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学说及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6c541ff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3.png)
巴纳姆效应的应用
营销策略:利用巴纳姆效应,使消 费者产生认同感,提高销售业绩
教育领域:利用巴纳姆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际沟通:通过理解巴纳姆效应, 更好地理解他人,提高沟通效果
心理治疗:通过巴纳姆效应,帮助 患者认识自己,调整心态,改善心 理健康
自我认知偏差
WPS,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目录
巴纳姆效应的概念
巴纳姆效应是一种心 理现象,指人们容易 相信一个笼统、模糊 的个性描述,并认为 它特别适合自己。
这种效应源于人们倾 向于将模糊、普遍的 描述视为对自己独特 性的准确描述。
巴纳姆效应得名于美 国马戏团经纪人巴纳 姆,他宣称他的马戏 团节目适合所有人观 看。
社会认同
巴纳姆效应:指人们倾向于相信一个笼 统、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 适合自己
社会认同理论:研究个体如何认同自己 所属的群体,以及群体如何影响个体的 行为和认知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包括对自己的态度、价值观、信仰等方 面的认识
群体认同:个体对所属群体的认同,包 括对群体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 认同
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客观评价 自己
提高自我认知
学会质疑和批判,不轻易接受他人 的观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盲目相信他 人的评价
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成长, 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保持客观理性
尊重事实和证据,不盲目相 信直觉和经验
培养批和自我中心
巴纳姆效应在星座、 占卜、性格测试等领 域广泛存在,可能导 致人们对自己的认识 出现偏差。
星座说是不是伪科学
![星座说是不是伪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fb29abaff121dd36a32d8218.png)
需求决定存在——星座说是不是伪科学摘要:事物的存在是因为人们对其有需求,星座或者算命也一样。
科学不是万能的,很多问题都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合理解释,既然如此,当遇到科学不能解释的问题,或者是当前的科学不能解释的问题时,就只能求助于科学以外的方法了。
所以讨论星座或者算命说是不是伪科学是没有意义的,而应该讨论它是否被人们所需要。
当遇到问题迷茫的是时候,我们是否还能坚持做自己,作出正确的选择才是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星座说,伪科学,巴纳姆效应,需求1.星座及其历史在百度上搜索“星座”两个字,可以找到超过千万的与之相关的结果,各种星座查询、预测的网站,足见星座流传之广。
星座可以说是占星术的一种,都是根据天体的运动及位置的一些变化规律,来预测人或者与人相关的事件的发展趋势。
人们将一年分为十二个等份,分别是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处女,天秤,天蝎,射手,摩羯,水平,双鱼,并将天空的星星按照某种想象的形象联系起来,和十二星座对应上。
而人根据自己出生的日期对号入座,就找到自己的星座了,同时每一个星座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当然也是人为赋予的。
比如处女座的人,思虑周全,非常谦虚冷静,谨慎保守,很有耐心,擅长分析,做事精细,凡事要求做到尽善尽美,是个完美主义者。
但易给人较大的压力,较被动严肃等等[1]。
天空中繁星璀璨,倘若不依据一定的规律,要辨认这么多星星决非易事。
古人为了方便辨认星星,就把天空进行分区,把位置比较靠近的星划分成群,并在每一群星中用想象的线条把较亮的星连接起来,形成各种不同的图案,这些星群就被称为星座。
此外,人们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把星座和美好的神话故事挂上钩,因此,最古老的星座名称通常都源自更加古老的神话与传说[2],这便是星座传说的由来。
这也就说明了星座不是现实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假象的产物。
也许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下游(今属伊拉克)的苏美尔人就开始将群星进行划分来理解了。
心理学小知识
![心理学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50fb44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6.png)
心理学小知识心理学小知识一一、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比如星座,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二、情话对着左耳说更有效美国萨姆休斯敦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对着爱人的左耳甜言蜜语更能俘获她们的芳心。
这是因为人的左耳由右脑控制。
而在人脑分工中,右脑半球负责感性直观思维,对情感类体验更为敏锐。
三、人用右耳听的话比用左耳记得更牢因为右耳听到的信息汇入左半脑,而左半脑比右半脑更具记忆优势。
所以要想让对方牢牢记住你说的.话,对着他/她的右耳说吧!四、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炫耀什么;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掩饰什么。
五、从网络聊天习惯读懂一个人喜欢用“……”和“。
”的人心底大多比较柔软,没有坏心眼,同时也会反映出他她对待事情的优柔寡断,大部分会有选择恐惧症。
