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2-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讲与练课件 湘教版 精品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7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7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第7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考点一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拓展延伸 逆温的形成及影响(1)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2)特殊情况下,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

(3)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4)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减弱,导致大雾不易扩散,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还会造成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吸收;d.大气逆辐射。

(2)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①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即图中的a。

②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即图中的b-c。

③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大地,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即图中的d。

补充点拨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可形象地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原理:温室阻挡部分地面辐射逸出,将热量保留在温室内。

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原理:烟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原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①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②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③四川盆地:⎦⎥⎥⎤气候较湿润 盆地地形→多阴雨天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湿度大→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贫乏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第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课件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第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课件湘教版

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感悟高考
(2) 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感悟高考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感悟高考
【特别提醒】
大气增温指近地面大气的增 温。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 面,但并不意味着整个地球大气层主要的、 直接的热源是地面。整个地球大气层主要 的、直接的热源是太阳辐射。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反射 、散射和 (1)表现形式:吸收 a选择性 b 。 太阳辐射 (2) 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 接吸收 的能量。
2.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感悟高考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 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 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 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 体图解如下: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感悟高考
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导图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感悟高考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知 识 整 合 ]
(1)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 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 高层大气。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专项提升
第3讲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
3、地面辐射ຫໍສະໝຸດ 被大气截留吸收的地面辐射4、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返回地面的大气辐射)
三、易混误区 大气受热过程
1、一天:太阳辐射最强时间(12时)、气温最高时间(14左右)
2、一天:太阳辐射最弱时间(0时)、气温最低时间(日出前后)
3、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光照、太阳能)、气温(大气的温度)
四、应用解释
大气逆 辐射增 强
,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 保温作 用强
地面 温度 偏高
3、分析昼夜(日)温差大小的原因
地势高低
空气密度 大气削弱作用强弱
天气状况
v
云层厚度 大气保温作用强弱
下垫面性质
比热容大小
增温和降温 的速度快慢
日温差大小 日温差大小
四、应用解释 4、逆温现象
(1)对流层正常 负相关:随海拔增加而气温递减(下热上冷)
的气温垂直 变化规律
递变率:-0.6℃/100m(递减率:0.6℃/100m)
违背对流层正常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下冷上热) (2)逆温定义 随海拔增加而气温不变甚至增加的特殊现象
天气:早晨多雾(靠近地面气温低)
(3)逆温的影响
大气污染:不利于(抑制)空气对流扩散
交通 近地面成雾降低能见度不利交通安全 安全 高空逆温大气稳定利于飞机飞行平稳
1、分析某地太阳能多寡或光照强弱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形海拔 大
天气状况 气 状
生产生活 况
空气密度 云层厚度 水汽和CO2 尘埃颗粒 臭氧含量
大气削 弱作用 强或弱
反射 散射 吸收
到达地 表的太 阳辐射 多或少
四、应用解释
大气受热过程
2、分析玻璃温室的原理与全球变暖的原因

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考点梳理

2019-2020年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考点梳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考点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a)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均发生在该层,天气复杂多变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好,适合飞机飞行;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人造卫星等在此层运行【例题体验1】图中能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C.③D.④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垂直气温变化。

根据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可知,对流层(Ⅰ层)由于热量来源于地面,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故④曲线错。

平流层(Ⅱ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因此②曲线最符合。

答案:B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干洁空气(不含水汽、尘埃等杂质的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特点具体表现环境意义吸收选择性对流层大气中的CO2、水汽、云和浮尘,可直接吸收相当数量的红外光;平流层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可以降低白天的最高温度,使地球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光温度在适度的范围内波动散射选择性微尘、空气分子能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便是大气散射的结果反射无选择性水汽、云和浮尘等可阻挡、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可见光,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直接到达地面【例题体验2】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等方面。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甲)及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乙),回答(1)~(2)题:(1)华北平原的早春时节有时会出现霜冻,对越冬农作物造成危害。

2020年湘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3讲 大气环境(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运动

