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质量数据应用系统研究@1.0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质量数据应用系统研究@1.0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质量数据应用系统研究@1.0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质量数据应用系统研究摘要:本研究聚焦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质量数据现状,并围绕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求,构建体系化的质量数据应用支撑体系,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和过程控制;改变质量管理由单一部门管理向全员全过程转变,实现各部门质量信息的协同共享;管理过程由经验管理向全面信息化管理转变,最终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强支撑。

关键词:质量数据应用,质量管理,质量履历、质量追溯

1、引言

轨道交通作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首发领域,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典范。其生产的高速列车成为国家高端制造的金名片,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同时,轨道交通产品的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及我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现,因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品质量管理已成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支柱。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列车产品运用越来越普及,与此同时,已经交付用户使用的动车组已达数千列以上,各类城轨地铁车辆交付数量也不断增多,相应面临的产品质量风险也越来越大。随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不断深入,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质量信息因多层级反馈和统计口径不同产生失真,造成质量问题处置过程中对全过程缺少实时追踪、监控、反馈及有效评价,质量问题分析时,缺乏标准质量数据库的支持。同时,因供应商的配件质量造成的运营故障占比较高,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管理无法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有效管控、监督及有效评价。因此,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公司质量管理运行管控能力已迫在眉睫。

2、背景分析

2.1现状分析

经过长期不断的实践与积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已通过ISO9001、ISO/TS 22163 等质量相关体系认证,并形成了完整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构建了相应的信息化支撑系统,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质量管理的业务需求,重点表现如下:

1)质量信息散乱,质量数据整合能力严重不足:存在大量的纸质记录,使得其利用率处于极低水平,质量管理相关系统也逐步建立起来,但信息较为散乱,难以为质量改进提供决策支持,其数据整合能力严重不足;

2) 质量问题追溯困难:当前,大部分质量业务办理依靠手工填单、人工跑腿。这种低效的工作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要求,质量问题的原因难以有效追溯,缺乏全面、系统化的质量数据支撑。

3) 质量知识经验缺乏有效的积累、共享与传承:各类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活动中,存在大量有价值、有借鉴意义的质量经验、方法/技巧、质量案例及其他质量知识。当前,质量知识往往存在于员工个体中,随着员工的流动、岗位的变动自动流失,使得质量知识无法整合及沉淀,直接影响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传承。

2.2建设目标

以ISO/TS 22163体系为核心,通过管理、业务和技术的融合和创新,构建企业质量数据平台,推进质量管理数据化,导入先进质量管理工具,优化质量数据共享机制,提升质量改进能力;完善质量基础数据维度,结合配置管理探索产品全过程可追溯性方法和实现途径,深化质量大数据分析,完善质量趋势分析评价、自驱动质量改进模型,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和过程控制;改变质量管理由单一部门管理向全员全过程转变,实现各部门质量信息的共享;实现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协同;管理过程由经验管理向全面信息化管理转变;从而快速支持管理决策,为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推进企业质量战略与运营。具体目标如下:

1)集成各系统的质量数据,形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履历,为运营决策和追溯提供数据基础;

2)构建基于数据分析的自主式质量改进模型,为管理决策、技术改进、管理改进提供决策支撑,逐步实现质量改进由问题导向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3)引入先进质量管理工具、模型,提升质量改进能力,提升公司产品质量管控水平。

3、系统设计

3.1系统设计

构建企业质量数据平台,整合质量相关数据,实现质量数据沉淀和利用。通过质量分析,结合产品全过程可追溯性方法和实现途径,实现质量趋势分析评价和自主式质量改进,最终形成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全寿命阶段一体化支撑,具体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3.2应用设计

基于对数据整合能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能力,构建集指标监控及预警、质量分析及健康评估、全寿命质量履历和质量追溯、质量管理工具等为一体的应用平台,实现质量管理的持续提升。

1、构建指标体系及预警监控能力

KPI评价指标的建立是为了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质量管理,从影响产品质量结论的众多因素中筛选出尤为关键的影响因子。指标体系不仅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更是公司制定质量决策和控制标准的主要依据。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十分重要。在设计质量管理指标过程中,我们选取评价标准,以及时发现实际质量管理与标准指标之间的偏差,进行有效控制。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变化,指标的建设过程也应是动态的。

质量监控和预警通过质量KPI(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结合KPI展现和阈值预警实现,质量监控和预警可以实现质量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一目了然的对公司

