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表法 三表法

合集下载

交流参数的测定三表法

交流参数的测定三表法

功率表的读取
pCp 式中,为分格数,Cp为仪表分格常 数(W div-1),P为被测功率(W)。
分格常数为
Cp
Um Im
m
式 中m 为仪表的满偏格数。
调压器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调压器时要做到:
① 接通电源前,将调压器处于“0”位。
② 使用调压器时,每次都应该从“0”开

逐渐增加,直到所需的电压值。
③ 使用完毕后,应随手将调压器手柄调回 到“0”位 ,然后断开实验台的电源。
实验注意事项
接线前,先将位于实验台右下方处的调压器手 柄逆时针调到头,即将调压器置于“0”位。 实验电路联接完毕,自检无误后,请指导教师 检查线路,才能合闸通电做实验。 合理选择测试仪表的量程。 每次更换电路钱都应将调压器旋柄调到“0” 位。 站着做实验。
交流参数的测定—三表法、 三电流表法
一、~220V
FU
0.4A
A
V
R W
200Ω
A

r流
GC 电
器B
L线
容 10µF 器

图8-4
二、 三电流表法
实验电路
调压器 ~220V
FU
I1 80V
I2
I3
A
200Ω R

r流
GC 电
器B
L线
容 10µF 器

图8-5
本 实 验 用 到 的 仪 器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三表法的实验原理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三表法的实验原理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三表法的实验原理1.交流电路元件的等值参数R,L,C可以用交流电桥直接测得,也可以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功率表分别测量出元件两端的电压U、流过该元件的电流I和它消耗的功率P,然后通过计算得到。

后一种方法称为“三表法”。

“三表法”是用来测量50Hz频率交流电路参数的基本方法。

如被测元件是一个电感线圈,则由关系可得其等值参数为同理,如被测元件是一个电容器,可得其等值参数为2.阻抗性质的判别方法。

如果被测的不是一个元件,而是一个无源一端口网络,虽然从U,I,P三个量,可得到该网络的等值参数为R=|Z|cos,X=|Z|sin,但不能从X的值判断它是等值容抗,还是等值感抗,或者说无法知道阻抗幅角的正负。

为此,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判断。

(1)在被测无源网络端口(入口处)并联一个适当容量的小电容。

在一端口网络的端口再并联一个小电容C'时,若小电容C'=Zsinr,a,视其总电流的增减来判断。

若总电流增加,则为容性;若总电流减小,贝刂为感性。

图1(a)中,Z为待测无源网络的阻抗,C'为并联的小电容。

图1(b)是图1(a)的等效电路,图中G,B为待测无源网络的阻抗Z的电导和电纳,B'为并联小电容C'的电纳。

在端电压有效值不变的条件下,按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分析:①设B+B'=B",若B'增大,B"也增大,则电路中电流I单调地增大,故可判断B为容性。

②设B+B'=B",若B'增大,而B"先减小再增大,则电流I也是先减小再增大,如图2所示,则可判断B为感性。

由以上分析可见,当B为容性时,对并联小电容的值C'无特殊要求;而当B为感性时,B'<|2B|才有判定为感性的意义。

B'>|2B|时,电流单调增大,与B为容性时相同,但并不能说明电路是感性的。

因此,B'<|2B|是判断电路性质的可靠条件。

两表法测量三相电路功率

两表法测量三相电路功率

两表法测量三相电路功率
三相电路的功率测量有三种方法:
1.两表法
在三相三线制电路中,不论负载接成Y形或Δ形,也不论负载对称或不对称,都可使用功率表测量三相功率。

测量功率
P=P1+P2。

其中P1、P2分别为两边的读数。

2.三表法
该法适用于三相四线制电路。

负载不对称时,用三只单相功率表测量出三相各自功率值,测量功率P=P1+P2+P3。

其中P1、P2、P3分别为三表的读数。

3.一表法
该法适用于对称三相电路。

单表读数的3倍即为三相电路的功率。

二表法可以接三相三线,因为当负载不是三相对称负载时中性线上会有电流流过,这样的话就少测了一个功率消耗。

三相电路功率测量主要有三表法和两表法。

也称三瓦计法和二瓦计法。

三表法直接测量每一相的功率,三相功率之和等于总功率。

两表法运用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每块表测量的功率本身并无物理意义,但是,两块表的功率之和等于三相功率之和。

