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精选
《牛郎织女》的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的教学反思《牛郎织女》的教学反思1看到把《牛郎织女》编进小学六年级课本,我心里一震:是苏教版编委在新理念支持下,对小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吗?(不是有很多人提出中国的爱情教育、性教育不够么!)当备课看到教参中特意提出抓住“相识、相知、决心(不是用相爱)”的过程,又提出“织女为什么愿意做牛郎的妻子”问题时,我又疑惑了,再次翻看了教参的《说明》,摸索编写意图,可是看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爱情教育”的根据和影子――教材编写的目的还是为了丰富教材的内容和体裁,激发儿童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更好地进行语文训练。
解决了疑惑,我便一本正经地使用这个涉及“爱的过程”的问题,根据“相识、相知、决心”这样的过程,那么,文章写作的顺序应该有所变化,请学生按照“相识、相知、决心”这样的顺序,把文章内容重新组织,创造性地复述文章内容。
“牛郎来到河边的树林,见到了这位美丽的姑娘。
通过交谈,他知道了姑娘原来是天上的仙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彩锦……”教参突出这个问题,意图大概也是这样吧!(如果有爱情教育的影子,那么也是顺其自然的。
)这个小小的备课插曲,很有趣:看似民间故事,其实挺符合爱情的理性过程的哦!我忽然想到,这里揭示了一个语文的现象啊!那就是满目感性的文字,其实是在理性的框架和编排下表述的。
也就是说,我们要学的,不仅是感性的感悟,还要看到文章理性的框架。
经常把玩这个框架,做到训练有素,那么学生在动笔写作的时候,就不会为文章的结构而烦恼了。
回忆以前学生写作的问题:无话可说,有话写不出,写不具体等等,其实除了必要的词语积累不够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感性积累不够;一类是理性积累不够。
当感性积累与理性积累都丰富的时候,学生的写作就会顺畅多了。
以前班级中有些学生写不具体,也有些学生下笔洋洋洒洒,仔细一读,逻辑混乱甚至矛盾,有的则在次要枝节上蔓生绵延。
这类情况,虽然我会在讲评时提出,学生修改。
但是,我却不明白学生犯错的`根源,而今天我豁然开朗:我们所见到的是一个感性的世界,但是,它的存在无不按照理性进行布局安置。
《牛郎织女》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牛郎织女》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牛郎织女》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牛郎织女》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牛郎织女》的教学反思篇1《牛郎织女》是苏教版小学六年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说的是古时候一位孤儿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结识了织女,织女同情牛郎的遭遇,留在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后非常愤怒,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捉织女回天庭,牛郎披上牛皮、挑起孩子就去追,最后被天河隔开,后来变成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故事,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
现就自己这节课的教学做以下反思。
首先,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导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连线,这道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牢记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归类区分。
这样一来,顺理成章的就讲到了“七夕节”的由来。
又该孩子们大显身手了,关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先让他们讲讲自己听说的内容,然后再结合课文,激情学习。
然后,理清思路,概括标题。
说起概括内容,课堂上学生总是做的不尽人意,说是概括,可是总是没完没了,于是,我在这里设计让学生根据内容概括小标题,这样的效果真的不错,句式整齐,内容醒目,容易理解,又能抓住重点,学生兴趣也很浓厚。
其次,抓住重点,突出主题。
同样的年龄,牛郎却有非人的遭遇,他的“可怜”不言而喻,孩子们以自己仅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加以评价,哥嫂的虐待,命运的不公,都没有让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折服,他“出淤泥而不染”、“浊者自浊、清者自清”,他的善良、勤劳表现的是淋漓尽致,毫不含糊,这也是本堂课所重点突出的问题。
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再次,循循善诱,解决问题。
牛郎的勤劳善良,会让此刻正幸福着的孩子们感动、深思,他和老牛之间的深情更感动着所有的人,动物也有感情,这一点也不假,牛郎善待老牛,老牛陪伴牛郎。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第一、要让学生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结局;第二、要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而且只需要一节课就结束这一篇课文。
看看长长的一篇文字,该如何在一节课就完成所有目标呢?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烫手山芋,无法下手的感觉,但是随着对课文的梳理,慢慢就有了思路。
第一步:快速默读全文,思考故事结局。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孩子们读完课文之后,就能够用一句话说出故事的结局:牛郎和织女被天河分隔两岸经过奋斗,每年七夕相见。
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要去他们思考:这篇__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呢?聪明的孩子稍微一思索就纷纷说出“幸福生活”、“织女被抓”、“鹊桥相会”这三个部分。
第二部:教师引领,学做连环画。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说自己想给其中的一个部分——幸福生活,制作成连环画。
我准备配上织女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在夜色中看着天空,牛郎静静地坐在织女的身边,老牛躺在他们不远处。
我给这幅画配上这样的文字: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牛郎耕田,织女织布,夜晚一家人静静地在暮色中享受幸福的时光。
第三步:孩子有选择地为故事制作连环画。
小组交流,大家开始为自己喜欢的部分配上图画并写上文字。
先组内分享,再全班交流。
孩子们上了讲台之后,纷纷说出自己选择的部分并给这一部分配上图画并添加文字,讲得精彩纷呈,不时博得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
如今,面对新的教材新的版本,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思考才能够应对新的要求。