产品质量整体状况进行直观的判断。KPI的展现采用趋势分析、排名分析、对比分析、影响和原因分析方法来分析整体质量状况。从技术上,采用浮动周期对比、分类型对比和数据导出等,来辅助质量管理人员分析和宏观把握产品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质量监控和预警主要面向不同层级:领导层KPI、管理层KPI和执行层KPI。

2、质量分析及健康度评估

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多维质量数据,构建智慧化的质量预测及评估机制,通过大数据深度挖掘质量管理过程中相应的规律和趋势。例如失效模式的季节规律、地域分布规律、用户规律、产品在不同寿命阶段的故障规律等,为有效推进质量持续自主式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质量健康评估分为过程质量评估和产品(结果)质量评估,通过构建健康度评估模型,实现健康度的动态监控和实时分析。

3、质量履历和追溯

通过建立全寿命周期质量履历,支持对产品质量信息的追溯、查询及统计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可通过质量履历进行正向和反向追溯,实现同一批次、同一工序、同一原材料等存在质量问题的关键点进行追溯,进而为产品设计、原材料把控、工艺设计等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4、质量管理工具

利用质量管理工具实现质量管理闭环支撑,具体包含管理驱动、数据渠道和异常驱动。

管理驱动:PDCA模式,管理设定目标、源头质量问题、质量专题->制定方案->方案优选->闭环管理;

数据驱动:CA-PDCA模式,由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影响因子分析->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对策->闭环管理;

异常驱动:8D模式。

5、总结及展望

本研究主要完成了质量数据平台的搭建和应用体系研究,而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数据平台是一个工具,而具体执行的好坏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及规范,保障其数据应用的效果,未来将以质量数据平台的应用搭建为基础,从公司经营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等维度入手,探索如何保障其质量数据的应用效果。

轨道交通基于大数据的MOPES课题研究

轨道交通基于大数据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建设的高峰期,截止到2015年末,中国共有25座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已累计建成投入运营线路3618公里,其中,北京、上海、广州至2016年底都超过10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网络化运营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结果。 广州地铁线网指挥平台分期建设,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平台采集及管理信息,在统一的运营调度规则下,对广州地铁各线的运营进行监视,遇有严重突发事件或影响相邻线路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进行协调和指挥。广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了1个线网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万盛围线网指挥中心)、6个不同线路区域控制中心及1个线网后备控制中心(大石临时线网应急指挥中心)。 截止到2016年底,广州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已经完成了一期建设,包括工程硬件设施建设(大屏幕及后台处理设备);完成1\2\3\4\5\6\8\GF\APM,共计9条线的接入,实现对线网行车、电力及设备的线网统筹监控;实现线网指挥中心与区域\线路控制中心通信互联互通。线网调度指挥平台实现对线网运行进行全面监视,提前预警、及时跨线协调指挥;对线网跨线共用关键设备总体协调,通过线路OCC进行操作。调度指挥平台分为线网综合监控系统、线网综合应用系统和通信系统。 线网综合监控系统:通过各OCC主控系统读取线路数据,包括线网列车、牵引供电、防灾报警、主变电站、车站环控、CCTV、客流等信息; 线网综合应用系统:通过系统数据业务应用,运用COCC值班管理、决策支持、应急指挥、突发事件评估、提高应急处置效率,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通信系统:包括传输系统、线网调度电话系统、线网拾音视频系统、线网无线统一调度系统、广播系统。 线网指挥平台数据中心在硬件和基础数据上,完成了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各系统数据汇聚,这就为进一步提升城市轨道系统运营效率提供了实现的可行性。

大数据时代下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大数据时代下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一、引言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交通便利的新要求,都使得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建设的质量标准越来越高。一座城市拥有一套合理的轨道交通系统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还能提高市民的出行办事效率。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员工管理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不足与优势,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满意度,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概述 (一)大数据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源相关的量化管理已经由以前简单的人力招聘,转变为拥有培训管理、人才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系统。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大数据的快速计算与精准化、个性化等优势,使其被快速地应用到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大数据主要依靠超级计算机快速演算的特点,获取员工的喜好、行为偏好,对不同员工进行差异化的管理,更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计算机代替人工对人力资源中的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人力资源工作的管理效能。[1] (二)城市?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到现阶段已经是公交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系统、磁悬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市区快

