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合集下载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16年3月17日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市建委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办城函〔2015〕63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5%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到2020年,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加强城市防涝工作,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杜绝内涝灾害的发生。

加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初期雨水截留量满足地方标准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最终形成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全面提高城市的排水防涝和防灾减灾能力。

二、工作任务及分工(一)科学编制规划。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刚性控制指标,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充分纳入,其他道路、绿地、涉水等相关专项规划编制时要保持一致。

在划定城市蓝线和生态红线时,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强化绿线管制,确保各类建设项目配套绿化指标的落实。

强化城市竖向空间设计,将城市排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充分协调衔接。

天津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天津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天津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城市面临着水logging、
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天津市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

首先,天津市将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通过增加绿地
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的水源涵养能力,减缓雨水径流速度,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其次,天津市将加强雨水利用和排水系统建设。

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提高雨水
收集和利用效率,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造成的影响。

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天津市将推动建设蓄水设施,增加城市水体容量。

通过建设地下蓄水池、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设施,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的冲击,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此外,天津市还将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优化城市规划,
合理布局城市水系和绿地,提高城市的自然防洪能力。

加强城市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城市排水系统畅通无阻,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总的来说,天津市海绵城市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绿地建设、雨水利用、蓄水设施
建设、城市规划和管理等措施,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城市的水logging和内涝风险,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这将为天津市的可持续
发展和城市环境改善提供重要支持,也将为其他城市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天津市建委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通知-津建规〔2017〕301号

天津市建委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通知-津建规〔2017〕301号

天津市建委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通知正文:----------------------------------------------------------------------------------------------------------------------------------------------------市建委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通知津建规〔2017〕301号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改善城市水环境,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市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和节水设施建设管理,包括项目立项、图纸审查、施工监管、竣工验收、设施移交等环节。

海绵城市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二、海绵城市建设应当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恢复和修复,并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低影响开发。

应注重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序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避免大拆大建。

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园区应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应强化区域整体治理,结合棚户区和危房、老旧小区、老旧公建、厂房改造及市政基础设施改扩建等有序推进。

三、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市、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储备制度,编制项目滚动规划和海绵城市新建、改造年度实施计划并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结合各区海绵城市新建、改造年度实施计划,编制天津市海绵城市新建、改造年度实施计划,统筹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有序进行。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海绵城市概念是指以城市冲洪为基础构建的生态、灵活、可持续发展小区。

绿地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雨水、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提供休闲娱乐等功能。

本文将从绿地施工技术的角度出发,介绍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指南。

首先,绿地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和环境分析。

根据城市气候特点、雨水分布情况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绿地的种植方式、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等元素。

同时,还需要进行土壤分析,评估土壤的排水性和养分情况,以便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其次,绿地建设中需要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中,应优先选择具有抗旱、耐寒、耐污染性良好的植物。

可以根据绿地的功能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树木、灌木、多年生草本和地被植物等种类,进行植物配置和布局。

第三,绿地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土壤改良和植物养护。

可以采用适量的有机肥料、腐殖土和微生物菌剂等进行有机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

同时,在绿地建设前期,需要进行雨水设施的建设,包括雨水收集池、雨水渗透管道等设施,以便将雨水收集利用起来。

第四,绿地施工中需要合理利用地形地貌。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可以利用坡面、低洼地和排水沟等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以便实现雨水的集中收集和径流延时。

在地势较高或难以处理的地方,可以采用人工湿地和生态滞留池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使雨水得到良好的滞留和过滤。

最后,绿地施工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养护和管理。

包括定期修剪、浇水、施肥以及疏松土壤等工作,保持绿地的良好状态。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绿地的监测和维护,及时解决病虫害问题。

总之,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施工技术导则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特点,注重绿地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合理的设计规划、科学的植物配置、土壤改良和雨水收集设施的建设,都是构建优质绿地的关键。

