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的妻子是谁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故事-辜鸿铭的趣闻故事集合 辜鸿铭的后代是谁?

中国历史故事-辜鸿铭的趣闻故事集合 辜鸿铭的后代是谁?

中国历史故事-辜鸿铭的趣闻故事集合辜鸿铭的后代是谁?辜鸿铭被称为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人称“清末怪杰”。

他学博中西,对于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都有自己很深的理解。

前二十年沉浸在西方文化的中的中国人,接触了中国文化之后,就成为中国文化的狂热崇拜者。

以至于后半生一直都致力于向西方宣传中国文化,让西方人真正的了解中国人。

这样一个在那个时代看起来如此有趣的人,名声自然不小,因此也留下了不少有趣的小故事供后世阅读。

煤油灯:辜鸿铭,对于中国文化极为崇拜,后期在北大授学时,教授的是英文,因此没有太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因此往往逮着机会,辜鸿铭就会大说一通。

有一次两位外国友人前去他家做客,那个时候辜鸿铭住的地方只是一个贫寒的小院子,家里用的还是煤油灯。

两个外国人就说,中国的煤油灯不仅电灯亮堂。

辜鸿铭当场反驳道,中国人需要的是心灵的明亮,并不在乎表面的亮堂。

小脚:辜鸿铭对小脚,有一种变态的迷恋。

他的妻子就是一位小脚妇女,据说辜鸿铭每次写文,到了文笔枯竭时,都会将自己的妻子唤来,一边揉捏着妻子的小脚,一边文思如泉涌。

他曾说过,自己妻子的小脚是自己的“兴奋剂”。

他说:“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

”他认为:“三寸金莲走起路来婀娜多姿,会产生柳腰款摆的媚态,那小足会撩起男人的遐想。

女人的奇绝之处全在小脚。

”辜鸿铭有一套品味小脚的七字诀:瘦、小、尖、弯、委、软、正。

“皇权:辜鸿铭在新时代,仍然着旧时装扮。

穿着一身马褂,戴着一顶瓜皮小帽,脑后坠着一根淡黄色的辫子。

因为这副打扮,许多人都认为他是皇权的维护者,是清王朝的忠实支持者。

其实他只是忠于中国文化中的政教,他认为”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只凭一件事,就可以知道他并不是忠于清皇室。

慈禧太后过万寿,想要风光大办,万人称颂,因此要求全国上下都唱爱国歌。

辜鸿铭当时感叹:”满街都唱‘爱国歌’,未闻有唱‘爱民歌’者。

“于是当场做歌道:”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优秀高三作文素材之辜鸿铭

优秀高三作文素材之辜鸿铭

辜鸿铭:“菊残犹有傲霜枝”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祖籍福建同安。

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留学英、法、德诸国,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等9种语言。

曾任张之洞幕僚,清末外务部左丞,辛亥革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

学贯中西,推崇儒家文化,反对新文化。

著有《读易堂文集》等,又以西文介绍儒家经籍,将《论语》、《中庸》等经典翻译成英文。

以《春秋大义》(又名《中国人的精神》)一书闻名于世。

“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

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

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

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

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

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我在这里冒昧给诸位一个解答——或者是一个假设。

诸位愿意的话,也许可以将其视为中国人具有同情力量的秘密所在。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上面的文字,出自辜鸿铭的《春秋大义》。

中国历史故事-辜鸿铭是谁?辜鸿铭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辜鸿铭是谁?辜鸿铭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辜鸿铭是谁?辜鸿铭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中文名:辜鸿铭外文名:Tomson字:汤生号:立诚国籍:中国民族:汉族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出生地:马来西亚槟城州出生日期:1857年7月18日去世日期:1928年4月30日妻妾:正妻淑姑(中国);妾室吉田蓉子(一说吉田贞子,日本人)子女:儿子辜守庸,女儿珍东、娜娃毕业院校: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主要成就: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翻译“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大学》;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是晚清著名文人,号称“清末怪杰”,他既精通西方文学,也在东方文学中学有所成,学贯中西,整个下半身都致力于对中国文化的宣传,认为只有中国的文化才能拯救现在这个黑暗的世界,所以致力于向西方宣传东方文化。

1857年7月18日,英国人布朗先生在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的橡胶园里迎来了一个新生命,这个人就是被称为“清末怪杰”的辜鸿铭。

辜鸿铭是一个混血儿,父系血脉是一位中国人,母系血脉则是一位西洋人。

辜鸿铭的祖辈从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父亲辜紫云在布朗先生的橡胶园里当总管,有一口流利的闽南话,会讲英语和马来语,而他的母亲则会讲英语和葡萄牙语。

在这样一个语言环境下长大,使得辜鸿铭天生就对语言有一种敏感性。

再加上布朗先生对他犹如子女一般的教导,是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的基础。

年幼的辜鸿铭在多元化的环境长大,耳濡目染的都是西方的知识,对于自己的家乡并不熟悉,只偶尔能从父亲这边知悉一二。

再加上他十岁的的时候,布朗夫妇将他带去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英国,辜鸿铭更是对自己的国家陌生无比。

