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
高一到高三所有知识点地理

高一到高三所有知识点地理高一到高三地理知识点的学习范围较广泛,涉及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许多有趣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来回顾一些高一到高三地理学习的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研究的是地球的自然环境以及各种自然现象。
第一年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地球的结构和地球板块运动上。
我们了解到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其下分为板块,可以移动,并造成地震、火山等现象。
同时,了解到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这些知识点使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年,我们开始学习气候和天气等气象知识。
了解地球大气层的结构,从对流层到平流层,它们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产生着重要影响。
我们还研究了气压、风、降水、云等气象要素,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地球上的季风和西风带等气候现象,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高三,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地球的生物地理和水文地理。
生物地理研究的是地球上的生物资源以及生态环境。
我们了解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学习了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适应性等知识点。
水文地理则研究的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等问题。
我们了解到地球上的水分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有些地区则非常匮乏。
同时也学习了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等知识。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学科。
高一的学习主要涵盖了人口和城市地理。
我们学习了人口的分布和变化,了解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研究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了解了城市规划、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在高二,我们学习了经济地理和交通地理。
经济地理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
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交通地理则研究的是交通运输对地理格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高一必修一到三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到三知识点高一地理学科是学习地理的入门阶段,主要包括必修一到三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必修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球自转产生地球日和地球自西向东的运动。
2.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
大气圈包含气体,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水资源,岩石圈是地壳和上部地幔的结合,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群落。
3. 地理经纬度:地理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地理纬度以赤道为基准。
经度和纬度能够确定地球上的任意一点位置。
4. 地图的制图要素:地图由比例尺、图例、方位角、图名和纬经网等要素组成。
比例尺可以表示地图上地理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5. 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的表面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
常见的地图投影有等距圆柱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角投影等。
二、必修二: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环境1. 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河流和湖泊等地貌。
中国经度跨度广,气候多样。
2. 中国的主要山脉: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
这些山脉对中国的气候和地形有着重要影响。
3. 中国的主要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母亲河。
4. 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常常遭受地震、洪涝、旱灾、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这些自然灾害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三、必修三: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与人口变动:人口分布不均匀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口变动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
2. 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是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城市发展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挑战。
3. 世界人口问题:世界人口问题涉及人口增长、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方面。
人口问题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压力。
4. 中国人口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

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
地球和地球仪 复习目标
1、识记经纬线 、经纬度的特点。 2、识记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3、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4、能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位置(半球、经纬度)。
重难点
能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位置和方向。
复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 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平均半径约________千米,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千米。 3、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________ 4、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_,纬线指示 _____。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到两极缩为____。赤道以 北称_____以南称_______。 5、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限为______,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为 ______。 6、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_______转动,在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 ________转动。 7、在地球仪表面,连接___________并垂直于_____的弧线,叫经 线。经线指示____方向,各条经线长度都_____。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 决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经度的起点线.经线以东为 _____(用E表示),以西为______(用W表示)。 8、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_______。经度之和为 _____,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_____的两个半球。180°E和 180°W是一条经线吗?________。 9、国际上习惯用_________________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 西半球的界限。 10、总结经纬线的特点
(三)探究练习 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A、C、D各点的经纬度位置: A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内容(学生教材)

东半球 西半球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内容第1讲 基础知识——地球部分[考纲要求] 重点地球的大小。
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的形状。
地轴。
两极。
赤道。
经线。
经度。
本初子午线。
纬线。
纬度。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经纬网及其意义。
时区的划分。
区时的计算和应用。
日界线。
北京时间。
[知识讲解](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1. 形状和大小:(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用N 表示;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用S 表示。
(3)赤道 :在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园 ,周长4万千米。
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的线是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线一半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表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线圈一切经线圈都是通过地球两极,因而都在两极相交。
这样,每一个经线圈都被两极等分成两个180° 的半圆,这样的半圆叫 “经线”即 “子午线”。
(经圈之所以必须分成两根经线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经度,二者相差180 ,是地理定位的需要。
)特点: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地轴是这个圆的直径,地轴是所有经线平面的交线),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经线圈可以把地球表面分为两个半球 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是相等(约111Km/1°)③经线无穷多。
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
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即某地的经度。
在立体几何上是一种二面角度量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1800 W 001800 E 东、西,两个半球划分: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初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归纳

