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大纲概要
263J13A精细化学品化学

精细化学品化学(Chemistry of fine chemicals Synthesis)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63J13A学分数: 3.0 总学时:68 学时分配:讲课17/自主学习17/实验34适用专业:化学、应用化学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介绍表面活性剂、涂料、胶粘剂、高分子合成及材料助剂、催化剂、染料及颜料等重要产品的性质、设计、制造及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对精细化学品及其工艺有一个基本、全面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1、前言(2学时)了解:《精细化学品化学》的整体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意义、目的。
2、各类精细化学品的来源、性质、制备及应用(30学时)(1)表面活性剂(6学时)了解:各类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吸附、作用机理及应用。
(2)高分子材料助剂(6学时)了解:各类高分子合成加工助剂的结构、性能、作用机理及应用。
(3)涂料(6学时)了解:各类涂料的组成、配制基础、性能及应用。
(4)粘合剂及胶粘作用(4学时)了解:各类粘合剂的分类、组成、作用理论及各种胶粘剂的特点。
(5)催化剂(4学时)了解:各类催化剂组成、特点与类型,催化机理及应用。
(6)染料与颜料(4学时)了解:各类染料的分类、组成、特点及应用。
3、考试(2学时)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采用讲授、启发、讨论、自学、与实验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精细化工产品的认识、制备及其应用的了解。
五、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形式:论文。
结合平时成绩(50%)与期末成绩(50%)评定学期综合成绩。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张先亮,《精细化学品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参考书目:阎鹏飞,《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李东光,《精细化工产品配方与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
精细化学品化学

《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精细化学品化学英文名称:Fine Chemicals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理论学时:34学时开设学期:七开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适用专业:应用化学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方向必修课2.课程说明精细化学品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现代化工发展的主流是精细化工(精细化学品生产工业的简称),所以要求同学基本掌握精细化工的范畴、特点、发展方向,了解精细化学品的种类。
特别是对染料、表面活性剂等具体的化学品的结构和性质、制备和工艺、用途和环境问题都有较详细的认识。
课程同时要求同学了解现代精细化工领域中所采用的新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精细化工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精细化工的基本面貌、技术范畴掌握几大重要系列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作用原理、基本生产工艺;理解其功能、特性与实际应用;了解该领域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了解精细化工领域相关的高新技术。
2.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分析和理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特别是精细化工领域的最新进展;注意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培养学生优化和设计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工艺、产品性能与开创新的应用领域的意识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为以后走上化工领域的科学研究、生产技术管理等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教法建议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理论结合实际应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专题课、讨论课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应在教师引导下以讨论、交流为主学时数应不少于总学时的10%。
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大纲

《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大纲总学时:72学时学分:4理论学时:72面向专业:05精细化工专业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精细化学品化学是系统阐述各类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制备方法、构效关系等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涉及有机合成、无机材料、分析分离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学等诸多学科专业,学科的交叉及目标产品的商品化两大特征体现得尤为明显。
精细化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我国的精细化工业发展亟需大批高素质的化工人才,人才的培养应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积累从事精细化工科研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拓宽知识面,增强就业竞争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已修完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合成等专业基础课之后的第五学期,学习本课程要应用到上述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注意知识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各类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典型品种,了解国内外精细化学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掌握各大类精细化工产品的化学结构特征、理化性质、代表性合成方法与生产工艺,初步掌握研究开发精细化学品的思路与方法。
