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复习问题
犯罪学考试题
犯罪学考试题(正文开始)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 犯罪学的定义是:A. 研究犯罪行为的原因、本质和规律的学科B. 研究犯罪人群的特点和心理的学科C. 研究刑法的学科D. 研究刑事司法程序和规则的学科2.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除了:A. 犯罪的构成要件和犯罪类型B. 犯罪的心理学解释C. 犯罪的预防和控制D. 刑事司法程序和规则3. 刑法学和犯罪学的关系是:A. 刑法学研究刑法规范,犯罪学研究犯罪行为B. 刑法学研究犯罪行为,犯罪学研究刑法规范C. 刑法学只研究重大犯罪,犯罪学研究一般犯罪D. 刑法学只研究行为,犯罪学研究心理4.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除了:A. 现场调查B. 统计分析C. 实验研究D. 心理测量5. 犯罪学的基本假设是:A. 犯罪是由与一般人相差较大的人所为B. 犯罪是由社会因素导致的C. 犯罪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D. 犯罪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什么是犯罪的社会控制?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 犯罪学理论中的自我控制理论是如何解释犯罪行为的?请简要阐述。
3. 请简述犯罪人群的特点和心理特征。
4. 犯罪预防和控制的方法有哪些?请从社会、家庭和个体层面分别进行阐述。
……三、案例分析题(30分)请根据下述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某市出现多起盗窃案,盗窃者专门以偷窃市民住宅为目标,作案方式多样且高效凶狠。
警方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作案地点都存在安全隐患,例如门窗未上锁、安防设施薄弱等。
此外,作案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
经过进一步分析,警方推断作案人员熟知受害人的作息时间和出行习惯。
问题:1. 请分析该案件的犯罪动机和目标。
2. 请结合社会控制理论和环境犯罪学解释该案件。
3. 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此类盗窃案?(正文结束)以上是1500字的犯罪学考试题文章,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排版和分节,满足内容表述的流畅和整洁美观。
犯罪学题目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犯罪学的学科性质:犯罪学主要是以社会学和法学为基础,并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犯罪预防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龙勃罗梭:是意大利著名精神病学者、法医学者和犯罪学家,长期以犯人为对象进行解剖学和人类学研究,于1876年发表《犯罪人论》。
他是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
被视为犯罪学的鼻祖。
他提出了天生犯罪人论及刑罚目的在于防卫的预防观。
3.犯罪区域分布:是指不同区域的犯罪分布情况,包括具体分布和类型分布。
4.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与主体文化相对应的组成部分,是局部文化。
5.转处:是指对应受刑事处罚的轻微违法者或少年犯罪者改用其他非刑罚处罚的方式处理的方法。
6.被害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案件或经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7.犯罪的起伏律:是指无论犯罪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的时起起伏,波浪式的发展趋势。
8.犯罪高峰年龄: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犯罪率最高,犯罪行为最集中的年龄段。
9.犯罪暗数: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10.犯罪预防: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和养活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11. 犯罪治安预防:是指以公安保卫部门等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为主体,广大社会民众协同进行的旨在维护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的社会管理和控制的活动与措施。
12. 犯罪后预防: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以后,为了防止其重新犯罪,而采取惩罚改造措施,进行心理、人格矫正,纠正其不良的心态和行为模式,重塑健康的人格和建立健康的观念体系。
13.模仿论:是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提出来的一种关于犯罪发生原因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会因接受刺激和暗示而发生类似的行为。
是研究人依照一定的榜样实施特定动作和行为的过程的理论。
14.犯罪的时空条件:是指适于犯罪分子达到犯罪目的,逃避抓捕的作案时机和情境。
《犯罪学》期末综合复习题
《犯罪学》期末综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学
2、犯罪人
3、被害人
4、犯罪场
5、犯罪预测
6、犯罪预防
二、填空题。
1、犯罪学的基本特质是()
2、四因动态系统理论认为犯罪的原因是由()、不良需要、社会环境和()构成。
3、()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处于最深层次的地位。
4、犯罪场的构成包括四种因素:时间因素、()、犯罪侵害对象和()
5、()是我国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6、我国对法人犯罪的处罚实行()原则。
7、以侵害对象划分,暴力犯罪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为主要
侵害对象;一是以()为主要侵害对象。
8、我国处理犯罪的总方针是()
三、简答题。
1、犯罪学的任务有那些?
2、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怎样?
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有那些?
4、惯犯的种类?
5、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四、论述题
试述犯罪预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犯罪学复习问题(不传播)
2013-2014-2学期《犯罪学》总复习思考题1、简述犯罪现象的主要特征。
P47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由犯罪原因所决定的有关犯罪、犯罪人及其被害人形态的诸客观事实的总和。
非理性、直观性:犯罪现象是具体而浅显、无需理性思维的基本客观事实。
因果性:由一定犯罪原因引发犯罪现象。
综合性:犯罪、犯罪人和被害人三者共同组成。
负价值性:犯罪现象就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表现,不利于社会安康,有一定负面影响。
隐蔽性、被忽视性:犯罪心理是主观内在隐蔽的,相应的犯罪行为或犯罪现象也是隐蔽、容易被忽视。
2、简述极端暴力犯罪的特征。
P62;P284突发性:极端暴力犯罪属于激情犯罪、临时起意等。
凶残性(犯罪手段复杂多变、危害后果严重):利用现代科技谋取杀伤力强的武器,造成恶性事件,甚至牵连无辜,与社会为敌。
纠合性:极端暴力犯罪往往是有组织的(团伙、集团、黑社会性质组织、黑社会犯罪))交错性:极端暴力犯罪往往伴随着其他犯罪行为(抢劫、强奸、杀人等)由民事纠纷转化而成的暴力犯罪比例上升: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发生频繁:恐怖组织繁多、活动猖獗:攻击对象与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以革命危害社会、以民族分裂、宗教主义威胁世界和平3、简述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P73犯罪时间、犯罪时空、人(犯罪人、被害人)、犯罪工具(有社会危害性,犯罪工具是犯罪行为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行为方式:自由选择(主要情况下)、被迫采取(特殊情况下)、秘密、欺诈、暴力、威胁4、从性别比较角度简述女性犯罪的主要特征。
P83;P113;P163在犯罪人数上,男性犯罪远多于女性犯罪,但当今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女性犯罪大部分属于非暴力犯罪,且具有依附性,如卖淫、偷窃、欺诈、伪造等财产犯罪;女性犯罪具有较难悔改的特点,特别是性犯罪具有顽固性、持久性、恶劣性;女性暴力犯罪一般是杀婴、因婚姻家庭纠纷发生的奸情杀人案件,这是女性嫉妒、烦躁、焦虑、恐惧等强烈情感积累的表现;根据体型性格理论,女性偏于体格弱小、情绪较为感性,以非暴力犯罪为主,相应的男性体格强健、情绪较为理性,倾向高科技、暴力犯罪。
犯罪学复习题集锦.
