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

合集下载

生态廊道建设管理办法【最新版】

生态廊道建设管理办法【最新版】

生态廊道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第三章建设第四章管理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生态廊道规划、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和生态效益,依据《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生态廊道规划、建设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生态廊道,是指以绿化为特征,沿公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道等)、铁路、水系等建设的带状、一般具有生态、景观、休闲游憩、运动健身和慢行交通功能的开敞式绿地。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生态廊道管理,是指对生态廊道内绿化和配套设施的养护管理。

第五条生态廊道遵循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和属地建设、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六条市园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市生态廊道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制定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工作计划,指导、监督县(市、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单位的生态廊道建设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规划、建设、财政、国土资源、交通、水务、城管、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态廊道建设管理相关工作。

第七条县(市、区、管委会)应当明确生态廊道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生态廊道的建设、管理工作。

第八条生态廊道建设管理经费按属地原则及市有关部门职责分工纳入市、县(市、区、管委会)政府部门财政预算,主要用于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维修养护及工作经费等。

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将生态廊道建设管理奖补资金列入年度计划。

第九条鼓励建立多元化、多途径的生态廊道建设管理投融资机制。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爱护生态廊道及其配套设施的义务,有权劝阻、投诉和举报破坏生态廊道及其配套设施的行为。

第二章规划第十一条编制生态廊道规划应依据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与相关规划相衔接,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生态环境需求、公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提高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总体要求。

第十二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全市生态廊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生态廊道建设标准

生态廊道建设标准

生态廊道建设标准
生态廊道建设标准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为了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设计准则。

1. 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应基于科学调查和生态评估,确定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和重要生态功能。

2. 生态廊道的布局应考虑环境条件和生物要求,尽量避免破坏或分断原有的生态连通性和迁移路径。

3. 生态廊道的宽度应根据所连接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种群需求来确定,同时考虑到特定物种的迁移距离和栖息地要求。

4. 生态廊道应设立合适的边界保护措施,包括建立生态屏障、限制非法采伐和开发、排除外来入侵物种等,确保廊道内的生物群落不受干扰。

5. 生态廊道的建设应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如植物引种、生物修复、水土保持等,确保廊道内的生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6. 生态廊道的管理和维护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廊道的功能和效益得以保持。

7. 生态廊道建设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因素,保护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促进生态廊道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

通过遵守生态廊道建设标准,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城市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生态红线划定导则(3篇)

城市生态红线划定导则(3篇)

第1篇一、总则1. 目的与依据为加强城市生态保护,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导则。

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我国城市生态红线的划定、管理和监督工作。

3. 基本原则(1)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原则;(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3)依法划定、严格保护原则;(4)公众参与、民主决策原则。

二、生态红线划定范围1. 自然生态敏感区(1)水源保护区:包括地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水源保护区;(2)生态脆弱区:包括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3)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包括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自然保护区;(4)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区。

2.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

3. 城市绿地系统(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的绿地;(2)城市公园、广场、滨水绿地;(3)城市绿道、生态廊道。

4. 其他生态功能区域(1)重要生态廊道;(2)城市排水系统;(3)城市垃圾处理场;(4)城市污水处理厂。

三、生态红线划定程序1. 前期调研(1)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等;(2)开展现场调研,了解生态现状和存在问题。

2. 编制规划(1)根据调研结果,编制城市生态红线规划;(2)规划应包括生态红线范围、保护措施、管理措施等内容。

3. 专家论证(1)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论证;(2)专家论证应包括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

4. 公众参与(1)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2)对公众意见进行汇总和分析。

5. 政府审批(1)将规划报送政府审批;(2)政府审批通过后,向社会公布。

四、生态红线管理1. 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生态红线管理机构,负责生态红线的划定、管理和监督工作。

2. 保护措施(1)加强生态红线区域内的生态保护;(2)严格控制生态红线区域内的开发建设活动;(3)加强生态红线区域内的环境监测和执法检查。

[新版]上海河道绿化导则

[新版]上海河道绿化导则

[新版]上海河道绿化导则《上海市河道绿化建设导则》1总则1(1河道绿化是指在河道蓝线内(包含水域、边坡、陆域(含防汛通道)等区域)实施的绿化工程。

1.2指导思想:为科学地指导本市河道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养护,充分发挥河道绿化在河流生态恢复、环境改善、水土保持和景观美化中的作用,构建和谐的水岸环境,维护和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特制定本导则。

