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三大类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点
师范类公共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解:(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
有形技术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现代教育教学媒体。
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到的各种技巧、方法和理论等。
(2)现代教育技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现代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系统科学方法论为方法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和手段,以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目标,以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为研究和工作内容。
(3)教育技术将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是实现高水平高效率教育、多种形式和性化以及终身化学习的重要途径。
2、1994年美国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而对各种恰当的技术过程和技术资源进行创造、利用和管理的研究及其合乎伦理道德的实践。
4、05定义与94定义的不同之处:(1)在研究领域,把“开发”与“设计”合并为“创造”;将“利用”与“管理”保留不变;把“评价”贯穿于所有过程之中。
(2)目的由一个变为两个: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
(3)对“过程”与“资源”作了技术限定:“各种恰当的技术过程和技术资源”。
(4)将“理论与实践”改为“实践”,强调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并加了定语“合乎伦理道德的”。
5、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6、基于我国的实践,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⑪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⑫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⑬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⑭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⑮远程教学的理论与技术⑯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7、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区别与联系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现代教育技术题型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一、填空题(6道)22分1.信息化教育中应用的三种现代信息技术p11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2.教学媒体经历的四个历史阶段p39口语媒体阶段、文字媒体阶段、印刷媒体阶段和电子媒体阶段。
3.教学媒体按感官分类p41听觉型媒体、视觉型媒体、视听型媒体、相互作用型媒体。
4.微格教室的主要构成与功能p133构成:模拟教室、数字录像控制室和观研室功能:(1)即时反馈功能(2)便捷指导功能(3)双向交流功能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阶段p206组合阶段、支持阶段、融合阶段6.教育技术的定义p17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7.教学媒体的特性p42呈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可控性、参与性8.电视教学软件的制作步骤p169准备、前期摄录、后期合成和评审阶段9.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评价p180对其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易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10.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p172多媒性、集成性、交互性、超链性11.信息素养的内容p11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12.教育资源包括的内容p11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人员、教育环境13.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p63教学设计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设计理论为基础。
14.学习者初始能力包括哪几方面p78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学习态度二、单选题16分&三、判断题10分1.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三者的关系p16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区别在于:产地和出现的时间不同、研究对象不同、要求不同;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相同,虽然名称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
•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过程)(结果)•信息化教育 = 电化教育 = 现代教育技术(新名称)(旧名称)(通用名称)•教育技术 > 现代教育技术(引进概念)(国产概念)•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如何教学)(学习技术为主)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大核心领域p197(1)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类学习内容——信息技术课程(2)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工具(3)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学习工具3.教学目标描述的ABCD四个要素p82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标准(Degree)4.信息化教育的本质特征p13有现代教育媒体参与是信息化教育的本质特征。
教育信息化的三要素
教育信息化的三要素作者:艾小辉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17期摘要: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成为教育发展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技术、资源和人是教育信息化的三大要素。
技术解决了运用资源的途径和手段,教师是信息化应用的主导者,“人”与技术和资源的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要求。
技术涌如潮流,日新月异;资源精彩纷呈,丰富新颖,但受制于人的信息化素养偏低,职能和角色转变不及时等,学校普遍存在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低,资源运用不充分,与学科融合较浅的现象。
需要教师转变职能和角色,提升对技术和资源的操控能力,并根据学科生态找准融合的切入点,以提升信息化与学科的融合度。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三要素一、技术就技术而言,能够在课堂上运用,并能与学科融合的技术很多,如:移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电子书包、精品录播等。
各种技术互为支撑,相互渗透,都不孤立存在。
使用最为普遍的是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具体表现就是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精品录播等系列设备的综合运用。
“班班通”设备在学校中全面普及,但目前很多教师仅仅把它当成一块高级幕布,使用得最多的就是ppt演示功能,设备的技术和功能很多就成了摆设。
因此,要充分灵活地使用“班班通”等设备,就需要清楚地了解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功效,又有哪些可以唯我所用。
“班班通”设备是教育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的软硬件环境的统称,是一项综合工程,包含了多个层面的技术。
它在课堂上能轻松地调用自身内置的教育资源,也能通过网络互联,检索与硬件相匹配的云端资源,并能进行下载、存储、重组、改编等。
并通过计算机、显示设备、网络设备组成的交互式控制环境,将资源根据需要有序地进行展现,甚至不再需要外置的鼠标和键盘就能实现灵活、自如的操控,就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的自然,并能随时在屏幕上书写和批注。
[1]二、资源资源是信息化在教学中运用的灵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试必备
1信息技术的“四基元”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控制技术2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信息道德。
3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技术属性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
教育属性上: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
信息化教育: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4说课说的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五个环节: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学生、说过程。
5 21世纪五个能力素质: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
6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L 计算机辅助学习,IIT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7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的理论: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策略观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解和解释,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8教学环境主要由三要素组成:物理教学环境·技术教学环境·情感教学环境9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常用模式:接受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研究型教学模式。
10教学系统的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11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渐进分化、逐级归纳、整合协调。
