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必修ⅱ苏教版3.2系统的分析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2教学案 3.2系统分析与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2教学案  3.2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三章系统及其设计第2节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系统分析的含义,了解系统分析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理解系统分析的步骤及其原则性。

3.能运用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对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课前预习】1.什么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一般是从系统的出发,全面地思考与解决问题,系统分析是一种决策。

2.系统分析的目标:发挥,实现。

系统分析采用的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

3.系统分析产生的结果:拟订一套有效的和,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方案。

2.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3.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a(1)整体性原则:系统分析首先要着眼于系统整体,要先分析,再分析;先看全局,后看局部。

(2)科学性原则:运用科学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

(3)综合性原则:系统分析时还要注重综合性原则,要综合分析,,不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课堂导学】【任务一】——探究系统分析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1.什么是系统分析:案例分析: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问题1:在汉字照排方案的决策中,系统的整体目标是什么?你认为王选进行决策的依据主要有哪些?2.系统分析的一般过程:(1)明确问题设立目标(2)收集资料,制订方案(3)分析计算,评价比较(4)检验核实,做出决策3、系统分析的方法——建模(1)数学模型(2)框图模型【学生活动】请在下图中补全该系统的设计分析框图模型.并做简要的系统设计分析。

4.系统分析的原则案例一:丁谓修皇宫案例二:公路施工学生分组讨论:丁谓在修皇宫为什么能一举三得?公路施工为什么会带来不便?公路施工的问题怎样解决更为合理?案例:孝囊高速公路问题3:分析孝襄公路的综合因素,分析孝囊高速公路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哪些目标?【任务二】——体验简单系统设计的过程1.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①系统设计的目的与要求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2.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系统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等。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 3-3-2 简单系统的设计的实现1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 3-3-2 简单系统的设计的实现1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 3-3-2 简单系统的设计的实现1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2一、教材分析本部分的内容是对本章前面内容的延伸和综合,也是实际应用的环节。

研究和认识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系统,而系统设计正是对系统的综合性运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将紧紧围绕系统的设计展开,根据系统的目的和要求、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系统进行整体性的设计、评价和优化。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将为必修2的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对系统的结构、基本特性、系统的分析和系统的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对系统设计应考虑的问题和简单系统的设计步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设计一个完整的系统还缺乏信心,部分学生对系统的知识掌握还不够,一定程度上会对系统的实际设计形成心理上的障碍。

本节课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将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与畏难情绪。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进一步理解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一般步骤,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设计的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系统的设计实践过程,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态度与情感:学会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技术设计的综合性应用。

四、重、难点重点: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简单系统的方案设计,锻炼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点:运用整体的思想进行系统设计的实践操作。

五、教学策略考虑到部分学生对于运用知识进行实际设计操作时会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以及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对系统设计方案的接触经验等因素,本课主要采取:案例分析、支架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时间安排:1课时1、复习巩固系统的含义、基本特性、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应考虑的问题、一般步骤。

2、导课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系统设计,系统设计运用的案例比比皆是。

例如:家庭室内装修设计、假期旅游行程设计、个人形象的设计、班级管理系统设计、学校田径运动会竞赛日程表设计等等,都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设计。

高中通用技术 系统的基本特性性分析说课 苏教版必修2

高中通用技术 系统的基本特性性分析说课 苏教版必修2

系统的基本特性性分析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全书的地位及作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是地质出版社,《通用技术》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共分2个课时,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已经对系统及系统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系统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而且也为以后系统的优化、系统的设计等教学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实验探究,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系统的基本特性难点:应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问题四、教学设计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和设想,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内容:(一)新课引入:简易照明系统实验。

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简易的风扇系统。

由此引出系统的基本特性。

通过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 新课学习:1.系统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展示简易照明系统、风扇系统。

师:这个系统的功能以及目的是什么?生:发光,方便学习和生活。

师:这个风扇系统有什么样的功能呢?生:通风、降温。

师:我门怎样区别这两个系统呢?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出区别系统的重要表示----系统的目的性。

2.系统的基本特性----环境适应性一个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改变。

并相应引起系统功能和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变化,系统必须具有适应环境改变的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的特性。

与学生共同分析简单照明系统:师:如果给这个系统增加一节电池,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生:灯泡会变的更加明亮。

