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传播学概论!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批判学派
强调对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的批判性研究,关注媒介内容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代表人物包 括哈贝马斯、阿多诺和席勒等。
文化学派
关注媒介内容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强调对媒介文本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分析,代表人物 包括米德、詹姆斯·凯瑞和莫斯可等。
03
CATALOGUE
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理论
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
详细描述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活动。
组织传播
总结词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详细描述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正式的信息传递、会议、报告等,以及非正式 的沟通、流言蜚语等。
06
CATALOGUE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03
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源于多个领域,如信息论、控制论、符 号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论为传播学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02
CATALOGUE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
1
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传播 现象的兴趣逐渐增加。
要点二
结构主义传播学
结构主义传播学是结构主义理论在传 播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它强调对传 播活动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规律进行研 究。结构主义传播学认为,传播活动 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同 时又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产生影响 。
要点三
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事物的内 在结构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传播学研究中,结构主义方法论被 广泛应用于对传播活动的内在结构和 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导论一、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类型: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

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本文由吉福整理)二、传播学研究范围和对象范围:包括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范围十分广泛。

对象:层次:1、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第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自我传播的传播者与接受者是合为一体的,它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2、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则包含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3、群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4、组织传播:是一种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的权威越高,传播的信息越被人信赖,反之,传播的信息越可信,组织的权威越高。

有三种传播渠道,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传播。

5、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对广泛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与人际传播的区别: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

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受众是匿名的、大量的、各相干的。

是信息的意向流动,受众的信息反馈是有限的。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是由组织或职业传播者发由的,而不是个人发布。

三、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关系:1、广义的说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狭义的说传播学即是大众传播学。

2、从理论体系说,传播学是大概念,大众传播学是小概念。

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1、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

2、形容方法不同。

3、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者,而传播学研究则遍及传播媒介、受众、传播的全过程。

传播学概论讲稿1[5篇模版]

传播学概论讲稿1[5篇模版]

传播学概论讲稿1[5篇模版]第一篇:传播学概论讲稿1浙江警察学院备课纸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同学们:大家好!我们都是老熟人了,自我介绍就免了。

不过,在上课之前,我先提几点上课的要求。

一是纪律。

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能遵守最基本的课堂纪律,当然,和综合大学的课堂比起来,同学们的纪律性绝对是杠杠的,不过,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课堂上尽量不要和周公交朋友,当然,我也尽量不把课上成催眠曲,不给周公同志送资源。

二是自由。

大学课堂应当是自由的课堂,是不同思想不断碰撞的课堂,我说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你的看法也不一定没有道理,希望同学们能放开想象力,能积极提问交流,有任何问题,你随时可以举手打断我,我不怕你们的问题为难我,我更怕连为难的机会同学们都不给我。

三是勤快。

我记得在你们刚进校的专业介绍会上,高主任送了你们几个字,其中一个就是“勤”字,勤动手写写文章,勤动眼看看书籍,勤动脑思考问题,勤动嘴提问交流,勤上网关注信息……俗话说天道酬勤,换句话说,勤字和你的成绩有着直接的联系。

接下来说说我们的课程。

教材你们都拿到了,传播学概论是我们的专业基础课程,后面我们要上的新闻发言人、舆情引导等课程都会用上里面的一些理论。

既然是概论就是偏理论的东西,一旦说到理论,就和枯燥、乏味、单调等等词汇有所牵连了,当然,大家也别想得太难过,到底这门课好不好学,我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留点悬念比较好,要不然这接下来的一学期也太难过了。

我们的教材使用的是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第二版,11年出版的,对于传播无处不在的、时时翻新的传播学而言,时间上算不得新鲜,但是,就传播理论而言,已经很久没有更新的、更有权威的新的传播理论诞生了,我们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沿用的还是那些经典的传播学理论,所以单纯从这方面来说,时间还是可以的。

而且,这本书写的还是很有水平的,应该说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是国人编写的教材里面最好的,当然,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浙大新闻系的一位教授说的,内容比较全面,有系统性,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可读性,我建议大家还是抽时间好好看看。

传播学概论讲义

传播学概论讲义

传播学概论讲义第一章传播的含义第一节传播定义从古代汉语来看:说文解字傳播《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强调传递、撒播。