判断题一、1、犯罪学的体系是指有关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知识与理论,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共同构成的系统的整体。
(R )2、《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学者边沁。
(W )3、白领犯罪是由杰出的美国老一辈犯罪学家埃德温·萨瑟兰教授提出的。
(R )4、1997年刑法修订后,将犯罪分为八大类。
(W )5、犯罪准备,是指为犯罪行为的实施准备条件。
(R )6、我国的综合治理犯罪预防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的。
(W )7、犯罪实施,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将要指向犯罪所要侵犯的目标。
(W )8、根据犯罪现象的显隐程度,犯罪现象可分为常规犯罪现象和随机犯罪现象。
(W )9、有罪过犯罪行为是指行为实施时,行为人既无故意也无过失。
(W )10、近代世界最有影响的第一步刑法典即1810年《法国刑法典》,便以古典学派理论为基础。
(R )11、刑法学和犯罪学都研究犯罪,但它们的视角和重心不同。
(R )12、犯罪学以承认犯罪的不可避免为研究的逻辑起点。
(R )13、意大利法学家加罗法洛在犯罪原因上主张自由意志说。
(W )14、把染色体与犯罪联系起来的生物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
(R )15、早在1956年,被害人学的创始人本杰明·门德尔松应予被害人以适当补偿。
(R )16、犯罪与引起犯罪发生变动的社会事物(即犯罪原因)在价值评定上总是一致的。
(W )17、犯罪学在我国得以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
(W )18、刑罚预防的主体是国家机关。
(W )19、刑罚规定的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刑罚预防的效果。
(W )20、风俗犯罪,即违背社会善良风俗的犯罪行为,如贪污、盗窃等犯罪。
(W )答案判断题1、正确2、错误3、正确4、错误5、正确6、错误7、错误8、错误9、错误10、正确11、正确12、正确13、错误14、正确15、正确16、错误17、错误18、错误19、错误20、错误二、1、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在外延上与刑法学的概念一致。
犯罪学(全网考)
一、判断题1、犯罪学的体系是指有关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知识与理论,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共同构成的系统的整体。
()2、《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学者边沁。
()3、白领犯罪是由杰出的美国老一辈犯罪学家埃德温·萨瑟兰教授提出的。
()4、1997年刑法修订后,将犯罪分为八大类。
()5、犯罪准备,是指为犯罪行为的实施准备条件。
()6、我国的综合治理犯罪预防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的。
()7、犯罪实施,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将要指向犯罪所要侵犯的目标。
()8、根据犯罪现象的显隐程度,犯罪现象可分为常规犯罪现象和随机犯罪现象。
()9、有罪过犯罪行为是指行为实施时,行为人既无故意也无过失。
()10、近代世界最有影响的第一步刑法典即1810年《法国刑法典》,便以古典学派理论为基础。
()1、刑法学和犯罪学都研究犯罪,但它们的视角和重心不同。
()2、犯罪学以承认犯罪的不可避免为研究的逻辑起点。
()3、意大利法学家加罗法洛在犯罪原因上主张自由意志说。
()4、把染色体与犯罪联系起来的生物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
()5、早在1956年,被害人学的创始人本杰明·门德尔松应予被害人以适当补偿。
()6、犯罪与引起犯罪发生变动的社会事物(即犯罪原因)在价值评定上总是一致的。
()7、犯罪学在我国得以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
()8、刑罚预防的主体是国家机关。
()9、刑罚规定的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刑罚预防的效果。
()10、被害人,是指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加害者。
()1、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在外延上与刑法学的概念一致。
()2、犯罪学是前犯罪学科,这一定位集中表明了犯罪学的价值基础。
()3、犯罪预防的可能性问题是一个关涉到犯罪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问题。
()4、社会预防、心里预防、治安预防和刑罚预防构成了我国预防犯罪的四道防线。
()5、刑罚预防的工具是刑法。
犯罪学复习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题(一)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 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 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气质类型的居多.4.精神病患者在及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 工具条件和侵害对象等.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和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部分.二、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A.强制性B.确定性C.均衡性D.即时性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A.社会解组论B.犯罪生态学C.犯罪同心圆论D.不同接触论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 ( )A.个体犯罪B.团伙犯罪C.集团犯罪D.有组织犯罪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 )A.青少年犯罪增多B.女性犯罪上升C.流动人口犯罪突出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5.智能障碍是指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障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 )A.遗忘B.虚构C.怪癖D.精神分裂6.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存在某种间接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 ( ) A.天气B.工具C.季节D.昼夜7.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 )A.趋势外推法B.比较研究法C.心理分析法D.专家评估法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犯罪预防3.犯罪原因4.犯罪条件5.犯罪学6.被害预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32分)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犯罪学复习试卷(一)答案一、填空题:1.犯罪预测2.犯罪前预防、犯罪中预防、犯罪后预防3.胆汁质型粘液质型4.心理情感5.时空条件工具条件6.犯罪机会空间环境7.阶级性社会性相对性8.传统手段犯罪现代手段犯罪9.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二、选择题:1.BCD2.AC3.ABC4.ABCD5.AB6.ACD7.ABD三、名词解释: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犯罪学复习题完整版
罪学》复习一、单项选择1.一般认为,“犯罪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人类学家(C)提出来的(p3)A.加洛法罗B. 菲利 C . 保罗·托皮纳尔? D. 贝卡利亚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 )(p7)A.犯罪现象B.犯罪原因?C.犯罪治理?D.犯罪预防3.犯罪学是一门独立的( A )(p9)A. 社会科学B. 人文科学C.法学学科D.心理学科4.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 B )(p19) A.社会结构? B.犯罪现象?C.社会规律?D. 越轨行为5 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 C )(p40)A.发展经济?B. 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D. 奖励美德6.关于犯罪原因,菲利提出了( B )(p49)A. 犯罪二原因论B. 犯罪三原因论?C. 犯罪四原因论?D. 犯罪五原因论7.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的研究从犯罪行为转向了( A )(p51)A. 犯罪人B.犯罪被告人C.犯罪嫌疑人D.犯罪被害人8.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也随之不断( D )(p61) A. 消失 B.上升 C.下降 D.发展变化9.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犯罪具有(C)A. 阶级性B.相对性C.社会性D.政治性10.边沁学说的核心是( A )(p41)A." 幸福计算" 理论?B. 性善论C.社会解组论?D. 刑罚个别化理论11.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C )(p114)A. 内容体系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D.形式体系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着名的()A. 亚文化论B.亚文化群论C.文化解组论D.文化冲突论13. 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 D )(p63)A. 发案数?B. 相对暗数C.恒比数?D. 绝对暗数14. 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A. 脑组织损伤说?B. 自由意志论C.模仿论?D. 精神分析理论世纪30 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A.社会控制论?B. 社会环境论C.文化冲突论?D. 亚文化理论16.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 D )(p114)A.纽带作用?B. 辅助作用?C. 基础作用?D. 核心作用17.在我国,被害人集中在( C )岁阶段(p209)————3518.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着名理论是()A. 生活方式麻痹理论B. 生活方式暴露理论C.生活方式放任理论D.生活方式放纵理论19.在我国,犯罪人集中在( C )岁阶段(p67)—25 —25 —25 —2520.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A )(p232)A. 犯罪预测的内容?B. 犯罪预测的时间C.犯罪预测的条件?D. 犯罪预测的空间21 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 D )(p265)A. 惩戒性预防?B. 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 堵塞性预防22.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A.塞林?B.萨瑟兰?C.塔尔德?D.坦嫩鲍姆?23.一般预防的对象是( B )(p260)A.党政首脑机关 B .普通社会成员C.已然犯罪人 D .物资仓库24.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 D )(p51)A.被害人B. 刑罚C.犯罪情境D. 犯罪人25.犯罪类型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A.相互关系 B .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 D .因素关系26.三级犯罪预防理论是()学者提出的A. 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27.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D )(p110)A. 违法性B. 社会性C. 形式多样性D.社会危害性28.从学科性质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是一门(B)(p16)A.规范性科学B. 事实性或陈述性科学C. 概念性科学D. 形式性科学世纪中叶以后,()的研究方法成为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人类学B.生物学C.社会学D.心理学3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A. 刑事侦查学B.刑法学C.犯罪学D.罪犯矫正学32.犯罪学研究中一般多用( A )(p63)A.发案数B. 立案数C.判决数D.绝对数33.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A.立案率B. 破案率C.人犯率D.犯罪率34.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B. 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C. 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D. 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P36. 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A. 思想体系B. 