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风险监测分析报告--修订
操作风险与控制自评估报告模板
操作风险与控制自评估报告模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操作风险是组织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可能会对组织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对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帮助组织全面了解和评估自身的操作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一份操作风险与控制自评估报告模板可以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一、评估指标及权重分配在制定操作风险与控制自评估报告模板时,首先需要确定评估指标,这些指标应该包括与组织业务相关的各项操作风险,如人员管理、信息安全、业务流程、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风险。
对于每个评估指标,需要给予相应的权重,以反映其对组织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二、自评估流程与方法在填写操作风险与控制自评估报告模板时,组织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文件审查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自我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全面梳理组织的操作风险,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完备性。
三、评估结果与改进措施填写完操作风险与控制自评估报告模板后,组织需要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整改计划。
这些改进措施应该包括提升操作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优化流程设计等方面的举措,以有效减少和管理操作风险。
四、持续改进与监控一份操作风险与控制自评估报告模板只是评估和改进操作风险管理的起点,组织需要持续关注和监控操作风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组织还可以定期进行自评估,并与外部审计机构合作进行第三方评估,以确保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二篇示例:操作风险与控制自评估报告模板一、背景介绍操作风险是企业在业务活动中面临的一种潜在威胁,可能导致不利影响和损失的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操作风险,企业需要不断评估和监测自身的风险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本报告旨在帮助企业对自身的操作风险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自我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操作风险管理报告
操作风险管理报告一、引言操作风险管理报告旨在对公司在过去一年内的操作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本报告将提供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以及对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的评估。
二、操作风险概述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系统或者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失误、疏忽或者恶意行为,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运营、财务状况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
操作风险分为内部操作风险和外部操作风险两类。
1. 内部操作风险:包括人为错误、系统故障、流程不当、内部欺诈等因素导致的风险。
2. 外部操作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法律风险、供应链风险等因素导致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为了准确识别和评估操作风险,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 风险识别工具:公司使用风险识别工具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包括流程图分析、风险矩阵和风险事件分类等方法。
2. 风险评估指标:公司制定了一套操作风险评估指标,通过对各项指标的评分和权重分析,确定操作风险的程度和优先级。
3. 风险评估报告:公司定期生成风险评估报告,对各项操作风险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可能引起的损失、概率和影响程度等。
四、操作风险控制措施为了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公司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1. 流程优化:公司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减少流程中可能浮现的错误和疏漏。
2. 内部控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审计、监督和培训等措施,确保员工的行为符合公司政策和规定。
3. 技术支持:公司引入先进的技术支持系统,包括风险管理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提高操作风险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4. 风险转移:公司购买了适当的保险产品,将一部份操作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降低潜在的损失。
五、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公司建立了操作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以及相应的责任制度,确保操作风险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1. 监测指标:公司制定了一套操作风险监测指标,包括异常交易、业务中断、客户投诉等指标,通过对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操作风险。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修订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CONTENTS
• 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 原有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分析 • 安全风险评估修订内容 • 安全风险评估修订实施计划 • 安全风险评估修订效果评估
01 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安全风险的定义
安全风险
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对人员、财产或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不确定性。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人员对修订 后报告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修订内 容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修订效果评估结果分析
修订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 性分析
评估修订后的安全风险评估报 告是否更加准确、完整地反映 了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是否 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措 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
修订前后对比分析
修订效果改进建议
01
根据准确性和完整性分析结果,对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进一步修改和 完善。
02
根据对比分析和专家评审意见,对修订后的报告进行优化和改进,以 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03
