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A、在理气关系方面: 、在理气关系方面: 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万物之理虽各不相同, 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万物之理虽各不相同,但其中 。(即万物之理虽各不相同 都包含共同的“太极” 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都包含共同的“太极”。故“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B、理学的修养论: 、理学的修养论: 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主张“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主张“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强调“ 强调“仁”是人的爱心以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境界与佛老 是人的爱心以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境界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 境界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要有对社会的 责任感。 责任感。 C、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 、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 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理学家费力研究理论的目的是重建儒家 信仰,而重建儒家信仰的目的则是为了更有效地干预现实政治。 信仰,而重建儒家信仰的目的则是为了更有效地干预现实政治。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王阳明的心学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致良知” 致良知” 致良知 对儒家“ 对儒家“仁”的思想进一 步发挥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程朱理学的影响
• 消极影响: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消极影响:压抑、 • 积极影响: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积极影响: 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注重气节、 注重气节、品德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作用 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 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

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它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宋明理学主要包括宋代的程朱理学和明代的王阳明心学两个分支。

宋代的程朱理学强调天人合一,主张通过学习经典和理性思考来达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程朱理学的影响深远,它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教育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程朱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后来的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明代的王阳明心学则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体验和自我实践,主张通过内省和实践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自我完善。

王阳明心学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在中国文化和哲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尽管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但是它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人认为,宋明理学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和社会现实,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

此外,宋明理学也被一些人批评为过于封建和保守,对科学和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总的来说,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它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需要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宋明理学-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分支

宋明理学-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分支

宋明理学-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分支宋明理学 - 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分支免费编辑修改义项名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

理学又名为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元朝被采纳为官方哲学。

重要的理学家有北宋五子、南宋的杨时、朱熹、陆九渊、林希逸以及元朝吴澄、许衡、刘因、郝经、姚枢,廉希宪,张文谦,刘秉忠、赵汸、汪克宽、华幼武、吴海、戴良、李祁、张宪、梁寅、苏天爵等等、明朝湛若水、王阳明、朱得之等,广义上包含三苏、王安石、司马光等人。

他们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

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5本词条名片文字过长,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折叠编辑本段概述宋明理学,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

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鉴了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

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宋嘉佑治平年间(1056年-1067年),儒学发展形成了王安石荆公学派、司马光温公学派、苏轼的蜀学等派。

后来谈兼性理而著名者,有周濂溪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

后来洛学由朱熹发扬光大,在福建创出闽学,成为居正统之位的程朱理学。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王夫之说
"宋自周子出而始发明了圣道之所由
一出于太极阴阳人道生化之终始"[《张子正蒙注?序论》]
这很好地点明了正是由宇宙观到伦理学这种理论的逻辑结构
才是使周敦颐被尊为宋明理学开山祖的道理所在
邵雍比周敦颐更明白地表现为宇宙时空图式论者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
他提出"以物观物
性也;以我观物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
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
《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
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
《六经》为粗米
《四书》为熟饭
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
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并把它提到"与天地参"的超道德(trans-moral)的本体地位
一、由宇宙论到伦理学
宋明理学在其整体行程中
大致可分为奠基时期、成熟时期和瓦解时期
张载、朱熹、王阳明三位著名人物恰好是三个时期的关键代表
陈寅恪曾认为
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
即使释、道两教极盛
这不是矛盾吗?宋儒的"心性之学"实行的本是这种常识批判
但正因为宋儒把这种世俗的常识批判与宇宙论直接联系起来
这就使批判上升到超常识的"天人之际"的高度
这就是说
既然人都要吃饭穿衣、"戴天履地"
那就得在理论上也承认和肯定"天"与"人"作为感性物质存在的实在性和合理性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宋代产生的理学,盛行于南宋和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理学家所言之理,已非自然之理,而是性理,所谓“格物致知”,并非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是返求于内心时对性理本体的体认。

在理学家看来,理得之于天而存于心,是人心中抽象的超时空不变的道德本体;为了突出这种道德本体的绝对性和客观性,他们常在“理”之前加一个“天”字,以示价值之重,不容怀疑。

一、理义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

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朱熹说:“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天理的呈现,以主体的生理作用和情感欲望的消解为前提,以能体现封建义理、公而忘私的道德人格存养为进路。