先行组织者分为: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并列组织者。
1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的达到课程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3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问题表,矩阵式、算法式、流程度。
依据: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学习者特征。
14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六要素: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指引,调节与控制作用)横纵思维,辩证思维(=发散)创新人才具有的素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15信息化学习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
三大类:素材类学习资源建设、集成性学习资源、网络课程。
信息化教学体系简述
信息化教学体系简述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等信息技术手段呈现的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材、在线课程、多媒体课件、数字图书馆等。
这些资源具有共享性、交互性、多样性等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灵活的学习体验。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的教学环境,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在线学习平台等。
这些环境能够提供实时的、双向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方法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理论相结合,形成的新型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信息化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评价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包括在线测试、学习分析、智能推荐等。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五、信息化教师能力
信息化教师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等。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六、信息化教学管理
信息化教学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和监控,包括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等。
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为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信息化教学概论
信息化教学概论1.课件: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将教学过程利用通用程序设计语言或写作语言编写成可自动运行的课程软件,课件属于教学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直接联系。
2.多媒体课件: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求,经过严格教学设计,并以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3.多媒体:在计算机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
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
第一章1.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进行广泛的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处理、加工该造、组织传播、共享使用,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1.教育信息化内容:教育环境的信息化,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
2.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产物,是一种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是指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1.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
3.有利于提高教育素质。
3.教育现代化:就是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是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化水平,培养出参与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
3.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1数字化2多媒体化3网络化4智能化。
3.信息素养六个方式:①信息获取能力,②信息分析能力,⑶信息加工能力,④信息创新能力,⑤信息利用能力,⑥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4.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1.信息素养能力 2.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 3.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能力 4.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能力5.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能力6.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研究能力7.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评价的能力.第二章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①.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连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②.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③.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④.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⑤.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1情景.2.写作.3.会话.4.意义建构.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1.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2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的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的重新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
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方法
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方法1. 引言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幼儿园作为儿童接受教育的起点,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 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方法概述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信息素养和创造力。
3. 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3.1 线上教学线上教学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实时互动。
线上教学可以采用直播、录播等形式,教师可以利用PPT、视频、动画等多种资源为幼儿授课。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实现家园共育。
3.2 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各类教育软件、游戏、绘本等。
通过运用这些资源,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等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3 混龄教学混龄教学是指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编在一个班级,通过分组、合作等方式,让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混龄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
3.4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
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等,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优势4.1 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方法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2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信息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幼儿的信息素养、创造力、团队合作等能力,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4.3 实现家园共育信息化教学方法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实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5. 结语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方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总结
模块一:认识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内涵:定义:1994年AECT概念: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内涵: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2、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3、研究内容是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国内: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和特征:概念: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特征:第一,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第二,教育信息载体多媒体化。
