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赏析
张衡传评析
•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 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 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 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 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 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 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 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就征召赵憙, 赵憙不到二十岁,引见来了,于是把赵憙任命 为郎中,行使偏将军的职务,让他到了舞阴, 李氏就投降了。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 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 书B切.赵责熹之忠,于而朝谗廷者,因除恶方得憙到与支奉持合。谋他,虽与帝邓以奉为友疑善。, 及但奉屡败次,谴帝责邓得谋憙反书,,最乃终惊受曰到皇:上“赞赵赏憙。真担长任者怀令时, 也坚。持”诛后杀拜李子怀春令,。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一、连词
【而】
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和”“又”
蟹六跪而二螯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 译。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 7、表示因果关系, 可译为“因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张衡传》注评
《张衡传》注评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字:表字。
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礼,据本名涵义另立别名,叫做字。
南阳:东汉时郡名,郡治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西鄂:东汉时县名(今河南省淅川县),属南阳郡。
也:表判断语气。
〇介绍传主的姓、名、字和籍贯。
开头写这几方面的内容,是我国《史记》等史书记传体裁的通例。
衡少(shào)善属(zhǔ)文,少:年轻时。
善:擅长。
属文:写文章。
〇第一个“善”字,突出张衡的文学才能。
游于三辅,游;游历,游学。
于:到。
三辅:汉代以京兆尹、左冯(píng)翊(yì)郡、右扶风郡为三辅,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西至凤翔一带。
于三辅,介宾短语后置,译时提前。
因入京师,观太学,因:连词,表顺承关系,可译为“于是”。
京师:指东汉首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观:观摩,这里是学习的意思。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
太学,不是“观”的宾语,它前面省介词“于”(在),“于太学”作“观”的状语,译时提前。
遂通五经,贯六艺。
遂:于是。
通:通晓,全面透彻地理解。
贯:贯通,与“通,为近义词。
五经:汉武帝时将《诗》、《书》、《礼》、《易》、《春秘》定名为“五经”。
汉代太学设五经博士分别教授。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〇介绍游历、学习处所和收获,突出张衡学识的渊博。
虽才高于世,高于世:比世上的人高明。
于:比。
于世:介宾短语后置,译时提到谓语前。
〇突出张衡的才。
而无骄尚之情。
骄尚之情:骄傲自大的情绪。
尚:矜夸自大。
虽……而……:相当于“虽然……但是……”。
常从(cóng)容淡静,不好(hào)交接俗人。
从容:从容稳重,不急躁。
淡静:恬淡宁静,不追慕名利。
好:喜欢。
交接;结交。
俗人:庸俗的人。
〇介绍张衡谦虚和不慕名利的品德。
以上从文、学、才、德四方面简介张衡的为人,是全文的纲。
下文写实际例证。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永元: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公元89年~~105年)。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张衡传》重点、难点解析 冀教版
《张衡传》重点、难点解析吴荣一、分析《张衡传》的内容和结构,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本文记叙了我国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学、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学成就,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敬仰。
全文分为三部分:①(第1段):介绍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
文章开头先按照传记体例,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接着介绍张衡的文学才能、不平凡的求学经历以及渊博的知识。
然后介绍张衡的为人:一方面说他“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一方面说他淡泊宁静,不慕名利富贵,并用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对其“从容淡泊”作具体说明。
行文中还介绍了张衡经过十年“精思傅会”,创作出了讽谏当时的“莫不逾侈”不良社会风气的《二京赋》,说明了他的文学成就。
②(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以说明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
第2、3段先概述张衡在科技上的特长和成就。
由于他的精神研究和创造性成就,得到汉安帝的赏识、召请和重用。
再介绍张衡的为人。
由于“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与第1段介绍“从容淡泊”的品德相呼应。
第4段是全文的重点:详细介绍候风地动仪,突出张衡在科技上才能和贡献。
文章从仪器的名称、制造的时间、使用的材料、直径的长短、外形和装饰,一直写道内外的精妙构造、重大作用、使用效果,由静态写到动态。
这一段还具体介绍了陇西地震验证的经过:由“一垄机发而地不觉动”到“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由“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到“皆服其妙”,写得跌宕多姿,有力地说明了地动仪的神妙。
最后以“自此以后,乃令史馆记地动所方从起”点明这次验证的影响和意义。
③(第5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先介绍张衡政治上的失意,被宦官排挤出朝廷,“出为河间相”。
再介绍面对河间的恶劣政治环境,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纪,铲除奸党,使官民上下无不敬畏,称颂河间政治清明。
《张衡传》课文分析
边思考边理思路
• 第一部分: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 • ①按历史人物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
人物的姓氏、籍贯、家世。 • ②接着介绍其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具有
先天禀赋;“ 游三辅、观太学”注重社会实 践, “遂 通五经、贯六艺 ”。(因── ── ──→ 果) ③最后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有谦虚稳重超尘拔 俗的品格;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不行”“不 就”“不应”,有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
——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 ◆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 力从事科学研究。
•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概括叙述)
• 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列举事例)
• ◆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
• ◆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侧写其才之奇)
• 累如不应
(正写其品之高)
•
