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导入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化学教案:《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化学教案:《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案:《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氯气的试验室制法》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投影展现Cl2的用途2.建议同学探讨Cl2的制备原理二、同学分组设计探究反应原理1.老师供应可选试剂2.同学依据试验设计常规要求选择合适试剂三、同学展现方案确定反应原理1.展现同学方案2.确定试验反应原理3.分析该反应的氧化还原状况并书写其离子方程式四、分组商量归纳、确定试验装置1.回忆学校学到的试验室制备气体的原理及装置2.分析装置选择与反应原理及试剂的关系3.确定试验室制备Cl2的装置4.收集装置的选择确定5.尾气的处理五、探讨试验装置的拓展与创新1.气体发生装置的改进与创新2.气体收集装置的改进与创新3.尾气汲取装置的改进与创新六、课堂小结、反馈练习1.再次明确本节课应把握的学问2.通过课堂练习进行反馈与巩固七、课堂评价作业布置1.两句话点评同学本节课的表现2.布置课后作业教学设计详细内容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氯气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

试验室制取氯气的试验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气体制备试验之一,与学校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构成了完整的体系。

对氯气制备的学习,将进一步完善同学关于试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为以后学习NH3、C2H4等的制备打下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因此,本节的学问与技能目标确定为:1、使同学理解把握试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对氯气制备过程的分析,让同学领悟试验室制备气体的原则方法。

在进行试验探究的过程中,培育了同学的分析力量、操作力量以及用科学的讨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通过对氯气的净化、尾气的处理来培育同学的环保意识、产品质量意识。

依据教材的地位、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氯气的试验室制法原理及装置的确定。

由于高一同学学问储准备限,还只是习惯于记忆老师所讲的学问,所以本节的教学难点为:试验装置的创新二、学情分析:1、同学已把握了氯气的性质,这就为氯气的收集、尾气的处理打下了基础;2、已经学过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有助于同学对氯气的制取进行探究;3、同学的基础学问、基本技能不是很扎实,所以在试验过程中仍需要老师引导。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8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8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8篇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盐酸。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高中化学教案导入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教案导入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教案导入方法总结
导入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高中化学教案导入方法的总结:
1. 提出问题导入法: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可以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或者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实验导入法:通过展示一个化学实验现象或现场操作一个化学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图片导入法: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引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和讨论。

图片可以是与化学相关的实验现象、化学反应、元素周期表等内容。

4. 视频导入法:通过播放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或者科普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获取信息,引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 生活实例导入法:通过引入一个生活实例或者与学生经验相关的例子,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化学的魅力,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

以上是一些高中化学教案导入方法的总结,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合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

高一化学活动教案(精选5篇)

高一化学活动教案(精选5篇)

高一化学活动教案(精选5篇)高一化学活动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活动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一化学活动教案精选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2Na+Cl2=2NaCl2Fe+3Cl22FeCl3H2+Cl22HClCl2+H2O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O2↑+2HCl[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高一化学教学措施

高一化学教学措施

高一化学教学措施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一化学教学措施,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化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反应原理、化学计量学、无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等。

此外,注重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化学学科,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由于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扩展和深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因此,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措施,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等;(2)理解化学反应原理,了解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化学热力学等基本概念;(3)掌握化学计量学的基本方法,如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电荷守恒等;(4)认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典型化合物;(5)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6)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通过化学实验、实践操作等途径,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4)学会查阅化学文献、资料,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5)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重要影响;(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循化学实验安全规范,关注化学与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关系;(4)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和使命;(5)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敢于质疑,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认知性学习目标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初步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

(二)技能性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三)体验性学习目标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指导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逐步使其产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

教学用具:(一)实验用品(二)教学用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过程:【引言】手机可能已经成为大家的必备行头之一了,而且还孕育出了拇指文化。

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买手机,你的手机都有哪些的功能,又该如何操作呢?与之相类似,在高中化学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大家是否想过在高中为什么学习化学,化学都有哪些作用,又该如何学呢。

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我想通过这堂课大家对他们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套用一句经典的话“化学天地,我的地盘我做主”。