2020年湘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3讲 大气环境(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运动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的形成过程 一般来说,风就是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平气压 差异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除水平气压梯度力外,风的大小与方向 还受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具体如表所示:
影响风的三 种力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地面摩擦力
方向
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 响
考向示例 (2019·浙江4月选考,13~14)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 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A.动力 辐合上升 B.热力 辐合上升 C.动力 下沉辐散 D.热力 下沉辐散 (2)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考试要求
a b b c
c b b
知识梳理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 分层
对流 层
平流 层
高层 大气
气温特点
与人类关系
随高度升 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 对流 运动显著;与人类关 高而 降低 系最密切,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均发生在该层,
天气复杂多变
随高度升 以 平流 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好,适合飞机飞 高而升高 行;平流层中的 臭氧 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图示(北半球)
考点研析
考点一 大气热力作用原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析图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散射 反射
特点
选择 性
选择 性
无选 择性
具体表现
对流层大气中的CO2 、水汽、云和浮尘, 可直接吸收红外光;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 能大量吸收紫外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一、考试内容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2.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二、考查方式常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主要通过经纬网地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的名称,对气候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及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是潜在考点。

三、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的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突破位置判断——抓“分布”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如图所示: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四、考点训练1.下图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

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一年中影响南半球的时间较长C.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D.盛行下沉气流2.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

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动力上升B.②为高空西风C.③为热力下沉D.④为东南信风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案 第17讲 大气环境(1)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 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案 第17讲 大气环境(1)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 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案第17讲大气环境(1)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湘教版【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对流层及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受热过程、保温作用、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三力作用下的大气水平运动【基础梳理】一.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__运动显著;天气现象________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该层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几乎完全被上层大气吸收;0.175—0.4微米的绝大部分被______吸收大于0.76微米的被对流层大气中的____、水汽、云和浮尘大量吸收散射____色光较易被大气分子所散射反射水汽、云、浮尘可反射一部分可见光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地面辐射概念地面持续向外辐射能量性质______辐射意义______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大气辐射概念大气向外辐射的能量性质经外线长波辐射意义大气____辐射会使地面增温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纬度不同,______太阳高度不同,会使单位面积得到的热量不同下垫面因素地面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不同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原理________在地表的分布差异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______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动力水平气压差异性质最______的大气运动形式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____于等压线,由______指向______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从高压到低压,北半球向____偏,南半球向____偏,最终风向与等压线______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在上面的基础上,受____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_____(即呈______关系)【疑难突破】一.图表解析记忆大气的垂直分层二.图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风压定律北半球,两个力作用下的风(或高空风),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三个力作用下的风,近地面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编 考点突破 2.3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编 考点突破 2.3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课件

;C、E两处空气收缩下沉,形成 低压
②气流的运动方向见上图。
-9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条目解析 核心突破 典例剖析
2.水平气压梯度力 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大小与气压梯度 成 正比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 高压 区指向 低压 区。
3.风的形成过程 (1)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下,风向与 等压线斜交,摩擦力越大,夹角越大。
与人类关系 最为密切 适合 飞机飞行 人造卫星等在此运 行
-5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条目解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主要表现为选择性 吸收 、散射和 反射 三种,列表如下。
削弱作 参与的物质 用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 吸收 平流层中的臭氧;高层大气中 的氧原子 反射 散射 云层和较大的尘埃物质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
(3)其他因素:其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同纬度地区, 年日照时数 短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8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条目解析 核心突破 典例剖析
考点二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①气压高低:A近地面温度高,形成 空气膨胀上升到D处,D处形成 高压 低压 ;B近地面温度低,形成 高压 ;A处 。
第三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节次 考试内容 对流层 大气的 受热过 程 全球气 压带、 风带的 分布和 移动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 要因素 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的形成过程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 及图示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模块一 第二章 第二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教案(湘教版).doc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模块一 第二章 第二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教案(湘教版).doc

第二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三、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具体如下图所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近地面风[名师注解]【记1】气温垂直递减率是表征气体随高度增加其气温的变化程度的物理量。

在对流层大气中平均每上升100 m,气温下降约0.6 ℃。

【注1】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

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联1】(1)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状况有关,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就越强,地面辐射越强。

比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

【注2】太阳辐射强≠温度一定高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

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能力小,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

