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课程:小孔成像教学设计
小孔成像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小孔成像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小孔成像是物理光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通过光的折射和干涉原理来实现对物体的成像。
本教案旨在介绍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成像效果。
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2. 掌握小孔成像的特点和成像条件;3.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小孔成像的效果;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a. 光的传播规律:直线传播、折射和干涉;b. 小孔成像的定义和特点;c. 光线通过小孔传播的规律;d. 光线通过小孔后的成像原理。
2. 小孔成像的应用a. 相机的工作原理;b.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c. 小孔成像在光学仪器设计中的应用。
3. 实验设计与操作a. 实验目的:验证小孔成像的效果;b. 实验器材和材料:光源、小孔、白纸等;c. 实验步骤:- 将光源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调整光线的方向;- 在光线传播路径上设置一个小孔;- 将白纸放置在孔的反侧,观察和记录成像效果;d.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小孔成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成像和光的传播的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简明扼要地讲解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结合图示和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孔成像的实验操作,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实验分析: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小孔成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5.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回答他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发表个人见解和意见。
6.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小孔成像在其他光学仪器设计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进行相关的拓展研究。
7. 小结与反思: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回顾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做个人反思和总结。
四、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标题、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小孔成像的教案幼儿园

小孔成像的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规律;2.了解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3.理解小孔成像的过程;4.能够制作简单的小孔成像器;5.发掘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步骤1. 导入首先,老师可以将幼儿园里的窗户、门、瓶子等物件放置在光线的位置,鼓励幼儿观察颜色、形状、大小等。
2. 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接着,老师让幼儿们观察一块木板的两端分别钉上钉子,用线串起来,成为一条直线,然后用灯光照着其中一端,观察到光线会沿着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3. 了解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老师拿出一个小孔成像器,让幼儿们观察到通过小孔可以看到反面的物体形象。
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幼儿了解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
4. 理解小孔成像的过程老师再通过实验,向孩子们讲解小孔成像的过程,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
老师可以用灯光照在挂面上,让光线穿过小孔,此时在另一面可发现挂面反面的形象,证明光线经过小孔后发生了折射,幼儿可以亲身体验并理解小孔成像的过程。
5. 制作小孔成像器在讲解完小孔成像原理后,老师让幼儿动手制作小孔成像器,让他们亲身尝试使用小孔成像器,发现它的神奇之处。
6. 总结最后,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实验的收获,帮助幼儿进行总结,并且展示幼儿们制作出来的小孔成像器,大家可以一起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发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光的传播规律;2.了解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3.理解小孔成像的过程;4.能够制作简单的小孔成像器。
教学难点1.幼儿对光线传播规律的理解;2.幼儿对小孔成像的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案的讲解和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幼儿们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孔成像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并通过评价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小孔成像的知识。
同时,本实验可以拓展幼儿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幼儿在玩耍中得到更多的认知和启发。
科学小制作教案:小孔成像

科学小制作七:小孔成像
一、课时:2课时(一次课,每次2小时)
二、科学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
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墨经》中这样纪录了小孔成像:
“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
说在端。
”
“景。
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
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
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
三、制作过程:
1、准备材料:易拉罐一个,半透明膜一张(可
用白色塑料袋代替),黑色硬纸一张,橡皮筋若干个。
2、用剪刀把易拉罐的开口的一端剪去,将边缘
打磨平滑,以免划手。
3、在易拉罐的底部钻一个直径小于1mm的小孔。
4、用半透明膜封住易拉罐剪开的一端,并用橡皮筋固定。
5、用黑色的纸卷一个筒,粗细刚好套住易拉罐,有孔的一端与纸筒对齐,有半透明膜的一端要深深套在纸筒中,使纸筒遮住半透明膜周围的光线。
用橡皮筋或胶水固定纸筒。
6、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小孔对准光线较强的物体(例如在室内观察点燃的蜡烛),在半透明膜(相当于屏幕)上会看到一个倒立的物体的像。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
精品文档,供参考!。
幼儿园中班科学幼师教案《小孔成像》