【板书】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照片。

【讲述】这张图片中的汉字“中国”是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移动硅原子所形成的图形,那些深黑色的沟槽是硅原子被拔出后立下的笔画,它的宽度仅2nm,是当时已知最小汉字。

通过这张图片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事实,现在我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和原子时代,而这正时化学研究的领域。

下面咱们首先就探讨一下化学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板书】一、化学的研究对象【讲述】我们要学习化学,那么首先要明确就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什么。

化学所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地球外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

大家看到了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很广泛的,涉及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化学就与已经我们形影不离了。

高一上册化学《共价键》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上册化学《共价键》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上册化学《共价键》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共价键的概念,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2.学会区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了解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分布。
3.掌握共价键的类型,如单键、双键和三键,并能正确表示其化学结构。
4.学会运用价层电子互斥理论解释简单分子几何构型的形成。
5.掌握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极性判断方法,了解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设想三:合作学习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想四:多元化教学评价
结合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作业和测验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设想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1.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共价键的微观过程,但可能对分子空间构型的理解存在困难。
2.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化学键已有初步了解,但可能对共价键的深入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模型来加深理解。
3.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仍有待提高。
4.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浓厚,但也有一些学生对化学学科存在恐惧心理,需要激发兴趣和自信心。
1.书面作业:
(1)完成课本相关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以加深对共价键概念、类型、分子几何构型及极性判断的理解。
(2)根据课堂所学,分析并解释生活中与共价键相关的现象,例如水的氢键作用、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等。
(3)撰写一篇关于共价键知识点的学习心得,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困惑。
2.实践作业:
3.实践作业要注重团队合作,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教案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教案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教案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偶然性较大。

所以课堂教学难免出现一些不足,教师在课后应当总结不足,西区教训,使教学过程中能更加完善处理各种问题。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分享有关于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教案设计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深化对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2、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分析和解决时间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时间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原因教学过程:[提问]从物质结构(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讲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组成微粒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也就是说,就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

例如,在2HBr+Cl2=2HCl+Br2反应中,H—Br、Cl—Cl断裂,形成H—Cl、Br—Br。

[板书]二、化学反应的实质及条件:1、化学反应就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

[提问]上述反应中,H—Br、Cl—Cl的断裂是否是自发产生的呢[学生思考讨论][讲解]分子中化学键并不会自发断裂的。

只有分子间相互碰撞,化学键才可能断裂,反应才能发生。

[板书]2、反应物微粒间的碰撞是发生反应的先决条件。

[提问]是否所有的的碰撞都能使化学键断裂、化学反应得以发生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讲解]分子间的碰撞与打篮球相似。

正如图2-2所示。

图(1)表示能量不够;图(2)表示虽能量足够,但是没有合适的取向;图(3)则表示有足够的能量和合适的取向,于是发生有效碰撞。

[板书]3、必须是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反映。

有效碰撞的条件是:1)微粒要有足够的能量;2)有合适的取向。

高一化学教案(3篇)

高一化学教案(3篇)

高一化学教案(3篇)篇一:高一化学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

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出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

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出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

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知识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重中考热点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学生选择。

这样做可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

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

初三学生马上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扩展研究。

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

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难度也不大,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活动形式。

活动的宗旨是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初步知识。

2、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使学生明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高中化学引课设计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引课设计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引课设计教案模板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化学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基本概念,培
养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时长: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投影仪;
2. PowerPoint课件;
3. 化学历史资料。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或引用相关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化学引论的话题。

2. 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化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
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知识拓展(2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4. 检查与讨论(10分钟):随堂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知识。

板书设计:
化学引论
-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化学起源和发展历程
-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对化学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情景设计化学5篇

教学情景设计化学5篇

教学情景设计化学5篇教学情景设计化学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

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

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_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O2的物理性质呢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质。

教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新课引入高中化学教案

新课引入高中化学教案

新课引入高中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4. 建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2. 如何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内容:
1. 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五、教学过程:
1. 初步介绍化学学科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讲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 组织学生参与化学学科的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

