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大全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
李白《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平仄仄平平仄 寒山一带伤心碧。 平平仄仄平平仄 暝色入高楼, 仄仄仄平平 有人楼上愁。 平平平仄平
【推荐书目】
1.启功:《诗文声律论稿》,中华书局2000年版。
2.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中华书局2000年
版。
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乙、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青山横北郭, 白水适孤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丙、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
近体诗押韵的要求 1.近体诗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 2.近体诗只用平声字作韵脚,而且必须 一韵到底,中途不能换韵。 3.近体诗要求押本韵,不能出韵。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平水韵30个平声韵
近体诗对仗的要求 1.在对仗句中,上下两句不得出现重复 的字。 2.在对仗句中,上下两句必须各有独立 的意思,否则会犯“合掌”的忌讳。 3.对仗力求严密工整。
对仗的类型 1.工对。 2.流水对。 3.借对。
词的格律
1、词牌
2、平仄 3、押韵 4、词谱
比较通行的词谱: (清)万树:《词律》; (清)王奕清:《钦定词谱》
上平声:东冬江支微 鱼虞齐佳灰 真文元寒删
下平声:先萧肴豪歌 麻阳庚青蒸 尤侵覃盐咸
五律的四种平仄句式
(1)仄仄平平仄
(2)平平仄仄平
古典诗词的格律
律五 诗言
七 言
八句40字,每句5字;中 《旅夜书怀》 间两联必须对仗。偶句押 次北固山下》
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
常押平声。
八句56字,每句7字; 《无题》
其余同上
《Hale Waihona Puke 塘湖春行》押韵公:gōng 东:dōng 隆:lóng 宗:zōng 聪:cōng
同韵的字 都可以押韵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声:
平仄
平声 一声、二声 ——平
上声 三声 去声 四声
——仄
入声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仗
对仗的规则: 词性相同 平仄相对 字数相同 上下句的字不能重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万里秋风吹锦水 ,九重春色醉仙桃。
——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春来鸟语花香 冬去山明水秀
处处明山秀水 家家笑语欢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画、天下事,事事关心。 —— (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
②凤去台空江自流
③吴宫花草埋幽径
④三山半落青天外
⑤晋代衣冠成古丘 ——
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⑦凤凰台上凤凰—游—
——
⑧一水中分白鹭洲
——
A、②⑦①⑥⑤③④⑧ B、⑦②③⑤④⑧①⑥ C、⑦②④⑧⑤③①⑥ D、①⑥③⑤⑧④⑦②
古典诗词的格律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是古代文人墨客在长期诗词创作中形成的一套规则,主要涉及到平仄、声韵、对仗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词格律知识:
1.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中音调方面的规则。
平声指的是平缓、悠长的声调,而仄声则是
指有升降、有节奏的声调。
在诗词中,平仄的交替和对应可以使诗词读起来更加和谐、有节奏感。
2.声韵:声韵是指诗词中的音韵和韵律。
在古代,诗词通常会遵循一定的声韵规则,如
《广韵》、《平水韵》等。
现代的诗词也可以遵循这些规则,或者使用现代汉语拼音来定韵。
3.对仗:对仗是诗词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仗可以增强诗词的表达效果。
对仗要
求两句话或两个词组的结构、意义、语法等方面相对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典型的对仗句。
4.节奏:节奏是指诗词中的停顿和语速。
在诗词中,通常会有一些特定的词语或短语用来
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意义,这些词语或短语需要适当地停顿或加速,以突出诗词的节奏感。
古代格律诗词赏析
古代格律诗词赏析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古代格律诗词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古代格律诗词赏析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亦足一作:意足)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2三五七言 / 秋风词李白〔唐代〕秋风清,秋月明,秋风凄清,秋月明朗。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风中的落叶时而聚集时而扬散,寒鸦本已栖息也被这声响惊起。
诗词标准格律
诗词格律一.七绝1.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七律1.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五律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五绝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特殊句型平平平仄仄,可为平平仄平仄。