这意味着外在的人伦日用的的社会道德实践,最终要以内在的主体心灵的道德自律为核心,一切价值问题归之于人的心性,由“理一分殊”来解决。

理学家是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对于现实世界中人的生存本能和情感欲望,时时有一种大敌当前的焦虑,希望通过“持敬”、“克己”的修养获得一种忘我的心里体验和无私的纯正情感,达到与天地合德与万物同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崇高境界。

因此,理学家的“穷理”,不仅仅是对形而上学的性理本体的体认,也是一种追寻“孔颜乐处”的具有仁者胸襟和圣贤气象的理想人格的自觉。

这种理想人格体现的是主体内心超越性理本体与情感世界之间的对峙的“中和”之美,在朱熹以“心统性情”为基本命题的心性理论的建立过程中,就可以看到他寻求“中和”的努力。

二、理学的产生理学的形成,是宋代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最佳反映,亦是长期儒、佛、道融合的结果,也与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

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

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潮之一,兴起于宋代,达到高峰于明代。

它融合了儒、道、墨、名、法等诸子百家思想,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宋明理学知识点。

一、性理学说的基本观点宋明理学的核心观点是性理学说,它强调人的性与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

在宋明理学中,性是人的根本特征,而理则是宇宙间的普遍原则。

人们通过修养和实践,以达到与天地万物相平衡的境界。

二、理学四大家派宋明理学主要由四个流派组成,分别是程朱理学、陆王理学、王阳明心学和李贽学派。

他们对于性理的理解和实践方法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1.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最主要流派之一,它由程颢、程颐兄弟以及朱熹等人所创立。

程朱理学注重实践和道德修养,强调“致良知”和“格物致知”,通过实践推行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关系。

2. 陆王理学陆王理学由陆九渊和王船山创立,他们提出人的经验和智慧比追求抽象的理念更为重要。

他们强调实践的角度,将心性引入理学中,认为通过内省和反思实践,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与他人的关系。

3. 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是明代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人心的直觉和内在的良知。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践行道德。

他的理论对后来的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4. 李贽学派李贽学派是明清之际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对于理学中的问题提出批判性的看法,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践意义。

李贽学派对于宋明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宋明理学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学术领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对社会思潮和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社会道德观念的提升宋明理学注重道德修养和实践,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这种观念的提升使得社会道德观念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心和情感,对于社会伦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对政治的影响宋明理学对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明代。

第4 课宋明理学

第4 课宋明理学
•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 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 课标解读:宋明理学的形成背景、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历史影响。
什么是理学? 为什么会兴起? 它与孔孟之学有 什么不同? 我们应该如何看 待?
一、宋明理学:
1、“理学”的概念: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 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 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两者的最大区别) 程朱理学主张用 “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 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思考:“格物致知”与今天的“实践出真知”有何不同
“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 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 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 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 “理”的体验。 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 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 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 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 有先天存在的“理”(或“真知”)
三、宋明理学:
2.王守仁心学的主要内容:
(1)“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观察视角一:谁可成圣人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满街人都是圣人。”
请思考:王守仁认为怎样可以成为圣人?
(2)获取“理”的方法: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三、宋明理学:
(二)陆王心学 宇宙观: 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认识论: 内心反省

国学学术发展简史之五:宋明理学

国学学术发展简史之五:宋明理学

国学学术发展简史之五:宋明理学万献初撰(宋时磊纂集资料)在国学学术发展史中,儒学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特点和表现形式。

先秦诸子学百家争鸣时期,儒学是诸子中创立早而影响大的一个学派。

两汉时期,儒学以经学的形式占据学术思想的主流地位,一度形成“独尊儒术”的局面。

到魏晋时期,儒学受到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玄学的浸润与改造。

隋唐时期,儒学则受到佛教的全面冲击,儒家经典虽然也得到重视与研究,但再也难看到汉代经学大一统的繁盛局面了。

中国学术发展到唐宋之交,诸多因素导致了一场深刻的学术思想大变革,形成了全新的学术形态,这就是“理学”。

就学术思想而言,理学的主旨就是要在更高更深的意义上回归先秦儒学。

正如薛明扬所说,理学的学术思想变更旨在解决两大问题:其一在儒学内部,要扬弃和超越汉唐时期的经学形态;其二在对抗外来思想文化方面,要否定和超越佛教所宣扬的思想价值。