如今的每一篇课文,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能成为一种战胜自己我的乐趣。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2《牛郎织女》是一篇神话故事,说的是古时候一位孤儿牛郎经过老牛的帮助,在湖边的树林里结识了织女,织女同情牛郎的遭遇,便留在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王母娘娘得知后非常愤怒,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捉织女回天庭,牛郎披上牛皮、挑起孩子就去追赶,却被天河隔开,后来变成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故事,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分别由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衍化而来,充满神秘,充满浪漫。
而整个故事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表达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是一个百读不厌的故事。
也许这就是民间文学的魅力吧,历经千锤百炼,经久不衰,是真正的艺术常青树。
如何将这样的民间文学瑰宝展现给学生,我作了如下尝试:课堂以“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为主线,分为“体会织女之决”“体会爱情之美”,“感受王母之狠,牛郎之急,织女之痛,感情之贞”三大板块,使得整堂课脉络清晰,结构流畅。
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想象说话众仙女劝告织女的情境,以此来体会织女下嫁人间的决心;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音乐中想象人间生活的温馨美满;想象写话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互诉衷肠的感人情景。
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又走入了文本,走进了语言文字,体验了主人公的情感。
以较符合课文情境的过渡语创设情境,优美的音乐渲染情境,与课文相关的古诗词、唱词等丰富课文内涵,更好的展现了文本的内涵与人物的情感。
因而学生学习投入,情动辞发,学习较有效。
许久没有上过如此酣畅淋漓的课了,但是还是感觉有明显的欠缺与不足。
课堂前半部分略显拖沓,例如《夫妻双双把家还》音乐放了两遍,另一遍纯属多余,使得后半堂课仓促,特别是体会民间故事特点这一环节匆匆忙忙,草草收场,不可谓是一个遗憾。
追寻完美的课堂,这是一个遥遥的梦吧!《牛郎织女》教学反思2《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故事语言平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
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
备课的时候我就在想,孩子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又应该教些什么才能带给孩子更多的>收获呢?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复述故事上了。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通用20篇)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牛郎织女》教学反思(通用2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牛郎织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篇1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能力,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时,我重点落实了说和读能力的训练。
一、朗读能力的训练。
苏教版教材或新课程标准都十分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一般故事内容比较浅显,情节比较生动,高潮凸起,人物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更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情节跌宕起伏,比较适合朗读能力的训练。
当然有感情地朗读并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要有层次性,一般要经历读通——读懂——读出感情这么三个过程。
首先是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为有感情的朗读打下基础,然后朗读和感悟相结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到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和不讲骨肉情谊,一个专制形象。
织女的非常痛苦的心情和牛郎知道织女被王母抓走后的那种心急火燎的心情。
再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重点词句,最后抓住这些重点词句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
我认为朗读的指导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正确地面对学生的朗读差异性,尽可能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味,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即可。
二、要加强复述课文能力的训练。
复述课文的能力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往往教师会忽视了这项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不考的。
苏教版课文比较重视这项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故事情节生动、曲折的课文都要求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必须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在指导学生复述《牛郎织女》时,让学生按课文的段落层次一段一段地进行,这样降低难度,由简到难,调动学生复述的兴趣。
复述前先指导学生编列小标题式的复述提纲,供复述时参考,如: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中,抓走织女——心急火燎,携子追赶——隔河想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优秀4篇)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优秀4篇)《牛郎织女》篇一[教学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查找和积累有关课文教学的各种资料,正确解读文本,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2、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教学预设]一、热门话题导入课题1、问题抢答: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2、老师为什么要向同学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大家揣摩一下老师的心理,看谁是老师的知音。
师:情人节好啊!它可以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再像牛郎织女那样“隔河相望”。
板书课题:13、牛郎织女师生交谈中解题:同学们,你们从课题上能得到哪些信息,产生哪些联想?让你的大脑中产生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思考、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小结:课文以“牛郎织女”为题,明白揭示了故事主人公是“牛郎”与“织女”。
故事人物的身份是与“牛”有关,与“织”相连,寓含了他们是劳动人民的范畴。
二、初读清障,理清情节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1)全体快速浏览课文,完成指定的学习动作。
