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教育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美术教育。

专业代码:********。

二、招生对象

艺术类考生。

三、学制

基本学制为三年,修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四、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美术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小学美术教师。

(二)培养规格:培养学生掌握小学美术教育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基础教育的发展动向,能胜任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并具备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英语达到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以上水平,计算机达到国家一级以上水平,体育综合素质达标;普通话取得二级乙等以上证书,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美术字、简笔画考核合格等级以上。

六、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依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将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与对应的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确立了由“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所构成的课程体系。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取得英语A、B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等。

1.公共基础课程——基本素质培养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律意识、创新意识。

(3)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素质。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 教师教育课程——职业素质及能力培养

(1)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教育科研等职业知识与能力。

(2)具有表达与交流、组织与协调的基本能力。

(3)具有从事小学美术课教学的职业能力。

(4)具有从事社会美术教育工作的设计、研究和经营能力。

3.学科专业课程——美术素质及能力培养

(1)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儿童美术创作辅导等的艺术素养。

(2)素描、色彩、国画、艺术实践与创作等方面的造型表现能力。

(3)手工、装饰绘画、设计等方面的设计应用能力。

4. 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及创新能力

(1)社会调查研究能力。

(2)毕业设计与创作能力。

(3)教育实习经验积累和教学反思能力。

(4)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了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强调了四个方面的能力提升:即道德素质的提升,职业能力的提升、学科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课程和教学改革

1.课程改革

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突出师范性、强调应用型。一是突出师范性。我们将教育类课程由原来的4门课程扩充到10门课程,涵盖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实录、微格教学、教师口语、教师书写技能等课程。二是紧扣培养目标,在学科课程的设置上增设了《手工》、《儿童美术创作辅导》、《教具制作与美术作业装裱》和《综合材料运用》等课程。三是注重实践课程与职业认证教育对接,通过对学生职业资格培训与辅导,学生在毕业前参加普通话、计算机、外语等级考试,参加钢笔字、粉笔字、粉笔字、美术字和简笔画等基本功考核,参加小学教师资格证考核认证等。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按照“淡化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精简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加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增强理论学习对实践指导的针对性,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我们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强调课堂教学与小学教学实际的联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手段上,应重视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多媒体教学,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重视网络资源收集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三)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四)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我们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三年六个学期之中,提出了“课程实践+社会实践+教育实习”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实践包括:理论课课程实践、技法课课程实践和毕业创作与设计等。

(1)理论课程教学重视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着力强调背景知识和应用前景的联系,要求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搭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

(2)设计类课程推行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以任务引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掌握设计方法和操作步骤,形成设计和创意能力。

(3)美术技法课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练习为主教师示范为辅,课堂教学过程增加学生评述环节,锻炼学生评说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教的职业能力。

(4)在第三学期安排2周的外出写生课教学,第五学期安排8周的毕业设计(美术创作)环节,锻炼和提升学生美术实践与创作的能力。

2. 在寒暑假期间,安排社会实践课教学。每学期结束前给学生布置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任务。一是让学生了解小学美术课教学情况和美术教师岗位能力的需求情况,从而增加其学习的内在动力。二是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如到美术培训结构代课、创办美术培训班,或到其他行业兼职锻炼等,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按照“见习向上、实习向下”的实习原则,组织开展教育见习、实习工作。见习主要集中安排在学校周围的城区小学,实习一般安排在农村小学,吃住在当地。一般城区小学的师资力量较好,学生见习能开阔眼界,学到美术教学的经验;实习到农村小学,学生获得更多的教学锻炼机会,积累更多的实践教学经验。

(五)课程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