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贫富分化与社会分层
从社会分层分析中国贫富差距

从社会分层分析中国贫富差距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人口众多,社会分层严重。
贫富差距是中国
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中国贫富差距进行分析。
其次,教育资源不平等也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在中国,教育
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更好,有更多的高质量学校和教
育机会。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很多农民子女无法接受良好的
教育。
这使得城市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而农
村的孩子则更难脱贫。
此外,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也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中国
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开放之前几乎不存在,虽然在近年来政府加大了社会保
障的力度,但仍然存在缺陷。
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导致了贫困人口无法得到
合理的医疗、教育等基本保障,而富裕人口则能够享受更多的福利和保障。
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实施了重
大战略举措,如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
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贫困人口
能够获得基本保障。
此外,政府还采取了税制等措施,以减少贫富差距。
总之,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是中国社会严重面临的问题之一、这个问
题的形成和存在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从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实现社
会的公平与和谐。
当今中国贫富分化与社会分层问题研究

当今中国贫富分化与社会分层问题研究日期:2001-9-6 14:35:23 作者: 点击数:4427改革20年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伴随着全体国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人们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并由此引发了令世人瞩目的频繁分化现象。
与此同时,阶级阶层的分化、重组也在加速进行,使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棗阶层结构处于急剧转型之中。
一、当今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透析1、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分化。
城镇人均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72:1扩大到1994年的2.6:1。
2、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之间的贫富分化。
若按国家统计局分类法,将经济单位分为国有、集体、其它三类,并以集体单位收入为1,则国有、集体、其它经济单位收入之比,1985年为1.25:1:1.49,1991年为1.33:1:1.86,1996年为1.46:1:1.92。
3、不同行业之间的贫富分化。
同一经济类型中不同行业有较大的差别:1995年国有单位收入最高的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最低的农林牧渔业收入高4027元,比倒数第二位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高3166元:其它经济单位内最高的金融保险业比最低的机关高10099元,比倒数第二位的采掘业高7775元。
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更大;国有航空业比其它单位的机关高10146元,比其它单位的采掘业高7512元。
4、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贫富分化。
1996年国有单位经营人员收入15519元、集体16248元、其它51129元,二其相应的职工收入为本6280、4302、8261元,两者相差分别为2.5倍、3.8倍、6.2倍。
5、农村居民之间的贫富分化。
受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居民贫富分化有两种情况,首先是不同从业群体之间的贫富分化: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与乡镇企业职工相比,收入差距为1—2倍;与从事商业、服务也的人员相比,收入差距2—5倍;与从事个体运输业和建筑业的人员相比相差5——8倍。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新变化1

七、底层社会形成,低收入群体 与社会保障体系有脱节的现象。
由于城乡之间的差距,使得底层群体更多地是 与农村相联系。到2003年底,农村的未解决温 饱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900万人之多。农村流 入城市的流动人口进入底层群体的概率变得更 高。在正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分化的情况下, 流入城市的农民,几乎全体被排斥在正规劳动 力市场之外,而处于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队伍 里。即使在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中,他们 也不占有优势,就业的激烈竞争,会造成城市 中人数更多的居无定所、无正当职业的农民工。
第三,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股份制 企业和其他经营比较好的企业、公司、 单位的职工层。大约占就业人口的3-4%。
第四,大量的个体、私营经营者。在农 村里包括那些经营比较成功的富裕起来 的阶层,在城市里包括大批下海的、从 事工商业活动的中小工商业业主、独立
经营者、中小公司经理等。
中产阶层的这个部分的构成最为复杂, 体现出中国社会阶级重组的特点。近来, 中产阶层的这个组成部分增长速度最快, 目前大约占就业人口的5.94%。
六、中产阶层有所发展,但总 体上仍然较小
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主要由四部分人构 成:
第一,中国大陆中产阶层中最为稳定的 力量,是传统的干部和知识分子阶层。
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干部) 占就业人口的1.67%。
专业技术人员大约占就业人口的5.7%。 这两部分人加在一起占就业人口的7.37%。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新变化
一、当前社会分化的几个特点
贫富差距仍在攀升 财富集中化程度比较高 城乡分化和区域间的分化更为严峻 城市内部与农村内部的分化问题突出 低收入群体与主体社会脱节 违规违法的财富积聚占有一定的比例
二、贫富差距问题
贫富分化更为明显,财富的集中化程度 更高,分化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
关于社会分层现状分析报告