六、抛硬币当面对两个选择时,抛硬币总能奏效,并不是因为它总能给出对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抛在空中的那一秒里,你就知道你真正想选的是什么七、人们大多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
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
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八、人生只有900个月其实人生只有900个月!事实上,你可以画一个30×30的表格,一张A4纸就够了。
每过一个月,就在一个格子里打钩。
你全部的人生就在这张纸上。
你会因此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你的人生是如何度过的?九、贝勃规律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贝勃规律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十、墨菲定理口袋装着刚买的手机,在公车上生怕被盗,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查看手机是否还在。
这一举动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手机被偷走。
就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
巴纳姆效应的例子
![巴纳姆效应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36242f3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7.png)
巴纳姆效应的例子巴纳姆效应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对于模棱两可或者信息不充分的陈述,倾向于产生错误的认同感。
人们会根据自身的经历、需求和信仰,为模糊或普遍的描述赋予更多的个性化特点。
下面将介绍几个巴纳姆效应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概念。
1. 星座占卜:星座占卜是巴纳姆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
占星师根据出生日期,给人预测未来的方向和个性特征。
然而,这些描述通常非常模糊和普遍化,可以适用于任何人。
但由于人们渴望了解自己的未来和个性特质,他们往往会相信从星座占卜中得到的描述,即使这些描述也可以适用于其他人。
2. 声称超能力者:一些人声称自己拥有超能力,如预测未来、读取思维或者与亡灵交流。
他们通常使用模棱两可的术语进行描述,比如“你将在未来遇到一位重要的人”或者“我听到有人的声音,他们想和你交流”。
尽管这些描述缺乏具体性,但一些人仍会相信超能力者的能力,并尝试寻找解读这些暗示的方法。
3. 迷信和迷信神话:迷信是巴纳姆效应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们倾向于相信迷信和神话的描述,因为它们提供了对未知或不可控因素的解释和安慰。
例如,人们经常相信特定的动物对自身运气有影响,如黑猫是不祥之物。
然而,这些描述缺乏科学依据,并且可以适用于任何个体,但人们仍然在某种程度上相信它们。
4. 心理测验和人格描述:心理测验和人格描述通常使用模糊、普遍的语言来描述个体的特点。
通过回答一系列问题,测试者可以得到有关自己人格的结论。
然而,这些结论通常是泛泛之谈,可以适用于许多人。
但由于人们往往渴望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他们可能会过度解读这些结论,并相信它们能够准确地描述自己。
总的来说,巴纳姆效应揭示了人类对于含糊或普遍描述的诱信性。
人们往往倾向于给予这些描述更深层次的解释和个人化的意义,从而产生一种错误的认同感。
了解和意识到巴纳姆效应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对待这些模棱两可的陈述,避免被欺骗。
星座悖论
![星座悖论](https://img.taocdn.com/s3/m/6ec62b6af242336c1fb95e02.png)
如果要问现在社会影响最广、粉丝最多、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心理学”理论,估计非星座莫属了。
你总能看到电视、杂志、八卦小报中的星座专家,通过星座分析你的性格、财运、桃花运……就流行度而言,相比于星座,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什么16PF啊,大五人格,甚至MBTI,都无法望其项背。
星座科学吗?这问题得分两头:“星座本身科学吗”和“星座能流行这事科学吗?“回答也分两头:星座一点不科学,但星座能流行起来,却有它的科学道理。
星座不科学,主要理由有两个:(1)星座理论的基本假设本身就不成立。
星座理论假设,人的性格是由他出生时天上的恒星与行星的位置决定的。
如果你再追问一句,怎么决定的?对不起,没人知道。
你只能把星座的影响机制,归于冥冥之中某种不可知的东西。
如果你相信星座,顺带你也相信了神秘主义、有神论、不可知论。
你都相信这些了,你还好意思来和我们讨论科学不科学么?(2)与实证证据不符。
几乎所有关于验证星象学的预测效度的实证研究,都以失败告终了。
曾经有心理学家试图让星象学家根据出生和星座猜测一组陌生人的性格特征,结果跟一个没受过星座训练的人胡蒙乱猜差不多。
星座不科学,星座会流行起来却很“科学”。
它契合了人性固有的某些弱点。
概括起来,有这么几条:(1)对积极面的认同。
星座所用的大部分词都是褒义词。
而人们对褒义词都有天生的认同倾向。
各位读者,你们都是真诚善良勇敢自信的对吧?你们肯定不是虚伪邪恶懦弱自卑的是吧?我又是怎么知道你们性格的呢?(2)证实倾向。
人们对猜对的部分特别有印象,却容易忽略猜错的部分。
从前村里有个算命瞎子,他专门给人算生男孩还是女孩。
和支付宝一样,这人是算对了再付钱的。
别人来算命,他统一都说,生男孩。
结果仍然有一半的人会付钱给他。
那些付钱给瞎子的人,肯定觉得瞎子算得特准特神。
你觉得呢?如果你记住了星座中符合你性格的描述,那些不符合你性格的描述,你记住了吗?(3)巴纳姆效应。
其实预测性格这事,我也会。
据我掐指测算,你是这样的人:“你需要别人喜欢你和欣赏你”;“虽然你在个性上的确有一些弱点,但你通常会努力设法弥补。
心理学的巴纳姆效应
![心理学的巴纳姆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e1a7d86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d.png)
心理学的巴纳姆效应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个挺有意思的巴纳姆效应。