精细化学品化学内容丰富且不断发展,授课教师在精读主要参考书的同时,应广泛阅读《应用化学》、《精细化工》、《农药》、《染料工业》、《日用化学品科学》、《涂料工业》、《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等相关专业刊物并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了解行业动态,关注新产品信息,精心组织每一章节的讲课材料,以使学生既掌握每一大类精细化学品的基础知识又对其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3、课程教学改革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加强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类精细化学品并学习其基本知识。
以“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来指导和组织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新的一章前,布置该章的思考题促使学生读书自学来答题,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老师讲课有的放矢,阐述该大类精细化学品的基本知识,从中选择2-3个代表性产品具体介绍合成方法和生产工艺,并简要介绍该大类产品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学完一章后,分组布置读书自学题目,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阅一定数量的文献,写出读书报告并将较好的报告汇编成册供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从而也培养学生阅读专业书刊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习惯。
精细化学品分析教学大纲

《精细化学品分析》教学大纲(适用于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理论36学时实验24学时)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精细化学品分析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课程之一。
它是分析化学在精细化学品工业中的应用,是指导精细化学品生产、科研的重要工具。
2.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的精细化学品的分析方法及主要理化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及其应用,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达到对常规精细化学品能制订分析方案并进行分析检测的目标,以适应企业的需要。
3.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精细化学品分析是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它是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化学等学科的交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后续课程(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的目标与基本要求1.教学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2.基本要求⑴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掌握主要精细化学品的分析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分析方法;了解精细化学品分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了解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
⑵素质培养方面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视质量,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提高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动态。
⑶能力与技能培养方面掌握精细化学品分析的基本操作规程,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具有制定精细化学品分析方案的能力,能根据不同分析对象和分析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确定合理的操作步骤;能对误差进行初步的分析。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精细化学品分析及分类方法定义、精细化学品分析的分类、发展。
第二节精细化学品分析基本方法分析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精细化学品分析方法介绍重点:精细化学品分析的分类、精细化学品分析方法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分析第一节概述表面活性剂的特点、结构、分类、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析试样的制备以及分析方法第二节表面活性剂不饱和度的测定测定原理、试剂、仪器、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方案.

《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精细化学品化学是一门理、工科同学均可选修的课程。
现代化工发展的主流是精细化工(精细化学品生产工业的简称),所以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同学基本掌握精细化工的范畴、特点、发展方向,了解精细化学品的种类。
特别是对染料、表面活性剂等具体的化学品的结构和性质、制备和工艺、用途和环境问题都有较详细的认识。
课程同时要求同学了解现代精细化工领域中所采用的新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精细化工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2.教学要求①掌握各类重要精细化学品的结构和性质。
②掌握各类重要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工艺和用途。
③了解现代精细化工领域中所采用的新技术。
④树立环境意识,能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教学内容(教学大纲)(1)课堂讲授内容:第一章精细化工产品的概况和开发第二章染料1.概述2.染料发色原理3.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4.当今染料工业发展的显著特点第三章表面活性剂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类和重要的物理性能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4.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第四章粘合剂1.概述2.环氧树脂粘合剂3.丙烯酸酯第粘合剂4.聚氨酯粘合剂5.橡胶粘合剂6.几种粘合剂材料简介(2)重点与难点:染料发色原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粘合剂。
4.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3)训练设计方案①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使学生了解精细化学品化学的基本概念、②通过大量完成反应式的训练,使学生重点掌握精细化学反应的特点、动力学特征及其应用。
③通过大量课后练习使学生了解精细化学反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4)自学指导方案:①指出参考书目,布置自学内容。
②提出自学要求。
③检查自学效果。
④通过考试与小论文或读书心得等形式检查自学效果。
(5)实验设计:参见《精细化学品化学实验》教学大纲4、教学进度与学时安排:本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课程学时:30学时。