关于社会分层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社会分层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在经济、职位、财富等方面的不平等分布。
社会分层一直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现象,不同的社会分层状况能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对当前社会分层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社会分层的特征和问题,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一、社会分层的特征社会分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本积累差距社会分层中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资本积累的差距。
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中产阶级的比例则在不断减少。
富人的财富不断增加,他们可以投资于更多的领域,实现更多的财富增值;而穷人往往被困在生存的边缘,难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2. 教育机会不平等另外一个体现社会分层的重要特征就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富裕家庭通常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给子女,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优势;而贫困家庭的子女则需要通过努力才能有更好的上升机会。
这种教育机会不平等使得社会分层更加固化,使得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3. 职业差距社会分层还体现在不同职业之间的差距。
高收入职业如医生、律师等往往被社会更高度认可,薪资也较为丰厚;而低收入职业如清洁工、服务员则往往收入较低,生活条件艰苦。
不同职业的薪资和地位差距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层的现状。
二、社会分层的问题社会分层所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不公平社会分层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社会精英阶层凭借自己的财富和资源,能够享有更多的权益和机会,而底层人群面临着相对困境。
这种社会不公平会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2. 社会流动性下降社会分层也导致了社会流动性的下降。
富人的财富和资源积累得越来越多,而底层人群往往由于教育机会和资金的限制,很难获得上升的机会。
人们越来越难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种流动性的下降将阻碍社会的发展。
3. 反社会行为增加社会分层还导致了反社会行为的增加。
贫困和不公平的环境使得一些人失去信心和希望,更容易陷入犯罪和违法行为。
了解中国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

了解中国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
了解中国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社会发展和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引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也逐渐凸显出来。
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城乡间、地区间、个体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贫富分化现象。
二、贫富分化的原因1. 收入分配不均。
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2. 教育资源不平等。
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不均衡,间接影响收入的分配。
3. 就业机会不平等。
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求就业机会,但由于技能不足、教育水平低等原因,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收入的劳动工作,增加了贫富差距。
三、社会不平等的影响1. 社会不稳定。
贫富差距加大会造成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
2. 社会公平受损。
贫富差距扩大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3. 经济发展受阻。
过大的贫富差距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分配,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应对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措施1. 完善收入分配政策。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社会保障等方式,实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3.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等措施,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城乡差距。
4.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
五、总结了解中国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现象,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贫富分化与社会关系演讲稿

贫富分化与社会关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贫富分化与社会关系这一重要的话题。
贫富分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活,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如何看待贫富分化,如何应对贫富分化,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贫富分化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贫富分化导致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差距,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富人变得更富,贫人变得更贫,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让社会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关系日益紧张。
贫富分化还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得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减弱。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贫富分化对社会关系的严重破坏,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其次,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贫富分化。
贫富分化并不是说富人就应该变成穷人,或者说穷人就应该变成富人。
而是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教育、就业和发展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只有当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社会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解决贫富分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我们都应该心怀感恩,发扬互助精神,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去,才能够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贫富分化的问题面前,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被贫富分化所裹挟。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实现每个人都有尊严地生活的目标。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大家!。
当代中国的贫富差距