幼儿园中班科学幼师教案《小孔成像》(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托班教案、优质课件、节日课件、语言课件、科学课件、健康课件、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kindergarten lesson plans, high-quality courseware, holiday courseware, language courseware, science courseware, health coursewar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幼儿园中班科学幼师教案《小孔成像》材料准备:大小纸盒各一个、保鲜膜、黑色纸、彩色包装纸、透明胶带制作方法:先把小盒开口的一端完全剪开,然后用塑料薄膜蒙在开口上,并用透明胶带固定住,尽量使它平整。
小学拓展性课程教案-小孔成像

想一想
半透明纸上的火焰像来自于哪里? 光是如何到达半透明纸的呢?
你发现了什么?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活 观察
树林下的圆斑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 现象和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拓展 延伸
如果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制作照相机, 怎么样让成像更清晰?
配套器材:
爱牛配套: 蜡烛,纸杯,卡纸,半透明纸,工字钉, 双面胶。
编号:ANS013 类别:物质—光
小孔成像
小学拓展性课程教案
神奇的画
古时候 有人请了一个画匠为他画一张画。
神奇的画Βιβλιοθήκη 画好了制作:小孔成像可怎么能做吗??
仔细阅读爱牛说明书
观察 记录
一、看到的图像是正还是倒立的。 二、移动成像屏(半透明纸)像的大小和 成像屏到孔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实验,调整蜡烛成像的大小
谢 谢!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八年级物理上册《小孔成像原理光的传播速度》教案、教学设计

3.实践操作,增强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小孔成像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现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合作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8.跨学科整合,丰富内涵:将物理知识与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相结合,如利用小孔成像原理进行摄影创作,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丰富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导入法,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手电筒照射墙壁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的光斑。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手电筒的光线会在墙壁上形成这样的光斑?这个现象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孔成像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小孔成像原理,特别是光的传播速度在小孔成像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2.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日常生活和科技应用的影响。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光学问题,如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现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现象,如手电筒照射墙壁产生的小孔成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传播速度与小孔成像原理。
最后,我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小孔成像原理和光速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应用中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光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结合小孔成像原理,尝试在家中利用手电筒、纸板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小孔成像装置,观察并记录成像效果,分析成像特点与光的传播速度的关系。
小孔成像教案幼儿园

小孔成像教案幼儿园
课程背景
小孔成像是幼儿园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其涉及物理光学原理,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帮助幼儿增强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实验演示认识光的传播原理;
•能够通过实验演示认识小孔成像原理;
•能够了解小孔成像的应用。
教学准备
•阳光或强光灯;
•牛奶盒子或礼品盒;
•黑色卡纸和剪刀;
•彩色贴纸。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步:认知光传播原理
让孩子们集中在一块墙上看,除了黑色线框,什么也看不到。
这时候,突然有一个孩子手里拿一块长条形玻璃,大声喊道:“我看到一个小小的手表旋转了,看看谁能看到它?”大家都围绕玻璃看,却并没有发现所谓的小手表旋转,这时候,让孩子们一起去找能看到小手表旋转的方法,最终我们找到了反光镜。
接着,老师向孩子们解释光的传播原理。
第二步:学习小孔成像
将牛奶盒子/礼品盒打开,每一面留下一个较小的孔洞,然后在一面上插入黑色卡纸,并在卡纸上留出一个直径约为3毫米的小孔。
在上面贴上彩色贴纸,以此对小孔成像原理进行实验演示。
老师向孩子们解释小孔成像原理。
第三步:应用小孔成像
通过演示,让孩子们体验一种新奇有趣的观察方式,并向孩子们展示小孔成像的应用,如天文学、相机和眼睛等。
总结
小孔成像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实验,但它是幼儿科学教育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幼儿参与其中,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来认知和理解光的传播原理和小孔成像原理。
同时,可以将这些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利用小孔成像绘画教案