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大纲

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大纲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精细化学品在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医药、化妆品、食品等。
因此,学生们需要在其化学教育过程中,掌握精细化学品的知识和技能。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框架,以促进学生对精细化学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精细化学品的制备方法和反应机理。
3. 能够评估和管理精细化学品的安全性。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精细化学品的概述1.1 精细化学品的定义1.2 精细化学品的分类2. 精细化学品的制备方法2.1 化学合成方法2.1.1 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选择 2.1.2 反应机理的研究2.1.3 高效合成方法的探索和应用 2.2 生物合成方法2.2.1 微生物发酵法2.2.2 植物提取法2.2.3 生物催化法3. 精细化学品的反应机理3.1 反应动力学3.2 反应平衡3.3 催化剂的作用机理4. 精细化学品的安全评估与管理4.1 安全性评估4.2 应急措施和事故处理4.3 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5. 精细化学品的应用案例分析5.1 医药行业中的精细化学品应用5.2 化妆品行业中的精细化学品应用5.3 食品行业中的精细化学品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精细化学品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 实验探究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和反应过程。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探究精细化学品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
4. 案例分析法: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参与讨论等。
2. 作业和实验报告:根据指定题目完成书面作业和实验报告。
3. 考试:组织定期考核学生对精细化学品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精细化学品化学教材,包括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2. 实验设备和药品:为学生提供进行实验所需的设备和化学药品。
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大纲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精细化学品化学Fine Chemical一、课程内容理论部分:(一)绪论1. 精细化学品与精细化工的概念2. 精细化学品与精细化工3. 精细化学品分类4. 精细化学品的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二)表面活性剂1. 表面活性剂简介2.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3.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与应用4. 常见表面活性剂简介(三)日用化学品1. 护肤用化妆品2. 美容用化妆品3. 洗涤用化学品(四)食品添加剂1. 概述2. 食用色素3. 防腐剂4. 抗氧化剂5. 其它食品添加剂(五)香精与香料1. 概述2. 天然香料3. 合成香料4. 香精(六)染料与颜料1. 概述2. 染料3. 功能染料4. 有机颜料5. 荧光增白剂(七)石油用化学品1. 概述2. 燃料油用添加剂3. 开采石油用添加剂实验部分:实验一雪花膏的制备实验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洗衣粉的制备二、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精细化学品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
系统阐述各类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制备方法,构效关系等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涉及有机合成,无机材料,分析分离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学等诸多学科专业,具备学科的交叉及目标产品的商品化两大特征。
通过《精细化学品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精细化工的范畴,特点,发展方向;了解部分常见精细化学品的分类、化学结构、合成化学、应用性能及范围;了解现代精细化工领域中所采用的新技术。
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积累从事精细化工科研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能够从事精细化工教学、科研、生产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对精细化学工业的基本面貌、范畴、各系列主要产品、基本原理、性能、应用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重点掌握典型的表面活性剂、化妆品、洗涤用品、香料香精、染料颜料、石油油田化学品的性质特点和制备工艺。
《精细化学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精细化学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nalytical Technology of Fine Chemicals课程类型:专业技能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48/3适用专业:精细化工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精细化学品分析技术课程是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典型精细化学品合成与生产中常用基本分析方法、基本理论和分析技能的专业技能课,也是工科类学生将来进行专业实验和实践学习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常规分析程序、标准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常用技术的讲解;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分析技能专业训练,使学生对精细化学品分析技术有系统了解并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精细化学品分析技术是专业技能课,其先修课程有无机与分析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后续课程有精细化工生产装置工艺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1.学习精细化学品分析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精细化学品的分析基本程序、常用分析方法等基本知识,了解常用分析技术的分析原理,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典型精细化学品分析基本程序和分析方案的能力;2.学习常用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方法和适用特点等一般规律,具有设计分离方案,选择分离装置和实施一般样品分离的能力;3.