从英文词根来看:•拉丁词根:Communication: Communis分享,共有•印欧词源:Kom—moini 共同,交易,交换•强调交流、双向。

从西方学者的定义来看:•分为四种:•1.影响说传播是传播者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等1953年•以上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传递信息的目的性和影响性,把传播目的的实现和受者行为的改变看作是一切传播的基本特征,忽视了有些信息并非是向人们有目的的施加影响的事实。

2.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各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定义在强调传播的广泛性和受者反应的必然性的同时,抛弃了传播的社会性和受者的能动性。

3.互动说•传播是把互不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的过程。

•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

但是人类传播毕竟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一来一往的信息互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多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4.共享说•传播是传受双方对信息的共同分享。

–“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努力共享的信息,思想或态度。

”•——施拉姆•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与接受者对符号的共有性和共享性,但没明确指出:传受两者要“分享的是含义,而非符号”。

因为“同一个符号对两个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或者对一个人有意义,对另一个却毫无意义。

”关于传播定义的异同•相同点:•1、传播是一个过程,不能被任意孤立起来。

•2、传播是相互作用的。

要重视传播过程中的语境。

•3、传播是象征性的。

Sign 强调signifier(能指)和signified(所指)之间的关系。

不同点•1、社会活动–赞成的人将它视为一种社会工具,人与人之间关系形成的基础。

我们不单是寻求传播,相反,我们是在传播过程中做具体的事情。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目录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一节传播的含义..........第二节传播的类型.....第三节传播的结构....................第二章传播学简史......................第一节世界传播学沿革.........第二节中国传播学历程..........第三章传播技术的影响..................第一节传播革命的意义.............第二节媒介理论的演进..............第三节媒介融合的展望................第四、五章传播制度的建构..............第一节传播与政治..........................第二节传播与社会..................第三节传播与文化................第四节传播与经济..............第六章传播活动的实践.........第一节人际交流...........第二节群体传播............第三节组织沟通..........................第四节公众表达...................第五节大众传播..................第六节国际传播........................第七章传播主体的互动.................. 第一节传者图像.......................... 第二节受者形貌..................第三节传受者展望...................第八章传播效果..................第一节从迷思到科学................第二节从单一到多元...................... 第三节中国传播效果的本土化研究........第一章传播概述第一节传播的含义一、传播的特性与本质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史·突厥传》。

传播学概论概念

传播学概论概念

传播学概论概念第一章导论1、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2、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简而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传播学又称为传学、传意学等。

3、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4、人际传播:狭义的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亲自传播,还包括利用电话、书信等媒介进行的传播。

广义的则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5、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有时也称作小群体传播。

它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6、群体:是指人数不多的一种团体,它的成员是由共同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的,并处于直接的个人交往之中,这两种情况是产生情感关系、团体规范和团体过程的基础。

7、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8、组织:是指具有一定目的、任务,按照一定形式建立起来的集群结构。

9、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第二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学术源流1、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为传播学的创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和“社会传播”的概念,并倡导和实践“内容分析法”,其代表作有《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2、施拉姆: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学科化、系统化地对传播学进行研究。

其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等。

传播学概论教案

传播学概论教案

传播学概论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范畴,使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传播学的核心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1.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传播分析和应用能力;4.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大纲第一讲: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1.1 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2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3 传播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第二讲:传播过程与模型2.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2.2 传播模型的分类与应用2.3 传播模型的评价与批判第三讲:传播媒介与技术3.1 传播媒介与社会变革3.2 媒介效应与媒介批判3.3 新媒体与传播创新第四讲:传播与社会文化4.1 传播与社会认知4.2 传播与文化符号4.3 传播与社会变迁第五讲:传播与公共领域5.1 公共领域与民众参与5.2 传播与政治议程5.3 公共传播与社会治理第六讲:传播与文化产业6.1 传播与文化经济6.2 媒介与文化商品化6.3 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第七讲: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7.1 传播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7.2 传播研究的伦理问题7.3 传播研究的实践与创新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思考和交流观点,提高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20%):包括课堂讨论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个人作业(30%):包括课后阅读笔记、思考题的回答等。

3.小组项目(30%):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传播案例分析,并进行展示。

4.期末考试(20%):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1.《传播学导论》张泽勇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传播学概论大纲