尽管在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告诫他,要他铭记自己是中国人。

年幼的辜鸿铭虽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并将这个身份牢牢记在耳中,但自己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样的,他还是不清楚。

直到19世纪80年代以后,他才开始了解中国文化,并且疯狂的对自己国家的文化着迷。

关于辜鸿铭的故事5则

关于辜鸿铭的故事5则

关于辜鸿铭的故事5则关于辜鸿铭的故事5则辜汤生,字鸿铭,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关于辜鸿铭的故事5则,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

”精通九国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关于辜鸿铭的故事1:辜鸿铭他生在南洋(马来西亚的槟城),学在西洋(留学英法),娶妻东洋(有一个日本老婆,在日本有崇高的威望),仕在北洋(早年为两江总督张之洞幕僚,晚年在北洋政府外交部任职),一生精通9种语言,是一个怪杰,号称清朝最后一根辫子(至一九二八年死的时候还留着) 关于辜鸿铭的故事2:20世纪初,辜鸿铭先生代表北洋政府出席华府会议。

某次酒会上,一个浅薄的美国女士坐在辜鸿铭旁边。

望着这个形容古怪的中国老头,她一时找不到话题。

在上场时,终于忍不住,学着唐人街腔的破碎英语,一字一字地问道:“like soup?”(喜欢这汤吗?) 辜鸿铭礼貌地点头微笑。

女士认为这个China man连最浅的英语都听不懂,便不再答理他了。

酒过三巡,辜鸿铭起立致词,操一口流利典雅的英语,全座为之赞叹不已。

辜鸿铭坐下来,也学那女士的腔调,低声问那已经羞得满脸通红的女士道:“like speech?”(喜欢我的演讲吗?) 关于辜鸿铭的故事3:辜鸿铭很主张男人要娶小老婆,认为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他说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美国的妇运分子特地跑到上海跟辜鸿铭争论这个问题,最后辜鸿铭问她:“亲爱的女士,请问你们家的马车有几个轮子?”“有四个。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说的正是“狂生怪杰”辜鸿铭。

辜鸿铭,生于马来西亚,母亲是英国人。

13岁随义父赴欧,后在英国、法国、德国、奥国留学,皆获有学位。

第一个妻子为日本人,归国后在张之洞处做幕僚20余年。

因此,他自己说: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辜鸿铭生得高鼻大额蓝眼睛,一副欧人相貌,且饱喝西洋墨水,却生就了一颗尊孔读经的“中国心”,又加上其言行怪诞,故被人称为“狂生怪杰”。

生在南洋:辜鸿铭,1857年生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

他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

他的母亲是葡萄牙人和马来人的混血儿。

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辜鸿铭在这里认了一位义父,是一个英国的橡胶园主,叫布朗。

1867年,辜鸿铭十岁的时候就跟着这位义父去了苏格兰。

据说辜鸿铭的父亲在临行前跟他说,希望你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而义父布朗跟他说,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所以各国的学者都在努力地钻研中国文化,希望你日后为自己国家学好中西文化。

学在西洋:辜鸿铭十岁就去了苏格兰定居,14岁去德国学习科学。

后来又回到了英国,就这样在欧洲晃来晃去,晃了十多年,通晓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和希腊文。

1873年,17岁的辜鸿铭,考入了爱丁堡大学的文学院,攻读西方文学专业。

1877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爱丁堡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辜鸿铭又进入了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了土木工程的学士文凭,可以说得上是文理兼通。

他后来还上了法国的巴黎大学,攻读法学。

所以,辜鸿铭是一个横贯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的人才。

这就是所谓学在西洋。

婚在东洋:1880年,辜鸿铭回到了马来西亚的故乡槟城。

1881年,辜鸿铭遇到了一位中国的外交家,也是语言学家,叫做马建忠。

他是著名的马氏文通的作者。

马建忠比辜鸿铭大了12岁,两个人见面讨论问题讨论了整整三天。

辜鸿铭

辜鸿铭

辜鸿铭(1857—1928),著名学者,名汤生,自号慵人、汉滨读易者,原籍惠安县螺阳镇上坂村辜厝,先祖于清康熙年间移居台湾鹿港,后又移居马来西亚。

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

其父是当地华侨,据说其母是西洋人,所以,高鼻梁、深眼窝、黄头发成为辜鸿铭的相貌特征。

辜鸿铭十岁左右便去了英国,先后在英国、法国、德国读书,其后还去过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多种文字,尤其对于英文,写成文章连英国人也大加赞叹,认为有维多利亚时代的味儿,可与英国的文章大家比肩。