速轨道系统等多种系统互相结合的一个复杂的交通体系,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也变得更加不易。随着各个城市不断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初步建成了集地铁、飞机、动车、轻轨、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互换的交通模式,不仅实现了无缝对接的交通理念,还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在最初对城市进行战略规划时,就把无缝对接和快速出行的理念融入其中,为市民的出行与工作提供便利的交通方式。 (三)人力资源量化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的量化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现阶段的运营状况、企业的工作人员的实际能力、企业未来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管理,更是对企业人才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2] 三、量化管理体系探究 (一)工作能力 员工工作能力量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依靠员工的岗位职能、技术能力、岗位要求的量化统计。通过岗位任职要求的细分,对员工必需的岗位职能进行考核,以工作岗位职能的标准衡量员工工作技能的熟练度,并对考核数据进行记录,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编码,通过数据分析,提出员工技能和绩效改进的方法。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员工的综合表现也体现了一位员工的工作能力,主要体现为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行为、良好的工作心态,通过用户对员工实际工作行为的反馈,建立员工满意度的数据库。结合以上几份数据的统计,按照企业工作任职要求的标准对必需的岗位职能、技能学习能力和综合表现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大数据技术的运用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大数据技术的运用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科技发展迅猛的趋势,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必 须由单一化向网络化管理转型,大数据技术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策略这一问题进 行深入研究,首先阐述我国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状,再根据出现的问 题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对策,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持续发展奉献一 点力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大数据技术;有效对策 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随之高速发展,线路逐渐 呈现增多趋势,我国大部分一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经形成较大规模,对城市的建 设与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当前我国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由每条线路各自运 营的管理方式向综合多元化运营管理方式进行优化改善,最终形成一个整体化的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状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各条线路的客流量分布不均,每个路网 所承担的交通线路功能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 营管理的难度,还有轨道列车运行时间与方式各异、每条轨道的路线规则制度不同、线路之间相互衔接与调度复杂程度高,路网结构将会因为客流量的持续激增 受到冲击而出现跨线车流复杂等诸多问题。总而言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 理现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信息共享水平较低,实时数据质量需要提升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中,各专业系统,例如,车辆信息、信号、通 信设备、AFC、线路、供电、机电、FAS、BAS等是各自单独管理与维护的形式, 这样的形式常常导致各专业系统相互之间出现管理信息不一致等数据方面上的问题,相关管理者无法整体掌控各专业系统中设备运营能否对应的实际情况。当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质量管理现状中依然存在着部门工作数据量巨大且时 效性不强等缺陷,缺少效率较高的清查工具,导致相关工作的积极性较差,实时 数据经常不够准确、完整、延时,进而严重影响了管理者对实时数据预测与分析 的准确性,以及相关决策的科学性。 2.业务实时监控能力较低,存在监管风险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体系当中,各专业系统均有独立的管理软件进行 实时的业务监控,没有形成整个轨道交通管理的联动监控,风险监控不够及时, 实时信息滞后,最终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出现一系列的安全层面的隐患与监管风险。 3.运营数据挖掘不足,管理决策能力较低 由于受到传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的限制,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管理时无 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及时、完整、客观、全面地挖掘利用,不能将数据的作用充分 发挥到最大限度,也会经常错失获取有效数据,进而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 者在做决策时无法做到正确性与科学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管理系统 中的相关业务有效数据远远超过几亿条,并且每年以几千万条的速度递增,但所 应用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技术不够先进,处理数据的速度非常缓慢,查询一条轨道 交通线路的全部数据就需要耗时2个小时,并且查询系统极为复杂、准确性较低,完全没有时效性,严重影响到管理者所做出的对策是否有效。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12-16T16:06:47.29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22期作者:张寅卓 [导读] 城市轨道交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个城市交通的发展,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个城市交通的发展,且为城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些年,我国有些城市在尝试着共享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资源,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络中的某些车站设置和线路走向都作出了适当的调整,尽可能充分结合城际铁路、路网干线以及地铁,减少人们出行换乘次数,节省时间。城市人口数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益渐长。因而,大数据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是城市交通发展最紧迫的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1轨道交通大数据挑战 1.1数据管理的挑战 轨道交通大数据来源广泛、种类繁多、产生速度快,具有多源、异构、自组织的特点。使得其在管理上面临着“汇聚难、集成难、存储难、检索难”的挑战。轨道交通数据在地理上分散,并通过不同的数据模型和元数据来进行自组织管理,如何连接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定时、自动化地汇聚多源的轨道交通大数据是一个挑战。轨道交通数据的体量大,对于已经汇聚、集成的数据,一方面,如何去设计适用于分布式环境下的数据存储模型,以满足高可扩展、高可用、高吞吐的需求;另一方面,如何结合轨道交通数据的时空特性,构建包含时空索引、全文检索在内的多类型索引模型,减少查询的搜索空间,加快查询的过程,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1.2数据处理的挑战 轨道交通数据的体量大,产生速度快,既包括了实时产生的动态数据,又包括了归档的静态数据,使传统的单机处理难以满足轨道交通应用实时处理的需求。Hadoop和Spark作为如今主流处理大规模数据的系统,可以作为解决轨道交通数据处理难的有效途径。轨道交通大数据存储在Hadoop生态系统和Spark生态系统的数据管理系统(如:HDFS、HBase、Hive等)中,通过MapReduce或者Spark进行分布式处理。在这个过程中,面临三个挑战: 1.2.1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读取接口的开发 由于轨道交通大数据涉及多个数据模型和存储系统,如何基于这些存储系统开发统一的数据读取中间件是一个挑战。 1.2.2并行编程框架的开发 无论是MapReduce还是Spark,都要求算法开发者熟悉框架,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因此,需要在MapReduce和Spark提供的底层API上开发适用面广泛的编程框架。 1.2.3工作流调度 数据处理通常由多个子过程构成,如何将这些子过程通过工作流机制进行组织、调度,以便实现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是一个挑战。 1.3数据分析的挑战 数据分析的目的旨在挖掘、提取海量轨道交通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及知识。对于轨道交通大数据分析而言,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对轨道交通大数据进行有效的表达、解释和学习。 2轨道交通大数据运用的注意事项 2.1轨道交通大数据运用的局限性 大数据运用可以为轨道交通发展提供参考,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轨道交通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周期长、时间久,存在投入运营后的城市状况与最初规划设计时期差距较大、以及存在规划设计内容滞后于实际市场发展进度的状况。规划设计可以参考大数据分析,但是大数据分析往往停留在以往的信息收集基础之上。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规划设计者充分的考虑城市发展的步调,了解城市规划的远期发展计划,综合判断规划设计,而不是仅仅依靠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规划设计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相关方的需求与建议,但是不能过度依赖这些信息上,要通过全局和发展的眼光和视角综合考虑,一方面要满足市民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以及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环境与问题,保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2.2轨道交通大数据运用的安全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自我意识不断提升,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也引发了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严苛要求。轨道交通大数据的运用,涉及大量相关方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绝不能出现数据信息的泄露与贩卖等问题,引发轨道交通企业危机。轨道交通企业要要从意识源头抓起,加强培训,不断提升大数据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保密意识,一旦出现违规运用数据信息的情况,要依法依规严厉处置,务必做好轨道交通大数据信息安全工作,切实保障轨道交通大数据的安全、合法、合理运用。 3大数据视野下轨道交通网络的研究展望 3.1推动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与融合 大数据的应用分析不仅推动了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各学科的研究范围。例如,对网络数据的挖掘以及对居民行为活动数据进行分析都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去进行计算后才能得知。又因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性质不同,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研究的精确性,学科与学科间要相互配合并彼此发挥其优势,从而推动大数据的应用。 3.2技术经济优势的挖掘与应用 3.2.1数据准确性高 因为大数据相比较于其他技术具有更大的储存能力,不存在样本范围小等不足之处,相反其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因为交通大数据具有结构复杂以及连续性等特点,因此更能对城市交通现状进行零差别还原。 3.2.2具有更高的便捷性 采用大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以及储存,一方面不仅可以保证其计算的高效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快速直接的对其中存在的有用信息进行获取,所以相比较于传统问卷调查方法,大数据统计方法省去了调查过程,可以实现对数据的直接获取,更具有精确性以及便捷性。 3.2.3投入成本低且带来的效益非常可观 因为交通大数据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其提供的数据大都具有很高的精确性,不仅可以给平台以及公众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