1.3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上海市域内的各类河道(包括湖泊洼淀、河道沟叉、人工水道)的绿化新建、改建和扩建,并可供其他涉水绿化建设参考。

1.4 基本原则:河道绿化建设应建立在对河道历史资料和现状数据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4.1 合法性原则:河道的绿化建设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及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

1.4.2 综合性原则:河道绿化应在保证河道航运、引排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修复、水质净化、水土保持及环境美化功能的需要,同时确保亲水活动的安全。

1.4.3 协调性原则:河道绿化应反映滨水特征,注意与地域整体风貌相协调。

应根据上海市绿化系统规划,与其它绿化建设有机结合,突出绿廊布局,以形成全市完整的绿化网络体系。

1.4.4 自然性原则:河道绿化应坚持生态功能优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同时坚持保护和新建相结合,并尽可能将河道自然地貌和植被融入到整个河道绿化建设中。

1.4.5 整体性原则:河道绿化应与河道建设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与管护并重。

1.4.6 经济性原则:河道绿化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因地制宜、节俭高效;统筹前期建设与后期管护,尽可能降低前期建设成本和后期的养护费,实现河道绿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1.5 编制依据1.5.1《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3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通过)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国务院令第120号)1.5.3《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5月20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1.5.4《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1999年2月24号建设部以建标[1999]46号文批准发布)1.5.5《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5年11月28日经建设部第8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1.5.6《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2003年11月13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5.7《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1997年12月11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

绿道建设导则 解读

绿道建设导则 解读

绿道建设导则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道建设导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针对绿道的建设提出的指导性文件。

绿道是城市中一种重要的绿色空间,旨在打造一个便民亲近自然的生活环境。

绿道建设导则的出台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绿道建设导则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绿道作为城市的绿肺,可以有效吸收废气、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和噪音污染。

绿道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社会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在制定绿道建设导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绿道的规划和设计。

绿道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格局和人口分布,使绿道能够贴近居民区、商业区、公共设施等重要区域,方便市民的使用。

绿道的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提供充足的绿色植被和休息设施,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其次是绿道的建设和维护。

在绿道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施工质量和安全,确保绿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建设者还应该加强对绿道的维护管理,保持绿道的整洁和安全,及时修缮损坏设施,定期清理垃圾,确保市民可以放心地使用绿道。

最后是绿道的宣传和推广。

绿道建设导则应该强调对绿道的宣传推广,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理念。

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和宣传推介,吸引更多人参与绿道建设和利用。

绿道建设导则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其出台对于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应该遵循绿道建设导则,共同努力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

【此篇文章共计465字】接下来将为您继续撰写该主题的文章,以达到2000字的要求。

第二篇示例:绿道建设导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为了促进绿色出行和环境保护而制定的具体指导方针。

绿道建设导则的出台,意味着城市规划的迈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同时也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出行环境和生活质量。

上海市绿道建设导则

上海市绿道建设导则

上海市绿道建设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绿道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绿道建设也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绿道的定义、分类、建设原则和建设步骤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上海市绿道建设的导则。

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绿道是指沿城市主干道、河流、湖泊、山脉等自然景观或文化景观线性延伸的绿色带状景观,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绿道的功能和形态,可以将其分为步行绿道、自行车绿道、生态绿道、文化绿道等多种类型。

二、绿道建设的原则1.生态优先。

绿道建设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文化传承。

绿道建设应注重文化传承,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地域文化特色。

3.多功能性。

绿道建设应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可持续性。

绿道建设应具有可持续性,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绿道建设的步骤1.规划设计。

绿道建设应根据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绿道的类型、长度、宽度、路线等。

2.土地征用。

绿道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因此需要进行土地征用,保障绿道建设的顺利进行。

3.绿化建设。

绿道建设需要进行植被绿化,根据绿道类型和功能,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打造绿色景观。

4.设施建设。

绿道建设需要配套设施,如休息亭、公共厕所、垃圾桶等,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

5.管理维护。

绿道建设后需要进行管理维护,保障绿道的正常使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之,上海市绿道建设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同时,绿道建设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土地征用、绿化建设、设施建设和管理维护等步骤,确保绿道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正常使用。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5.20•【字号】沪府办〔2021〕36号•【施行日期】2021.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21〕36号有关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5月20日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是拓展绿色生态空间的重要路径,是建设生态之城的重要抓手。

为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为导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共建共享。

坚持人民城市属性,坚持“绿化上海、造福于民”,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构建共建共享、共治共管的格局。

(二)坚持生态优先,注重功能复合。

合理配置生态绿化、文化体育、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三)坚持统筹协调,加强系统谋划。