2.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六.拗救1.本句自救五言则因: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为避免孤平,可: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七言则因: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为避免孤平,可: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2.对句相救A.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即五言此句式第四字或三四字都用了仄声,则在对句第三字改用平声。
古诗格律大全
.格律大全五律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规则-----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五律仄起(首句押韵)-----规则-----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规则-----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例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五律平起(首句押韵)-----规则----- 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例子--(李商隐《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五绝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规则-----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五绝仄起(首句押韵)-----规则-----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规则-----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例子--(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五绝平起(首句押韵)-----规则----- 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例子--(王涯《闺人赠远》)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七律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规则-----⊙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例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七律仄起(首句押韵)-----规则-----⊙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例子--(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词格律
“惟境有悲欢,词亦有哀乐。大抵商调、南吕 诸词,皆近悲怨;正宫、高宫之词,皆宜雄大; 越调冷隽;小食风流。各视体旨之若何,以为择 调张本。”
韵对词的 影响
平声韵一般较宜抒缠绵、闲适、畅朗等 感情,仄声韵一般较适宜表现雄壮、高亢、 沉郁等感情。
词谱
词 谱 ∣∣――∣∣― 韵 ―∣―― ―∣―― 韵 ―――∣∣―― ―∣―― ∣∣―― 韵 ∣∣――∣∣― 韵 ―∣―― ―∣―― 韵 ―――∣∣―― ―∣―― ∣∣―― 韵 李清照《一剪梅》
王力《诗词格律》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
第二、四、六、字必须依据格式平仄相间。
古代汉语的声调: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 即现代汉语的第一、第二声
“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 类似现代汉语第三、第四声。
诗词格律
诗律 / 词律 节奏 字数 平仄 用韵
节奏与心理
闻一多《死水》 杜甫《秋兴》
• • •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铍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 江间波浪兼天涌
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律诗:四联八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绝句:两联四句,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的平仄必须相对 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平仄必须相同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词的格律:更为严格
曲调限制
句式对词的影响
吴梅先生《词学通论》:
“凡题意宽大,宜抒写胸襟者,当用长调。而 长调中就以苏、辛雄放之作为宜。若题意纤仄, 模山范水者,当用小令或中调。”
诗词格律表
韵律表【五绝】五言绝句的省称。
指五言律绝。
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2)首句仄起入平韵式首句平起入仄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3)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4)首句平起入平韵式首句仄起入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注:仄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平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平声。
【五律】五言律诗的省称。
八句四韵或五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2)首句仄起入平韵式首句平起入仄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3)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4)首句平起入平韵式首句仄起入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七绝】七言绝句的省称。
王力《诗词格律》
王力•《诗词格律》第一章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第一节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
但是。