第二部分: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 ①第2、3段从整体概括在科学上的成就。(科 学发明和理论著作)
• ②第4段着重介绍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 的结构和功用。
• ★详尽记述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 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
• ★构造:“中”“傍”“外”“下”四个方位 词为序,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清楚。
范晔
疏通文意 感知结构
•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
文学上的成就。(①) • 第二部分: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
的成就。 ( ②③④ ) • 第三部分: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
干。 ( ⑤⑥ )
审美鉴赏:《张衡传》写作特点 (1)
《张衡传》写作特点
结构谨严语言质朴
《张衡传》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全文以时间为序,叙其一生;以“善”为纲,统率题材;以“妙”为目,传其精神,因而所写方面多而不杂,事迹富而不乱,文虽简而概括全。
张衡正由于潜心于学才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境界,才使他具有了“善机巧”的知识与才干,也使他具有了“不慕当世”的胸襟。
不去追名逐利,求官谋宦,才能居郎中的微职“积年不徙”,得“约己博学,无坚不钻”,有了创造发明。
他做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以利于科学研究。
当不得不被推上政治舞台时,还始终保持着明智的头脑。
作者将张衡于自然科学、文学、政治活动方面的表现统一了起来,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本文语言质朴通俗,读来朗朗上口,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两个特点。
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
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
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
例如,第4段中仅用二百余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之简洁;用“酒尊”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1/ 1。
古诗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翻译赏析
古诗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翻译赏析“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出自文言文《张衡传》,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着《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翻译】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于是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后汉书·张衡传(范晔)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张衡传(范晔)阅读答案附翻译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衡少善属文属:连缀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常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征兆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②弃甲曳兵而走B.①十年乃成②今君乃亡赵走燕C.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D.①于是皆服其妙②余嘉其能行古道3.下列对。
卓越源于内心——《张衡传》品读
卓越源于内心——《张衡传》品读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王莉莉张衡,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后人誉为“科圣”。
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郭沫若曾为张衡墓碑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张衡传》对张衡的一生进行了剪辑,以“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突出了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的主要成就。
为什么张衡能够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张衡杰出成就的原因!淡泊宁静,方能致远。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年少即负高世之才,“通五经,贯六艺”,这是幸事,也可以成为不幸,方仲永不就是个例子吗?但是,张衡与方仲永不同,他不骄傲自大,举止行动淡泊宁静,不爱与俗人交往。
有人劝他结交权贵以谋求仕途发展,他坦然回答:“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知之不博。
”这一份自持坚守来源于他对自己的人生定位。
也正源于此,他才能在各方面有卓越的成就。
沉潜心灵,方能卓越。
“衡不慕当世。
”张衡在太史令的职位上做了十四年,张衡许多重大的科学研究都是在这期间完成的。
“不慕当世“,不去依附权贵,不去投机钻营,他把精力都放在自己所钟爱的科学研究上。
我们今天惊叹候风地动仪的精妙,惊叹浑天仪的精微,惊叹张衡对月球宇宙的探索之先进,但我们不知道,为此张衡付出了多少个昼夜多少个寒暑。
不慕当世者,方能沉潜心灵,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卓越的贡献。
隐忍智慧,方有政绩。
“衡因上疏陈事。
”“衡乃诡对而出。
”张衡怎么可以这样前后判若两人?佐徳理民,立德立功,这是张衡的政治理想,所以他面对政事渐损的现状,勇于上疏陈事;看到逾侈的社会现状,敢于作《二京赋》以讽谏。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4.13《张衡传》《张衡传》鉴赏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4.13《张衡传》《张衡传》鉴赏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
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
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
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
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
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
”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
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张衡系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而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京城洛阳太学参观、学习。
当时学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学”,完全是一套陈腐的死学问,张衡涉足社会,不惜远游,目标远大,直入太学,这就使他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
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仅读书本而且看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页而且知世情。
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可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
作者仅用了三十四个字,就概及张衡学习的各个方面:内容、方法、精神、成就。
这真可谓用墨精当得能收海于勺,缩龙成寸。
作者先叙张衡的学习,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
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操。
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力。