远近结合,分类施策,分步实施,充分考虑发展基础和现实条件,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养,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2019-2021年本市推进林业健康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沪府办〔2019〕118号)和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生态廊道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8〕15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和《关于印发<2019-2021年本市推进林业健康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沪发改地区〔2019〕13号,以下简称《若干政策》),为提高市级生态廊道建设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规范项目实施与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办法。

一、实施范围(一)适用于市绿化市容局下达的年度造林计划,并纳入市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市级生态廊道项目。

(二)适用于本市确定的重点生态廊道和其他廊道,并按照《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要求编制的建设项目。

二、建设要求(一)各区(市属国企)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市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和市绿化市容局下达的年度计划,落实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并按照相关要求抓好实施和监管。

(二)造林用地必须符合《若干意见》《若干政策》和林地建设专项规划要求。

(三)项目经竣工验收合格后,其新增的生态廊道面积纳入森林资源管理平台。

三、实施方案审核(一)区(市属国企)林业主管部门根据《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的要求,组织编制生态廊道项目实施方案,并经初审后上报市绿化市容局。

(二)市绿化市容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并征求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意见后,由市绿化市容局出具审核意见。

项目地块如涉及国有土地生态退出的,实施方案审核工作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四、立项审批(一)区(市属国企)林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审核意见,指导建设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区发改委参照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核意见,对本区和市属国企在本区行政区域内承担的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予以立项批复。

上海绿道建设标准

上海绿道建设标准

上海绿道建设标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绿色空间的重要性。

绿道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起到环境净化、生态保护的作用。

在上海,绿道建设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之一。

为了确保绿道的质量和效益,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设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设计:绿道的规划设计应该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到交通和环境因素。

同时,也应该与周边景观相协调,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二、建设材料:绿道建设需要使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材料。

例如,地面铺设应该采用透水性好的草坪、砾石或者多孔混凝土等材料。

同时,应该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化学品。

三、设施设备:绿道应该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例如座椅、垃圾桶、厕所等,以方便人们的使用。

这些设施设备应该具备美观、实用、安全等特点。

四、维护管理:绿道建设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管理,保证绿道的功能和美观度。

例如,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修剪,保持绿道的整洁和有序。

总之,上海绿道建设标准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环境和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更是为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让人们在城市中感受到更多的自然气息和文化氛围。

上海市河道生态整治导则

上海市河道生态整治导则

i上海市河道生态整治导则(导则编制说明及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复旦大学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上海市水利管理处2006 年09 月ii目录1 总论 (1)1.1 编制背景 (1)1.2 编制依据 (1)1.3 指导思想 (2)1.4 编制原则 (2)1.5 工作流程 (2)2 导则编制说明 (3)2.1 总则 (3)2.2 技术篇 (4)2.3 功能篇 (6)3 上海市河道生态整治对策研究 (10)3.1 自然社会经济特征 (10)3.2 水环境概况 (11)3.3 上海市河道综合整治对策研究 (12)3.4 上海河道综合整治的机遇 (16)3.5 国内外河流整治和管理经验 (16)3.6 上海市河道综合整治对策 (24)3.7 上海市河道生态整治对策 (28)4 河道整治公众参与调查研究 (44)4.1 调查目的 (44)4.2 调查问卷及方案设计 (44)4.3 调查结果分析 (51)11 总论1.1 编制背景上海市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缘,濒江临海,境内江、河、湖、塘相间,水网交织,上海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

河道给上海带来了活力,也给上海带来魅力。

1998 年以来,上海市加强了对河道的综合整治,以改善河道景观,改变过去脏、乱、差的形象。

尤其是近三年来,上海市以“安全、资源、环境、景观”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水建设理念为指导,建设了水质改善型、滨河景观型、生态环境型河道,开展了安全、生态、游憩功能兼顾的河道整治工程,把河道整治与城市安全、城市景观,水资源利用以及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以“清、疏、建、拆、绿、管”为主要内容的全市中小河道综合整治也在全市铺开,并取得一定效果。

至2001 年底,苏州河基本消除黑臭,水质进一步改善;全市区(县)管以上河道基本达到“面清、岸洁、有绿”的阶段性治理目标,已经治理的中小河道水体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本市河道综合整治工作虽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同时上海市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也给新一阶段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规划原则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规划原则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规划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廊道规划逐渐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廊道是一种通过连接城市中的自然和半自然区域,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手段。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和设计生态廊道,对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规划原则。