详细情况参阅参考资料“浅谈变频电机的功率测试”。

三角形负载时,不能同时测量到相电压和相电流,所以不能采用三表法。

而两表法完全能够满足需要。

总结三表法与二表法应注意的问题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总结三表法与二表法应注意的问题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三表法与二表法的概述在数据库设计中,三表法和二表法是两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设计方法。

它们都是对数据库中的实体和关系进行建模和设计的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三表法三表法,也称为实体关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简称ER模型),是一种通过实体(Entity)、属性(Attribute)和关系(Relationship)来描述数据库的方法。

基本概念1.实体(Entity):具有唯一标识的对象或概念,例如“用户”、“商品”等。

2.属性(Attribute):实体的特征或描述,例如“用户ID”、“用户姓名”等。

3.关系(Relationship):实体之间的关联,例如“用户购买商品”这一关系。

设计过程三表法的设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实体:确定需要进行建模的实体,例如“用户”、“商品”等。

2.确定属性:为每个实体确定相应的属性,例如“用户ID”、“用户名”等。

3.确定关系:确定实体之间的关系,例如“用户购买商品”这一关系。

4.添加约束:根据实际需求,为实体和关系添加相应的约束条件,例如主键、外键等。

优点与适用范围三表法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世界中的复杂关系。

它适用于对实体和关系有较多需求的情况,例如需要考虑多对多关系、多属性等。

此外,它还能够有效地支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然而,三表法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冗余信息的问题,导致数据的冗余存储。

二是在关系建立和查询时需要进行多表连接,对性能有一定影响。

二表法是一种简化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它通过将实体和关系合并到两个表中来实现数据库的建模。

基本概念1.主表(Primary Table):包含实体和一部分属性的表。

2.基表(Base Table):包含关系和剩余属性的表。

设计过程二表法的设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主表:从实体中选择一个作为主表,并将其属性列入主表。

两表法测量三相电路功率

两表法测量三相电路功率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方法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是三相电路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按三相三线制和三相四线制分类,较详细地讨论了三相电路功率测量的接线问题,总结了两表法和三表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及功率表读数在不同接线方式下的物理意义,指出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三相电路,功率测量本文将围绕测量三相电路功率的两表法和三表法的原理和接线方法进行讨论,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希望对能对同学的理解以及总结归纳有所帮助。

1 对称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1.1 对称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对称三相电路即三相电源对称、三相负载均衡的三相电路。

以下分别从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三线制两种情况讨论。

对三相四线制系统,测三相平均功率的接线如图1 所示。

它的接线特点是每个功率表所接的电压均是以中线N 为参考点,三个功率表WAN,WBN 和WCN 的读数分别为PAN,PBN 和PCN,可用式(1)表示。

PAN=UAN IA cosϕ<uAN , iA>PBN=UBN IB cosϕ<uBN , iB> (1)PCN=UCN IC cosϕ<uCN , iC>图1 三表法测三相四线制三相负载平均功率的接线示意图三相的总功率为P = P CN + P BN +P AN 。

三个表的读数均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即PAN,PBN 和PCN 分别表示A 相、B 相和C 相负载各自吸收的平均功率。

这就是三表法。

这种接线方法是最容易理解的。

实际上,三表法测三相功率不止图1 所示的一种接线方式,另外还有三种接线方式,如图2 所示,分别称作共A,共B 和共C 接法(与此相对应,图1 中的接法可称作共中线N 接法)。

对应每一种接线中的三个表的读数的代数和均表示三相负载吸收的总功率(后面将给出证明)。

实际上,因为是对称三相电路,有i N =0 ,所以图2(a),(b)和(c)中的W NA , W NBW NC的读数必为零,在测量时可不接,此时的三表法便简化为两表法。