(2)汇报浏览得到的相关信息:人物:牛郎老牛织女王母娘娘生字:嫂棚衰趁挣扎汹舔拽新词:嫂子牛棚衰老趁挣扎波涛汹涌2、自主识字,读写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读准字音,巧记字形,书写生字。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a、互相指读生字,读准字音;b、根据字形特点巧记字形,交流评价各人的记忆要诀。
c、分析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生字书写中的要点和难点,尝试描红。
六年级语文《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精选
六年级语文《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精选《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牛郎织女》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讲述了牛郎织女相爱但却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奇幻爱情悲剧故事、故情况节跌宕起伏,语言平淡朴实,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学生们对这个故事能够说是耳熟能详。
如何让一个“老的掉牙”的故事,上出新意,使学生不仅爱学,而且更能学好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倡导个性化阅读,赋予老教材以新的涵义。
小学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时,我问“学生您喜爱哪个人物?为什么?"“您觉得牛郎、织女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然而然就参与了课文的研读,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有的小孩读的特别细致,甚至从“您们"的“们”这个字中读出织女与牛郎一样善良。
有的小孩从牛郎不计较哥嫂对他的态度,读出了他的胸怀大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放手让学生谈对王母娘娘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学生能依照文本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谈出自己的感悟,在他们眼里王母娘娘心狠手辣、冷酷无情、不明白亲情、死要面子……在交流中,学生对这一人物进行了批判,同时在心中确立了王母娘娘应有的形象--慈爱、有人情味、讲亲情。
这就是美与丑的辨析、有了对与错、美与丑的认识,学生也就能感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中不必义愤填膺地激起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痛恨与咒骂,应该心平气与地聆听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自主评价,或颂扬或斥责。
要明白多一双眼睛,就多一个角度,多一个角度,就多一些客观、二、发展想象力,突破课文重难点。
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我设计了一个采访情景,对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您是下凡的织女,请问您为什么决心嫁给牛郎?2、与您一起下凡的姐妹们会说些什么话?请回答的同学自己指名回答。
3、您是如何反驳她们的?当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时,他们会说些什么?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重点就突破了。
六年级语文《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精
六年级语文《牛郎织女》教课反省精《牛郎女》教课反省1《牛郎女》是一个人的民故事。
述了牛郎女相但却被王母娘娘拆开,只好一年一度相会的奇异情悲故事。
故事情跌荡起伏,言平庸朴,却寄望了人民美好的梦想,我国道德文化行了一个折射。
学生个故事能够是耳熟能。
怎一个“老的掉牙”的故事,上出新意,使学生不学,并且更能学好呢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倡个性化,予老教材以新的涵。
小学文新极倡“自主、合作、研究的学方式”,培育学生“主行研究性学”的能力。
在教课《牛郎女》一,我“学生你喜哪个人物?什么?”“你得牛郎、女是个什么的人?”学生自但是然就参加了文的研,出自己文的理解。
有的孩子的特致,甚至从“你”的“”个字中出女和牛郎一和善。
有的孩子从牛郎不哥嫂他的度,出了他的胸大度⋯⋯“一千个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松手学生王母娘娘个人物形象的,学生能依据文本与生活的累出自己的感悟,在他看来王母娘娘心慈手软、冷峻无情、不懂情、死要面子⋯⋯在沟通中,学生一人物行了批评,同在心中确定了王母娘娘有的形象--慈、有人情味、情。
就是美与丑的辨析。
有了与、美与丑的,学生也就能感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中不用填膺地激起学生王母娘娘一人物的怨恨与咒,平心静气地倾听学生王母娘娘一人物的自主价,或或斥。
要知道多一双眼睛,就多一个角度,多一个角度,就多一些客。
二、展想象力,打破文要点。
1/5让学生意会文字所表达的含义。
我设计了一个采访情形,对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你是下凡的织女,请问你为何信心嫁给牛郎?2、和你一同下凡的姐妹们会说些什么话?请回答的同学自己指名回答。
3、你是怎么辩驳她们的?当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时,他们会说些什么?经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要点就打破了。
三、由点带面,拓展阅读,深入主题从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拓展到其余的民间故事和古诗,经过师生同等的对话,学生基本理解了课文实质上寄望了劳感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梦想,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牛郎织女》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牛郎织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本篇课文篇幅较长,按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进行叙述,情节曲折生动,富于变化。
我首先介绍什么是民间故事,我国的民间故事相当丰富,如《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等。
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尝试给相应的自然段编列小标题,同桌交流编列小标题情况。
接着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突出重点段落。
理清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这样能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记忆更加深刻。
在复述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将课文的小标题自由朗读一遍,再齐读一遍。
分四人小组合作复述,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时,尽可能运用课文中质朴流畅、生动优美的语句。
再请3到4 个人小组复述课文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我给学生出了个小练笔:题目是《鹊桥相会》,请设想一下,如果牛郎与织女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并提醒大家,不要写成“牛郎说,织女说……”的对话记录,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想当时这两个人内心会怎么想,把当时牛郎织女见面时的神态、动作刻画出来,就更生动逼真了。