传播学概论大纲
二、传播效果的基本发展历程 1、枪弹论;2、有限效果论;3、适度效果论;4、强效果论。
三、枪弹论 20世纪40年代之前:枪弹论的观念认为,受众成员是一个个孤立的人,很容易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 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四、宣传研究 (1)拉斯韦尔 原定义:宣传“仅指以有含义的符号,或者稍具体一点不那么准确地说,就是以描述、谣言、报道、 图片和其他种种社会传播方式来控制意见。” 后来改进的定义:"就广义而言,宣传是通过操纵表述以期影响人类行为的技巧。这些表述可以采用 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 一般而言,只有当行为对信源而不是对接收者有益的时候,才被称为宣传。 宣传的四个目标:1、激起对敌人的仇恨;2、与盟军保持友好关系;3、与中立者保持友好关系,并 尽可能达成合作;4、瓦解敌人的斗志 (2)李和李:《宣传的完美艺术》 1、辱骂法 给某思想或某事物贴上一个不好的标签,使我们不经过检查就拒绝和谴责它。 2、光辉泛化法 把某事物和好字眼联系在一起,使我们不经证实就接受或赞同它。 3、转移法 将某种令人尊敬的事物的权威、影响力、声望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使后者更容易被接受。 4、证词法 通过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评论某种观念、规划、产品或人,影响公众的态度。 5、平民百姓法 讲话者称自己及其观念是"人民的"或"普通老百姓的"以受到更广泛的信任。 6、洗牌作弊法 选择使用事实或谎言、例证或不相关的材料、合理或不合理的陈述,对某种观念、规划、人或产品 作尽可能好或尽可能坏的说明。 7、乐队花车法 宣传者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做",号召人们跟所属群体中其他人一样接受他的计划。
第十三讲 传播效果(中) 一、有限效果论 20世纪40年代-60年代:传播活动是传受互动的过程,受众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不是应声而倒的 靶子。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直接和 唯一因素。大众媒介透过许多中介,在其他多种格局影响下发挥作用,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传播学概论(完整版)

传播学概论(完整版)

传播学概论(完整版)1.传播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40年代的美国〃传播学诞⽣在美国的原因①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业最发达的国家②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相对⾃由的科研氛围以及雄厚的物质技术⼒量使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③1933年,德国的纳粹执政后,⼤批欧洲学者逃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传播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尤其是⼤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第⼀、这是⼀个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命的时代,两次世界⼤战相继爆发,交战国纷纷利⽤各种传播媒介进⾏⼤规模宣传第⼆、⼆战前⼣的美国已经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学习传播学的意义第⼀,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第⼆,有助于以⾼传播决策的科学⽔平;第三,有助于增强传播效果.2.四⼤奠基⼈及贡献〃拉斯韦尔(政治学家),:从政治⾓度研究传播学(1902-1977)博⼠论⽂《世界⼤战期间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三功能)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⑴环境监视功能(帮助⼈们了解把握环境的变化保证⼈类社会的⽣存与发展环境监视是⼤众传播的最主要功能)⑵社会协调功能(实现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⑶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将前⼈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赖特的“四功能说”:第⼀,环境监视;第⼆,解释与规定;第三,社会化功能;第四,提供娱乐施拉姆把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遗产传承归⼊整治功能的范畴,⽽把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等归⼊⼀般社会功能的范畴。

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的功能表现: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功能的“⿇醉作⽤”负⾯功能:⿇醉功能拟态环境歪曲环境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实现环境的“镜⼦“式的再现,⽽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选择,加⼯,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们提⽰的环境。

