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与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对比分析
浅谈清代幕客与我国国家机关高秘的对比
浅谈清代幕客与我国国家机关高秘的对比作者:麦欣静来源:《人间》2016年第14期摘要:幕僚现象古已有之,清代是幕僚制度发展最为完善的时期,从业人员众多的幕客,成为各级衙门主官的座上宾,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清代的幕客与我国国家机关高秘两者间自然存在差异,但也有相同之处。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两者,试图阐述清楚从清代的幕主自聘,到现代的国家统一公开选拔的机关高秘之间的演变,可以从中探视到前者的职能、性质在后者中的延续与变迁。
关键词:幕客;高秘;对比中图分类号:D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43-02一、古代幕僚的发展“幕”的本意是帷幄;“僚”最初的意思略近于奴仆;秦汉,“僚”演变为僚属。
幕僚最初是指军政大员幕府中的参谋、书记等,后泛指文武官署中的佐助人员。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
” ①两汉时期,“公府将幕咸得以辟署宾佐,咨其策划焉。
” ②在东汉,广选文人名士为幕僚更是成为风尚。
据《文献通考》记载“盖东汉时,选举与辟召皆可以入仕。
以乡举里选、循序而进者,选举也,以高才重名、躐等而升者,辟召也,故时人犹以辟召为荣焉。
” ③魏晋南北朝,各方割据势力需要大量幕僚献策,幕主较重视的是有军事策略和武艺非凡的人。
隋初,鉴于唐五代幕僚对于政权的威胁,规定任用幕僚须得到朝廷批准后才可聘用。
唐袭隋制,同时,科举制大大削减了从幕人士的数量。
到了宋朝,政府大力压制幕府的势力,自辟幕僚的方式改为朝廷任命。
幕僚制至清代进入全盛期,幕客成为许多文人的出路,但幕客已演变为幕主的门客,与幕主有了依附关系。
清代幕客与前朝有所不同,督抚及以下的州县官往往是自己组建私人智囊团。
因此,幕客们非官非吏,只是被官员聘请当顾问,是官员的客人,故称“幕宾”。
主官与幕客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主宾关系,可视为朋友,故又叫“幕友”。
幕客指点官员如何施政,所以还可尊称为师长,这与前朝有重大区别。
因为此前的幕僚属于官员;而清代幕客不是官员,只需对主官负责。
清宫雍正皇帝与宫廷档案管理研究
款通保 ” 。 举子们五人为一组 , 自由组合。 贵族和品官子弟 以亲友关系 流外人流和军功l 叶 I 身。自相为保的 目的也是要互相保证品行优 良和
为组合原则, 平民子弟以地域关系为组合原则 。 举子“ 结款通保” 的目 出身清白, 符合应选条件。另一种是以现任官员为保。即京官五人为
的是要互相保证其品行优 良和出身清白, 符合应举条件。“ 如有缺孝 某一个选人担保。 还要京官一人以熟人关系为选人担保。 以现任官员 弟之行 , 资朋党之势, 迹 由邪径 , 言涉多端者 , 并不在就试之限。其容 为保识人者 , 据开元四年( 7 1 6 ) 九月十二 日 敕: “ 诸色选人纳纸保后五
重要 参 考资 料 。 二、 雍正 时期 清朝 宫廷 档 案管 理 中存在 的 问题
一
换的规定 , 职满回归祖籍, 严厉禁止冒名顶他人之位目 。 稽查书吏 。 雍正颁发文件指出各个官府 的长官需亲 自对档案进
行查看清点 , 以杜绝书吏在查看人事档案时偷窃档案文卷或者对其
在清朝时期雍正登基之前的历代清政府机制有许多的官依仗权 进行涂改 ;明文指 在书吏交接工作时需对新 旧档案进行清盘交 势欺压百姓 , 贪污受贿 , 思想顽 固迂腐 , 占着官位不做官事 , 仅仅是借 接 , 各具 甘结 , 说档存案。 以杜绝在此期间对其进行修改 、 窃取 ; 并下 助其 同僚好友及书吏来做事。特别是在康熙执政后期以 “ 无为而治 令刑部的各个官员严禁书吏 , 不得借机索要钱财 , 以杜绝其 以此作
、
清朝 宫 廷档 案管 理简 介
1 . 对 于书吏 的整改 。清朝官府 中从事账簿保管 、 册籍 、 收发 文
清代宫廷档案是动态 的, 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也是一个不 卷 、 缮写 、 修改、 起草文书的职员均被称做书吏。书吏虽是没有任何 断完善改进的过程 。 清代宫廷档案内容十分的丰富 , 主要包括历朝皇 官衔的职位但是却是官府机构其职能的实际执行人员 , 也是一个 国 帝在处理 日常事务 中的各种诏令文书 、中央及地方官员用于各地重 家其整个管理的关键步骤 。针对书吏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 雍正提 大事务的奏章 、 中央及地方行政机关之 间的通信往来 的相关文书 、 皇 出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 取得 了明显的成效与改善 。 帝以及各级行政机关准备进行公务活动的文字记录和汇编存查 的档 查禁缺主。 在清朝书吏任职五年需退 , 而因为其职位有着很大的 册Ⅲ , 以时间范畴来说 , 包括从清入关前 1 6 0 7年 , 至宣统 1 9 1 1 年, 再 油水可捞 , 所以一般在书吏在退位时会让其子孙弟子来接替 , 因此而 到溥仪退位后于 1 9 1 2 年到 1 9 2 4 年形成 的档案 。从形成单位与机构 衍生 出了书吏职位世袭化 、 买卖 书吏职位 , 又叫缺底买卖。若是书吏 划分上来说 , 一共拥有 7 3 个全宗 即共分为 7 3个全宗。在这 7 3 个全 在退位时并非是 由其亲人 接替 而是转让给他人时就会 向其要让位 宗中, 档案的数量相差特别大。档案量最多的是 内阁、 军机处 、 宫中、 费, 并且其出让并非完全性的 } } I 让, 而是附带例使用年限 , 在此期 间 内务府 、 宗人府五个全宗 , 约 占全部 档案 的 7 8 %口 , 其 中内阁 、 内务府 此职位由其执行权力。 而此种 以家族继承的权力被叫做世缺 , 其职位
略述清代书吏之弊害及整顿
略 述清代 书吏之 害及整顿
口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宏玉
而 因此 往 往 家律令例规 ,得 以执掌处理实际政务之大 “ 书吏 ”“ 、书办 ” “ 承 ” 或 经 。由于我 国古 代 的 在 于 方 便 日常 工作 , 在 于 牟 利 , 并 高 的案牍 中悉心钻 一方面 , 大量档 权 , 借此在“ 与屋齐” 文 书工 作和档案 作并没 有严格 的界限 , 疏于档案文书 的 日常管 理。
、
清 代 书 吏 的流 弊
有清一代 ,书吏 为害 已达到登峰造极 深谙例案 , 凭借对文档管理与查找方法 务都在书吏 的掌控之 中 ,他们往往运用手 的地步 。 他们虽不入封建官僚流品 , 但却是 卷 , 康熙 的垄 断 , 操 权 柄 , 权 坏 法 , 预 甚 至 操 中 的职 权 进 行 敲 诈 勒 索 。据 史 料记 载, 实 弄 干 封建围家“ 为政所必不可少” 他们“ 。 位卑而 其严重程度正如郑观应在《 盛世危 末年 , 一个漕运坐粮厅 的书吏 , 就是利用手 言高 , 薄而谋大” 盘踞在 各级官衙 科房 纵政务 , 禄 , 言・ 革弊》 中所 提及 的 :每有 事 , “ 州县 日可 , 中把持案牍之权 , 勒索运丁 ,0年问暴敛 白 1 中挟 例 乱政 、 利 殃 民 , 成 了 “ 山 岳 之 牟 形 犹
一
或驳 或准 , 由他们操 控 ,使 费既赢 , 全 “ 损毁严重 。 文档管理上的无序 与疲沓 , 也正 件 , 是阻碍清代文档工作发展 的重要表现。 则援案 以准之 ; 求货不遂 , 则援案以驳之 。 ” 2恃 例弄权 , 纵政 务 。书吏 久执 文 由于财用 、 . 操 官职 、 刑 、 兵 工役等各类 实际政
缺 。 独掌一司之事 。 盘踞其 中, 事 吏 面 对 已 经定 稿 的 文件 , 可 趁 缮 写 、 抄 也 誊 胥 役 类 》记 载 :司官 欲 检 一 案 ,每 以属 书 “ 主” 他们“ “ 无大小 , 一手握 定 , 而不 肖司官交通 贿赂 , 之际 ,擅 自更 改字 句 ,颠倒是非 ,移 易黑 “ 吏, 必援例 , 必检例案。 而例案之堆积 , 高与 。 莫可查究 。书办 尚有 白” 其手法除 了江浙一带惯用的水补掇之 屋齐, 非熟 手 , 从 得 一 纸 。 未 书吏 皆 世业 , 窟 倚为心腹。L下朋奸 , 缺 子 竞 挖补法更是堪称一绝 。清朝年间 , 江南 穴 其 中 , 不 可 拔 。” 们 把 公 文 的 办 理 制 更 换 , 主 总无 改 移 , 孙 相 承 , 成 世 业 。 法 , 牢 他
文秘知识-清代地方政府的文书档案人员 精品
清代地方政府的文书档案人员公文是古今社会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衙门公事,全凭文案”,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文书档案工作,并设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