学生边写,我边巡视,看到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思维,孩子们的想法让我看到了他们思维碰撞的火花。
最后,让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人们耳闻目熟的民间故事,下次课在班上交流。
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学生也比较有兴趣。
只是时间有些匆忙,学生编写小标题的时间没有给足。
因此,学生概括的小标题不是很准确。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2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能力,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时,我重点落实了说和读能力的训练。
一、朗读能力的训练。
苏教版教材或新课程标准都十分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牛郎织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分别由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衍化而来,充满神秘,充满浪漫。
而整个故事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表达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是一个百读不厌的故事。
也许这就是民间文学的魅力吧,历经千锤百炼,经久不衰,是真正的艺术常青树。
如何将这样的民间文学瑰宝展现给学生,我作了如下尝试:课堂以“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为主线,分为“体会织女之决”“体会爱情之美”,“感受王母之狠,牛郎之急,织女之痛,感情之贞”三大板块,使得整堂课脉络清晰,结构流畅。
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想象说话众仙女劝告织女的情境,以此来体会织女下嫁人间的决心;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音乐中想象人间生活的温馨美满;想象写话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互诉衷肠的感人情景。
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又走入了文本,走进了语言文字,体验了主人公的情感。
以较符合课文情境的过渡语创设情境,优美的音乐渲染情境,与课文相关的古诗词、唱词等丰富课文内涵,更好的展现了文本的内涵与人物的情感。
因而学生学习投入,情动辞发,学习较有效。
许久没有上过如此酣畅淋漓的课了,但是还是感觉有明显的欠缺与不足。
课堂前半部分略显拖沓,例如《夫妻双双把家还》音乐放了两遍,另一遍纯属多余,使得后半堂课仓促,特别是体会民间故事特点这一环节匆匆忙忙,草草收场,不可谓是一个遗憾。
追寻完美的课堂,这是一个遥遥的梦吧!《牛郎织女》教学反思2《牛郎织女》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讲述了牛郎织女相爱但却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奇幻爱情悲剧故事。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有趣。
因为学生对这个故事很熟悉,而课文语言又通俗易懂,所以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年级语文《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精
六年级语文《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精选《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牛郎织女》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讲述了牛郎织女相爱但却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奇幻爱情悲剧故事。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平淡朴实,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学生们对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怎样让一个“老的掉牙”的故事,上出新意,使学生不仅爱学,而且更能学好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倡导个性化阅读,赋予老教材以新的涵义。
小学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你觉得牛郎、织女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然而然就参与了课文的研读,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有的孩子读的特别细致,甚至从“你们”的“们”这个字中读出织女和牛郎一样善良。
有的孩子从牛郎不计较哥嫂对他的态度,读出了他的胸怀大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放手让学生谈对王母娘娘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学生能根据文本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谈出自己的感悟,在他们眼里王母娘娘心狠手辣、冷酷无情、不懂亲情、死要面子……在交流中,学生对这一人物进行了批判,同时在心中确立了王母娘娘应有的形象--慈爱、有人情味、讲亲情。
这就是美与丑的辨析。
有了对与错、美与丑的认识,学生也就能感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中不必义愤填膺地激起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痛恨与咒骂,应该心平气和地聆听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自主评价,或颂扬或斥责。
要知道多一双眼睛,就多一个角度,多一个角度,就多一些客观。
二、发展想象力,突破课文重难点。
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
我设计了一个采访情景,对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你是下凡的织女,请问你为什么决心嫁给牛郎?2、和你一起下凡的姐妹们会说些什么话?请回答的同学自己指名回答。
3、你是怎么反驳她们的?当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时,他们会说些什么?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重点就突破了。
2023年《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篇
2023年《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篇《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平淡朴实,但却寄予了劳动人民美妙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
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在探讨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
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妙生活,可恨。
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当受到惩处,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