《传播学概论》课件

《传播学概论》课件
传媒对社会动态和社会变革有 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媒与社会影响
传媒的种种行为和模式会对社 会产生各种影响。
第五章:传播与技术
1
传媒与互联网
2
互联网对传媒带来的变革是历史性的。
3
传媒与用户体验
4
传媒要不断提升用户的体验,才能保 持竞争力。
新技术与传播
新技术不断涌现,对传播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传媒与数字化
第二章:传播理论
认知一致理论
了解认知一致理论有助于理解信息接受和传 播的过程。
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是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社会比较理论
社会比较是人类行为和情感调节系统的基础。
媒介效应理论
媒介效应理论研究了媒介对人们看世界的影 响。
第三章:传播与文化
1
文化障碍
2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存在文化交
流的障碍。
传播学概论
本课程是传播学领域的入门课,涵盖了传播学的基础、理论、文化、社会、 技术以及媒介批评等内容。
第一章:传播学基础
传播过程模型
了解传播过程模型是理解信息 传播的起点。
传播媒介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媒介对信息的传递 和传播起到不同的作用。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最 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数字化是现代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六章:媒介批评
媒介伦理
媒介伦理是媒介从事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
媒介政治正确
媒介在报道新闻和事件时,需要遵守政治正 确的原则。
媒介道德
媒介道德是指媒介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需 遵守的道德规范。
网络文化与媒介批评
网络文化的出现,给媒介批评带来了新的挑 战。

传播学概论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642

第一章传播概述一、传播有哪些特性?形态多样性时空遍布性行为伴随性极端重要性二、传播的本质是什么?极端重要性既是传播的特性之一,又是传播的本质。

即从本质上看,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基本或基础性行为之一。

三、传播的定义是什么?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它在传播中专指“心”的共有,并不涉及“物”的共有。

在传播实践中,这种“共享”不但是主观愿望,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客观结果。

即它是传播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

2.“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

3.“仪式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

4.“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四、怎样理解传播与信息的关系?传播和信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传播为形式,信息为内容,两者密不可分。

凡有“信息”处,必有“传播”,反之亦然。

五、传播有哪些类型?二分法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这里的着眼点是:传播的技术、手段。

亲身传播指的是:以人体自身为中介或媒介,尤其以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而以表情和动作为辅助手段传播的方式。

大众传播指的是: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如报刊、网络等为手段的传播方式。

四分法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

这里变换了视角,以传播的范围、规模为着眼点。

四中传播类型由小到大依次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自我传播:只不过传者和受者的角色由一个人扮演。

这种以思考为核心的内向型自我传播,构成一切外向型传播的前提和基础。

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

它的规模扩大为至少两人以上,下限明确,但上限模糊。

组织传播:所谓“组织”,通常指正式的组织,即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发生协调行动的群体。

大众传播:这是规模最大的一种传播。

传播内容的中介,既是信息的物理载体,又是接受行为的消费对象,通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体、传媒。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了解各种传播媒介和技术的特点 和影响,掌握数字媒介和社交媒 体的应用方法。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掌握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基本原 则和方法,培养沟通和协作的能 力。
结语
祝每一位同学在本课程中有所收获 希望大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下次见!
了解传播学的发展历史和 研究对象,掌握传播学的 基本概念和定义。
2 传播过程和媒介
了解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 节和影响因素,掌握媒介 的种类和特点。
3 传播心理学
了解人们对信息的认知和 接受方式,掌握有效传播 的心理机制。
教学成果
学会批判思考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逻辑,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了解媒介和数字化时代的 影响
2
3
第三章主题:传播心理学
第四章主题:媒介组织与管理
4
教学方法
• 课堂讲解 • 案例分析 • 小组讨论 • 课程作业 • 考试
课程评估
1
作业
定期布置课程作业,以帮助学生复习课
生积极参与课堂,认真对待每个
活动环节。
3
考试
定期组织考试,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 堂内容。
课程重点
1 传播学的历史和定义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 件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和意义在人类社会中传递、交互及其中达成的意义的学科。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带您一起了解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定义。
课程目标
了解传播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了解传播学中的各种概念和实践方法
理解传媒如何塑造社会和文化
课程大纲
1
第一章主题:传播学概论
第二章主题:传播过程与媒介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一、 名词解释(一) 五种类型的传播1. 内向传播也称自我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在主我和客我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传播信息的主体和接收信息的客体是同一个人。

包括正常形式(如感觉和知觉)和异常形式(如入睡)两种类型。

2. 人际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以外的所有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是一个人或群体不借助机器设备与另一个人或群体互动的传播方式。

狭义的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等非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3. 组织传播由各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结成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的交流信息的过程。

因此,组织传播是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之间、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互动。