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D. 形式体系37.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A.犯罪根源B. 犯罪的一般原因C.犯罪的条件D. 犯罪情境38.依据被害人是否具备被害因素,可以将被害人分为机会性被害人和( D )(p205)A. 既然性被害人B.间接性被害人C. 复合性被害人D. 状态性被害人39.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A. 指数修匀法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D. 对比类推法40. 犯罪预防的终极目标在于)(p256)A.惩治犯罪B. 控制和减少犯罪C.消除犯罪诱因D.消除犯罪41. 关于犯罪原因,菲利提出了(D )(p49)A. 刑罚个别化理论B.社会防卫论C. 刑罚替代性措施说D.犯罪三原因论42. 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A. 非必然的B. 非必要的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D. 非必然的,而是必要的43. 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 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44. 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 正在提高B. 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 变化不定5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A. 天生犯罪人论B.人种论C.亚文化论D. 差异交往论55.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 精神分析理论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D.隔世遗传理论56.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A )(p16)A. 事实分析法B.规范分析法C.法律论证法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57.“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A.菲利B. 托皮纳尔C.塔尔德D.加洛法罗58.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A.法律B. 犯罪人的自由意志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D. 刑罚59.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 A. 人生经历的不同 B. 人格特征的不同C.生理特征的不同D.生活方式的不同60.()是个人在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A.动机 B .情绪C.需要D.性格61.已经发生并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已举报而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A.发案数B. 相对暗数C.绝对暗数D. 恒比数62.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 正在提高B. 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 变化不定63.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A. 纽带作用B. 辅助作用C.核心作用D. 基础作用6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A. 天生犯罪人论B.人种论C.亚文化论D. 差异交往论65.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 精神分析理论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D.隔世遗传理论66.无智能缺陷、心理紊乱不定、对自己的缺点毫无察觉、对别人不负责任、自制力差、易盲动等属于()A. 精神发育迟滞的表现B.精神常态的表现C. 重性精神病的表现D.人格障碍的表现67.被害人化理论是日本着名学者()提出的观点A.野田鸠夫B. 宫泽浩一C.小野正南D. 宫本一雄68.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着名理论是()A. 生活方式暴露理论B.生活方式疏忽理论C. 生活方式放任理论D.生活方式麻痹理论69.在我国,被害人集中在()岁阶段—35 —35 —35 —3570.依据犯罪预防所作用的对象以及地位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将犯罪预防划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A. 疏导性预防B.保护性预防C.控制性预防D.重点预防71.在我国,犯罪人集中在()岁阶段—25 —25 —25 —2572.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A.西南倾斜现象?B.东北倾斜现象C.西北倾斜现象?D.东南倾斜现象73.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A. 脑组织损伤说B.社会分化论C.精神分析理论D. 模仿论74.()是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A. 犯罪空间B.犯罪地点C.犯罪条件D.犯罪场景75.被害人的受容性是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出一种()A. 巧妙应对状态的特性B.麻木状态的特性C. 顺应状态的特性D.反抗状态的特性76.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A. 适度容忍B.零容忍C.强容忍D.饱和容忍82. 犯罪发展中危害最大、起作用最快的犯罪规律是()A. 犯罪的辐射律B.犯罪的消长律C.犯罪的起伏律D.犯罪的转化律84. 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 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85. 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A. 社会形态B. 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87. 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A. 被害数量B. 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 88. 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 )A. 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 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 99. 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 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 )A. 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 100.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 )A.首要环节B. 积极措施C.战略性措施D.重要措施102. 生活方式暴露理论是由美国学者( )等人创立的A.斯帕克思B. 克劳福德C.亨德兰D.谢尔顿104. 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A.内容体系B. 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D.形式体系105. 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 )A.塞林?B.萨瑟兰?C.塔尔德?D.坦嫩鲍姆 ?106. 龙勃罗梭认为,影响天生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 )A.社会因素B. 心理因素C.行为习惯因素107. 西方犯罪学家坦嫩鲍姆提出了着名的( A. 文化冲突论 B.标签论击理论 108. 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C. 侧重研究不良行为D. 侧重研究越轨行为10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属 于(? )A. 社会性的属性 ?B.政治性的属性C.历史性的属性 ?D.文化性的属性114. 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 )A. 脑组织损伤说B.社会分化论C.精神分析理论D. 模仿论115. ( )是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A. 犯罪空间B.犯罪地点C.犯罪条件D.犯罪场景116. 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 )D.隔代遗传的生理因素) C.遏制论D.挫折攻 A.侧重研究违法行为B. 侧重研究犯罪现象A. 犯罪机会B.犯罪原因C.犯罪条件D.犯罪动机117.被害人的受容性是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出一种()A. 巧妙应对状态的特性 B.麻木状态的特性 C.顺应状态的特性 D.反抗状态的特性118.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A. 适度容忍B.零容忍C.强容忍D.饱和容忍120.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A. 首要环节 B.积极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长远措施121. 三级犯罪预防理论是()学者提出的A.英国B. 美国C.法国D.德国123. 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 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124. 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 A. 社会形态 B. 宏观社会制度 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126. 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A. 被害数量B. 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128. 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A. 法学观点B. 心理学观点C.社会学观点D.独立学科观点131. 犯罪类型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A.相互关系B.比例关系 C .数量关系D.因素关系135. 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 A. 社会形态 B. 宏观社会制度 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136. 美国社会学家塞林于1939 年提出的着名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是()A. 亚文化论B. 亚文化群论C.文化解组论D.文化冲突论140. 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 A.社会结构? B.犯罪现象? C.社会规律? D.越轨行为145. 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A. 被害数量B. 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146. 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A. 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151. 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A. 犯罪根源B. 犯罪的一般原因C.犯罪的条件D.犯罪情境152. 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A. 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B. 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C. 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D. 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二、多项选择1.犯罪学具体研究方法论包括(ACE )【p23】A.思辩的研究方法B .经验的研究方法C.实证的研究方法D.辩证的研究方法 E .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3.建国初期, 我国基本禁绝了()A.烟毒灾害?B. 暴力犯罪?C.卖淫嫖娼?D.经济犯罪?E.赌博?4.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A.犯罪预防?B. 打击犯罪?C.犯罪学学科的发展?D.从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犯罪现象?E. 犯罪人的改造与矫治?5.开展犯罪预防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 预防为主原则B.人治原则C.成本效益原则D.可操作性原则E. 分散原则8.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A. 不良的认识观念B.畸形的需要C.犯罪的动机倾向D.偏执变异的性格特征E. 消极的心理状态9.社会控制论的主要观点有()A.遏制论B. 标签论C.中性化说D. 差异交往论E.社会责任说10.按照预测内容的标准,可将犯罪预测类型划分为()A.犯罪形式预测B. 犯罪形态预测C.宏观犯罪预测D. 