清代地方政府的文书档案人员主要有书吏、幕友和其他杂职三种。
书吏,又称书办或书役,是清代地方衙门中具体从事文书档案工作的人员,自督抚至州县,各级衙门皆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分置数名书吏。
他们负责文书的缮写、收发和保管等事。
据雍正元年谕旨,各衙门募设书办,不过令其缮写文书,收贮档案而已。
除书吏外,清代地方政府还有一些正式从事文书档案工作的人员。
如各省总督衙门的额设笔贴式、巡抚衙门的笔贴式或额设笔贴式等,具体名额不祥;布政使司有经历司经历、都事各一人掌收发文书,照磨所设照磨一人掌管照刷案卷;按查使司有经历司经历(有数省不设)、知事(仅数省设)各一人,掌收纳文书与勘察刑名之事,照磨所设照磨一人(有不设者)掌照刷案卷;知府衙门有经历司经历、知事各一人、照磨所照磨一人。
知县衙门不详。
在清代,实际把持各级地方政权案牍之事的是书吏。
为了防止书吏舞弊,清政府规定书吏五年一换,但事实上往往是父子相传,师徒相授。
他们上下勾结、四处串通,位卑权重,无人小视。
书吏们借把持案牍进而控制政权,甚至挟制主管官员。
清代办文理政多附例案,而这些例案一般保存在已归档的案卷之中。
文牍归档也有书吏负责,“书吏将所办案件,挨顺年月粘卷,随时呈阅用记。
一案既结,印归档。
”档案也由书吏保管。
虽然“稽查引据,全以归档为凭”,但“收贮案卷,封禁虽严,而翻阅查对不能脱书吏之手”,以致书吏“盗取文移,改易字迹,百弊丛生,莫可究诘”。
书吏之害是清代政治中的一大玩疾。
虽然雍正初年和光绪年间曾两次大规模地载汰书吏、整顿书吏,但书吏之弊直到清亡也未完全革除。
清代书吏把持案牍要挟主管的现象极为普遍。
地方官员为了更好的处理政事,摆脱书吏的束缚,便广招幕友,幕友逐成为清代地方政府文书档案工作的主管人员。
清代地方官员的档案人才观
立于国家行政体系之外 ,但它对于地方行 事甚 繁 , 势不能一一而察之 , 唯幕友则各有 幕学知识 , 具备特定的文化素养 , 可谓是文
[。 3 ” 熟谙吏治 , 这为辅佐 主官奠定 了扎 政乃至整个 国家的运行都很重要 。这有其 专司 ,可以察吏之弊 。”1 有 了幕友的辅 理兼通 ,
清 代 地 方 官 员 的 档 案人 才 观
口 苏J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秦捷英 , i 、 I 叶 琦
州县衙 门书吏皆为当地人 , 与地方事 通常文件 , 进而拟办上行 文件 , 最后才是办 有才能 、有 学识 的人 才 ,把其作为私人顾 甚烈 。
往往假 公济私 , 流弊无穷 , 一 理命盗案件勘词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问, 参谋或秘书 , 帮助 自己处理各种行政事 务关 系密切 ,
清代 的幕友是 由秦汉 时期 的幕 府制度
发展而来 的。宋代正式把 “ 入幕之宾” 为 称
“ 幕僚 ” “ 客” 到清代 , 、幕 。 方有 “ 幕友” 之称 。 据清人 王衍 梅说 : 今 自制府 , “ 中丞 、 、 司 道 以下州郡 县 , 马 币 , 受 应是 聘者 , 呼之 日 率 ‘ ’ 友’ 友 。‘ 于义何居?日以属则寮 , 以德则 师, 以礼则宾。 寮近乎卑 , 师过于尊 , 宾介乎 尊与卑之 间, 日‘ ’ 故 友 之云尔 。 [ ”1 1 可见清代 的“ 幕友 ” 一些 地方主官私人 自行聘请 的 是
政治原 因和环境要素。
助, 主官对 于书吏 的指挥监督便有效多了。 实 的才干基础。
二 、 准 标
古今档案编纂的异同
同:殊途同归1、服务对象:国家上层建筑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西汉】司马迁《史记》"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述往事,思来者"、【清】章学诚"百官以治,万民以察"今:国家进行民主建设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百废待兴,急需大量的文献资料以"资治",以"治学",改革开放后,我国确定了开放历史档案的方针,研究汇编档案史料,编史修志,更为迫切。
2、编纂的原则:注重编纂文献的真实性古:注重考证所用文献的出处,区分史籍、史料,善择慎取【唐】刘知几《史通》主张实录直书,重视辨伪考证【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比次之书欲其愚"今:强调编纂所用材料的原始性、真实性,第二次整理的重要内容:辨别档案真伪档案文献的伪误、内容考订,仍是今天的编纂工作的重要部分。
新时期的各种版本的文献编纂学教材,都把这一原则列为重要的原则,各类的档案文献编纂作品的序言,都会强调自己所编纂的作品的真实性。
在编纂作品的末尾,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会更加有说服力。
3、编纂的参与人员:只集中于部分机构的部门具有较高相关专业素养的人员古:人:史官制度,机构:兰台、架阁库今:人:从事档案事业或者相关专业人员机构:档案局、档案馆、档案室不同一、编纂的质与量有所提高。
量的积累:古代:断代史,主要集中于中央集权统治下的社会,即使是地方志也带有明显的官僚主义特征,馆藏档案有限,限制编纂文献的数量增长。
当代:连续性,注重历史的整体性,地方特色的编纂文献涌现,数量急剧增长纵向:从殷商至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等的重大历史课题都有相关横向:除综合性的编纂题目外,编纂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宗教、技术、自然等各个方面。
质的飞越:我国的档案文献编纂的加工程度较深,除了注重选题的意义外、选材价值外,还借鉴了古籍整理,史料考据的经验,在文本选择、文字较对、正文标点、内容注释等方面做了大量复杂的深层次的加工工作。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沿革及其特色解析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沿革及其特色解析苏州是古代的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因此,苏州的历史档案资料非常丰富,详细地记录了苏州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的历程亦极其艰辛,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苏州历史档案编纂的沿革及其特色。
1. 清朝时期清朝是苏州历史档案编纂的起点期。
在清朝初年,苏州就开始着手对古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并陆续出版了《苏州府志》、《江苏通志》和《苏州县志》等多种地方志书籍。
清朝后期,在苏州又相继出版了《苏州通志》和《吴郡志》两部地方志。
这些志书是苏州历史档案编纂的基础,它们通过整理、编纂、印刷等一系列工作,为苏州的历史档案编纂奠定了基础。
2. 民国时期中国的近代史始于民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苏州的历史档案编纂开始走向现代化。
在1928年,苏州成立了县档案馆,并于1939年升格为市档案馆,这标志着苏州的历史档案编纂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民国时期,苏州市档案馆主要开展档案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相继出版了《苏州市志》和《苏州县志》等地方志书籍,为苏州的历史档案编纂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3. 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后,苏州的历史档案编纂工作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1951年,苏州市档案馆成立了档案复原组,开始对苏州历史档案进行复原工作。
1960年,苏州又成立了市政府史志办公室,开始编纂苏州市史志。
在此之后,苏州市档案馆相继开展了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并出版了《苏州文化史》和《苏州历史档案》等多部著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苏州的历史档案资料。
1. 题材广泛苏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因此苏州的历史档案资料非常丰富。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俗、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资料,极具代表性和可研究性。