贫富悬殊
2、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2)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状况
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可 支配收入为7703元,其中东、 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可支 配收入分别为9186元、6334 元和6675元,三者之间的收 入比为1.38 :0. 95 :1, 差距有所缩小。但与89年相 比,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分 别增长了5.37倍、4.84倍 和4.56倍。
当代中国的贫富差距
社会分层与流动教学课件
当代中国的贫富差距
一、贫富差距概述
二、当代中国的富人阶层
三、当代中国贫困层与弱势群体 四、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 五、贫富差距与社会政策
一、贫富差距概述
2007年8月亚洲开发银行发表《亚洲的分配不均》 的研究报告,在22个纳入亚行研究范围的国家中,中 国的贫富差距成为亚洲之冠。
(三)当代中国的贫富差距
3、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2)行业内部不同企业间的职工收入差距扩大。 改革以来,国家不断对企业放权 让利,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对国企 的工资改革,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 可以支配越来越多的利润份额。这虽 为公平分配提供了制度前提,但也造 成不同企业间的“苦乐不均” .
3、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2、消极影响
(3)影响社会稳定。 影响社会稳定的三个主要因素:失业 率,通货膨胀率,贫富差距过大. 贫富差距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是 深刻而复杂的。这种影响不但因贫富差 距过大而引起,而且也因贫富差距形成 的原因和机制不公平、不合理引起。
失业率
通货 膨胀率
(三)当代中国的贫富差距
改革之前是通过计划经济体制、通 过城市里非常发达的组织管理体系,把 生活必需品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人,从 而实现了几乎是平均的分配。
中国的贫富分化与社会不平等

中国的贫富分化与社会不平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贫富差距在急剧扩大,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经济因素和社会政策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一、历史背景中国的贫富分化问题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显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私营企业的兴起以及城乡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也逐渐明显。
此外,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城乡差距也成为贫富分化的一大原因。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导致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高度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使得一些富人能够利用他们的资源和能力迅速致富。
其次,中国的税制设计偏向于富人,高收入者享受更多的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而中低收入者则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再次,城乡差距导致了贫富分化的进一步加剧。
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滞后,农民在经济发展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三、社会政策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解决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首先,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包括精准扶贫、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教育和医疗资源等。
这些政策有一定的成效,一些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其次,政府还实施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旨在减轻低收入者的生活负担。
然而,由于贫富分化的问题复杂多样,这些政策的效果仍然有限。
四、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中国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强税收调节措施,减少富人的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增加中低收入者的税收减免。
其次,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此外,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低收入者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中国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通过历史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贫富分化问题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显现,经济因素是导致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看法

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看法1.引言1.1 概述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中,社会分层问题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财富积累、职业身份、教育背景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一种层次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社会的分层现象也愈发明显。
中国社会分层的现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首先,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
在城市中,高薪职业、知识精英和企业家阶层聚集在一线城市,享受着丰富资源和发展机会。
而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则面临贫困、教育机会不足以及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社会分层的差距逐渐拉大。
其次,教育背景在社会分层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等教育资源在中国的分布极不均衡,名校和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
一个人的教育程度往往决定了其在工作市场中的机会和收入水平,因此,教育不平等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分层现象。
此外,职业身份的不同也是中国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官员、企业高管、金融从业者等职业地位较高,拥有着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而体力劳动者、农民工和个体经营者等职业则往往拥有较低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不能享受到同等的社会福利和资源。
社会分层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到经济利益的分配不均,还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因此,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现象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看法和建议,旨在促进社会分层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问题感兴趣的基本信息。
正文部分则包括了社会分层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表现。
在对社会分层的定义和背景进行阐述后,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表现,包括经济层面的差距、教育和职业层面的不平等、以及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分配不公等方面。
当代中国贫富分化问题