孩子们相互争论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劝服谁,在孩子们争辩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义灭亲一般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处。
王母娘娘维持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
牛郎和织女追求华蜜的愿望是美妙的。
这篇课文是一则民间故事,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志向,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头,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妙愿望的表达。
”这个环节提升了学生的相识水平,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推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2我在教学《牛郎与织女》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文章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问题一出,学生拥跃发言:有的说,他们没有恋爱就结婚;有的说,他们孩子是人还是仙没有交代;有的说,老牛怎样知道这么多的事?有的说,人与仙结合可以生小孩吗?等等。
我明知这些问题自己回答不了,也知晓学生会为这些问题所不解,但问题终究是问题,是不能回避的。
虽然上述学生所提问题中,不是该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但我认为可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索问题,且正是这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才充分体现了该课的神话色调,反映了语文课的文学性和浪漫性特征,为今后学习语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精选六年级语文《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精选《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牛郎织女》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讲述了牛郎织女相爱但却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奇幻爱情悲剧故事。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平淡朴实,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学生们对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怎样让一个“老的掉牙”的故事,上出新意,使学生不仅爱学,而且更能学好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倡导个性化阅读,赋予老教材以新的涵义。
小学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你觉得牛郎、织女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然而然就参与了课文的研读,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有的孩子读的特别细致,甚至从“你们”的“们”这个字中读出织女和牛郎一样善良。
有的孩子从牛郎不计较哥嫂对他的态度,读出了他的胸怀大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放手让学生谈对王母娘娘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学生能根据文本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谈出自己的感悟,在他们眼里王母娘娘心狠手辣、冷酷无情、不懂亲情、死要面子……在交流中,学生对这一人物进行了批判,同时在心中确立了王母娘娘应有的形象--慈爱、有人情味、讲亲情。
这就是美与丑的辨析。
有了对与错、美与丑的认识,学生也就能感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中不必义愤填膺地激起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痛恨与咒骂,应该心平气和地聆听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自主评价,或颂扬或斥责。
要知道多一双眼睛,就多一个角度,多一个角度,就多一些客观。
二、发展想象力,突破课文重难点。
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
我设计了一个采访情景,对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你是下凡的织女,请问你为什么决心嫁给牛郎?2、和你一起下凡的姐妹们会说些什么话?请回答的同学自己指名回答。
3、你是怎么反驳她们的?当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时,他们会说些什么?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重点就突破了。
三、由点带面,拓展阅读,深化主题从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拓展到其他的民间故事和古诗,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学生基本明白了课文实际上寄托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化繁就简,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牛郎织女”是一个经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因此让学生在自然而然间能复述这个故事,借此发展学生语言,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我在一开始让学生熟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取一个小标题,这是在给学生铺设适合学生走上去的台阶。
然后让学生把他们取的小标题按顺序写到黑板上,帮助学生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梗概。
化繁就简,牢牢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整节课的教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每一次当学生发言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之中学习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感悟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2《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
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
学生们对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怎样让一个“老的掉牙”的故事,上出新意,使学生不仅爱学,而且更能学好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倡导个性化阅读,赋予老教材以新的涵义。
小学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你觉得牛郎是个什么样的人?”“织女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然而然就参与了课文的研读,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有的孩子读的特别细致,甚至从“你们”的“们”这个字中读出织女和牛郎一样善良。