掌握基本的质量控制常规项目检验技术和仪器分析技术,培养学生严格规范的职业意识和踏实严谨敬业精神;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产品分析检验和质量控制思想,了解国内外相关精细化学品的有关的生产、安全、法律、质控最新标准文件等政策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典型精细化学品的常规分析检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6.了解精细化学品分析的前沿技术和新发展动向。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本课程配设的课内实验共8学时1. 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环己烷、环己酮和环己醇(2学时):熟悉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掌握利用保留值定性的方法和归一化的色谱定量方法;2. 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定有机酸或蒽醌类化合物(4学时):掌握薄层板的制备、点样、展开、显色等薄层色谱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技术;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卟啉类或黄酮类化合物(2学时):熟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和使用,掌握光谱法的谱图三要素和定性与定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020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 48 学时总学分: 3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材料化学、涂料化学、助剂化学及工艺等大纲执笔人:FFF 参加人:FGG 审核人:NGN 编写时间: 2011 年7月编写依据: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9 )年版一、课程介绍本课程系统的阐述了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制备方法和涉及的理论,同时围绕染料、荧光增白剂、香料、农药、药物中间体、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典型产品的工艺和应用作了重点详细的介绍。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精细化学品化学的制备方法、应用范围和发展方向有较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积累从事精细化工科研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应用化学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是应用化学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精细化学工业的基本面貌、范畴、各系列主要产品、基本原理、性能、应用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将来能从事精细化学(表面活性剂、化妆品、工业助剂、涂料与粘合剂、油田化学品等)方面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的工作。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本课程培养具备精细化工知识,能够从事精细化工教学、科研、生产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要求学生对精细化学工业的基本面貌、范畴、各系列主要产品、基本原理、性能、应用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重点掌握典型的表面活性剂、化妆品、工业助剂、涂料与粘合剂、油田化学品的性质特点和制备工艺。
并对以上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胶体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为基础的一门专业课。
重点介绍以上述及的九章内容所涉及的系列产品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应用。
对工艺生产条件和流程安排不作过多叙述。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对精细化学品及精细化工的概念、特点等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内容:(1)精细化工与精细化学品的概念(2)精细化学品的分类与生产特点(3)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状况(4)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与参考文献的介绍3、教学重点和难点:精细化学品定义,精细化工的特点4、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精细化学品,它与大宗化学品的区别。
(2)精细化工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精细化工原料资源及利用(共4学时,可选上)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精细化工的原料来源及使用。
2、教学内容:(1)无机化学矿(2)煤与合成气(3)石油与天然气(4)再生资源的利用【第三章】精细化工中的计量学(共2学时,可选上)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并掌握精细化工中的计量学知识。
2、教学内容:(1)化学计量学3、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计量关系,精细化工中相关的计量学4、本章思考题:无【第四章】表面活性剂(共5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对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特点及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内容:(1)概述(2)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3)各类表面活性剂简介(4)洗涤剂3、教学重点和难点:HLB、克拉夫特点、昙点、4、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表面活性剂(2)HLB、浊点的定义【第五章】合成材料助剂(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合成材料助剂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内容:(1)增塑剂(2)阻燃剂(3)抗氧剂(4)抗静电剂3、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类合成助剂的特点4、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主增塑剂,它的特点(2)阻燃剂的分类及阻燃原理【第六章】石油化学品(共4学时,可选上)1、教学目的和要求:对石油化学品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内容:(1)原油开采和处理添加剂(2)燃料油添加剂(3)润滑油添加剂3、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类石油化学品的特点4、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石油化学品(2)什么是降滤失剂,作用原理及性能特点(3)清净分散剂的作用原理(4)辛烷值【第七章】药物与中间体(共3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