二十几岁回国后,遇到了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古汉语语法专著《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为东方文化所折服,于是改造中国旧籍,推崇儒家学说,作有《读易堂文集》,译有《痴汉骑马歌》;又将《论语》、《中庸》等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另外,还撰有《春秋大义》。

辜鸿铭学贯中西。

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六国饭店用英语讲演《春秋大义》,不但要售票,而且票价要高于“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

梅兰芳的戏票价格为一元二角,而辜鸿铭的讲演票则开价两元,却还很叫座。

足见他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辜鸿铭回国后,在两广总督署和湖广总督署的幕府当了二十年的幕僚,很受张之洞的器重。

可是辜鸿铭却敢拿张之洞和端方这前后两任湖广总督开涮,他说:“张文襄学问有余而聪明不足,故其病在傲;端午桥(端方)聪明有余而学问不足,故其病在浮。

文襄傲,故其门下幕僚多伪君子;午桥浮,故其门下幕僚多真小人。

”辜鸿铭对袁世凯的揶揄更令人叫绝。

在张之洞与袁世凯同入军机处之时,有一次,袁世凯对德国公使说:“张中堂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讲办事的。

”袁世凯的一位幕僚将这件事作为袁世凯的得意之举告诉辜鸿铭。

不料,辜鸿铭不假思索地回答:“诚然。

然要看所办是何等事,如老妈子倒马桶,固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不知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得好。

”清朝末年,辜鸿铭步入仕途,到外务部任职,官运还不错。

由员外郎升郎中,再升左丞,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副部长。

辜鸿铭简介

辜鸿铭简介

辜鸿铭简介辜鸿铭(1902年11月24日-1991年),原名辜瑞芳,字芳河,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工商企业家、政治家、慈善家,中国华人华侨事业的杰出代表。

他是辜启铨的长子,辜家是中国最富有家族之一。

辜鸿铭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16年,辜鸿铭进入无锡的圣约翰中学读书。

在校期间,他成绩优异,同时也广泛参与社会活动。

1920年,他被保送至上海的圣约翰大学(现复旦大学),并在那里学习了两年。

1922年,辜鸿铭前往美国留学,他先后就读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商学院。

在哈佛大学期间,他广泛涉猎西方文化,培养了开阔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

1925年,辜鸿铭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批留学归国的经济学硕士。

回国后,他参与了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辜鸿铭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有广泛的捐赠和救济活动。

他对教育事业尤为关注,是无数学校和大学的创建者和支持者。

他倡导尊重人才,注重人才培养,积极捐助和资助大量的学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辜鸿铭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曾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上海市市长、全国工商联主席等职务。

他的政治观点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倡导发展工商业,积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主张与外国进行平等合作,倡导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辜鸿铭一生最重要的事业莫过于辜鸿铭基金会的创建和管理。

这个基金会是他本人出资并毫无任何条件地捐赠出来的,用于支持教育、医疗、救济等公益事业。

基金会成立以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无数人提供了援助和帮助。

辜鸿铭在事业和慈善事业上的贡献使他成为华人华侨事业的代表人物。

他在全球华文社区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威望,被誉为“爱国华人杰出代表”。

在辜鸿铭的一生中,他始终坚持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理念。

他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个人财富的积累,更体现在对社会的回报和贡献上。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出华人的自信和责任感,成为华人群体中的典范。

知足名人事例简短

知足名人事例简短

知足名人事例简短1.有关"知足"的名人例子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却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吗?”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

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仍然很快乐。

那人又问:“现在的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还有什么好高兴的?”苏格拉底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么不令人高兴呢?”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七层高的大楼里,但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的境况是非常差的,既不安静,也不安全,还不卫生。

那人见苏格拉底还是一副乐融融的样子,便问:“你住这样的房子还快乐吗?”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一楼有多好啊!比如,进门就是家,搬东西方便,朋友来玩也方便,还可以在空地上养花种草,很多乐趣呀,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又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底层的房子让给了一位朋友,因为这位朋友家里有一位偏瘫的老人,上下楼不方便,而他则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

苏格拉底每天依然快快乐乐。

那人又问他:先生,住七楼又有哪些好处呢?苏格拉底说,好处多着呢!比如说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字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2.知足的名人事例篇一:《胡九韶》胡九韶,明朝金溪人。

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

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

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篇二:《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却总是乐呵呵的。

辜鸿铭简介

辜鸿铭简介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

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

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等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骂人高手。

基本信息外文名Thomson毕业院校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马来西亚槟城州出生日期1857年7月18日逝世日期1928年4月30日中文名辜鸿铭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作品《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人物简介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

英文名众多,初用Koh Hong-beng,回国用Ku Hweng-Ming,另外还有Kaw Hong Beng、Amoy Ku,最为人知的是Tomson。

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骂在北大1917年,辜鸿铭接受了蔡元培的邀请,来到北京大学教英国文学和拉丁文。