根据实践检验效果分析结果,对修订内容进行针对性改进,以提高其 在实践操作中的效果和表现。
04
持续关注安全风险评估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标准,及时更新和完善报告 内容,确保其始终保持科学、合理和实用。
分析数据并识别风险因素 。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和应对策略。
进行现场调查和收集数据 。
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 估。
定期进行复查和更新评估 报告。
02 原有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分 析
原有安全风险识别
总结词
原有安全风险识别方法存在不足
01
总结词
原有安全风险识别范围有限
03
总结词
原有安全风险识别时效性不足
2-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报告
2 2. 改善系统安全性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发生率,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可 靠性。
3 3. 优化设计和操作
HAZOP分析可以帮助优化系统设计和操作流程,提高生产 效率。
4 4. 减少成本
通过提前识别和预防潜在危害,可以有效降低因事故造成的 损失和成本。
HAZOP分析的适用场景
生产制造
化学品、医药、食品、机械等 生产环节,识别潜在危险,确 保安全生产。
石油化工
危险化学品处理、油气开采、 炼油厂等,评估风险,降低事 故发生率。
航空航天
飞机设计、制造、运营,确保 飞行安全,避免灾难性事故。
信息技术
数据中心、网络安全、软件开 发,评估风险,确保系统稳定 运行。
HAZOP分析的主要参与者
过程安全工程师
负责HAZOP分析的实施和协 调,熟悉过程安全原则和 HAZOP方法。
记录和整理HAZOP分析结果
危害记录表
每个危害应记录其描述、严重程 度、发生概率、控制措施等。
分析结果汇总
将所有危害及其控制措施汇总成 表格或清单,以便于查看和参考 。
报告撰写
根据HAZOP分析结果撰写报告,详细描述分析过程和结论。
HAZOP分析报告的结构
1 1. 概述
介绍项目背景、目的和范围。
2 2. 方法和流程
详细描述HAZOP分析过程,包括关键参数、偏差点和分析 方法。
3 3. 分析结果
4 4. 建议和措施
列出每个偏差点的分析结果,包括危害、后果、严重程度和 发生概率。
针对发现的风险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控制措施和改进建议 。
HAZOP报告中的关键内容
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
报告应详细描述识别出的危害 、风险等级和潜在的后果。
安全风险分析结果汇报
安全风险分析结果汇报
恭敬的领导:
经过对我们的系统和流程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分析,我很高兴地向您汇报分析
结果。
以下是我们的安全风险分析结果:
1. 网络安全风险:我们的网络存在潜在的安全威胁,包括黑客入侵、恶意软件
和数据泄露等。
我们建议加强网络安全措施,如使用防火墙、加密通信和定期更新安全补丁等。
2. 内部威胁:员工的不当行为可能会导致系统的安全漏洞,包括泄露敏感信息、滥用权限和未经授权的访问等。
我们建议加强员工培训和监控,确保他们了解安全政策并遵守最佳实践。
3. 物理安全风险: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我们的办公区域可能会导致设备被盗或
者损坏。
我们建议增加门禁控制、视频监控和安全警报系统等物理安全措施。
4. 第三方供应商风险:我们与许多供应商和合作火伴合作,他们的安全措施可
能不足以保护我们的数据和系统。
我们建议与供应商签订严格的安全协议,并定期评估他们的安全性能。
5.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和地震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和系统中断。
我们建议制定灾难恢复计划,并定期进行备份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这些安全风险的影响。
我建议成立
一个安全团队,负责制定和实施安全策略,并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演练。
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并建立紧急响应计划以应对潜在的安全事件。
感谢您对我们安全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
您的安全团队。
XX银行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管理办法
XX银行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掌握全行操作风险状况,提高各级行对风险信息的敏感度,规范XX银行操作风险持续监测与报告流程,建立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工作机制,根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指引》、《XX银行风险报告制度》以及XX银行相关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操作风险监测是指通过持续监测风险点、关键风险指标以及负面媒体信息,识别风险信号及风险隐患,分析操作风险变化趋势并对异常状况作出预警的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操作风险报告是反映操作风险事件(项)情况,分析操作风险发生原因,并按照规定范围、路径和时限进行报告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各级行、各部门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工作一律通过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并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
要全面监测和报告各类操作风险事件(项),覆盖所有操作风险。
(二)及时性。
要确保时效性,在规定的时限内履行监测和报告义务。
(三)准确性。
要客观、真实地报告操作风险状况,准确对操作风险进行分类分级。
(四)保密性。
要遵守有关保密管理及信息披露规定。
第四条操作风险事件(项)按照“谁发生,谁报告”的原则由事件(项)发生单位报告。
事件(项)发生单位是指发生操作风险事件(项)的县级(含)以上分支机构或二级分行及以上机构的内设业务管理部门,同时涉及我行多个分支机构或部门的,事发单位为牵头应对、化解风险的分支机构或部门。
总行各直属机构直接向总行风险管理部门报告。
派驻风险合规经理报告作为事件(项)发生单位报告的补充,在事件(项)发生单位不履行报告责任时直接向上级行报告。
事件处置(受理)单位要及时向事件发生(风险承担)单位通报风险事件线索及最新进展。
第五条依本办法报告操作风险事件(项)时必须遵循全行统一的操作风险分类分级标准,要划分事件主要、次要责任部门,按照事件类型、风险成因、产品线进行分类,按照影响程度进行分级。
第二章操作风险监测第六条业务管理部门监测。
风险监测情况汇报
风险监测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公司要求,我对最近一段时间内的风险监测情况进行了汇报。
以下是我对风险监测情况的分析和总结:
首先,针对市场风险的监测情况。
我们对市场风险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分析,发现市场波动性较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加强了对市场变化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调整投资组合,降低了市场风险的影响。
其次,针对信用风险的监测情况。
我们对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监测,发现公司的信用状况总体稳定,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我们加强了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跟踪和监测,及时采取了措施,有效降低了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
再次,针对操作风险的监测情况。
我们对公司的操作风险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和监测,发现在一些业务操作环节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对操作流程的规范和监督,有效降低了操作风险的发生可能性。
最后,针对法律风险的监测情况。
我们对公司的法律风险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监测,发现在一些合同条款和法律法规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我们加强了对法律风险的风险排查和合规审核,及时修订了相关合同条款,有效降低了法律风险的发生可能性。