[1]要实现这样重大的思想转型,理学是以掀起讨论“道、理、气、心性”等哲学命题的学术思潮来进行的。

理学也称“道学”,萌芽于唐末,形成于北宋,极盛于南宋,绵延于元明两代,清中叶之后逐渐衰落,其影响经久而深远,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一、道学思潮的初兴儒学自东汉末年衰落后,在佛、道昌盛的魏晋南北朝三四百年间日见消沉,除了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外,儒学在学理上缺乏像佛道两家那样缜密的思辨性,尤其是在认识论、宇宙论等方面缺乏理论的体系性,因此要战胜佛道而重树儒学权威,就必须在理论建构上多下功夫,这就是理学(道学)产生的重要前提。

唐代前期的儒家学者治经学,还是沿用汉代学者的治学方法,重在对典籍的训诂和校正,章句之学仍旧盛行。

唐中叶,啖助、赵匡、陆淳等的“春秋学派”打破“疏不破注”的成规,开始舍传而求经的本义。

中晚唐时期,韩愈、李翱、柳宗元等人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对佛道两家发起挑战,力图用新的解读方式来振兴儒学的权威地位。

韩愈(768-824)首倡儒家道统论,推尊孔子,排斥佛道,他在《原道》中提出儒家“道统说”,认为道德虚而仁义实,道德出自仁义,实行仁义才是道德的实际内容,由此列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这样一个实存的儒家道统。

宋明理学知识点完整梳理

宋明理学知识点完整梳理
陆王心学于程朱理学日趋僵化之际,而盛于明代中后期。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则于心学日趋式微之际,与事功学派合流而盛于清代。
四.目的
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问题以及外来佛教何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通过吸收佛道二教思想,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1.相同点
①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在儒学基础上吸纳融合佛学、道教而发展起来的。
②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或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都是高调的道德主义。
③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④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个人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⑤地位: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广义的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等)。
⑥影响:促进了思辨哲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积极作用。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压制人的自然欲望,有消极作用。
二.产生原因
1.经学的发展瓶颈促使了儒学内部的改革。
2.佛教、道教的冲击。
3.三教合一的思潮。
4.儒家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不完善。
5.理学家们的个人努力,提出复兴理学。
6.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打击。
三.主要学派
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包括:
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 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 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以“事功”为核心概念)等。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程门立雪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 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 主义,即认为世界 统一于人的意识之 外的精神存在物如 绝对精神、上帝的 意志。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 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 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 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 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
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 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
怜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
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
杀 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王阳明
明朝心学集大成者
“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 主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 张 即是真理”,天地万物 都在心中 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心外无物”“心外 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王明阳(明中期) A、 (1)背景 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 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 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 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 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 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 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 《中国人史纲》 同心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哪两种思想的 挑战: A、佛教、基督教 B、程朱理学、心学 C、佛教、道教 D、道教、心学
北宋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是: A、朱熹 B、程颢、程颐 C、李贽 D、王阳明

中国哲学史17-宋明理学

中国哲学史17-宋明理学

1、张载
字子厚,生于公元1020年(宋真宗天禧四 年),死于公元 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 年),陕西眉县人。为人严谨,虽文儒, 而有卫国尚武之志向。 官至“同知太常礼院”,在眉县横渠镇讲 学,后人称为张横渠。 张载和他的弟子多 是关中人,当时张载一派的学说被人称为 “关 学”。
张载思想讲述要点

它形成的客观历史背景主要包括:一是儒学 思想本身发展的衰落。自两汉后,儒学日益衰落 。与此同时,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 战乱之苦,从而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 信心,转而求神拜佛、炼丹成仙。佛教、道教思 想的传播使儒学面临越来越大的危机和挑战。在 彼此竞争、相互辩驳和渗透吸纳的过程中,三教 调合之风渐盛。不少儒家学者既采纳佛、道学说 ,但又试图重新建立儒家的权威地位,终于在唐 宋时期三教合一的大氛围下产生出理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
(4)“一物两体”
“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 两故 化, 此天之所以参也。” “两体”指阴阳两个对立面, “一”指对立面的统一; “神”指气化运动的潜能,“化”指阴 阳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
,〔自注:两在故不测〕
〔自注:推行于一〕
“一故神”是说,有对立面的统一,才 有运动的性能;其自注“两在故不测” 是说,由于统一体中存在着对立面,所 以其运动的性能神妙莫测。 “两故化”是说,有对立面才有运动变 化的过程;其自注“推行于一”是说, 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存在于统一体中。”
宋代高僧智源园:“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 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 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 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 释有焉。”
中国哲学史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是指宋明时期以研究“四 书”“六经”这些儒家经典之义理为特点的 义理之学,是以儒家道德伦理思想为基础、 吸取佛学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以接续“道统” 为形式、以研究“性理”为中心的哲学 体系。通常说的宋明理学是指“程朱理学” 和“陆王心学” . 宋明理学不认可荀子以及两汉经学,自认为 是儒家“道统”的继续。