2. 足迹遍布苏州历史档案编纂工作的足迹遍布各个角落。
苏州历史档案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既有国家机构收藏的重要档案,又有已散失的珍贵档案,如《吴缙之文集》、《吴之荷卷》等。
苏州市档案馆还积极开展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搜集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清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对现代档案管理的借鉴意义
哲学史学研究清代苏州对现代档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案管理的借鉴意义胡玲温瑜(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熟215500)摘要:清朝重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并延续至今。
通过对清代与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调 查,得出与苏州现代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相比,清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有如下特点%—是身兼数职,二是综合能力强,三 是地位低下,手握权力;它对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借鉴意义是:一是分工明确、提高效率,二是提高综合能力,三是加 强保密措施,限制职权。
关键词:清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借鉴意义清朝有专门的文书档案管理机构,清朝的文书档案管 理是比较系统、全面的,从事文书档案管理的人员有着独特 的地位,由他们掌管文书档案,决定文书档案的编写与管 理。
苏州位于江南发达地区,是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研究清 朝时期苏州的文书档案管理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文主 要以苏州地区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 苏州清代与现代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分类与特点,力图 通过深人剖析苏州清代与现代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 利弊,得出清代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对现工作人员的意义,出有 的建议,让工作人员 地完善文书档案工作。
一、清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分类和特点(一)清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分类。
清朝苏州地方政府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主要有书吏、幕 友和其他职,以书吏与幕友。
1.书吏。
书吏,书办或书役,是清代地方衙门中具体从事文书档案工作的人员,主要 文书的写、发和保管等事 项。
其中,吴江 时就包含了书吏这一职务。
清朝 期,江 ,,时有,:吏书、书办、门子、、、步、、、禁子、库书等。
2. 幕友。
幕友,幕友 幕、、幕宾等,是指地方政员幕府中的 、书记之类的 ,于国家正式工作人员。
清朝幕友分,。
清时期,苏州地区出现通 的幕友,其中较为出名的是江苏的冯桂芬,他 翰林,I860年太平攻克苏州后逃到上海,被李鸿章赏识聘请至门下。
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及职能的调查分析
一
、
调 查 情 况
从 上述调 查可 以看 出 ,苏州地 区档 案管理 人员 的 职能 水 准总体 较好 , 绝大 部分从 业人 员能 够充 分完成 本职 工作 。
固 专 业 知 识 和基 础 知 识 , 加强 基本 理论 、 基 础 知 识 的学 习 与 训 练 .注 重 培 养 创 新 意 识 与 开 拓 精 神 ,提 高 自身 的 领 导 能 力、 公关 能力 、 交际能 力 、 协 调能力 、 ¨头 表 达 能 力 、 写 作 能 力 等. 使 自身 的 综 合 素 质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不断 适应新 环境 和新
组 做 出 了 如下 分 析 :
1 . 持 续 学 习意 识 不 足
7
8
社 交 能 力
文 字 表 达 能 力
3 5
4 2
l ( )
6
5
2
0
0
从 问 卷 调 查 结 果 看 ,苏 州 地 文 书 档 案 管 理 人 员 的专
业 素质 较高 , 尤其 在业 务能力 、 对 作 环 境 的 适 应 能 力 和 文
我 国 目前 档案管 理事业 快速发 展 ,相 关待 业人 数持 续 增长 。 档案 文化历史 悠久的苏州 地 区也是 如此 。 这种情 况下
必然 产生 的结果 就是就业 压力 上升 和档 案管理 发展 出现滞
后 现象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 国科 技发 展突 飞猛进 , 文 化交融
企业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传统化管理对比分析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中,档案 的内容存储和 占 地空 间是不成 正比的。随着企业的发展 ,档案室就 需 要不断扩大才能容纳 下庞 大的档 案储存,这样不仅对 今后的档案查询造成不便 ,还 导致难 以准确快速地找
到 文 件 , 严 重 影 响 到 档 案 内 容 的 利 用 率 。 在 采 用 文 档
工 作 需 求 。 随着 计算 机 技 术 的 广 泛 应 用 ,越 来 越 多 的
1 . 查 阅档案 时 间长 。在 这个 激烈 竞争 的时代 , 人们 对信 息 的需要 越来 越大 ,对信 息 的反馈 速度 要 求也越 来 越高 。然 而传统 档案 管理 模式 在这个 分秒
必 争 的 社 会 里 , 却 还 需 要 大 量 的人 力 、 时 间 来 翻 阅
2 . 档 案 查 阅 较 少 。传 统模 式 的档 案 都 是 以纸质 档
在 的集 约 型 ,档 案 管理也 需跟 上脚 步进 入信 息化 阶 段 。以前 的档案 内容 主要 是记 载一 些计划 材料 、总
结类材 料等 ,而 现代 企业 内各 部 门的决策 、管 理变
动 和数 据都 需要 单独 的记 载 归档 ,导致 归档 内容变 多 ,如 果还 是传 统模 式 的话 ,消耗 的精力 人力 就太
业 的管理 模式 也在 发生变 化 ,从 以前 的分散 型到现
企业文书档案传统管理模式
( ~)企业文书档案传统管理模式的特 点 传统管理模式主要的内容是收集 、分类 、储存。 1 . 档案手工整理储存。传 统模式的归类 编制、整 理入档 以及后期 的查 阅检索设置都是 以手工形式进 行 的 ,不仅耗费人工、效率还较低 、速度过慢 。
大 了。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沿革及其特色解析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沿革及其特色解析苏州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档案编纂也有着丰富的沿革和独特的特色。
本文将对苏州历史档案编纂的沿革和特色进行解析。
一、沿革苏州历史档案编纂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的苏州府设立了文献馆,负责收集整理历代文献。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苏州府文献馆改为苏州府档案局,成为全国最早的地方档案机构之一。
1949年后,苏州市档案局成立,对苏州地区的档案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负责。
改革开放以后,苏州市档案局逐步建立了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体系。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经历了从文献馆到档案局再到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完善和提升了档案编纂的质量和水平。