同时受到邀请的多数是一些“新派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人。

辜鸿铭和新派人物之间理念不同,经常打嘴仗。

蔡元培之前的北京大学一直都是一个官府气息浓厚的学校,那时进了北大就相当于候补官员,据说清末的体操课上,教员都要这样下口令说:“官爷请向前一步走。

”在蔡元培担任校长之后,见多识广的大学生们接触的多数是自由、民主、进化论之类的东西,突然看见一个留黄色小辫相似洋人的老夫子登上讲台,发出一阵爆笑。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本书力图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后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先 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 书而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谢谢观看Biblioteka 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 府研究文学、哲学。此时,辜鸿铭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 ,会操九种语言。他在德国人举办纪念俾斯麦百年诞辰会上所作的即席 演讲,博得一片喝彩。他还会用拉丁文作诗。民初上海愚园路廊壁上镶 嵌的拉丁文的诗,系辜鸿铭手笔。后来,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 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 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在林语堂的《京华烟云》 一书中曾提及辜鸿铭。14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 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 》,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 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 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 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二、 辜鸿铭生平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
一、 辜鸿铭简介
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 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 福建省惠安县, 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 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 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1927年,辜鸿铭从日本回到故国。不久妻子淑姑去世。日本人推荐他 做新组建的“安国军政府”大帅张作霖的顾问。张作霖对这位穿前清服 饰,留小辫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当地问:“你能做什么事?”辜鸿 铭怔怔地看着这位大帅,丝毫也找不到当年张之洞总督那待人如宾的影 子,乃拂袖而去。

辜鸿铭

辜鸿铭

出生南洋的“一代怪杰”1857年,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

早年,他的父亲辜紫云是槟榔屿一家英国老板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

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因此,小时候的辜鸿铭有幸得到这家胶园老板布朗先生的赏识,并认其为义子。

10岁时,辜鸿铭更是被义父布朗先生带至英国求学。

布朗先生对辜鸿铭寄予了厚望,并且精心地为他设计一份完美的人生蓝图。

从此以后,辜鸿铭的人生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也许是由衷地钟爱这个义子的缘故,布朗先生为小辜鸿铭寻到了一条捷径,就是从背诵世界名著开始,而他首先背诵的是弥尔顿的《失乐园》。

从那个时候起,辜鸿铭的语言天赋就展现了出来。

布朗先生惊喜地发现,对于《失乐园》这部六千五百行的无韵诗,辜鸿铭竟然很快就能背下来,并且在自己讲解的时候,能够快速地理解,后来背诵莎士比亚、歌德,亦或是卡莱尔的著作亦是如此。

从那以后,布朗先生对辜鸿铭更加器重,他又特意请来家庭教师教辜鸿铭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学科。

也许是因为辜鸿铭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抑或是义父布朗先生望子成龙的心态作祟,此后的布朗先生经常带着辜鸿铭拜见自己的老朋友卡莱尔先生。

卡莱尔先生对于西方社会抨击的警句格言,就这样被辜鸿铭铭诸心版。

年轻的辜鸿铭尽情地咀嚼大师们的智慧之果,滋补自己。

尤其是卡莱尔身上的强烈批判精神、尖苛的词锋更是潜移默化地注入了辜鸿铭的灵魂中,从而影响了他的一生,也造就了“一代怪杰”。

经一番寒霜苦之后,辜鸿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爱丁堡大学文学院。

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辜鸿铭毕业前夕,父亲辜紫云在槟榔屿去世。

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学业,家人致信布朗对此事保密。

20岁的时候,辜鸿铭以优异成绩从爱丁堡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但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对他拥有一口纯正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文,孙中山先生曾说:“我国懂英文的,只有三个半,其一是辜鸿铭。

辜鸿铭简介及作品翻译

辜鸿铭简介及作品翻译
表现之二是将译文中出现的大量中国人名地名删掉只保留了颜回和仲由的名字而孔子的其他弟子则直接翻译为孔子的一个弟子或另一个弟子adiscipleofconfucius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标识辫子的独裁者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 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 不可不看辜鸿铭。
表现之二 是将译文中出现的大量中国人名、地名删掉 只保留了颜回和仲由的名字,而孔子的其他弟子则直接 翻译为"孔子的一个弟子"或"另一个弟子A disciple of C onfucius
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 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标识(辫子) 的独裁者;就是这种自相矛盾,使辜鸿铭成了现 代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之一。” --温源宁 “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造词、 用字,皆属上乘。总而言之,有辜先生之超越思 想,始有其异人之文采。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 人中铮铮之怪杰。” --林语堂
辜鸿铭
简介: 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 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 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 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 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 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 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东方文化的捍卫者: 1.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 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 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蛮夷之邦。 2.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 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 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 片静默。终于理解了这个老师,一直很清高的老师。

