ;X JXm(n m)T 2—== T 2gt ; x h 2gto=公式: v Vogt ;gto2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合理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T得出结论;(2)科学思想方法程序:对现象的一般观察T提出假设T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结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产;"(结合起来。
3)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耙实验和逻辑推理6. 对非匀变速运动,求平均速度只能用公式v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必会知识点1. 重力:(1)大小;(2)方向;(3)重心的位置。
< <2. 弹力:(1)条件:弹性形变、接触;(2)包括:压力、支持力、拉力(张力);(3T胡克定律(弹簧、弹性限度内);(4)直杆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
3. 摩擦力:(1)条件:接触挤压、粗糙、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静摩擦力:Of fm;(3)滑动摩擦力:f F N(4)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5)运动的物体可能受静摩擦,静止的物体可能受滑动摩擦。
4. 合力与分力:(1)等效替代;(2)关系:遵守矢量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
(3)Fi 一F2I S F合< Fi + F2.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必会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2)惯性定律;(3)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定律。
(4)基础:伽利略光滑斜面实验(理想实验)。
2. 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2)特点:矢量性、瞬时性、同一性。
3. 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同性质、同时性;(3)无法平衡。
4. 两个平衡力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鉴别:(1)受力物体是否为同一个物体;(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能否互换;(3)性质是否相同。
5. 物体的平衡:(1)两种状态:静止或匀速;(2)平衡条件:合力为零。
6. 超重:(1)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2)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重力,为F= mg+ mao (3)实例:加速上升、减速下降,车过凹桥底部。
7. 失重:(1)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2)现象:失重时物体对其他物体产生的压力或拉力小于重力,为F= mg-mao (3)实例:加速下降、减速上升,车过凸桥顶部、太空站内。
&国际单位制:(1)七个基本量,其中力学有三个:质量、长度、时间,它们的单位千克、米、秒是基本单位。
(2)物理学的关系式在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必会知识点1 •曲线运动:(1)条件:速度跟加速度(合外力)不共线;(2)特点:物体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的切线方向;运动轨迹夹在速度与合力之间,逐渐向合力一侧靠近;(3)特殊情况:若合力为恒力,则速度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跟速度共线。
2. 合运动与分运动:(1)物体相对地面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物体参与的运动是分运动;(2)等时性(同步进行);(3)遵守矢量法则。
(4)研究曲线运动的常用方法: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方向分析。
3. 平抛运动:(1)条件: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2)属于匀变速曲线运动;(3)分方向分析: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F 向心—F 背心=Fn = mw r =mwv = man4.匀速圆周运动:(1)条件: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与速度垂直);(2)特点:周期、转速、频率不变,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一直在改变。
(3)合外力充当向心力:2小2 V2 応 2 一 —F 合=Fn =mw r =m 一=m (——)r =mwv (4)传动关系:链条传动、皮带传动、相切传动、同轴r T传动。
5. 变速圆周运动:(1)条件:合外力大小不恒定,方向与速度不能保持始终垂直;合外力在沿半径方向上的分力充当向心力(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沿切线方向上的分力改变速度大小。
(2)特点:周期、转速、频率、线速度、向心加速度不固定。
(3)向心力:Vx =vo tanO =—xgt 2voVy =gt 2 ~v=gx +VyVy qt tan^丄二里Vx VOtan ^2tan 0X = Vot s = Jx 2 +y 2 17. 汽车过凸桥顶时失重, 卩压=mg _m —,过凹桥底时超重: F 压=mg+m8. 火车转弯: mg tan 0 = Fn = rn —(tan 0 =—)9. 离心运动:(1)当F 向心一 F 背心Un =m ——时,物体逐渐远禺圆心。
(2)当F 向心一 F 背心=0时,物r2体沿切线飞出。
(3)当F 向心一 F 背心Pn = ml 时,物体逐渐靠近圆心。
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 关于行星运动的两种学说:( 1)地心说(托勒密);(2)日心说(哥白尼)1 )椭圆定律;(2)面积定律:对同一个行星(卫星)而言 ViTi = V2f2;( 3)4.引力常量:(1)大小 G =6.6710 isfm/^g ; 2( 2)测定:卡文迪许扭秤、放大法。
被称为“能测出地球质量的人S (3)意义:①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②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实用价值。
1)内容;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周期定律:对同一个中心天体而言a 3 r 3子二可(4)基础:第谷。
3.万有引力定律:(2)公式:=G17111712(3)条件:两个质点之间。
厂Mm/2兀二3兀 G —= m ——r = P =——r T GT7.重力与引力的关系:( 1)天体表面:不考虑星球自转时小 Mm_ MmZ2K 2亠 Mm 小 MmG —§- = mgo,在赤道 G 2■ mg = m( ) R ; ( 2)天体上空:mg = G 2 =GRR T 自r ( R-h)8.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或卫星或飞行器)的规律:2小 Mm21 Z 2TT 2G 2- = F 引=Fn = mw r = m = m ( ) r = rnwv = man = mg 。
rr T9•地球同步卫星:(1)公转周期T=24h ; ( 2)公转速率:3.1Km/s ; ( 3)轨道半径:r = 4.2 40 m o5.求天体的质量:(1)利用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和星球半径R 求星球的质量:G =mg ;(2)利用卫星或行星的公转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求中心天体的质量:Mm G —2-=m( —)2r, T6 •求天体密度: 1)利用c M卩和(体积)求密度;(2)利用近地飞行器的公转周期求中心天体的密度:MmG 才=mgo考虑星球自转时,在两极门•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稳定运行的最大速度,也是最小发射速度;(2)第二宇宙速度:是脱离地球的最小发射速度, v tl.2km/s, ( 3)第三宇宙速度:是脱离太阳系的最小发射速度,v =16.7km / So12.经典力学:(1)基础: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2)适用范围:低速运动、宏观物体。
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功的计算:(1)恒力做功:W = Fs cosQ ( 2)变力做功:动能定理 w = AEk 、面积法、分段计算。
2. 功的正负:(1)判断方法:恒力做功用力跟位移的夹角;变力做功用力跟速度的夹角;根据功能关系;(2)物理意义:正功表示动力做的功,负功表示阻力做的功。
(3)比较功的大小只看绝对值。
W - W3. 功率:(1)定义式:P 一 ; ( 2)计算方法:平均功率:一 = F V COS0瞬吋功率:P = Fv COS0t t当F 与v 同向时P = Fv ・亠_ 一 一 F 牵■ f4. ----------------------------------------------------------------------------------------------------------------------------- 机动车的启动:(1)机动车的功率:P = p 车=P 发动机=P 牵引力=F 牵V 车(2)3= --------------------------------------------- (3) P 额定=fVm ;m(4)以恒定功率启动:V F Jal T 匀速吋P= fVm ; ( 5)先匀加速再以额定功率启动:Fof 旦旦v P t P 刚增大到等于P 额定时,P 额貯Fo Vi= Foati t 匀速时卩额=fvm ;5・功能原理:(1)重力功跟重力势能:W G = —AE P ; ( 2)弹簧弹力功跟弹性势能:W 弹=-AE P ; ( 3)总功跟动能:w 总=AE K ; (4)摩擦力功跟内能:Wf =-Q ; ( 5)非重力非弹力功跟机械能:w 其它力=AE 机。
10・近地卫星:(1)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度;(3)公转周期:85min o2)运行速度:-GIV T=7.9km/s,又叫第一宇宙速参照物。
(4)总功:W 总=尸合L CO©或W 总=Wi+W2+W38. 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