二、特色1. 文献丰富多样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献丰富多样。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注重收集各类历史文献,包括史书、家谱、文集、文件、报纸、地方志、图片等,为后人了解苏州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保护修复工作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注重档案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档案修复技术和设备。
对于古老的档案文献,采取措施进行酸性纸张的修复、病虫害的防治等,保证了档案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3. 组织展览和学术交流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机构经常组织档案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展览将苏州历史文献和珍贵档案向公众展示,增进了人们对苏州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学术界对苏州历史文献研究的深入探讨和交流。
4.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苏州历史档案编纂采用了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化、数据库、网络技术等,提高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苏州历史文献与档案数字化处理,便于检索和利用。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沿革悠久,经历了从文献馆到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发展过程。
其特色在于文献的丰富多样、档案的保护修复工作、组织展览和学术交流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等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更好地发挥了记载历史、服务社会的作用,为苏州历史研究和文化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代文书管理制度
清代文书管理制度清代文书管理制度,是清朝政府为了管理文书工作而实施的一套管理制度。
在清代,文书管理严格规范,有着一整套严密的制度和程序。
文书管理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保障了清朝政府的正常运转,也保障了政府各部门工作的有序进行。
下面我们就清代文书管理制度进行一番详细介绍。
一、清代文书管理的性质和地位文书管理是清代政府管理文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清代政府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书管理的任务是对清代政府各个部门的文书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
文书管理具有政府性质,它直接受清代政府各个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不受任何个人或集团的干涉。
清代文书管理的地位非常重要。
文书是政府管理和组织工作的重要工具,它是政府行为的一种反映。
文书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政府能否有效地进行管理和监督。
因此,文书管理在政府管理体制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二、清代文书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清代文书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1. 制定和颁发文书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2. 组织和实施对各部门文书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3. 组织和实施对文书工作的统一协调。
4. 组织和实施对文书工作的评估和考核。
5. 组织和指导文书工作中的各项培训和学习。
清代文书管理的权限主要包括:1. 有权对各部门的文书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作出处理和措施。
2. 有权对文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并给予批评和教育。
3. 有权制定和颁布文书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4. 有权对文书工作中的重要事项作出指导和决定。
5. 有权对文书工作中的管理机制作出调整和改进。
三、清代文书管理的组织形式清代文书管理是在清代政府的总体管理体制下进行的,它主要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专门机构,一种是综合性机构。
专门机构指的是专门从事文书管理工作的机构,如户部、内阁等,这些机构拥有专门的文书管理人员和专门的文书管理经费。
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对各部门文书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协调和管理文书工作。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沿革及其特色解析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沿革及其特色解析苏州历史档案编纂工作的沿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苏州设立了执辖全苏州地区的归档所,负责存储和整理档案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编纂工作逐渐壮大,成为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并且逐步形成了苏州特色。
清朝乾隆年间的归档所只是进行简单的存储和管理工作,而档案的编纂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和各级官员完成的,没有形成专业的编纂机构。
直到20世纪初,苏州才开始成立专门的档案馆,并有专职人员负责档案的编纂工作。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工作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整理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档案编纂工作注重对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整理、编纂和保护,保护苏州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第二,注重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苏州历史档案馆积极推行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工作。
通过数字化技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提高了档案的存储、检索和利用效率。
通过网络化手段,使更多的人可以便捷地了解和利用苏州的历史档案。
注重档案的学术研究价值。
苏州历史档案馆将档案编纂工作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注重挖掘档案背后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档案的整理和研究,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为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和研究线索。