利用小孔成像绘画教案教案标题:利用小孔成像绘画教案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力、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适用年级:初中或高中教学材料:1. 小孔成像器材(如闪相机、浴帘圆形孔片等)2. 绘画纸和铅笔、颜料、画笔等3. 展示画作的空白墙壁或展板教法与步骤:引入:1.展示一幅使用小孔成像法绘制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认为这幅作品是如何绘制的?”2.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猜测并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学习活动:1.介绍小孔成像原理,解释透过小孔形成的倒置图像的原因。
2.展示小孔成像器材,并要求学生观察效果,提醒他们注意倒置的特点。
3.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小孔成像器材和绘画纸,让他们体验小孔成像效果,并在纸上描绘观察到的倒置图像。
4.引导学生在绘画时注重细节和比例的准确性,培养他们的绘画技巧。
5.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分享彼此观察到的不同图像,讨论如何更好地呈现在画纸上。
巩固与展示:1.组织学生在教室中展示他们绘制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观赏和评论。
2.将学生的作品挂在墙上或展板上,组织一个小型艺术展览,鼓励学生彼此欣赏和交流。
3.提供正式的反馈,夸奖学生创意、绘画技巧和团队合作的表现。
扩展活动:1.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尝试使用其他物体或材料制作小孔成像器材,探索不同效果。
2.引导学生利用小孔成像法进行更复杂的绘画创作,例如在户外绘制景观或静物。
3.探讨小孔成像在摄影学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尝试用手机或照相机进行小孔成像摄影。
结束语: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通过实践了解小孔成像原理,并发展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同时,他们还将学会团队合作和分享,培养沟通能力和欣赏艺术的能力。
小孔成像 教学设计

小孔成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说出小孔成像的特点。
(2)学生能归纳出小孔成像的条件。
(3)学生能运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树荫下的光斑。
2.能力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小孔成像是有条件的。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3)体会物理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逻辑推理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介绍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对小孔成像进行了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教育。
二、重点难点:重点:小孔成像的特点和条件难点:小孔成像亮度、位置的变化三、教学用具:学生器材:毛玻璃片、纸、笔教师器材:家用LED灯带三条、大片毛玻璃片、开有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孔的纸板,如下图所示。
家用LED灯带开孔纸板毛玻璃屏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光沿直线传播后的综合实践课,教科书上是探究树荫下的光斑为主题,考虑到树荫下的光斑不适合以课堂教学呈现,观察像和物时方位是反的,学生脑海中要进行反转,上下左右颠倒无法呈现,不易理解。
树荫下的光斑受天气、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操作性不强,实验效果不好。
本节课以探究小孔成像为主题,把树荫下的光斑作为小孔成像的具体应用。
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内容多,现象杂,对小孔成像只能简单介绍,不能深入理解,需要增加一节综合实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传统的小孔成像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器材复杂,需要学生提前制作或老师提供,作为物体的光源亮度不够,比如蜡烛,需要每两位同学一支,有的用小型的LED灯做光源也是如此,最关键的是受光源亮度不足影响,必须要有暗箱,且光屏、暗箱、小孔连为一体,这对观察像影响较大,像的位置不好调节,不易观察,束缚了学生手脚,后续的探究实验难以进行。
本节课采用家庭照明用的LED灯带组合成F状作为光源,直接吸附在黑板上,强度够,不需要暗箱,光源面积大,利于观察小孔成像,全班共同享用一个光源。
初中物理小孔成像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初中物理小孔成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2. 掌握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基本特点;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孔成像的实验设计和操作;4.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性质;2. 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公式;3. 小孔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公式;2. 小孔成像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1. 如何准确描述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公式;2. 如何设计并操作小孔成像的实验。
五、教学方法与学情分析:本次教学以实验教学为主,理论知识为辅助,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小孔成像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在实施之前,可以通过发散性问题或实物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黑盒、小孔、平白纸、光源、屏幕;2. 实验步骤的设计与准备;3. 实验结果的记录表格;4. 针对性的实验指导和实验要点。
1. 导入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关于光的传播规律和物理实验的内容,并通过发散性问题或展示实物,激发学生探索小孔成像的兴趣与欲望。
例如:“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孔,看到由外界发出的光线呢?这是什么原理呢?”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性质,引出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公式,解释为什么光线通过一个小孔后,会在屏幕上形成像。
注重生动形象地讲解,让学生易于理解。
3. 实验设计与操作:a. 分组进行实验。
b. 将黑盒朝向光源,黑盒设有一个小孔,将平白纸作为屏幕放在黑盒的另一侧。
调整小孔的位置和距离,观察形成的像。
记录实验结果。
c. 设计探究实验,例如改变小孔的大小、改变光源的位置等,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并进行讨论。
4. 结果分析与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归纳出小孔成像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5. 扩展拓展:a. 与学生分享小孔成像的应用,例如相机、显微镜等;b. 学生自主探究其他有关光的实验和现象;c. 鼓励对实验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探究小孔成像教案(五篇)