两表法和三表法测量三相电路功率

两表法和三表法测量三相电路功率
φ
φφPNC=UNCINcosφ6
(2)
其中,φ4为线电压uAC与相电流iA的相位差角,φ5为线电压uBC与相
电流iB的相位差角,φ6为相电压uNC与相电流iC之间的相位差角。
三相瞬时功率:
pAC+pBC+pNC=uACiA+uBCiB+uNCiN
=(uAN-uCN)iA+(uBN-uCN)iB+(-uCN)iN
学术交流◆Xues hu J iaoliu
两表法和三表法测量三相电路功率
张明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 南京 211156)
摘 要: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是三相电路分析的重要内容。详细讨论三表法和两表法测量三相电路功率的问题。在三相三线制中,依 据二表法测量三相电路有功功率的原理,分析和讨论了在采用二表法测量三相三线制有功功率时,电路中各线电压和线电流之间的关系。 分析三相三线制供电的三相对称负载,一表法测三相负载的总无功功率接线方法。总结了两表法和三表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及功率表读数 在不同接线方式下的物理意义,指出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当负载阻抗角φ=-60°(容性)时,PAC=0; 当负载阻抗角 φ Φ60°时,当负载为感性时,PBC读数为 负值,当负载为容性时,PAC读数为负值。 如果三相三线制电路是对称三相电路,且假设负载为感 性负载,其阻抗角为φ,采用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将 图 3 共 C 接 法 电 路 中 的 电 量(iA,iB,uA,uB等)表 示 为 其 对 应 的 相量(I觶 A,I觶 B,U觶 A,U觶 B)则可画出反映各电量关系的相量图如图 4所示。
机电信息 2009 年第 36 期总第 246 期 167
关键词:两表法;三表法;三相电路;功率测量
1 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三相电功率应该如何计算?电工师傅总结的这些公式,你了解几条?

三相电功率应该如何计算?电工师傅总结的这些公式,你了解几条?

三相电功率应该如何计算?电工师傅总结的这些公式,你了解几条?三相电功率计算公式包括三种功率,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

对于对称负载来说,三种功率计算公式均比较简单,相对测量也比较简单,也只需测量一路电量信号即可。

对于要求精度较高的场合,我必须采用两表法或者三表法来测量三相功率。

一、对称负载三相电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计算公式三种功率和功率因素cos j是一个直角功率三角形关系:两个直角边是、无功功率,斜边是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平方+ 平方=视在功率平方。

视在功率S=√3UpIp=3UI有功功率P=PA+PB+PC=3Pp=3UpIpcos=√3UIcos j无功功率Q=QA+QB+QC= 3Qp =√3UIsin j功率因数cos j=P/Ssin=Q/S其中U为线电压,I为线电流,Up为平均电压,Ip为平均电流。

二、三相电功率的测量在实际应用中,负载不是绝对平衡,一般采用两表法或者三表法来测量。

1、对三相四线制采用三表法测量:P=uANiA+uBNiB+uCNiCP=PA+PB+PC若负载对称,则需一块表,读数乘以 3 测量方法如下图所示:三相四线制测量方法2、对三相三线制采用两表法测量:这种测量线路的接法是将两个功率表的电流线圈串到任意两相中,电压线圈的同名端接到其电流线圈所串的线上,电压线圈的非同名端接到另一相没有串功率表的线上。

(有三种接线方式)若下图中W1的读数为P1, W2的读数为P2 ,则三相总功率为:P=P1+P2三相三线制两表法测量方法证明如下:(假设负载是Y型联接)P=uANiA+uBN iB+uCNiCiA+ iB+iC=0 iC= –(iA + iB)p= (uAN – uCN)iA + (uBN – uCN) iB=uACiA +uBCiBj1: uAC与iA的相位差, j2: uBC与iB的相位差由上论证可以得出:两个功率表的读数的代数和就是三相总功率。

三表找正

三表找正

旋转机械的联轴器找正旋转机械的联轴器找正联轴器的找正是机器安装的重要工作之一.找正的目的是在机器在工作时使主动轴和从动轴两轴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找正的精度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对高速运转的机器尤其重要.两轴绝对准确的对中是难以达到的,对连续运转的机器要求始终保持准确的对中就更困难.各零部件的不均匀热膨胀,轴的挠曲,轴承的不均匀磨损,机器产生的位移及基础的不均匀下沉等,都是造成不易保持轴对中的原因.因此,在设计机器时规定两轴中心有一个允许偏差值,这也是安装联轴器时所需要的.从装配角度讲,只要能保证联轴器安全可靠地传递扭矩,两轴中心允许的偏差值愈大,安装时愈容易达到要求。