4.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手段:
1. 教师讲解。

2. 实验探究。

3. 提问讨论。

4. 小组合作。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学生的实验报告。

3. 学生的作业表现。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初步建立,但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要继续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进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高一备课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高一备课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高一备课教案模板
主题:高中化学高一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器材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1. 引入课题:介绍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实验操作: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和仪器,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4. 实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反思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价:
1. 师生互动: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

3.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检查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2.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3.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

教学建议:
1. 继续引导学生探索化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提供更多实验机会,让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议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小议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 高慧. 息技 术与 大学英语课程 的有 效整合 U. 周刊 , 4 】 信 ] 考试
20 .3 ) 0 9 (5 .
量 。只要我们遵循学生 的认 知规律 , “ 树立 以学习者为 中心 , 教师 服务于 学生 ” 的理念 , 努力贯 彻主体 性教学 原则, 改革教 学方 式方法 , 注重传 授与体 验 、 自主与合 作 、 现与探究有机融合 , 再 我们就一定 能够实现信息技
【 教改创新 】
小议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的导入
侯 志英
( 河北省遵化市高级 中学 , 河北
遵化
04 0 ) 62 0
摘要 : 高中生在课 堂上 的积极性要远远低 于初 中生和小学生 ,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那么这种保 守的、 僵
化的课堂状况封 闭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 必须要 改善 , 那么如何去做呢? 笔者认为课 堂教 学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 , 正 所谓“ 良好 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那 么怎么样 来“ 呢? 。 导” 下面笔者将结合 自己的教学 实践谈谈有 关课 堂导入的一


1内 席 在空气 中缓慢氧化 :N + 2 a 4 a O= N 2 0 2钠在空气 中燃烧 :N +  ̄ 燃= a : . 2 aO N2 0 3 . 钠与水反应 :N + H0 2 a H H 2 a 2 2= N O + 2 T
和谐融洽 , 有助 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 能力 , 开发 学生 的创造潜力 和培养学生的创造 品质。同时建立互 动平等 的新型师生关系 ,将学生 的主体地位与教师 的 主导作用相结合 ,通过丰 富多彩 的英 语实践活动强 化 学生的情感体验 , 在潜移默化 中达到英语 教学 的 目的。
堂导入是课 堂 的起始环 节 ,如果教师能迅速集 中学生 的注意力 , 激发学生 的求 知欲 , 使之能 以积 极的心理状 态投入到课堂 的学 习 中去 ,这样对 整堂课 的教学会起 到事半功倍 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环节 , 可 无疑 为整堂化学课教学奠定 良好 的基础 。 那 么怎么样来 “ ” ?叶圣 陶先生 曾作过 解 释 : 导 呢 “ 导者 , 多方设 法 , 使学生能逐渐 自求得之 , 卒底 于不待 教 师教授 之谓 也 。” 可见 “ ” 导 的课 堂运作在 于“ , 引” 启 发引导学生主动探求 。下 面笔者将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 践谈谈有关课堂导人 的一点尝试 。 开展 竞赛 , 一石激起三层浪 竞赛 的形式 可多 种多样 ,比如分小组 、男 生和 女 生, 也可 以个 人抢答 、 累积 积分等 , 总之 这种形 式能 很 快集 中学生的注意力 ,并调动起 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和 主动性 。比如在高一化学 教学 中 , 可分为男生和女生两 组, 男生 写 出钠及 其化合 物 的性 质 , 女生写 出现象 , 评 比哪组 又快又准确( 钠及其化合物 的性质 ) 。

高中化学教案的导入方法

高中化学教案的导入方法

高中化学教案的导入方法
导入语:"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大家知道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补充,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导入方法二:实验引导
导入语:"我在实验室里做了一个实验,大家猜一猜,为什么在这个反应中会产生气体?"
教师可以展示一个与本课相关的简单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猜测,引发他们对实验现象和原理的思考。

通过实验引导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

导入方法三:图像引导
导入语:"请看这幅图,你们可以从中看到什么?"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像或者实验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图像信息的分析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提出问题或者进行猜测,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图像引导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高中化学教案课件

情境教学高中化学教案课件

情境教学高中化学教案课件
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反应活性规律,学会判断金属之间的反应性顺序。