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公"字拚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
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
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凈无苔(t 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拚起来是r ào ,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
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拚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诗词格律平仄 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
诗词格律平仄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词格律平仄,以及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如下:1、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3、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5、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6、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7、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仄仄平平仄(平仄脚)平平仄仄平(仄平脚)仄仄仄平平(平平脚)平平平仄仄(仄仄脚)第一种平仄格式诗词格律平仄:平仄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诗词格律平仄,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诗词格律平仄,更上一层楼。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诗词格律平仄:“撷”为入声字,为仄声。
第二种平仄格式,首句用韵,在第一种诗词格律平仄的基础上将首句改为平平脚:平平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黑”为入声字,为仄声。
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诗词格律平仄的平仄规定主要包括上仄下平、平仄相对、不能失替等。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诗词格律平仄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诗词格律格律诗词格律格律诗词诗词格律检测诗词格律大全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 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关于诗词的韵律表
诗词的韵律表关于诗词的韵律表古诗词韵律,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诗词的韵律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平一东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上平二冬冬、农、宗、钟、龙、舂、松、冲、容、蓉、庸、封、胸、雍、浓、重、从、逢、缝、踪、茸、峰、锋、烽、蛩、慵、恭、供、淙、侬、松、凶、墉、镛、佣、溶、邛、共、憧、喁、邕、壅、纵、龚、枞、脓、淞、匈、汹、禺、蚣、榕、彤上平三江江、扛、窗、邦、缸、降、双、庞、逄、腔、撞、幢、桩、淙、豇上平四支支、枝、移、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上平四支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骊、尸、綦、怡、尼、漪、累、牺、饴、而、鸱、推、縻、璃、祁、绥、逵、羲、羸、肢、骐、訾、狮、奇、嗤、咨、堕、其、睢上平五微微、薇、晖、徽、挥、韦、围、帏、违、霏、菲、妃、绯、飞、非、扉、肥、腓、威、畿、机、几、讥、矶、稀、希、衣、依、沂、巍、归、诽、痱、欷、葳、颀、圻鱼、渔、初、书、舒、居、裾、车、渠、余、予、誉、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徐、猪、闾、庐、驴、诸、除、储、如、墟、与、畲、疽、苴、于、茹、蛆、且、沮、祛、蜍、榈、淤、好、雎、纾、躇、趄、滁、屠、据、匹、咀、衙、涂、虑上平七虞梧、吴、租、卢、鲈、苏、酥、乌、枯、都、铺、禺、诬、竽、吁、瞿、劬、需、俞、逾、觎、揄、萸、臾、渝、岖、镂、娄、夫、孚、桴、俘、迂、姝、拘、摹、糊、鸪、沽、呱、蛄上平八齐齐、蛴、脐、黎、犁、梨、黧、妻、萋、凄、堤、低、氐、诋、题、提、荑、缔、折、篦、鸡、稽、兮、奚、嵇、蹊、倪、霓、西、栖、犀、嘶、撕、梯、鼙、批、挤、迷、泥、溪、圭、闺、睽、奎、携、畦、骊、鹂、儿上平九佳佳、街、鞋、牌、柴、钗、差、涯、阶、偕、谐、骸、排、乖、怀、淮、豺、侪、埋、霾、斋、娲、蜗、娃、哇、皆、喈、揩、蛙、楷、槐、俳上平十灰灰、恢、魁、隈、回、徊、枚、梅、媒、煤、瑰、雷、催、摧、堆、陪、杯、醅、嵬、推、开、哀、埃、台、苔、该、才、材、财、裁、来、莱、栽、哉、灾、猜、胎、孩、虺、崔、裴、培、咳上平十一真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亲、申、伸、绅、身、宾、滨、邻、鳞、麟、珍、尘、陈、春、津、秦、频、苹、颦、银、垠、筠、巾、民、珉、缗上平十二文文、闻、纹、云、氛、分、纷、芬、焚、坟、群、裙、君、军、勤、斤、筋、勋、薰、曛、熏、荤、耘、芸、汾、氲、员、欣、芹、殷、昕、贲、郧、雯、蕲元、原、源、园、猿、辕、坦、烦、繁、蕃、樊、翻、萱、喧、冤、言、轩、藩、魂、浑、温、孙、门、尊、存、蹲、敦、墩、暾、屯、豚、村、盆、奔、论、坤、昏婚、上平十四寒寒、韩、翰、丹、殚、单、安、难、餐、滩、坛、檀、弹、残、干、肝、竿、乾、阑、栏、澜、兰、看、刊、丸、桓、纨、端、湍、酸、团、抟、攒、官、观、冠、鸾、銮、栾、峦、欢、宽上平十五删删、潸、关、弯、湾、还、环、鹌、鬟、寰、班、斑、颁、般、蛮、颜、菅、攀、顽、山、鳏、艰、闲、娴、悭、孱、潺、殷、扳、讪、患下平一先先、前、千、阡、笺、天、坚、肩、贤、弦、烟、燕、莲、怜、田、填、钿、年、颠、巅、牵、妍、研、眠、渊、涓、蠲、编、玄、县、泉、迁、仙、鲜、钱下平二萧萧、箫、挑、貂、刁、凋、雕、迢、条、跳、苕、调、枭、浇、聊、辽、寥、撩、僚、寮、尧、幺、宵、消、霄、绡、销、超、朝、潮、嚣、樵、谯、骄、娇、焦、蕉