包括信息、相互依赖的各部分、传播网络、传播过程和传播环境五个要素。

4. 群体传播群体是一定数量的个体基于某些因素和目的,以特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系统。

群体传播就是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活动。

是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5. 大众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借助于一个或多个机器,生产和传递公共讯息的过程,这些讯息的目标为庞大的、异质的及分散的受众。

包括发送者、接收者、传播渠道和传播讯息。

(二) 符号1) 符号是用来指代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可以表示具体存在,也可以表示精神抽象的概念。

2) 它是有意义的,是一种有意义的象征物。

3) 符号是传播者与受众的中介物,单独存在于其间,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三) 约哈里之窗1955年美国约瑟夫∙卢夫特和哈瑞∙英汉姆提出了分析人际关系和传播的“约哈里窗口”(四) 传播效果模式1. 子弹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作用于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的信息 别人了解 的信息别人不了解躯体或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

但是这种理论夸大了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忽视了受众对大众传播的自主权。

传播学概论讲义

传播学概论讲义

傳播學概論講義(PPT版)第一章傳播的含義第一節傳播定義從古代漢語來看:說文解字傳播《北史·突厥傳》:傳播中外,鹹使知聞。

•強調傳遞、撒播。

從英文詞根來看:•拉丁詞根:Communication: Communis分享,共有•印歐詞源:Kom—moini 共同,交易,交換•強調交流、雙向。

從西方學者的定義來看:•分為四種:•1.影響說傳播是傳播者有意識地影響他人的勸服行為。

–“傳播就是某個人傳遞刺激以影響另一些人的行為的過程。

”•——霍夫蘭等1953年•以上定義強調了傳播者傳遞資訊的目的性和影響性,把傳播目的的實現和受者行為的改變看作是一切傳播的基本特徵,忽視了有些資訊並非是向人們有目的的施加影響的事實。

2.反應說傳播是一個有機體對於各種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定義在強調傳播的廣泛性和受者反應的必然性的同時,拋棄了傳播的社會性和受者的能動性。

3.互動說•傳播是把互不關聯的事物聯繫起來的過程。

•強調了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通過資訊傳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雙向性。

但是人類傳播畢竟不是一種簡單意義上的一來一往的資訊互動,而是一種複雜的多向的資訊交流與溝通。

4.共用說•傳播是傳受雙方對資訊的共同分享。

–“我們在傳播的時候,是努力想同誰確立共同的東西,即我們想努力共用的資訊,思想或態度。

”•——施拉姆•定義強調了傳播者與接受者對符號的共有性和共用性,但沒明確指出:傳受兩者要“分享的是含義,而非符號”。

因為“同一個符號對兩個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義,或者對一個人有意義,對另一個卻毫無意義。

”關於傳播定義的異同•相同點:•1、傳播是一個過程,不能被任意孤立起來。

•2、傳播是相互作用的。

要重視傳播過程中的語境。

•3、傳播是象徵性的。

Sign 強調signifier(能指)和signified(所指)之間的關係。

不同點•1、社會活動–贊成的人將它視為一種社會工具,人與人之間關係形成的基礎。

我們不單是尋求傳播,相反,我們是在傳播過程中做具體的事情。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总论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总论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关于传播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的文字起源:距今1400年前,《北史·突厥传》中,“传播中外,咸使之闻。

”英语“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文。

关于传播的概念有共享说、交流说、影响(劝服)说、符号(信息)说等等。

二、关于话语研究话语研究是把关注点放在对事物本质所做出的种种话语的可能性上。

换句话说,话语研究不是研究一个事物是什么,而是研究为什么人们用某种方式对该事物进行表述,是什么社会条件导致了这种话语,这种话语是否能够自我证明,它导致了什么后果。

所谓话语,就是围绕着特定的语境中的特定文本所形成的传播实践和社会实践。

三、传播的五种话语(一)传播是传递1、传播是信息的传递1948年,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传播的5W模式。

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认为:“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这个定义虽然强调了信息客观性的一面,却忽视了信息编码和解码的复杂性,忽视了传播的社会意义。

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指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多种变量处理不当,而造成传播效果的不确定性或误差。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妨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

传播隔阂指的是个人、群体、组织、世代、文化之间的隔阂、误解或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社会信息系统通过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来服务于社会发展。