微观犯罪预测E. 犯罪手段预测11.根据被害人是否已遭受侵害,可以将其划分为()A.机会性被害人B.直接被害人C. 既然被害人D.职业被害人E.潜在被害人13. 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确立市场经济后的犯罪状况是()A. 权利资本化犯罪突出B. 公有财产已成为掠夺的对象C.职业犯罪比重增加D. 自发的群体性犯罪增多E. 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差异缩小15.建国初期的犯罪特征是()A.青少年犯罪突出 B .暴力犯罪突出C.反革命破坏案件突出D.女性犯罪突出E.惯犯、累犯多16.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A. 犯罪发生的根源B.犯罪发生的条件C.犯罪发生的具体原因D. 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E. 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17.实证派犯罪学与古典犯罪学的区别有(CDE )【p52】A. 时代背景的区别B. 研究对象的区别C.研究方法的区别D. 犯罪原因理论的区别E. 犯罪对策理论的区别19.犯罪暗数产生的原因包括(ABCDE)【p65】A. 有的被害人担心个人名誉、利益受到损害B.有的被害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害C.有的作案人是被害人的亲戚朋友,被害人碍于情面不报案D. 有的是犯罪发生后没有被任何人发现E. 有的是人为的工作失误,统计不准确20.犯罪预测的特点有(ABCE)【p226】A.现实性B. 示导性C.结果的可变性D.科学性E.复杂性21.犯罪学研究过程包括(ABCD)【p26】A. 选题阶段B.研究设计阶段C.收集资料阶段D.资料处理和分析阶段E. 归档阶段22.犯罪现象的性质具有(BCDE )【p60】A.相对性B. 历史性C.政治性D.社会性E.文化性23.犯罪行为具有(ACDF )特征(p110)A.传染性B. 违法性C.违规性D.社会性E.形式多样性24.犯罪原因特征主要包括(ABE )【p122】A. 因素的释能性B.因素的复杂性、综合性C.因素的多重性D. 因素的可变性E. 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25.被害中被害人对犯罪的反应模式有()A.沉默B. 激烈反抗C. 顺应D.配合E.巧妙应对26.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A. 犯罪发生的根源B.犯罪发生的条件C.犯罪发生的具体原因D. 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E. 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27.犯罪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基本层次有(ACD )【p21】A.方法论B. 社会调查法C.研究方式D. 具体方法及技术E. 基本步骤28.刑事古典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BCE )【p38】A. 托马斯·莫尔B.贝卡里亚C. 边沁D. 孟德斯鸠E. 费尔巴哈三、判断正误并改错1.犯罪条件在具体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决定作用。
2022电大《犯罪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二
2022电大《犯罪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二一、名词解释1、犯罪预防模式:是犯罪预防标准化的、制度化的基本实践形式。
从结构上看,它表现为特定的犯罪预防主体、策略和措施的综合配置和具体动作。
2、犯罪的心理预防:是指在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人能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境下做出符合社会法律和伦理规范的行为选择,而对人的健全人格的社会培养和自我修养过程。
3、犯罪治安预防:也可说是犯罪控制,是指由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控制犯罪行为实施所需要的或者可能利用的外部条件,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的实施,防止和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的各种行政措施。
4、犯罪的技术预防: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设计和利用各种技术防范手段,即时发现犯罪、阻止犯罪、制服犯罪人的活动。
二、不定项选择题1、社会预防具有哪些功能?(ABCD)A、社会建设功能B、社会整合功能C、社会控制功能D、社会化和社会心理调节功能2、社会控制的三种主要力量是(ABC)A、道德B、法制C、政府行政D、宗教3、犯罪心理预防具有哪些功能?(ABCD)A、人格的塑造和养成B、社会控制功能C、心理调节D、主观激励4、犯罪的微观控制主要包括:(ABC)A、对重点人员的控制B、对特定场所的控制C对特定行业的控制D、对特定时期的控制5、应用最为广泛的犯罪技术预防手段是:(ABC)A、监测手段B、抗阻手段C、自救手段D、保护装置三、判断题1、犯罪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
(√)2、犯罪心理预防的核心的目的是使人养成健全的人格,是人完善、人的内在充实。
(√)3、刑罚预防的对象就是犯了罪的人。
(某)4、对相对固定的公共场所的犯罪控制,应贯彻“以防为主,以快为主”的原则。
(√)5、犯罪控制和犯罪预防其实是一回事。
(某)四、简答题1、简述犯罪控制的基本原理。
答:犯罪控制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后或过程中采取的不使犯罪行为继续发生或再次发生,并防止犯罪现象的数量的质量超出正常范围(或曰社会所能容忍的范围)的硬性抑制手段。
犯罪学复习资料--李秀金--
犯罪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综合治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打击、预防和( )A.改造B.教育C.挽救D.感化2.犯罪预测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指( )A.犯罪预测的方法B.犯罪预测的价值C.犯罪的预测目的D.犯罪预测的对象3.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外推法、因素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 )A.回归分析预测法B.专家评估法C.临床诊断法D.问卷法4.针对犯罪分子和有前科劣迹、露出犯罪形迹的人所采取的刑罚或其他惩戒性措施的预防是( )A.改造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惩戒性预防5.公安保卫机关依法采取的各种预防、减少犯罪发生的专业性防范措施,被称为( )A.社会预防B.心理预防C.治安预防D.刑罚预防6.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7.因主动实施了某种刺激性行为,招致加害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而受到侵害的人,在犯罪学理论中被称为( )A.轻浮型被害B.受挫型被害人C.挑衅型被害人D.贪婪型被害人:8、古典犯罪学派贝卡利亚的代表作是()。
A.《犯罪学》B.《道德与立法原理》C.《论犯罪与刑法》D.《犯罪社会学》9、犯罪原因的“三因素论”的提出者()A.菲利B.龙勃罗梭C.加罗法洛D.费尔巴哈10、提出“自然犯罪”概论是()。
A.贝卡利亚B.边沁C.菲利D.加罗法洛11、我国古代重视用道德感化预防犯罪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12、当代西方犯罪生物学是()研究的延续和发展。
A.犯罪古典学派B.犯罪社会学学派C.犯罪心理学派D.犯罪人类学派13、潜在的被害人又称为()。
A.机会性被害人B.状态性被害人C.被迫性犯罪D.虚假的被害人14、世界上第一部《刑事损害赔偿法》是()颁布的。
犯罪学复习题完整版
犯罪学复习题完整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犯罪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1.一般认为,“犯罪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人类学家( C)提出来的(p3)A.加洛法罗B.菲利 C .保罗·托皮纳尔 D.贝卡利亚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p7)A.犯罪现象B.犯罪原因C.犯罪治理D.犯罪预防3.犯罪学是一门独立的(A )(p9)A.社会科学B.人文科学C.法学学科D.心理学科4.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B )(p19)A.社会结构B.犯罪现象C.社会规律D.越轨行为5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 C )(p40)A.发展经济B.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D.奖励美德6.关于犯罪原因,菲利提出了( B)(p49)A.犯罪二原因论B. 犯罪三原因论C. 犯罪四原因论D. 犯罪五原因论7.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的研究从犯罪行为转向了( A)(p51)A.犯罪人B.犯罪被告人C.犯罪嫌疑人D.犯罪被害人8.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也随之不断(D )(p61)A.消失B.上升C.下降D.发展变化9.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犯罪具有(C)A.阶级性B.相对性C.社会性D.政治性10.边沁学说的核心是(A )(p41)A."幸福计算"理论B.性善论C.社会解组论D.刑罚个别化理论11.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C)(p114)A.内容体系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D.形式体系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着名的()A.亚文化论B.亚文化群论C.文化解组论D.文化冲突论13.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D )(p63)A.发案数B.相对暗数C.恒比数D.绝对暗数1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A.脑组织损伤说B.自由意志论C.模仿论D.精神分析理论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A.社会控制论B.社会环境论C.文化冲突论D.亚文化理论16.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 D)(p114)A.纽带作用B.辅助作用C.基础作用D.核心作用17. 在我国,被害人集中在( C )岁阶段(p209)————3518.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着名理论是()A.生活方式麻痹理论B.生活方式暴露理论C.生活方式放任理论D.生活方式放纵理论19. 在我国,犯罪人集中在( C)岁阶段(p67)—25 —25 —25 —2520.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 A)(p232)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时间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空间21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D )(p265)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22.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A.塞林B.萨瑟兰C.塔尔德D.坦嫩鲍姆23.一般预防的对象是( B)(p260)A.党政首脑机关 B.普通社会成员C.已然犯罪人 D.物资仓库24.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 D)(p51)A.被害人B.刑罚C.犯罪情境D.犯罪人25.犯罪类型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A.相互关系 B.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 D.因素关系26.三级犯罪预防理论是()学者提出的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27.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D )(p110)A.违法性B.社会性C.形式多样性D.社会危害性28.从学科性质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是一门( B)(p16)A.规范性科学B.事实性或陈述性科学C.概念性科学D.形式性科学世纪中叶以后,()的研究方法成为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人类学B.生物学C.社会学D.心理学3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A.刑事侦查学B.刑法学C.犯罪学D.罪犯矫正学32.犯罪学研究中一般多用(A )(p63)A.发案数B.立案数C.判决数D.绝对数33.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A.立案率B.破案率C.人犯率D.犯罪率34.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P36.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A.思想体系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D.形式体系37.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A.犯罪根源B.犯罪的一般原因C.犯罪的条件D.犯罪情境38.依据被害人是否具备被害因素,可以将被害人分为机会性被害人和( D )(p205)A.既然性被害人B.