【点】(1)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14时)左右。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2.下列能源类型属于太阳辐射能且最为清洁的是( )A.天然气B.地热能C.风能D.潮汐能答案 1.B 2.C(2018·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

据此完成第3题。

3.中纬度地区,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下界时,其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 )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升高答案 D4.(2018·金华市十校期末联考)深秋初冬时节,晴朗的夜晚多霜冻的主要原因是( )A.夜晚风力微弱B.大气逆辐射弱C.地面辐射较强D.太阳辐射较强答案 B下图是某手机软件呈现的“2015年南京1月28日~2月2日天气状况截图”。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日期中,气温日较差相差最大的一组是( )A.1月29日和2月1日B.1月29日和1月31日C.1月28日和1月30日D.1月28日和2月2日6.据图分析南京1月29日气温日较差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白天云层反射了太阳辐射B.夜晚地面辐射较强C.白天地面辐射较强D.夜晚的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答案 5.B 6.A下面甲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乙图为宁波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

读图,回答7~8题。

7.甲图中( )A.①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B.②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C.③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D.④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8.照片拍摄季节,宁波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

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分别是( )A.6~7月,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B.7~8月,削弱③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C.11~12月,增强②以防止近地面夜间气温过低D.12月~次年1月,减少①以提高大气的温度答案7.A 8.B下图为“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减小风速。 近地面受摩擦力、气压梯 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 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垂直方向上对流和湍流运动
对流运动
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 受热上升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水汽易凝结 成云致雨;受冷下沉的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水汽不易凝结。
湍流运动
当空气流经地面时,由于各种地形地物的影响,空气流速会 发生变化,形成湍流运动。湍流运动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气压系统和天气变化关系
高气压系统
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空气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形成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例如副热带高气压 和极地高气压。
低气压系统
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空气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形成上升气流,多阴雨、湿润天气。例如热带低气压和 锋面气旋。
影响
逆温现象会阻碍空气的对流运动,使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空气污染;同时也 会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因为逆温现象会使飞机在飞行时遭遇不稳定的气流。
04
大气运动基本形式与原理
水平方向上风形成机制
01
02
03
气压梯度力
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地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使北半球 运动物体向其运动方向的 右侧偏,南半球向其运动 方向的左侧偏。
对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
对流层是人类生活的主要空间,人类活 动排放的大量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对流层
内。
人类活动对对流层环境产生影响,如城 市热岛效应、大气污染等。
对流层内的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有 重要影响,如降水、气温变化等。
对流层内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的开发利用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2章第2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练习(金版)湘教版必修1 第二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选择题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回答1~2题。

1.专家认为,地球也应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

探究其原因,主要是()A.月球阻挡B.地质作用改造C.地表布满岩石D.地表水体覆盖2.在白天,图中地球上空大片浓密的云层,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利于()A.地表水分蒸发B.近地面空气对流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D.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解析】本题组以地月空间照片为背景,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和云层的热力作用。

第1题,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使地球表面变得复杂多样,即使有陨石坑,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经隆起抬升和削高填洼,陨石坑也会不复存在。

第2题,白天云层覆盖,反射太阳光会降低地表温度,减弱地表水分蒸发;同时地表温度降低,空气对流会减弱,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云层在削弱太阳辐射的同时也会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答案】 1.B 2.C(2009年靖江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

据此回答3~4题。

3.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4.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解析】实验的结论是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气温足足高了3 ℃,主要原因是土对气温升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验证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答案】 3.D 4.B(2009年济宁质检)下面左图是“风向标示意图”,右图是“某地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2_2大气环境__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训练含解析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2_2大气环境__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训练含解析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一、选择题(2021·某某雅礼中学质检)坚持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对雾霾形成的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精准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读图,完成第1—2题。

1.浓雾天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2.浓雾天气能见度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

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是(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解析】第1题,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降低能见度,C正确。

第2题,红、绿色光的穿透力较强,不容易被散射,即使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如大雾天)也容易被看见,不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其他颜色的光在大雾天很容易被散射,A 正确。

【答案】1.C 2.A(2020·某某省高三二模)“万年冰洞〞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洞穴开口向北,呈肚大口小、垂直分布的“保龄球瓶〞状。