立邦漆《龙篇》(二)传播是控制1、控制论视角下的传播1948年,数学家维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提出了控制论。

维纳认为,社会过程充满着偶然性,传播与控制是一个过程,要使这个社会更加有序,必须随时获得信息反馈,即时做出调整,适立新的变化(即自我学习),更好地执行控制者的命令。

2、传播是传者控制受者的过程传播学的诞生,也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这一话语兴起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字时代 1、书画同源
甲古文
楔形文字
2、文字弥补了口头语言时空障碍的 缺陷,具有规范、便携、长期保存等 优点,所承载的信息也由简单、容易 变得复杂、繁多。
印刷传播时代
v
印刷媒介的产生需要有两大硬件: 印刷媒介的产生需要有两大硬件:纸张和印 刷机。 刷机。
人类曾经使用过的书写材料
v
泥板、木版、纸莎草、羊皮纸、 泥板、木版、纸莎草、羊皮纸、中国人发明 的纸张
传播学概论
曾艳艳 rwnjau@
参考书目
1、《传 学 论·…n 》, 订 , 华 2003 …………¥ 动 畅 2、《现 众传 学》,张国 , 1998………f…O 懂 3、《传 学总论》, 荣 , 京 学 1997 ………¸ƒ 实 4、《传 学教 》,郭庆光 , 国 学 2001……………† 备
v
v
v
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了空间距离和速度 上的突破 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 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 电脑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大脑的这一信息处 理中枢也开始了体外化的过程。
IT人类进化图 IT人类进化图
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 2、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 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 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 5、第五次飞跃:?
• 2、媒介(media):媒介是人类传播活动 中运载和传递符号的物体,是连接传受双 方的中介物。 • Eg:从播音器、发射机、光电声波、各种电 缆,一直到受众面前的收音机、电视机(我 们可以用广播媒介或电视媒介这样的集合 名词来称呼它们)
二、传播的形式
1、符号和信号时代 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到早期猿人的进化时期 2、口语时代 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 3、文字时代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4、印刷时代 开始于公元450年 5、大众传播时代 开始于19世纪中期 6、网络传播时代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广告中有意识的能指变换→强化品 牌内涵
符号的意义(所指)又包括:
辞典意义: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为人们
所掌握、接纳的,并且保证社会基本信息交流得 以正常进行和文化的传承,而且构成不同民族独 有的文化现象。
引申意义:暗示性意义,属于意义 的外围部分
符号的特性
1、指代性 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指代 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 2、社会共有性 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义。很多 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 3、发展性 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符 号和符号体系。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 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 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托夫勒的“第800代人”比喻
如果从人类最近的祖先智人开始算,人类的历史只有5万年。 如果62年为一代人,那么人类迄今共800代人。 前面的整整650代人都生活在山洞中。 直到第730代人才开始使用文字。 直到第794代人才掌握了印刷术。 直到第798代人才发明了电动机。 如今人类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第800代人创造的。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 1小时=41666.67年 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 1946、1947、1957年)
符号的结构如下: 1、能指:符号的物质形式。 如: 2、所指:符号所指代和表示的意义。 如:红色代表着热情、喜庆、革命、鲜血、 国旗……
练习:
“人者,一撇一捺也。”这句话描述的是符号的: A、能指;B、所指;C、辞典意义;D、引申意义
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约定俗成 的,而非必然的。
不同能指→同一个所指 同一个能指→不同所指
v
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1、印刷媒介对现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 2、现代文明也为印刷媒介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 地。(报业、出版业的繁荣,教育文化事业 的普及)
“19世纪是文学作家的时代,20世纪则是新闻 记者的时代。”
4. 电子传播时代
v
v
电子媒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一切 依靠电流传播信息的媒介;狭义专指公共性 的媒介,传播学里通常用的是狭义。 迄今为止,电子传播时代已经发生了三次飞 跃:一是20世纪初的广播,二是20世纪中的 电视,三是20世纪末的网络。
人在大学
• 大门是雄伟的 进去是后悔的 宿舍是简陋的 价格是不菲的 上课是不听的 下课是消失的 社团是骗钱的 协会是作秀的 恋爱是随地的 分手是随时的 生活是贫贱的 学习是无奈的 • 考好是意外的 重修是常在的 • 作弊是被迫的 开卷是不错的 昼夜是不分的 精神是疲劳的 废话是没完的 论文是瞎掰的 期末是艰苦的 平时是放荡的 成绩是心寒的 毕业是迟早的 眼下是彷惶的 将来是美好的
说文解字
Communication
▲拉丁语源为communicatus和communis 印欧语源为kom-moini communication,为“共有”加“交换”之 意即“共享”。
▲共享说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 ▲互动关系说 “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 作用。” ——格伯纳
约翰. 约翰.古登堡
v
生于1400年,逝于1467或1468年, 生于1400年 逝于1467或1468年 1400 1467 是一名德国酒类鉴赏家和冶金学家, 是一名德国酒类鉴赏家和冶金学家,他 的印刷机的设计借用一个制酒业中使用 的类似机械。 的类似机械。古登堡通常被认为是第一 个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机的人,1453年 个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机的人,1453年 他印刷出了著名的《圣经》 他印刷出了著名的《圣经》,并且他的 印刷方法很快传遍了欧洲。 印刷方法很快传遍了欧洲。
印刷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已见端 倪,至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而 臻于成熟。 臻于成熟。
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 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
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 字,一字一印,用为烧 硬后,便成活字。排版 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 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 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 上面,加热,使蜡稍溶 化,以平板压平字面, 泥字即因着在铁板上, 可以象雕板一样印刷。
v
v
v
v
v