间接性被害人C.复合性被害人D.状态性被害人39.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A.指数修匀法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D.对比类推法40.犯罪预防的终极目标在于( B )(p256)A.惩治犯罪B.控制和减少犯罪C.消除犯罪诱因D.消除犯罪41.关于犯罪原因,菲利提出了( D )(p49)A.刑罚个别化理论B.社会防卫论C.刑罚替代性措施说D.犯罪三原因论42.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A.非必然的B.非必要的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D.非必然的,而是必要的43.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44.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正在提高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变化不定5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A.天生犯罪人论B.人种论C.亚文化论D.差异交往论55.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精神分析理论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D.隔世遗传理论56.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 A )(p16)A.事实分析法B.规范分析法C.法律论证法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57.“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A.菲利B.托皮纳尔C.塔尔德D.加洛法罗58.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A.法律B.犯罪人的自由意志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D.刑罚59. 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A.人生经历的不同B.人格特征的不同C.生理特征的不同D.生活方式的不同60.()是个人在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A.动机B.情绪C.需要 D.性格61.已经发生并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已举报而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A.发案数B.相对暗数C.绝对暗数D.恒比数62.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正在提高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变化不定63.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A.纽带作用B.辅助作用C.核心作用D.基础作用6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A.天生犯罪人论B.人种论C.亚文化论D.差异交往论65.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精神分析理论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D.隔世遗传理论66.无智能缺陷、心理紊乱不定、对自己的缺点毫无察觉、对别人不负责任、自制力差、易盲动等属于()A.精神发育迟滞的表现B.精神常态的表现C.重性精神病的表现D.人格障碍的表现67.被害人化理论是日本着名学者()提出的观点A.野田鸠夫B.宫泽浩一C.小野正南D.宫本一雄68.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着名理论是()A.生活方式暴露理论B.生活方式疏忽理论C.生活方式放任理论D.生活方式麻痹理论69.在我国,被害人集中在()岁阶段—35 —35 —35 —3570.依据犯罪预防所作用的对象以及地位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将犯罪预防划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A.疏导性预防B.保护性预防C.控制性预防D.重点预防71. 在我国,犯罪人集中在()岁阶段—25 —25 —25 —2572.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 )A.西南倾斜现象B.东北倾斜现象C.西北倾斜现象D.东南倾斜现象73.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A.脑组织损伤说B.社会分化论C.精神分析理论D.模仿论74.()是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A.犯罪空间B.犯罪地点C.犯罪条件D.犯罪场景75.被害人的受容性是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出一种()A.巧妙应对状态的特性B.麻木状态的特性C.顺应状态的特性D.反抗状态的特性76.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A.适度容忍B.零容忍C.强容忍D.饱和容忍82.犯罪发展中危害最大、起作用最快的犯罪规律是()A.犯罪的辐射律B.犯罪的消长律C.犯罪的起伏律D.犯罪的转化律8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85.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87.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A.被害数量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88.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99.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100.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A.首要环节B.积极措施C.战略性措施D.重要措施102.生活方式暴露理论是由美国学者()等人创立的A.斯帕克思B.克劳福德C.亨德兰D.谢尔顿104.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A.内容体系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D.形式体系105.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A.塞林B.萨瑟兰C.塔尔德D.坦嫩鲍姆106.龙勃罗梭认为,影响天生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A.社会因素B.心理因素C.行为习惯因素D.隔代遗传的生理因素107.西方犯罪学家坦嫩鲍姆提出了着名的()A.文化冲突论B.标签论C.遏制论D.挫折攻击理论108.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A.侧重研究违法行为B.侧重研究犯罪现象C.侧重研究不良行为D.侧重研究越轨行为109.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属于( )A.社会性的属性B.政治性的属性C.历史性的属性D.文化性的属性11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A.脑组织损伤说B.社会分化论C.精神分析理论D.模仿论115.()是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A.犯罪空间B.犯罪地点C.犯罪条件D.犯罪场景116.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A.犯罪机会B.犯罪原因C.犯罪条件D.犯罪动机117.被害人的受容性是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出一种()A.巧妙应对状态的特性B.麻木状态的特性C.顺应状态的特性D.反抗状态的特性118.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A.适度容忍B.零容忍C.强容忍D.饱和容忍120.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A.首要环节B.积极措施C.战略性措施D.长远措施121.三级犯罪预防理论是()学者提出的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123.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124.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126.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A.被害数量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128.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A.法学观点B.心理学观点C.社会学观点D.独立学科观点131.犯罪类型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A.相互关系B.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D.因素关系135.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136.美国社会学家塞林于1939年提出的着名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是()A.亚文化论B.亚文化群论C.文化解组论D.文化冲突论140.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A.社会结构B.犯罪现象C.社会规律D.越轨行为145.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A.被害数量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146.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151.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A.犯罪根源B.犯罪的一般原因C.犯罪的条件D.犯罪情境152.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二、多项选择1. 犯罪学具体研究方法论包括(ACE )【p23】A.思辩的研究方法B.经验的研究方法C.实证的研究方法D.辩证的研究方法 E.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3.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禁绝了( )A.烟毒灾害B.暴力犯罪C.卖淫嫖娼D.经济犯罪E.赌博4.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A.犯罪预防B.打击犯罪C.犯罪学学科的发展D.从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犯罪现象E.犯罪人的改造与矫治5.开展犯罪预防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预防为主原则B.人治原则C.成本效益原则D.可操作性原则E.分散原则8.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A.不良的认识观念B.畸形的需要C.犯罪的动机倾向D.偏执变异的性格特征E.消极的心理状态9.社会控制论的主要观点有()A.遏制论B.标签论C.中性化说D.差异交往论E.社会责任说10.按照预测内容的标准,可将犯罪预测类型划分为()A.犯罪形式预测B.犯罪形态预测C.宏观犯罪预测D.微观犯罪预测E.犯罪手段预测11.根据被害人是否已遭受侵害,可以将其划分为()A.机会性被害人B.直接被害人C.既然被害人D.职业被害人E.潜在被害人13.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确立市场经济后的犯罪状况是()A.权利资本化犯罪突出B.公有财产已成为掠夺的对象C.职业犯罪比重增加D.自发的群体性犯罪增多E.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差异缩小15.建国初期的犯罪特征是()A.青少年犯罪突出 B.暴力犯罪突出C.反革命破坏案件突出D.女性犯罪突出E.惯犯、累犯多16.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A.犯罪发生的根源B.犯罪发生的条件C.犯罪发生的具体原因D.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E.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17.实证派犯罪学与古典犯罪学的区别有(CDE )【p52】A.时代背景的区别B.研究对象的区别C.研究方法的区别D.犯罪原因理论的区别E.犯罪对策理论的区别19.犯罪暗数产生的原因包括(ABCDE )【p65】A.有的被害人担心个人名誉、利益受到损害B.有的被害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害C.有的作案人是被害人的亲戚朋友,被害人碍于情面不报案D.有的是犯罪发生后没有被任何人发现E.有的是人为的工作失误,统计不准确20.犯罪预测的特点有(ABCE)【p226】A.现实性B.示导性C.结果的可变性D.科学性E.复杂性21.犯罪学研究过程包括(ABCD )【p26】A.选题阶段B.研究设计阶段C.收集资料阶段D.资料处理和分析阶段E.归档阶段22.犯罪现象的性质具有( BCDE )【p60】A.相对性B.历史性C.政治性D.社会性E.文化性23.犯罪行为具有(ACDF )特征(p110)A.传染性B.违法性C.违规性D.社会性E.形式多样性24.犯罪原因特征主要包括(ABE )【p122】A.因素的释能性B.因素的复杂性、综合性C.因素的多重性D.因素的可变性E.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25.被害中被害人对犯罪的反应模式有()A.沉默B.激烈反抗C.顺应D.配合E.巧妙应对26.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A.犯罪发生的根源B.犯罪发生的条件C.犯罪发生的具体原因D.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E.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27.犯罪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基本层次有( ACD )【p21】A.方法论B.社会调查法C.研究方式D.具体方法及技术E.基本步骤28.刑事古典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 BCE )【p38】A.托马斯·莫尔B.贝卡里亚C.边沁D.孟德斯鸠E.费尔巴哈三、判断正误并改错1.犯罪条件在具体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决定作用。