探究小孔成像教案(五篇)第一篇:探究小孔成像教案探究小孔成像活动目的:1、知道小孔成像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活动地点:物理实验室活动准备:1、分组:三人一组,分工明确。
2、器材准备:不透明的纸板30块,蜡烛10支、光屏10块、火柴5盒,小刀10把。
活动过程:1、每小组按自己的想法制作不同形状的小孔。
2、分别用不同形状的小孔做实验。
3、边做实验边观察,同时做好记录。
4、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小组无法解决是向别组同学或老师请教)5、反馈实验结论.6、搜集整理资料。
活动小结:第二篇: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20XX 报告汇编 Compilation of reports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提出问题用易拉罐自制一个针孔照相机,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在室外观察景物时成像总不太清晰,有什么办法可增加清晰度呢。
照相机半透膜上的图像会发生大小改变,这大小改变受什么因素影响,又有什么规律呢?一:探究像的清晰度实验思考与假设根据生活经验,猜想不清晰可能是由于以下两种情况:1.环境中光线太亮,以致于看不清半透膜上的像。
2.孔径太小,光线进入量过少,导致半透膜上的像不清晰下面就针对这两个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实验 1 像的清晰程度和周围光的强度有关设计实验:器材:针孔照相机,光源(F 型发光二极管),黑色卡纸(遮光器)实验步骤:1.为“针孔照相机”用黑色卡纸做了一个圆柱形的“遮光器”,套在针孔照相机成像的一端,以降低半透膜周围光的强度。
2.在外界光线强,有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3.在外界光线强,无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4.在外界光线弱,有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5.在外界光线弱,无遮光器时观察像的清晰程度不带遮光器的针孔照相机成像带遮光器的针孔照相机成像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进行实验:得到以下数据:外界光线强弱有无遮光器成像效果(是否清晰)试验一强有清晰实验二强无不清晰实验三弱有较清晰实验四弱无较清晰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成像的清晰程度与周围光线强度有关,周围环境越亮,成像越不清晰;周围环境越暗,成像越清晰。
探究小孔成像教案

探究小孔成像
活动目的:
1、知道小孔成像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活动地点:物理实验室
活动准备:
1、分组:三人一组,分工明确。
2、器材准备:不透明的纸板30块,蜡烛10支、光屏10块、火
柴5盒,小刀10把。
活动过程:
1、每小组按自己的想法制作不同形状的小孔。
2、分别用不同形状的小孔做实验。
3、边做实验边观察,同时做好记录。
4、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小组无法解决是向别组同学或老师请教)
5、反馈实验结论.
6、搜集整理资料。
活动小结:。
小孔成像 幼儿园教案