同时,长期的养护和管理也是绿地保持良好状态的基础。

只有通过科学的施工和维护,才能使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和社会功能,为城市环境改善和人居提供更好的条件。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是指在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使绿地具备一定的海绵吸水排水功能,以达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提高城市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微气候等目标。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1. 设计方案:根据具体区域的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确定合适的绿地设计方案。

考虑到海绵城市的特点,需要采用适当的植被和材料,如选择耐旱、耐盐碱的植物,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等。

2. 地表覆盖:在公园绿地的建设过程中,选择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以增加地表的透水性。

同时,可以考虑在地表覆盖层上铺设透水铺装,如透水沥青或透水砖等,以增加地表的透水性,减少水的积聚。

3. 道路排水:在公园道路的设计中,应考虑设置下水道、雨水花园等排水设施,以便将积水迅速排除。

此外,还可以设置雨水花园,将雨水收集起来,在植物的帮助下,进行自然净化。

4. 植物配置:在公园绿地中,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配置。

应选择抗旱、耐盐碱、适应性强的植物,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

同时,可以根据绿地形状和地势高低的不同,合理布局各类植物,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绿化景观。

5. 地下储水:为了增加绿地的储水功能,可以在公园绿地内设置地下水库或蓄水池。

通过收集雨水或者引入河水,将水储存起来,供给植物使用,并能在极端降雨时发挥缓冲作用,降低洪水的危害。

6. 地下渗水:在绿地设计中,应考虑设置渗水带、渗井等设施,以增加绿地地下的渗水面积,提高地下水的再生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渗水道、渗水层等,增强绿地地下渗水的能力,减少地表积水。

7. 管网设置:在公园绿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布置雨水管网和排水管网。

通过设置合适的管道和雨水池,将绿地积聚的雨水及时排除,以防止因雨水积聚引发的洪涝灾害。

8. 监测系统:在公园绿地建设完成后,需要建立起科学可靠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预警绿地的水文情况。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Tianjin××××-××-××发布××××-××-××实施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TianjinJ×××-××××主编单位:批准部门: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实施日期:2016年月日2016年天津I前言本导则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根据《天津市建委关于下达2015年天津市建设系统第一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建科[2015]286号)文件,由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

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规划;4.设计;5.施工与验收;6.附录。

本导则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和平区营口道239号,邮编:300051)。

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中铁五院集团公司天津分院、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天津第四市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勘察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生态城、中建新塘(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赵乐军、王秀朵、孙杰、刘建华、高斌、刘星、金文海、周玉明、李波、梁佳斌、王卫红、刘晓蕊、曹雷、赵洪刚、王新岐、张旭滨、李曦淳、宋现财、曾伟、王绍华、舒昕、李旭东、刘小芳、彭晨蕊、王新亮、张高嫄、彭晨蕊、杨一力、何瑾、孙鹏、张蕊、于海明、路清、赵志峰、温伟光、王凯琳、曹美娟、王方、武文龙、刘欣、朱莹、柴成山、韦立、魏莹、刘婷、张旻昱、崔鸿飞、杨文艳、王烨、段秀莉、尚坤、安鹏主要审查人:赵世明、曾捷、阚薇莉、贾海峰、杨宪云、郁片红、王和祥、辛玮光、赵健I目次1 总则 (1)2 术语、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4)3 规划 (7)3.1一般规定 (7)3.2规划目标 (7)3.3总体规划 (9)3.4专项规划 (9)3.5控制性详细规划 (12)3.6修建性详细规划 (12)4 设计 (14)4.1一般规定 (14)4.2降雨参数 (15)4.3技术措施 (18)4.4设施计算 (21)4.5建筑与小区 (25)I 一般规定 (25)II 系统设计 (25)Ⅲ雨水收集与截污 (26)IV 雨水入渗、滞留 (27)V 雨水调蓄 (30)VI 雨水处理及回用 (30)4.6市政工程 (31)I 一般规定 (31)II 系统设计 (31)III 城镇道路 (32)IV 公路(高速公路) (33)V 立交桥桥区(下穿地道) (34)IVI 城市绿地与广场 (34)VII 郊野公园 (35)VIII 市政场站 (35)IX 河道水系 (36)X 人工湿地 (36)5 施工与验收 (38)5.1一般规定 (38)5.2施工 (38)5.3工程验收 (44)5.4功能性验收 (46)本导则用词说明 (48)引用标准名录 (49)附录A 天津市降雨量资料 (50)A.1暴雨分区 (50)A.2设计雨型 (51)A.3暴雨强度查算表 (60)附录B 天津地区多年平均逐月降雨量、蒸发量 (93)附录C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适宜植物名录 (94)附录D 天津市浅层土渗透系数统计 (96)附录E 植草沟曼宁系数确定 (100)E.1曼宁系数N值 (100)条文说明 (102)II1 总则1.0.1为减少城镇开发建设行为对自然水文环境和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天津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水生态破坏、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安全风险、水文化消失等问题,制定本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一、前言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是为了保障城市绿地建设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土壤改良、植物配置、灌溉排水等方面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