当代中国贫富分化问题第一篇:当代中国贫富分化问题当代中国贫富分化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也获得了较快增长。
但财政部科研所课题组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在收入正常增长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容轻视的问题,贫富分化问题也是愈演愈烈。
所谓贫富分化是指人们之间的财富出现了差距,财富是以货币来表示,贫富分化也就是说人们之间支配的货币出现了差别。
中国当前贫富分化,收入分配悬殊,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其中,既有体制的因素,也有政策的因素;既有市场竞争的因素,也有行政垄断的因素;既有历史积累的因素,也有当前阶段的因素。
虽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一套市场经济的社会分层机制,社会结构正日趋合理和平等开放,但是,种种因二元体制或结构转型而形成的不合理、不平等的制度和结构因素仍然对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有重要影响。
所以,在讨论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平等问题时,有必要将宏观的结构和制度性因素纳入到关于贫富分化的分析和研究框架之中。
以下结构性、制度性的因素和缺陷对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状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社会经济体制转型。
二、社会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三、各经济类型单位和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四、权力参与分配。
五、财政转移支付功能缺乏和社会保障制度缺陷。
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数叫基尼系数,这个系数是二十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确定的。
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92年到199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从0.376上升到0.40.3;最低和最高的20%居民的收入份额分别从6.2%和43.9%变为5.9%和46.6%。
1998年,最低和最高的10%居民的收入份额为2.4%和30.4%,后者是前者的12.7倍。
按照中国的统计,现在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进一步上升到0.458,高中低收入户的比例呈金字塔形。
2000年,城乡高收入户占总户数的2%,中低收入户占18%,低收入户占80%。
谈谈我国当代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状况

谈谈我国当代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状况谈谈我国当代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状况摘要:介绍了国内外部分学者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状况及成因的研究结论。
形成公正合理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
就如何形成合理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公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模式与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社会分层方面,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弱势群体成员急剧增多,而且,穷者的穷和富者的富都同样触目惊心。
社会流动方面,个体的起点不平等,没有构筑起社会流动的公正初始平台。
因此,需要思考解决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方面的不公正问题。
形成公正合理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社会分层唯有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才可能对社会成员起正面的激励作用;社会流动唯有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才可能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社会也才可能长治久安一、我国当前社会分层情况及成因对于我国当前社会的阶级阶层,学者们或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法来划分,或以韦伯主义的“三位一体”来划分,总之他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给出了多种结果。
有的认为,我国已经形成四大阶级,即管理阶级、资本所有者阶级、专业和技术阶级、劳动阶级,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管理阶级和资本所有者阶级[1] 。
学者们对我国当前社会阶级阶层的划分结果,虽然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
其中的“大同”就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处于社会分层的顶端,占绝大多数的工农阶级处于社会分层的底层,是整个社会的“基础”。
对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状况的形成原因,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研究。
国外的学者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是市场转型力量导致新的社会分层。
倪志伟在《市场转型理论: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中经历着由再分配向市场分配转型的部门中,直接生产者的权力相对再分配者而言有所加强。
” [4] 在后来的文章中,倪志伟对他的市场转型理论又进行了局部的修改,认为“分层机制的变化源于以市场制度为中心的收益和利润机会的扩展”。
当代中国的阶层分化及其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的阶层分化及其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为此,必须运用科学的阶级阶层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阶级阶层格局及其利益关系进行理论分析。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多元的阶层结构,并呈现出进一步的演变趋势。
由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普遍性以及价值创造的普遍性,社会主义条件下各个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可以协调和整合的。
一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有新的阶级阶层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工人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方法首先是考虑具体时间、具体环境里的历史过程的客观内容,以便首先了解,在这个具体环境里,哪一个阶级的运动是可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1]中国共产党人一向注重阶级分析。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通过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级阶层的分析,回答了民主革命时期“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一革命的首要问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并取得胜利奠定了科学的阶级路线基础。
建国以后,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共产党消灭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团结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不仅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而且推动了经济发展。
1953~1956年间,在经济上消灭了资产阶级及其所有制,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伴随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1957~1978年,在阶级分析方法上,中国共产党陷入了“左”的迷误,过分强调已经被消灭的剥削阶级“复辟”的危险性,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进而试图在肉体上进一步消灭剥削阶级。
改革以来,中国共产党恢复了“八大”关于社会主义阶级与阶级斗争的正确判断。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社会主义时期不需要进行阶级与阶层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分配制度