师:如果继续增加一些电池,会有什么现象呢?生:有的学生会说灯泡会更加明亮,也有学生说灯泡会被烧毁。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 2 3.2 系统的分析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 2   3.2 系统的分析

C. 综合性原则
D. 目的性原则
15
课堂小结
系统分析的 一般步骤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的 主要原则
1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
1
3.2 系 统 的 分 析
教学目标 情景导入 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2
学 习 目 标: 1.通过简单的系统案例(农夫过河)分析,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 基本方法。 2.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重点: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难点: 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田忌 中中
第 下0
1
: 上3
一三五四二六: 2
102
:1
1
::
2
2
2 : 1
1 : 2
齐王 中 局 231

11
3.系 统 分 析 的 主 要 原 则 ⑴ 整体性原则
系统分析首先着眼于系统整体,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部 分;先看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阶段;先看长 远,再看当前。 案例:丁谓修复皇宫
12
(2) 科学性原则 系统分析一方面要有严格的工作步骤,另一方面尽可能地运
用科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更 具说服力。 阅读:优选法
13
(3)、综合性原则 当系统存在若干个目标时,应将目标排出优先次序,首先
选取最优的目标,然后在尽可能不损害第一个目标的前提下完成 下一个目标。这就需要综合分析,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因 小失大。 案例:孝襄高速公路
系统分析不只是对系统观点的应用,它也是处理问题的科学 方法,是一种科学决策。
7
2.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
明确问题 设立目标

高中通用技术 系统的设计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通用技术 系统的设计教案 苏教版必修2
三、设计与实践[23’]
1、设计活动
请同学们运用系统设计的方法,设计如何改善东正路(含东门广场)、万寿路、市桥路、新芬路等路段交通状况的方案。
2、目的及要求
目的:
设计与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具体的设计活动,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
要求:
(1)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有:
注意控制学生完成的时间。
四、教学反思
课 题
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课 型
新 授
课时数
1
备课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系统设计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具备一定的系统设计和系统评价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教 学 重点难 点
重点:1、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阅读教材81-83的材料,考系统设计主要过程的问题,发挥个人的创新思维,思提出自己的想法。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方案,培养团队精神。
通过学生互评,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系统设计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通过回顾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疏理知识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
①设计目的。
②对东正路(含东门广场)、万寿路、市桥路、新芬路等路段相关因素进行简要的定性分析。
③阐明重点考虑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④提出具体的可行的整改方案。
⑤简要描述设计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及效果。
⑥、附上设计示意图。
(2)每4-5位同学为一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讨论, 15分钟内完成。
3、检查各小组设计方案的完成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通用技术ⅱ人版3.2系统的分析说课稿

通用技术ⅱ人版3.2系统的分析说课稿
在教学中,要启发、鼓舞学生自主发明及应用系统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中采纳了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首先依照教学目的和任务,有新知识的传授,因此采纳讲解法;依照通用技术这门学科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纳案例分析、合作教学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演示
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确定了用于该节课的教学媒体。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系统的认识还比较陌生。这节内容的确实是让学生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依照该节课知识在教材中的安排,学生特征分析,以及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来确定。
2、学法指导
以探究式学习为主,采纳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充分表达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以田忌赛马的案例的分析详细介绍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
依照教材的内容确定。
〔五〕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乒乓球团体决赛的例子进行系统分析。
通过交流的过程,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情况,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成果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来描述出他们分析的过程及所得出的结果,并说明理由,大伙共同完善。
表达出了学生的合作互助,提高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知识迁移
比较系统分析一般步骤与设计一般过程各步之间的异同。
通过如此的前后联系比较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教材的中心内容。
〔七〕课堂总结
系统分析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有那此,如何在实际中应用。
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学习了该节课后应该有什么收获。

通用技术必修ⅱ苏教版3.2系统的分析教案.

通用技术必修ⅱ苏教版3.2系统的分析教案.