小孔成像幼儿园教案一、【前置知识】在进行本节学习之前,教师需通过观察图片等方式向幼儿灌输以下知识点:1.光是一种能量,是由太阳、灯等光源发出的。
2.光可以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漫反射等现象。
3.光线穿过不同障碍物后,会产生不同的图像。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指当光线通过一小孔洞时,在接收器上会产生一个倒立、缩小的图像。
这是因为光线会经过小孔洞时被聚焦,只有中心光线能够直接穿过,其他光线会经过多次反射和折射,形成倒立的图像。
2. 小孔成像的实验材料:半透明胶纸或玻璃纸,普通纸,笔,剪刀,手电筒。
步骤:1.将半透明胶纸或玻璃纸和普通纸用剪刀剪成正方形,半透明胶纸或玻璃纸的正面要贴在普通纸的正面上,再用笔在普通纸上画出一个小圆孔,孔的直径约为1mm左右。
2.把手电筒打开,对准孔洞的正面进行照射。
保证光线从手电筒中发出,垂直射向孔洞。
3.在幼儿面前放置另一张白纸,并在其正下方固定已剪好的半透明胶纸和普通纸。
4.改变手电筒和纸的距离,让孩子们观察在纸上产生的图像。
可以通过让孩子们画出自己观察到的图像等方式,来检验他们是否已经理解。
3. 小孔成像的应用1.色值比较暗的照片或画面可以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投影到白色或其他颜色的墙上进行显示。
2.缩小、放大被阳光照大后的图像,制作一个缩微望远镜。
三、【学习总结】小孔成像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被广泛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幼儿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以及小孔成像等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幼儿也可以通过画图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并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
小孔成像教案

小孔成像教案【教案】小孔成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应用;2 .掌握通过小孔成像观察显微镜原理;3 .能够设计并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装置;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小孔成像原理的讲解和学习;2 .显微镜原理的掌握和应用;3 .利用小孔成像设计并制作装置的实践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1 .小孔成像原理1.1 光的传播路径1.2 小孔成像的形成1.3 小孔成像的特点和应用2 .显微镜原理2.1 显微镜的作用和结构2.2 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区别2.3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小孔成像装置的设计与制作3.1 原理分析3.2 材料准备3.3 制作步骤3.4 实验与观察四、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和讨论1.1 导入:引入小孔成像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1.2 讲解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传播路径、小孔成像的形成、特点和应用;1.3 比较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区别和使用方法。
2 .设计与制作小孔成像装置2.1 分组讨论并设计小孔成像装置的方案;2.2 根据方案,准备所需材料;2.3 按照制作步骤,制作小孔成像装置;2.4 进行实验与观察,记录结果和感想。
3 .实践和检验3.1 学生自行观察小孔成像装置的成像效果;3.2 学生交流和分享观察结果,提出改进意见;3.3 教师对学生实践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教学资源L小孔成像装置制作材料:纸箱、铝箔、尺子、剪刀、胶水等;2 .显微镜实物/图片;3 .相关视频及PPT资源。
六、教学评价L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实践操作;2 .学生对小孔成像原理和显微镜原理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小孔成像装置设计和制作的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小孔成像原理和显微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践操作增强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同时,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观察结果,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中,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光学和科学实践的兴趣和爱好。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知道小孔成像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做试验用的材料可以循环利用,不要随便浪费资源。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能完成小孔成像的实验,并能对实验想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实验材料:蜡烛、黑色小孔板、白色塑料板、简易照相机。
(三)教学过程:一、观察现象、复习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蜡烛,并用打火机点燃蜡烛。
师问: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物体吗?点燃蜡烛以后,你发现了什么?2、教师手持燃烧的蜡烛走在学生的中间,同学们,你们都能看到蜡烛发出的光吗?你能告诉老师,这说明了什么吗?3、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师板书:光源、四面八方、光沿直线传播)二、提出问题、引发猜想。
1、同学们,看一看,这节课老师都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材料?(生观察并回答)2、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材料。
(板书:蜡烛、黑色小孔板、白色塑料板)3、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老师把黑色小孔板放在蜡烛和白色塑料板的中间,点燃蜡烛,猜一猜,在白塑料板上能看到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再把自己的猜想画出来P4面的方框里)4、师:谁先来讲一讲,你猜测的结果是什么?你猜测的理由是什么?5、学生汇报,教师统计。
6、师:同学,刚才大家所讲的都有一定的道理,要想知道谁的猜测是正确的,怎么办呢?三、实验探究、搜集信息。
1、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实验桌上的材料,请小组的同学先讨论一下,怎样利用实验材料做实验,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3、教师讲解注意事项;A、蜡烛和白色塑料板(相当于屏幕)放在两边,黑色小孔板放中间。
B、蜡烛和白色塑料板,黑色小孔板放在同一直线上。
C、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移动蜡烛和白色塑料板,黑色小孔板4、学生实验、填写好实验探究卡。
(教师发放实验探究卡)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板书:蜡烛(火焰)小孔倒像6、师:同学们,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蜡烛火焰通过小孔后出现倒像,科学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呢?7、教师出示“简易照相机”并介绍它的结构,同学们想一想,这种装置的相当与刚才实验中的哪些部分。
小学科学试验课件-小孔成像

