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东南亚的教学案例设计3
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1.课堂教学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都能积极努力的获取知识。
形成互动的课堂,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
2.教学中,以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将学生引入一个探究的轨道,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探究地理奥秘的乐趣,并积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探究、讨论活动极投入其中。
3.通过学生对地图阅读分析,并结合老师的引导、讲解,力求通过多种方法途径,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设计背景:本节探究活动,教师沿着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结论。
(三)本节课的基本思路:通过展示东南亚自然人文风景等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后通过读地图活动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提取相关信息,让学生掌握地图中相关知识以外,探究分析相关地理问题的一般原则、答题思路、语言表述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东南亚的范围组成2.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3.根据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分析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4.描述东南亚的地形和河流特征。
2.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相关地图,培养学生在图表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提高读图能力。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全球合作、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南亚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相关方法2.教学难点:根据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分析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设计问题探讨让学生初步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规律。
完善实验步骤,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能力。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自主绘制曲线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体验结果到结论的逻辑联系,加深对两重性的理解。
课时2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东南亚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
2.城市和河流分布规律。
3、东南亚旅游资源的认识。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城市和河流分布规律。
难点:中南半岛地形特点。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东南亚在温度带上,主要是什么温度带?东南亚有条非常重要的海峡,是什么?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列举几个。
听说过到“新马泰”旅游吗?“新马泰”指的是什么?东南亚有许多有名的河流和城市,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节东南亚今天学习后两个框题:山河相间和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二、新课讲解:(一)、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板书)出示导学题:l 中南半岛的地形有什么特点?l 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1、地形:学生观察中南半岛的地形图,依次看中南半岛的几列山脉、河流,总结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河流下面,我们再详细了解一下中南半岛的河流出示PPT,依次出现: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出示PPT,出示导学题:这些河流流向有什么共同点?发源地在哪里?(都是自北向南,除湄南河外,其余河流都发源于我国)3、城市与河流出示PPT,问:观察图中河流流经的国家及大城市,注入的海洋出示PPT,总结:l 中南半岛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l 2.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活动:P27页活动1学生先做,再出PPT总结。
出示PPT2,出示活动2指出城市分布在河流旁边的利弊:利:地形平坦,易于生活和生产、易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充足的生活、生产用水;水运通道弊:洪水灾害、水源污染、河流对城市内的交通还有阻碍(建桥,提高成本)学法总结:人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水,因此,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河流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分析河流分布特征要联系地形特点,不同地区河流的分布特征还要综合考虑其它自然地理要素。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6.图中甲处拟修建一运河,能产生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1.中南 马来 湄公 2.太平 印度 南 3.越南 菲律宾 马来西亚 4.热带季风 热带雨林 水稻 稠密 5.马六甲 6.沟通了印度洋与太平洋,减轻马六甲海峡的运输压力,缩短了东亚地区到中东的距离
4.通过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旅游业给东南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特点。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分析东南亚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这种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3)归纳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的气候条件:湿热的气候条件。
(4)找出东南亚与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是哪些国家?(越南 老挝 缅甸)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哪个国家?国土既在半岛上又在岛屿上的是哪个国家?(老挝 马来西亚)
2.东南亚地处____洲与_____洲,______洋与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________与________的重要海上通道。
4.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______带,主要是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掌握东南亚的物产特点,包括矿产、农产品等。
(4)了解东南亚的人文风情,包括宗教、节日、服饰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样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3)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2.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矿产、农产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2.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资料,分析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3.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物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矿产、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探究东南亚的人文风情(1)展示东南亚人文风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宗教、节日、服饰等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哪些内容?(2)学生回答: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自然环境、物产、人文风情。
2.深入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展示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气候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深入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农产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农产品特点。
《东南亚》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东南亚》教学设计作者及工作蔡胜学河北省吴桥县马奇学区马奇中学单位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
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教材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东南亚》一课是我们开始学习的第一个分区,是世界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亚洲”的深入,是帮助学生“走近国家”的基础。
《东南亚》一节教材,介绍了东南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些内容,如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和城市分布、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
《东南亚(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东南亚是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了解地区”部分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理位置及重要性、东南亚构成、地形与河流、气候和自然灾害,以及东南亚的人文地理环境。
本节课在教材编排上分为“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富饶的物产”、“我国的近邻”四部分,实际分别涉及到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位置、国家、地形、河流、气候、物产、海运、城市、人口等,地名多,知识点琐碎,核心内容是以上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中应重视拐顺各要素的关系,重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1.记住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知道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及其分布状况。
3.了解东南亚国家和首都分布,能举例说明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的繁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东南亚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教学难点】1.东南亚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居民中华人的比例?。
【新课展开】(过渡)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情况以及经济状况。
首先我们来学习东南亚的国家、城市和人口情况(板书)四、国家、城市和居民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空白处。
东南亚为世界人口_______区之一,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和____________,人种以________人种为主,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这些华人主要来自中国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省。
——内容简单,让学生阅读课文完成,然后抽学生回答即可。
(板书)1.居民人口稠密集中于平原与河口三角洲黄色人种为主华人华侨密集(过渡)你了解东南亚的国家吗?你知道东南亚有多少个国家吗?结合课本,认识东南亚的11个国家。