对药物及药物中间体的概念、特点及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内容:(1)药物的定义、分类及基础知识(2)各类药物的结构特征、典型品种介绍3、教学重点和难点:药物基本知识、新药的研究方法4、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配体理论(2)扑热息痛的合成【第八章】农药(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农药概念、特点和相关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内容:(1)概述(2)杀虫剂(3)杀菌剂(4)除草剂(5)农药剂型与新农药开发3、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类农药的作用机理、农药的剂型,新农药的开发4、本章思考题:(1)信息素的化学结构特点(2)农药的剂型【第九章】涂料(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对涂料的概念、特点及相关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内容:(1)概述(2)涂料的作用和组成(3)涂料的分类与命名(4)几种重要的涂料(5)树脂涂料的发展趋势3、教学重点和难点:涂料的命名、成膜原理、各类涂料的特点、水性涂料4、本章思考题:(1)涂料的命名(2)水性涂料的特点及类型【第十章】染料与颜料(共5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对染料的概念、特点及相关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内容:(1)染料的概念(2)染料的分类和命名(3)有机颜料及应用(4)习题3、教学重点和难点:染料的命名、染料和颜料的区别、色基色酚、重氮化和偶合4、本章思考题:(1)染料和颜料的区别(2)色基、色酚的概念。
【第十一章】香料(共3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对香料的概念、特点及相关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内容:(1)概述(2)天然香料(3)合成香料(4)香精3、教学重点和难点:天然香料的提取方法,香料和香精4、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香精和香料,(2)天然香料的提取方法(3)玫瑰醚的合成【第十二章】食品添加剂(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对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特点及相关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内容:(1)食品添加剂概述(2)各种食品添加剂的种类(3)食品添加剂的现状与展望3、教学重点和难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和标准,各类食品添加剂4、本章思考题:(1)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评价标准,(2)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第十三章】化妆品(共2学时,可选上)1、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化妆品的概念、特点及相关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内容:(1)概述(2)皮肤用化妆品(3)毛发用化妆品(4)特殊用途化妆品3、教学重点和难点:日晒指数、各类化妆品中成分用量的计算4、本章思考题:(1)油包水,水包油的判断,(2)SPF【第十四章】水处理剂(共3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对水处理剂的概念、特点及相关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内容:(1)阻垢剂(2)缓蚀剂(3)杀菌灭藻剂(4)絮凝剂3、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类水处理剂的原理4、本章思考题:无【第十五章】精细陶瓷(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对精细陶瓷的概念、特点及相关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内容:(1)传统陶瓷和精细陶瓷(2)工程陶瓷(3)功能陶瓷(4)新型陶瓷3、教学重点和难点:精细陶瓷的定义和特点,工程陶瓷和功能陶瓷的区别4、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功能陶瓷,什么是工程陶瓷【第十六章】含稀土的精细化工品(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含稀土的精细化学品的特点及相关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教学内容:(1)概述(2)稀土材料3、教学重点和难点:稀土的性质、永磁材料4、本章思考题:(1)永磁材料所具备的条件七、本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标题学时分配讲授实践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精细化工原料资源及利用4(可选)第三章精细化工中的计量学2(可选)第四章表面活性剂 5第五章合成材料助剂 4第六章石油化学品4(可选)第七章药物及药物中间体 3第八章农药 4第九章涂料 4第十章染料及颜料 4 1 第十一章香料 3第十二章食品添加剂 4第十三章化妆品2(可选)第十四章水处理剂 3第十五章精细陶瓷 2第十六章含稀土的精细化工品 2 1 合计46 2八、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精细化学品化学》,阎鹏飞,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主要参考资料:《精细化学品化学》,张先亮,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精细化工产品配方与工艺》,李东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九、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1、命题要求(1)命题内容要求结合教学大纲中各章的课时分配,根据教学内容编制试题。
考试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认知与记忆、理解与掌握、综合与应用,所占比例大致应为:认知与记忆为40%,理解与掌握为40%,综合与应用为20%。
(2)命题的覆盖面、难易度、题型结构等要求试题覆盖面要宽,应涉及该学期教学的内容,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的知识技能最新成果的掌握情况,同时试卷要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够较好的反映出不同层次学生对该门课的掌握情况。
试卷组成: 客观题: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等;主观题:计算、简答、推断等。
客观题:测试学生对精细化学品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理论理解的准确程度,掌握的熟练程度。
主观题:测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及灵活应用及推理判断能力。
2、考核方法及用时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120分钟3、课程考核成绩构成本课程考核按考试课程的要求进行,成绩采用百分制;学期总成绩=作业成绩×15%+考勤成绩×15%+期末测试成绩×70%;作业成绩为不少于(课时数÷6)次作业的平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