、椒下平三肴肴、巢、交、郊、茅、嘲、钞、包、胶、爻、苞、梢、蛟、庖、匏、坳、敲、胞、抛、鲛、崤、铙、炮、哮、捎、茭、淆、泡、跑、咬、啁、教、咆、鞘、剿、刨、佼、抓、姣、唠下平四豪豪、毫、操、髦、刀、萄、猱、桃、糟、漕、旄、袍、挠、蒿、涛、皋、号、陶、翱、敖、遭、篙、羔、高、嘈、搔、毛、艘、滔、骚、韬、缫、膏、牢、醪、逃、槽、劳、洮、叨下平五歌歌、多、罗、河、戈、阿、和、波、科、柯、陀、娥、蛾、鹅、萝、荷、过、磨、螺、禾、哥、娑、驼、佗、沱、峨、那、苛、诃、珂、轲、莎、蓑、梭、婆、摩、魔下平六麻麻、花、霞、家、茶、华、沙、车、牙、蛇、瓜、斜、邪、芽、嘉、瑕、纱、鸦、遮、叉、葩、奢、楂、琶、衙、赊、涯、夸、巴、加、耶、嗟、遐、笳、差、蟆、蛙、虾下平七阳阳、杨、扬、香、乡、光、昌、堂、章、张、王、房、芳、长、塘、妆、常、凉、霜、藏、场、央、泱、鸯、秧、嫱、床、方、浆、觞、梁、娘、庄、黄、仓、皇、装、殇、襄、骧、相、湘、箱、缃下平七阳筐、煌、隍、凰、蝗、惶、璜、廊、浪、裆、沧、纲、亢、吭、潢、钢、丧、盲、簧、忙、茫、傍、汪、臧、琅、当、庠、裳、昂、障、糖、疡、锵、杭、邙下平八庚庚、更、羹、盲、横、觥、彭、棚、亨、英、瑛、烹、平、评、京、惊、荆、明、盟、鸣、荣、莹、兵、卿、生、甥、笙、牲、檠、擎、鲸、迎、行、衡、耕、萌、氓下平九青青、经、泾、形、刑、邢、型、陉、亭、庭、廷、霆、蜓、停、丁、宁、钉、仃、馨、星、腥、醒、惺、娉、灵、棂、龄、铃、苓、伶、零、玲、翎、瓴、囹、聆、听、厅、汀、冥、溟、螟、铭、瓶、屏、萍、荧、萤、荥、扃、町、瞑、暝下平十蒸蒸、承、丞、惩、陵、凌、绫、冰、膺、鹰、应、蝇、绳、渑、乘、升、胜、兴、缯、凭、仍、兢、矜、征、凝、称、登、灯、僧、增、曾、憎、层、能、棱、朋、鹏、弘、肱、腾、滕、藤、恒、冯、瞢、扔、誊。
古诗词格律一览表
古诗词格律一览表一、诗的格律。
1. 古体诗。
- 定义: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没有严格的平仄、对仗要求,押韵也比较自由。
2. 近体诗。
- 五言绝句(五绝)- 格律特点: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有严格的平仄格式,一般押平声韵。
- 平仄格式示例(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七言绝句(七绝)- 格律特点: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同样有严格平仄和押韵规则。
- 平仄格式示例(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五言律诗(五律)- 格律特点:每句五个字,共八句。
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一般要求对仗。
- 平仄格式示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七言律诗(七律)- 格律特点: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平仄规则更复杂。
- 平仄格式示例(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词的格律。
1. 词牌。
- 定义: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格律要求,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
- 格律特点:双调,四十六字。
上阕四句四仄韵,下阕四句三平韵。
- 平仄格式示例(上阕):仄平中仄(韵),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中仄(韵)。
- 平仄格式示例(下阕):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
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古诗词格律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就像玩游戏有规则一样,一旦掌握了这些规则,就能更好地欣赏古人诗词的美妙之处,自己也能试着写写,体验一把古人的诗意情怀呢。
王力:《诗词格律十讲》
王力:《诗词格律十讲》第一讲诗韵和平仄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
古人所谓“吟”,跟今天所谓朗诵差不多。
因此,诗和声律就发生极其密切的关系。
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而所谓声律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
其中尤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平仄规则就没有诗词格律。
现在先请大家读几首唐诗: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江南曲李益嫁得瞿唐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是三首五言绝句。
在这些诗里,逢双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
韵的作用是构成声音的回环,也就是形成一种音乐美。
例如《登鹳雀楼》,“流”字读liú,“楼”读lóu,都是收音于ou的;《相思》,“枝”字读zh ī,思字读sī,都是收音于i的。
这就显得非常和谐了。
有时候,依照现代普通话的语音去读并不和谐,这是因为时代不同,语音有了发展。
例如《江南曲》,“期”字读qí,“儿”字读ér,很不和谐,但是如果依照上海话的白话音来读“儿”字,就十分和谐了,因为上海白话“儿”字念ní,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唐代的古音。
至于讲到平仄规则,就必须先说明什么是平仄。
古代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平声以外,共余三声都是仄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
平声大约是比较长的音,而且是一个平调,不升也不降;其余三声大约是比较短的音,有升有降,因此形成了平仄的对立。
诗人们利用这种对立来造成诗的节奏美。
上面所引的三首五言绝句是依照同一个平仄格式写成的。
每首只有二十个字,其平仄格式如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字外带圈表示可平可仄,字外带框的表示押韵,下同。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在普通话里,平声已经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入声已经消失了,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学习诗词必备的资料:格律诗十六式式平仄例举。值得收藏