第三,信息传输网络化。
第四,教学过程智能化。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学习内容: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媒体使用技术、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技术要求: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名称:三种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接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现代教育理论主要代表:1.程序教学理论、2.发现教学法、3.掌握学习模式、4.讲解式教学、5.范例教学模式传播的模式:1.香农—韦弗模式、2.拉斯韦尔的”5W”模式、3.贝罗模式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1.整体性原理、2.反馈原理、3.有序原理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资源_和_学习过程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___理论__和__实践__。
【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首要作用体现在,它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教育技术是一个涉及到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以改进和优化学习为最终目的的综合性学科。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1、教育技术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两大类。
2、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所下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3、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视觉教育阶段。
17到18世纪夸美纽斯和佩斯泰洛奇等人倡导的直观教学主要采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
出现了许多机械的、电动的信息传播媒体,最早问世的照相机、幻灯和无声电影等。
(2)视觉教育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些商业组织大力生产教学使用的各种模型、地图、幻灯片、立体画和唱片,并命名为“视觉教育”而广泛宣传。
(3)视听传播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学校中视听设备和资料剧增,教育电视由实验阶段迈入实用阶段,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风靡一时,计算机辅助教育开始了实验研究。
(4)教育技术阶段。
20世纪70年代,卫星广播电视和电子计算机等开始应用于教学。
80年代,激光视盘、电子黑板技术等又相继用于教育,使教育技术不断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1)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硬件和技术、模式和方法、教学资源、文化和思维(2)现代教育技术及增强教学效果现在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现代教育技术鼓励学生创新(3)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5、学习理论主要的学习观: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2)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观(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7、试听教学理论:视听教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爱德加·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为基础分为三大类(1)做的经验(2)观察的经验(3)抽象的经验8、媒体的基本含义:一般来讲,媒体是信息传播过程过程中承载信息、传播(或交流)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其中传播信道可以是一条信道或多种信道,传送的符码如语言、表情、表演、舞蹈等都可以被视为传播的媒体。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二)
引言:信息化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改善教育过程和学习成果。
本文将继续探讨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
概述: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评估和学生参与等。
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目的。
正文内容:一、教学设计1.明确学习目标:在进行信息化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清楚地确定学习目标,明确要教授的知识和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的准备和使用等。
二、教学资源的利用1.使用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教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网络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在线教育平台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电子课件、网络课程等,使教学更加生动和多样化。
3.个性化学习工具的应用:通过应用个性化学习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评估1.采用多元化评估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即时互动评估、作业评估、项目评估等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2.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评估分析:通过利用教育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生参与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参与。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信息化技术来主动获取知识,并自主解决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本文试图探讨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企业和学校的优质资源,开发物流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开展物流人才培养糢式创新与实践。
1.信息化教学特点和主要手段信息化教学是指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根据信息的传递方式和特点、以及教学、培训对象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原理,尽可能多地调动教学媒体和各种课程教学信息资源,构建学生吸收信息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完成对所学知识信息建构,实现教学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挥的是引导和提示的作用。
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现代教学媒体,具有传统教学媒体无法相提并论的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和即时学习特性。
除了带来信息量上的“爆炸”,还有对信息感知者感官上的巨大冲击。
使学生可以主动去接受知识并建构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架构体系。
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练员,学生成为知识和信息的探索者和追求者,成为项目的实施者,从而能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因此,信息化教学具有: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环境的创设,互助互动而培养协作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
从具体实施层面上看,信息化教学可分为三大类别:即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教学虚拟实验和教学虚拟训练。
计算机辅助教学又分为课堂计算机教学和远程异地教学模式。
课堂计算机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扩展教学内容,延续课堂教学效果。
远程异地教学则是利用通信设备和因特网进行异地教学和辅导。
虚拟演示实验是利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根据实验要求对实验过程进行编排,这种方式无法实现交互,所以只能按照有序排列来进行。
虚拟练习实验中,操作人员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可以根据实验要求来调整实验中的各种参数,从而取得各种可以比对的实验效果。
虚拟演示实验和虚拟练习实验构成了教学模拟实验体系。
后者在应用上空间更大,操作上更灵活,能够充分发挥实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信息化教育概论
信息化教育概论总结整理第一章1.信息化教育的含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为:(1)“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引进的;“信息化教育”一词,是21世纪初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在我国出现的。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自然地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而不是一切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3)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必须进行教学系统设计;而教育技术没有这个要求。
(4)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教育技术则没有这个要求。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归纳为五化三性:(1)五化①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
②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③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④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⑤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2)三性①开放性。
他能超越时空,使教育向所有需要和愿意学习的人开放,并实现资源共享。
②非线性。