总的来说,通过对风险监测情况的全面分析和有效应对,我们成功降低了公司在市场、信用、操作和法律方面的风险,保障了公司的稳健发展。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风险监测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风险监测的投入,完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类风险,确保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
感谢领导对风险监测工作的支持和关心,我们将不断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谨此汇报。
此致。
敬礼。
中级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考试重点:第五章操作风险管理
中级银⾏从业风险管理考试重点:第五章操作风险管理中级银⾏从业风险管理考试重点:第五章操作风险管理知识点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
操作风险可分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类别。
5.1操作风险识别与监测5.1.1操作分险识别的主要⽅法损失分析识别法,主要使⽤过往发⽣的损失数据记录等信息识别操作风险及其诱因,损失数据包括内部损失数据和发⽣在同业的外部损失数据;指标分析识别法,主要选择⼀些和操作风险产⽣有关的关键指标,通过监控指标表现和趋势,识别操作风险及其产⽣原因。
5.1.2损失风险识别法损失数据收集要求:损失数据收集⼯作要明确损失的定义、损失形态、统计标准、职责分⼯和报告路径等内容,保障损失数据统计⼯作的规范性。
损失数据收集要坚持以下原则:重要性、及时性、统⼀性、谨慎性、全⾯性。
规范数据管理的要求:⼀是应明确损失数据⼝径,包括总损失、回收后净损失、保险缓释后净损失;⼆是应建⽴适当的数据阀值,可就数据收集和建模制定不同阀值,但应避免建模阀值⼤⼤⾼于收集阀值,并就阀值情况进⾏合理解释说明;三是应分析不同数据采集时点的差异,包括发⽣⽇、发现⽇、核算⽇等;四是应明确合并及分拆规则。
损失数据收集的核⼼环节:损失事件识别、损失事件填报、损失⾦额确定、损失事件信息审核、损失数据验证。
验证⼯作重点关注数据的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损失事件的事件类型:内部欺诈事件;外部欺诈事件;就业制度和⼯作场所活动事件;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事件;实物资产的损坏;信息科技系统事件;执⾏、交割和流程管理时间。
损失事件的损失形态分类:⼀般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并可进⼀步划分为法律成本、监管罚没、资产损失、对外赔偿、追索失败、账⾯减值、其他损失等七类。
5.1.3指标分析识别法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通常包括交易量、员⼯⽔平、技能⽔平、客户满意度、市场变动、产品成熟度、地区数量、变动⽔平、产品复杂程度和⾃动化⽔平。
案防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案防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实行( B )负责制.A分管领导 B“一把手” C部门负责人2、银监会提出案件治理长效机制有( D )项措施。
A七 B八 C九 D十3、下列哪项不属于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制度内容( D )。
A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流程 B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办法 C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D案件风险信息快报4、( A )是指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损失的风险。
A操作风险 B市场风险 C信用风险 D声誉风险5、下列关于风险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风险是一个事前概念 B风险是一个事后概念 C反映的是损失发生前事物发展状态6、风险管理的流程是( D )。
A风险控制—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计量B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计量—风险监测C风险监测—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计量D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风险控制7、银监会对案件信息报送的时点为案件确认后( B )小时之内。
A 12B 24C 36D 488、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应当坚持及时、( A )的原则。
A 真实 B完整9、银监会出台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主要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 B )批准执行A 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10、案件防控长效机制的良性循环应当是( A )A 排查-整改——-提高——-再排查B 制度———执行—-—检查--——修订制度C 制度——-执行—--反馈——-检查—-—修订制度D 制度---排查方案---整改—-—修订制度—-—执行11、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D )。
A风险、计财、合规部门 B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 C 各个业务部门 D 董事会12、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流程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B )。
A 限额审批B 压力测试C 风险度量D风险汇报13、证券行业风险管理工作所需努力的方向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B )A 深化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文化B 改善新业务开展的审批机制C 改善数据管理D 改善人才培养、吸引、激励与约束机制14、风险控制自我评估的作用不包括:( A )A 健全内控管理体系B 为高级法积累数据C 监控预警关键操作风险D 实现操作风险管理的前瞻性1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A 巴塞尔协会对采用标准法计量操作风险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并未提出具体要求B 操作风险自我评估过程中应同时考虑固有风和剩余风险,区分典型性风险和极端风险,同时考虑对公司的直接财务影响和间接影响,以此作为操作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C 操作风险因素(因子)包括流程、人员、环境、外部恶意活动D 操作风险组织架构以三道防线为基础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证券公司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当对自身行为的合规性负责,并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公司合规管理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管理办法
附件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根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结合《操作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是指能够衡量重要操作风险及其变化趋势并且可量化的统计指标。
关键风险指标用于监测可能造成损失事件的各项风险及控制措施,并作为反映风险变化情况的早期预警指标。
关键风险指标包括企业级关键风险指标和业务条线级关键风险指标。
企业级关键风险指标是指具备操作风险管理全局性和重要性特征、需本行管理层重点关注的监测指标。
业务条线级指标是指具备业务领域专业性特征、需业务条线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监测指标。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关键风险指标管理是指本行各部门通过制定关键风险指标并对其持续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掌握操作风险状况及变化趋势,能对操作风险进行监控和早期预警,并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降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关键风险指标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重要性原则。
