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小脑

合集下载

脑干小脑

脑干小脑

感 觉
躯体感 觉核
脑桥:三叉神经脑桥核:主要接受面部皮肤和口、鼻腔
粘膜的触觉冲动;

三叉神经脊束核:它是三叉神经脑桥核的延续,向下贯
延髓全长,主要接受面部皮肤和口腔粘膜的痛、温度觉。
内脏感 延髓:孤束核:来自咽、喉及胸腹腔脏器的感觉纤维皆终 觉核 止于孤束核,其中味觉纤维终止于孤束核的上端。
17
躯体运动核
2、迷走神经背核 位于延髓 参与迷走神经 支配胸腹腔大部分器官
动眼神经副核
迷走神经背核
25
睫状肌
瞳孔括约肌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26
三叉神经脊束核
迷走 神经 背核
疑核
孤束核 27
1、中脑腹面: ⑴大脑脚底:锥体束等通过。 ⑵脚间窝 ⑶动眼神经(III)根: 脚间窝出脑
脚间窝
?
大 脑 脚
28
躯体感觉核
7
脑桥的外形 1、腹侧面
⑴基底部:膨大部 ⑵基底沟 ⑶小脑中脚
⑷三叉神经根(V)
⑸从中线向外侧,附着
有展神经(VI)、面 神经(VII)和前庭蜗 神经(VIII)根。
基底部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8
基底动脉
9
2、背侧面: 第四脑室底的上部。
菱形窝:为第四脑室底 呈菱形凹陷。它由延髓 上部背面和脑桥背面共 同构成。
1、三叉神经脑桥核
位于脑桥中部
接受头面部皮肤粘膜、牙齿的触 觉传入
2、三叉神经脊束核 主要位于脑桥和延髓
接受头面部皮肤粘膜和牙齿的痛、温 觉传入
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位于延髓上部
头段接受味觉传入
其余部分接受咽喉、胸腹腔内脏 感觉传入
三叉神经脑桥核

24脑干、小脑、间脑、端脑的外形

24脑干、小脑、间脑、端脑的外形
产生5—羟色胺
(三)脑干的功能
1、反射活动的重要中枢: 基本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运动、呼吸运
动中枢,角膜反射中枢,瞳孔对光反射中枢等 等。 2、传导作用:脑干内的上、下行纤维束。 3、脑干的网状结构:使大脑处于觉醒状态, 维持正常肌张力,参与脏活动区联系。与内脏活动有关。
内侧核群: 躯体和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背侧核群 外侧核群
腹侧核群
腹前核: 主要接受黑质、基底核、小脑发来的纤维。
腹 侧
腹中间核:
核 群 腹后核: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味觉纤维. 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二)上丘脑:丘脑髓纹、 缰三角、松果体。 (三)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听觉传导中 继站。借下丘臂连于下丘。 发纤维组成听辐射
3、后叶(新小脑) 小脑半球大部和小脑蚓。
(三) 内部结构
灰质集中在表面,称皮质; 白质在深面,称髓体;髓体 中有4对核团,称小脑核。
1、小脑皮质: 神经元排列成层。
2、小脑核:齿状核、顶核、栓状核、球状核 各一对,齿状核最大。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3、小脑的纤维联系:传 入的有前庭小脑纤维; 脊髓小脑前、后束;脑 桥小脑纤维;橄榄小脑 纤维等。
2)非脑神经核
(1)薄束核和楔束核: 分别位于薄束结节和
楔束结节深面,为薄束 和楔束的终止核。
(2)下橄榄核:
(3)脑桥核:
发出纤维构成 , 小脑中脚。
(4)红核: 中脑上丘平面的被 盖部, 接受大、 小脑的纤维,发出 红核脊髓束。
(5)黑质: 产生多巴胺。
2、白 质
1)上行传导束
内侧丘系:由薄束核 及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交 (内侧丘系交叉)后形 成。

脑干、小脑形态解剖学

脑干、小脑形态解剖学



3. 中脑

中脑腹面上界为间脑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 腹侧面一对粗大的纵行隆起,称为大脑脚底,由大量大脑皮质发出的下行纤维构成。大脑 脚底之间的凹陷为脚间窝,窝底称后穿质,有许多血管出入的小孔。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 眼神经根出脑。 中脑背面上、下各有两个圆形隆起,分别为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连接上丘与间脑外侧膝 状体及连接下丘与间脑内侧膝状体之间的条状隆起,分别称上丘臂和下丘臂。胚胎时期的 神经管腔在中脑成为大脑水管。