4第四章 宋明理学

4第四章 宋明理学

所以,从先秦的百家之学、两汉经学、 所以,从先秦的百家之学、两汉经学、魏晋 玄学、隋唐佛学到宋明理学的兴起, 玄学、隋唐佛学到宋明理学的兴起,在中国 哲学史上是一次飞跃, 哲学史上是一次飞跃,由神学的僧侣主义演 变为理学的本体论, 变为理学的本体论,由僵死烦琐的经学演变 为简明易懂的义理之学。 为简明易懂的义理之学。理学有其独特的范 命题和所探讨的问题, 畴、命题和所探讨的问题,其对这些问题探 讨的精深已经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水平, 讨的精深已经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水平, 所以称之为新儒学。 所以称之为新儒学。理学对儒家经典的注释 主要的不是章句训诂,而是阐发义理, 主要的不是章句训诂,而是阐发义理,从而 把儒家的思想提高到一定的哲学高度。 把儒家的思想提高到一定的哲学高度。
Hale Waihona Puke 理学作为一种新儒学, 理学作为一种新儒学,有以下基 本特征: 本特征:
第一、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明 第一、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 显区别。 显区别。 一是先秦的儒学, 属于当时新兴的平民 一是先秦的儒学, 先秦的儒学 它的矛头所向在上, 学 , 它的矛头所向在上 , 是当时的贵族 阶级、世袭国君、卿大夫之流, 阶级 、 世袭国君 、 卿大夫之流 , 而宋明 理学,则是因袭南北朝、 理学 , 则是因袭南北朝 、 隋 、 唐社会佛 学的余波,其矛头所向在外, 学的余波 , 其矛头所向在外 , 实际上是 在儒学中加进了佛学。 在儒学中加进了佛学。
到魏晋时,天下大乱, 到魏晋时,天下大乱,老庄的学说 因个人主义奔放而盛行。 因个人主义奔放而盛行。名士们引 儒入道或援道入儒, 儒入道或援道入儒,用道学对儒学 进行改造,于是, 进行改造,于是,产生了儒道结合 的玄学,玄学产生后, 的玄学,玄学产生后,儒学四百年 处于低潮时期。 处于低潮时期。

第五讲宋明理学

第五讲宋明理学
• 孔子的克己,孟子的取义,宋明理 学的天理人欲之辨,与康德的基本 立场一致。 • 天理:社会的普遍道德法则 • 人欲:并不是泛指一切感性欲望 , 而是指与道德法则相冲突的感性欲 望。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节,并不限于贞操,气节,节义, 道德操守。舍生取义的引申。 • 贺麟《宋儒的新评价》中指出:他 所提出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个普遍性的原则,并不只限于贞 操一事,若单就其为伦理原则论, 恐怕是四海皆准,百世不惑的原则, 我们似乎仍不能根本否认,因为人 人都有其立身处世而不可夺的大节, 大节一亏,人格扫地。
自我认识,从而认识天地万物之理。
朱熹把认识过程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即物穷理”,就事物加以尽量研究;
第二阶段是“豁然贯通”,大彻大悟,了然于一切之理。
格物的任务:“合内外之理”
3.知行观
在知行问题上,朱熹发挥程颐的知在行先的观点, 提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 语类》卷九)。他所说的知是道德知识的学问,行则 指道德修养的实践,二者交互作用,“知行相须”, 但究竟是知为先,知后才能行。朱熹认为,只要对理 认识得清楚,行起来就一定是正确的。 朱熹所讲的知是知理,行是行理,知行“相须” 是以所知的理来指导行,以所行的理来启发知,归根 结底是统一在理上。