民国大师们的特殊嗜好

民国大师们的特殊嗜好

民国大师们的特殊嗜好大师们往往在学术上造诣深厚,令人高山仰止,但许多人在生活中的爱好却令人忍俊不禁,民国时期的大师们更是如此,嗜好奇特多样,使他们备受尊敬同时,又多了一份可爱。

<章太炎替人医病>章太炎最特别的嗜好是替人医病,朋友若说起牙痛、胃痛等,他便立刻替人诊视,开药后逼人服用,他还曾为革命家邹容和孙中山开过药方。

不过,由于缺少临床经验,其药方往往治不了病,但他仍以此为乐。

章太炎还爱吃臭味食物。

一次,画家钱化佛带来臭咸蛋求字,章大乐,称“要写什么只管讲”。

几天后,钱又带来极臭的苋菜梗,章更高兴,钱只要他写一张“五族共和”,他竟一气写了40多张。

<辜鸿铭爱闻妻脚>辜鸿铭喜欢妻子淑姑的小脚,时常让她脱掉鞋子,自己低头去闻,如闻花香。

他写作缺乏灵感时,就会将淑姑叫进书房,让她把玉足放到凳子上,时捏时掐,自得其乐,一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辉。

辜曾对人津津乐道:“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子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

”康有为为此送过辜一张“知足常乐”的横幅,辜说:“康有为深知我心。

”<金岳霖好玩斗鸡>金岳霖酷爱斗鸡。

在云南时,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餐桌,和金岳霖同桌吃饭,他却泰然处之。

金岳霖还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然后带着自己的斗鸡去和别家孩子的鸡比赛,比输了,金岳霖就把梨或石榴送给孩子,他再去买。

他的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不过,这些昂贵的蛐蛐可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他爱鸡的食粮。

<林语堂嗜烟如命>林语堂爱烟,在当今文学史上恐怕绝无仅有。

而且他说尽了烟的好处,我们熟知的“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便是他的“专利”。

此外,林语堂还把太太允许他在床上抽烟看成是婚姻美满的标准。

林语堂曾戒过一次烟,但后来称,“我很欠思量地戒烟三个星期。

但后来终究为良心所驱使而重新登上正当的途径,从此我就立誓不再起叛逆之心”。

(金羊网)。

历史趣闻清末怪杰辜鸿铭个人资料 辜鸿铭的子女后人简介

历史趣闻清末怪杰辜鸿铭个人资料 辜鸿铭的子女后人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末怪杰辜鸿铭个人资料辜鸿铭的子女后人简介导语:辜鸿铭(1857 7 18-1928 4 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祖籍福建省同安县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1927年,辜鸿铭从日本回到故国。

不久妻子淑姑去世。

日本人推荐他做新组建的“安国军政府”大帅张作霖的顾问。

张作霖对这位穿前清服饰,留小辫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当地问:“你能做什么事?”辜鸿铭怔怔地看着这位大帅,丝毫也找不到当年张之洞总督那待人如宾的影子,乃拂袖而去。

1928年4月底,奉系军阀张宗昌内定辜鸿铭为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也有意前往执掌。

但染了感冒,请了法国医生来看,不见好转。

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个人评价:《论语》英译本出版序言:辜先生不小的功绩是翻译了儒家四书的三部,他不仅是忠实的翻译它,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翻译,超越了中西方观念与思维方式的鸿沟。

吴宓(《大公报》)发表的悼文中说:除政治上最主要之一二领袖人物应作别论外,今日吾国人中,其生活常识分享。

血统和文化双重“混血儿”——辜鸿铭

血统和文化双重“混血儿”——辜鸿铭

血统和文化双重“混血儿”——辜鸿铭辜鸿铭像世纪之交,常有风云之变。

辜鸿铭是时代的弄潮儿,中西混合的文化血统、博雅通达的广阔学识让他万众瞩目。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坚持“为故国招魂”,又不落窠臼,以西学功底向世界展示古中国的精神。

我们很难看清他,却不得不尊敬他。

据传,曾经有一个华人,和泰戈尔一起被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后来泰戈尔获奖,他获得了提名奖。

江湖上流传着他的传奇,说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会用拉丁文作诗,还有13个博士学位。

可如果把他当外国人,他一定不高兴。

这些传说难以考证,但他的确学贯中西。

他的名字是:辜鸿铭。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他学贯中西,在世人眼里却又“怪言怪行”,号称“清末怪杰”。

辜鸿铭是血统和文化双重意义上的“混血儿”,但正是他得出儒学永远不会过时的结论,是一位骨子里笃信中国文化传统的骨灰级爱国者。

他相继将《论语》、《中庸》、《大学》译成英文,并在海外刊行。

槟榔屿一景王宠惠曾赞佩道:“鸿铭先生,学博中西,足迹遍天下,早岁游学欧美,精研各种文化科目,均能撷英掇华,发其秘奥,著为宏论”。

曾在中国拜访过辜鸿铭的英国作家毛姆说:“他身上几乎没有一个智者的沉静。

他是一个能言善辩者,也是一个斗士。

他厌恶现代个人主义的吁求。

在他看来,社会是个统一体,家庭则是社会的基础。

他拥护古老中国、传统教育、君主制和僵硬的儒家经典。

他越来越严厉地、愤愤不平地说起那些新近回国的留学生,责备他们亵渎神圣,摧毁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林语堂说:“他了不起的功绩是翻译了儒家《四书》的三部,不只是忠实的翻译,而且是一种创造性的翻译,古代经典的光透过一种深的了然的哲学的注入。

