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合集下载

江苏省常州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模拟卷

江苏省常州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模拟卷

江苏省常州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能正确表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链的是()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树→蝉→螳螂→黄雀D.树→蝉→螳螂→黄雀→细菌2.下列不是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生长和繁殖B.都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C.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都能排出代谢废物3.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4.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C.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植物D.南湖公园5.在冬天蛇要冬眠,杨树要落叶,而松树仍然郁郁葱葱,这体现的是()A.生物逃避敌害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6.在茂密的大森林里,影响小兔子生活的生物因素是()A.温度B.空气C.猎豹D.土壤7.陕西某村民采到一不明物体,手感柔软,生长迅速。

科学家通过活体培养、细胞观察等研究后认为,它是我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的珍稀生物,俗称“太岁”。

下列证据中,与判断“太岁”为生物无关的是()A.具有细胞结构B.能呼吸和排泄C.手感比较柔软D.能够由小长大8.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作为对照的是()A.裸地B.草坪C.灌木丛9.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组别蚯蚓数量光照条件温度土壤20只阴暗25℃湿润土壤实验组对照组20只明亮①②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A.10℃ 干燥土壤B.10℃ 湿润土壤C.25℃ 干燥土壤D.25℃ 湿润土壤10.地球上的生物生活在生物圈内,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大气圈的中下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中上部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1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教学设计2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教学设计2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活中学生在田野里、花坛内、经常会见到蚯蚓,也了解了“蚯蚓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但蚯蚓的分布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也乐于去探究. 因此我设计了“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切身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做调查、捕捉蚯蚓的活动,调查中学生会发现有的地方没有蚯蚓,这就创设了探究的问题情境,此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然后每个小组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考虑到这是第一个探究实验,学生对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所以我给出了一个“小明的探究计划”,让学生通过分析小明的探究计划,发现小明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小明解决计划中的问题,得出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此时完善并实施各小组的科学探究计划,这样各小组制定、实施的计划就比较科学、合理了,在表达交流的活动中,形成统一正确的科学结论,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最后,出示“农药”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

也是为了课后的进一步探究。

通过这样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到生物与生存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实验内容分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

所有的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看,学生最先接触、感知的也是宏观生态环境。

因此学习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知识也成为学生学习首要内容。

初二生物动物界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动物界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动物界试题答案及解析1.蚯蚓刚毛的作用是()A.感觉光线B.感觉声音C.协助运动D.辅助呼吸【答案】C【解析】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蠕动;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因此蚯蚓就是通过肌肉的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以及刚毛的配合,从而使蚯蚓向前蠕动,因此蚯蚓刚毛的作用是支撑作用,协助运动。

【考点】蚯蚓的特征。

2.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以适应陆地干燥气候,下列哪项结构不具有这种功能()A.蚯蚓的刚毛B.蛇的鳞片C.蝗虫的外骨骼D.蜥蜴的细鳞【答案】A【解析】蛇鳞片、蝗虫的外骨骼、蜥蜴的细鳞,都能防止水分蒸发,适应陆地地干燥气候,BCD正确;蚯蚓的刚毛主要是协助运动,与防止水分蒸发没有关系,A错误。

【考点】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

3.家兔、宠物狗等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都具有发达的体毛,其主要作用是()A.防御B.保温C.保护D.伪装【答案】B【解析】家兔、宠物狗等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为哺乳动物,其体表一般被毛,有保温作用,加上哺乳动物的体内有良好的散热和产热的结构,属于恒温动物。

【考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4.蛇属于脊椎动物.()【答案】√【解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蛇的体内有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考点】动物的分类。

5.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

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

然后茌3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下图)。

观察一段时间后:(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因为蚯蚓的呼吸依靠________ 来完成。

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文档

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文档

时间:年月日班级:年级班小组:姓名:探究过程实验反思:“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新教材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目的是要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并认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思维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要以鼠妇为实验材料?在实际教学中,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改为“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从材料选择到方法步骤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可操作性更强、实验效果更好。

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学生可获得一个明确的实验结论。

这对于初次接触探究实验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七年级新生可以从这一探究实验获得成功。