5.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的顶朝向小脑,顶的前部由 小脑上脚及上髓帆构成。后者为二上 脚间的薄层白质板,向后下与小脑白 质相连,其下部的背面被小脑蚓的小 舌覆盖。滑车神经根穿行于其上部, 并在其内交叉后出脑。 顶的后部由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 织构成。下髓帆亦为白质薄片,在小 脑扁桃体下方延伸,介于小脑蚓的小 结与绒球之间。下髓帆的室腔面衬以 一屋上皮性室管膜,外面覆以软膜。

小脑的机能区、分叶 (临床解剖学)
1. 绒球小结叶或古小脑

绒球小结叶位于小脑下面的 最前部,包括属于两侧半球的绒 球处下蚓的蚓小结,以及连接绒 球与蚓小结之间的绒球脚。绒球 小结叶主要按受前庭神经核和前 庭神经的纤维。 它在进化过程中已见于没有 四肢只有躯干的水栖动物。由于 这类动物没有四肢运动,仅需维 持躯干的平衡,所以绒球小结叶 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平衡。又由于 绒球小结叶是小脑在进化过程中 最早的部分,因而又把它称为古 小脑。


延髓

在背面则以菱形窝中部横 行的 髓纹为界。 在延髓背面,上部构成菱形窝 的下半。在下部,脊髓的薄、 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 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 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 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在楔 束结节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脑 下脚。

周新老师教您认反射区 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定位及

周新老师教您认反射区 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定位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周新老师教您认反射区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定位及
导语:小脑及脑干【解剖】小脑位于大脑的下方。

【作用】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身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协调肌肉的运动。

脑干位于大脑与脊髓之
小脑及脑干
【解剖】
小脑位于大脑的下方。

【作用】
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身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协调肌肉的运动。

脑干位于大脑与脊髓之间,由中脑、脑桥、延髓组成,有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呕吐中枢等重要神经中枢,能承上启下地传导神经冲动。

【反射区位置】
位于双足拇趾腹根部靠近第2节趾骨处。

右半部小脑及脑干的反射区在左足,左半部小脑及脑干的反射区在右足。

【功用】
舒经通络,解除紧张,调节身体平衡。

【手法】
一手握足,另一手的拇指指端(腹)施力,由足趾端向趾根方向按摩,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

【按摩时间】
3分钟。

【适应证】
小脑疾病、脑震荡、高血压、头痛、失眠、眩晕、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紧张及肌腱关节疾病等。

生活常识分享。

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

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

小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三个叶:绒球叶、小结 叶和蚓叶。
02
小脑的主要神经元是浦肯野细胞,它们位于小脑皮层的表面,
并与其他神经元形成复杂的连接网络。
小脑与脑干、脊髓和其他脑区之间有丰富的神经纤维连接,以
03
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整合。
小脑与运动控制和平衡的关系
01
小脑通过接收来自肌肉、关节和前庭器官的信号,来控制和 协调身体的运动。
程需要大脑的不同区域协同工作。
02 03
情感
虽然情感反应主要与边缘系统相关,但端脑也是情感调节的重要区域。 例如,杏仁核是处理情绪反应的关键区域之一,而前额叶则负责调节情 绪反应。
意识
端脑是意识的主要区域。意识是指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包 括感知、记忆、思考等过程。
THANKS.
下丘脑在视觉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影响我们的视觉感知和注意力。
听觉
间脑对听觉信息进行加工,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来源和意义。
端脑
04
端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端脑是大脑半球中最重要的部分,负责接收、处理和解释来自身体和环境的信息,并控制身体的运动 。
功能
端脑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感知、记忆、语言、思维、意识等。
端脑的解剖结构
02
小脑对运动的控制涉及到对肌肉收缩的精确调节,以确保运 动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03
小脑还参与前庭系统的功能,调节身体姿势和平衡,以维持 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间脑
03
间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间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 大脑的中间区域,连接着脑干和端脑。
功能
间脑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生理和行为过 程,包括体温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情绪和动机等。