一、生态廊道的定义和作用生态廊道是指连接城市中的自然和半自然区域的绿色走廊,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物种迁移和扩散,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廊道可以是河流、湖泊、森林、湿地等自然环境的延伸,也可以是公园、绿地、景观带等人工创造的绿色空间。

通过规划和设计生态廊道,可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二、生态廊道规划原则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原则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在生态廊道规划中,应该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原则,优先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服务能力的区域,确保生态廊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多样性和连通性原则生态廊道应该具有多样性和连通性,以便吸引和维持更多的物种。

在规划和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景观元素,如湿地、林地、草地等,创造适合不同物种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

同时,生态廊道的连通性也十分重要,通过合理的连接方式和布局,使得不同生态区域之间形成畅通无阻的通道,方便物种的迁移和扩散。

3. 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廊道规划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在规划和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

同时,还应该注重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通过生态廊道的规划和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 公众参与原则生态廊道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

浅谈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设计思路及策略

浅谈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设计思路及策略

浅谈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设计思路及策略1.前言廊道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概念,廊道兼有生态环保、游憩观赏、文化教育等功能。

在我国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城市生态廊道建设,不仅可给城市人员提供游憩观光的场地,而且还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态景观廊道设计,不仅仅是绿带、道路系统,更是城市生态网络体系。

2.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设计基本思路2.1城市生态廊道景观规划原则在城市廊道景观规划设计中,应遵循一下几项原则。

(1)遵循自然优先原则。

在进行城市廊道景观设计中,廊道建设应建立在保证生态自然整体性与连续性的基础之上。

应将廊道建设在文化古迹区域或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以便确保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与稳定性。

(2)遵循区域整体性原则。

城市生态廊道景观建设的目的,就是保障生态区域协调稳定发展。

合理的廊道空间布局,不仅可确保城乡之间物质流、信息流能够畅通循环,而且还可增加城市的舒适度与美观性。

(3)遵循可持续原则。

城市廊道景观建设中,在确保生态自然特性以及空间结构合理的情况下,应保证其与城市的功能与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使其与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进行高度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2.2城市廊道景观设计的整体规划方法2.2.1水系规划方法廊道建设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建立河坝、河堤,保护湿地,继而对河道进行整治,确保河流廊道运输、美观、水源供给的生态功能。

2.2.2道路规划方法道路廊道对于其他生态廊道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道路廊道两边的绿化带,给城市的生态建设添加了不少活力,可大幅度减少城市生态食量下降的负面效应。

在城市道路廊道建设中,应选择一些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这样可有效减少粉尘、尾气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2.2.3公园森林规划方法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增加公园绿地,对于生态斑块可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在公园森林规划建设中,应以乡土树木种植为主,在此基础上,采用自然群落模式,夹杂一些其他树种和灌木,但是应确保树木生长之间的协调性,使公园森林建设应具有自然本底特色。

上海市河道生态整治实施导则

上海市河道生态整治实施导则

上海市河道生态整治实施导则(修改稿)编制单位:复旦大学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上海市水利管理处2006年09月总 则第一条为实现构筑与上海市建成“四个中心”之一、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生态型城市总体目标相适应的水环境治理目标,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发挥河道综合效益,引导、规范本市河道生态整治工作(以下简称河道生态整治),特别是推广生态整治措施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条例、技术规范标准,制订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河道(包括湖泊、洼淀、人工水道、河道沟汊)的整治及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河道生态整治必须依据国家及上海市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技术规范与标准,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规律,树立“安全、资源、环境、景观”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思想,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环境为重、科技引导、生态优先,围绕“截污治污、沟通水系、调活水体、营造水景、改善生态”的具体要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实现水环境生态建设的目标。

第四条上海市水务局是本市河道生态整治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上海市水利管理处负责本市河道生态整治具体管理工作,并负责市管河道生态整治的具体实施。

区(县)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河道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其职责权限,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区(县)管以下河道的整治实施。

技术篇第五条上海市水务局是本市河道生态整治规划编制的主管部门,上海市水利管理处负责本市河道生态整治规划编制的具体管理工作,应协调本市相关政府部门,结合本市社会经济环境和河道的基础条件,尽早组织编制本市河道生态整治规划,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编制本市河道生态整治规划应当符合流域水利规划、区域水利综合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以及其他有关技术规定。