小学科学试验课件-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了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经历制作小孔成像设备的和调试的过程,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3.用小孔成像设备观察身边的风景,感受小孔成像实验的乐趣。
器材说明:爱牛配套:蜡烛,纸杯,卡纸,半透明纸,工字钉,双面胶。
自备:打火机。
注意:在使用打火机和蜡烛时,要注意消防,最好预备湿毛巾。
活动要点:在制作小孔成像之前,教师要充分演绎好小孔成像的故事,导入的故事讲述的精彩生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孔成像观察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孔、像三者间的几何关系。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讲述神奇的画的故事:有人请了一个画匠为他画一张画。
三年以后,画匠告诉他:“画成了!”他一看,八尺长的木板上只涂了一层漆,什么画也没有。
画匠说:“请你修一座房子,房子要有一堵高大的墙,再在这堵墙对面的墙上开一扇大窗户。
把木板放在窗上,太阳一出来,你在对面的墙上就可以看到一幅图画。
”房子盖好后,在屋子的墙壁上出现了亭台楼阁,好像一幅风景画。
尤其奇怪的是,画上的风景是倒着的!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神奇的画?那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这样神奇的画——“小孔成像”吧!二、制作与优化(1)出示一个已经组装好的爱牛“小孔成像”套件。
请一名学生上来指导操作。
(2)师演示制作。
1、拆开模板、展示介绍零件。
2、组装,注意强调粘贴处和不要粘贴的地方。
3、放入半透明纸做成像屏。
4、在小孔上用钉子打孔,完毕后把钉子再插入保护套中(一定要强调此项操作)。
三、原理探究点燃蜡烛。
探究:1、看到的图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2、怎么样调节蜡烛的像大小。
思考:光是如何从通过小孔传到半透明纸上成像的?画一画:蜡烛的火焰,小孔,蜡烛的像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展示小孔成像光路图,请同学们尝试解释之前记录的实验现象。
教师总结学生的解释,阐述小孔成像现象和原理。
四、原理运用现在,你能解释晴天树下的圆斑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应用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五、拓展延伸如果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制作照相机,怎么样让成像更清晰?。
w51 小孔成像实验的教学设计