学习诗词必须掌握的格律诗十六式平仄例举作者:郑万才对于已经入门的诗人来说,或者说对精通格律的诗人来说,格律是小道,这无疑是对的。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诗词,格律关,是必须要过的。
别看是小道,却难倒了不少人。
试想一下,如果连小道都不能过,我们还能指望入大道吗?可见,学习诗词,还得先从小道开始。
只有熟悉了小道,过了小道,才有入大道的可能。
因此,大家不要轻视这个小道,一个小道,会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甚至有很多人,可能一生也没有弄明白,这条小道。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格律诗的十六式吧!一、五言绝句(四式)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押韵)说明:这里的⊙,表示可平可仄。
平,即平声字,古汉语中的上平声和下平声即是。
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即是。
仄,指仄声字,古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即是。
现代汉语的上声、去声即是。
用古汉语标准写的诗词,叫用古声韵,用现代汉语写的诗词,叫用新声韵。
韵,就是韵脚。
押韵,就是去押前面的一个韵脚。
所有例诗,皆为古汉语标准。
下同。
例诗:王勃《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山山黄叶飞。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
(押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押韵)例诗:卢纶《塞下曲》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押韵) 例诗: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
(押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押韵) 例诗: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七言绝句(四式)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押韵) 例诗: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格律大全目录(一)概述(二)平仄(01)关于近体诗(02)平仄的基本格式(03)“对”和“粘”的规则(04)五言绝句的其他格式(05)五言律诗(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07)格式以外的规则第一、“一三五不论”第二、“孤平拗救”第三、“三四字互救”第四、“对句相救”(08)简便的公式(09)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10)小律和排律(三)对仗(01)律诗的结构(02)对仗的基本含义(03)对仗在一首诗中的位置(04)工对的追求(05)宽对的必要(06)“合掌”之忌(四)诗韵…………………………………(01)关于押韵(02)诗韵和新韵(03)诗韵的由来和延续(04)关于平水韵(05)现代人用诗韵的困难和解决办法(06)关于邻韵(07)关于诗韵改革(五)关于词(01)词的起源和多种称谓(02)词的平仄(03)词的句子长短(04)词的对仗(05)词的押韵(06)词韵(07)词的一些专门术语(一)概述本文的目的,是为想要学习诗词格律的人,提供一条准确而又简捷快速的途径。
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
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
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
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
这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
开国领袖、也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
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
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
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
又如,喜欢踢足球的人,自然也都以遵守它的规则为乐。
随便踢就没有意思了,没有规则就没有球艺。
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格律对诗词创作的约束,掌握诗词格律并不难,只要有兴趣学,只要学习得法。
本文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少的文字、方便记忆的表达方式,来讲清诗词格律的全部主要内容。
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一是用韵。
这两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
(二)平仄诗、词都要讲平仄,现在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
(01)关于近体待我们要讲的诗律,指的是近体诗的格律,不涉及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
近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有严格的要求。
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
基础是绝句,明白了绝句,其他就好懂了。
(02)平仄的基本格式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他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
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格式”背熟,记住。
从基本格式推导其他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
如果把全部16种格式都开列出来,机械硬背,那是不容易记住的。