大脑小脑脑干的知识点

大脑小脑脑干的知识点

大脑小脑脑干的知识点
1. 大脑和小脑的位置和结构:大脑位于颅骨腔内,是人类智力和意识的中枢,内部可分为左右两半球;小脑位于脑干下方,主要负责机体的平衡和协调运动;脑干是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主要通道,也是许多重要的神经中枢的所在地。

2. 大脑的功能区:大脑包含许多不同的功能区,包括感觉区、运动区、语言区和认知区等,在这些区域中会处理相应的信息和控制相应的行为。

3. 小脑的功能:小脑主要控制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运动,它会接收来自身体感官的信息,并对肌肉发出指令,以协调身体的运动。

4. 脑干的功能:脑干是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主要通道,它负责控制呼吸、心率、血压和消化等基本的生命活动,并调节骨骼肌的活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5. 大脑的左右半球功能差异:大脑的左右半球功能有所差异,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逻辑思考和分析等功能,右半球则主要控制空间感知、绘画和音乐等非语言类的功能。

6. 大脑的发展和学习:大脑的发育和学习密切相关,环境刺激和学习经验会影响大脑的神经元连接和神经元转变,从而影响思考、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9-2脑干、小脑、间脑

9-2脑干、小脑、间脑

视交叉 位于:颅后窝前部 脊髓和间脑之间 视束 大脑脚 脚间窝 脑桥 面神经 小脑中脚 锥体 舌下神经 橄榄 锥体交叉
腹侧:邻接枕骨斜坡, 背面:与小脑相连。
延髓、脑桥和小脑之 间围成的腔隙为 第四脑室, 下续于中央管, 上接中脑水管 。
-3-
(一)脑干的外形 1. 脑干腹侧面
尾状核头
内囊 视神经 垂体 灰结节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基底沟 展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前正中裂
-21-
3、脑干的功能
1、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1)调节内脏活动 2)参与睡眠发生,对觉醒和意识状态进行调节
2、传导功能
3、反射功能: 延髓:生命中枢 呼吸中枢 心血管中枢
脑桥:角膜反射中枢 中脑: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22-
二 小脑
1、位臵:位于颅后窝,脑桥与延髓的后上方 前面:隔第四脑室
丘脑间粘合 穹隆 松果体 中脑水管 顶盖 上髓帆 枕叶
薄束核 楔束核 内弓状纤维
内侧丘系交叉 三叉神经脊束
脊髓小脑后束 红核脊髓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橄榄束 弓状核 锥体束
迷走神经背核
孤束核 舌下神经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疑核 内侧副橄榄核 舌下神经
-10-
2)中脑
(4)红核: 接受小脑齿状核的投射 接受大脑皮质的投射 发出到脊髓纤维 — 红核脊髓束 发出到下橄榄核纤维 (5)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多巴胺 → 新纹状体
皮质脊髓束主要支配对侧肢体骨骼肌 和双侧躯干肌的随意运动。
皮质脊髓前束
-19-
2)、下行纤维束:
皮质核束
终止于
大部分双侧的一般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 部分对侧的面神经核的神经元和舌下神经核,

人体解剖学:14脑干小脑

人体解剖学:14脑干小脑

薄束核 薄束
内侧丘系
楔束核 楔束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大脑,脊髓 小脑
gracile n. cuneate n.
脑干的非脑N核
名 称 传入纤维自 传出纤维至
薄束核 薄束
内侧丘系
楔束核 楔束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大脑,脊髓 小脑
上橄榄核 蜗N核 外侧丘系
脑干的非脑N核
名 称 传入纤维自 传出纤维至
薄束核 薄束
locus ceruleus
面N丘
facial colliculus
听结节
舌下N三角 迷走N三角 最后区
脑干与第四脑室
脑干与第四脑室
脑干外形
中脑 脑桥 延髓
腹面 大脑脚 脚间窝 基底沟 小脑中脚 延髓脑桥沟 锥体 锥体交叉 橄榄
背 面 脑神经根
上丘
III
下丘
IV
小脑上脚 V 、 VI 、
菱形窝上半 VII 、VIII
菱形窝下半 IX
小脑下脚
X
薄束结节 XI
楔束结节 XII
脑干内部结构的分区
室管: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中央管
灰质 :脑N核 非脑N核
白质:四系两束 网状结构
脑干内部 结构分部
• 顶部 • 室腔部 • 被盖部 • 基底部
脑干的脑N核
• 位于被盖中 • 六条核柱 • 由内向外排列 • 核柱不连续
提问 Answer questions
外侧丘系
lateral l.
终止 丘脑
脑干的纤维束
lemniscus or tract
名称 起始 终止
内侧丘系 薄束核 丘脑
medial l.
脊髓丘系
楔束核 脊髓 丘脑