理人员。 这一阶层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干部) 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之间的区分界线 还没有完全明晰化,其阶层内部的不同 来源的成员,在社会政治态度和利益认 同方面还有明显差异。
经理人员阶层的社会来源
第一部分:原国有和集体企业干部。随 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逐渐成为职 业经理人。 第二部分: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或高 新科技产业领域中的私营企业,聘用 职业经理人为他们经营管理企业。 第三部分:三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 员。
4、十大社会阶层所占比例
社 会 阶 层
比 例
国 家 与 社 会 管 理 者 经 理 人 员 私 营 企 业 主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办 事 人 员 个 体 工 商 户 商 业 服 务 业 员 工 产 业 工 人 农 业 劳 动 者 无 业、 失 业、 半 失 业 者
2.1 1.6 1.0 4.6 7.2 7.1 11. 17. 42. 4.8 % % % % % % 2% 5% 9% %
第四世界是如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
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低收 入地区。 中国目前约有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第 四世界,排名在世界第140之后,人口占 中国人口总数的50%。
中国各省市2002人均GDP排行 榜(前6名)
排 1 2 3 4 5 6 名 GDP值(亿) (总排名)人均GDP(万) 上海 5400 (7) 3.2258 北京 3130 (14) 2.2648 天津 1900 (22) 1.8981 浙江 7400 (4) 1.5822 江苏 10000 (3) 1.3444 广东 11000 (1) 1.2729
“十五”城乡居民收入呈 “剪刀式”增长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985、
当代中国的城乡社会分层

当代中国的城乡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或位置的排列.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形成社会分层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工;二是个体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三是社会制度因素.“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
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所谓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社会分层结构的定型化具有下列几重含义:第一,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
阶层之间边界的形成,是阶层结构定型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阶层之间的边界,往往是通过多种方式建构起来的。
最显而易见的是不同居住区域的分离。
如果说由居住分区形成的阶层边界是可见的,那么,由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成的阶层边界则是无形的。
但这种无形的边界,不仅可以作为阶层边界的象征,而且,如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所说,还是阶层结构再生产的机制。
因为甚至像品味和审美等这样的因素,都可以因为专属于某一个阶层而起到强调和维护阶层之间边界的作用。
近些年来,在一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涌现了一批贵族俱乐部。
第二,内部认同的形成。
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是与阶层之间的边界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人们正是从这种边界中萌发“我们”与“他们”的概念和意识的。
第三,阶层之间的流动开始减少。
在80年代,包括在90年代初期,阶层之间的流动是相当频繁的。
在农村,大约上亿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由过去种田的农民,成为农民身份没有改变的工人;还有上亿的农民,直接进入城市,或是从事小规模的经营活动,或是打工。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农民,在一面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以部分时间从事多种经营。
应当说,在任何社会中,从一种职业到另一种职业,从一种社会地位到另一种社会地位流动都要经历某种门槛。
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

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现代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社会分层现象愈发明显。
贫富差距的存在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还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这篇文章将探讨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贫富差距的原因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但可以从经济、教育和制度等多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是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达地区的经济相对繁荣,人们的工资待遇更高,而贫困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人们的收入较低。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
其次,教育的不公平也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差,教学质量低。
而富裕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设施好,教育质量高。
这种教育差距使得贫困家庭的孩子更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机会,从而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此外,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也是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制度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行业和职业的收入分配方式也不同。
有些行业和职业的待遇高、收入丰厚,而有些行业和职业的待遇较低,收入不足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
这种制度差异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二、贫富差距的影响贫富差距对社会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贫富差距扩大会导致社会不公平感的增强,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
人们对于贫富差距的不公平感越强烈,对社会的失望感也就越高,这会对社会秩序和和谐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会让社会存在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
由于经济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贫困群体生活水平低下,教育和医疗条件差,无法获得与其他人相同的机会和待遇。
这将导致社会的固化现象,限制了社会的整体发展潜力。
此外,贫富差距扩大还可能导致人们的社会参与意愿下降,民主和社会公平的建设也会受到阻碍。
贫困群体由于缺乏经济基础,无法有效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也会减弱,这对于社会的整体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缩小贫富差距的解决办法要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
我国贫富分化的危害性及其社会治理