你知道吗,这巴纳姆效应啊,就好像是生活中的一个小魔术。
咱有时候是不是特别容易觉得那些一般性的、模糊不清的描述,就好像是专门为自己量身定制的一样?就比如说,星座运势里说某个星座这周会遇到小惊喜,你就觉得,哎呀,好像还真有点对呢!其实啊,这就是巴纳姆效应在作祟啦。
咱就想想啊,平时走在大街上,那些算命先生说的话,是不是常常让好多人深信不疑呢?他们说的那些模棱两可的话,咋就能让咱觉得那么准呢?这可不就是巴纳姆效应嘛!就好像给你画了个大框,你自己就往里钻,还觉得特别合适。
咱再类比一下,就像去买衣服,有时候看到一件款式很普通的衣服,但是售货员说这衣服穿起来显气质,你一试,嘿,好像还真有点那么回事,就买下来了。
其实这衣服也没多特别,但就是因为那一句话,让你对它有了特别的感觉。
巴纳姆效应不也是这样嘛,那些模糊的描述,就像那件普通的衣服,因为我们心里的期待和自我认知,就变得特别契合我们。
你说这巴纳姆效应是不是挺神奇的?它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个小陷阱,一不小心咱就掉进去了。
但咱也别害怕它呀,咱得学会看清它的真面目。
比如说,当看到那些很笼统的性格分析或者预言的时候,咱得多想想,这真的是说我吗?会不会对别人也适用呢?这样一想,也许就能不那么容易被它迷惑啦。
而且啊,咱还可以利用巴纳姆效应呢!比如说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说一些积极的、模糊的赞美之词,说不定就能让对方心情大好,觉得你特别懂他。
这也算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小技巧吧。
反正啊,巴纳姆效应就是这么个有趣又有点让人哭笑不得的东西。
咱得明白它是怎么回事,别被它牵着鼻子走,但也可以偶尔利用它一下,让生活变得更有意思。
可别小瞧了它哦,说不定哪天它又偷偷冒出来影响咱的判断呢!所以啊,咱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别轻易就掉进它设的套里啦!。
效应大全
![效应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292897ebb68a98271fefae6.png)
效应大全1、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巴纳姆效应,又称:弗勒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它主要表现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而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就应该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
(现在很多人迷信于算卦,神通,星座等。
其中的原理都来自于这神奇的巴纳姆效应)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
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
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
2、霍桑效应霍桑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就霍桑试验本身来看,当这六个女工被抽出来成为一组的时候,她们就意识到了自己是特殊的群体,是试验的对象,是这些专家一直关心的对象,这种受注意的感觉使得她们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关注的。
3、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是指人(通常是指孩童或学生)在被付予更高期望以后,他们会表现的更好的一种现象。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自我应验预言发展。
以此观点,内心常常带着负面期望的人们将会失败;而内心常常带着正面期望的人们将会成功。
在社会学,这个效应经常被引用与教育或社会阶级有关。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命名取自希腊神话故事里面的一位名为皮格马利翁的雕刻家,他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出来的女神雕像,由于他每天对着雕像说话,最后那座女性雕像变成一位真正的女神。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d4503a34bd64783e08122b0a.png)
什么是巴纳姆效应?
1.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 2. 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 3. 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就你的长处发挥。 4. 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
5. 许多时候,你严重的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 确的决定。 6. 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 7. 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 据的言论。 8. 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 9. 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 内向、谨慎而沉默。 10.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
影响
有些人会依赖星座运势、血型与性格的分析,盲目相信算命 先生的话。 其实在生活中也可以利用暗示效应达到
积极的效果。
例如:家长和孩子说“你行,你很不错,你很聪明”之类的话语,当这 些话重复的多了,孩子也会认为“我行,我很不错,我很聪明”,从而 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怎样应对
这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 现自我知觉的偏差,就会认为某些笼统的描述说的就是自己。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
AB型:神经质得罪人
O型:容易紧张暴躁 A型:挑剔又没主见 B型:反应快耐性差