第二节系统的剖析教材:通用技术(必修2)文档内容:系统的剖析章节: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第二节系统的剖析课时:1课时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能联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并能联合实例剖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系统剖析的基本方法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剖析,并提出优化的方案。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建立系统剖析问题的看法,培养系统剖析的看法。

(1)加强学生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二、教课要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三、教课难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四、教课方法:讲解法、事例剖析教课法、研究式教课法、小组学习法。

五、设计思想1.教材剖析系统优化是系统剖析的深入,也是系统的构造和系统剖析的综合,又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联合实例剖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设计理念本内容是要修业生经过“察看、剖析、比较、核实”等方法做出正确的决议,进而理解系统剖析的含义,学会系统剖析的方法,领会系统剖析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系统观。

3.教课策略设计(1)经过搭建模具指引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商讨性学习。

(2)经过事例剖析,使学生理解系统剖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原则性。

(3)运用立刻行动让学生做出决议,学致使用。

4.学情剖析进入系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先期活跃,明显系统剖析的深入切合高二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

可是,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剖析简单堕入原有的逻辑思想,而不可以很好地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剖析和解决问题,不可以很好理解系统优化的拘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所以,系统优化的拘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成了本节教课内容上的难点。

六、教课准备:旋转木马的搭建模具、多媒体七、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系统剖析,承前启后)情形设置:有一个农民带一条狼、一只羊和一筐白菜过河。

高中通用技术 3.2 系统的基本特性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通用技术 3.2 系统的基本特性教案 苏教版必修2

3.2 系统的基本特性教案一、教材分析:系统的基本特性在《系统与设计》这一章中具有较主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学习了第一、二部分后,了解到什么是系统。

对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而系统的基本特性不但使学生对系统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为系统的分析,系统的设计教学做好准备。

本节的重点是系统的整体性,学生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后,对系统的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适应性等就较易理解。

同时这节课的内容不但使学生学到相关知识,对系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懂得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的基本特性难点:利用系统的基本特性解决有关问题,联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拓展知识五、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教师提问:什么是系统?〔学生回答〕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假设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新课教学:〔一〕系统具有整体性1.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飞船和运载火箭是由700多万个零件组成。

这些零件都很普通,甚至没有一个是新研制的,为什么能实现把人送上太空的功能?[系统思路]各部分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了系统,从而实现了整体的功能。

2. 三个和尚的故事说明了什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又说明了什么?[系统思路]系统不是各个元素〔组分〕的简单相加。

如果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协调好,就能得到“1+1>2〞的效果。

反之亦然。

3. 巴尔扎克雕像的故事讲述:传说,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给文学家巴尔扎克雕了一座塑像。

塑像雕好之后,大受人们的称赞,人们特别对雕像上巴尔扎克的一双手赞不绝口,都说这双手太逼真、太生动了。

罗丹听到人们的议论后,却毫不犹豫地从塑像上砍去了这双手。

提问:巴尔扎克雕像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系统思路]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整体效应,必要的时候要舍得抛弃部分而保留整体。

高中通用技术 3.2系统的分析(2课时) 苏教版必修2

高中通用技术 3.2系统的分析(2课时) 苏教版必修2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既注重研究各部分
之间的横向联系,也注重研究各部分之间
的纵向联系。
它的基本思路是:综合一一分析一一综合
综合性原则
系统分析还需要考虑设计方案出台所 带来的后果。有的工厂在生产产品的同时, 也向周围环境排放出“三废”,造成污染; 毁林开荒虽然能收获农产品,但造成水土 流失,贻害很大。 某些情况下,综合若干方案的优点,会 取得意外效果。现代医学采用中西医结合的 方法攻克了很多疑难杂症;农业为了保水, 可以配合地面水库、地下水库、土壤水库、 绿色水库(山区造林种草,每亩地可蓄水20m3) 等不同的方案综合进行。
系统分析的显著特点是完整地而不是 零星地处理问题,考虑各种主要变化的因 素及其相互的影响,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 题。 借助于系统分析,可以正确地提出整 体目标,恰当地选择方案,科学地确定行 动的方略。
案例分析2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王 选 教 授
激光照排机
案例分析2
思考:在汉字照排方案的决策中,系统的整体目标 是什么?你认为王选进行决策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检验核实 作出决策
二、系统分析的步骤
(1)明确问题,设立目标
如:房子布线的例子中,首先要了解用电器的 种类,规格,摆放位置,以后的扩展等信息, 以及用户的要求
(2)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如:房子布线的例子中,要知道线路设计的 方法,设计规范等信息,并且在此基础上指 定多个备选方案。
二、系统分析的步骤
第三单元 系统与设计
系统的分析
复 习
系统的基本特性有那些? 整体性、相关性、目 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
回顾
1、什么是系统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 整体,称为系统。 3、系统的基本特性

3.2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案-2020-2021学年高二苏教版2019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