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周敦颐
张载
程颢
程颐
朱熹
王阳明
朱熹简介
朱熹,祖籍江西婺源(古属安徽徽州) ,出生在福建南剑(今南平),十四岁遵父 命从师于胡原仲,刘至中,刘彦冲等,十八 岁举于乡,十九岁中进士第。 1193 年任潭州 荆湖南路安抚使、修复岳麓书院。
朱熹 字元晦 号晦庵 1130~1200
存天理,去人欲。

宋明理学简介

宋明理学简介

宋明理学简介(2007-10-17 20:39:00)1、宋明理学释名宋明理学,是指宋元明时期形成并发展的一种别具特色和风格的哲学思维体系,是传统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也是传统社会中儒、释、道三家思想长期对立融合的产物。

它以儒学的伦理道德本位为基本的原则,又吸收了佛道的思维方式和思辩方法,(如朱熹“一旦豁然贯通”的工夫脱胎于禅宗的顿悟,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心外无物”,是禅宗“自心即佛”“本心生万种法”影响的结果;王守仁“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的命题,则是天台宗湛然“无情有性”说的直接继承。

)来弥补儒家思想的理论缺陷,重新建构了儒家学术思想的理论体系,使传统儒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成为一种哲学化了的儒学。

关于宋明时期的儒学,向来有几种不同的称呼,有“理学”、“道学”之称,又有“心学”之流派名。

后世又笼统称之为“宋学”或直称“性理学”(明成祖编《性理大全》)。

近世又称之为“新儒学”,大概与“原始儒学“对称。

2、宋明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北宋是理学的初建时期。

宋初三先生,是理学的先驱者:北宋仁宗时期社会的矛盾激化,政治改革出现了高潮,理学应运而起。

北宋理学的先驱者是被欧阳修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yuan4,安定先生)、孙复、石介。

他们提出了或涉及到一些理学的基本范畴。

北宋理学进一步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几个重要的流派,促使理学走向成熟。

北宋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有五位,即后人所称的“北宋五子”。

一是周敦颐,他创立的学派称之为“濂学”。

二是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三是邵雍,他的性命之学对心学一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他的两位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的学派称为“洛学”。

其中,周敦颐和张载可谓是理学的真正奠基人。

周敦颐: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其主要著作有《太极图易说》和《易通》。

张载:张载的哲学博大精深,几乎包含了对所有哲学问题的独到见解。

在他的道德论和认识论部分中,张载对理学的贡献之一,就是区分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并提出了“立天理”,“灭人欲”的命题,这对后来的理学思想发展影响很大。

宋明理学及其发展脉络

宋明理学及其发展脉络

宋明理学及其发展脉络宋明理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流派,它在宋代和明代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本文将从宋明理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其主要思想,并介绍其在明代的进一步发展。

宋明理学源于北宋时期的理学,又称为宋学。

理学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的行为应该符合天地之道。

理学的代表人物有程颢、程颐、朱熹等。

他们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只需通过学习和修养,就能够达到最高境界的人格完善。

宋代理学的主要特点是“道法自然”,即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同时,他们强调“格物致知”,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认识道德和知识。

明代是宋明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阳明、李贽等。

王阳明提出了“心即理”的思想,强调人的内心是可以直接认识道德真理的,而不必依赖外界的知识和经验。

他认为,只要人能够通过内心的觉悟和自省,就能够达到“致良知”的境界。

李贽则注重实践,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知识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在实际生活中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实现道德境界。

明代的理学发展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潮和派别。

其中最重要的是“心学”,由王守仁创立。

心学强调人的内心是认识和实践的源泉,通过觉悟自己的内心,人可以实现道德的完善和自我超越。

心学对后来的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宋明理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流派,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

宋明理学在宋代和明代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这些成果对后来的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理学和心学