但是从安装质量角度讲,两轴中心线偏差愈小,对中愈精确,机器的运转情况愈好,使用寿命愈长。

所以,不能把联轴器安装时两轴对中的允许偏差看成是安装者草率施工所留的余量。

1.联轴器找正时两轴偏移情况的分析机器安装时,联轴器在轴向和径向会出现偏差或倾斜,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如图1所示。

图1联轴器找正时可能遇到的四种情况根据图1所示对主动轴和从动轴相对位置的分析见表1。

表1联轴器偏移的分析2.测量方法安装机器时,一般是在主机中心位置固定并调整完水平之后,再进行联轴器的找正。

通过测量与计算,分析偏差情况,调整原动机轴中心位置以达到主动轴与从动轴既同心,又平行。

联轴器找正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如下:(1)简单的测量方法如图2所示。

用角尺和塞尺测量联轴器外圆各方位上的径向偏差,用塞尺测量两半联轴器端面间的轴向间隙偏差,通过分析和调整,达到两轴对中。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精度不高,对中误差较大。

只适用于机器转速较低,对中要求不高的联轴器的安装测量。

图2 角尺和塞尺的测量方法(2)用中心卡及塞尺的测量方法找正用的中心卡(又称对轮卡)结构形式有多种,根据联轴器的结构,尺寸选择适用的中心卡,常见的结构图3 所示。

中心卡没有统一规格,考虑测量和装卡的要求由钳工自行制作图3常见对轮卡型式(a)用钢带固定在联轴器上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b)测量轴用的不可调节的双测点对轮卡(c)测量齿式联轴器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d)用螺钉直接固定在联轴器上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e)有平滑圆柱表面联轴器用的可调节单测点对轮卡(f)有平滑圆柱表面联轴器用的可调节双点对轮卡利用中心卡及塞尺可以同时测量联舟轴器的径向间隙及轴向间隙,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测量精度较高,利用测量的间隙值可以通过计算求出调整量,故较为适用。

三表法

三表法

A U* I* N一、实验目的1. 学会使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功率表。

2. 用测量值I 、U 、P 、cosφ计算元件交流等效参数:R 、L 、C 的值。

二、实验仪器单相交流电源、三相自耦调压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功率表、电感线圈、电容器、白炽灯三、实验原理1. 正弦交流电路中,负载可以是一个电阻器、电感器或电容器,也可能是它们的组合。

负载可以用阻抗或导纳来等效,如用阻抗Z=R+jX 表示其电路参数,该负载可以看出电阻R 与电抗X 的串联。

2. 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及功率表测量负载的电路参数的方法,称为三表法或伏安瓦计法,它是测量正弦交流电路参数的基本方法。

本实验中运用图1的测量参数电路,即电压线圈接前,改参数电路适用于被测负载电阻较大的情况。

图1三表法的测量原理是:用交流电压表测量被测元件电压U ,交流电流表测量被测元件电流I ,功率表测量被测元件消耗的有功功率P ,于是 回路的功率因数 cosφ=P/UI阻抗的模 │Z│=U/I等效电阻 R=P/I 2 =│Z│cosφV W A **Z220V等效电抗 X=│Z│sinφ=±(│Z│2 -R 2)½3. 阻抗性质的判别方法阻抗性质的判别方法很多,可用智能功率因数表独处,也可在被测元件两端并联电容或串联电容的方法对阻抗性质加以判别。

(阻抗性质的判别方法:1、在被测量元件两端并联一只适当的电容器,若串联在电路中的电流表的读数增大,则被测阻抗为容性,否则为感性。

2、在被测元件两端串联一只适当的电容器,若被测阻抗端的电压表读数减小,则被测阻抗为容性,否则为感性。

本次试验使用功率因数表判别。

)4. 功率表的使用功率表的电压线圈应与负载并联,电流线圈应与负载串联,U*和I*连在一起。

功率表的接线如图2所示。

图2打开开关,小屏幕上出现走动的P ,按下“功能键”P 停止走动,此时测量的是功率。

如果测量功率因数cosФ就再按一次“功能键”,小屏幕上出现cos 后按下确定键,此时测量的是功率因数。

三表法实验报告

三表法实验报告

三表法实验报告1. 引言三表法,即问题识别表、影响表和决策表,是一种用于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

通过使用三种不同的表格,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理解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决策方案。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案例,介绍三表法的使用过程和优势。