关键风险指标管理应重点监测本行业务和流程中的关键风险领域,揭示本行重大操作风险隐患。
(二)敏感性原则。
关键风险指标管理应以风险为导向,能够敏感标识和预警本行重大操作风险的变化趋势,并及时采取缓释措施。
(三)有效性原则。
关键风险指标管理应保证指标可量化性和可获取性,保证监测工作持续性和及时性,并根据业务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
(四)可靠性原则。
关键风险指标管理应保证基础数据收集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指标计算的准确性,以及风险分析和报告的客观性。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风险管理部负责牵头全行关键风险指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一)牵头制定关键风险指标工作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对指标要素和数据收集计划等进行具体规定;(二)根据全行的操作风险偏好,牵头制定及更新企业级关键风险指标,并协调相关数据的收集工作;(三)指定企业级指标监控机构;(四)组织各部门制定业务条线级关键风险指标;(五)发起企业级指标突破阈值的原因调查,协调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并制定行动计划,督促整改落实;(六)监测全行关键风险指标的变化状况,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和报告。
民政系统安全生产风险分析报告人员误操作风险
民政系统安全生产风险分析报告人员误操作风险民政系统安全生产风险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现代民政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各种电子设备的广泛运用,安全生产风险也变得日益复杂且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分析民政系统中可能存在的人员误操作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
二、安全生产风险概述在民政系统中,人员误操作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员错误使用设备、操作不当、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等,都可能导致设备系统的故障、数据丢失、泄漏敏感信息甚至引发火灾等重大事故。
三、人员误操作的主要风险点分析1. 设备操作风险民政系统中的各项设备,如电脑、服务器、数据库等,都需要经过人员操作才能正常运行。
如果操作人员对设备的使用方法不熟悉,或者在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就会出现误操作风险,如误关机、误删除数据等。
2. 数据处理风险民政系统中承载着大量的敏感信息和个人隐私数据,如果操作人员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篡改或丢失的风险。
比如误将数据发送给错误的收件人、误输入不正确的数据等。
3. 灾害应急响应风险发生突发灾害(如火灾、地震等)时,民政系统的运行会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操作人员在灾害应急时没有正确执行相关措施、未能及时备份数据,可能导致系统瘫痪、信息丢失等严重后果。
四、人员误操作风险控制措施1. 培训与意识提升重要的一点是提升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确保他们了解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对数据处理流程有清晰的认识。
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及时更新操作手册,并提供应急响应训练,做好灾害应急预案。
2. 设备权限和控制对民政系统中的各项设备进行合理的权限设置,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行相关操作;同时,加强对操作日志的记录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追溯问题根源。
3. 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定有效的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对敏感数据进行备份,在云端或离线设备上储存备份数据。
此外,要定期测试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以确保在数据丢失时能够及时恢复。
操作风险报告管理办法
附件2: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掌握全行操作风险状况,提高各级行对风险信息的敏感度,规范农业银行操作风险持续监测与报告流程,建立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工作机制,根据总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操作风险分类分级标准>和<中国农业银行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管理办法>的通知》(农银规章[2010]170号)以及农业银行相关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操作风险监测是指通过持续监测风险点、关键风险指标以及负面媒体信息,识别风险信号及风险隐患,分析操作风险变化趋势并对异常状况作出预警的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操作风险报告是反映操作风险事件(项)情况,分析操作风险发生原因,并按照规定范围、路径和时限进行报告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各级行、各部门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工作一律通过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并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
要全面监测和报告各类操作风险事件(项),覆盖所有操作风险。
(二)及时性。
要确保时效性,在规定的时限内履行监测和报告义务。
(三)准确性。
要客观、真实地报告操作风险状况,准确对操作风险进行分类分级。
(四)保密性。
要遵守有关保密管理及信息披露规定。
第四条操作风险事件(项)按照“谁发生,谁报告”的原则由事件(项)发生单位报告。
事件(项)发生单位是指发生操作风险事件(项)的县级(含)以上分支机构或二级分行及以上机构的内设业务管理部门,同时涉及我行多个分支机构或部门的,事发单位为牵头应对、化解风险的分支机构或部门。
派驻风险合规经理报告作为事件(项)发生单位报告的补充,在事件(项)发生单位不履行报告责任时直接向上级行报告。
事件发生(风险承担)单位要及时向事件处置(受理)单位提供风险事件线索,事件处置(受理)单位要及时向事件发生(风险承担)单位通报风险事件最新进展。
第五条依本实施细则报告操作风险事件(项)时必须遵循全行统一的操作风险分类分级标准,要划分事件主要、次要责任部门,按照事件类型、风险成因、产品线进行分类,按照影响程度进行分级。
招标操作风险分析报告
招标操作风险分析报告招标操作风险分析报告内容:尊敬的各位领导、项目组成员:根据我部门与招标项目的相关工作安排和任务要求,我部门已经开展了一项招标操作风险分析,并根据所得结果起草了本报告,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一、背景介绍在招标项目中,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招标操作风险指的是在招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目标达成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准确了解并且有效应对招标操作风险,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风险分析工作。
二、风险识别在招标操作风险识别过程中,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文件的仔细研读、专业人员的意见咨询、历史招标案例的分析比对等等。
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确定出以下主要的招标操作风险因素:1.法律法规风险:招标过程中可能牵涉到各种法律法规的遵守,如果相关法律法规不清楚、规定不明确或者操作不当,将会导致项目的中止、延期或者纠纷的发生。
2.供应商资质风险:在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招标标准或者评审体系来进行筛选,可能招致资质不合适、经验不足或者信誉不良的供应商,对项目的顺利进行会产生不良影响。