即激发学生对生物探究的积极性,也可为今后的探究实验做充分准备。

──尽管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活动“重过程”,但初次接触探究实验,“结果”也同样重要,因为第一次实验的成功体验往往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否则就会使学生陷入“究竟有没有影响”的困惑中,而对结果的困惑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过程的兴趣。

经过两个学年的实践证明,以蚯蚓替代鼠妇,材料的可控性更强,方法更简便,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能较充分地理解“变量”、“对照实验”等术语,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为进一步的科学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评价策略: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得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素养”。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综合利用评价的主体性策略、形成性策略、全面性策略、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策略,针对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步骤,在实验中设置自评、自我反思、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并把实验报告单存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档案,是发挥评价的反馈的作用。

探究蚯蚓的嗅觉和味觉实验现象及结论

探究蚯蚓的嗅觉和味觉实验现象及结论

探究蚯蚓的嗅觉和味觉实验现象及结论1六怕:怕光: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

•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

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

具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怕震动: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

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

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怕水浸泡:蚯蚓尽管喜欢潮湿环境,•甚至不少陆生蚯蚓能在完全被水浸没的环境中较长久地生存。

但它们从不选择和栖息于被水淹没的土壤中。

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生活力下降。

怕闷气:蚯蚓生活时需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

当氨超过百万分之十七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

烟气中主要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

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气。

怕农药:据调查,使用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

一般有机磷农药中的谷硫磷、二嗪农、杀螟松、马拉松、敌百虫等,在正常用量条件下,对蚯蚓没明显的毒害作用,•但有一些如氯丹、七氯、敌敌畏、甲基溴、氯化苦、西玛津、西维因、呋喃丹、涕灭威、硫酸铜、三九一一等对蚯蚓毒性很大。

大田养殖蚯蚓最好不用这些农药。

有些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钾、氨水等在一定浓度下,对蚯蚓也有很大的杀伤。

如氨水按农业常用方法兑水25•倍施用,蚯蚓一旦接触这种4%氨水溶液水则几十秒,多则几分钟即死亡。

所以,养殖蚯蚓的农田,应尽量多施有机肥或尿素。

尿素浓度在1%以下,不仅不毒害蚯蚓,而且可以作为促进蚯蚓生长发育的氮源。

怕酸碱: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

当然,•不同种类对环境酸碱度忍耐限度不同。

八毛枝蚓、爱胜双胸蚓为耐酸种。

可在PH3.7-4.7之间生活。

背暗异唇蚓、绿色异唇蚓、红色爱胜蚓则不耐酸,最适PH为5.0-7.0。

初三生物试题大全

初三生物试题大全

初三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所示血液分层实验,错误的是( )A.①是抗凝剂B.②是血浆C.③是白细胞D.④是红细胞【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①是抗凝剂,②是血浆,③白细胞和血小板,④是红细胞;新鲜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由于比重不同,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面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中间有一层白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是暗红色的红细胞.【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名师】本题主要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要求学生熟记并能迁移运用。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就是DNA,DNA就是染色体。

【答案】B【解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NA和蛋白质共同构成了染色体。

故说法错误。

【考点】基因、DNA、染色体【名师】本题主要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3.苏州进入5月份后,天气热了,诺如病毒也跟着一起来了。

近期,苏州几所学校的少数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经初步诊断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可以通过粪—口感染,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被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

感染后的主要症状是腹泻、呕吐、发热等。

诺如病毒感感染性腹泻目前没有可靠的疫苗,也没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

患者1—2天即可自行痊愈,但要预防脱水,应及时输液。

下图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诺如病毒。

下列有关诺如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的核心两部分组成B.结构简单,因此不能独立生活C.是一类比细菌小得多的单细胞生物D.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传染【答案】C【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A正确;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B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可以通过粪—口感染,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被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所以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传染,D正确。

【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对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改进

对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改进

对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改进作者:马梓炜来源:《中学生物学》2015年第02期《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性实验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目的是学生通过实验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深刻体会并认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本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具有活动,重要作用。

笔者所任教学校会经常组织在校学生参加教学观摩和教育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对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笔者认为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目的是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使实验更具说服力。

1 用鼠妇做实验材料的缺点鼠妇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去捕捉鼠妇,使学生了解鼠妇生存的环境特点、生活习性、体貌特征等,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心,去关注大自然的一切,更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学生是第一次系统的学习生物科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重要途径,实验结果不明显会直接形象学生的积极性。