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平台技术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a2422798.html, 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平台技术应用研究 作者:张博宇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第23期 摘要在共享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数据仓库应用和体系化的数据,构建了一个具有混合方式的数据平台,通过分类如何规划与数据分层部署之间的关系,引入决策业务,用客流数据绘画在特殊运营场景下的匹配度评估,实现了该模式下数据应用扩展的适应性效用。案例表明能够解决交叉式的数据管理问题,以及提供信息共享和数据提取业务。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平台;计算服务 1 信息化技术处理特征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以数据资源作为基础的数据代表员,并根据归属关系和关联关系来划分各个平台类型,通过信息化系统管理化系统达到自动化信息化及时处理化的特点,并且根据基础的平台系统操作和统一认证系统,构建了包括结构化模型,非结构化模型等具有多种模型化的数据特点。根据不同的储存模式和储存空间,构建相应的适应模式,实时储存时间,结合业务与数据本身制定数据策略。 由于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以及采取数据的时间不一,离线数据与随机数据的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通过不同的数据交换监控点以及多媒体数据获取方式,根据业务特点进行统一数据处理和加载达到共享的数据形式。 各个共享数据之间应用面较广,数据量也多,通过监控系统的管理和应急处置系统的配置可以预防灾难和大型故障的发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提供的数据交流来达到资产管理系统的处理方式,而且提供统一的编码门户系统作为数据保障的技术基础。在广泛的数据下,也为决策者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1]。 2 大数据平台的构建 平台定位于面向众多用户的集中信息共享轨道交通数据平台为主,数据统一收集,长期储存而且具有共同的分析方式,在基础数据平台下达到数据分级共享以及整体数据处理,建立数据采集层,应用访问层分析层,等诸多数据层来进行数据采集与融合,在各类系统的基础数据记录下,接通外部信息,保证信息实时处理,按照业务处理数据和公共数据对象抽取,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类型区分储存周期和更新机制。