2. 问题描述假设我们是一家制造业企业,正在考虑是否购买新的机器设备,用于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购买新设备不仅会带来高昂的成本,还会对现有的生产流程进行调整。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来确定是否购买新设备,并评估其对企业的影响。

3. 问题识别表在问题识别表中,我们需要列出与购买新设备相关的所有问题和关注点。

例如:问题关注点成本购买设备的费用以及后续维护成本生产效率设备能否提高生产效率员工培训是否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以适应新设备环境影响新设备是否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展示效果新设备的展示效果对客户的影响4. 影响表影响表用于分析问题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将问题和关注点进行排列组合,我们可以计算每个关注点对问题的影响程度。

以下是影响表的一部分:问题关注点影响程度(1-10)成本购买设备的费用以及后续维护成本9成本设备能否提高生产效率 6成本是否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以适应新设备 4成本新设备是否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成本新设备的展示效果对客户的影响 35. 决策表决策表用于记录每个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和决策依据。

以下是决策表的一部分:问题决策决策依据成本购买低价设备成本较低,维护成本较高成本购买高性价比设备成本适中,维护成本适中成本购买高价设备成本较高,维护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购买高效设备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维持现状新设备对生产效率的提升较小…6. 分析与评估通过三表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各个问题和对应的影响程度。

基于这些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决策。

根据决策表,我们可以按照具体问题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我们的案例中,如果成本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决策表的决策依据选择购买低价设备、购买高性价比设备或者购买高价设备。

总结三表法与二表法应注意的问题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总结三表法与二表法应注意的问题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总结三表法与二表法应注意的问题及各自的适用范围一、引言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表格进行数据汇总和比较。

而在表格的制作中,三表法和二表法是常用的两种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总结,并探讨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三表法1. 什么是三表法?三表法指的是将数据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为主体、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

主体通常指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横向对比指不同时间或地点之间的比较,纵向对比则指不同类别或因素之间的比较。

2. 适用范围三表法适用于需要全面了解一个问题或现象时使用。

通过将数据分成不同部分进行对比,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各个方面的情况。

3. 注意事项(1)主体数据应选取代表性强、具有实际意义且易于理解的数据。

(2)横向对比应选择相邻时间或地点进行对比。

(3)纵向对比应按照相关因素或类别进行分类。

三、二表法1. 什么是二表法?二表法指将数据分成两个部分,分别为主体和横向对比。

与三表法不同的是,二表法不包含纵向对比。

2. 适用范围二表法适用于需要重点关注某个方面时使用。

通过将数据分成主体和横向对比两部分,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该方面的情况。

3. 注意事项(1)主体数据应选取代表性强、具有实际意义且易于理解的数据。

(2)横向对比应选择相邻时间或地点进行对比。

四、总结三表法和二表法都是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选取合适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三表法适用于需要全面了解一个问题或现象时使用,而二表法则适用于需要重点关注某个方面时使用。

在制作表格时,应尽量选取具有代表性强、实际意义大且易于理解的数据,并按照相关因素或类别进行分类。

同时,在选择横向对比时也要注意选择相邻时间或地点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反映出变化趋势和差异情况。

汽轮机找中心

汽轮机找中心

浅谈联轴器找正之我见摘要:旋转设备在安装或维修后始终存在轴对中的问题,是机组安装检修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对中精度的高低对设备运行周期及运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找正的目的是保证旋转设备各转子的中心线连成一条连续光滑的曲线,各轴承负荷分配符合设计要求,使旋转设备的静止部件与转子部件基本保持同心,将轴系的扬度调整到设计要求,找正的精度关系到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转,对高速运转的设备尤其重要。

因此在每次检修中必须进行转动机械设备轴中心找正工作,使两轴的中心偏差不超过规定数值。

在我厂化工设备〔不包括厂家给出冷态与热态的中心数据〕,其中心标准基本上都在0.05mm(即5丝)以内。

现就对联轴器找中心的原理、步骤并对联轴器找中心在实际工作作中常见的一些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找正在实践中的应用作简单的介绍。

一、找中心的原理:测量时在一个转子对轮上装上磁性表座,另一个对轮上装上百分表,径向、轴向各一付,〔为防止转子窜轴,轴向则需装二个表,相差180度〕。

连接对轮〔一般一到二枚螺丝,拧紧即可〕,然后一起慢慢地转动转子,每隔90度停下来测量一组数据记下,测出上、下、左、右四处的径向a、轴向s四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以下图所示的方格内。