第四,注重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
苏州历史档案馆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为社会各界提供档案查询、复印、咨询等服务。
档案编纂工作也积极参与社会教育和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苏州的历史和文化。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工作在保护、传承和利用苏州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具有独特的特色。
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手段以及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结合,苏州历史档案馆为保护和利用苏州历史档案做出了积极贡献。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工作也为其他地区的档案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古代管理档案文件的官职
古代管理档案文件的官职【原创版】目录一、古代管理档案文件的官职概述1.历史背景2.官职名称及职责二、古代管理档案文件的官职具体内容1.档案官的设立与发展2.档案官的职责与权限3.档案官的选拔与考核三、古代管理档案文件的官职与现代档案管理的对比1.管理方式的差异2.管理内容的差异3.管理技术的差异四、古代管理档案文件的官职对现代档案管理的启示1.继承与发扬传统档案管理文化2.创新档案管理模式3.培养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正文一、古代管理档案文件的官职概述在我国历史上,档案文件的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商代,就已经有了专门管理档案的官职。
随着历史的发展,档案管理的官职逐渐演变,职责和权限也逐渐明确。
二、古代管理档案文件的官职具体内容1.档案官的设立与发展档案官作为古代管理档案文件的官职,随着朝代的更迭不断发展演变。
在秦汉时期,档案官主要负责国家文书、档案的整理、保管和传递等工作。
到了隋唐时期,档案官的职责进一步扩大,不仅负责档案的管理,还参与政务决策和监察工作。
2.档案官的职责与权限档案官作为专门的档案管理官员,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
他们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和传递档案文件,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档案官还需要对档案文件进行分类、归档,方便查阅和管理。
此外,档案官还参与政务决策和监察工作,为国家治理提供重要支持。
3.档案官的选拔与考核在古代,档案官的选拔与考核十分严格。
他们通常需要具备丰富的文书知识和档案管理经验。
选拔档案官时,通常会优先考虑那些有良好品德、学识渊博、熟悉国家法令的人选。
考核方面,主要是对档案官的政绩、工作能力、品行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古代管理档案文件的官职与现代档案管理的对比1.管理方式的差异古代档案管理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方式较为简单。
现代档案管理则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数据库等,实现了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2.管理内容的差异古代档案管理的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涉及文书和档案的整理、保管和传递等。
清代档案管理制度
一、引言档案是国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记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其档案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家治理的特点。
本文旨在探讨清代档案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影响。
二、清代档案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 档案分类与归档清代档案分为两大类:文书档案和实录档案。
文书档案包括官员奏折、公文、案卷等;实录档案包括皇帝的起居注、诏令、敕书等。
各类档案按照性质、时间、地域等因素进行分类,归档于相应的档案库。
2. 档案管理组织清代档案管理组织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
中央档案管理机构主要有内阁、军机处、六部等;地方档案管理机构主要有布政司、按察司、道、府、州、县等。
各级档案管理机构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检索和利用等工作。
3. 档案保管与修复清代档案保管实行“库藏制度”,即设立专门的档案库,存放各类档案。
档案库分为内库和外库,内库保管重要档案,外库保管一般档案。
档案保管人员需严格执行保密制度,防止档案遗失、损毁。
同时,对损坏的档案进行修复,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4. 档案检索与利用清代档案检索主要依靠目录和索引。
目录分为总目录、分目录和专题目录,记录了档案的名称、时间、地点、类别等信息。
索引则根据档案内容编制,便于查找相关档案。
档案利用实行“查阅制度”,即查阅档案需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并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5. 档案编纂与出版清代档案编纂主要包括编纂档案汇编、编纂历史文献等。
编纂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需对档案进行整理、校对、注释等工作。
编纂成果以书籍、文献等形式出版,为后人研究清代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三、清代档案管理制度的特点1. 完善的档案分类体系清代档案分类体系较为完善,将档案分为文书档案和实录档案两大类,并根据档案性质、时间、地域等因素进行细分,便于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
2. 严格的档案保密制度清代档案保密制度严格,档案管理人员需严格遵守保密规定,防止档案遗失、损毁和泄露。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与传统文书档案整理的异同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与传统文书档案整理的异同口杨彩云《归档文件整理规贝Ij》与传统文书档案整理韵异同国家档案局2000年12月发布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在我省已得到普遍实施.《规则》为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在借鉴传统文书立卷的基础上,以"简化整理,深化检索"为宗旨,对归档文件整理的原则和具体方法作出了规定,这是对我国档案工作的一次重要改革.部分单位在按《规则》整理档案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笔者通过学习《规则》,根据长期档案整理工作实践经验,对《规则》与传统文书档案整理的方法进行了对比,认为它们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抓住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才能把握好归档文件整理的切入点,做好归档文件的整理工作.一,不同点1,档案整理单位不同.传统的档案整理以"卷"为单位,《规则》规定归档文件整理以"件"为单位,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具体为来文与复文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为一件.来文与复文要注意掌握一般外机关的来文与本机关的复文作为一件,本机关向同级或上级机关的去文与这些机关的复文可以为一件.以"件"为单位整理档案,是《规则》最突出的特点之一.2,整理程序不同.