洞里冰的年龄各不一样,核心局部的冰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00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期时期,外部、靠近洞口或靠近主流水道的冰,成冰年代比拟晚。

读冰洞所在的区域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冰洞内冰体夏季不易融化的原因是( )A.海拔较高,外部冰川广布B.垂直洞穴,空气对流旺盛C.下冷上热,洞内空气稳定D.洞口向北,受冷空气影响4.以下措施中,不利于冰洞中冰体保持的是( )A.增加通风设施B.搬运冰块进洞C.控制游客数量D.保护洞边植被【解析】第3题,冰洞内冰体夏季不易融化的原因是下冷上热,洞内空气稳定,C正确。

由材料“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可知,海拔不高,外部没有冰川,A错误。

空气对流旺盛,冰体易融化,B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是地面辐射冷却(辐射逆温)。下图表明了这种辐射逆温的生消 过程。
• 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形,在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 却很快,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 离地面愈远,降温愈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随 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c); 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 上消失(图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 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 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能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 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 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③“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 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 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 (3)地球上气温适合人类生存的原因: • 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 ③地球上有大气。
• (4)大气热力作用与自然现象
• 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平流层 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平流层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夏季多云的白天气 温比晴朗的白天低——云层具有反射作用,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云的夜晚 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大气逆辐射强,可以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晴朗的天空呈 蓝色、霞、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明亮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树阴下、 房间中无阳光直射仍然明亮——散射作用。
• 冬季风速较大——因低纬度与高纬度相比,太阳高度大且白昼长,所以南北温差大, 引起风速大。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大——白天晴朗,获得太阳辐射多,夜间大气逆辐 射弱,地面热量损失大。交通信号中“红灯停”——红光的波长较长,难被散射,
穿透力强,以红灯为停止的信号灯更为醒目。有经验的农民利用人造烟幕在深秋、 初冬为防止蔬菜、作物被霜冻冻坏——在夜晚增加了云量,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 而达到保温作用。月球上昼夜温差大,青藏高原气候日较差大——削弱作用和保温 作用。
• 二是冷空气下沉(地形逆温)。在山谷与盆地区域,由于冷却的空 气会沿斜坡流入山谷和盆地,因而常使山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得 到加强,往往持续数天而不会消失。
• 三是空气平流(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 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
•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 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 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 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 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事件,如光化学烟雾。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热量保存 在大气层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返还给地面,这就 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2)过程
• ①“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 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 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 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得很少, 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 (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 要点三 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 (1)气温的日变化
• ①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
• 对流层气温主要受地表增热与冷却作用的影响。对流层大气主要因吸收地面长波辐 射而增温,地面辐射量的多少又取决于地表吸收并储存的太阳辐射量。随着太阳辐 射的日变化,气温也相应出现了日变化。
•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 起降带来麻烦。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空,却对飞机飞行极为 有利。因为,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 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 使飞行更加安全。
• 要点二 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1)概念
• (2)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 对流层的高度取决于空气的对流运动的强度,空气对流运动的强度又取决于近地面 空气温度的高低和空气上下层温差的大小,近地面温度的高低又取决于纬度高低、 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等。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高度就大。
• ①纬度低,对流层高度大;纬度高,对流层高度小。②同一地区,夏季(或白天)对 流层高度大,冬季(或黑夜)对流层高度小。③夏季(或白天)陆地上的对流层高度大 于海洋上;冬季(或黑夜)相反。④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的地区对流层高度大于寒流 流经的地区。
• 图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特别提醒
• (1)为什么同纬度地区,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虽然随海拔升高,太阳辐射增强,但空气的保温作用较弱, 地面失去的热量较获得的热量多,所以海拔越高(同纬度地区),气温越低。
• 说明: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指的是同纬度地区或某一地区随海拔增 高,温度的变化情况。
• 特别提醒
• 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 ①出现多雾和晴朗干燥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 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 通事故。②加剧近地面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的存在,空气垂直对 流受阻,就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 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 第二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 要点一 逆温现象、分类及其影响(难点)
•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 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 上热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 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