初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及其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初高中地理作为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提高地理素养的关键阶段。
下面将为大家归纳一些初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个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行星,由核心、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球的外表看起来是一个平坦的球体,但实际上地球的表面是不规则的,呈现出山脉、河流、湖泊等各种地貌。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周期为24小时,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周期为365.25天,形成了季节的变化。
三、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是由大气层组成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顶层等。
大气圈具有调节气温、防止宇宙辐射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分等。
水圈的循环过程主要有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地球的生物圈地球的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的居住环境,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物圈内存在着各种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圈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六、地球的灾害与环境保护地球上存在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这些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地球环境,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等。
七、地球的区域差异地球表面的各个地区存在着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征,形成了地球的区域差异。
这些差异包括气候、植被、土壤、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深化了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察力。
八、地球的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将地理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可以用来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特征和规律,为灾害管理、城市规划等提供支持。
地理初中高中衔接资料(整合部分高中内容)

地球知识二.基础梳理(一)、地球仪1.地球自转假想轴称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极点,分北极点和南极点。
2.在极点判断方向:在南极点,四周只有北方;反之,在北极点,四周只有南方。
3.极点没有经度(跨360°经度),纬度为90°,因此,北极点表示为90°N ,南极点表示为S 。
(二).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读图填表(三).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数据变化规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经度的划分及数据变化规律 (1)以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
(2)经度变化规律:从0°经线起,向西增大的为西经度,用字母W 表示;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度,用字母E 表示。
(3)180°E 经线和180°W 经线相互重合,称为180°经线。
(4)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这两条经线的度数之和为180°,任何一组经线圈都能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2.纬度的划分及数据变化规律(1)以赤道为0°纬线。
(2)纬度变化规律:从0°纬线起,向北纬度增大的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向南纬度增大的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1.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平分为东、西半球。
即:东半球范围:(20°W←→0°←→160°E);西半球范围:(160°E←→180°←→20°W)(这样划分的目的:保持国家和地区的完整)。
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分为南、北半球,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1、什么是经纬网,怎样利用经纬网定位(读图口答)【练习】阅读右边所给两幅经纬网地图,完成下列各题:(1)读出两图中A、B两地的经纬度位置: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高一到高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一到高三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学科,通过对地球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来探究地球的演变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下面是地理高一到高三的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地理学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三维形状,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壳分为大洲性地壳和海洋性地壳,地壳的运动形成了板块构造和地壳变动。
2.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系统地球的大气圈由多种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等。
大气圈起到保持生命活动的温暖和稳定的作用。
气候系统包括气候要素、气候类型、气候变化等。
3.地球的水圈和水资源地球上的水分为海洋水、淡水和冰雪,其中海洋水占据了绝大部分。
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循环现象,包括蒸发、降水、蓄水、径流等。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人文地理学1.人口和人口迁移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密度等。
人口迁移是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包括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迁移、国际间的移民等。
2.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流入的过程,城市化对城市规划、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都提出了挑战。
城市发展与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相关。
3.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包括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地理等。
地理环境的不同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区域地理学1.世界地理与区域分析世界地理是研究世界各地区的自然、人文和地缘政治情况。
区域分析是根据地理因素对特定地区进行研究,包括地形特征、人文特征、经济特征等。
2.中国地理与区域规划中国地理是研究中国各地区的自然、人文和经济特征。
区域规划是根据中国地理特点对不同地区进行规划,包括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将地理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信息处理和空间分析工具。
可以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和分析,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地理初高中知识衔接