社会学:犯罪社会学考点巩固
社会学:犯罪社会学考点巩固1、名词解释偶遇抽样正确答案:是指调查者到某个地方,遇到哪种情况就选择哪种情况为样本,直到满足规定的数目为止的方法。
2、名词解释犯罪现象正确答案:是指一定时空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犯罪事实和犯(江南博哥)罪人情况的总和。
它包括犯罪状态、犯罪特点和犯罪规律三个层次。
3、名词解释犯罪原因正确答案:广义的犯罪原因包括犯罪的直接原因、犯罪条件及与犯罪相关的因素。
狭义的犯罪原因只指直接引起犯罪产生的现象。
4、问答题简述犯罪人的年龄。
正确答案:1.犯罪人的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时期2.不同年龄的人犯罪类型倾向不同3.犯罪人的年龄存在着区域差异4.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关系密切5、名词解释贪婪型被害人正确答案:是指贪图钱财或贪得无厌地压榨他人的被害人。
6、名词解释会控制论正确答案:西方犯罪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社会控制是犯罪控制的关键。
7、单选下列不属于我国农村犯罪特点的是()A、暴力现象突出,恶性大案严重B、赌博、卖淫、封建迷信等犯罪突出C、强奸犯罪销声匿迹D、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猖獗正确答案:C8、名词解释分类抽样正确答案:是指研究者根据某种标准首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分成若干类,每类称为一层,然后在各类中按一定比例抽取样本。
9、名词解释预防方法正确答案:是指有助于防止犯罪的措施,包括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
10、名词解释基本范畴正确答案:是指基本的类型或基本范围的概念,是各知识领域中的最基本要素,它们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
11、名词解释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正确答案:是指包含在犯罪原因中的各种因素是有系统、按层次、有机排列组合成一体的,而不是杂乱的堆砌。
12、名词解释因素的复杂性、综合性正确答案:是指构成犯罪原因的因素既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少量的,他不仅多种多样,而且十分复杂。
13、名词解释社会标签论正确答案:西方犯罪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社会标签论认为越轨和犯罪都是社会贴标签的结果14、单选越轨是一种()A、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无被害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规则的行为D、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正确答案:A15、多选综合治理的必要性是()A、和青少年犯罪的增长有关B、和警力不足有关C、和改造罪犯有关D、和法制不建全有关正确答案:A, B, C16、问答题简述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
犯罪学复习资料
1、简述同犯罪的形式概念相比,犯罪的实质概念的特征。
答案:1、犯罪的实质概念的外延大于形式概念。
2、犯罪的实质概念以行为是实害确定犯罪的内涵。
3、犯罪的实质概念是预防犯罪意义上的概念。
2、简述我国关于犯罪学概念的界定。
答案:我国犯罪学研究者对犯罪学有着不同的界定,从各种界定可以看出,我国犯罪学研究都倾向于广义犯罪学的研究,即把犯罪学界定为研究犯罪行为、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及其犯罪控制和预防犯罪对策的学科。
具体而言,犯罪学是指研究犯罪行为、犯罪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控制与预防对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的边缘科学。
3、简述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实际上是犯罪学的研究范围问题,对犯罪学概念理解的不同,其确定的研究对象也不同,根据我们对犯罪学概念的界定,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四个方面:犯罪行为、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控制与预防。
4、简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
答案:首先,犯罪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与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一样,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这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犯罪学研究对象独特性和不可替代型的要求。
其次,犯罪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这是科学发展的结果,也是由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所决定的。
总之,犯罪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新兴的边缘学科。
5、简述犯罪学的功能。
答案:犯罪学的功能主要包括四个:1、认识犯罪的功能。
2、指导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功能。
3、促进刑事科学发展的功能。
4、为刑事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的功能。
5、促进社会政策的变革的功能。
6、简述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答案:(一)犯罪学和刑法学区别。
1、所研究的“犯罪”的外延不同。
作为刑法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一种法律现象,是法律所规定的犯罪。
而作为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上客观存在的犯罪。
犯罪学的犯罪概念的外延比刑法学犯罪概念的外延大,犯罪学一方面研究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也研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社会越轨行为。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犯罪学复习试卷一、填空题(10%) 1、__犯罪预测___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犯罪前预防___________,_犯罪中预防_______和__犯罪后预防___________.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_胆汁质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__粘液质____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4、精神病患者在___心理_______及___情感_______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__时空条件_,__工具条件__和侵害对象等.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__犯罪机会___________和__空间环境__________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阶级性_____________,__社会性____________和___相对性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传统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与__现代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犯罪现象________,____犯罪原因__________和__犯罪预防__________三个部分.二、选择题(14%) 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BCD) A、强制性B、确定性C、均衡性D、即时性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AC ) A、社会解组论B、犯罪生态学C、犯罪同心圆论D、不同接触论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 (ABC) A、个体犯罪B、团伙犯罪C、集团犯罪D、有组织犯罪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 ABCD) A、青少年犯罪增多B、女性犯罪上升C、流动人口犯罪突出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5、智能障碍是指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障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 AB ) A、遗忘B、虚构C、怪癖D、精神分裂6、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存在某种间接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 ( ACD ) A、天气B、工具C、季节D、昼夜7、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 ABD) A、趋势外推法B、比较研究法C、心理分析法三、名词解释(24%)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犯罪预防3、犯罪原因4、犯罪条件5、犯罪学6、被害预防四、简答题(32%) 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 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 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 五、论述题(20%) 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犯罪学复习试卷答案D、专家评估法一、填空题:1、犯罪预测2、犯罪前预防、犯罪中预防、犯罪后预防3、胆汁质型粘液质型4、心理情感5、时空条件工具条件6、犯罪机会空间环境7、阶级性社会性相对性8、传统手段犯罪现代手段犯罪9、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二、选择题:1、BCD 2、AC 3、ABC 4、ABCD 5、AB 6、ACD 7、ABD 三、名词解释: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22年中央电大犯罪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1.犯罪学旳鼻祖是( 贝卡利亚阿)。
2.菲利是犯罪社会学派旳代表人物之一,他有关犯罪原因最重要旳理论是( B三原因犯罪论)。
3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旳学科以<< A.犯罪与刑罚>>旳诞生为标志。
4.被誉为美国犯罪学之父旳是( C。
萨瑟兰)。
5.美国社会学家科恩在《犯法少年》中提出了( C。
亚文化)概念。
6.犯罪人类学旳鼻祖是(C.龙勃罗梭)。
7.犯罪社会学最重要旳代表人物是(D.莫顿)。
8.被害人学旳创始人一般认为是(A.门德尔松)。
9.基本完毕社会主义改造前旳犯罪,以(A.政治犯罪)为主。
10.从主线上讲,犯罪旳产生是由下列原因决定旳。
(A、犯罪理)二、多选题:(在每题旳四个选项中,有二个至四个对旳答案。
选出对旳旳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10分) 1,犯罪学历史上人类学派旳代表人物是(A.龙勃罗梭C.菲利D.加罗法洛)。
2.中国现代犯罪原因理论重要有(A.社会变迁理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 矛盾冲突理论D.综合动因论。
3.四道防线旳犯罪防止体系制(A.社会防止B.心理防止C.治安防止D.刑罚防止)。
4.1983年9月做出《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旳犯罪分子旳决定》旳机关是(A.党中央 B.全国人大常委会)。
5.犯罪学旳内容体系重要是由(B、犯罪现象D、犯罪原因E、犯罪对策)等几种部分构成旳。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犯罪学是指研究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据以确立对策,防止社会和改造罪犯旳刑事社会科学。
2.犯罪预测是指运用科学理论和措施对未来社会犯罪发展趋势所进行旳有根据旳推测和估计。
3.被害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开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以以色列律师门德尔松1956年刊登旳论文《被害人学——生物、心理、社会学旳一门学科》为标志它是研究犯罪被害人旳特性、分类和法律地位以及被害人与犯罪人旳互有关系旳一门学科。