鼠妇实验要通过观察鼠妇的活动规律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但是鼠妇爬动较快学生不易控制,最后要统计在不同区域鼠妇的数量比较困难,而要将数只鼠妇同时放在容器的中间位置更会让学生手忙脚乱。

鼠妇除了对光敏感,震动也会影响鼠妇的行动,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环境较为嘈杂,不可控因素较多,鼠妇还有“假死”的应激现象,这些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误差,影响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2 蚯蚓替代实验的合理性和优越性首先,蚯蚓和鼠妇生活的环境相似,替代实验也会要求学生亲自捕捉蚯蚓,增强直观感受,而且蚯蚓较鼠妇行动缓慢容易捕捉。

【一轮重难点专题】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项复习2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一轮重难点专题】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项复习2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一轮重点·难点专练】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项复习2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一、选择题1.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A.光B.水C.温度D.湿度2.鼠妇是初中生物学的实验动物。

在实验准备中,你不会到哪种环境中捕捉鼠妇?()A.草坪的石头堆里B.学校的篮球场上C.庭院的菊花盆下D.墙角的草丛中3.请你选出最科学的实验装置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A.B.C.D.4.某课外小组为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是()A.鼠妇数量和湿度B.光照和湿度C.光照和温度D.温度和湿度5.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正确的是()A.10只鼠妇太多了,用2只就可以B .10只鼠妇应放在纸板遮盖的一侧C .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D .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玻璃板盖住6.某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A .蚯蚓数量B .光照条件C .温度D .土壤干湿度7.如表为小林同学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设计方案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A .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B .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黑暗的条件C .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干燥的土壤D .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潮湿的土壤8.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

该实验方案中的①和②应分别为( )A .明亮15℃B .明亮25℃C .阴暗15℃D .阴暗25℃9. 某同学在饲养黄粉虫的过程中发现,铺在养虫盒里的泡沫塑料板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

这是黄粉虫在吃泡沫塑料吗?该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进行研究。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变量是食物种类B.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黄粉虫生活C.分析可知,黄粉虫不能吃塑料D.该实验的启示:可以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难题10.如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11.在潮湿而又温暖的季节,如果食品保存不当,表面很快会生长出白色的霉菌。

广东省潮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广东省潮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广东省潮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可以反映生物具有遗传特性的是( )A.鲸鱼喷出水柱B.老鼠见到猫迅速逃跑C.虎父无犬子D.螳螂捕蝉2.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

目前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微塑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湖泊和河流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B.微塑料不会进入人体并对人体造成危害C.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的D.微塑料能够广泛分布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3.动植物种类繁多,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4.某高山植被的分布情况为: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湿度D.空气5.鸬鹚又名鱼鹰,主要通过潜水捕食各种鱼类,这反映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A.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进行呼吸6.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7.凝练隽永的古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句中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8.下列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漓江河B.漓江河的水C.漓江河的动物D.漓江河的植物9.峨眉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1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生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B.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C.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逐级传递、循环利用的11.地球的直径长达一万多千米,而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称之为生物圈。

中考生物重点题型突破:题型二 实验题

中考生物重点题型突破:题型二  实验题

题型二实验题1. (滨州A卷)如图所示是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流程图,图中空格中依次应该填写的是()第1题图A. 滴、展、染B. 染、展、滴C. 展、滴、染D. 滴、染、展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探究实验为避免误差,需要计算平均值,但也有个别例外。