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都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条框,在电子课本和网上教材中,知识间的连接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发散性的、板块的,可以有多种组合和检索方式,他是一个因人施教的系统,照顾着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
③交互性。
他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
4.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90年代,是信息化教育萌芽起步阶段,也可以说是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过渡阶段。
简析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简析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是指在中学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传授理论知识的也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式教学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案例或项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提升。
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可采用差异化教学,让学生以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需要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动画等,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信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个性化教学,注重与现实结合,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好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更好的保障。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模拟题(含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模拟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0题,每题1分,共90分)1、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的理论和实践。
A、教学过程B、教学结果C、教学资源D、教学优化正确答案:D2、调用其他独立搜索引擎的引擎,被称为“搜索引擎之母”的是()。
A、垂直搜索引擎B、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C、全文搜索引擎D、元搜索引擎正确答案:D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
A、相关环境B、社会/情境支持C、信息资源D、问题/项目正确答案:A4、()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A、学习目标B、学习目的C、学习内容D、学习需要正确答案:C5、教师的()是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学因素上设计与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A、现代教育技术能力B、教学能力C、远程教学能力D、信息技术能力正确答案:A6、下面的()不属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特点。
A、内容的整合性B、网站的专题性C、交互性D、对象的特定性正确答案:C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目标分类的是()。
A、反应B、接受C、领会D、价值化正确答案:C8、协作型网络课程的特点是()。
A、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要B、采用讨论学习、协同学习的模式,要求学习者根据一定的合作条件组成学习小组C、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D、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设计,一般以正确答案:B9、()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
A、音调B、声音C、音色D、响度正确答案:B10、下面()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A、多样性B、动态性C、自主性正确答案:B11、教学过程要素一般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内容)和()四个基本要素。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
素材光盘、教学资源库、网上查找、扫描、抓图、用图像处 理软件创作处理
全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培训项目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三大类型:
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图 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 二是集成型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一般是根据 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应用目的,将多媒体素材肯 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 三是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 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全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培训项目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
(二)网络搜索引擎
2、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4)“+、-”号的使用 “+”表示关键词一定会出现在结果中 “-”表示关键词一定不会出现在结果中
例如: “+文学-翻译” “搜索引擎历史 -文化 -中国历史”
全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培训项目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
返回目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
(一)网络教学资源的常用检索方法 (二)网络搜索引擎 (三)网络资源的下载
全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培训项目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
(一)网络教学资源的常用检索方法
1、利用专业网站或专 4、通过卫星接收系统接收资源 5、FTP文件传输
一、了解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文本、教学图片、教学视 频、教学音频、教学动画、教学课件等。——常见的
“教学资源库”
全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培训项目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
一、了解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 文本:
键盘输入、扫描印刷品、网络电子资源、采用OCR文字识别技术 将图像文字转换为文本文字,采用语音录入技术输入文字素材。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定义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定义教学资源则包括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等组成部分。
教学资料为蕴含了大量的教育信息,以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料指的是以数字形态存在的教学材料,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的素材、教学软件、补充材料等等。
支持系统主要指支持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包括学习能量的支持、设备的支持、信息的支持、人员的支持等等。
支持系统作为资源的内容对象与学习者沟通的途径,实现了媒介的功能,它与资源组成的构成相关联,是我们认识学习资源概念的结构性视角。
教学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交流效果.教学环境是学习者运用资源开展学习的具体情境,体现了资源组成诸要素之间的各类相互作用,是我们认识学习资源概念的关系性视角。
通常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是从狭义理解上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使之有序化的,适合学习者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本书所讨论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主要指蕴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信息资源。
学习资源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
这些教学资源的要素可以单独地使用,也可以由学习者将它合起来使用。
信息化资源的分类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我国目前可建设的信息化资源主要包括9类,分别是:媒体素材(又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
另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类型的资源,如:电子图书、工具软件和影片等。
(1)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 (2)试题库: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 (3)试卷:试卷是用于进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4)课件与网络课件: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
教育信息化的三要素
教育信息化的三要素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师生提供更加便利、高效、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服务。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率、拓展教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依赖于三个重要的要素,即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要素进行阐述。
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要素。