大数据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地铁和轻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形式,在很大程度上 缓解了城市地面交通的压力,但是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仍然存在 诸多问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多为独立运营,没有实现联通联运的目标, 并且没有构建综合性的城市交通网络。因此,大数据时代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创新 与发展需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价值,对轨道交通的合理布局,资源运用发挥更 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1 轨道交通运营大数据处理技术 大数据是一种海量、复杂的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混合结构的数据,难 以利用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处理,其生命周期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大数据生成。各特定领域会生成多种大数据,如物联网大数据(通常与交通、城市化等有关)等。(2)大数据的采集,预处理(数据集成、清洗、消除 冗余),传输。(3)大数据存储。涉及GFS等分布式文件系统,NoSQL数据库,云技术等。(4)大数据产品。多源异构数据转化为同质数据,涉及大数据处理 方法与技术。云计算被公认为是最适宜于处理大数据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数字 网络访问其计算资源集合,云服务器提供远程存储数据。轨道交通运营大数据大 都具有时间/空间位置信息,动态性强、异构性更加广泛、呈一定分布规律性。有必要在理解数据、通过评估生成新数据、数据处理与约减、数据可视化等基础上 将数据资源化,构建轨道交通大数据智能生态系统,开发专门适用于轨道交通行 业大数据的多专业、多维度分析建模工具(如荷兰铁路数据挖掘工具TNV-conflict 及分析工具TNV-Statistics),拓展人的认知能力,设计大数据驱动的智能运营服 务与管控产品,实时辅助运营管理动态决策。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近几年深入开展运营管理信息化工作,围绕“规范、实时、安全、精益”的管理运营要求,全面建立了集中、统一、高效的现代化运营管理体系,支撑了运营管理业务持续健康的发展。但随着各专业系统间的不断融汇贯通,各专 业系统数据未实现实时共享,跨系统的多流程环节的业务监控仍不全面,实时的、多维度的运营管理分析能力仍不足,亟待解决运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具体 体现在: 2.1 各专业信息共享水平不足,实时数据质量有待提升 各专业系统(如车辆、信号、通信、AFC、线路、供电、机电、FAS、BAS等)为单独管理、单独维护的模式,造成各系统之间存在设备管理不对应,信息不一 致等数据问题,未建立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中心,没法全面掌握系统间的设备运营 对应情况。运营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存在多部门、时间久、工作繁琐、数据量巨大 等特点,缺乏搞笑的清查工具,导致各系统设备质量管理工作积极性不好,维护 不准确、不完整、不及时,从而影响各系统运营数据预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导 致管理数据分析预测失真,影响辅助决策水平的科学性、准确性。 2.2 各专业业务实时监控能力不高,存在监管隐患 各专业系统(如车辆、信号、通信、AFC、线路、供电、机电、FAS、BAS等)均通过自身的管理软件进行业务监控。并未形成多专业联动监控。而且目前的信 息技术及平台只能通过定时抽取、推送等方式实现信息贯通,造成业务信息滞后,风险监控不及时,引发业务安全风险和监管隐患。随着信息化的加快,如何进行