传统的档案整理程序是分类,组卷,卷内文件排列,拟写案卷标题,编文件页号,抄写卷内文件目录,填写案卷封面,上档号,装订档案,抄写案卷目录.按《规则》整理档案的程序是以件为单位的文件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云南档案》102003年第2期3,按年度分类时有所不同.传统的档案整理在按年度分类时,一般按文件形成年度,但对于计划,规划,总结,预决算,统计报表及法规性文件等,则按文件内容所针对的年度或法规生效年度分类.《规则》取消了过去的按文件内容针对年度分类的做法,统一规定按文件形成年度(即文件落款日期)判定文件所属年度.~1994年形成的1995年工作计划,1996年形成的1995年工作总结或1996年形成的1995年度干部统计报表, 传统的档案整理都应归入1995年,而按《规则》整理,则应分别归入1994年和1996年.4,装订方法不同,传统的档案装订采用三孔一线整卷装订,《规则》采取以件为单位装订,对装订材料不作统一规定,采用不锈钢订书针,防虫胶水等,只要符合档案保护要求即可,装订方法也不限于三孔一线用棉线装订.另外对一些原来已装订成册的文件附件,不必再重新拆散装订.5,页码编制不同.传统的档案整理是每个案卷卷内统一编一个流水号,需用铅笔在每个案卷的卷内文件上逐页编页号,再在卷内目录上逐页填写起止页号.《规则》以件为单位,不需在文件上逐页编页号,只需将每件文件页数,逐件填入归档文件目录的页数项上即可.6,档号编制不同.传统的档案以案卷为基本单位,一般只在每个案卷封面,卷脊上编制档号, 固定其案卷的位置.《规则》以件为单位,因此在每件上都要编制档号,加盖档号章,以固定其在盒内的位置.7,目录编制不同.传统的档案编目,主要有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两级目录,以案卷级目录为主.《规则》取消了案卷目录,不用写案卷标题,只编以件为单位的归档文件目录,实行件级文件检索.归档文件目录与传统的卷内文件目录格式差不多,不同的是过去目录的顺序号改为件号,起止页号改为页数,其它项目均相同.在未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单位,归档文件目录是最基本的检索工具.8,案卷壳与档案盒设置项目的不同.传统的案卷壳与《规则》规定的档案盒在项目设置上有较大变化,过去的案卷壳封面设置有立档单位名称,机构(问题)名称,案卷标题,起止时间,保管期限,件数,页数,归档号,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等项目,《规则》规定的档案盒封面只设置了立档单位名称,各单位在定做或购买档案盒上,可将立档单位名称直接印在封面上.过去的案卷脊设置了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年度,保管期限等项目,现在的档案盒盒脊取消了原来案卷脊的目录号,案卷号项目,保留了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增设了机构(问题),起止件号,盒号等项目.9,保管利用单位不同.传统的档案以案卷为保管利用单位,按《规则》整理的档案,以件为保管利用单位,保管利用单位由卷变为件,可将若干件放人一个盒内,一盒可放多个件.二,共同点1,档案整理原则相同.即在整理上共同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这一原则.2,档案鉴定原则和标准相同.即用历史的,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分析和鉴别档案保存价值,重视档案形成者的重要地位, 把本机关形成的文件作为归档保存的重点.3,保管期限划分范围和划分方法相同.保管期限都划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的和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联系密切的文件保存价值就大,保管期限就长,反之就4,分类方法相同.在归档文件多的单位采用年度——机构——保管期限分类法或保管期限——年度——机构分类法,机构——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法等,在归档文件较少的单位,采用年度——保管期限或保管期限——年度分类法. 5,文件排列方法基本一致.即都将同一事由形成的文件按时间或重要程度排列在一起,客观地反映出某一事由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全过程.不同的是传统的排列是在每个案卷内进行,按《规则》整理档案的排列是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进行.(作者单位:云南省档案馆)《云南档案>2003年第2期11。
明清文字狱对文书工作的影响
明清文字狱对文书人员的迫害文字狱,顾名思义,就是因文字的缘故而引发的罪案。
历史上,因文字获罪的案件屡见不鲜,它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专制政策的一部分,在每个朝代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
春秋时期鲁国大臣崔柕杀掉秉笔直书的太史兄弟,秦朝时焚书坑儒,西汉时武帝处太史令司马迁腐刑,北魏时期崔浩修史获罪。
而明清时期的文字狱更是使文化专制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论及数量之多,株连之广,处罚之残酷,以明清时期为最。
因而,我们将明清文字狱作为研究的对象。
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维护皇权。
由于清初满清入关时时血腥屠城和汉民族长久以来的民族性,民间所谓前明朱三太子的复国势力以及白莲教等等组织的存在,当时的满汉民族矛盾十分严重。
同时,伴随着中国千百年来封建制度的不断发展,在清朝时到达了顶峰。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导致了在各个方面对人民的控制不断加深。
这种禁锢和控制在思想文化上的突出表现之一表现即为文字狱。
统治者们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加强思想文化上的统治,束缚人们的思想。
对于不利于他们统治的思想言行,则进行残酷地镇压和打击。
对一切文字著述,但凡有只字片语对皇权的不敬或是有不敬的暗示,只要清朝统治者认为君权受到了挑战,影响到了自己的统治,便被视为“狂吠”、“异端”、“悖逆”,必兴起大狱,置之重典,往往一案株连数百人。
如康熙初年时的《明史》案中,经过当时的辅政四大臣共同审理,主修《明史》的浙江富户庄廷鑨(案发时已死)被以大逆律剖棺戮尸,凡参与编修《明史》的系列人员,包括列名参阅者,无论真假,统统受到牵连,被杀者至少在70人以上,大多为当时名士。
雍正三年底,党附年羹尧的文人汪景祺因在其《读书堂西征随笔》中讥讽康熙、雍正两位皇帝,被雍正以大不敬律立斩枭示,脑袋挂在宣武门外菜市口长达十年之久,南来北往之人莫不悚然。
鲁迅曾说过“文士的诗文,和尚的语录,也都不肯放过,不是鉴定,便是评选,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
其实,所谓禁书不仅无涉造反,而且也不含有批评朝政的性质,只不过因其内容不符合“圣学”,就落得这样的结果。
清代档案管理机构与制度考述
《道德经》(又称《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中,拿起母亲刚刚蒸熟的馒头飞奔出门,沿着 容相当广泛,无所不包。由于老子关于养生方
“小国寡民”,其不但具有深厚的哲学造诣,而 那个幼小乞丐行走的路线追赶上去,将热乎 法的许多观点和做法切中时弊,结合现实,所
且具有独到的养生观念。
乎的馒头递到对方手中;另有一次,老子受人 以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重视,《道德经》也因
事,皆用题本……本身私事,俱用奏本…… 事,直至遭到明令裁减整顿,最终遭到废止的 吏司曾经失火,焚毁了所有的档案。为此雍正
若违题、奏定例,交部议处”,这样,自顺治至 命运只是时间问题了。到光绪二十七年 专门下诏规定“:凡内阁收存题本及各衙门应
雍正时期,题本与奏本一直是清王朝特别重 (1901)八月,在刘坤一、张之洞等大员的奏请 存档案,皆应于正本外另立一副本,分别收
勘畿辅皇庄灾情并议处不法庄头,并向朝廷 病故了。为此,康熙道“:夫一言可以得人心, 北两省特地筹银六十万两。同时,为了保障前
撰奏题本,该题本云“:据郎中曹寅等查勘后 而一言亦可以失人心也。”
线“军需银两理应充裕”,沿海富庶的广东后
缮具带回之档册内载,除庄头……称其田禾
此外,在军机处方略馆大库中保存的清 期又“再拨银六十万两协济,行文广东巡抚在
份题本档案,有助于人们对曹寅的官宦生涯 档等)”“、专案档簿(含政务、典礼、皇帝巡幸 并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特别下诏“:该商等