河道生态整治规划应与本市其他相关专业规划协调。

上海生态廊道

上海生态廊道

-3-
_中__国__科__技__论__文__在__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_t_t_p_:_\_\_w_w_w_._p_a_p_e_r_._e_d_u_._c_n_
法进行测算,推算出上海地区野生保护动物的最小廊道宽度,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各种保护
生态廊道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被野生动物利用,但是过于人工化的林带建设则会有 悖初衷。因此,在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中要回避过于人工化的手法,推行应用近自然群落建 设的模式,选择当地乡土种,应用容器育苗等“模拟自然”的技术和手法,通过人工营造与 植被自然生长的完美结合,超常速、低造价地建造以地带性森林类型为目标,群落结构完整、 物种多样性丰富、生物量高、趋于稳定状态、后期完全遵循自然循环规律的“少人工管理型” 的植物群落[19]。近自然群落的建设理念在上海市城市森林建设中已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并 应用于大型片林的建设,乃至居住区的绿化中。
-1-
_中__国__科__技__论__文__在__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_t_t_p_:_\_\_w_w_w_._p_a_p_e_r_._e_d_u_._c_n_
跳板),并且能够使特定物种在斑块间迁移的地区。它们能够将当地的小种群连接起来,增 加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降低种群的灭绝的风险[6]。Beier & Loe (1992)认为野生动物迁移 廊道(wildlife movement corridor)是指具有生境和通道功能的带状斑块[7]。肖笃宁等(1999) 认为生态廊道是一种线状或带状斑块,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之间的连通性,从而影响 着斑块间的物种、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流 [8],并能够加强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换[9]。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南汇东滩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核意见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南汇东滩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核意见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南汇东滩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核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日期】2024.01.22•【字号】沪绿容 (2024) 37号•【施行日期】2024.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南汇东滩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核意见上海市滩涂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上报〈南汇东滩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请示》(沪滩涂〔2023〕93号)收悉。

根据《上海市造林项目管理办法》和《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的要求,我局委托上海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对《南汇东滩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行了评估,形成如下审核意见:一、原则同意你司上报的《实施方案》二、实施范围位于浦东新区南汇东滩N1库区内,项目区域面积为14052.42亩(以实测为准)。

三、建设内容包括土方地形整理、土壤改良、苗木种植、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等。

四、工程投资该项目总投资估算为86595.3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77838.3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4633.39万元、预备费4123.59万元(具体以工可批复为准)。

五、下一步工作意见(一)建议进一步深化竖向设计,优化植物群落布局,完善排水系统和道路系统设计。

(二)建议下阶段根据立地条件进一步深化细化树木支撑设计;适当加大土球;深化细化标识标牌设计,确定位置、数量和规格,满足林地养护等需要。

(三)考虑到该项目实施周期较长,请优化完善前期地形整理、土壤改良与苗木种植的施工组织方案,做好施工衔接。

(四)《实施方案》修改完善后,请尽快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我局,我局将转报市发展改革委审批。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24年1月22日。

城市生态廊道的设计规范与实施

城市生态廊道的设计规范与实施

城市生态廊道的设计规范与实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生态廊道作为连接城市中各个生态斑块的重要纽带,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生态廊道并非简单的绿化地带,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设计与实施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原则。

一、城市生态廊道的定义与功能城市生态廊道是指在城市中呈线性或带状布局的,具有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的绿色空间。

它可以是河流、道路绿化带、林荫道、公园带等形式。

城市生态廊道主要具有以下功能:1、生态连通性它能够将城市中的绿地、湿地、森林等生态斑块连接起来,促进物种的迁移和基因交流,维护生物多样性。

2、生态隔离可以有效隔离城市中的污染源,如工厂、交通干线等,减少污染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

3、气候调节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和遮荫效果,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4、休闲游憩为居民提供休闲、健身和亲近自然的场所,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5、文化传承许多城市生态廊道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是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城市生态廊道的设计规范1、生态优先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为首要目标。

充分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包括土壤、气候、植被、动物等,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品种,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

2、多样性原则注重物种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样性。

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

同时,在景观设计上,应创造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和视觉效果。

3、连续性原则确保生态廊道在空间上的连续性,避免出现断裂和孤岛化现象。

与城市中的其他绿地系统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可达性原则要考虑居民的使用需求,设置便捷的出入口和步行道,提高生态廊道的可达性和使用率。

5、安全性原则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的安全,避免出现危险的地形和设施。

同时,要保障生态廊道在防洪、防火等方面的安全性。

6、文化融合原则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到生态廊道的设计中,使其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绿道设计导则

绿道设计导则

绿道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绿道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城市设计手段。