一般圆里面的为轴向数据s,外面的为径向数据a,在测得的数值中,假设a1=a2=a3=a4,则说明两对轮同心;假设s1=s2=s3=s4,说明两对轮的端面平行。

假设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说明两轴的中心线重合;假设所测数据不等,根据计算结果是否在标准范围内,超出标准则需对两轴进行找中心。

二、找中心步骤1、检查并消除可能影响对轮找中心的各种因素。

如清理对轮上油污、锈斑及电机底脚、基础。

2、连接对轮,保证两对轮距离在标准范围内。

3、用塞尺检查电机的底脚是否平整,有无虚脚,如果有用塞尺测出数值,用铜皮垫实。

4、先用直尺初步找正。

主要是左右径向,相差太大用百分表测量误差太大,并容易读错数据。

5、安装磁性表座及百分表。

两表法和三表法测量三相电路功率

两表法和三表法测量三相电路功率

T
乙 P= 1 T
pdt=UACIAcosφ1+UBCIBcos与线电流IA的相位差角φ2为线电压 UBC与线电流IB之间的相位差;UAC表示AC 端口电压的有效值, IA表示端线A的线电流有效值,UBC,IB同理。PAC、PBC为功率表 WAC、WBC的读数。
当负载阻抗角φ=-60°(容性)时,PAC=0; 当负载阻抗角 φ Φ60°时,当负载为感性时,PBC读数为 负值,当负载为容性时,PAC读数为负值。 如果三相三线制电路是对称三相电路,且假设负载为感 性负载,其阻抗角为φ,采用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将 图 3 共 C 接 法 电 路 中 的 电 量(iA,iB,uA,uB等)表 示 为 其 对 应 的 相量(I觶 A,I觶 B,U觶 A,U觶 B)则可画出反映各电量关系的相量图如图 4所示。
由 式(8)可 见 :三 相 总 功 率 等 于 两 表 测 得 数 据 之 和 P =
PAC+PBC,每单个功率表的读数没有意义即PAC、PBC本身不含任 何意义。在实际测量时,若负载为感性或容性,且当相位
差>60°时,线路中的一只功率表指针将反偏(数字式功率
表将出现负读数),这时应将功率表电流线圈的两个端子调
关键词:两表法;三表法;三相电路;功率测量
1 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1.1 传统接线方式的三表测量法
对于三相四线制供电的三相星形联接的负载,可用一只
功率表测量各相的有功功率PA、PB、PC,则三相负载的总有功 功率P=PA+PB+PC。这就是一表法。
对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用三表法测三相平均功率的有
(1)
其中,φ1为相电压uAN与相电流iA的相位差角、φ2为相电压uBN与相
电流iB的相位差角,φ3为相电压uCN与相电流iC之间的相位差角。

两表法有功功率原理

两表法有功功率原理

两表法有功功率原理
两表法是电力系统中一种常用的电能计量方法,它利用电能表测量功和功因数,从而计算出有功功率。

根据功率的定义,功率P可以表示为电压U和电流I的乘积,即P = U * I。

在电力系统中,一般使用交流电,功率的计算需要考虑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而功因数用于衡量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它定义为功率因数PF等于有功功率P与视
在功率S(即P与虚功率Q的矢量和)的比值,即PF = P / S。

在两表法中,需要使用两个电能表分别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和相位角度。

具体测量过程如下:
1.使用电能表1测量电压,记录电压的大小和相位角度。

2.使用电能表2测量电流,记录电流的大小和相位角度。

3.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有功功率P和视在功率S:P = 电压 *
电流 * cos(相位差),S = 电压 * 电流。

4.根据有功功率P和视在功率S计算出功因数PF:PF = P / S。

通过两表法测量得到的功因数PF可以用于评估电力系统的负
载特性和效率。

如果功因数接近1,则说明负载的功率因数较高,电能利用率较高;如果功因数较小,则说明负载的功率因数较低,电能利用率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两表法只能测量功和功因数,无法直接测量无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因数。

如果需要测量无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因数,需要使用三表法或四表法进行测量。

三表法交直流法公式

三表法交直流法公式

三表法交直流法公式交直流法(Kirchhoff's laws)是电路理论中的基本方法,它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叶菲尔和基尔霍夫提出的。