3.信息泄露风险:在招标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保密措施或者信息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招标文件泄露、竞争者获取关键竞标信息,这将严重影响项目的公平性和竞争性。
4.成本控制风险:如果在招标过程中无法得到合理的成本控制,可能会导致项目成本的增加和项目预算的超支,从而影响招标项目的实施。
三、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我们对每个风险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评估,并给出了相应的风险等级。
具体评估结果如下:1.法律法规风险:风险等级-中。
虽然法律法规风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通过充分了解和合规操作,可以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发生。
2.供应商资质风险:风险等级-高。
供应商资质是项目成功的基础,一旦选择不当或者评审不准确,将会导致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出现问题。
3.信息泄露风险:风险等级-低。
风险分析操作规程
风险分析操作规程风险分析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潜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识别风险源、预测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下面是一份风险分析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风险分析的步骤和要点,以便企业能够高效地进行风险分析。
一、风险分析的目的和意义风险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全面了解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经营。
风险分析具有以下意义:1. 识别风险:通过分析,能够准确识别和捕捉潜在风险,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2. 评估风险:通过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应对风险的优先级和重要性。
3. 制定对策: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和减轻风险的影响。
4. 提升决策:风险分析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减少盲目性和主观性。
二、风险分析的步骤风险分析的操作规程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分析的范围和目标:明确需要进行风险分析的范围和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分析工作。
2. 识别风险源:通过收集相关信息、调研和专家访谈等方式,全面识别潜在的风险源。
可以借助SWOT分析、头脑风暴等方法,广泛调动员工和专家的智慧。
3.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已识别的风险源进行分类,并评估每个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可以使用P-I矩阵、风险矩阵等工具进行评估。
4. 确定风险等级和优先级: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每个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
将风险按照优先级排序,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 制定应对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和优先级,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可以包括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控制和风险应急等。
6. 定期审核和更新:风险分析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需要定期审核和更新分析结果。
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跟踪风险的变化和演变。
三、风险分析的要点和方法1. 多维度分析:风险分析应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环境等多个维度,以全面了解潜在的风险。
操作风险管理报告模板
操作风险管理报告(模板)(注:根据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选填部分内容)根据《操作风险管理办法》、《风险报告管理办法》以及《操作风险报告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现将我行【】年【】季度操作风险管理情况报告如下:一. 操作风险管理报告主要内容(一)操作风险综述综述报告期内操作风险总体情况。
1. 操作风险的主要分布状况报告期内识别出的操作风险在各业务条线的分布状况,包括两个层面:(1)业务条线层面将识别出的操作风险按照操作风险事件分类方法确定的操作风险类别进行定性,确定其所属类别,然后再分析其在各业务条线的分布状况。
(2)风险诱因层面将识别出的操作风险按照操作风险诱因方法确定的操作风险类别进行定性,确定其所属类别,然后在分析其整体分布状况。
各类操作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报告期内按照全行统一的方法识别出的操作风险点、内部审计发现的操作风险点、系统内检查发现的操作风险点、监管检查发现的风险点。
此处风险点区别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
2. 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及损失情况分析损失事件及损失情况分析包括但不限于损失事件的类型汇总分析、诱因汇总分析、业务条线分布分析等内容。
损失事件既包括财务损失也包括非财务损失。
3. 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主要分析报告期内本辖区内发生的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发生时间、业务条线名称、事件类型、涉及金额、损失金额、事件的起因、发生经过、已经或准备采取的防范措施、对其他风险(如信用/市场)或其他业务/职能部门造成的影响等。
4. 风险偏好和限额管理(1)风险偏好和限额管理的执行情况简要描述当期操作风险偏好及限额指标的监测情况和相应的建议。
(2)风险偏好和限额管理的内外部环境适应性通过对当期市场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包括竞争环境、监管要求变化及公司战略调整、市场定位等,在回顾和校验的基础上对操作风险偏好及限额进行修改和优化,对相关描述和指标进行动态调整。
(二)操作风险评价1. 对报告期内识别出的各类操作风险发生频率、影响程序等方面进行评估,提炼和分析本行当前面临的操作风险特征。
化验检测工作风险分析报告
化验检测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可能导致漏检、 误检等问题。
沟通不畅
化验检测人员与相关人员沟通不足,可能导致信 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
设备因素
设备故障
01
化验检测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或无法检测。
设备维护不足
02
化验检测设备维护不当,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检测结果不
准确等问题。
•
法 规 政 策 变 化 的 影 响 : 法 规 政 策 的 变 化 可 能 会 对 化 验 检 测 工 作 产 生 重 大 影 响, 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法规政策的动态, 及时调 整工作 策略。
•
市 场 需 求 变 化 的 分 析 : 市 场 需 求 的 变 化 可 能 会 影 响 化 验 检 测 工 作 的 方 向 和 重 点, 需 要 加 强 对 市 场 需 求 的 调 研 和 分 析 , 以 更 好 地 满 足 客 户 需 求。
风险管理措施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报告将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 对化验检测工作的影响。
02
化验检测工作现状及 风险概述
化验检测工作现状
工作流程不规范
目前化验检测工作流程存在不规 范之处,如样品接收、处理、保 存等环节缺乏统一标准,容易导 致操作失误和结果偏差。
设备老化严重
部分化验检测设备已使用多年, 老化严重,性能不稳定,可能影 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因素
方法选择不当
化验检测方法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 准确或无法检测。
方法更新不及时