下列计算不需要计算平均值的是()A.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B.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C. 探究蚂蚁的通讯D. 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3. (安徽)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A. 蚯蚓数量B. 光照条件C. 温度D. 土壤4. (巢湖)某同学欲验证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其实验装置及处理应是( )5. (百色)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设置如图实验装置,已知试管A 实验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则试管B 实验材料应为( )第5题图A. 淀粉液+碘液B. 唾液+碘液蚯蚓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土壤20只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 20只明亮适宜一层干土C. 淀粉液+清水D. 唾液+清水6. (枣庄)试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与使用目的不符的是()7. (天门)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如下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7题图A. 观察时发现物像模糊,应用擦镜纸将反光镜擦拭干净B. 观察时选用16×目镜、10×物镜,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26倍C. 观察时视野过亮,则应该换用平面镜或选用小光圈D. 视野中发现红细胞从左往右流动,则实际上红细胞从左往右流动8.(威海)下列探究实验与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B.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C.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D.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失到大气中9. (泰安)下列关于观察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观察花的结构、草履虫的运动、蚯蚓的形态,都要用到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B. 探究蚂蚁的通讯时,捕获到的蚂蚁要先饲养一段时间,实验前让其处于饥饿状态C.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通光孔在一条直线上,调好反光镜就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D.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和染色的液体分别是清水、碘液10. (来宾)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11. (聊城)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名称操作目的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A 观察草履虫丝棉花纤维12. (福建)下列实验中,材料用具与使用目的不一致的是()13. (益阳)对下列相关实验或探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 测定反应速度:要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B. 观察人血涂片:视野中最多的是红细胞C. 演示实验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玻璃罩模拟肺D.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视野中可见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14. (娄底)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酒精对细胞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相同的新鲜杨梅各5颗分别放入编号为1号和2号的杯子中,②1号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2号杯中加入等量的高度白酒,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如下图所示,请你推测2号杯中液体颜色变红的主要原因是()第14题图A. 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膜B. 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壁C. 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质D. 酒精破坏了细胞的细胞核15. (潍坊A卷)初中生物教材中,著名科学家与其相关学说或科学实验对应错误的是()16.(庆阳)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实验条件及结果如表所示。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3)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目镜上的标识为“10×”,物镜上的标识为“40×”,则放大倍数为______倍。
(4)图丙中,在视野的上方发现了要观察的细胞,欲将它移至视野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______移动。
(5)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一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______。
故选A。
3.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南方的植物移植到北方容易死亡B.春季雨季后,禾苗生长快速
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D.鼠妇更喜欢在阴暗环境生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②该小组每次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鼠妇的目的是______。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3只
2只
1只
0只
1只
阴暗
7只
8只
9只
10只
9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______
(4)如果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如图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______装置。
【详解】草履虫具有应激性,即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在甲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会使培养液的浓度增大,草履虫失水,甚至会把草履虫杀死,因此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故草履虫从甲向乙运动,这一实验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的是(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学号: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生物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B.生物都能对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都要呼吸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3.下列物质是生物的是()A.生石花B.会生长的钟乳石C.能弹钢琴的机器人D.珊瑚4.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生存环境。

5.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A.竞争关系B.合作关系C.捕食关系D.寄生关系6.现在农药化肥用多了,田里的泥鳅、黄鳝少见了,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不适应环境7.能正确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链是()A.黄雀→螳螂→蝉→树B.黄雀→螳螂→蝉C.树→蝉→螳螂→黄雀D.蝉→螳螂→黄雀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反映的是什么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9.以下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生物B.水族箱C.生物圈D.一片农田10.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A.生物因素B.非生物因素C.生态因素D.环境因素11. 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A.A→B→C→D→EB.E→D→C→B→AC.D→A→B→C→ED.C→E→B→A→D12.“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不适应环境1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A . 增加 B. 减少 C. 先少后多 D. 先多后少1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A. 朵朵葵花向太阳B. 树林能保持水土C. 候鸟迁徙D. 骆驼能生活在荒漠中15.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下面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草原B. 森林C. 农田D. 沙漠16.下列成语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7.“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的生物特性是( )A.遗传和变异B.需要营养物质C.生长D.能排出体内废物1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成分19.在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时,如何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于光照的不同而导致的( )A.实验中保证充足的光照B.给以不同湿度的土壤C.给以不同的食物D.除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2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生物圈C.海洋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21.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A.农民 B.农作物 C.耕地 D.耕牛22.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命现象()A.夏季炎热,人出汗了 B.铁在潮湿环境中生锈了C.秋季植物落叶了 D.用手触摸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23. 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C.除蝗虫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D.除这只蝗虫外的其他蝗虫、其他生物和非生物24.在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新课程导向下初中生物实践活动实践研究——以《探究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为例

新课程导向下初中生物实践活动实践研究——以《探究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为例

新课程导向下初中生物实践活动实践研究——以《探究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为例摘要: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学过程要重实践。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利途径,本文以《探究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这一课例为例,对如何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活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物实践活动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选择恰当的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1]。