他事实上扮演东方观念与西方观念的电镀匠。

”(《从异教徒到基督教徒》)辜鸿铭英译《大学》书影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

辜鸿铭个人的一些简介

辜鸿铭个人的一些简介

辜鸿铭百科名片辜鸿铭辜汤生(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

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中文名:辜鸿铭外文名:Thomson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马来西亚槟城州出生日期:1857年7月18日逝世日期:1928年4月30日职业:学者,翻译家毕业院校: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代表作品:《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目录人物简介人生经历著书立说翻译贡献译著作品节选人物轶事辜鸿铭的“春秋大义”辜鸿铭的寓所辜鸿铭与名家相关影视形象人物简介人生经历著书立说翻译贡献译著作品节选人物轶事辜鸿铭的“春秋大义”辜鸿铭的寓所辜鸿铭与名家相关影视形象展开人物简介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

”精通九国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历史长河里的辜鸿铭(9张)《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人生经历辜鸿铭(11张)辜汤生,(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

1857年7月18日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

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

嫁给中国名流的日本女子

嫁给中国名流的日本女子
右 卫 门是 基 督 教 牧 师 。佐 藤 富子 2 1岁那 年 ,母 亲佐 藤 初 没跟 女 儿 商量 便 给 她 订 了亲 。 富子 因 此 离 家 出
谈 兵,而有实 践证 明 :他娶 了 日本女子 吉 田 贞子 为 小妄 ,甚至到 了没有她就不 能入睡的程度 。
此外 ,康 有为 晚年 也娶 了日本少女 市 冈鹤子 为
的 第 四 妾 。 12 初 ,2 9 5年 8岁 的 鹤 子 怀 了 身 孕 , 这
走 ,来到 了位于京桥 区的 东京圣路 加 病院,做 了一
名 护士 。在这 所教 会医院里她 与郭沫若相 识,后来
两人 相爱。这段 中 日联姻 的故事 ,人们耳熟 能详 。
年康 有 为 6 8岁。那年 秋天 ,鹤 子 回 日本生下一女 ,
中国女子所有 。辜鸿铭对 日本女子 的赞扬 并非纸上 姐妹花嫁给郭沫若 哥俩
11 94年 7月,时 年 2 2岁的 郭 沫若 留 学 日本, 进 入 日本 东京 第一 高等 学校预科 。预科 毕业后转 入 冈山 第六高等学校 ,攻读 医学。
佐藤 富子 19 年 出生在 E本仙 台,其父亲佐 藤 85 l
取名 凌子 。
而 陶晶孙作 为郭 沫若 的连襟 兄弟,他 的异 国情 缘 ,则鲜为 。 陶晶孙在)
( 电子 邮箱 :h n o 00 @ 13c ) u g n 77 . r  ̄dg 6 o n

3 3
佐藤 富子后 来改名 为郭安娜 ,佐藤操 改名 为陶
间 因劳 累过 度 在睡 梦 中猝 死 。“ 戈将 军” 冯玉祥 倒
便在香港报 纸上 发表文章 ,想 当然地一 口咬 定 ,说 蒋 百里是被 日本妻 子左梅 打毒针毒 死的 。女 儿蒋华

辜鸿铭有几个妻子

辜鸿铭有几个妻子

辜鸿铭有几个妻子在那个一夫多妻仍被认可的年代,辜鸿铭的妻子也并不是只有一人,而且由于他懂得多国语言,所以妻子也不是仅仅只有自己国家的。

下面小编搜集整理的辜鸿铭的妻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辜鸿铭的妻子首先介绍辜鸿铭的元配妻子。

这位元配的名字叫做淑姑,是一位具有当时时代特色的典型的中国女人,也算是辜鸿铭先生理想型的妻子。

她的性格十分温和,而且也很贤良淑惠,作为晚清时代的女人,她所受的家教仍然是以夫为天,所以她生活中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围绕丈夫在进行的,她甚至愿意接受自己的丈夫出去潇洒,也接受丈夫娶妾。

辜鸿铭先生很喜欢她的小脚,所以,她的脚应该还是被缠得很小了。

所以辜鸿铭先生说她是“他白天的兴奋剂”。

最后,这位元配妻子为辜鸿铭先生生下了两个女儿。

然后介绍一下辜鸿铭的小妾。

这位小妾是一个名字叫做吉田贞子的日本女人。

她出生在大阪,她小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在日本,而父母则是在中国的汉口做干货生意。