化验检测方法更新不及时,可能无法满足新的 检测需求,导致检测效率低下或无法检测。
方法操作不规范
化验检测方法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或无法重现。
操作风险管理报告
操作风险管理报告一、引言操作风险管理报告旨在评估和监控组织内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
本报告对组织的操作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旨在匡助组织识别和应对可能影响业务连续性和盈利能力的操作风险。
二、背景本报告基于对组织内部操作流程的全面审查和风险评估,结合相关数据和统计分析,对操作风险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操作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可以匡助组织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以确保业务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操作风险概述在本报告中,我们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组织内部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业务中断、损失或者不符合法规要求的潜在风险。
操作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人为错误、技术故障、操作失误、不当决策等因素。
四、操作风险评估针对组织的操作流程,我们对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风险评估。
通过对操作风险的评估,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风险因素:1. 人为错误风险:由于员工的疏忽、操作不当或者不当决策而导致的风险。
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和流程监控机制,可以有效降低人为错误风险。
2. 技术故障风险:由于技术设备故障、网络中断等原因导致的风险。
通过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建立备用设备和灾备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技术故障风险。
3. 操作失误风险: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疲劳或者缺乏经验而导致的风险。
通过建立操作规范和流程监控机制,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和岗位轮换,可以有效降低操作失误风险。
4. 不当决策风险:由于管理层决策的不当或者缺乏有效的决策依据而导致的风险。
通过建立科学的决策制度和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管理层的决策能力和风险意识,可以有效降低不当决策风险。
五、操作风险管理措施为了降低操作风险,我们建议组织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组织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等环节。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识别和管理操作风险。
2. 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组织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
操作风险管理报告
操作风险管理报告一、引言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人员行为、系统故障等因素导致的损失风险。
本报告旨在对公司的操作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以确保公司的稳定运营和资产保值增值。
二、背景为了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操作风险,公司建立了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流程。
本报告将对公司在过去一年内的操作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操作风险管理框架1. 策略和目标:公司制定了明确的操作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方面。
2. 组织结构:公司设立了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并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 流程和控制: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控制措施,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
4. 信息系统:公司在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中使用了先进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工具,以提高风险识别和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5. 培训和意识:公司注重员工的操作风险管理培训和意识提升,以增强员工对操作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四、操作风险评估1. 风险识别:公司通过定期的风险识别工作坊和风险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梳理了各个业务领域的操作风险,并建立了风险事件库。
2. 风险评估:针对识别出的操作风险,公司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风险评估,包括风险概率、风险影响和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3. 风险优先级排序: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公司对操作风险进行了优先级排序,以确定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和风险事件。
五、操作风险控制1. 控制措施:公司针对各个操作风险领域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流程改进、制度建设、技术升级等方面的措施。
2. 控制效果评估:公司对已实施的操作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效果评估,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 风险应对计划:对于无法彻底避免的操作风险,公司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应对计划,包括事故应急预案、业务恢复计划等方面的措施。
六、操作风险监测1. 监测指标:公司建立了一套操作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包括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事件损失率、风险控制效果等指标。
操作风险自查报告
操作风险自查报告操作风险自查报告1根据总行下发的《屯溪农商银行关于开展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排查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本人本岗位自查,现将自查以及整改情况作如下汇报:1.法人治理方面本部门严格执行《安徽农村商业银行股权质押管理办法》《屯溪农商银行股份转让、质押管理办法(试行)》,截至6月末,共办理股权转让3户,股本额297.3万股,办理股权质押4户,股本额678万股。
3月,安徽省股权登记结算公司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托管股权信息报送的通知》,进一步规范股权转让、质押程序。
2.宣传方面对内:为更好地发挥信息找宣传报道、沟通交流、反映问题、交流经验等方面的作用,年初制定《屯溪农商银行信息报送考评管理办法》,下发投稿考核任务,设定奖惩措施,鼓励全行员工积极投稿,提高信息宣传的'创造性和凝聚力。
截至6月末,共编发《屯溪农商简报》10期,采纳员工稿件76篇,其中被省联社、安徽日报农村版采用9篇。
对外:以扩大本行地方影响力,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为抓手,充分利用本行公众微信平台和门户,推送本行新闻动态、业务产品等,制定《屯溪农商银行微信制作考评暂行办法》,以规定投稿、定向约稿和自主投稿相结合的方式,对被采纳通过本行公众微信号发布的作品给与奖励。
截至6月末共发布宣传消息91条。
此外,抓住与地方主流媒体合作契机,以赞助冠名等方式,为本行公众微信号强势吸粉,扩大关注受众群体。
3.后勤服务方面根据领导安排,做好本行各项会议会务的后勤服务工作。