犯罪学复习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保罗·托皮纳尔)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是(对犯罪现象的研究)3.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综合性)4.在犯罪学研究中,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方法是(观察法)5.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刑法学)6.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古典犯罪学派)7.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自然犯罪概念)8.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犯罪饱和律)9.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10.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解释犯罪原因)11.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社会性)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相对暗数)13.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再犯的可能性)14.在犯罪学的初创时期,犯罪学家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其目的是(研究犯罪原因)15.在建国初期已基本绝迹或发案极少而80年代后又死灰复燃的犯罪是(制贩毒品)16.改革开放后,我国盗窃案显著特点是(集群犯罪严重)17.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文革”期间)18.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20.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21.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中介环节)22.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社会角色)23.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犯罪行为)24.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体被称为(犯罪工具)25.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犯罪条件)26.被害人由于自己的弱点落入犯罪人手中以致在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使犯罪易顺利实施,这是犯罪的(受容性)27.综合性犯罪预测、多项犯罪预测和单项犯罪预测分类所根据的标准是(犯罪预测的内容)28.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是(政法部门)29.以下措施不属于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30.之所以说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促进了欧洲18世纪的刑法改革是因为这一理论主要着眼于(预防犯罪)二、多项选择题31.犯罪学必须关注研究的关于犯罪现象课题有(.犯罪现象属性.犯罪的基本状况.犯罪特点.犯罪规律)32.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暴力犯罪向恶性化发展.发案数剧增.流动人口犯罪突出.新型犯罪不断出现3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犯罪预防.治理犯罪.犯罪学学科的发展.从深层次上认识犯罪现象.犯罪人的改造)34.我国帮教工作的原则有(平等原则.区别对待原则.联系实际原则)35.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国外犯罪预防理论开始注重犯罪预防的(实际效果.平行性.具体性.操作性)三、填空1、广义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原因)及(犯罪预防)的科学。
中央电大犯罪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1.犯罪学的鼻祖是( 贝卡利亚阿)。
2.菲利是犯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于犯罪原因最重要的理论是( B三因素犯罪论)。
3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 A.犯罪与刑罚>>的诞生为标志。
4.被誉为美国犯罪学之父的是( C。
萨瑟兰)。
5.美国社会学家科恩在《犯法少年》中提出了( C。
亚文化)概念。
6.犯罪人类学的鼻祖是(C.龙勃罗梭)。
7.犯罪社会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D.莫顿)。
8.被害人学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A.门德尔松)。
9.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犯罪,以(A.政治犯罪)为主。
10.从根本上讲,犯罪的产生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
(A、犯罪理)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二个至四个正确答案。
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10分)1,犯罪学历史上人类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龙勃罗梭C.菲利D.加罗法洛)。
2.中国现代犯罪原因理论主要有(A.社会变迁理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 矛盾冲突理论 D.综合动因论。
3.四道防线的犯罪预防体系制(A.社会预防B.心理预防C.治安预防D.刑罚预防)。
4.1983年9月做出《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机关是(A.党中央B.全国人大常委会)。
5.犯罪学的内容体系主要是由(B、犯罪现象D、犯罪原因E、犯罪对策)等几个部分构成的。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犯罪学是指研究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据以确立对策,防止社会和改造罪犯的刑事社会科学。
2.犯罪预测是指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对未来社会犯罪发展趋势所进行的有根据的推测和估计。
3.被害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开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以以色列律师门德尔松1956年发表的论文《被害人学——生物、心理、社会学的一门学科》为标志它是研究犯罪被害人的特征、分类和法律地位以及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相关系的一门学科。
犯罪学复习资料.docx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I •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A.保罗•托皮纳尔B.贝卡利亚C.保罗•费尔巴哈D.加罗法洛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是()A.对犯罪现象的研究B.对犯罪原因的研究C.对犯罪对策的研究D.对犯罪矫治方法的研究3. 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A.技术性B.客观性C.综合性D.复杂性4•在犯罪学研究中,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休事实资料的方法是()A.访谈法B.问卷法C.观察法D.临床诊断法5•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A.刑法学B.社会学C.统计学D.生物学6•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A.实证犯罪学派B.古典犯罪学派C.犯罪生物学派D.犯罪心理学派7.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屮提出了()A.犯罪原因三元论B.天生犯罪人论C.自然犯罪概念D.犯罪饱和律8•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A.消长律B.犯罪饱和律C.辐射律D.起伏律9•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Z—是()A.犯罪原因“单元论“成为生流B.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C.注重犯罪的单向研究D.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复兴10.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A.研究犯罪动态B.研究犯罪工具C.研究犯罪构成D.解释犯罪原因II •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乂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A.阶级性B.相对性C.社会性D.动态性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A.犯罪率B.相对暗数C.绝对喑数D.明数13. 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A.性别B.犯罪类型C.再犯的可能性D.文化程度14. 在犯罪学的初创时期,犯罪学家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具冃的是()A.研究犯罪预防B.研究犯罪现彖C.研究犯罪原因D.促进犯罪学学科发展15. 在建国初期已基本绝迹或发案极少而80年代后乂死灰复燃的犯罪是()A.杀人B.制贩毒品C.抢劫D.抢夺16. 改革开放后,我国盗窃案显著特点是()A.作案目标进一步缩小B.集群犯罪严重C.连续犯罪减少D.重人案件迅速下降17. 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A.50年代初B.60年代初C•“文革”期间D•改革开放后18. 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A.男性犯罪的成因B.女性犯罪的成因C.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D.青少年和屮下层人犯罪的成因19. 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A.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依据B.生活提供出路C.生产提供条件D.安全提供保障20. 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Z间的()A.力量等同关系B.力量平行关系C.力量对比关系D.力量对等关系21 •经济转型过程屮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A.直接原因B.间接原因C.相关因素D.屮介环节22. 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A.法律义务B.社会责任C.社会道义D.社会角色23. 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A.犯罪行为B.犯罪动机C.犯罪结果D.犯罪条件24. 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体被称为()A.犯罪条件B.犯罪空间C.犯罪工具D.犯罪时间25. 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彖因素的是()A.犯罪原因B.犯罪根据C•犯罪条件D.犯罪的相关因素26. 被害人由于口己的弱点落入犯罪人手中以致在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使犯罪易顺利实施,这是犯罪的()A.易感性B.诱发性C.受容性D.无意识性27. 综合性犯罪预测、多项犯罪预测和单项犯罪预测分类所根据的标准是()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性质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方式28. 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是()A.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B.各级政府C.各级党委D.政法部门29. 以下措施不属于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A.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B.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C. 贵重物品标刻D.建立人力防控系统30. Z所以说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促进了欧洲18世纪的刑法改革是因为这一理论主要着眼于()A.刑罚报应B.社会防TC•保安处分D.预防犯罪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犯罪学复习题集锦
判断题一、1、犯罪学的体系是指有关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知识与理论,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共同构成的系统的整体。
(R )2、《论犯罪与刑罚》一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学者边沁。