初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衔接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地理必修一与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第1-3章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开始学习高中地理之前我们要复习好这部分知识,请大家在自主学习中准备好7年级上册地理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和地图册,完成每一部分复习后,预习相应的高中内容。
第一部分地球【初中知识回顾】1、经线与纬线的比较2、经度和纬度的比较3A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C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试一试】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纬度:A____,B____,C____,D____。
(2)A所处的纬度带____,位于南北半球的____半球。
(3)B所处的温度带____,位于东西半球的____半球。
(4)读下图,判断甲地在乙地的()A.东南B.西北C.正南D.正北3、地球运动(1)地球的自传①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____;试在右图中适当位置画 出地球自转方向。
并标注经纬度符号。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___________. ③认识昼夜半球;理解时差的产生。
【高中新知识】完成以上内容复习后,根据学习方法的指导,预习附件中预习安排7月26至28日的内容,并尝试完成下面“试一试”中的习题。
【试一试】(1)2002年足球世界杯由巴西、德国两队于6月30日在日本横滨进行冠军决赛。
中央电视台于19时举行转播,横滨(东九区)开赛地区时为( ) 时,以下两地电视转播的区时时:柏林(东三区):( )时;伦敦:( )时。
(2)一艘轮船,于2004年1月25日上午10点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整天后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西八区),问到达地是几月几日几点钟?(3)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 .19日19时B .20日5时C .19日21时D .20日21时(4)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跳一跳(认识高考)】(09辽宁文综)南极中山站(6922'24''S ︒,7622'40''E ︒)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 ︒,7706'58''E ︒)正式开站。
初一到高三知识点地理

初一到高三知识点地理地理是我们学生在中学阶段必修的一门学科,涵盖了从初中到高中的知识点。
下面将逐级介绍初一到高三的地理知识点。
一、初一地理知识点初一地理主要介绍了一些地理基础知识,包括世界地图、地球的构造、水资源和气候等内容。
在学习初一地理时,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分布,学会使用经纬度进行定位,同时也要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地壳运动以及地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初二地理知识点初二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了地球的水资源、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内容。
我们将学习世界的海洋、河流和湖泊,了解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此外,初二地理还会涉及到地球的环境问题,包括土地利用、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三、初三地理知识点初三地理知识点主要涉及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
我们将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了解中国的地形、气候和人口等情况。
同时,初三地理也会介绍一些世界地理,包括各大洲的特点、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等内容。
四、高一地理知识点进入高中,地理的学习更加深入和专业化。
高一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物质循环、经济地理和人口地理等内容。
我们将学习地球上不同物质的循环规律,了解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关注人口的分布和迁移等问题。
五、高二地理知识点高二地理知识点主要涵盖了城市地理、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等内容。
我们将学习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同时也要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六、高三地理知识点高三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资源与能源、国土规划与区域发展等内容。
我们将学习资源与能源的利用与管理,了解国土规划的意义和目标,同时也要关注区域发展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总结: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初一到高三,涵盖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环境、人类活动以及与地理相关的社会问题。
掌握这些地理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地理素养,增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地理衔接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衔接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衔接知识点总结归纳主要包括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内容,而人文地理主要包括人口、经济、政治、文化和城市等内容。
下面将对地理衔接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和归纳。
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不是完全的球形,而是略扁的椭球体。
在赤道上的周长要比通过两极的周长大。
地球的大小是以赤道周长为参考标准的。
赤道周长为40075km。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己轴心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共同结果是地球的日照和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倾斜度和季节变化地球轴线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夹角的大小约为23.5°,这就是地球的倾斜度。
由于地球的倾斜度,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的太阳辐射量各不相同,产生了四季变化。
4. 地球表面温度分布和气候带地球表面温度的分布与地球自转和公转、太阳辐射的直接和间接等因素有关。
根据地球表面温度的分布,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
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各自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和气候因素。
二、自然地理1. 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物质组成主要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构成。
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包括基岩和浮岩两部分。
地幔是地球内部的固体岩石层,地核是地球内部的液态金属层。
2. 地球的地表形态地球的地表形态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和地势等。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山地、平原、台地、盆地等各种地貌形态。
同时,也有山脉、丘陵、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3. 地球的气候分布地球的气候分布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理环境、大气环流、海洋运动、气候季风等因素有关。
根据气候的特征和气候因素的分布,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
4. 地球的水文分布地球的水文分布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海洋和冰川等。
同时还有地下水、地表水等水资源。
必修1-0初高中地理学习衔接