巴纳姆效应
(Barnum Effect)
小组成员:曾柔玮,黄楚淇,吕秋玲 ,朱永婷,张聪劲,郑凯仪
巴纳姆效应是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 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 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即使这些描述非常空洞,人们仍然会觉得反映了自己 的人格面貌。
来源
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 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 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 正如一位名叫肖曼· 巴纳姆的著名杂 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 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 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 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后来这种心理现象就被称为“巴纳 姆效应”。
星座效应巴纳姆效应解释
![星座效应巴纳姆效应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724736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9.png)
巴纳姆效应,也称为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
这种现象是指一部分人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能够放诸四海皆准适用于很多人身上。
这种效应主要是由于人们认知的局限性或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所导致。
因此,巴纳姆效应从反面揭示了一部分人因认知缺陷而迷信星座命理学的奥秘。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歪曲利用该理论大肆宣传“星座命理学”的有效性,这类宣传也常被称为“伪心理学”。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不轻易相信和盲从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描述和判断。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7686e6df84254b35eefd3493.png)
直到十八岁前,我弟弟一直以为自己是O型血型。书上说 O型对事冷静,讲求客观。结果他就是那副酷模样。上大 学后,某次检查他发现自己竟然是B型。他跑去查书。书 上说:B型倾向开放、好社交、口才佳、善解人意…他恍 然大悟地告诉我:原来我是这种人,我竟不知道。从此他 变成了不一样的人。(侯文咏)
@刘海强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为了证实“巴纳姆效应”对大众的影 响,精心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给一群人做完人格特征测验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 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其中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 真实结果,另外一份则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 令心理学家感到惊讶的是,绝大多数的参加者都异口同 声地回答说,第二份结果更为精确地描述了自己的人格 特征。
巴纳姆效应
心理科 刘海强
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适合你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 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 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 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 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 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 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 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指人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 的暗示,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 是自己的真实写照。 这个效应是以一位广受欢迎的著名魔术师肖曼·巴纳姆的名字来命名 的。肖曼·巴纳姆曾经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 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 人上当受骗”。
星座效应巴纳姆效应解释
![星座效应巴纳姆效应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e3ca2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14.png)
星座效应巴纳姆效应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星座效应,又称为巴纳姆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的是人们倾向于认为星座和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们倾向于接受一些模糊的、一般性的描述,将其视作适用于自己的独特特征。