3.2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案-2020-2021学年高二苏教版2019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

第三单元系统及其设计3.2系统分析与设计教案一、教材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本单元的第二节内容,是“系统设计的优化与实现”的基础。

本节内容涉及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等核心素养,其中,系统观念、工程建模等基本思想和方法是结构、流程、系统、控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本节由“探究系统分析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和“体验简单系统设计的过程”两个任务构成。

“探究系统分析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侧重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系统分析的一般过程、基本方法和原则,“体验简单系统设计的过程”侧重经历简单系统设计的过程,在实践中了解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掌握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简易工程中的系统分析案例,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能结合实例进行系统分析。

2. 通过简单系统的设计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能针对真实世界中的简易工程项目进行系统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系统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走入情境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决策。

如选什么科目高考,上什么大学,做什么工种等等!2.观看视频“老鼠开会”,视频中小老鼠系统的分析了如何对付猫的内容。

提问:小老鼠们最终决策是什么?可行吗?众老鼠们根据他们平常生活中的经验,在众方案中选择了“给猫挂铃铛”这样一个决策。

但是由谁去给猫挂铃铛?怎样才能挂得上呢?这些细节问题却无从解决。

3.决策分类决策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系统分析就是科学决策的基础。

(二)系统分析的一般过程1.明确问题设立目标明确所分析的系统及其结构,确定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范围,提出所要达到的目标,明确约束条件。

2.收集资料制订方案收集相关资料,制订解决问题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多目标的权衡与分析,并明确技术实践路线。

3.分析计算评价比较对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对各子系统进行分析,对系统进行建模与推演,将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对比。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 3.3系统的教案设计 苏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 3.3系统的教案设计 苏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 3.3系统的教案设计苏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简单系统的设计案例的分析,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2、确定一个生活或生产中的简单对象,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系统的方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简单系统的分析能力并把它转化成实在技术产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技术的不断探究与对新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简单系统的设计的实现教学难点:理论知识在系统设计过程中灵活运用课时:2课时导入复习:系统分析的概念、原则、步骤从系统分析导入系统的设计一、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的含义: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满足预定标的系统的过程。

它既包含了对某个系统进行技术设计本身的内容,同时又需要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对其设计进行分析、设计。

1.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1)、系统设计的目的与要求系统设计要从整体出发,以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为目的2)、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系统设计要运用系统的思想综合考虑和部分之间的关联、冲突问题,注重各部分的横向、纵向联系。

分析:(PPT)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北京园林部门选中了江西的杜鹃花,准备在今年奥运会举行之际,将200多万盆杜鹃花点缀在各大场馆。

杜鹃花目前是否已经在栽培?如何栽培?根据棚室环境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棚室环境系统实现什么功能?(2)、棚室环境系统由几个部分组成?(3)、各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3)、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首先从系统整体考虑优化,统筹兼顾,再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部分的设计。

马上行动:为座落在山里的村庄策划一个筑路工程设计方案,需要筹划:资金分配、人员调配、地质勘探、路向选择、材料购置、施工进度等。

从系统设计的思路出发,怎样理顺这些关系?1.要实现的总体目标是安全、经济、快速地完成筑路工程。

2.要选择好筑路技术设计方案,如公路要越过两座山坡,是穿隧道还是绕道行。

3.要考虑工期、人员、材料的具体安排方案,降低材料成本,减少材料浪费,在不增加过多人员的前提下,提高工程进度等。

通用技术ⅱ人版3.2系统的分析教案

通用技术ⅱ人版3.2系统的分析教案

通用技术ⅱ人版3.2系统的分析教案教材:通用技术〔必修2〕文档内容:系统的分析章节: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第二节系统的分析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妨碍系统优化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系统分析的差不多方法对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优化的方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树立系统分析问题的观念,培养系统分析的观点。

(1)增强学生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三】教学难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学习法。

【五】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也是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分析的综合,又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妨碍系统优化的因素”。

2.设计理念本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分析、比较、核实”等方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理解系统分析的含义,学会系统分析的方法,体会系统分析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系统观。

3.教学策略设计〔1〕通过搭建模具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探讨性学习。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原那么性。

〔3〕运用马上行动让学生做出决策,学以致用。

4.学情分析进入系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前期活跃,显然系统分析的深入符合高二学生的智力进展需求。