后来她便来汉口找她的父母,但是由于当时战乱斗争十分频繁,然后她就被卖到了青楼。

在青楼辜鸿铭先生听出了她是日本人,便与她交谈起来,并将她赎出来,给了她钱让她去找她的父母,最终,这位日本女子没有找到自己父母,辜鸿铭便将她带了回去,最后娶了她成为小妾,她也是一个不错的女子,十分得宠,被称为“晚上的安眠药”。

她与辜鸿铭先生生了一个儿子。

辜鸿铭学外语的故事当谈起辜鸿铭时,很多人知道他有着超强的语言能力,他一生共学会了九种语言。

其实辜鸿铭之所以有那么强的语言能力,和他的生长环境以及他的义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另外也与他个人的意志力、精神也有很大关系。

辜鸿铭先生出生在马来西亚西北部,而且是出生在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里,重点是他还被这位名叫布朗的英国人认为了干儿子,由于他自己好学,也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他十岁的时候就随着这位英国义父去到苏格兰的一所当地著名的中学接受英文训练。

除此之外,布朗先生也经常在课后的时间段他进行种种指导,并且教他学习德文,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让他背诵一些名著,在他背诵熟悉之前,布朗先生不会告诉他意思,因为布朗先生觉得先知道意思会分散他学习语言的集中力度。

辜鸿铭的元配夫人叫淑姑

辜鸿铭的元配夫人叫淑姑

辜鸿铭的元配夫人叫淑姑,是他理想中的妻子爱情辜鸿铭的元配夫人叫淑姑,是他理想中的妻子:小足、柳腰、细眉,温柔、贤淑。

辜鸿铭与淑姑感情甚笃,从结婚之日起,他就把她的小脚视为珍宝。

每当无聊时,辜就让他脱掉鞋子,把又臭又长的裹脚布一层一层地解开,低下头,贴近鼻子,如闻花香,感到无限舒坦。

作文时总把淑姑唤到身边,让她把瘦如羊蹄的小脚放到他事先准备好的凳子上,他右手执笔,左手抚弄妻子的脚丫子,时捏时掐,像玩佛手一样,自得其乐。

据说此时,他顿觉思如泉涌,下笔千言。

辜鸿铭的妾吉田贞子是日本鹿儿岛的士族,出生于大阪,长在心斋桥附近。

吉田贞子的父母便是在华经商的日本商人,他们一直在汉口经营一间干货铺,但因战争的影响,难以维持生计了,他们便离开了汉口,在中国四处谋生。

贞子后只身一人来中国寻找自己父母,在汉口没有寻到双亲的她被拐卖到一家青楼暂做了端茶的侍女。

因她坚持不做妓女,因而经常遭到鸨母的打骂,日子非常艰辛。

辜鸿铭有逛青楼的嗜好,回国后在张之洞幕府做洋文案时常与一干友人到青楼寻花问柳。

有一天闲来无事,辜鸿铭和一帮朋友又去青楼消困解乏,遇到了清新可人的贞子。

辜鸿铭与贞子攀谈,精通日语的他很快听出了那位姑娘的日本语调,由此断定她一定是一位来自日本的姑娘,生性爱开玩笑的辜鸿铭用日语笑嘻嘻地问道:“你是日本人?”那女子听到日语,被感动得流下泪来。

辜鸿铭见状,顿时起了恻隐之心,拉她细聊。

贞子向辜鸿铭诉说了自己的遭遇。

辜鸿铭便许诺要为贞子寻找父母。

辜鸿铭花了200两银子为贞子赎了身,并给贞子五十两银子作寻找父母的路费。

辜鸿铭和贞子的缘分并没有就此而结束,一次辜鸿铭和贞子在街上的巧遇成就了他们日后美满的婚姻。

那天辜鸿铭上街买纸墨,正好碰到了在街上漫无目的走着的贞子。

贞子告诉辜鸿铭她已经在武昌街头流浪了一个多月,父母还是了无音讯,银子也快花完了,不知道以后怎么办才好。

辜鸿铭觉得她十分可怜,就让她到自己家中暂时住下。

来到辜府,辜鸿铭就把贞子的事情全盘告诉了正在等自己的夫人淑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辜鸿铭的妻子是谁
辜鸿铭是清末怪杰,在那个一夫多妻仍被认可的年代,他的妻子也并不是只有一人,而且由于他懂得多国语言,所以妻子也不是仅仅只有自己国家的。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辜鸿铭的妻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辜鸿铭的妻子
辜鸿铭的元配妻子,这位元配的名字叫做淑姑,是一位具有当时时代特色的典型的中国女人,也算是辜鸿铭先生理想型的妻子。

她的性格十分温和,而且也很贤良淑惠,作为晚清时代的女人,她所受的家教仍然是以夫为天,所以她生活中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围绕丈夫在进行的,她甚至愿意接受自己的丈夫出去潇洒,也接受丈夫娶妾。