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

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是本人一直以来所希望实现的一个目标,也在平时的教学做着各种尝试。

1、教学方式注重趣味性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来说,学生显得很感性,他们往往对课堂上讲的故事,做的游戏记忆深刻,对和老师同学一起探究的问题显得更富激情,特别对和生活相关的内容显得都很有发言的欲望。

本课题的选择正是考虑到了这些。

本身这个课题的材料就是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探究的现象是他们在生活中看到过,但没有细细想过,更没有系统的用科学的方法探究过的,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和同学一起探究问题,还有老师做他们坚强的后盾。

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便表现出了充分的激情。

在该课堂教学活动由课前学生提出的“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问题开始,通过汇报在准备课堂活动的材料蚯蚓的过程中,在不同环境中捕捉到的蚯蚓数量不同,由此启发学生的探究方向,师生共同创设了一个课堂探究教学的情景。

中考生物: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课时作业(含答案)

中考生物: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1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所有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B。

生物都能制造有机物C、生物都由细胞构成D。

生物都能繁殖后代2、乌贼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墨汁,这一现象说明( )A。

动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B。

动物能够运动C、动物遇到危险能释放墨汁D、乌贼对刺激的反应最敏感3、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A、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B、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C、杨树能够进行呼吸D、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4、生物一般可不能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灭绝,这是由于生物具有的生物特性是( )A。

生殖 B、新陈代谢C、遗传变异D、进化5、下列诗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A。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6、“不必说……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云雀)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下列哪项不是皂荚树、桑椹、蝉、叫天子等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 A。

新陈代谢 B、生长发育C、反射D。

繁殖7、以下谚语或俗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秋风扫落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8、下列实例中,与“葵花向日倾”反映的生命特征不同的是( )A。

草履虫逃避食盐等有害刺激B、小明听到上课铃声快步走进教室C、树根向水肥充足的地方生长D、夏天大雨过后树桩上长满了蘑菇9、天然林中的植被大都呈现层次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一些草本植物。

造成这种层次分布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A、光照 B。

水分C、温度D、空气10。

a、b、c、表示三种生物,箭头表示物质流动的方向,图1—3中表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关系的是 ( )图1-311、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 )A、合作B、竞争C、捕食D、寄生12、图1-4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依次是( )图1-4 A、捕食、竞争、共生、寄生B、共生、竞争、捕食、寄生C、共生、寄生、竞争、捕食D、竞争、捕食、共生、寄生13、生物既能习惯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案

《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案

探究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并用其方法指导实验方案的实施;2、了解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从而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二)水平目标:1、让学生初步养成发现问题的水平,养成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水平。

2、初步学会作出假设、制定、实施探究方案的水平;3、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水平;4、学会表达、交流水平;5、初步养成合作学习、动手实验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精神和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2、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以及团结协作精神;3、让学生养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高尚品格。

(四)教学重点:设计对照实验。

(五)教学难点:在设计对照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二.活动方法:探究实验法。

三.课前准备: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苗圃里去捉蚯蚓,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理解蚯蚓及其生活环境,注意学生的安全。

材料准备:八个平铺湿土的解剖盘,玻璃板,纸板,棉签等,八份实验报告单,八张白纸。

四.授课引入:谜语:一只香,地里钻,弯身走,不会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那同学们了解蚯蚓吗?知道它的哪些知识呢?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面还很广嘛!上次让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收集蚯蚓,大家观察了吗?有没有找到蚯蚓呢?你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挖找到蚯蚓的?挖开土壤后蚯蚓有什么反应?有没有没找到蚯蚓的同学?你去的什么样的环境中找的。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根据这些现象同学们还想知道蚯蚓哪些方面的知识呢?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看来自然界真实奇妙无比呀!连小小的蚯蚓都激发起了同学们这么强烈的求知欲。

刚才有同学说到她想知道为什么有些地方有蚯蚓,有些地方没有蚯蚓?,其实这说明了蚯蚓的分布受到了什么的影响?对,环境。

那么哪些环境因素对蚯蚓的分布有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二.做出假设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你们认为哪些环境因素对蚯蚓的分布有影响?依据是什么?比如:我在水中没有找到蚯蚓,所以我认为光对蚯蚓的分布有影响。