有的孩子从牛郎不计较哥嫂对他的态度,读出了他的胸怀大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放手让学生谈对王母娘娘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学生能根据文本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谈出自己的感悟,在他们眼里王母娘娘是心狠手辣的、是冷酷无情的、是不懂亲情的、是死要面子的……在交流中,学生对这一人物进行了批判,同时在心中确立了王母娘娘应有的形象--慈爱的、有人情味的、讲亲情的.。
这就是美与丑的辨析。
有了对与错、美与丑的认识,学生也就能感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中不必义愤填膺地激起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痛恨与咒骂,应该心平气和地聆听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自主评价,或颂扬或斥责。
要知道多一双眼睛,就多一个角度,多一个角度,就多一些客观。
二、发展想象力,突破课文重难点。
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
我设计了一个采访情景,对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你是下凡的织女,请问你为什么决心嫁给牛郎?2、和你一起下凡的姐妹们会说些什么话?请回答的同学自己指名回答。
3、你是怎么反驳她们的?当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时,他们会说些什么?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重点就突破了。
三、由点带面,拓展阅读,深化主题从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拓展到其他的民间故事和古诗词,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学生基本明白了课文实际上寄托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遗憾的是,课堂复习导入部分内容有些多,花费了较长的时间,而没有把故事的结尾讲完,使得整堂课不完整,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受到了影响。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3《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
主要讲述的是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
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
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
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课前考虑到这则故事对很多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加上课文的内容浅显易懂,语言通俗平实,自学的难度不大。
所以,由易到难,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自主探索与交流活动:层次一、自主练习复述课文,在与原文的比较品评中学习语言。
在这个环节,设计一个语文活动,由学生借助各段的小标题练习复述课文,并在小组内试讲。
发挥小组成员中的合作作用,由组员们把他的语言与课文原文进行比较,讨论各自的优缺点。
在集体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叶圣陶先生的原文语言朴素、流畅简洁;而孩子们自己复述的课文则表现出他们独有的言语特色,个性极强。
层次二、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故事中的人物个性鲜明,他们所留给我们的印象总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表现出来的。
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观其言、察其行,在书上圈画重点词语、简单做批注,既把握了人物形象,又总结了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自主交流的环节,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重点介绍,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本节课上,令我没有预设到的是,很多孩子对这一个故事中老牛的形象给予了很多的关注。
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我发现,他们的理解真的很独特。
老牛在牛郎织女的相识、结合以至后面的牛郎携子追赶织女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当我们走进老牛的精神世界之后,会发现它的“感恩”、“报恩”行为也在感动着我们。
如果说这个故事中美丽坚贞的爱情、跌宕奇特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回味无穷,而老牛的举动则让我们收获了一份别样的感动。
感谢老牛,更要感谢孩子们!因为他们给了我另外一种解读文本的角度,让我得到了一份“精神洗礼”。
层次三、感知民间故事的写作方法。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仅完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梳理故事情节、复述课文的任务似乎太浅了。
所以,我又和学生一起去挖掘这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的一些内容,由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这个故事的地方,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总结民间故事在人物、故事、情节以及想象方面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用自己的语言阐释着他们所感悟到的民间故事形态。
有的孩子谈到这个故事中对牛郎命运起关键作用的老牛、喜鹊都是动物,这一点更加体现出民间故事所反映出的劳动人民质朴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这也是民间故事能够广为流传的原因所在。
倾听孩子们的发言真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也许他们的语言还很稚嫩,也许他们的观点比较新鲜,但他们的所言所感都是经历自主思考后的结果。
我们老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
经历思维的碰撞之后,孩子们会自然地形成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拓展的环节,我们安排了动口、动手的两项练习。
动口方面,积累了《迢迢牵牛星》和《天上的街市》,这两首作品,一古一今,既丰富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又了解了相同的题材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孩子们学得有兴趣,而且真正有所得。
动手的拓展练习,是引导学生以《鹊桥相会》为题完成一个小练笔。
这项练习重点提示学生想象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时的情景,着重写好牛郎织女的神态、动作、语言。
我感觉,孩子们的小练笔还是比较成功的,能够做到依托人物性格,进行合理想象。
通过这节课,我愈发地感觉到文本的使用绝对是一门艺术。
浅显的文章经过深入的挖掘,同样可以找到很多的生发点。
而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老师和学生都会有所得,都会实现自己“生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