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疼痛科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成立疼痛门诊的可行性报告
一、市场前景和政策支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对缓解疼痛的需求也日渐增加。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经常受到各种急慢性疼痛的困扰,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血压、体温、脉搏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随着疼痛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卫生部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文件中明确“疼痛科”为一级诊疗科目,代码为“27”,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对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应具备的条件是:具有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
二、科室机构设置
疼痛诊疗区域应相对集中,设独立的诊室和治疗室及疼痛治疗准备区域。疼痛科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50-80平方米(含诊室、治疗室、治疗准备室);有创疼痛治疗操作应在符合相应标准的治疗室内进行;医师不少于2人,其中至少有1名具备中级以上职称;门诊护士不少于2人;可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关技术人员。
三、科室建设
对从业人员必须要求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向上,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对专业人员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培养目标和计划,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学科建设规划,同时有明确的阶段目标,使学科能健康发展。积极参加学科交流,不断汲取各专业成熟的专业理论及技术知识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及公益活动,扩大学科影响。
四、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工作制度、医师职责、诊疗常规、查房制度、技术或治疗分级制度、介入治疗制度、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开展“疼痛”诊疗科目诊疗服务,应以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编写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等为指导,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五、设备配置
1.疼痛治疗室必备的基本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
|(1)监护仪:能够进行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
(2)麻醉机或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
(3)吸氧装置。
(4)机械或电动吸引器。
(5)气管插管器具。
(6)急救药品。
(7)应急照明设施。
2.具有与开展疼痛诊疗项目相应的设备:
冲击波治疗系统、臭氧治疗系统、以及其它疼痛治疗设备。
六、业务范围
头面部痛、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疼痛、颈肩腰腿等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内脏痛、癌性痛、与神经相关的非疼痛性疾病等、注意处理好学科交叉问题
七、初级医师基本任务及能力培养
1.常规医疗内容
接诊:与患者建立治疗性医疗关系,对患者初步分类。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问诊:掌握主要症状及特点,掌握伴随症状及特点,全面系统采集病史。
查体:全身/系统体格检查。有选择性重点查体。施行常规穿刺检查项目。准确记录查体结果和体征。
分析:根据查体结果形成诊断。使用常规临床检验项目并解释意义,使用常规影像学检查并解释意义,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确诊,通过临床逻辑推理做出初步判断,综合应用多种方式作出诊断,说明和解释诊断与临床资料的关系。
病历书写:归纳、记录主诉及病史,书写住院病历/入院记录,书写首次/常规病程记录,书写其他医学文书。
治疗:施行常规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置,危重患者监护与抢救,预后判断。
2.医患沟通
就治疗措施与方案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诊断结果,结合诊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配合治疗,观察与调节患者心理状态。
3.内部沟通
与上级医师沟通,获得指导;与本级医师沟通,提供或获得帮助;与护理、医
技等沟通合作。
4.素质培养
反思每日诊疗活动;结合病例查阅文献资料;有计划地学习、获取专业信息;充分利用操作机会,掌握临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