生物中考考点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2:生物与环境

生物中考考点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2:生物与环境

考点02 生物与环境中考频度:★★★☆☆难易程度:★★★☆☆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2.分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学-科网(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对于所有的生物来说,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都影响着它们的生活,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非生物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常见实例如下表:影响生物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常见实例温度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随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水分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沙漠上多不毛之地,近水处出现绿洲光不同深度的海洋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猫头鹰白天休息而晚上觅食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就构成了一定的生物关系。

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生物的相互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实例蚂蚁群体噬菌体与细菌杂草和水稻猎豹和羚羊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地衣1.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点(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等。

如有些动物形成了适应环境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的适应,每一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

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也有影响。

如池塘里的生物对于水生环境是适应的,如果由于气候的变化或地势的改变,池塘逐渐干涸了,生活在那里的大部分生物就会死亡,所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例如,蚯蚓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

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文档

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文档

时间:年月日班级:年级班小组:姓名:探究过程实验反思:“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新教材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目的是要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并认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思维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要以鼠妇为实验材料?在实际教学中,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改为“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从材料选择到方法步骤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可操作性更强、实验效果更好。

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学生可获得一个明确的实验结论。

这对于初次接触探究实验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七年级新生可以从这一探究实验获得成功。

即激发学生对生物探究的积极性,也可为今后的探究实验做充分准备。

──尽管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活动“重过程”,但初次接触探究实验,“结果”也同样重要,因为第一次实验的成功体验往往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否则就会使学生陷入“究竟有没有影响”的困惑中,而对结果的困惑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过程的兴趣。

经过两个学年的实践证明,以蚯蚓替代鼠妇,材料的可控性更强,方法更简便,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能较充分地理解“变量”、“对照实验”等术语,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为进一步的科学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评价策略: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得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素养”。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综合利用评价的主体性策略、形成性策略、全面性策略、和评价方式多元化策略,针对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步骤,在实验中设置自评、自我反思、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并把实验报告单存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档案,是发挥评价的反馈的作用。

【精品解析】七年级上学期生物11月期中试卷

【精品解析】七年级上学期生物11月期中试卷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11月期中试卷1.(2023七上·福田月考)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①蝴蝶②珊瑚礁③蘑菇④智能机器人⑤卫星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④2.(2023七上·福田月考)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B.必须借助仪器观察C.可以利用照相机帮助我们观察D.可以用录音机等工具观察3.(2023七上·福田月考)用手轻轻触碰含羞草,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这体现了生物能()A.进行呼吸B.生长C.需要营养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4.(2023七上·福田月考)地球上的生物种类非常之多,构成生物(病毒除外)的基本单位都是()A.组织B.细胞C.器官D.系统5.(2023七上·福田月考)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小鱼、水草、荷花等归为一类,将松树、狗尾草、玉米、麻雀等归为一类。

他们的分类标准是()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6.(2023七上·福田月考)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