13脑干、间脑、小脑

13脑干、间脑、小脑
脑 brain(encephalon)位于颅腔内,在成人其平均重量约 1400g。 一般可分为六部分:端脑The telencephalon 、间脑The diencephalon 、中脑The midbrain (mesencephalon) 、脑桥The pons 、延髓The medulla oblongata和小脑The cerebellum 。 通 常把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The brain stem,延髓向下经枕 骨大孔连接脊髓。
三叉神 经运动 核
出脑 三叉神经 轴突 运动根
下颌神经 的特殊内 脏运动纤 维
咀嚼肌、二腹肌 前腹、下颌舌骨 肌、腭帆张肌、 鼓膜张肌
• Facial nucleus 面神经核
面神 经核
面神 经膝
出脑 面神经 轴突 的特殊 内脏运 动纤维
面肌、颈阔 肌、镫骨肌、 二腹肌后腹、 茎突舌骨肌
疑核 上1/3
舌咽神经 下神经节 迷走神经 下神经节 舌咽神 经下神 经节 迷走神经 下神经节
迷走神经的初 级味觉纤维
舌咽神经的 初级一般内 脏感觉纤维 迷走神经的 初级一般内 脏感觉纤维
孤束核 下部的 心— 呼 吸核
颈、胸、腹部器 官内脏感受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般躯体感觉核: 包括三叉神经中 脑核、三叉神经 脑桥核、三叉神 经脊束核,后两 者接受来自三叉 神经、面神经、 舌咽神经和迷走 神经的初级感觉 纤维的终止,传 导的头面部皮肤 及口、鼻腔粘膜、 外耳道和耳廓皮 肤的痛温触压觉, 相当于脊髓后角 Ⅰ~Ⅵ层。
colliculi、下丘
第四脑室的位置、顶、底及交通
位置 : 延髓、脑桥和小 脑之间 顶朝向小脑, 前部为小脑上脚
superior cerebellar

中枢神经系统--小脑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小脑课件

内髓板 后外侧核
内侧核
前核 背外侧核 腹前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19
(二)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
下丘臂 下丘
听觉传导中继站
外侧膝状体
上丘臂 上丘
视觉传导中继站
20
(三)上丘脑 松果体 — 内分泌腺 缰三角 — 缰核 缰连合 丘脑髓纹 后连合
21
(四)底丘脑 底丘脑核 参与锥体外系功能
小脑蚓
顶核 中间核
前庭神经核 脑干网状结构
对侧红核
小脑半球皮质 大脑皮质运动区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10
3、新小脑(大脑小脑) 小脑半球外侧部,原裂后部
11
大脑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桥核
小脑半球外侧部皮质
大脑皮质运动区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13
2.原小脑综合症 因前庭小脑损伤所致。 表现为:
平衡失调,走路时两腿间距过宽,东摇西摆; 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非自主地有节奏地摆动。
3.新小脑综合症 患侧肢体出现: 肌张力低下 共济失调 意向性震颤。
14
三、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
大脑半球掩盖
室间孔 胼胝体干 丘脑间粘合
28
3、下丘脑功能:
①神经内分泌中心 ②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对机体体温、摄食、生
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的调节。 ③直接通过血液接受有关信息 如体温、血液成份的变化等 ④下丘脑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 ⑤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功能。
29
练习题
1 原小脑、旧小脑与新小脑在进化和功能上有何 不同?