教学重点:金属的反应活性规律、金属反应性顺序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金属之间的反应性顺序,准确判断金属离子之间的反应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金属活动性的相关知识,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对金属反应活动性理论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金属的反应活性规律:介绍金属的反应活性顺序,说明金属离子之间的反应机理。

2. 判断金属的反应性顺序:通过示例演示和分析,教授学生如何根据金属的反应性顺序判断其反应能力。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安排学生进行金属反应性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金属之间的反应性顺序。

2.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金属反应性规律。

四、梳理巩固(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属反应活性理论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对金属反应性进行梳理和巩固。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来检验对金属反应活性理论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六、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金属之间的反应活性规律,提高金属反应性顺序的判断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高一化学教案(优秀8篇)

高一化学教案(优秀8篇)

高一化学教案(优秀8篇)高一化学教案篇一一、探究目标(一)知识技能1.了解硅、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

2.认识硅、二氧化硅在生产、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了解材料发展的历史与前景。

(三)情感价值观认识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探究重点二氧化硅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硅单质的用途。

三、探究难点二氧化硅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四、探究过程阅读与思考板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请阅读课本第四章引言,对照元素周期表回顾你所知道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两种元素:氧和硅,它们构成了地壳的基本骨架;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和氧,它们是地球生命的重要基础元素之一;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大气质量的气态氧化物主要是非金属氧化物如:so2、no2、co等。

食盐中的氯元素等。

思考与交流1.同学们想象一下,所展示的图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2.计算机的芯片,传导电话的光缆,化学实验室的玻璃仪器,你能想象得出它们都是以硅或硅的化合物为材料制成的吗?那末,自然界有没有游离的硅?自然界有没有硅的化合物呢?没有的怎样制取?有的怎样利用?请同学阅读课本p.62板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1.物理性质:请同学阅读课本p.63内容,将你阅读的内容整理成知识小卡片。

整理归纳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是沙子、石英等的主要成分,可用来装饰、制造电子部件和光学仪器。

思考与交流根据sio2的存在和应用,请你分析以下问题:sio2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如何?你的根据是什么?sio2的这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练习1①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塞?②实验室盛放氢氟酸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瓶?①因为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易与碱液反应生成对应的硅酸盐,将瓶塞与瓶口粘合。

高一化学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一化学公开课”为主题,为高一学生提供一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化学教学体验。

通过本次公开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具体包括:回顾化学基本概念,探索化学反应原理,实践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2、教学对象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基础的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化学素养。

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逐渐增强,但同时也面临高中化学知识难度加大、学习压力增多的挑战。

因此,本节课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采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熟悉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加热、冷却等,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

(4)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发现化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4)学会查阅资料、进行文献综述,培养科学研究的初步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化学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认识到科学发展的两面性,既要看到化学带来的便利,也要关注化学对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化学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创设有效情境(王丽娜)

在化学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创设有效情境(王丽娜)

在化学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创设有效情境石家庄市第十一中学王丽娜在化学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创设有效情境石家庄市第十一中学王丽娜新课程标准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认为学生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

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但教学情境创设的效果往往并不取决于创设的方法,而是看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是否相协调,也就是看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的实用性如何。

高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创设教学情境用的较多的方法是导入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以及联系实际法等等。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创设情境,都要注意所创设情境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一致性,情境一定要与既定的教学目标相一致,所创设的情境一定是学生可以接受的。

1、以化学史实、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化学科学史实故事及化学趣闻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化学学科的情境之中,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高二化学有机部分讲《苯的结构式》时,讲了科学家凯库勒做梦想到苯分子结构的故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苯分子的结构有了深刻的认识。

再如:在高一化学中讲《氯气》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可怕杀手》导入新课,通过设问:“这种可怕气体到底是什么呢?它除了充当战争中的刽子手外,做没做过利国利民的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

2、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一些新颖的导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明确学习目标,沟通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高中化学上课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上课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上课教案设计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材:高中化学教材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掌握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实验药品、教学PPT、板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一些反应能很快发生,而一些反应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介绍速率常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三、实验(20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关系。