绿道不仅可以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绿道设计的导则,以期为城市绿道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绿道是城市中一种绿色的、线性的、多功能的、连续的、开放的、公共的、自然的、景观的和文化的线性公园设施。

根据其功能和形态特征,绿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交通绿道:主要用于步行、骑行和运动的绿道,通常连接城市的主要景点和公共设施。

2. 自然绿道:主要用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廊道。

3. 文化绿道:主要用于展示城市历史和文化遗产,是城市中有意义的文化景点。

4. 休闲绿道:主要用于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场所,是城市中重要的休闲设施。

二、绿道设计的原则1. 适应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绿道的规划和设计应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城市的发展需要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绿道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和改善。

3. 体现场所特色和文化价值绿道应体现场所特色和文化价值,展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景观和文化元素,打造有特色的绿道。

4. 强调多功能性绿道应具有多功能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的多功能性,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设施和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

5. 考虑社会安全绿道应考虑社会安全问题,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利益。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设施和服务,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利益。

三、绿道设计的要素1. 绿道的路线和长度绿道的路线和长度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需要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市政生态廊道建设方案

市政生态廊道建设方案

市政生态廊道建设方案2013年生态廊道建设重点工程根据市三年内全面完成境内各级生态廊道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都市区生态廊道绿化设计导则》要求,结合我市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和交通路网规划设计道路绿化模式。

中原西路西延段工程,单侧绿化宽度50米;沿黄快速通道,单侧绿化宽度30米;G310、永安路,单侧绿化宽度15米;新市镇通往新型社区道路,单侧绿化宽度10米。

同时,要做好道路节点绿化。

(一)中原西路西延段廊道绿化建设。

可绿化长度19公里,结合地形地貌实际情况及市要求,本着与荥阳设计标准接轨的原则,按每侧50米规划设计,具备绿化条件的地段全面进行绿化,做好前期规划设计工作。

(二)沿黄快速通道廊道绿化建设。

可绿化长度17公里,按每侧30米规划设计,具备绿化条件的地段全面进行绿化,做好规划准备工作。

(三)G310芝田镇—回郭镇段、米河镇—紫荆路段廊道绿化建设。

从G310国道与永安路交叉口至小訾殿,全长5.9公里,按每侧15米做好规划设计和绿化,该项工程由各相关镇和园林绿化中心负责实施;米河镇—紫荆路段,按每侧15米做好规划设计和绿化,该项工程由各相关镇负责实施。

(四)永安路生态廊道绿化建设。

从杜甫路与永安路交叉口至永安路与G310交叉口,全长5.2公里,按每侧15米进行绿化。

该项工程由各相关镇、街道和园林绿化中心负责实施。

从永安路与G310交叉口至西村段每侧绿化宽度15米,该项工程由各相关镇负责实施。

(五)各镇(街道、园区)、新市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路网道路廊道绿化建设。

2013年度计划绿化新市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路网道路12条,长度64公里,按廊道分级标准进行绿化。

该项工程由各镇(街道、园区)负责实施。

质量技术要求生态廊道绿化,尽量在保持原有地貌的基础上,因地栽植、适时绿化,突出乡土树种,乔、灌、花相结合,常绿与落叶树种合理配置。

对于不同的地形条件,具体处理方法如下:(一)对低于路面超过2米的沟壕,参照林业造林方法进行绿化,栽植适宜本地高大乔木树种,如杨树、泡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
1.建设目的:生态廊道是指将城市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连接起来
的地带,通过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资源
的合理利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2.建设原则:生态廊道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注重景观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平衡,强化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景
观品质和人居环境品质。

3.建设内容:生态廊道包括生物廊道、景观廊道、文化廊道、休闲廊
道四种类型。

其中,生物廊道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景观廊道强调打造美
丽风景线,文化廊道强调传承历史和文化遗产,休闲廊道强调提供休闲娱
乐和文体活动场所。

4.建设路径:生态廊道建设需要遵循项目策划、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和后期管理等不同阶段,实现生态环境、景观、文化和娱乐功能
要素的融合。

同时,在生态廊道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社区参与和生态监测
等功能,确保生态廊道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5.建设要求:生态廊道建设需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
的原则,鼓励公众、非政府组织等广泛参与,同时,需要注重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生态景观等环保和景观建设要求和技术措施。

此外,还应注重
强化标准化管理和科技创新,提高廊道建设和管理效率和质量。

6.建设成果:生态廊道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美丽城市的建设和可持
续发展,打造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娱乐空间,同时也为城
市吸引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