在占星学中,每个星座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个性描述,而人们往往会将这些描述套用到自己身上,从而产生了星座效应。
星座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福雷斯特·巴纳姆在1956年提出。
他通过对大量人群进行性格测试后,发现虽然测试结果并不准确,但测试者仍然对结果感到极度满意。
这一现象被称作“巴纳姆效应”,即人们倾向于认为一般性的描述适用于自己,尽管这些描述实际上是可以适用于大多数人的。
星座效应在占星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占星学认为人的出生时间对其性格和命运有着重要影响,而星座则是根据出生日期划分的区域,每个星座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性格描述。
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星座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命运走向,甚至通过星座来预测自己的未来。
虽然没有科学证据支持星座和性格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但星座效应却在人们中间广泛流行,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有人认为星座效应是一种心理暗示,人们倾向于相信命运和宿命的存在,而星座只是一个方便的符号,用来解释个人的性格和行为。
人们会根据星座的描述来寻找自己的特征和行为,并将其视作自己命运的指引。
虽然星座效应不能被科学证明,但它却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安慰和支持,让他们感到自己的生活是有规律和秩序的。
星座效应也受到许多人的质疑和批评。
有些人认为星座效应只是一种愚弄和欺骗,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描述并不能真正反映个人的性格特征。
人们只是把星座的描述套用到自己身上,以此来寻找自我认同和安慰。
星座效应背后的真相是人们对于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恐惧,他们倾向于相信命运的存在,而星座只是一个方便的借口。
星座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学现象,人们倾向于相信星座和人格特征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星座应用的心理学原理
![星座应用的心理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659185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e.png)
星座应用的心理学原理导言星座应用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移动应用程序,它们通过根据用户的出生日期来提供有关星座和占星术的个性特点和预测。
虽然有些人对星座应用持怀疑态度,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星座应用的普及部分归因于心理学原理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星座应用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1. 需求塑造星座应用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们满足人们对自我认知的需求。
人们希望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优势和弱点,星座应用通过给出每个星座的特点描述来满足这种需求。
用户会将这些特点与自己的行为进行比较,这种行为被称为自我验证。
如果星座应用的描述与用户的自我认知相符,用户会觉得这个应用对自己的描述准确。
这个心理原理被称为塑造需求。
星座应用还满足了人们对一种身份认同的需求。
通过将用户归类到特定星座中,应用为他们提供一种所属的感觉。
这种身份认同可以增强用户的自尊心,并加强他们与其他同一星座的用户之间的群体认同。
因此,星座应用通过满足人们对自我认知和身份认同的需求来塑造用户的心理。
2. 巴纳姆效应星座应用中的许多描述往往是宽泛的、模糊的,但仍然产生了一定的说服力。
这是因为星座应用利用了一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们倾向于接受对大多数人适用的宽泛描述,尽管这些描述实际上适用于任何人。
星座应用会给出一些广义的特点描述,这样用户会认为这些描述仅适用于自己,也就是他们有一种特殊性。
这种个别性的感觉使用户更可能接受星座应用给出的描述,即使这些描述在广义上适用于大多数人。
3. 心理暗示和期望星座应用通过提供每日运势和预测来激发用户的期望,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根据心理学的心理暗示原理,人们的期望可以对他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星座应用预测用户会在某天遇到好运,用户可能会更加积极地迎接这一天的挑战。
这种期望可以通过自我实现预言的机制来实现,即人们的行为被自己的期望所影响,从而实现这一期望。
星座学的心理学原理
![星座学的心理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22d83e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0.png)
星座学的心理学原理你有没有发现啊,星座这个东西可神奇啦,好多人都迷得不行。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星座学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呗。
星座学呢,它给每个星座都赋予了一堆的性格特点。
比如说白羊座热情冲动,巨蟹座温柔顾家啥的。
这其实就像给人贴了个标签。
你想啊,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想找到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当你看到关于自己星座的那些描述,有一部分刚好和自己有点像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哇,好准啊!”就像我有个白羊座的朋友,看到说白羊座热情冲动,他就想,“对啊,我平时就是想到啥就做啥,风风火火的。