和为人处事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有助于对曹 猎狩等)”一直到“外来文件(按内容可分为 既属踊跃急公,情词恳切,姑允所请,著该督
雪芹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关于清代庄头的日 吏、户、礼、兵、刑、工、洋务七类)”“、军机处舆 将各商捐银数目核定等次,即行咨部,照例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与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对比分析作者:胡玲温瑜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7年第3期【摘要】清朝重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并延续至今。
本文主要以苏州地区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苏州清代与现代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特点,力图通过深入剖析苏州清代与现代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共性与差异性,并分析出现共性与差异性的原因,以此推进现代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清代;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对比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文书档案管理机构(最早在商代中期以前),朝廷已经有了专门管理甲骨档案的机构。
文书档案管理发展到清朝较为完善,甚至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形成完整的文书档案管理系统。
清朝的文书档案管理比较有代表性,它继承了商代到明朝这段时期的文书档案管理的特点,自身再加以完善,形成了清朝的文书档案管理系统。
本文主要是研究清朝时期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特点,并对现代文书档案管理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发现两者的共性与差异性,借此推进现代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一、清朝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特点清朝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主要有书吏、幕友和其他杂职三种。
书吏,吴江县在设置役目时就包含了书吏这一职务。
幕友,在晚清时期,苏州地区出现通达洋务知识的幕友,其中较为出名的是江苏吴县的冯桂芬,他出身翰林,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后逃到上海,被李鸿章赏识聘请至门下。
清朝初期,吴江县继承明朝制度,役目共二十九,乾隆时可详者仅一十有七,包括:吏书、书办、门子、皂隶、快手、快步、马快、民壮、禁子、库书、仓书、库子、斗级、铺兵、弓兵、河下吹手、听事义民、人夫、粮长、里长、里书、塘长等。
上述这些职务,分为吏典、衙门差役和其他杂派差役三类,都属于“徭役”之列,前二者在《清朝文献通考》中被称为“职役”,额外征派为法令所禁止。
这是清代役制的基调。
负责文书档案管理的书吏在“吏典”之中,虽说书吏被称为“职役”,但这些工作人员只是属于地方的办事人员,并不在官员的队列之中。
因此,清代苏州地方政府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雇员性质,子承父业。
朝廷的官员都是通过考试选拔的,但是地方的文书档案人员却是地方政府雇佣的,他们只需要听从领导指令办事,但这个职务一般是子承父业、师徒相传。
(二)文化素养较高。
文书档案人员一般都有较好的文化素养。
文书档案人员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编写、管理文书的,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是无法胜任这份工作的。
这也是书吏与衙役的区别。
在吴江县役制规定中:书吏是文化素养较高的,或许还有可能迁转为官,但衙役的文化程度低,或许连充吏的可能都没有。
陈宏谋从职能上对吏役进行了简单而明确的区分:“抱案牍、考章程、备缮写,官之赖于吏着不少;拘提奔走,役之效力于官者亦不少。
”从中可以看出,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要职务与文书档案息息相关。
(三)职位低下。
地方政府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地位低下,他们不是通过考试选拔的官员,只是被地方政府雇佣的办事人员,秉承主官意旨,承公办事。
他们不在官员的队列之中,在官员面前都只能垂手侍立,站着回话。
从吴江县役制中可看出,“吏典”中的书吏也只是地方的办事人员,不在官员队伍之列,足可见当时苏州地区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地位的低下。
(四)位卑权重,营私舞弊。
虽然苏州地区政府文书档案人员的地位低下,但手中却有很大的权力。
因此,虽然地方政府文书档案人员地位卑微,仍是大众向往的职位,总有人“托人说情”以谋取这个职务。
地方政府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垄断和控制着文书案牍,因为这个职位是“子承父业、师徒相传”的,所以他们可以互相勾结,通过暗操政权、把持政务、焚毁文档等方式为自己谋取利益。
在清朝,地方政府的文书档案人员十分特殊,地位卑微,权利却很大。
虽然他们为文书档案工作作出了贡献,却也严重损害了清王朝的利益,清朝的书吏之弊,值得我们今天的文书档案工作者深思。
二、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特点在对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走访调查后,发现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分工较为细致,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也更为细化。
以苏州档案局为例,发现苏州档案局工作人员共分为九类:办公室人员、监督指导处人员、法规宣教处人员、保管利用处人员、征集编研处人员、信息技术处人员、年鉴编辑室人员、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人员、机关文档管理处人员。
以常熟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为例,主要岗位有:处长室工作人员、档案技术监督科人员、档案查阅保管科人员、综合科(信息编研、财务)人员、声像技术室人员、技术咨询服务部人员。
其中,苏州档案局是比较综合的档案管理机构,常熟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比较有针对性,主要是负责城市建设方面的,虽然机构较少,但是综合两处档案管理机构设置来看,发现是有很大共性的。
从上述人员的分类可以看出,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分工细致,专人专职。
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分工是比较细致的,专门的职务对应专门的工作人员。
如苏州档案局的工作人员,主要任务是协助承办日常行政事务工作,负责有关领导批示及交办事项的承办、督促、检查等,虽然在工作也会涉及文书的起草等,但却不是工作人员主要的职务;信息技术处的工作人员,主要是负责与计算机方面相关的工作,设计网页、维护系统安全等。
(二)职业素养高。
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
工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敬业精神、服务意识、保密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等,只有综合这些要素,才能成为出色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