(完整word版)大数据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0引言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以其快速、安全、便捷、环保以及大运量等特点迅速发展。首先,全国各大中城市正在努力建设或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其次是全国主要干线通道都在兴建高速铁路。虽然两者在运营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面向的服务群体数量是巨大的。这就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和国家铁路在日常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数据信息,比如客流信息,旅客出行OD信息,铁路货物发送、中转、到达产生的数据信息等。这些信息需不需要储存、如何储存、储存起来有什么用以及要怎么用等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而如今,伴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数据大爆炸,大数据时代到来。大数据技术将很好的解决这些类似的问题。 1大数据概述 所谓大数据,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大量数据的集合。维基百科认为,大数据是一个数据的集合,这个集合如此庞大和复杂,以至于很难通过现有数据库管理工具来对其进行处理。大数据的特点通常用“4V”来概括:V olume(体积大)、Velocity(速度快)、Variety(种类多)、Virtual(实时性)。大数据目前主要应用领域有气候学、天文学、生物医学等,也在“智能电网”和库存管理系统方面有所应用。而如今正向公共问题领域扩展,例如交通管理与控制,将交通运输数据由由模拟状态转化为数字状态储存起来,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计数并依据车辆行程和路况拥挤程度进行电子收费,从而对交通堵塞和交通污染排放进行隐形控制。 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就是运用数学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进行预测。比如输入法,通过收集全世界用户每天的输入、删除、修改信息,分析大众的输入习惯,然后预测“teh”应该是“the”的可能性;再比如十字路就,通过观测行人的性别、行走速度甚至年龄等,分析每个人闯红灯的可能性,然后反馈给汽车

轨道交通设施保护方案

基坑工程施工对轨道交通安全防护方案 为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保护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维护乘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编制以下轨道交通安全防护方案 1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设部与国家技术监督局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3) 6、《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 2项目施工对轨道交通设施安全影响分析及保护方案 本项目基坑西侧基坑开挖线距地铁2#线三爻堡村站护坡桩外边线最短距离12.0M;最宽处约15.0M。根据《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第二十二条(一)规定:十米至五十米内为控制保护区。 本基坑支护设计采用护坡桩加预应力锚索的支护用于南、北、东侧基坑、双排护坡桩加锚杆的支护用于西侧基坑。该支护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基坑支护方法,是从地面开始做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顶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连梁,从护坡桩桩顶往下做若干道预应力锚杆并用钢腰梁与护坡桩锚固。此种支护形式在各种不同的土层下均有比较成熟的施工工艺,支护安全可靠,且成桩过程基本不受地下水的影响。一般大型较深的基坑,邻近有建筑物或构筑物而不容许有较大变形的基坑,安全系数要求较高,以及不容许设内撑的基坑,均可考虑选用此围护结构。 2.1本项目对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影响主要为:1、基坑西侧支护结构失稳、基坑产生塌方,对地铁的围护产生影响;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高空物体坠落,对地铁的施工人员和设施产生伤害;3、基坑西侧地下管线破裂,产生冒水、停电、塌方等。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试题

1、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之一的是 A 纽约 B 巴黎 C 莫斯科 D 伦敦 2、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工作是从才开始的。 A 19世纪7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3、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A 1967年8月1日 B 1968年10月1日 C 1970年10月1日 D 1971年8月1日 4、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已经普遍采用基于计算机实时控制 ()系统。 A ATP B ATS C LE D D ATC 5、应答器也称,它也是信号系统的基础设备。 A 有源应答器 B 无源应答器 C 信标 D 有源信标 6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首当其冲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不出站换乘不同路线的。 A 一票通 B 自动售检 C 人工售检 D 一体化 7、防灾报警系统简称 A FAT B ATS C UPS D FAS 8、客流预测可以分为节假日客流预测、双休日客流预测、工作日客流预测,这是按照分类的。 A 预测时间 B 预测内容 C 预测方法 D 预测用途 9、世界上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是于1863年1月10日建成投运。 A 美国纽约 B 英国伦敦 C 法国巴黎 D 德国柏林 10、城市轨道交通在市中心区域运行时的旅行速度,一般为 A 60-70km/h B 50-60km/h C 30-40km/h D 40-50km/h 11.通常地铁车站多采用(A)式车站。 A.岛 B.侧 C.岛、侧混合 D.天桥 12.城市轨道交通岛式地面站台的最小宽度为(D)m。 A.8 B.7 C.6 D.5 1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楼梯、检票1:3、出入口通道三者的通过能力应满足下述要求:发生事故灾害时,能在(B)min内让所有人员撤离站台。 A.4 B.6 C.8 D.10 14.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用房包括供电、通风、通信、信号、给排水、防灾、电视监控等系统用房,其面积和要求应按各专业的(C)确定。 A.施工顺序 B.施工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