(W )3、白领犯罪是由杰出的美国老一辈犯罪学家埃德温·萨瑟兰教授提出的。
(R )4、1997年刑法修订后,将犯罪分为八大类。
(W )5、犯罪准备,是指为犯罪行为的实施准备条件。
(R )6、我国的综合治理犯罪预防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的。
(W )7、犯罪实施,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将要指向犯罪所要侵犯的目标。
(W )8、根据犯罪现象的显隐程度,犯罪现象可分为常规犯罪现象和随机犯罪现象。
(W )9、有罪过犯罪行为是指行为实施时,行为人既无故意也无过失。
(W )10、近代世界最有影响的第一步刑法典即1810年《法国刑法典》,便以古典学派理论为基础。
(R )11、刑法学和犯罪学都研究犯罪,但它们的视角和重心不同。
(R )12、犯罪学以承认犯罪的不可避免为研究的逻辑起点。
(R )13、意大利法学家加罗法洛在犯罪原因上主张自由意志说。
(W )14、把染色体与犯罪联系起来的生物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
(R )15、早在1956年,被害人学的创始人本杰明·门德尔松应予被害人以适当补偿。
(R )16、犯罪与引起犯罪发生变动的社会事物(即犯罪原因)在价值评定上总是一致的。
(W )17、犯罪学在我国得以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
(W )18、刑罚预防的主体是国家机关。
(W )19、刑罚规定的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刑罚预防的效果。
(W )20、风俗犯罪,即违背社会善良风俗的犯罪行为,如贪污、盗窃等犯罪。
(W )答案判断题1、正确2、错误3、正确4、错误5、正确6、错误7、错误8、错误9、错误10、正确11、正确12、正确13、错误14、正确15、正确16、错误17、错误18、错误19、错误20、错误二、1、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在外延上与刑法学的概念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2学期1、简述犯罪现象的主要特征。
P47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由犯罪原因所决定的有关犯罪、犯罪人及其被害人形态的诸客观事实的总和。
非理性、直观性:犯罪现象是具体而浅显、无需理性思维的基本客观事实。
因果性:由一定犯罪原因引发犯罪现象。
综合性:犯罪、犯罪人和被害人三者共同组成。
负价值性:犯罪现象就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表现,不利于社会安康,有一定负面影响。
隐蔽性、被忽视性:犯罪心理是主观内在隐蔽的,相应的犯罪行为或犯罪现象也是隐蔽、容易被忽视。
2、简述极端暴力犯罪的特征。
P62;P284突发性:极端暴力犯罪属于激情犯罪、临时起意等。
凶残性(犯罪手段复杂多变、危害后果严重):利用现代科技谋取杀伤力强的武器,造成恶性事件,甚至牵连无辜,与社会为敌。
纠合性:极端暴力犯罪往往是有组织的(团伙、集团、黑社会性质组织、黑社会犯罪))交错性:极端暴力犯罪往往伴随着其他犯罪行为(抢劫、强奸、杀人等)由民事纠纷转化而成的暴力犯罪比例上升: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发生频繁:恐怖组织繁多、活动猖獗:攻击对象与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以革命危害社会、以民族分裂、宗教主义威胁世界和平3、简述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P73犯罪时间、犯罪时空、人(犯罪人、被害人)、犯罪工具(有社会危害性,犯罪工具是犯罪行为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行为方式:自由选择(主要情况下)、被迫采取(特殊情况下)、秘密、欺诈、暴力、威胁4、从性别比较角度简述女性犯罪的主要特征。
P83;P113;P163在犯罪人数上,男性犯罪远多于女性犯罪,但当今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女性犯罪大部分属于非暴力犯罪,且具有依附性,如卖淫、偷窃、欺诈、伪造等财产犯罪;女性犯罪具有较难悔改的特点,特别是性犯罪具有顽固性、持久性、恶劣性;女性暴力犯罪一般是杀婴、因婚姻家庭纠纷发生的奸情杀人案件,这是女性嫉妒、烦躁、焦虑、恐惧等强烈情感积累的表现;根据体型性格理论,女性偏于体格弱小、情绪较为感性,以非暴力犯罪为主,相应的男性体格强健、情绪较为理性,倾向高科技、暴力犯罪。
5、简述犯罪被害人化的五个阶段。
P98被害人化是指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导致被害后果不断恶化的过程。
第一次被害人化是指被害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过程。
被害人自身存在被害因素,预防被害是关键。
第二次被害人化是指被害人或其亲属在参与刑事诉讼过程中,或在被害后没有说到社会(刑事司法机关)的公正对待,或没有得到外界的感情支持,这些来自外界不良的反映会加深被害后果,即再次被害。
被害者的亲属也会由于社会援助的缺失感到压力,成为被害人。
第三次被害化是指经过两次被害化的被害人,自我消沉产生极端心理,转向犯罪人的过程。
这是被害人自身性格、生活态度和外界压力造成的报复犯罪行为。
被害者的亲属也会由于社会压力和被害人的带动,与被害人一起报复社会,成为犯罪人。
6、简述犯罪的综合动因论。
P100;P103犯罪的综合动因论指出人之所以犯罪,是多种主体内外因素综合的互为动力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动态性,包括犯罪的根源、一般原因和条件。
A主体(生理、心理、行为)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生理因素提供物质基础,心理因素有支配和调节作用,行为因素反作用于心理因素(强化或弱化)。
B主体外(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情境)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社会环境因素可分为大、小社会环境,大社会环境决定小社会环境,但前者依赖于后者,使小社会环境具有能动性。
同时,三个因素间相互作用,影响主体犯罪心理的形成。
C主体内外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在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主体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主体犯罪心理形成的机制。
7、简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犯罪的基本影响。
P21;P32;P35;P38;P135关于经济与犯罪二者关系上有正比论、同步论、代价论、反比论四种说法,总的来说,经济增长的速度对犯罪率有直接的影响。
经济发展带来的犯罪增长问题,只是在经济最初发展的阶段。
在经济起飞阶段,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体系失衡需重新整合,新的矛盾不断产生,最终以犯罪途径来解决(大部分犯罪是因利益而产生的矛盾)。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有能力采取各种福利政策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为阻止犯罪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所以随着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阶段发展,经济发展状况稳定良好,社会越来越和谐,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减少,犯罪就会随之下降,直至彻底根除。
8、简述个人经济状况对犯罪的基本影响。
P21;P32;P35;P38;P135中产阶级:当个人的经济状况良好,收支平衡时,其犯罪的可能性比较小。
下层社会财产犯罪可能性高:当个人的经济状况较差,入不敷出时,因为在社会的压力下,个人需要通过财产犯罪来实现基本的物质生活。
上层社会政治犯罪可能性高:当个人的经济状况较好,支出远少于收入时,其犯罪的可能性也较高,因为有了余钱,就想追求更好的享受,更容易用犯罪形式来获得权力、名誉等精神财富。
社会需要个人经济带动发展,但每个人的机会是不同的,贫富差距等对比会激起个人的动力,但是压力,这是社会发展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是个人的矛盾,当个人无法在矛盾中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时,就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9、简要评述默顿的社会紧张理论。
P117默顿的社会紧张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于社会结构对社会中的某些人产生一种犯罪的压力,从而使社会中的某些人们产生犯罪行为。
其从实证和整体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默顿认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目标和手段间的矛盾,但社会制度没有根本解决这个压力,导致了下层社会财产犯罪率偏高。
由此我们可以有所启发:宏观上完善社会结构、公共政策和加强教育教化;微观上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预防。
以此将社会紧张最小化。
另外,默顿的社会紧张理论完全摒弃个人心理是其缺陷之一。
在同等压力下,个体心理紧张、个性特征也是个体主观犯罪的一个原因。
所以默顿的社会紧张理论指出了犯罪原因中的社会原因,但忽视了犯罪心理原因,有其先进性和其局限性。
10、简要评述雷克利斯的遏制理论。
P123雷克利斯的遏制理论认为人有内外遏制系统,人自身抵抗力(内):自我意识、解释和态度;社会、国家、部落、村庄、家庭的约束力(外)。
人类行为应当通过遏制手段加以约束,而犯罪是“缺乏遏制”以致各种诱发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为什么大部分人不犯罪的角度解释了犯罪原因。
遏制理论吸收了犯罪原因的心理学、社会学观点的优点,分析了犯罪的内部因素(人格力量)和外部因素(个人动机),为其理论提供理论基础。
雷克利斯的遏制理论中内外遏制因素存在相互遏制的关系,当外部遏制减弱时,内部遏制必须加强,否则出现犯罪行为。
反之亦然,所以遏制理论为犯罪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11、简要评述赫希的社会结合力论。
P124赫希的社会结合力论指出人们的守法意志存在程度差别,人们越是相信他们不应该服从法律,就越可能以身试法,破坏法律。
个人和社会结合力(对社会的依恋、奉献、参与、规范)受到削弱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丧失是导致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在种结合力被破坏的程度,同一个人违背社会规范程度大致成正比。
结合力被削弱、被破坏的程度是衡量人民违法犯罪的尺度,即犯罪行为随着个体的社会责任感的削弱而趋向于更加可能发生。
社会结合力论的优势在于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强化,为犯罪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加强人们对社会的依恋,了解其行为产生的影响,学会三思而行,减少激情犯罪)。
12、简要评述严景耀的社会变迁论。
P129严景耀的社会变迁论是透过犯罪的表面现象,探索犯罪者的冲动同环境的有效刺激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揭示犯罪者同社会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行为变化,揭示了犯罪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认为人之所以犯罪是社会原因造成的。
严景耀的社会变迁论指出犯罪与社会变迁有一定联系。
社会变迁引起规范和观念的冲突、一些人失去社会适应能力、导致社会控制系统失效和社会解体。
所以根据严景耀的社会变迁论,预防犯罪需要在短时间内顺利地和谐地建立新秩序以控制新局面。
13、简述犯罪的社会责任说。
P134;P117;P121;P123经济财产类的犯罪是经济、教育落后的结果。
当人的合法生存能力较差,用非法的手段来追求富裕。
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教育,是社会的任务,是社会管理者的责任。
政治类犯罪是阶级矛盾和社会制度缺陷,无法保障民主自由、实现权利合理分配和有效制约,是社会或者政府的责任。
文化类犯罪伴随着各类文化的冲突和宗教等影响,也是社会对文化素质教育的不完善引起的,也是社会的责任。
犯罪社会原因具有普遍性、系统性、间接性和可控制性,即社会制度、保障等立法、行政、司法的角度上的漏洞,社会压力和社会控制的失调,导致文化、思想的差异,形成犯罪的社会责任。
14、简述公共环境对犯罪的影响(从公共环境的特点看公共环境对犯罪的影响)。
P155公共环境主要是城市死角和流动空间。
城市死角便于隐匿,人际关系比较疏远,社会控制力低,为犯罪提供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已发生打斗、强奸、绑架、抢劫等犯罪活动;流动空间具有地域狭小,人口密集混杂、活动集中且防御功能弱、来往频繁且疏于管理、文化和利益矛盾容易产生摩擦等特点,有利于进行偷盗、抢夺、扒窃等犯罪活动。
所以公共环境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设施、经济水平、文化氛围、道德风气以及成员结构都会影响犯罪的社会原因,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是预防犯罪的前提。
15、联系实际,试论述当前我国文化冲突对犯罪的主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P120;P121P144;P212;P28816、联系实际,试论述当前我国大众传播对犯罪的主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P146;P212;P253;P31817、联系实际,试论述当前我国家庭问题对犯罪的主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P148;P212;P245 P124;P126;P127;P12818、联系实际,试论述当前我国学校问题对犯罪的主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P152;P212;P245 P122;P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