操作风险自查报告2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依然停留在“案件防范”、“加强检查监督”的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防控的范围和重点依然定位于银行内外部的“欺诈性”违法行为和案件,对于来自银行内部的流程风险、系统风险、人员风险及银行外部事件风险的关注还不充分。
__认为,商业银行要做好操作风险管理,必须变传统的“自上而下”模式为“自下而上”模式,直接向一线人员征集风险信息,主动追踪、处理操作风险事件,借助科技之力,打造功能强大的操作风险管理平台,实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动态管理与自我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风险监测分析报告单位名称(公章)签发人:主要内容:一.基本情况(一)操作风险定义银行办理业务或内部管理出了差错,必须做出补偿或赔偿;法律文书有漏洞,被人钻了空子;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外部人员欺诈得手;电子系统硬件软件发生故障,网络遭到黑客侵袭;通信、电力中断;地震、水灾、火灾、恐怖袭击;等等,所有这些,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
这一类的银行风险,被统称为操作风险。
(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权限和责任组织架构: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权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责任: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将操作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一项主要风险,并承担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
主要包括:(1)制定与本行战略目标相一致且适用于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总体政策;(2)通过审批及检查高级管理层有关操作风险的职责、权限及报告制度,确保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的有效性,并尽可能地确保将本行从事的各项业务面临的操作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3)定期审阅高级管理层提交的操作风险报告,充分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情况、高级管理层处理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有效性以及监控和评价日常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4)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5)确保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接受内审部门的有效审查与监督;(6)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在全行范围有效地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地建设。
(三)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根据董事会制定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及总体政策,负责制定、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并定期向董事会提交操作风险总体情况的报告;(1)全面掌握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特别是各项重大的操作风险事件或项目;(2)明确界定各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以及操作风险报告的路径、频率、内容,督促各部门切实履行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以确保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3)为操作风险管理配备适当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必要的经费、设置必要的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为操作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赋予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履行职务所必需的权限等;(4)及时对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检查和修订,以便有效地应对内部程序、产品、业务活动、信息科技系统、员工及外部事件和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
具体的方法可包括:评估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损失事件的报告和数据收集、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新产品和新业务的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的测试和审查以及操作风险的报告。
商业银行应当制定有效的程序,定期监测并报告操作风险状况和重大损失情况。
应针对潜在损失不断增大的风险,建立早期的操作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降低风险,降低损失事件的发生频率及损失程度(四)监测和报告操作风险的方法商业银行应当将加强内部控制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与此相关的内部措施至少应当包括:(1)部门之间具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以及相关职能的适当分离,以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2)密切监测遵守指定风险限额或权限的情况;(3)对接触和使用银行资产的记录进行安全监控;(4)员工具有与其从事业务相适应的业务能力并接受相关培训;(5)识别与合理预期收益不符及存在隐患的业务或产品;(6)定期对交易和账户进行复核和对账;(7)主管及关键岗位轮岗轮调、强制性休假制度和离岗审计制度;(8)重要岗位或敏感环节员工八小时内外行为规范;(9)建立基层员工署名揭发违法违规问题的激励和保护制度;(10)查案、破案与处分适时、到位的双重考核制度;(五)处理操作风险事件和薄弱环节的措施商业银行应及时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下列重大操作风险事件:(1)抢劫商业银行或运钞车、盗窃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30万元以上的案件,诈骗商业银行或其他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2)造成商业银行重要数据、账册、重要空白凭证严重损毁、丢失,造成在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中断业务3小时以上,在涉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中断业务6小时以上,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事件;(3)盗窃、出卖、泄漏或丢失涉密资料,可能影响金融稳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的事件;(4)高管人员严重违规;(5)发生不可抗力导致严重损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自然灾害;(6)其他涉及损失金额可能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1‰的操作风险事件;(7)银监会规定其他需要报告的重大事件。
(六)操作风险管理程序中的内控,检查和内审程序为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和报告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并逐步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至少应当记录和存储与操作风险损失相关的数据和操作风险事件信息,支持操作风险和控制措施的自我评估,监测关键风险指标,并可提供操作风险报告的有关内容。
(七)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方案的安排业银行应当制定与其业务规模和复杂性相适应的应急和业务连续方案,建立恢复服务和保证业务连续运行的备用机制,并应当定期检查、测试其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机制,确保在出现灾难和业务严重中断时这些方案和机制的正常执行。