有的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他辞谢了多次的举荐与征召。
作者连用“连辟”“累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
《张衡传》原文、译文及赏析
《张衡传》原文、译文及赏析《张衡传》是南北朝诗人范晔所作,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张衡传》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张衡传南北朝: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课文解读
《张衡传》课文解读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谢立凡(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①人也。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①南阳西鄂:南阳郡西鄂县,在今河南省南阳县。
)[文章开头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名字、籍贯。
]衡少①善属文②,游于三辅③,因入京师④,观太学⑤,遂通五经⑥,贯六艺⑦。
(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
①少:年轻,包括少年、青年时期。
②属文:写文章。
属,zh ǔ,缀辑,撰述。
③游于三辅:到三辅地区求学。
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下文“观太学”的“观”也是“游”的意思。
三辅,汉代把京兆尹、左冯翊郡、右扶风郡称三辅。
这三个地区都在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一带。
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改作行政区域名。
④京师:京城,国都,东汉的都城在雒阳,即洛阳。
⑤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汉代兴办太学,立五经博士,以收养天下读书人。
⑥五经: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这些著作都被儒家称为经典,故称“五经”。
⑦六艺:这里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虽才高于世,而①无骄尚②之情。
(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①虽……而……:表转折关系,相当“虽然……,但是……”。
文言文里,前边分句用“虽”,后边分句有时候用“而”“然”“犹”等词同它呼应。
②骄尚:骄傲自大。
尚,矜夸,自以为是。
)[介绍张衡在文学上的造诣。
“少善属文”说明他自幼聪颖明慧,具有先天的禀赋。
“通五经”“贯六艺”说明他成年之后学识渊博,不仅读书本而且重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籍而且知世情,“贯”“通”二字更突出了他学习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消化理解,融会贯通。
而“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说明他的知识来源于他后天的刻苦学习和社会实践。
更可贵的是他“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始终谦虚为怀,这就交代了他在事业上和学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张衡传》详解
《张衡传》赏析范晔【作者介绍】范晔(yè)(389~445),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他自幼好学,博通经史,善于写文章。
先后担任过司徒从事中郎、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等官职。
因参加拥立彭城王刘义康为帝的政变活动,事泄被杀。
范晔广泛搜集几十种关于后汉(亦称东汉)史事的著作,删繁补略,撰写《后汉书》。
因突遭杀害,只写就帝纪10卷,列传80卷。
后来梁代刘昭将晋朝人司马彪所著《续汉书》的志8篇,分为30卷,以补范著所缺,合计120卷。
到北宋时,始将两书合刻,成为今本《后汉书》。
【解题】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后汉书》史料丰富,文笔朴实精练。
其中的列传,一般都能抓住某个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作为记叙的重点,并配合有关背景材料的简要勾勒,使人物精神面貌清晰而生动。
《张衡传》就具有这种特色。
张衡(78~139),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天文学。
他于公元132年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精密准确的测量地震的仪器,比欧洲科学家创造的地震仪早1700多年。
张衡的同时人崔瑗赞扬他“数术穷天地,制造侔造化”,郭沫若在张衡的墓碑上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千祀万龄,受人景仰。
”都表达了对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注评】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字:表字。
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礼,据本名涵义另立别名,叫做字。
南阳:东汉时郡名,郡治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西鄂:东汉时县名(今河南省淅川县),属南阳郡。
也:表判断语气。
〇介绍传主的姓、名、字和籍贯。
开头写这几方面的内容,是我国《史记》等史书记传体裁的通例。
衡少(shào)善属(zhǔ)文,少:年轻时。
善:擅长。
属文:写文章。
〇第一个“善”字,突出张衡的文学才能。
游于三辅,游;游历,游学。
于:到。
三辅:汉代以京兆尹、左冯(píng)翊(yì)郡、右扶风郡为三辅,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西至凤翔一带。
《张衡传》翻译与鉴赏
张衡传》翻译与鉴赏一、参考译文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 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
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
外面有八条龙。
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
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
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张衡字*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字*子,南阳西鄂(è)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张衡,字*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范晔《张衡传》诗词鉴赏
范晔《张衡传》诗词鉴赏张衡传南北朝: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所以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所以而骄傲自大。
(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
《张衡传》剖析PPT共50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张衡传》剖析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Thank yo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传》赏析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发布的是《张衡传》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好的学习这篇课文。
张衡(78~139),中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字平子。
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
出身望族,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在洛阳任郎中,元初元年(114)迁升尚书侍郎。
元初二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共14
在天文学,中国古代宇宙论中的浑天说的代表人物。
汉代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有三家学说: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张衡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并认为蛋壳之外的宇宙是无限的,在天地未分之前,混混沌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