人体解剖学资料—脑干小脑

人体解剖学资料—脑干小脑
interior colliculus
视觉皮质下 听觉皮质下
反射中枢
反射中枢
⑵下丘的下方,有很细的滑 车神经(IV)出脑,绕大脑 脚由背侧走向腹侧。
?
上丘 下丘 滑车神经
16
12对脑神经中有10对 脑神经和脑干相连。
其中最后4对脑神 经和延髓相连;
中间4对脑神经和 脑桥相连;
动眼神经
第3、4对脑神经 和中脑相连。
除第4对脑神经在中 脑背侧和脑干相连外 其它脑神经都是在前 面或侧面和脑相连。
前庭蜗神经 舌下神经
视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17
18
(三)脑干的内部结构: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但脑干的灰质不是连续的纵柱,而是分散成大小不等的团块
或短柱,称为神经核。
非 薄束核
中脑:动眼神经核:大部分眼球外肌。
1. 中脑腹面:
?
脚间窝
⑴大脑脚 cerebral peduncle底 :
锥体束等通过。
⑵脚间窝 interpeduncular fossa
⑶动眼神经(III)根:脚间 窝出脑
大 脑 脚
中脑水管
15
2. 中脑背面: ⑴两对圆形隆起称四叠体
上方的一对 为上丘
superior colliculus
下方的一 对为下丘
端脑 前脑泡
间脑
中脑泡 中脑
菱脑泡
脑桥 后脑
小脑 末脑 延髓
2
根据脑的发生、发育及功能分为6个部分。
端脑
脑 的
间脑
区 分
小脑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3
脑神经cranial nerves共12对,其排列顺 序是以它们出入脑的部位前后次序而定: 即I嗅神经,II视神经,III动眼神经,IV 滑车神经,V三叉神经,VI展神经,VII 面神经,VIII前庭蜗神经,IX舌咽神经, X迷走神经,XI副神经,XII舌下神经。 脑神经的名称,国际上按排列次序惯用 罗马字码表示。

脑干小脑

脑干小脑

旧小脑主要参与 对骨骼肌张力的调节
小脑前叶、后叶内侧区、中间区 顶核 中间核
小脑下脚
前庭神经核、网状结构
×小脑上脚
红核 、丘脑腹外侧核
脊髓前角内侧部 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运动区 脊髓前角外侧部运动神经元
损伤:肌张力低下,深反射减弱和肌力减弱,容易疲劳
3.大脑小脑
大脑皮质广大区域 脑桥核
新小脑参与 随意运动的协调
脊神经4种纤维成分
(1)一般躯体运动 (2)一般内脏运动 (3)一般躯体感觉 (4)一般内脏感觉
Relay nuclei 传导中继核






Gracile nucleus 薄束核 Cuneate nucleus 楔束核 Inferior olivary nucleus 下橄榄核 Superior olivery nucleus 上橄榄核 Pontine nucleus 脑桥核 Nucleus of inferior colliculus下丘核 Gray matter layers of superior colliculus 上丘灰质层 Red nucleus 红核 Substantia nigra 黑质 Pretectal area 顶盖前区
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
闭塞较少见 出血危险
1 蚓动脉 2 内侧支 3中间支 4外侧支
小脑的功能
维持身体平衡 调节肌紧张(肌张力) 协调随意运动
(四)小脑损伤与临床
小脑传出纤维两次交叉 一侧小脑半球损伤时, 运动障碍出现在同侧
动眼神经
锥体束
额桥束
顶盖前区与动眼神经副核的纤维联系
(脑干横断面经过顶盖前区)
大脑脚

大脑的九大功能分区

大脑的九大功能分区

⼤脑的九⼤功能分区⼀、脑⼲:位于⼤脑下⽅,是脊髓和间脑之间,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较⼩部分,呈不规则的柱状形。

脑⼲⾃下⽽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

延髓部分下连脊髓。

脑⼲是脊髓向上延伸的部分,其下端与脊髓相连,上端与⼤脑相接。

脑⼲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命,包括⼼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理功能,均与脑⼲的功能有关。

⼆、⼩脑:位于⼤脑的后下⽅,颅后窝内,延髓和脑桥的背⾯。

可分为中间的蚓部和两侧膨⼤的⼩脑半球。

⼩脑表⾯有许多⼤致平⾏的浅沟,沟间为⼀个叶⽚。

表⾯的灰质为⼩脑⽪层、深部为⽩质,也称髓质。

⽩质内有数对核团,称中央核。

⼩脑是运动的重要调节中枢,有⼤量的传⼊和传出联系。

⼩脑通过它与⼤脑、脑⼲和脊髓之间丰富的传⼊和传出联系,参与躯体平衡和肌⾁张⼒(肌紧张)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协调。