二、规划设计1. 坡度设计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坡度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和降雨情况,合理设置坡度。

同时,在坡度设置时应注意避免过陡或过平的情况发生,以免影响排水效果。

2. 绿化带宽度设计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绿化带宽度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和植物配置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

同时,在绿化带宽度设计时应考虑到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的布置。

3. 地面材料选择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地面材料选择中,应优先选用透水性好、透气性好、抗压强度高的材料。

同时,在地面材料选择时应考虑到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的布置。

三、土壤改良1. 土壤改良方法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土壤改良中,应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改良。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增加有机质、添置肥料、深耕松土、施加石灰等。

2. 土壤改良时间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土壤改良中,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和降雨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施工。

通常情况下,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土壤改良效果更佳。

四、植物配置1. 植物配置原则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和生态环境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同时,在植物配置时应注意避免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

2. 植物选种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植物选种中,应优先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本地品种。

同时,在植物选种时应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适应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等因素。

五、灌溉排水1. 灌溉系统设计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灌溉系统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配置和降雨情况,合理设置灌溉设施。

同时,在灌溉系统设计时应注意避免浪费水资源。

2. 排水系统设计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排水系统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坡度和降雨情况,合理设置排水设施。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一、规划(一)一般规定<1>城市总体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应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应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各级规划的控制性指标,将年径流污染物控制率作为各级规划的引导性指标。

<2>城市规划和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中应保护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沟渠等,增加绿地面积、减少不透水地面、采用适宜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促进雨水源头削减。

<3>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规划应包括海绵城市相关内容,重点地区宜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二)规划目标<1>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宜开展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提出合理的控制指标。

<2>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 公顷的新建、扩建、整体改建工程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按照下表确定。

局部改建项目应根据项目改建情况确定适宜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新建、扩建、整体改建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3>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应对径流系数进行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1>不同用地类型新建、扩建项目综合径流系数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不同用地类型新建、扩建项目径流系数控制目标注注:本表径流系数是指重现期为2 年左右的降雨峰值峰值流量2 项目改建后综合径流系数不得增加。

<4>当地区整体改建时,对于相同的设计重现期,改建后的雨水峰值流量不得超过原有峰值流量。

对于设计重现期提高的区域,改建后排入市政管网的雨水峰值流量不应超过市政管网接纳能力。

<5>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指标可采用SS计算,年SS总量去除率应大于等于40%,对采用合流制系统的区域,年径流污染总量不应超过分流制系统。

<6>地块开发中各项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及技术措施的规模和布局宜通过模型法确定,当不具备使用模型法的条件时,也暂可采用其他方法计算。