形状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成经线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 都不等,就全球而言,纬度相 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0°经 以赤道为起点(0°纬线)向 记数方法 线)向东西各分180°,东经 南北各分作90°,南纬记作
初高中地理学习衔接
茅盾中学 2011年9月
地球
形状 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大小 平均半径6371KM
地球仪
地轴 两极 赤道
经线与纬线
经纬度分布规律
经纬线比较
经线(经度)
纬线(纬度)
概念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
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记作(E)西经记作(W) (S),北纬记作(N)
半球划分
20°W、160°E为经线圈,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经纬网
地图
地图三要素
方向 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
等高线地形图
初高中地理学科衔接

纬线和经线:
纬线
定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 义 球仪一周的圆圈
经线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 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形 自成圆圈,
状
半圆
长 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 度 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成
点;
作 用
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相等
指示南北方向
26
习题训练:
1. 读图(1): A地理坐标是 20°N 90°E 2. 读图(2):A 地理坐标是 20°S 60°W
走进地理学
1
博
上学
下
知 天
的
人
:
知文
地,
理
。
2
地理
唯一跨“人文与社会” 和“科学”两个学习领 域的课程
3
4
5
6
7
什么是地理学?
8
地 理
. 必 修 .
2019/2/20
地理1 地理2
1.宇宙中的地球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 量交
换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8
90°
北 纬
北 半 球
0°
南南 纬半
球
90°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1圈9
❖经度
定义:连接南北 两极,并与纬线 垂直相交的线。
实质:本地经线 平面与本初子午 线平面的夹角 (两面角)。
本
初
子
午
线
00
600
书写方法:600E或东经600
600E
20
经线的划分
西经 向西增大 东经 向东增大
200~ 500米, 起伏小
初高中地理衔接主要知识重难点突破(自然地理部分)