人口普查所用到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资料分析法7.(2023七上·福田月考)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作法,正确的是()A.发现不认识的植物,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B.小伟调查中看到蛐蛐,别的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C.校园草丛里有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到校园外面去了,就不用把它记录下来了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虽然它是人类的敌人,但是还是把它记录下来了8.(2023七上·福田月考)影响生物生活的下列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B.田间杂草多,作物产量低C.错过季节播种,小麦减产D.大雁南飞9.(2023七上·福田月考)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A.朵朵葵花向太阳B.候鸟迁徙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雷鸟的保护色10.(2023七上·福田月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A.竞争B.合作C.捕食D.寄生11.(2023七上·福田月考)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间的合作关系的是()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B.许多蚂蚁共同搬运食物C.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D.羊吃草12.(2023七上·福田月考)夏天正午蝉鸣叫的最厉害,气温降到24℃以下就停止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13.(2023七上·福田月考)下列是分解者的是()A.草和树B.牛和羊C.鱼和虾D.蘑菇和腐生性的细菌14.(2023七上·福田月考)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环境能适应生物D.生物能适应环境15.(2023七上·福田月考)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淡水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16.(2023七上·福田月考)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指()A.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B.以食草动物为食的动物C.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17.(2023七上·福田月考)为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分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少生产者B.缺少消费者C.缺少分解者D.缺少必要的生活设备18.(2023七上·福田月考)在池塘中存在着“藻类→小虾→小鱼→大鱼”这样一条食物链,如果池塘中的水受到DDT的污染,那么在这些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A.藻类B.小虾C.小鱼D.大鱼19.(2023七上·福田月考)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呼伦贝尔大草原B.珠江C.青海湖D.热带雨林20.(2023七上·福田月考)假定在一个由草、兔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狼杀绝,兔的数量将会()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不变D.先上升后下降21.(2023七上·福田月考)下列对生态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各生态系统之间紧密联系B.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不是单一的C.一个由各种鸟类组成的群体不是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22.(2023七上·福田月考)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A.蚯蚓数量B.光照条件C.温度D.土壤23.(2023七上·福田月考)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池塘中所有的鱼B.池塘中的水C.池塘中所有的植物D.一个池塘24.(2023七上·福田月考)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数量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河南省新乡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河南省新乡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河南省新乡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生物部分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2.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下列哪一项是相同A.观察校园每种生物生活习性B.森林资源调查C.将叶子制成切片用显微镜观察结构D.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3.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构成了如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蝗虫的数量会影响玉米的产量B.食虫鸟、蟾蜍等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该食物网中存在一条食物链:玉米→蝗虫→蟾蜍→细菌D.食虫鸟和蜘蛛除捕食关系外,还具有竞争关系4.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A.鲫鱼的背部是深灰色、腹部是乳白色B.螳螂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十分相似C.一窝小猫的体色有黑色、白色和黄色D.草原上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5.下面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是()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B.石生花在高温季节暂停生长,进入夏季休眠期,秋凉后又继续生长并开花C.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D.以上三项都是6.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像珊瑚礁一样变大B.能自由运动C.会发出声音D.繁殖后代7.在同一块地里种大蒜,一部分在露天环境下栽培,长出绿色叶片,长出黄色叶片。

该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A.水B.无机盐C.光D.空气8.如图为两棵植物,其中甲植物分布的环境为A.湿润地区B.干旱地区C.寒冷地区D.温暖地区9.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多种多样,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珊瑚B.烤乳猪C.蘑菇D.溶洞中长高的石笋10.民间素有“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

初三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试题

初三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试题

初三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试题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对照实验。

下列对照实验变量设计不正确的是A.有空气和无空气B.温度和湿度C.20℃和40℃D.有光和无光【答案】B【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A、有空气和无空气,只有一个变量,符合题意.B、有两个变量,不符合题意.C、只有一个变量,符合题意.D、只有一个变量,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2.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A.合作B.竞争C.捕食D.寄生【答案】B【解析】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生存空间,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故选:B.【考点】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菁3.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答案】C【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故选:C.【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答案】B【解析】农谚“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主要意思是清明、春天,温度升高,气候变暖,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素温度。

故选:B【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下列实验与实验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模拟呼吸运动实验,能说明肋间肌和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B.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实验,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观察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D.伞藻嫁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答案】B【解析】A、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所以,模拟呼吸运动实验,能说明肋间肌和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同组人:实验日期:
背景资料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种类多达三千多种。

根据其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蚯蚓和水生蚯蚓。

陆生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白天穴居,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材料用具
蚯蚓(每组3条,2人一组)、解剖盘、培养皿、玻璃板、纸板或书、湿布、棉签。

提出问题
你是在什么环境中采集到蚯蚓的?采集来的蚯蚓主要分布在容器中的什么地方?这与光线有关系吗?根据你的经验和初步判断,提出的问题是。

作出假设
针对你的问题,作出假设。

你作出这个假设的依据是。

制定计划
(一)实验装置的设计:
在解剖盘内铺上湿布,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纸板或书,在盘内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思考:为什么要在解剖盘内铺上湿布?
(二)将蚯蚓放入实验装置,静置2分钟。

提示:想想看:下列放置蚯蚓的方法中,哪种最科学?
(三) 2分钟后,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蚯蚓,统计3次。

环境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共计
明亮
阴暗
(四)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经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是:明亮处条,黑暗处条。

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你们得出的结论是。

这与你们的假设一致吗?。

讨论与思考
1. 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2.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奇思妙想
针对本次实验,你还有哪些创新之处或不解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