(三)总体规划<1>应结合天津市实际情况,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控制指标,确定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区域。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要点应用解析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要点应用解析
3)截污型雨水口。采用环保型雨水口。 4)绿 化 排 盐 设 计 。 在 遵 循 海 绵 设 计 的 前 提 下 实
施。 以上几种技术措施结合的排水方案形式: 1)人 行 道 雨 水 径 流 → 下 凹 式 绿 地 → 溢 流 井 溢 流
1)透水铺装。《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规 定,城镇道路人行道应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率不应 低于 70%。本工程人行道面积 4 200 m2,均采用透水 铺装。采用透水铺装后汇翠涛道综合径流系数=0.9× 27.8%+0.2×16.7%+0.15×55.5%=0.37,满足《天津市海 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径流系数控制目标≤0.65 规定。
表 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55 60 70 75 80 85
设计降雨量/mm 12.1 14.9 20.9 25.0 30.4 37.8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对于年径流污染 控制率(SS)总量去除率的规定:新建、改建区域(项目) 年 径 流 污 染 控 制 率 宜 >40%。 考 虑 道 路 工 程 的 特 殊 性,本区域道路工程年径流污染控制率(SS)总量去除 率≥40%,径流系数控制目标≤0.65。
绿化侧分带等均采用下凹式绿地,机动车道雨水 通过设置在侧分带内的收水井排入雨水管道。人行道 标高高于车行道,人行道采用 1% 坡向绿化带,车行道 采用 1.5% 坡向道路两侧收水井,同时根据纵向排水需 求设置 0. 22%~0.110% 的纵坡。 2.3 土壤和地下水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翠涛道浅部地层土渗透系数建议 值及渗透性见表 2。
2)下凹式绿地。人行道路面层排水已设计排水坡 度 1.5%,通过道路表面径流的方式进入绿化带,绿化 带内绿地整体下降 20 cm 对雨水进行有效滞蓄。绿地 内设置溢流井,雨水通过溢流井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溢 流井顶部标高低于人行道标高 5 cm。下凹式绿地宽 度以满足径流控制为宜。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20160405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20160405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Tianjin××××-××-××发布××××-××-××实施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TianjinJ×××-××××主编单位:批准部门: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实施日期:2016年月日2016年天津I前言本导则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根据《天津市建委关于下达2015年天津市建设系统第一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建科[2015]286号)文件,由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

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规划;4.设计;5.施工与验收;6.附录。

本导则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和平区营口道239号,邮编:300051)。

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中铁五院集团公司天津分院、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天津第四市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勘察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生态城、中建新塘(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赵乐军、王秀朵、孙杰、刘建华、高斌、刘星、金文海、周玉明、李波、梁佳斌、王卫红、刘晓蕊、曹雷、赵洪刚、王新岐、张旭滨、李曦淳、宋现财、曾伟、王绍华、舒昕、李旭东、刘小芳、彭晨蕊、王新亮、张高嫄、彭晨蕊、杨一力、何瑾、孙鹏、张蕊、于海明、路清、赵志峰、温伟光、王凯琳、曹美娟、王方、武文龙、刘欣、朱莹、柴成山、韦立、魏莹、刘婷、张旻昱、崔鸿飞、杨文艳、王烨、段秀莉、尚坤、安鹏主要审查人:赵世明、曾捷、阚薇莉、贾海峰、杨宪云、郁片红、王和祥、辛玮光、赵健I目次1 总则 (1)2 术语、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4)3 规划 (7)3.1一般规定 (7)3.2规划目标 (7)3.3总体规划 (9)3.4专项规划 (9)3.5控制性详细规划 (12)3.6修建性详细规划 (12)4 设计 (14)4.1一般规定 (14)4.2降雨参数 (15)4.3技术措施 (18)4.4设施计算 (21)4.5建筑与小区 (25)I 一般规定 (25)II 系统设计 (25)Ⅲ雨水收集与截污 (26)IV 雨水入渗、滞留 (27)V 雨水调蓄 (30)VI 雨水处理及回用 (30)4.6市政工程 (31)I 一般规定 (31)II 系统设计 (31)III 城镇道路 (32)IV 公路(高速公路) (33)V 立交桥桥区(下穿地道) (34)IVI 城市绿地与广场 (34)VII 郊野公园 (35)VIII 市政场站 (35)IX 河道水系 (36)X 人工湿地 (36)5 施工与验收 (38)5.1一般规定 (38)5.2施工 (38)5.3工程验收 (44)5.4功能性验收 (46)本导则用词说明 (48)引用标准名录 (49)附录A 天津市降雨量资料 (50)A.1暴雨分区 (50)A.2设计雨型 (51)A.3暴雨强度查算表 (60)附录B 天津地区多年平均逐月降雨量、蒸发量 (93)附录C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适宜植物名录 (94)附录D 天津市浅层土渗透系数统计 (96)附录E 植草沟曼宁系数确定 (100)E.1曼宁系数N值 (100)条文说明 (102)II1 总则1.0.1为减少城镇开发建设行为对自然水文环境和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天津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水生态破坏、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安全风险、水文化消失等问题,制定本导则。