四、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 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深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认真复习,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验环节的设置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不仅理解了知识,更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导入的设计与研究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新课的导入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短短的有创意的新课导入设计,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

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工作,对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环节设计进行探讨,介绍了课堂导入经常采用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情境导入;新课导入;设计;研究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每节课的优化则是成功教学的必要保障。

我们知道,一节课一般只有短暂而宝贵的45分钟,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新课的导入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短短的有创意的新课导入设计,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

但新课的导入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所以新课的导入不能太过繁杂或时间过长,否则就会影响新课的教学,因此引入时一定要合理取材。

本文谈谈自己在高一化学课堂教学的课堂导入中经常采用的一些方法。

一、生活情境导入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利用生活常识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上高一“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时,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的指挥进行呼气和吸气大概30秒后停下,接着我问学生在呼气和吸气的过程中是否有化学反应发生,若有反应发生,则发生的
是何种反应类型,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该节课的课题。

在上本节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听课效率很高,学生的兴奋度同样也很高。

又如:高一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有关物质的量”,既是重点内容,又是高中化学计算的核心,概念性强,学生难以理解。

上课时我先投影出姚明的图像,问学生姚明有多高,学生回答2米26,接着我又问“米”是哪个物理量的单位,顺利地引出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学生就很容易地接受“物质的量”与“米”一样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设计一些生活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利用有趣的化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二、历史故事导入
历史故事有很多都与化学知识的应用有关,若能运用于课堂导课则可以让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做更好的铺垫。

当然,作为课堂导入的故事必须和课堂内容相关。

例如,我在进行“离子反应”的教学时,我先用两分钟时间播放“三国演义”中“哑泉水致哑”“安乐泉解毒”的电影视频,讲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

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
致哑、呕吐、腹泻,最后虚脱、痉挛致死。

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其中的碱不仅能中和胃酸,然后又会在肠胃中与硫酸铜发生离子反应:cu2++2oh-=cu(oh)2↓,致使原来会被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而被排出,因此有解毒作用。

由此引出了本节的内容,学生的好奇心更重了,都想着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进入学习,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为接下来新课的传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用科学实验导入也是化学课堂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

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例如我在进行“原电池”的教学中,导入新课时将一张音乐卡片的电池拿掉,利用西红柿、铁丝、铅笔和导线代替电池使卡片的音乐响起,这个实验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急切探究知识的欲望,为后面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还鼓励学生课后用苹果、梨、橘子等水果以及钥匙、铁丝、铝丝等自己组装原电池,达到引发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四、直接导入
化学中有些章节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不多,而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偏多,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可以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

例如,我在进行“氧族元素”一节的教学中,
上课时我直接播放一段以第一人称进行自我介绍的视频,“作为氧族的首领——氧,我已被大家熟知了,若想了解排行第二的硫,请你打开书中彩页:火山喷口处的硫;我是硒,氧族第三位主人,我脸色发灰……”这样教师既引出了新课,又将氧族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及物理性质等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而富有吸引力,教学活动也变得有针对性,内容也显得更有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深刻。

五、利用社会上的热门事件导入
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地应用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和话题导入课堂,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事件导入课堂,便于启迪学生思维,顺利完成从“生活”到“化学”、从实际到理论的过渡,也加强了化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功能性。

我在进行“焰色反应”的教学中,正值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及大型焰火晚会,我将焰火晚会中的经典场景裁剪下来播放给学生观看,五彩缤纷的焰火让学生都在感叹。

那么绚丽灿烂的焰火有什么化学道理在里面?学完今天的知识同学们就可以回答了,这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新知识的极大兴趣,学生因惊奇而产生了急切探求奥秘的激情。

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问题明朗化,随着问题的解决,师生共处于一种新的平衡、新的和谐后的愉悦心情之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化学知识广泛而深刻地渗透到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物
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生活问题、历史故事、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2.
[2]叶晨,尹文治.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j].中学化学教育,2008(1).
[3]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8(7).
[4]王麟生.中学化学教学要重视化学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化学教学,2006(7).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东兰县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