我国贫富分化的危害性及其社会治理一、我国贫富分化的危害性当代中国的贫富分化有着许多非正常原因。
由于这些原因,使许多不该富的人一举暴富,家财万贯;使许多该富的人家徒四壁,清风两袖。
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一种不合理的贫富分化,它对社会发展的危害性是巨大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导致人们心理天平的倾斜,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平均主义文化传统的国家。
从孔子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到历代农民起义喊出的“均贫富”的口号,都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平均主义的价值取向。
建国以后.尽管理论上我们强调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但实际上我们实行的仍是“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体制。
因而,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和财富占有程度上基本没有区别,人们心理是平衡的。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骤然拉大了距离,富有者锦衣玉食、豪车华屋,贫穷者温饱难继、捉襟见肘。
对比之下,人们的心理再也难以维持平衡。
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富有者发的是不义之财,赚的是昧心之钱,就更令人难以接受和认可。
因此,人们对这种现实的贫富分化普遍感到不满。
而且可以预见,随着贫富分化的日渐加剧,这种不满情绪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
如果没有适当的渠道予以宣泄,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引发社会震荡和冲突,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挫伤了广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和积极性,影响经济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非常致富现象,对广大知识分子和劳动群众的积极性是极大的挫伤。
因为按道理讲,他们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理应是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
可现实却是“诚实劳动受贫寒,不三不四赚大钱”,于是,许多人由衷感到泄气和失望,这种泄气和失望反映到工作中便是“没劲”、不正经“玩活”。
有的人不安心本职工作,千方百计向收入高的行业靠拢;有的人干脆抛弃本职工作“下海”经商,甚至不惜荒疏多年所学专业;有的人虽然没有弃职,但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对本职工作马马虎虎,而热衷于第二职业赚钱。
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

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李强2012-11-19 14:12:44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南京)2004年06期第93~99页【作者简介】李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100084)【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财产层的分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迅速。
那么中国的社会结构特别是社会分层结构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本文认为:贫富分化更为明显,财富的集中化程度更高,分化的形势和由此造成的“社会结构紧张局面开始严峻;阶层结构出现了定型化的倾向,尽管中产阶层有所发展,但总体上比例还较小,并伴有阶层利益呈现多元化、“碎片化”的特点。
【关键词】社会分层/社会结构/变化/新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建立55年了。
在过去的55年中,中国社会分层结构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世之罕见。
先是共和国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和工商业改造,尝试了打碎阶级体系的实验。
后来,从1979年底开始又改变航向,实行市场改革,允许一部分人先富,二十五年来,财产层的分化极为迅速。
可以说,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如此之快,以至学者的分析也常常跟不上变化的速度。
所以,我们常常需要探讨出现了什么新的趋势。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笔者认为,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有如下几方面新的趋势。
一、贫富分化更为明显,财富的集中化程度更高,分化的形势比较严峻前一阶段的不少研究都已经证明,改革以来的贫富财产和收入的分化是十分迅速的。
为说明近几年的变化,还是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变迁的历史。
我们所采用的测量方法仍然是基尼系数的方法,我们知道,用基尼系数测量贫富差距,测量的对象可以是财产,也可以是收入,测量财产比较复杂,测量收入简单一些,所以,我们就用测量家庭的人均年收入来表示。
我们知道,关于我国的贫富差距,可以用来作为基数比较的1979年的改革以前的数据十分稀少,相对较好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1980年对于中国经济考察后所写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