”其实啊,这可能只是他性格中的一部分,但是因为星座这么一说,他就把这当成了自己星座特有的东西,还特别高兴呢。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心理现象,叫做巴纳姆效应。
这个效应就是说,那些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准确地描述了自己。
星座学里的那些性格描述啊,往往都是比较模糊和宽泛的。
比如说“你有时候会感到孤独,但在人群中又能很开朗。
”这几乎适用于大多数人啊。
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状态,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表现。
可是当你把这个放到星座的框架里,大家就觉得这是星座的魔力。
就像我有次给一群朋友看那种没有星座标识的星座性格描述,好多人都觉得某个描述像自己,结果最后发现那根本不是自己星座的描述呢。
而且啊,星座学还能满足人们的一种心理预期。
你看啊,要是星座说你这个月运势好,你可能就会不自觉地往好的方向去努力,而且更关注那些积极的事情。
就像我的一个射手座朋友,看到说射手座这个月财运不错,他就更有动力去做一些小生意上的尝试,结果还真赚了点小钱。
他就觉得星座太神了。
其实啊,可能是他本来就有那个能力和机会,但是星座的这个好运势的说法给了他额外的动力和积极的心态。
再说说社交方面吧。
星座有时候就像一个社交话题,能让大家迅速拉近关系。
你在一个新的聚会场合,要是聊到星座,大家就会叽叽喳喳地说自己的星座,然后分享那些星座相关的趣事。
比如说“我是天秤座,我有选择困难症,你们呢?”这样一下子就打破了僵局,大家感觉彼此更亲近了。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1121191190c69ec3d5bb75b4.png)
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中文名巴纳姆效应外文名Barnum effect 时间1948年领域心理学创始人伯特伦·福勒目录1 起源2 实验3 产生原因4 应对方法起源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却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将弗瑞尔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1]实验心理学家弗拉(Bertram Forer)于1948年对学生进行一项人格测验,并根据测验结果分析。
试后学生对测验结果与本身特质的契合度评分,0分最低,5分最高。
事实上,所有学生得到的“个人分析”都是相同的:“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
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
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就你的长处发挥。
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
许多时候,你严重的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
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
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
但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e1c2023b580216fc700afd40.png)
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
比如星座,还有某些算命之类的。
“巴纳姆效应”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针对这种一效应做过一个实验,他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
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
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
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
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
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
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
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
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
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
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一度很迷信星座,发现人在两种情况下最容易迷信星座,一是很无助,二是很无聊。
人在迷茫而不知所措的时候,在遇到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很容易求助于星座或者别的占卜方式。
据说孔子一生也就为自己卜过两次卦,且都是在重大转折的时候。
而另一种情况是,人在无聊的时候,看看星座找找乐子也无妨。
关于巴纳姆效应的原因、解决方法
![关于巴纳姆效应的原因、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3e6046b307e87101f69626.png)
巴纳姆效应中文系师本二班100101215高苗苗经常听舍友说:我们怎么一点也不像?好歹我们一个星座的啊。
随着经济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休闲方式被炒热,星座测试就是其中一种。
它通过对未来运势(包括事业、爱情、生活等方面)的“预测”,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星座测试的结果,并为之热衷。
但是,根据科学来说,星座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识别星空,按恒星在天球上的排列图像,将星空划分的区域。
并没有任何科学的资料表明,星座能预测和影响人的性格。