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理学和心学

对后世影响的比较
理学
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对明清 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理学强调的社 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也影响了后世的文 化和社会发展。
VS
心学
心学的影响主要在思想领域,尤其是对明 代的王阳明等思想家。心学的思想也影响 了后世的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成为 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6
宋明时期新儒学的现代价 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心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01
02
03
朱熹的理学派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 学家、教育家,他的理学 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 墨客。
陆九渊的心学派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心学 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强调 内心自省和自我修养。
王阳明的心学派
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心学 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强调 实践和行知合一。
心学对后世的影响
ABCD
对中国文化、教育、政治 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了儒释道的融合,为 后世文化交流和思想创新 提供了基础。
04
心学的发展与影响
心学的起源和形成
心学起源于北宋时期,由程颢、程颐 等人开创。
心学在明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 推广,王阳明等人成为心学的集大成 者。
心学在南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朱 熹、陆九渊等人成为心学的代表人物。
存天理、去人欲。
陆王心学
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 表,强调心即理、知行
合一。
永嘉学派
以叶适为代表,主张功 利主义、强调事功和实
用。
永康学派
以陈亮为代表,主张经 世致用、提倡事功。
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强化了儒家道德伦理观念, 成为封建社会后期主流价 值观。
对东亚文化圈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化 发展受到宋明理学的深刻影响 。

高二宋明理学知识点梳理

高二宋明理学知识点梳理

高二宋明理学知识点梳理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它是在宋代和明代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该学派主要关注人性、伦理道德和政治理论,并与其他学派进行对话和辩论。

一、宋明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宋明理学起源于北宋的程朱理学,其学说受到程颢和朱熹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明代时,理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明代理学的特点。

明代理学强调实践,强调宇宙间的理和人事之理的关联。

二、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1. 人性论:宋明理学认为人性本善,有良知和道德意识,人通过修养和教化可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

2. 伦理道德:宋明理学强调人际关系和伦理道德,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人应该通过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实现仁义和和谐的社会。

3. 政治理论:宋明理学关注政治问题,主张君主立宪制和君主为民的理念。

他们认为君主应该以道德为准则来治理国家,依靠贤能来辅佐自己。

4. 教育观念:宋明理学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德才兼备,提出了“格物致知”和“强本治人”等理念。

三、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家和代表作品1. 程颢和程颐:北宋时期,程颢和程颐是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包括《二程集》和《程颢程颐集注》等,其中包括了他们对人性、伦理道德和政治理论的思考。

2. 朱熹:南宋时期,朱熹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包括《朱子家训》和《四书集注》等,他对人性、伦理道德和政治理论都有独特的见解。

3. 王阳明:明代时期,王阳明对理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他强调人的内心体验和直觉认识,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主张心学。

四、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对后世的政治、教育、道德和思想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宋明理学的思想成果广泛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

总结起来,高二阶段学习宋明理学是重要的课程内容。

通过学习宋明理学,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问题和思考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1宋明理学理学指宋朝以来的新儒学,又称道学。

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

广义的理学,即宋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包括王安石新学、司马光朔学、苏轼的蜀学、二程的洛学、张载的关学、陆王的心学;狭义的理学,专指二程、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和陆王的心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异同相同之处:(1)同属儒学,承继孔孟之道。

(2)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

(3)核心思想的实质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过多的自然欲求。

(4)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之处:(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是内在的心,(2)认识论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李约瑟难题思想,文化,哲学角度的解答1、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

“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

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中国是不具备“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基础的,所以在古代中国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所以我国古代的一切技术只能归结为经验技术,而非科学技术。

2 、缺乏解放普通劳动者的发明思想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技术发明。

大多数的发明创造并非是古代政府的有目的的创造,很难形成一个产业,一个大方向,大多数的发明来自于普通民众,很零散,无法集中利用,统一规划,发明力量无法有力发挥。

3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逻辑思想是整个文明与科学的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1)东方思维方式通常不注意思维工具或手段的理性研究和系统锻造,而是注重工具的直接使用。

西方思维则不同,他们固然注意术的研究,注意思维手段及其他手段运用的研究,更注重工具的系统的锻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明理学的名词解释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一种重要思潮,形成于宋朝和明朝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朱熹和王阳明。

宋明理学强调以理实行、以心证道,认为人的心性本善,通过自觉的良知和明辨是非来实现道德修养和天人合一。

其核心观点包括“致良知”、“格物致知”和“心学”。

1. 致良知:指人内心的良知是能够判断是非的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通过倡导致良知,以良知为导向行事,可以实现人格的完善和道德的升华。

2. 格物致知:表示要通过观察事物本体的本质,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和规律,从中领悟道德和真理。

通过“格物”可以明了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从而实现对道德的认识和修养。

3. 心学:指通过直接对自己内心的反省和认知来达到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心学认为人的心中本具有天理的本体,只要通过反省和悟性的触动,就可以直接认知到天理的存在和觉悟。

宋明理学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教育、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