⼩脑就像⼀个⼤的调节器。

三、⼤脑:可理解为⼤脑的外层--⼤脑⽪层,包括前脑的新⽪质,是⼈类思维产⽣的最主要部分。

四、左脑:⼀般控制语⾔、概念、数字、分析和逻辑推理等功能,如果左脑损伤,右半肢体活动会不太灵活,左脑损伤也有可能会导致失语症。

左脑的记忆回路是低速记忆,⽽右脑是⾼速记忆,左脑处理简单的⾔语问题,左脑发达的⼈处理事情⽐较有逻辑条理,并且在社交场合⽐较活跃,善于判断各种因果关系,⽅向感强,善于组织语⾔,擅长做技术类抽象的⼯作。

五、右脑:右脑与左半⾝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其运动、知觉,因此,左⽿、左视野的主宰是右脑。

右脑掌管图像、感觉,具有鉴赏绘画、⾳乐等能⼒,被称为“艺术脑”。

具有韵律、想像、颜⾊、⼤⼩、形态、空间、创造⼒。

负担较多情绪处理。

⽐较偏向直觉思考。

六、颞叶:位于外侧裂下⽅,由颞上沟和颞下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

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

在颞叶的侧⾯和底⾯,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

颞上回的41区和42区及颞横回为听觉⽪质区,颞上回的后部在优势半球为听觉⾔语中枢,称为Wernicke区,还包括颞中回后部及顶上⼩叶的缘上回和⾓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束核(Ⅶ、Ⅸ、Ⅹ)
5)一般躯体感觉柱
①三叉神经中脑核(Ⅴ) ②三叉神经脑桥核(Ⅴ) ③三叉神经脊束核 (Ⅴ、Ⅶ、Ⅸ、Ⅹ)
三叉神经中脑核(Ⅴ)
三叉神经中脑核(Ⅴ)
三叉神经脑桥核(Ⅴ)
三叉神经脑桥核(Ⅴ)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二)头面部痛温觉 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第二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
基底部
斜方体
被盖部
延髓切面
(经内侧丘系交叉)
大脑脚底
黑质
被盖部
中央灰质
顶盖
脑桥横切面
(经面神经丘)
中脑横切面
(经上丘)
大脑脚底 基底部 锥体
被盖 顶盖
脑神经核
灰质
非脑神经核