然而,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分析容易陷入原有的逻辑思维,而不能特别好地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特别好理解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妨碍系统优化的因素。

因此,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妨碍系统优化的因素成了本节教学内容上的难点。

六、教学预备:旋转木马的搭建模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系统分析,承上启下〕情景设置:有一个农夫带一条狼、一只羊和一筐白菜过河。

3-2系统分析与设计课件-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技术与设计2》

3-2系统分析与设计课件-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技术与设计2》
1
目录
CONTENTS
•任务一 探究系统分析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
•任务二 体验简单系统设计的过程
2
复习旧知
自行车系统
要素
要素
两个以上要素
要素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有机整体
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功能中所没有的 ➢ 整体性
3
复习旧知
➢ 整体性 ➢ 相关性 ➢ 动态性
系统的特性
对系统及其子系统进行整体分析,进行建模与推演,将各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检验核实 做出决策
通过实证对方案的实施效果做出评判。如果对方案不够满意,还可按上述程序进行进行 反复,直到获得满意的方案为止
轮胎凹凸深浅的程度
是26寸的轮径 车把宽在580-640mm左右 一般都是30斤左右
选用满意的方案 10
系统分析方法——建模
7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
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 寻找最佳决策
8
系统分析的一般过程
明确问题 明确所分析的系统及其结构,确定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范围,提出所要达到 设立问题 的目标,明确约束条件
山地自行车需要克服什么问题?具备哪些功能? (适合复杂性路况,如山路、沙地、台阶等)(约束条件)
收集资料 制定方案
收集相关资料,制定解决问题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多目标的权衡与分析,并明确技术 实践路线
• 尽量保持平稳、稳定性、减震 • 在崎岖山地骑行,容易操控 • 在颠簸路面要考虑轻量与艰苦的综合
➢ 宽、深纹、不规则凸起的车轮 ➢ 追求操控,使用的车把比较宽 ➢ 车架、车轴比较粗壮,比较结实
➢ 山地车采用力道9大,制动力强的刹车
系统分析的一般过程
分析计算 对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对各子系统进行分析,对系统进行建模与推演,将各种 评价比较 方案进行评价对比

高中通用技术 3.2《系统的分析》说课

高中通用技术 3.2《系统的分析》说课

系统的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是第三章《系统与设计》的重点,是承上启下的一节。

要求在理解系统的概念和结构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从而为后续的系统的优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通过对丰富案例的分析和探究,力求学生了解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认识系统分析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理解系统分析的主要原那么,体会系统优化的意义和方法。

通过前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系统并不仅仅是技术系统,如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引导学生将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来,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我准备分三个课时来讲授,这节课我将讲第一课时的内容。

2.学情分析学生局限于知识和经验,在碰到复杂问题时,虽然也会思考,但更多的时候思考往往不全面,缺乏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所以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和把握。

3.教学目标根据通用技术学科指导意见结合本节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理解系统分析的概念和意义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系统的分析能力,积累日常生活经验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周围的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引导学生把系统分析的思想延伸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对系统分析步骤的各个环节的理解﹑运用。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制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二﹑说教法由于系统分析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尽量不要直接向学生讲解生疏的概念。

所以我准备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系统分析的科学性,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体会系统方法的精神实质,在头脑中形成系统方法的基本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系统的分析教材:通用技术(必修2)文档内容:系统的分析章节: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第二节系统的分析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对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优化的方案。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树立系统分析问题的观念,培养系统分析的观点。

(1) 增强学生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三、教学难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学习法。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也是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分析的综合,又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 设计理念本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核实”等方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理解系统分析的含义,学会系统分析的方法,体会系统分析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系统观。

3. 教学策略设计(1)通过搭建模具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探讨性学习。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原则性。

(3)运用马上行动让学生做出决策,学以致用。

4. 学情分析进入系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前期活跃,显然系统分析的深入符合高二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

但是,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分析容易陷入原有的逻辑思维,而不能很好地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很好理解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因此,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成了本节教学内容上的难点。

六、教学准备:旋转木马的搭建模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系统分析,承上启下)情景设置:有一个农夫带一条狼、一只羊和一筐白菜过河。

