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十七|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下)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刘濞发动的七国之乱是一个极不明智的选择,因为其结果是失败的。但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刘濞在那个时间点选择发动叛乱,是一个绝佳的选择。首先,他是有备而来——那可是长达十数年的准备,招兵买马、积钱累粮;而汉景帝和晁错那边,明知“削藩”会触怒各地藩王,但真打起仗来的时候,仍然跟没头苍蝇一样点兵点将。大军未动,刘濞就已经先赢了一招。

其次,晁错的《削藩策》已然把中央对付藩王的政策说得很明白了:中央就是要干死你们这些藩王,你们还想怎样?如此,就给了藩王小伙伴们一个团结一致的理由。如果不抱团造反,难道束手待毙吗?

既然准备充分、众志成城,岂有不动手的道理?

七国联盟

作为一个二十岁不到就在战场上拼杀的老军人,刘濞很清楚,将有实力的藩王团结起来,实现有效配合进军,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步。

既然这件事那么重要,刘濞自然早就开始暗中搞串联了。胶西王刘昂在当时的藩王中有勇猛、强壮、好战的名声,周边的诸侯都十分害怕他。而胶西国位于齐鲁之地,与吴国进军长安是两个方向,在攻袭长安的战略上是一路非常重要的

盟友。这哥们自然是刘濞重点拉拢的对象。

刘濞派出的说客是一名叫应高的中大夫。这位中大夫对刘昂说,现在的天子任用奸臣、听信谗言,所以才下达了削藩的指令。俗话说得好,吃完了米糠,接下来就是米粒了。现在的诏令虽然只是削一小块地,但长期来看,肯定不会是那么简单就能完事的。

胶西王刚因为私下卖爵的事情被削掉了六个县,应高的这番话正说到他的痛处,他一拍大腿,厉声问,那你说应该怎么办!

应高微微一笑,说,我们吴王跟大王所面临的是一样的问题,两国应当站在同一个阵线上。我们应该携手顺应天时,起兵为天下除去祸患。

刘昂早就对汉景帝心存不忿想造反了。但他现在还不确定吴王的立场,不想那么早露底。于是,刘昂故意假惺惺的装出一副很惶恐的神色,说,造反啊,我不敢啊。身为臣子,就算皇上将我们往绝路上逼,我们也只能忍气吞声尽忠效力啊。

应高听得很明白,刘昂不是不想造反,而是需要有一个名头,一来号召群雄,二来迷惑天下百姓。这一点应高在来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手里早有了杀手锏——这便是刘濞和他的团队提出的口号:诛晁错、清君侧。

于是,应高不慌不忙,向刘昂答道,现在的问题是御史大夫

晁错迷惑天子,蔽塞忠良,让藩王们难以为继。所以,我们这次起义的目的是为了清除皇帝身边的奸人哪!

刘昂点了点头,对应高的说法表示赞同。

应高见到刘昂已经露出了同意的神色,稍稍停顿了一下。现在,场面上的说法已经有了,接下来是幕后利益分配的问题了,而这才是具有决定性力量的关键因素。

应高清了清嗓子,两眼紧盯着刘昂,说,大王若果真能与吴王一起举事的话,那么肯定能夺取天下,届时吴王与大王两分之,不是很圆满的结果吗?

当皇帝!这条件开到了刘昂的心坎里头了,还有什么不答应的理由呢?应高成功复命,吴王为了以示郑重,同时也是怕刘昂反悔,特意跑到胶西,亲自与刘昂订下盟约。

强援已定,刘濞安心了不少,回到国内后,就开始下全国动员令。他说,我今年六十二,亲自带兵出征,而我的小儿子今年十四岁,也会身先士卒。因此,凡事本国年纪在十四岁到六十二岁之间的人,都要从军出征。倾国之力,一共动员了二十多万人的军队,对外号称五十万;同时,还动员了吴国境内闽越的部族武装一同参与,对外号称三十万。

汉景帝三年正月甲子,刘濞在广陵(今扬州)正式升起了反汉的大旗。除了胶西王刘卬,吴国的使者还跑遍了其他诸侯国,包括胶东、淄川、济南、赵、楚、淮南、衡山、庐江以及已故长沙王的嗣子,最终参与这次声势浩大的叛乱的一共

有吴国、楚国、赵国、济南、淄川、胶西和胶东七个国家,史称七国之乱。

战争经过

由于准备充分(主要是钱多、封赏给力)、布置细致,联合国军在叛乱初期的进攻非常顺利。

刘濞原本的战略其实非常清晰,他一共布置了三个方向的进攻:第一路,是吴楚联军,从东南方进攻;第二路,是济南、淄川、胶西和胶东这四个原本从齐国分出来的小国,先合力平定齐地后,发兵向西进攻汉廷;第三路,则是赵国,由赵王刘遂出面联络匈奴,再合力从东北方向进犯关中。这三路大军如同一个三叉戟一样直插汉朝的腹心。那个时候的汉景帝还比较嫩,一看到叛军三路大军就要杀奔过来了,顿时有点没了章法。几经踌躇、加上汉廷内部政治斗争,居然想出了一个“用晁错脑袋换和平”的方法来,天真的以为吴王刘濞等藩王真的只是冲着晁错而叛乱的。

但是,当前吴相袁盎千里迢迢拎着晁错血肉模糊的脑袋请求面见刘濞的时候,却吃了一个闭门羹。面对朝廷自以为是的幼稚想法,刘濞笑着说,我现在都已经是东蒂了,哪里还有接受别家天子使者拜见的道理呢?命人扣下袁盎,跟随自己一起叛乱。袁盎想法虽然天真了点,但逃跑的能力还是有的。趁着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他偷偷溜出了吴军营地,凭着自己的一双脚,徒步逃到梁国,得以回去向汉景帝复命。

亲手扼杀了和平谈判的可能后,刘濞却猛然发现一个重要问题:三路大军包围关中这个战略是挺好的,但实现起来的执行力却是有问题的。

首先是号称勇武过人的胶西王和他的小伙伴们。按照原本的计划,他们几个搞定齐国剩下的地区后,应当尽早来跟刘濞率领的吴楚大军汇合。但胶西王所谓的“勇猛强悍”实在是浪得虚名啊。胶西、胶东、淄川三王倾全力,围攻临淄,但花了整整三个月都没打下来——大家不要小看这三个月,因为七国之乱一共也就只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从七国之乱起兵开始,到中央军平定全国,这三国的军队连齐地都没出,光耗在临淄城下了!这几个哥们,绝对有资格荣膺西汉历史上“猪一样的队友”之荣誉称号。

而东北方的赵国呢,得到吴楚起义的消息后,立刻发兵到赵国西部边界,想等着吴楚联军一起杀进关中;同时出使匈奴,约定共同进击关中。不过,就在这等待的当口,由当年在平定诸吕之乱中立下大功的郦寄所带领的汉军反而先到了赵国。刘遂还没得到进攻的机会,就只得全力防守。不过,他好歹拖住汉军一支主力,比刘昂那拨人的价值略大点。

这么一看,三路大军最后能真正派上用场的,也就只有刘濞亲自率领的吴楚联军了。当然,这一路本来也是主力。作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狐狸,刘濞出兵肯定是做了万全的准备的——按最坏情况计,即便其他几路都变成啦啦队,只剩下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