天津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的通知

天津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的通知

天津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天津市海绵城
市建设技术导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6.04.05
•【字号】津建科〔2016〕164号
•【施行日期】2016.06.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市建委关于发布《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的通知
津建科〔2016〕164号
各有关单位:
为减少城镇开发建设行为对自然水文环境和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天津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按照我委《关于下达2015年天津市建设系统第一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建科〔2015〕286号)文件要求,编制了《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经我委组织专家审定通过,现批准《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自2016年6月1日起在我市实施。

各相关单位要认真执行本导则,实施过程中如有不明之处及修改意见,请及时反馈给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导则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

本导则由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导则由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负责征订和发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印和复制。

2016年4月5日。

天津市公共建筑区改造海绵城市技术

天津市公共建筑区改造海绵城市技术

天津市公共建筑区改造海绵城市技术天津市公共建筑区改造海绵城市技术应用指南(试行)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sponge city technology in publicbuildings in Tianjin前言本指南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结合天津市各类公共建筑区面临的实际问题,以问题导向为主,兼顾目标导向,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技术方案;4. 工程做法;5. 施工与验收。

本指南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95号,邮编:300074)。

本指南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李旭东,刘小芳,赵乐军,宋现财,高煜,李晓雷,王静,马旭升,陈彦熹,赵珅,李喆,黄永军,邓新位,陈谦主要审查人:孙杰,阚薇莉,于德淼,李明,刘剑,池勇志,高永芹目次1总则 (1)2 术语 (1)3 技术方案 (1)3.1 改造目标 (1)3.2 改造方案 (1)4工程做法 (1)4.1屋顶绿化 (1)4.2透水铺装 (1)4.3下凹式绿地 (2)4.4植草沟 (3)4.5生物滞留池 (4)4.6 湿塘 (5)4.7人工湿地 (5)4.8雨水罐 (6)4.9蓄水模块 (6)4.10截污型雨水口 (7)4.11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7)4.12植被缓冲带 (8)4.13 排水管网改造 (8)5施工与验收 (9)5.1 一般规定 (9)5.2工程施工 (9)5.3 竣工验收 (11)附录A 综合造价指标 (13)A.1一般规定 (13)A.2造价指标 (13)本指南用词说明 (21)引用标准名录 (22)1总则1.0.1为实现既有建成区源头雨水的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和径流污染控制,既有公共建筑区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时做到技术适宜、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制定本指南。

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鼓励海绵城市建设创新发展的通知

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鼓励海绵城市建设创新发展的通知

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鼓励海绵城市建设创新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8.13•【字号】津住建策〔2019〕52号•【施行日期】2019.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鼓励海绵城市建设创新发展的通知津住建策〔2019〕52号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要求,推动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品质提升,促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领域创新发展,现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全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各领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推进海绵城市标准规范、技术研发、人才建设、工程创优、诚信体系等方面创新发展,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法,建立健全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海绵城市建设创新体系,带动促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产业升级。