(八)计提操作风险所需资本的规定商业银行初次计量操作风险监管资本,必须事先向银监会申请使用标准法(含标准法替代形式)或高低计量法,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经银监会审查不符合高级计量法资格标准的,应采用标准法(含标准法替代形式)计量操作风险监管资本,不符合标准法(含标准法替代形式)资格标准的,应采用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监管资本。
(九)操作风险管理的其他情况于银监会在监管中发现的有关操作风险管理的问题,商业银行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整改方案并采取整改措施。
对于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而未在规定时限内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的商业银行,银监会将依法采取相关监管措施一.操作风险的特点及主要表现(一)操作风险的特点(1)操作风险中的风险因素很大比例上来源于银行的业务操作,属于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
单个操作风险因素与操作损失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可以界定的数量关系。
(2)从覆盖范围看,操作风险管理几乎覆盖了银行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不同风险。
既包括发生频率高、但损失相对较低的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纰漏,也包括发生频率低、但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极大损失,甚至危及到银行存亡的自然灾害、大规模舞弊等。
因此,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覆盖操作风险的所有领域几乎是不可能的。
(3)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言,风险与报酬存在一一映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一定适用于操作风险。
(4)业务规模大、交易量大、结构变化迅速的业务领域,受操作风险冲击的可能性最大。
(5)操作风险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范畴,操作风险管理几乎涉及银行内部的所有部门。
因此,操作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事情。
(二)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1)损失事件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主要可以归因于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占到损失事件比例最大的是商业银行业务中的内部欺诈。
(2)单笔损失金额的均值相差很大,在度量操作风险时,应该分别考虑每个业务部门和每个风险事件组合下的损失分布情况。
(3)损失事件的多少与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成正相关,但损失金额多少与总资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4)从损失事件数目和损失金额的地区分布看,操作风险不一定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分支机构,但是肯定会发生在管理薄弱、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的地区三,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一是所有者虚位,导致对代理人监督不够。
二是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
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
三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1.内控制度建设尚不完备。
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不足与控制分散并存,业务开拓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性,特别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风险较大。
二是内控制度的整体性不够。
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
对业务人员监督得多,而对各级管理人员监督得较少、制约力不强。
三是内控制度的权威性不强。
审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稽核审计职能和权威性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完全起到查错防漏、控制操作风险的作用2.风险管理方法落后,信息技术的运用严重滞后。
4、员工队伍管理不到位。
银行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重业务开拓,轻队伍建设;重员工使用,轻员工管理,对员工思想动态掌握不够,加之举报机制不健全,使本来可以超前防范的操作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5、与风险控制有冲突的考核激励政策容易诱导操作风险。
6、社会转型及银行变革容易引发操作风险。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仍然严峻,针对银行的抢劫、诈骗、盗窃等犯罪时有发生。
从银行内部来看,国有银行正在进行股改,伴随机构撤并,也带来了大量富余人员消化问题,并导致各种矛盾的尖锐化。
四,下一步工作部署安排加大改革力度1、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设立独立董事,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行长经营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衡有效结构,通过高级管理层权力制衡,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2、按照“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的要求,推进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从根本上解决操作风险的控制问题。
3、改革考核考评办法。
正确引导分支机构在调整结构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益,防止重规模轻效益。
要合理确定任务指标,把风险及内控管理纳入考核体系,切实加强和改善银行审慎经营和管理,严防操作风险。
不能制定容易引发偏离既定经营目标或违规经营的激励机制。
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要把握形势,紧贴业务,不断研究新的操作风险控制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有效地评估并控制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把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当前,重点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建立相应的授权体系,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二是建立必要的职责分离,以及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的制度;三是明确关键岗位、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及其控制要求;四是对于重要活动应实施连续记录和监督检查;五是对于产品、组织结构、流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过程,应建立有效的控制程序;六是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数据和操作环境,以及设计、采购、安全和使用实施控制;七是建立并保持应急预案和程序,确保业务持续开展。
全面落实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制首先,要通过层层签订防范操作风险责任合同,使风险防范责任目标与员工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形成各级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线员工积极参与的大防范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