它包括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得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信息技术还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教学工具和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和延伸,如网络教学、远程教育、智能教育等形式层出不穷。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信息化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得教育资源可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共享,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教育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师、学生等一切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资源。
教育信息化倡导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环境。
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手段,可以将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使得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跨越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为更多的师生所共享。
数字化的教育资源还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等形式获得更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创新利用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特点。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进行开放共享,各种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进行互相借鉴、共同进步,促进了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
数字化学习系统_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认识数字化学习系统
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认识数字化学习系统题目:摘要自从进入信息时代开始,数字化这一个词就开始渗透各行各业。
顺应这一潮流,数字化学习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系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者的青睐。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数字化学习系统呢?数字化学习系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数字化学习系统的应用模式有哪些?针对这三个问题,站在不同的立足点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但是,作为一种学习系统,最重要还是要应用于教学。
因此,下面我将会从教学模式的角度,结合各种实例去分析我的观点。
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和研究,能深刻理解数字化学习系统的内涵,这对于一名教育技术学的学生来说,是以后设计教学系统所必须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系统教学模式理论基础应用模式实例分析正文一、定义:什么是数字化学习系统?1.数字化学习系统目前为止,对数字化学习系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查阅了很多资料,从微观的角度上看,可以从数字化和学习系统两个角度去理解数字化学习系统。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学习系统,参阅《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系统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运用于实际的有效促进教与学的系统。
再则,要理解什么数字化,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而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正因为有了数字化的技术革新,才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时代。
同时,如果从宏观的角度上去认识数字化学习系统,我们可以知道它是一种教学资源,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根据教学资源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数字化学习系统归类为一种交互多媒体的教学资源。
因此,它具有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一般特点:1)数字化学习系统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的发挥;2)数字化学习系统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3)超文本功能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4)数字化学习系统可用于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下的教学结构
第三节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下的教学结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是对教育的严峻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发生了变化,从课堂空间发展到网络空间,同时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等特征。
现今各高等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新教学模式在技术上体现了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
然而,不同类型的教学环境具有不同的特征,对信息化教学起到了不同的支持作用。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类型依据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不同以及对信息化教学的支撑程度,可以将信息化教学结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下表先大致给出我们的学习资源分类方法及各类资源的例子。
表:学习资源的分类下面我们将对这几种分类方法作更进一步的分析1.教学授递环境所谓授递型的教学环境,是指由各种信息传播媒体及配套运作软件组成的媒体化教学环境。
国外一般称之为教学授递系统(Instructional Delivery System)或教学传播系统(Instructi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教学传播环境也有设计的与利用的之分。
设计的环境如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网络教室等,在设计时通常对它们所能支持的教学传播模式有比较明确的假定,如课堂教学、远程教学、个别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教学、众体教学(Mass Teaching)等。
利用的环境大多是借用了大众传播系统的功能来为教育服务,如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图文电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三大类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分为三大类: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网络远程教学模式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
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具有丰富视觉、听觉效果的电子课件,让学生在视听上得到更好的体验。
这种方式可以使得老师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具体来说,多媒体课件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丰富多彩:多媒体课件可以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呈现方式。
2. 生动形象:通过使用动画、音乐等元素,可以使得知识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 互动性强:多媒体课件可以设置各种互动元素,如问答、游戏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灵活方便:多媒体课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制作和修改,方便老师根
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更新。
二、网络远程教学模式
网络远程教学模式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课程的远程传输和交流,让
学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
地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中来。
具体来说,网络远程
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无时空限制:通过网络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时空限制。
2. 资源共享: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在全球范围内获取
最新的知识信息。
3. 个性化定制:通过网络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
化定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果。
4. 效率高: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时间和成本。
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实验场景的模拟,
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从而提高其实验能力和技
能水平。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实验成本和风险,并且可以对不同
情况进行多次重复操作。
具体来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安全性高: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
风险。
2. 重复性好: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对不同情况进行多次重复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技能水平。
3. 省时省力: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并且可
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操作。
4. 省资源: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总结: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在提高教育效果和效率方面
具有很大的潜力。
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网络远程教学模式和虚拟仿
真实验教学模式是三种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创新,提高信息化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