如果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

但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

请你帮农夫解决难题?学生:1.农夫带着羊首先过河,农夫回来; 2.农夫与狼过河,农夫与羊回来;3.农夫搬白菜过河,农夫回来;4.农夫与羊一起过河。

教师提问:说说你们对该系统分析的过程?学生:问题的突破口在——狼与白菜能够共存!农夫、狼、羊、白菜和船组成了这个系统。

系统中各要素是一个整体,都依赖农夫过河;最大的问题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和“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的冲突。

我们联系已知条件,做了一系列的分析实验,但是比较其他方案不能实现所有要素都安全过河。

最后得出以上方案。

教师:你们的思维过程很有价值,很清晰。

而且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抓住了系统分析的三大原则——整体性、科学性、综合性。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产品在不断更新,系统在不断的升级。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追求更好,希望投入尽可能少,回报越多越好。

为了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目标所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法,称为最优方法。

但是有很多复杂系统,实施方案五花八门、干扰因素四面八方,我们不可能的逐个比较权衡,或者漫无目的瞎蒙。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定性定量的科学分析,寻找系统最优值。

(二)新课教学1.案例分析:案例一:“农作物种植系统的优化——农作物间作套种”槟榔林套种香草兰收益高香草兰——香料之王,是藤本植物,需要有支柱攀缘,并要求适度的荫蔽。

测定结果表明50%的荫蔽度有利于香草兰的生长发育。

荫蔽有两种,一种是死荫蔽,通过修建人工荫棚的办法(用遮光网)达到控制荫蔽度的目的。

这种方式需要水泥柱或石柱作为香草兰棚架或攀缘的支柱。

另一种是活荫蔽:可选择天然树木或人工种植的椰子、槟榔等作物为活支柱,以控制活支柱树冠来调节种植园的荫蔽度。

园地的选择要选择近水源且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比较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台风主风方向有良好屏障比较静风的向阳缓坡地或平地。

2002年,符良接受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专家的建议,在槟榔林下套种了20亩香草兰种苗,通过对香草兰的水肥管理,使槟榔的产量较纯槟榔林提高15-20%。

经过精心培育,现在棵棵香草兰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豆荚。

预计20亩香草兰到11月份总收入可达285000元。

现场一位管理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帐,40亩槟榔园年收入72万元左右,间种可使槟榔增收8万,再加上香草兰的收入,每亩土地较单纯种槟榔增收约9000元!经发酵生香的商品香草兰豆荚含有250多种发挥性芳香族成分及有机酸、糖、树脂、矿物质等丰富成分,香气独特,留香时间长达2~3年,被广泛用于高档食品和饮料的配香原料,在发酵业、化妆及医药等领域均有应用,具有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特点。

目前国内售价为1000~1200元人民币/千克。

教师提问:符良为什么选择活荫蔽种植,而不采纳传统的死隐蔽种植?学生A:一块地种槟榔又种香草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学生B:对香草兰的水肥管理,使槟榔的产量较纯槟榔林提高;学生C:槟榔可作为活支柱供香草兰攀爬,节省了石柱的费用;学生D:槟榔叶子还可以遮光,节省遮光网的费用;教师总结:活荫蔽的改良不仅增产、增收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可见活荫蔽系统比死荫蔽系统,功能更强大,效果更优。

教师提问:香草兰套种的收益如此诱人,我们为何不把香草兰套种到稻田里、麦田里,甚至套种到沙漠中与杨树为友呢?讨论交流,小组汇报……X组:香草兰与水稻的生长土壤环境不同,不能套种;小麦的生长气候要求又有差异也不能套种;沙漠风沙大且土壤也不适合香草兰生长。

香草兰种植受生长特性、地理环境、气候和天气等条件的约束,并不适宜随处种植,而且与矮个植物种植也没有体现出遮阳的优势或者节约石柱费用等优势,另外由于营养需求的差异,即使能共存在一块地如果没有实现增产目的,套种的系统优化没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教师总结:系统优化的效果是理想的,但是不同情况的系统优化会遇到不同的约束条件,应该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应对,使系统的目标在一定的条件中达到最大值。

系统的优化都是为了发掘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使资源获得充分的利用,体现更高的价值,实现投入最小,效果最佳的目的。