二、政策措施(一)加强标准体系建设1.鼓励参与地方标准体系建设。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天津特色,鼓励社会各单位参与我市海绵城市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我市海绵城市标准体系,加快实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质量的整体提升。

2.鼓励编制海绵城市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标准编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围绕海绵城市产品材料应用和新技术创新领域,鼓励引导社会团体、企业编制海绵城市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供市场自愿使用,推动社会团体和企业成为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有效供给主体。

3.鼓励探索新技术新方法。

鼓励各单位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评估、监测、管理等领域采用创新方法,探索适用于本地的评估模型和基础数据,逐步完善并纳入地方标准技术指标体系。

4.鼓励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工艺工法。

突出关键性内容和技术性要求,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施工操作手册、施工工法、应用图集等工艺工法,提升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管理水平。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雨洪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不仅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增加城市内涝的风险。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应运而生。

一、海绵城市概述1.1 海绵城市定义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通过改变自然水文循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等手段将自然与人工系统有机结合,形成具有自净、自调节、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型城市。

1.2 海绵城市特点(1)多功能性:海绵城市具备雨水管理、生态保护、景观美化等多种功能。

(2)低影响开发: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多元化措施:采用多种措施进行雨洪管理,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滞洪池等。

(4)全过程管理: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全过程进行雨水管理,实现雨洪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2.1 绿色屋顶技术绿色屋顶是指在建筑物屋面上种植植物,形成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绿色覆盖层。

它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建筑物能耗、改善空气质量,并且可以吸收雨水,减少雨水径流量。

2.2 雨水花园技术雨水花园是指通过构造适宜的地形和植被,使得地表径流能够自然渗透到土壤中,并在花园内部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它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风险、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提高景观价值,并且可以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2.3 滞洪池技术滞洪池是指通过构造人工湖泊或者河道,在城市中形成一定容积的蓄洪区域,以缓解城市内涝风险。

滞洪池不仅可以起到蓄洪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

2.4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通过构造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处理和利用。

它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风险、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可以起到节约自来水的作用。

三、海绵城市建设案例3.1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的综合性公园。

它采用了多种海绵城市技术,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滞洪池等。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

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公园绿地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城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以指导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2. 公园绿地规划与设计2.1 规划原则•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将公园绿地纳入整体规划,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

•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植被种类和布局,提高生态适应性。

•考虑到人们休闲娱乐需求,设置合适的功能区域和活动设施。

2.2 设计要点•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降雨情况,采用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系统,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确保雨水能够有效渗透和排除。

•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提高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合理设置湿地、花坛、草坪等景观元素,增加绿地的美观性和生态价值。

3. 施工技术要点3.1 地面铺装•选择透水性较好的铺装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

•合理设置铺装材料之间的缝隙,以便雨水能够顺利渗透到地下。

3.2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屋顶雨水收集系统、雨篦子等。

•构建雨水储存设施,如蓄满式沉淀池、蓄满式调蓄池等。

•利用收集到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或景观喷泉供给。

3.3 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地面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

•采用适当的坡度和梯度,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流动。

•设置地下排水系统,如渗井、渗坑等,以便雨水能够有效渗透和排除。

3.4 植被选择与布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

•合理布局植被区域,形成绿色廊道和景观节点。

•注意植被的生态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3.5 湿地、花坛与草坪设置•设计合理的湿地区域,增加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设置花坛和草坪,增加绿地的美观性和休闲性。

4. 施工管理要点4.1 施工组织与协调•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施工任务和时间节点。

天津市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天津市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天津市海绵城市施工方案引言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将自然水文循环和城市发展相结合,降低城市洪涝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建设方式。

天津市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洪涝灾害频发、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地下水位下降等。