如苏州档案局的法规宣传处,就要求工作人员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工作人员负责研究、起草苏州地方性档案法规文件,对查处违反《档案法》的行为等方面的工作。
(三)服务对象多样。
现代苏州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服务对象具有多样性、全面性,不仅仅是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也服务于社会大众。
如苏州档案局中的查阅中心,它不仅负责收集保管全市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公开性、政策性、法规性的现行文件和文件汇编资料,同时也面向社会、群众提供各类查阅利用服务。
(四)与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现代苏州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工作过程中,处处体现着科学技术的力量,如工作人员办公用的计算机、单位专门的数据库、存储的介质等。
在常熟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以及苏州档案局中,都可以清晰地发现苏州文书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其中信息技术处与声像技术室的工作人员尤其可以体现,他们设计本单位的目录数据库、运用移动硬盘或软盘存储信息,这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清朝地方政府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与现代的对比及原因综上,可以看出清朝地方政府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与现代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有相同性,也有较大差异性。
以下从知识、素质、能力方面比较分析:(一)从知识方面。
1.共性。
无论是清代还是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首要的,都是要掌握与文书档案管理相关的知识,如撰写文稿、保管以及利用文档,这是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2.差异性。
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包括信息技术、法规、编辑、财务、接待等方面的知识。
在对苏州档案局和常熟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的调查中发现,在一个完整的文书档案管理机构中,包含了各种专业的工作人员,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人才,如办公室人员(苏州档案局)或者处长室工作人员(常熟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需要处理行政事务方面的人员,他们不仅仅要了解文书档案管理的知识,还需要掌握行政方面的知识。
与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相比,清代的工作人员没有如此全面的知识体系,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围绕着文书的撰写以及保管利用。
(二)从素质方面。
1.共性。
从素质方面来说,政治素质、敬业精神、保密意识等,对清代与现代的工作人员要求都是一样的。
文书档案管理人员要有敬业精神,对工作负责,严守机密。
2.差异性。
与清代相比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
文书档案管理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尤其是现在处于大数据时代,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就更高了。
现代的工作人员学习意识强,他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
相反,清代苏州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受时代影响不那么大,工作方式也较为传统。
其次,现代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更强,他们服务对象多样,面向全社会、面向群众,而清代的工作人员更多主要为上级领导服务。
(三)从能力方面。
1.共性。
从能力方面来说,无论是清代还是现代,对于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在文书撰写、保管文档方面的能力要求是一样的,这是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以及基本的职业要求。
2.差异性。
与现代相比,清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综合能力较强。
因为清代的工作人员既要撰写修改文书,还要负责文书的保管与利用,如果是幕友,还要承担参谋、书记的职责,因而清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综合能力较强。
反之,现代的工作人员分工比较细致,专人专职综合能力就比较弱。
综合上述对比,可以发现,清代苏州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与现代也不少不同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有了不同,这种变化既有益处,也有弊端。
变化的优点是:第一,办公自动化,效率提高。
因为科技的进步,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现代苏州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更加趋向于自动化办公,不再单纯依靠人力,不仅给工作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时代发展,文书档案工作对工作人员要求更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等,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变化的缺点是:现代苏州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下降,因为工作分工细致,专人专职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使得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变弱,长此以往,也是不利于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
四、结语文书档案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
文书档案管理是现代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
文书档案管理发展至今,虽然较为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研究清代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特点,从中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发展现代文书档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社会效益。
(基金项目: 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清代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下苏州地区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 赵彦昌. 论清代幕友的文书档案工作[ J ] .文化学刊,2008(5):73-78. [ 2 ] 王祖畲, 纂修. 乾隆吴江县志[ M ] .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6).[ 3 ] 周保明. 清代地方吏役制度研究[ M ]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