初高中地理衔接主要知识重难点突破(自然地理部分)一.地图知识1。
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①比例尺大小看值大小,值越大则比例尺越大。
②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③同图幅不同比例尺的等高线图,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④同图幅不同比例尺的等压线图,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
2。
经纬度计算①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②根据经纬线长度算经纬度:10经线长=111 km;赤道上10纬线长=111KM,其他纬度10纬线长=111cosQkm ( Q为纬度)3.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表示等高距)。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表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
4。
山脊山谷判断:等高线向低处突出则为山脊,向高处突出则为山谷。
山谷处有河流且流向与等高线的突出方向相反。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等高线越密,坡度越大。
5。
闭合等值线150米>HA>100米;50米>HB>0米。
“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6。
温度随海拔的变化: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
0.6℃/100m④加入日界线知识⑤图文结合晨昏线的判读10。
昼夜长短计算:昼长-1211。
根据昼长算纬度大小:(昼长-12)的绝对值越大,其所在的纬度越高。
12。
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那个半球,则该半球昼长夜短,此时为该半球的夏半年。
昼短夜长时则为该半球冬半年。
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变长,3.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线速度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昼夜长短相反。
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14。
各纬度昼最长时间及太阳高度15。
如上图,光照图中刚出现极昼的点其地方时为0点,刚出现极夜的点其地方时为12点。
16.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等于直射地理纬度。
初中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解释和说明。
3. 地图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和气候系统。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纬度、海洋、地形等。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特征:流域、水系、河流分段。
- 湖泊、地下水、冰川等水体类型。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作用。
-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
4. 生物地理:-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 人类活动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5. 土壤与自然资源:- 土壤类型及其形成。
-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迁移和增长。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
- 人口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的影响。
2. 农业地理:- 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 农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气候、土壤、市场。
- 农业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3. 工业地理:- 工业类型与区位因素。
- 工业布局与工业区。
- 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4. 交通运输:- 交通方式:陆运、海运、空运。
- 交通网络与物流。
-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5. 区域发展与旅游地理:- 区域发展差异与合作。
-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开发。
- 旅游活动对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遥感影像的解译。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高一到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到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科目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包含广泛的知识面,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地理是必不可少的。
高一到高三的地理学习,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的形状、自转与公转、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日出日落现象,公转引起了四季交替。
2.大气层与天气:大气层的结构组成、大气运动、气候因素和气象要素。
了解气象要素有助于我们预测天气和应对气候变化。
3.地球的水资源:水的分布、水的循环、地下水和水文循环等。
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是我们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4.地表水体:河流、湖泊和湿地的形成和特征。
河流的发源、流经和入海口的特点对于了解地貌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城市: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变动和城市化。
人口增长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经济地理特点:主要经济产业和区域划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有助于规划和决策。
3.交通运输:陆路、水路和空中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现状。
交通运输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区域划分、农产品产地和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对于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环境与资源知识点1.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保护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珍稀物种与自然保护区:国家级保护区的建立和保护工作。
保护珍稀物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3.资源与能源:化石燃料、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合理利用资源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环境问题与应对措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和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
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上是高一到高三地理学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每个知识点都有其重要性和深度。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还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
地理高一到高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一到高三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在高中阶段,地理课程会涉及多个知识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本文将对高一到高三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自然地理1. 地貌与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上的形态特征,形成于地质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下;地形则指地表的轮廓、高低起伏等。
不同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河谷等。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期统计而成的大气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气象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常见气候带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3.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的总量,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蓄水等。
4.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有机体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其中,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5. 土地利用与开发: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地开发则包括对土地进行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开发和利用。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数量和分布的总体,人口迁移则是指人群从一个地方向其他地方流动的现象。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城市化、农村向城市迁移等。
2.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现象;城市发展则是指城市在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增长和改善。
3.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差异指同一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发展则是指针对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进行改善和发展的过程。
4.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相互交流、合作和依存的现象;贸易则是指商品、服务和资本在国家间的买卖和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非常相关,即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存在许多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点。
这些初、高中教学衔接点在初中地理教材的许多章节内容中都有分布。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
二、地球的运动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地理意义;2.记住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能在地图上判读地球上五带的位置。
三、地图的阅读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了解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2.会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3.会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四、地形图的判读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能够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五、陆地和海洋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大洲之间的主要分界线,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六、天气与气候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概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气温垂直递减率的计算,气候直方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七、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的辩证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八、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九、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十、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中东地区周边的海、海湾、海峡、湖泊。
十一、西半球国家和极地地区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美国的地形特点及分布,美国农业特点(地
区专业化),美国农业带的名称和分布,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
十二、从世界看中国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我国重要的人口密度分界线。
十三、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读图区分三级阶梯的分布、三级阶梯界线上的山脉名称及走向。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十四、中国的气候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我国从南到北的5个温度带的划分及其依据;2.知道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3.理解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明确冬季风和夏季风;4.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会判读本节教材内容中涉及的气候直方图;5.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十五、中国的河流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黄河的治理措施。
十六、自然灾害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十七、中国的自然资源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解决措施。
十八、中国经济发展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重要的铁路枢纽,科技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
十九、中国的地理差异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我国自南向北、自东南向西北、自西向东等方向显著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其地理差异。
二十、北方地区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二十一、南方地区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布、气候、土壤及农业状况。
二十二、西北地区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西北地区地理概况及其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概况。
二十三、青藏地区
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青藏高原之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