又例如:云南一些山区农民的甘蔗生长缓慢,减产已成定局.为了减少旱灾损失,乘雨水来临之际,在甘蔗田套种玉米。

例如:建筑材料的改进也是一项优化技术,以往建筑物的墙体多采用实心砖,现在采用了空心砖,在保证强度、隔热隔音效果的同时,节省了材料。

教师:案例中,目标与土地的单位面积农作物收益和之间的关系在技术中我们称为——目标函数;农作物的生长特性、条件、气候等因素对作物套种起着限制作用,并且是不能人为解决的,称为——约束条件;套种的技术水平、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对产量产值有直接影响,即影响因素,可见影响因素是可以人为调节的。

最优方法通常是在一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条件下,使经济效果(如产值、利润等)达到最大,并使投入的人力、物力达到最小的方法。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数字问题,纯定量分析是不够的,我们常常是借助数学手段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分析比较,寻求最优方案。

这种用数学公式、图表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模型的思想就是建模思想,建立的模型就叫数学模型。

它是真实系统的一种抽象。

案例二:利润问题某家具厂要安排一周的计划,产品是桌子和椅子。

制作一张桌子需4平方木板及20小时工时,制作一张椅子需6平方木板及18小时工时;每周拥有木材板料600平方,可用工时400小时;每张桌子利润50元,每只椅子利润60元。

按合同每周至少要交付8张桌子和5张椅子。

假定所有产品都能销售,那么该每周生产桌子和椅子分别为多少时,利润最大?教师提问:这里,系统需要进行最优化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获得利润最大值。

教师提问:利润受到哪些人为可调节的因素影响?学生:每周生产桌子和椅子的数目。

教师提问:在这个利润问题的系统中,又存在哪些不能人为解决的约束条件呢?学生:制作一张桌子需4平方木板及20小时工时,制作一张椅子需6平方木板及18小时工时;每张桌子利润50元,每只椅子利润60元。

教师:若把利润最大值用表示,变量每周生产桌子数用表示,每周生产椅子数用表示,请你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有关数学式子。

其中(1)式体现了目标与产量、利润总和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目标函数。

(2)(3)(4)(5)式则体现了约束条件。

教师:数学思维很清晰!下面就请大家算一算的解,找出最大利润值。

学生:算不出来!教师引导:仔细观察这四个约束条件的式子,找出数据中体现出受限最大的约束条件是哪个?学生:工时!教师:好,请你将最主要的约束条件(3)与目标函数式(1)联系起来,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影响因素与最优值的关系。

学生:生产椅子所需工时少利润大,生产桌子所需工时多利润反而小!生产的椅子越多利润越大。

教师:那我们干脆不生产桌子了,专门生产椅子,可不可以?学生:不行,至少要生产8张桌子!教师:哦,原来还有约束条件(3)的限制。

那好我们就生产8张桌子,算一算椅子最多可以生产多少张?学生:13张!教师:8张桌子,13张椅子。

把你们经过一番分析计算选择的这两个变量的解代入约束条件看看是否超出了约束条件的限制范围。

学生:都在约束条件范围内。

教师:再利用这两个变量的解,算一算利润最大值是多少?学生:1180元。

教师:我们再随意找几对满足约束条件的的解带入目标函数检验一下,1180是不是利润最大值。

如:(每个小组分别用一对计算)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以上计算表明,我们找到经过数学方法求出的就是最优值!回忆我们求解的过程,最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提出系统需要进行最优化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2)建立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有关数学模型,确定变量,建立有关约束条件,分析模型;(3)选择合适的最优化方法;(4)求解方程;(5)最优解的验证和实施。

这种用数学公式、图表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模型的思想就是建模思想,建立的模型就叫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研究和掌握系统运动规律的有力工具,它是分析、设计、预报或预测、控制实际系统的基础。

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2.应用:学生探究(2人一个小组)要求学生分组利用提供的大、中、小三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将上节课完成的旋转木马进行系统优化,看谁的木马转的又快又稳。

学生进行探究……A组:将传送带传送改为大齿轮带动,三个齿轮传送;B组:将传送带传送改为中齿轮带动,三个齿轮传送;C组:将传送带传送改为小齿轮传送,三个齿轮传送;D组:齿轮与传送带一起赞成传送系统……小组比赛交流。

学生体会:皮带传送系统在木马旋转时,皮带容易出轨,同时因为速度太大使系统容易散架。

针对这个问题,利用有限的资源,将皮带传送换成齿轮传送后,发现齿轮传送比皮带传送速度更快更牢固;再更换三种齿轮的带动比较,又发现大齿轮带动时,动力更足速度加大了稳固性能也增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