交直流法通过建立方程来描述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从而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交直流法包括三表法和矩阵法两种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表法的公式。

三表法是一种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方法。

在三表法中,电源和电路元件被看作是理想的电压源和电流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被看作是理想的零阻抗。

三表法适用于线性电路、单电源多支路电路、多电源电路以及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在使用三表法进行电路分析时,首先需要根据电路的拓扑结构和连接方式,画出电路图。

然后,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建立方程来描述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最后,根据已知的电流和电压,使用三表法公式求解未知的电流和电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是指在任何一个节点上,进入该节点的电流的总和等于离开该节点的电流的总和。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公式:∑Ii=0式中,∑Ii表示进入节点的电流的总和,为正值;离开节点的电流的总和,为负值。

Ii表示电路中的第i个电流。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是指沿着电路中的任何一个闭合回路,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公式:∑Vi=0式中,∑Vi表示沿着闭合回路的电压的代数和。

Vi表示电路中的第i个电压。

在使用三表法进行电路分析时,还需要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连接情况,引入额外的方程。

U=∑IRiI=∑I式中,U表示电压表的读数,I表示电流表的读数,Ri表示电表的内阻。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到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方程。

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可以得到各个节点的电流和电压。

总结来说,三表法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连接方程。

通过建立方程和求解方程,可以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三表法是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广泛应用于电路的设计和故障诊断中。

三表找正

三表找正
三表找正课件
--------主讲人:马井坡
三表找正的目的
为保障生产装置中大型压缩机组长周期运行,在检修过程 中,现在一般会广泛采用“三表找正法”, 来消除找正 时的轴串,确保找正数据的准确。
Page 2
三表找正原理
三表找正原理是在二表找正原理基础上建立的,它适用于 转轴在测量过程中有轴向串动的情况,对转轴在测量中不 发生串动的情况也适用,可以说,它适用于所有转轴同轴 度的检测。
指针是否回到“0”位。
Page 9
图2
Page 10
Page 11
有效数据的测量
若百分表不归“0” ,需找出原因重新打百分表测量。一般 的原因有 :百分表损坏,地脚螺栓松动,找正架及百分 表松动,观察记录数据错误 。图 2 中的数据满足上述要 求,测量数据有效。
Page 12
三、偏差的计算与调整
Page 16
L
在找正过程中应时刻注意电机磁力中心位置的测量与验证, 保证其符合电机技术要求,具体的测量等课件中不再累述。
(为了保证电机磁力中心线在使用中不产生偏差,在找正 完成后,两联轴器未连接前,需结合电工单试电机测出标 准的磁力中心线)
Page 17
Page 18
Page 15
结束语
目前,联轴器是在冷态下手动盘车无负荷对中找正,要考 虑机械设备在运转工况下因带负荷 、热膨胀、滑动轴承 油膜支撑,会引起轴中心位置变化 ,故在计算中应尽可 能地一并考虑开口值、偏移量与预留偏移量对找正调整量 的影响 ,使机械设备在带负荷连续运转工况下 ,达到两 轴中心线一致(既同心,又平行)的技术要求 。
Page 3
一、三表找正时的测量方法:
三表找正与两表法找正不同的是,在测量一个位置上的径 向间隙时,同时测量相隔180°的两个位置上的轴向间隙, 即在原来测量轴向间隙的对面增测一次轴向间隙。三表法 找正时利用特制的找正表架(或多个磁力表座)和百分表 来测量其径向和轴向间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表法三表法
两表法和三表法是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中的两种不同方法。

两表法是一种简化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其特点是将短路电流计算分为两个步骤进行。

首先,根据系统的网络结构,选择两个合适的短路点,并计算出它们的短路电流有效值。

然后,根据计算出的短路电流有效值,求出系统中各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由于这种方法只涉及到两个短路点的短路电流计算,因此被称为两表法。

三表法也是一种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但它更为详细和准确。

它将整个电力系统的元件按照电抗值从大到小排序,并按照顺序计算每个元件的电抗标幺值和短路电流有效值。

这种方法涉及到系统中所有元件的计算,因此被称为三表法。

与两表法相比,三表法更为详细和准确,但计算过程也更为复杂。

总之,两表法和三表法都是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的常用方法,其中两表法更为简单,适用于初步估算,而三表法更为准确,适用于精确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