内侧丘系
内 部 结
上行纤维束
脊髓丘系 外侧丘系
白质
三叉丘系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网状结构
1、脑干的内部结构特征
支配由肌节演化的骨骼肌 ①动眼神经核(Ⅲ) ②滑车神经核(Ⅳ) ③展神经核 (Ⅵ) ④舌下神经核(Ⅻ)
2)特殊内脏运动柱:支配由腮弓演化的骨骼肌。
①三叉神经运动核(Ⅴ) ②面神经核(Ⅶ) ③疑核(Ⅸ、Ⅹ、Ⅺ) ④副神经核(Ⅺ)
三叉神经运动核(Ⅴ)
三叉神经中脑核(Ⅴ)
三叉神经运动核(Ⅴ)
三叉神经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楔束副核(楔外侧核)
楔外侧核
功能:楔束副 核的功能与脊 髓背核的功能 相当,将同侧 躯干上部和上 肢的本体感觉 及皮肤的触压 觉神经冲动传 入小脑。
2) 脑桥的中继核
脑桥核 上橄榄核 外侧丘系核 蓝斑核
①脑桥核
为大量分散分布于脑桥基底部的神经元组成。
脑桥核
大脑皮质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核 脑桥小脑纤维 小脑皮质
瞳孔括约肌
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
睫状肌
睫状神经节
交感神经纤维
上泌涎核(Ⅶ)
上泌涎核(Ⅶ)
泪腺 翼腭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
下颌下腺 舌下腺
下泌涎核(Ⅸ)
下泌涎核(Ⅸ)
下泌涎核
耳神经节 腮腺
迷走神经背核(Ⅹ)
迷走神经背核(Ⅹ)
小结: 一般内脏运动柱 (副交感核)
①动眼神经副核(Ⅲ) ②上泌涎核(Ⅶ) ③下泌涎核(Ⅸ) ④迷走神经背核(Ⅹ)
下丘
中央核内的分层结
构对音频具有定位功 能,其腹侧部与高频 声波信息有关,背侧 部与低频声波信息有 关。
音频:人的两耳所
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 20Hz—20KHz之间的 声波频率叫音频。
下丘
下丘周灰质接受下
丘中央核、内侧膝状 体、大脑皮质听觉区 和小脑的传入纤维, 参与听觉的负反馈调 节和声源定位。
4)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柱
孤束核(Ⅶ、Ⅸ、Ⅹ)
孤束核(Ⅶ、Ⅸ、Ⅹ): 位于延髓内界沟外侧, 迷走神经背核的腹外侧, 上端可达脑桥下端,下 端至内侧丘系交叉平面。
此核小的上部为味觉核, 接受来自味蕾的特殊内 脏感觉冲动。 下部为心—呼吸核,接 受胸腹腔器官的一般内 脏感觉冲动。
孤束核
孤束核(Ⅶ、Ⅸ、Ⅹ)
6) 特殊躯体感觉柱
①蜗神经核(Ⅷ) ②前庭神经核(Ⅷ)
前庭神经核(Ⅷ)
前庭神经核(Ⅷ)
前庭神经核
前庭神经节
球囊斑
椭圆囊斑
壶腹嵴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内侧纵束 展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 前庭脊髓内侧束 前庭脊髓外侧束
前角运动神经元
内侧纵束
壶腹嵴、球囊 斑和椭圆囊班
前庭神经核 小脑
前庭蜗神经
前庭神经节 前庭脊髓束
上直肌 下斜肌
动眼神经核(Ⅲ)内直肌
上睑提肌
下直肌
上直肌 下斜肌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上支
动眼神经下支
滑车神经核(Ⅳ)
滑车神经核(Ⅳ)
上斜肌
滑车神经核(Ⅳ)
滑车神经
展神经核 (Ⅵ)
展神经核 (Ⅵ)
外直肌
展神经核 (Ⅵ)
展神经
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Ⅻ)
舌下神经核(Ⅻ)
小结: 一般躯体运动柱
4.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 5.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6. 特殊躯体感觉核: 蜗神经核、前庭神经核
脑神经核口诀
躯体感觉三三三,内脏感觉孤束单。 躯体运动记四点,动眼滑车舌下展。 内脏运动又四点,缩瞳迷背上、下涎。 特内运,也不难,三叉运动副疑面。 特躯感,记两点,前庭蜗核位两边。
脑神经连脑的部位
Ⅰ 嗅三角 Ⅱ 视交叉 Ⅲ 脚间窝 Ⅳ 下丘下方 Ⅴ 脑桥基底 Ⅵ Ⅶ 延髓脑桥沟 Ⅷ Ⅸ Ⅹ 橄榄后沟 Ⅺ Ⅻ 橄榄前方
(二)脑干内部结构
概述:
脑干的分部
延髓 前 锥体
后 被盖部
脑桥 基底部 以斜方体为界 被盖部
中脑 大脑脚底 以黑质前缘为界
被盖部 以中央灰质后缘为界
顶盖
锥体 被盖部
5) 脊髓小脑前后束
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
脊神经节
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
C8-L2节段胸核
同 侧 脊 髓 小 脑 后小 束脑
下 脚
腰骶膨大第V-Ⅶ层 外侧部
两 侧 的 脊 髓 小小 脑脑 上前 脚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旧小脑皮质