它对人各方面进行的只是一些笼统、大致的评价,为什么能获得那么多人的喜欢呢?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的命名来自于一个叫巴纳姆的有名的马戏艺人,他的成功秘诀只有一句话:“永远要让每一个观众都感到自己若有所获。
”这句话不无道理。
如果要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到对自己个性的描述是准确的,就要去说那些带有普遍性的行为特征,使一种描述用在谁身上都行。
“巴纳姆效应”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倾向,人们会对于他们认为是为自己度身订造的一些人格描述给予高度准确的评价,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能够放诸四海,适用于很多人身上。
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此外,类似的还有所谓的"谄媚效应"。
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让他们自己看起来更正面和更积极的事情。
所以他们会认同自己还有很多未能得到发挥的潜力以及自己是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之类的描述。
看手相、算命、占星术及其他伪心理学都是在利用这种效应,怎么说都能让你听着有点儿道理。
说的现象越带有普遍性,就越能让你佩服他们说得准。
有一种方法可以使你了解巴纳姆效应:只要连续几天阅读报纸所登载的对12个星相的未来预测,你就会发现,那些预言中不同星相未来将发生的事都差不多。
正如爱因斯坦小时候发生的一个故事:他的父亲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囱,清扫完钻出烟囱时,我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他父亲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2f8f6f6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e.png)
影响
有些人会依赖星座运势、血型与性格的分析,盲目相信算命 先生的话。
积极 其实在生活中也可以利用暗示效应达到
的效果。
例如:家长和孩子说“你行,你很不错,你很聪明”之类的话语,当这些 话重复的多了,孩子也会认为“我行,我很不错,我很聪明”,从而可以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怎样应对
这一种心理 现自我知觉的偏差,就会认为某些笼统的描述说的就是自己。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
乘法分配律的归纳概括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
本节课遵循“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交 流规律—表达规律”的顺序教学。
本节课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的学法。
表现
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 暗示
以他人的行为作为自 己行为的参照
迷失自我,盲目相信
例子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
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
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 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AB型:神经质得罪人
O型:容易紧张暴躁
A型:挑剔又没主见
B型:反应快耐性差
巴纳姆效应
(Barnum Effect)
小组成员:曾柔玮,黄楚淇,吕秋玲 ,朱永婷,张聪劲,郑凯仪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 交换律、结合律
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解决较难的实际问题和知识 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知识目标:使理学解生乘在法解分决配实律.际问题过程中发现、探索、
能力目标: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
母公式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们愿意接受那些过度概括不属于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们愿意接受那些过度概括不属于](https://img.taocdn.com/s3/m/def1843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5.png)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们愿意接受那些过度概括不属于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将福勒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人在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因为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而事实上算命先生对每个人说的都是差不多的内容,都是一些笼统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座学说与巴纳姆效应
一、"我不相信星座。
我是射手座,天生多疑。
"
——阿瑟·克拉克
当已故的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太空漫游2001》的作者克拉克写下这句看似矛盾的话时,星座对于性格是否有影响的争论已经延续了上百年。
近代以来,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的了解也随着心理学的兴起而不断进步,但星座学这一源自占星术的古老学说却始终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心理学眼中的星座性格学说靠谱吗?星座真的可以决定性格吗?巴纳姆效应又是怎样揭示了我们为星座学说着迷的原因?