《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东南亚》教案《东南亚》教案篇1§2.1东南亚(3)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
东南亚教学设计.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初中地理学科送教下乡成果展示课
一、教学课题: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应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根据气温和降水图分析东南亚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应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一个地区特殊地理位置的方法。
(2)学会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读图说出东南亚的位置特点及马六甲海峡在世界交通上的重要意义。
难点:
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在10s—23.5N(低纬度、热带)
(2)海陆位置: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3.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气候
(1)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大部分
(2)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大部分
2.农作物
(1)粮食作物:水稻
(2)经济作物: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六、课后反思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初中地理学科送教下乡成果展示课。
《东南亚》的教学设计
《东南亚》的教学设计《《东南亚》的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组成及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以及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
3、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4、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及城市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竞赛抢答等形式学习东南亚的位置、气候以及马六甲海峡、地形与地势特点及城市分布等知识。
2、通过总结归纳和联系身边实际学习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性地理情境,感受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第二节东南亚,主要包括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气候特点、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地形与地势特点及城市分布等内容。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感受地理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热带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地形与地势特点及城市分布。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区别。
学生学情分析通过平时上课我了解到七年级学生对地理这门新课程感到很新奇,对地理学习比较感兴趣,再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课上表现出活泼好动、喜欢参与竞争和敢于表现等特征。
教学策略设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讨论、竞赛抢答、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相应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读图、指图、识图相结合的方式,把自主学习和互助合作充分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在本课中充分把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展开,把舞台让给了学生,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独立的地理思维习惯。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信息技术教学运用,比如PPT课件能充分展示地理学科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美的享受。
《东南亚》教学课例
(2)B海域是我国的海。(填东或南)
(3)图中大部分地区以气候和气候为主,这里最主的粮食作物是(填水稻或小麦)
(4)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填蕉麻或亚麻)生产国。
《东南亚》教学课例这篇文章共5676字。
1三年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我会写寒h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ng霜冻风霜霜期赠zng赠言赠送
《东南亚》教学课例
《《东南亚》教学课例》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课题
7.2东南亚
时间
教师
二次备课
相关课程标准内容:在地图上指出某地区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地图掌握相关自然地理的特点。
2、东南亚“十字路口”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3、掌握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预设时间
温故知新:(循环计分)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什么?
四、热带旅游胜地
1、学生自主学习,图文结合学习课本28页-29页内容认识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完成自学提纲。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学生展示,师生评价。学生展示,有困难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教师引导梳理,板书,学生明确知识点
3、小组合作:完成29页活动题。
作业布置:
优化设计中习题
教学设计3:7.2 东南亚
《东南亚》教学设计3设计说明:本节课内容较多,要想用此设计教学,最好先让学生做好预习。
本课设计用印度洋海啸作为切入点,由美日的关心引出位置的重要,由海啸中外国旅游者的伤亡,得出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那么想到东南亚旅游要做哪些准备?联系实际巧妙把“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穿插其中,还复习了七上课本中人种语言等旧知识,用海啸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样一来,没有按教材编排顺序来教学把“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放到最后。
教学中力争用多种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师生双边活动得以开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②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雨林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②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没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印度洋海啸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活动一读图7.19和7.20,思考:1.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 那么它们在图上的具体位置是在那儿?(并在图上指出) 那么它的位置是?明确: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在图上的位置是与中国的南部相连,而马来群岛则是横穿赤道。
它的北面是亚洲,东南面是大洋洲, 西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
因此它是联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2.读图7.21说说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
投影: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
师补充:近年来,过往船只每年达到8万多艘。
3.回顾“日本”内容:马六甲海峡对日本有什么重要性?明确: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过渡:此次海啸时许多外国人在新马泰等国度假,有大家熟悉的金庸、李连杰。
当然有不少的伤亡。
教学设计-《东南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教学设计XX市XX中学 XXX一、教材分析新课标对于本节课的标准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征。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东南亚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主要河流,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本章教材是学习区域地理中认识地区的起始课,前面有学习大洲区域特征的基础,这一章节应是对大洲区域特征的细化,要求学生能够找出某个地区鲜明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特征。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维和方法,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对东南亚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着重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1.读东南亚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位置、主要国家和首都,说明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马六甲海峡重要的交通意义。
2.读东南亚地形图:(1)说出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并分析说明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2)说出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说明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读东南亚气候分布图和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说明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意义。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六、教学难点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七、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东南亚的自然环境非常有特色,地形、气候、河流等无不与其地理位置息息相关。
先把一些图像资料给学生,是其对东南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带领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范围,然后通过小组活动分别找出东南亚两个地区各自的自然环境特征,学生通过查找各种地图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八.教学过程九、板书提纲。
六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教学设计
1.情感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科,对东南亚地区产生浓厚的兴趣;尊重并欣赏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增进国际理解。
2.态度方面: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3.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东南亚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多元的,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教育学生珍惜和平、热爱祖国、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针对教学难点,采用以下设想:
(1)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如“为什么东南亚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等,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位置对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当地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如“东南亚的雨季和旱季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等;
(4)教师简要介绍东南亚的基本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及其首都、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知识。
2.教学过程:
(1)通过地图、图片等展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讲解东南亚为何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
(2)介绍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忆等方式掌握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南亚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撰写一篇小论文,字数在500-600字。
6.开展一次课堂分享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所了解的东南亚国家的特色,形式不限,如PPT、海报、实物展示等。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做到书写工整、内容充实。
2.家长协助监督,确保学生作业的独立性和真实性。
《东南亚》 教学设计
《东南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学生能够了解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其对农业生产和人口分布的影响。
(3)学生能够掌握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的兴趣。
(2)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东南亚的农业和矿产资源。
2、教学难点(1)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理解东南亚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地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东南亚的美丽风光图片或视频,如泰国的寺庙、越南的下龙湾、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地方位于哪里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东南亚。
2、讲授新课(1)位置和范围①展示东南亚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②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东南亚包括的半岛和群岛,以及主要的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
(2)地形特征①展示东南亚的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东南亚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山地、平原、高原等。
②介绍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3)气候特征①展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图,让学生说出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如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②引导学生分析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4)农业生产①结合气候和地形特点,讲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如水稻、橡胶、油棕、椰子等的分布情况。
东南亚教案
第二节东南亚教案
老黑山中学宋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用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及特征。
2、能力目标
东南亚位置的重要性。
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东南亚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难点:掌握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主要国家及首都。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探究新课: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一)展示自学指导:
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本东南亚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比一比,谁完成的速度快,效率高。
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东南亚位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日本人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
(二)观看课件(教师边播放课件边做简单提示)
(三)学生分组阅读并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检测自学效果(学生按组回答自学目标,教师引导)
(五)质疑解疑:(发现问题补充要点)
1、学生质疑学生解疑:
2、教师质疑学生解疑:
课堂小结:
当堂记忆:要求学生在书中划出要点并当堂记住板书中的要点内容。
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课堂作业:课时学案(要求学生看书讨论完成,并互查)
反馈训练:电脑展示训练题目或轮流回答《练习册》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第七章的第二节,主要内容是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位置的重要性、马六甲海峡的咽喉位置;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及对农业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热带经济作物;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及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人口构成及华人、华侨所作的贡献;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要求学生能从地图上查找信息,认识到东南亚和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及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气候对农业影响和居民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
(2)掌握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重要运输通道。
(3)了解东南亚人口构成;华人、华侨所作的贡献。
(4)知道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
(5)会用地图查找相关信息,分析有关问题;会用网络学习、查找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运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推理出马六甲海家的重要性。
(2) 运用地图分析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运用网络了解华人、华侨及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
3.情感与态度:通过搜集华人、华侨资料,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准备:
1、东南亚地图;
2、自制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
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
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板书]: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
纬度位置大约在10ºS—25ºN之间。
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
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板书]: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
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
[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板书]:东南亚的国家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
这十一个国家是:
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
东帝汶。
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
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
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
国。
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
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
么吗?
[思考]: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内容]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因此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
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
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
[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
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课后练习]:
1、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教学反思】
总之优点在于:在展示多媒体图片的基础上,使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在地图上自己找出答案,再板书出来加以小结与巩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在于:
1.多媒体图片的展示过于单调,展示完之后就闲置,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2.特别是课堂中间的核心环节例如:找国家及具体位置,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学生只能远观多媒体地图和航线图,具体操作只能在自己地图上完成。
第二节东南亚(第二课时)
[导入]: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著名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
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
请同学们在
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
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美丽景观的图片。
[多媒体展示] [课后练习]:
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教学反思】
优点在于:在展示多媒体图片的基础上,使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在地图上自己找出答案,再板书出来加以小结与巩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在于:1.多媒体图片的展示过于单调,展示完之后就闲置,不能充分发挥它
的作用。
2.特别是课堂中间的核心环节例如:找国家及具体位置,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学生只能远观多媒体地图和航线图,具体操作只能在自己地图上完成。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东南亚
一、地理位置
纬度
海陆
二、气候
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对比)
共同特征:湿热
三、农业
水稻气候
人口集中,耕地少
热带经济作物
四、地形特点(中南半岛)
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五、河流
上游:多为峡谷,水流湍急―――丰富水能资源
下游:平坦开阔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有利农业生产
六、城市分布――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原因:
七、华人、华侨集中
华侨:中国国籍
华人:外国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