脊神经节
胸核
功能: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胞体位于颈膨大的Ⅵ、Ⅶ层,传导躯干的 本体感觉的胞体位于延髓的楔束副核,这两处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组成楔小脑束 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皮质。
大脑皮质听觉区发
出下行纤维,经听觉 通路上的各级神经元 中继,影响内耳螺旋 器的感受功能,形成 听觉通路上的负反馈 调节。
下丘
下丘还是重要的听
觉反射中枢,发出的 纤维到达上丘深部, 进而通过顶盖脊髓束 ,完成头和眼转向声 源的反射活动(即听 觉惊恐反应)。
该核与蜗腹侧前核一 起,根据双耳传导声音 信息的时间和强度差, 共同参与声音的空间定 位。
上橄榄核
③外侧丘系核
自脑桥中下部向上至 中脑尾侧,伴随外侧丘 系分布。在上橄榄核上 方,散在于外侧丘系背 内侧部;在脑桥上部, 被外侧丘系环绕。
该核接受蜗腹侧前核 及外侧丘系的纤维,发 出纤维越边,加入对侧 的外侧丘系。
第四脑室
底:菱形窝 顶:朝向小脑
前髓帆 后髓帆
脑神经的名称
I 嗅神经 II 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 滑车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Ⅵ 展神经 Ⅶ 面神经 Ⅷ 前庭蜗神经(位听神经) Ⅸ 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庭九舌咽, 十迷走十一副十二舌下全
面神经核(Ⅶ)
面神经核(Ⅶ)
疑核(Ⅸ、Ⅹ、Ⅺ)
疑核(Ⅸ、Ⅹ、Ⅺ)
疑核上部发出的纤维, 进入舌咽神经,仅支配 茎突咽肌; 大的中部发出纤维加入 迷走神经,支配软腭、 咽和食管上部的骨骼肌 喉的环甲肌。 下部发出的纤维构成副 神经脑根,进入副神经 出颅后离开副神经加入 迷走神经,最后经迷走 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 的喉肌。
第一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
第二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丘脑皮质束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脊束核 (Ⅴ、Ⅶ、Ⅸ、Ⅹ)
三叉神经脊束核 (Ⅴ、Ⅶ、Ⅸ、Ⅹ)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小结: 一般躯体感觉柱
①三叉神经中脑核(Ⅴ) ②三叉神经脑桥核(Ⅴ) ③三叉神经脊束核 (Ⅴ、Ⅶ、Ⅸ、Ⅹ)
(1)a.第四脑室底形成室底灰质,脊髓内灰质和白 质的内、外排列关系,在脑干则变成了背、腹 排列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脊髓延髓脑桥
1、脑干的内部结构特征
b.脊髓的灰质从后到前感觉性核团和运动性核团由背、 腹的排列关系在脑干处变成了内、外排列关系(两 者以界沟为界,界沟内侧是感觉性核团,外侧是运 动性核团)。
脊髓
延髓
副神经核(Ⅺ)
副神经核
包括两部分: 延髓部较小,实为疑 核下端,发出的纤维 构成副神经脑根,最 终加入迷走神经,支 配咽喉肌。 脊髓部为疑核的下方 延伸到脊髓上5—6颈 节的前角背外侧,发 出的纤维组成副神经 脊髓根,支配胸锁乳 突肌和斜方肌。
副神经核(Ⅺ)
胸锁乳突肌
副神经
斜方肌
小结: 特殊内脏运动柱:
支配由腮弓演化的骨骼肌。 ①三叉神经运动核(Ⅴ) ②面神经核(Ⅶ) ③疑核(Ⅸ、Ⅹ、Ⅺ) ④副神经核(Ⅺ)
3) 一般内脏运动柱 (副交感核)
①动眼神经副核(Ⅲ) ②上泌涎核(Ⅶ) ③下泌涎核(Ⅸ) ④迷走神经背核(Ⅹ)
动眼神经副核(Ⅲ)
动眼神经副核(Ⅲ)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上支
动眼神经下支
第一级
第四级 第三级
第二级
④蓝斑核
由去甲肾上腺素能 神经元构成,发出的纤 维几乎遍布中枢神经系 统的各部,其功能与睡 眠、呼吸、觉醒有关。
3) 中脑的中继核
下丘 上丘 顶盖前区 红核 黑质
①下丘
位于中脑背侧的下部,由明显 的中央核及周围的薄层灰质下 丘周灰质构成。 中央核主要接受外侧丘系的纤 维,传出纤维经下丘臂到底内 侧膝状体,是听觉传导路上的 重要中继站。
故下橄榄核 可能是大脑 皮质、红核 等与小脑之 间纤维联系 的重要中继 站,参与小 脑对运动的 调控。
背侧副橄榄核 内侧副橄榄核 下橄榄主核
楔束副核(楔外侧核)
楔外侧核
位于延髓楔束核 的背外方,埋于 楔束内,此核接 受来自同侧颈髓 和上部胸髓节段 脊神经后根粗纤 维,发出纤维组 成楔小脑束,行 于延髓背外侧的 边缘,经小脑下 脚进入小脑,终 于旧小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