因此,本文将介绍天津市海绵城市的施工方案,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1. 目标和原则1.1 目标•减少洪涝风险:通过改善城市雨水排放系统、加强水文调控和综合防洪措施,降低城市洪涝风险。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借鉴自然生态系统,建立城市的自然水文循环系统,提高城市自净能力,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

•保护地下水资源:通过合理管理雨水和污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确保地下水资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2 原则•综合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城市的用地利用、道路交通、建筑设计等方面。

•全面管理:综合考虑城市雨水排放、污水处理、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实现全面管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多元化措施: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开展绿地建设、改造雨水管网、建设雨水花园等,提高城市的自然水文循环能力。

2. 施工方案2.1 雨水花园建设天津市将建设一批雨水花园,用于收集城市降水,减缓雨水流速,增加地下水补给量。

雨水花园将建设在城市公园、广场、绿地等区域,并结合景观设计,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2 绿色屋顶推广推广绿色屋顶是另一个重要的举措。

天津市将鼓励建筑物使用绿色屋顶,利用屋顶进行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以减少雨水排放和地下水位下降。

同时,绿色屋顶还能增加建筑物的隔热性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2.3 雨水管网改造天津市将对城市雨水管网进行改造,加大雨水收集和储存设施的建设。

在改造过程中,将采用分流和收集雨水的技术,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水资源的灌溉、冲洗和景观用水。

天津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天津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天津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哎呀,这个题目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天津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这得是专业人士才懂的东西吧。

不过呢,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聊聊这个事儿,咱们不整那些复杂的术语,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

先说说啥是海绵城市吧,这个概念挺新鲜的。

简单来说,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的时候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的时候还能把水放出来用。

这样,城市就不会一下雨就“看海”了,对吧?我记得去年夏天,天津那雨下得跟不要钱似的,我那小破伞根本挡不住。

那时候我就想,要是天津能变成个海绵城市,那该多好啊。

你别说,还真有人这么干了。

就说那个海河吧,以前一下雨,河边儿那水就涨得老高,现在不一样了。

他们把河边儿的地面弄得跟筛子似的,雨水一落下来,嗖嗖地就渗进去了。

我有一次路过,特意蹲那儿观察了一会儿,那水真的就像被吸进去一样,地面上连个水洼都没有。

还有那个公园,以前一下雨,公园里的路就变得滑不溜秋的,现在好了,路两边种了好多植物,雨水一来,就被那些植物给吸收了。

我上次去公园,还特意踩了踩那些路,嘿,还真不滑,走起来稳稳当当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还在一些小区里弄了那种下沉式的绿地,就是那种比周围地面低一些的绿地。

我有一次去朋友家,正好赶上下雨,那雨水哗哗地就流进那些绿地里,然后慢慢渗到地下去了。

我朋友跟我说,这玩意儿能减少雨水直接流进下水道,减轻排水压力。

我心想,这玩意儿挺实用的,既好看又实用。

你看,这些小细节,其实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

虽然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都是些贴近生活、实实在在的东西。

天津这么做,我觉得挺好的,至少下雨天出门,不用担心变成“落汤鸡”了。

最后,我想说,虽然这个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听起来挺专业的,但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希望天津能越做越好,让这个城市更加宜居,更加美好。

毕竟,谁不想生活在一个下雨天也能舒舒服服的城市里呢?对吧?。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Tianjin××××-××-××发布××××-××-××实施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TianjinJ×××-××××主编单位:批准部门: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实施⽇期:2016年⽉⽇2016年天津I前⾔本导则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作要求,根据《天津市建委关于下达2015年天津市建设系统第⼀批⼯程建设地⽅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建科[2015]286号)⽂件,由天津市市政⼯程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

编制组在⼴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程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先进经验,并在⼴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属于指导性技术⽂件,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规划;4.设计;5.施⼯与验收;6.附录。

本导则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天津市市政⼯程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天津市市政⼯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和平区营⼝道239号,邮编:300051)。