二、神秘知识具备强大的力量,自古以来,这类知识就
掀起许多争议,也深深令人着迷
——萨拉·巴特利《符号中的历史》
正如《符号中的历史》中所讲,在科学尚未兴起的蒙昧时代,神秘学往往更受到人们的关注,星座学说,便起源于远古的观星术。
古巴比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已提出30个星座,而真正将星座学说发扬光大的是古希腊的占星师们,他们编制出了古希腊星座表,其中包含了48个星座。
其实,古代历史中星座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确定方向,当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还未传播到西方时,西方的冒险家们主要靠星座辨别方向,因而,星座学说随着中世纪之后航海事业的发展而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真正将星座与人的性格、行为、运势联系起来的,起源于西方的占星学与炼金术。
占星术是通过对星座进行占卜,从而对人的性格与运势进行预测的一门学说,近代由著名物理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发扬光大。
占星学的出现,填补了科学对人类性格、行为预测方面研究的空白。
三、如果人类大脑简单到可以被理解,那我们便愚蠢到无法理解。
——埃莫森·M·匹尤
埃莫森的这句话广泛被用来表明人类对于自身研究的困难程度,似乎人类还不曾了解清楚的,除了头顶的宇宙,便是我们自己了。
但是,这样的状况随着心理学的兴起有了较大的改观。
1879年,随着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这之后,人类对于自身性格、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众多研究表明,人自身性格、行为模式的
形成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至于我们头顶的浩瀚星空究竟对我们有着何种程度的影响,至今也没有任何实验表明星座与人性格的形成、行为的预测、运势的好坏有着任何可观测的联系。
而且,随着心理学界"巴纳姆效应"的提出,似乎对于人们为何相信星座预测学说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四、我受欢迎的秘密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巴纳姆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一种心理学现象,以美国知名杂技师肖曼·巴纳姆的名字命名,因为巴纳姆的成名秘密与这种心理学现象相似。
其主要内容是: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却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这种心理学现象于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首次通过实验证明。
福勒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一项人格测验,并根据测验结果分析。
试后学生对测验结果与本身特质的契合度评分,0分最低,5分最高。
事实上,所有学生得到的“个人分析”都是相同的,但最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平均评分为4.26分,几乎每位学生都认为测验结果与自己很契合。
当年福勒在实验中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的测验"结果"是这样的:“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
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许多时候,你严重的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
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怎么样,是不是与你曾经所做过的星座性格测试看上去差不多?
五、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斯宾诺莎
进一步研究表明,之所以会发生“巴纳姆效应”,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自身心灵的弱点,现代心理学家将之归因为每个人心中都会不自觉发生的“主观验证效应”(subjective validation)与“谄媚效应”。
主观验证效应是指我们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自己的证据。
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
简而言之,主观验证即所谓的“自欺欺人”,只不过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它是自欺欺人的念头罢了。
比如,当你认为这次考试不会通过,你会在生活中搜集各种各样的证据证明它,仿佛上
天都在与你作对:“看吧,我出门连笔都忘带了,肯定这次考不过”。
这样的念头就是主观验证效应的产物,其实细想,忘带笔和考试成绩根本没有逻辑上的联系,除非你因为没带笔而交了白卷。
谄媚效应揭示了“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对自己有利的描述”这一现象。
在一次对学生人格评估的实验中,研究者们先写下了学生们人格的正确评估,但却给了学生们两份评估,其中一份是正确的评估和一份是假造的,也就是使用一些模糊的泛泛而谈的评估。
在之后,学生们被问他们相信哪一份评估报告最能够切合自身,有超过一半的学生(59%),相对于那一份真实的,选择了那份假的评估报告。
实验中,相对于假的评估报告,显然真评估报告揭示了学生人格中的某些不利特点,因此他们更多相信了做“老好人”的假评估报告。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流传于网络与书刊杂志的星座性
格学说,通常向人们描绘着“模糊的优点”以期引发谄媚效应,而选择看星座性格内容的通常又是比较相信星座学说的人,因而在主观验证效应的影响下,他们不自觉地收集身边的信息证实星座学说是真实的。
最后,在主观验证效应与谄媚效应的影响下,人们陷入了巴纳姆效应而对星座学说深信不疑。
所以,随时保持怀疑而警惕的眼光看待我们身边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被模糊、笼统、带有谄媚性、主观性的信息影响。
下次再面对看似神奇的星座学说而犹豫是否选择相信时,你可以将描绘你的星座性格、运势的那段话直接粘贴在搜索引擎上,搜索结果会让你惊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