-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研制的电话获得专利, 成为电话问世的标志; -1885-1889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在实验室证明了 电磁波的存在,并且计算出了波长,现在世界上通 用的波长单位“兹”就是为了纪念赫兹的功绩; -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罗斯科学家波 波夫,同时运用电磁波理论成功进行了无线电通信 实验,因而被誉为“无线电之父”; -1904年,英国人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管,1906年, 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又发明了“无线电心脏”-三极 管,解决了无线电通讯上德关键性技术问题; -1906年圣诞节前夕,美国人费雷登首次用自己的 实验电台播出了一段广播节目;
符号和信号时代
传播手段:有限的声音和体语符号,比如尖 叫、手势信号、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 态等。
口语时代
▲语言是人类的证明:人类是通过语言概 念进行思维。 ▲语言(口语)是最便利、最通用、最基 本、最重要的媒介。 ▲局限性
一位哲学系的师兄这样总结自己四年的 大学生活: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二时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时不知道 自己知道,大四时知道自己知道。
关于纸张
v
纸莎草是一种高而 坚韧的挺水植物, 坚韧的挺水植物, 约可长到4 约可长到4至5公尺 它绿色、 高。它绿色、长秆 状的茎横切面为三 角形, 角形,从粗厚的地 下茎中长出。 下茎中长出。每一 条茎的顶端都会长 出一簇浓密的、 出一簇浓密的、放 射状(像烟火一般) 射状(像烟火一般) 的叶。 的叶。
在整个电子媒介的发展历程中,里程 碑似的事件:
v
v
v
v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为电子时代奠下了第一块基石; -1837年,美国画家莫尔斯受电磁理论的启发,研 制成了有线电报,1844年又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 间的第一条电报线路上,成功拍发了第一封电报, 内容是《圣经》里的一句话:“上帝,你创造了何 等的奇迹”; -1858年,第一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铺设完成, 沟通了欧美两大洲的电讯联系; -1865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的研究基 础上,确立了现代电磁波理论;
传播的内容 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 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换句话说,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 的东西。 ▲物质 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 ▲能量 ▲信息
与信息相关的几个概念
1、 符号(symbol):信息的载体(感知形 式),是有意义的代表物或象征形式。
符号起着指代或表述意义的作用。简单 地说,如果用一种事物(X)来指代或 表述另一种事物(Y),那么X便成为 一种符号,Y便是X的意义。
▲符号说 “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 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 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传播。” ——贝雷尔森和塞纳 ▲目的、影响、反应说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 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 为的过程。” ——霍夫兰
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 传播的两个要素: 1、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 2、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 因此,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埃及纸草画
阿拉伯人发明了昂贵的羊皮纸
<神役>索 神役> 兰迪亚 大陆羊 皮纸地 图
蔡伦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