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和主要审查⼈:主编单位:天津市市政⼯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中铁五院集团公司天津分院、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天津第四市政建筑⼯程有限公司、天津市勘察院、天津⼤学环境科学与⼯程学院、天津⽣态城、中建新塘(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起草⼈:赵乐军、王秀朵、孙杰、刘建华、⾼斌、刘星、⾦⽂海、周⽟明、李波、梁佳斌、王卫红、刘晓蕊、曹雷、赵洪刚、王新岐、张旭滨、李曦淳、宋现财、曾伟、王绍华、舒昕、李旭东、刘⼩芳、彭晨蕊、王新亮、张⾼嫄、彭晨蕊、杨⼀⼒、何瑾、孙鹏、张蕊、于海明、路清、赵志峰、温伟光、王凯琳、曹美娟、王⽅、武⽂龙、刘欣、朱莹、柴成⼭、韦⽴、魏莹、刘婷、张旻昱、崔鸿飞、杨⽂艳、王烨、段秀莉、尚坤、安鹏主要审查⼈:赵世明、曾捷、阚薇莉、贾海峰、杨宪云、郁⽚红、王和祥、⾟玮光、赵健I⽬次1 总则 (1)2 术语、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4)3 规划 (7)3.1⼀般规定 (7)3.2规划⽬标 (7)3.3总体规划 (9)3.4专项规划 (9)3.5控制性详细规划 (12)3.6修建性详细规划 (12)4 设计 (14)4.1⼀般规定 (14)4.2降⾬参数 (15)4.3技术措施 (18)4.4设施计算 (21)4.5建筑与⼩区 (25)I ⼀般规定 (25)II 系统设计 (25)Ⅲ⾬⽔收集与截污 (26)IV ⾬⽔⼊渗、滞留 (27)V ⾬⽔调蓄 (30)VI ⾬⽔处理及回⽤ (30)4.6市政⼯程 (31)I ⼀般规定 (31)II 系统设计 (31)III 城镇道路 (32)IV 公路(⾼速公路) (33)V ⽴交桥桥区(下穿地道) (34) IVI 城市绿地与⼴场 (34)VII 郊野公园 (35)VIII 市政场站 (35)IX 河道⽔系 (36)X ⼈⼯湿地 (36)5 施⼯与验收 (38)5.1⼀般规定 (38)5.2施⼯ (38)5.3⼯程验收 (44)5.4功能性验收 (46)本导则⽤词说明 (48)引⽤标准名录 (49)附录A 天津市降⾬量资料 (50)A.1暴⾬分区 (50)A.2设计⾬型 (51)A.3暴⾬强度查算表 (60)附录B 天津地区多年平均逐⽉降⾬量、蒸发量 (93)附录C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适宜植物名录 (94)附录D 天津市浅层⼟渗透系数统计 (96)附录E 植草沟曼宁系数确定 (100)E.1曼宁系数N值 (100)条⽂说明 (102)II1 总则1.0.1为减少城镇开发建设⾏为对⾃然⽔⽂环境和⽔⽣态环境的破坏,将天津市建设成“⾃然积存、⾃然渗透、⾃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安全风险、⽔⽂化消失等问题,制定本导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是针对天津市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
指南性文件,旨在保障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水资源管理、环境
保护及城市绿色发展等几个方面实施科学决策,深入开展海绵城市研究,
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地实施。

1、加强科学研究,强化城市规划指导,推动城市智慧建设。

加大科
学研究力度,建立海绵城市发展评估机制,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建立海绵城市技术标准标准,提升城市建设质量,推动城市智慧建设,实
现城市的智慧化发展。

2、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水体治理网络,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实施集雨灌溉和冲洗拆迁尾矿的"双网络"治理规划,建立涵养池和沟
渠网络,保障水资源优化利用,实现小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减
少水资源污染。

3、实施节约水循环利用,建立雨水资源回收利用机制。

推进再生水、雨水再利用工程,加强雨水环境的改善,发挥雨水的最大价值,更好地节
约用水,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全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