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
由地溢出之气化为星。
这些关于宇宙起源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
正确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月球本身不
发光,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正确解释月食成因是月球进入地影而造成的)。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采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天球仪)和计时漏壶结合起来,制成漏水转浑天仪,用来演示星空变化,说明浑天说。
著有《灵宪》、《灵宪图》、《浑天仪图注》等。
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
《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
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
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
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
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
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
”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
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
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张衡系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而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京城洛阳太学参观、学习。
当时学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学”,完全是一套陈腐的死学问,张衡涉足社会,不惜远游,目标远大,直入太学,这就使他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
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仅读书本而且看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页而且知世情。
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可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
作者仅用了三十四个字,就概及张衡学习的各个方面:内容、方法、精神、成就。
这真可谓用墨精当得能收海于勺,缩龙成寸。
作者先叙张衡的学习,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
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操。
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力。
有的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他辞谢了多次的举荐与征召。
作者连用“连辟”“累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
后来的出仕,也只是“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一些从事科技、史学方面的业务性职务。
“衡
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位以谋私利。
张衡没有官欲,但并非没有官才。
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
他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拟班固的《两都赋》,而写了《二京赋》。
在《西京赋》和《东京赋》中,极力铺写了二京的所有宫室、动植物、游侠辩论之士、角牴大傩之戏,讽谏当朝的穷奢极侈。
这是婉转的讽喻。
有时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
一旦由他掌握了一定权力,也就大力剪锄奸徒丑类。
他出为河间王刘政的相时,看到刘政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他一到任就能“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收到“上下肃然,称为政理”的效果,可见张衡不仅具有如何做官的认识、理论,而且有着实际施行的本领。
张衡上究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擅于机械,自然也洞察当时社会世情。
官场之中,有日天地黑,无风海生浪,所以他先是不做官,想洁身避祸,后来不得不入官场,顺帝
“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衡乃诡对而出”,避其锋芒,巧为应对。
即令这样,那帮阉竖还“共谗之”,使他更明白在那种政治漩涡中,如履春冰,如捋虎尾,确实是“吉凶倚伏,幽微难明”,而要“常思图身之事”。
当他狠狠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后,也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极明智的决策:“上书乞骸骨”,请求退休还乡了。
从他的《四愁诗》《思玄赋》《归田赋》中,都看出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吏、有为的学者,在当时内心的苦闷,无力除恶,无法避祸,只有独善其身了。
叙术业,显示其卓著的成就。
张衡在天文、数学、地理、气象、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学、诗赋、绘画方面成绩斐然。
郭沫若曾评价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令,令人敬仰”。
范晔为之作传时,既要顾及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文中以“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概及了他多方面的贡献,而重点写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是张衡首创,在科技史上居重要地位。
传记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规模、形体、文饰以至整个结构的“巧制”、测定时的效验,做了井然有序的详明介绍。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着一“神”字,极写仪器功效。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表明此乃史无前例的独创。
更用京师学者最初“咸怪其无征”,后来“果地震陇西。
于是皆服其妙”的典型细节,充分证明了张衡“妙尽璇机之正”的“妙”,“善机巧”的“善”。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全文以时间为序,叙其一生;以“善”为纲,统率题材;以“妙”为目,传其精神,因而所写方面多而不杂,事迹富而不乱,文虽简而概括全。
范晔之所以能“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文心雕龙·附会》),就在于抓住了总纲领,并内蕴着相互关系。
张衡正由于潜心于学才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境界,才使他具有了“善机巧”的知识与才干,也使他具有了“不慕当世”的胸襟。
不去追名逐利,求官谋宦,才能居郎中的微职“积年不徙”,得“约己博学,无坚不钻”,有了创造发明。
他的做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以利于科学研究。
当不得不被推上政治舞台时,还始终保持着明智的头脑。
作者将张衡于自然科学、文学、政治活动方面的表现统一了起来,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本文除揭示了张衡多方面事迹的内在的联系外,善于剪裁也是使本文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写“善属文”,就以写《二京赋》为主,略涉《思玄赋》,其他甚至不提及;写“善机巧”,以详写候风地动仪为主,其他科技成果则为辅;写“善理政”,以整治法度、收擒奸党为主,请求辞职、上调擢升则为次。
在文学、科学、政事三方面,都体现了他“从容淡静”的个性,又突出了“善机巧”的特点,使张衡这么个伟大的形象辉耀于读者面前。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张衡传》赏析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