小孔成像实验的教学设计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小孔”可以成像,且成的是倒立的像。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小孔成的是发光物体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3、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自行观察小孔成像的性质验证老师的结论,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小孔成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取决于物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
实验内容:实验分为演示和分组实验两部分。
演示实验器材:1、长90cm宽60cm的KT板制作的遮光屏,共有4块,第一块开有边长16cm的方孔,第二块开有边长8cm的方孔(如图1),第三块开有边长不到1cm的方孔(如图3),第四块开有方孔、三角形孔、圆孔,大小与第三块的孔一致(如图2)。
2、装有白炽灯的台灯一个。
图1 图2图3学生分组实验器材:1、光具座 2、蜡烛 3、光屏两块,其中一块中间打一小孔(如图4)。
图4实验教学设计思路:1、教学背景:学生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之前对本节知识应该有一定了解,加之教师前面做的一些实验基本能够建立相关概念,但是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缺乏认识,小孔成像是其中的典型实例,本节课的实验就是让学生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巩固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
2、实验重点:演示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只有足够小的孔才能成像,且成的是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与小孔本身形状无关,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再利用作图就能使学生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
分组实验利用实验室中常备的光具座和光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印象就比较深刻了,再辅以作图,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这一规律。
如果只利用画图说明学生印象不深。
3、实验难点:演示实验中kt板的面积较大,如果平行于黑板上的光屏放置会遮挡光屏上的像,kt 板必须倾斜放置,调整光源位置让像清晰的成在光屏上。
分组实验中要保证实验室是暗室,且小孔与光屏较近时光屏上的像比较清晰,小孔与光屏较远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且必要时用书遮挡小孔与光屏之间外部的光线。
实验教学过程:由光的直线传播引入小孔成像,首先给学生介绍下演示实验的器材,先用最大孔的遮光屏进行实验,实验前让学生猜测是否能成像,再用次大孔的遮光屏进行实验,同样关注学生的反应。
《光的传播之小孔成像机》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之小孔成像机》教学设计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彭雯一、教学活动背景分析教材解读本课活动设计通过学生的亲身观察和研究,了解了小孔成像的特点以及小孔的大小与成像效果的关系,并能够在学会小孔成像机原理后制作小孔成像机。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综合能力,并在活动中进行评价和取得收获,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科技小制作是一项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启发创造思维的重要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虽然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但因为对手工制作有着较浓厚的兴趣,所以也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学会制作小孔成像机,并且能够观察到物体的倒立的像。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制作中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激发的兴趣,对制作过程善于反思。
教学重点:学会制作小孔成像机,通过自己的小孔成像机观察到物体的倒立的像。
教学难点:制作一个成像清晰的小孔成像机,了解孔的大小以及孔离蜡烛的的距离对成像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半透明纸、废旧塑料瓶、橡皮筋、剪刀、废纸盒、蜡烛,火柴、课件。
学生准备:半透明纸、废旧塑料瓶、橡皮筋、剪刀、废纸盒。
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在两千四五百年以前,墨子进行光学试验,他在堂屋朝阳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让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在阳光照射下,屋内相对的墙上出现倒立的人影。
这个现象引发了墨子的思考。
上面这个故事就是墨子和他的学生做的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并且他们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因——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个装置,能让大家看到倒立的图像,你们想看看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亲自观察?二、说一说、做一做1、首先,通过前期学习能说一说这个装置由哪些材料组成的吗?2、了解了制作材料我们来看看制作步骤是怎样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教师出示教具,按顺序粘贴在黑板上。
)没错,瓶盖上的小孔相当于镜头,纸盒相当于暗箱,半透明纸相当于暗箱内的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子盖好后,在屋子的墙壁上出现了亭台楼阁,好像一幅风景画。尤其奇怪的是,画上的风景是倒着的!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样奇特的画?那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这样奇特的画——“小孔成像”吧!
活动要点:
在制作小孔成像之前,教师要充分演绎好小孔成像的故事,导入的故事讲述的精彩生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孔成像观察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孔、像三者间的几何关系。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述奇特的画的故事:
有人请了一个画匠为他画一张画。三年以后,画匠告诉他:“画成了!”他一看,八尺长的木板上只涂了一层漆,什么画也没有。
《小孔成像》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经历制作小孔成像设备的和调试的过程,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3.用小孔成像设备观察身边的风景,感受小孔成像实验的欢乐。
器材说明:
配套:蜡烛,纸杯,卡纸,半透明纸,工字钉,双面胶。
自备:打火机。注意:在使用打火机和蜡烛时,要注意消防,最佳预备湿毛巾。
二、制作与优化
(1)出示一个已经组装好的爱牛“小孔成像”套件。请一名学生上来指导操作。
(2)师演示制作。1、拆开模板、展示介绍零件。2、组装,注意强调粘贴处和不要粘贴的地方。3、放入半透明纸做成像屏。4、在小孔上用钉子打孔,完毕后把钉子再插入保护套中(一定要强调此项操作)。
三、原理探究
点燃蜡烛。
探究:1、看到的图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2、怎么样调节蜡烛的像大小。
思考:光是如何从通过小孔传到半透明纸上成像的?
画一画:蜡烛的火焰,小孔,蜡烛的像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展示小孔成像光路图,请同学们尝试解释之前记录的实验现象。
教师总结学生的解释,阐述小孔成像现象和原理。
四、原理运用
现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五、拓展延伸
如果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制作照相机,怎么样让成像更清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