辜鸿铭先生很喜欢她的小脚,所以,她的脚应该还是被缠得很小了。

所以辜鸿铭先生说她是“他白天的兴奋剂”。

最后,这位元配妻子为辜鸿铭先生生下了两个女儿。

然后介绍一下辜鸿铭的小妾。

这位小妾是一个名字叫做吉田贞子的日本女人。

她出生在大阪,她小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在日本,而父母则是在中国的汉口做干货生意。

后来她便来汉口找她的父母,但是由于当时战乱斗争十分频繁,然后她就被卖到了青楼。

在青楼辜鸿铭先生听出了她是日本人,便与她交谈起来,并将她赎出来,给了她钱让她去找她的父母,最终,这位日本女子没有找到自己父母,辜鸿铭便将她带了回去,最后娶了她成为小妾,她也是一个不错的女子,十分得宠,被称为“晚上的安眠药”。

她与辜鸿铭先生生了一个儿子。

辜鸿铭一夫多妻的理论
辜鸿铭一夫多妻指的是辜鸿铭提倡一夫多妻,辜鸿铭是从封建时代过来的人,他本人就有一妻一妾,因此他认为男人多妻是合理的。

他的歪理让当时很多接受西方一夫一妻思想的人很难接受,因此有很多人同他辩驳。

辜鸿铭一夫多妻遭到了一些外国人士的反对。

当时有一位美国女子来找到辜鸿铭,辜鸿铭向这位美国女子解释说,“妾”这个字是
“立”和“女”构成的,就是说妾是用来被男人在疲倦的时候当手靠的。

这位美国小姐非常生气,她说,既然男人可以多妻,那么女人就可以多夫了。

辜鸿铭反驳到,一个茶壶可以有多个茶杯,但是一个茶杯岂能有多个茶壶。

有几位德国的贵妇到辜鸿铭的府上拜会辜鸿铭,反驳辜鸿铭的言论,她们认为如果可以一夫多妻的话,那么也可以一妻多夫。

辜鸿铭问她们,府上代步的是汽车吗?他们说,是。

辜鸿铭反问道,汽车有四个轮胎,这四个轮胎都用一个打气筒,你们见过一个轮胎用四个打气筒吗?
辜鸿铭的一夫多妻言论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

当时的著名人物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的时候,陆小曼要求徐志摩不要有辜鸿铭的那种茶壶理论思想,陆小曼对徐志摩说,你不是我的茶壶,你是的牙刷,茶壶可以共用,但是牙刷不可以共用。

陆小曼用一种新的比喻来反驳辜鸿铭的一夫多妻理论。

辜鸿铭是一个怎样的人
关于辜鸿铭是一个怎样的人,其实可以从他的人生以及轶事中看得出来,首先众所周知他是个博学的人,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是第一个将《论语》、《中庸》以及《大学》翻译出来的人,并且创作出了《中国人的精神》以及《中国人的牛津运动》等用英文写成的书籍,在腐朽的清朝为中西方文化的发扬和推广起到了巨大影响。

然而除了贡献巨大之外,辜鸿铭还可以说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在那个时期的人都知道辜鸿铭有着一条大辫子,在当时的背景下可算是一个特殊人物了,之所以留着这条辫子,并不只是因为他喜欢复古,在英国的时候他就已经留了短发,成为典型的洋人形象,然而在反清革命的时候他反而将这条辫子重新梳了起来,在受到别人讥笑的时候他就会反唇相讥,认为自己的辫子只是外面的形式,而讽刺别人将辫子留在了心里。

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十分标新立异,也是他自视甚高的一个表现。

辜鸿铭辫子的故事
辜鸿铭先生出生在英国人的家中,早年一直在西方国家求学,所以他一开始并没有辫子。

但是他回到中国之后就开始留有辫子,这其中有几点原因。

第一,当时留辫子是统治者的要求,你要是没有辫子,清政府会常常找你麻烦,甚至会要你性命。

第二,辜鸿铭先生对中国历史及文化研读甚多,对于辫子有自己独特的认识。

第三,他认为辫子是国人与老外的区别,可以让老外害怕。

在辛亥革命之后,由于辫子是耻辱、腐朽的象征,所以要求男子都要剪辫子。

但是,辜鸿铭先生固执地一直没有剪。

当时辜鸿铭先生去北京大学任教时,他是穿着青衣,拖着辫子便去了,这与当时穿西服,剪短发的景象是完全相反的。

当时还引来了各种嘲笑,但是他却对那些人说,我的辫子是看得见的,在头上可以剪去,但是你们的辫子是看不见的,在你们心里面。

这一句话就说出了当时的现状,也表达了他自己的一些想法。

辜鸿铭辫子甚至被称为“晚清最后一根辫子”,他却以一根辫子向世人表达了自己很多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