这个“基本格式”中所说的“平”,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阴平”字和“阳平”字;“仄”,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里的“上声”字和“去声”字。
这里所以只能说“大体上”,是因为并不完全如此。
对这个问题,后面还要专门讲述。
上面说的这种基本格式,其实是五言绝句的一种。
试举两例。
例一: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诗中第一个字,本应用仄声字,却用了“天”字,是平声字,但在此处是允许的。
原因,后面会讲到。
)例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字,在唐韵里是读仄声的,后面会讲到。
)(03)“对”和“粘”的规则从上面所举的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
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
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
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
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对句”。
这样也就是说,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
“对”和“粘”,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声字,第二句中的“河”字是平声字,符合“对”的要求,第二句的“河”字与第三句的“穷”字都是平声字,符合“粘”的要求。
第三句的“穷”字是平声字,而第四句的“上”字是仄声字,又符合“对”的要求。
掌握了“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本格式很容易地推导出其他各种平仄格式。
(04)五言绝句的基他格式绝句和律诗,都有一个要求,即偶句必须押韵,单句不用押韵(首句是个例外,押韵或不押韵都可以)。
拿绝句来讲,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
如《登鹳雀楼》中的“流”字和“楼”字就是押韵的。
押韵的字又必须是平声字。
当然,也有押仄声韵的诗,但很少,不属于一般情况,在此暂且不论。
按照偶句平声押韵的要求,再加上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从上面讲过的那种基本格式,推导出其他各种不同的格式。
如前所述,基本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个格式中(共四句)的每一句,都可以做首句。
每换一种首句,就是一种新的格式。
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作为首句,那么,下一句必须与之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以便押韵,那就只能选“仄仄仄平平”。
第三句必须与第二句相“粘”,又必须以仄声字结尾,那就得选“仄仄平平仄”。
第四句要与第三句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那就只能选“平平仄仄平”。
这样就产生了第二种格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举例: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
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刘禹锡《路旁曲》依此类推,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作为首句,就可以推导出第三种格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诗:岸芳春色晚,水影夕阳微。
寂寂深烟里,渔舟夜不归。
——司空曙《黄子陂》如以第四句作为首句,又可推导出第四种格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例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以上是五言绝句的全部格式,共四种。
其实就是基本格式中的四句倒换先后次序产生的。
不同的首句,导出不同的格式。
对这四种格式,当然也可以机械地硬背硬记。
不过,还是把硬记和掌握规律结合起来,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05)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单就平仄。
句式而言,把五言绝句按照“对”和“粘”的规则继续往后延伸四句,变为八句,即成五言律诗。
因为五言绝句有四种格式,所以五言律诗也有相应的四种格式。
第一种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可以看出,这实际上就是把前面讲过的基本格式重复两遍。
举例: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处出尘氛。
——桂甫《观李固清司马弟出水图》需要注意的是,例诗中常有一些字,表面上看似乎并不完全符合格式的规定,这都是有原因的,将在后面逐步说明。
第二种格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种格式首句入韵。
举例: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州。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水流。
锡飞常见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莫随惠远游。
——杜甫《玄武禅师屋壁》第三种格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举例: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第四种格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种格式也是首句入韵。
举例: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前面说的都是五言诗,现在开始讲七言诗,包括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简称七绝和七律。
七言诗的平仄格式,就是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要与该五言句子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
以五言诗的基本平仄格式来讲,变成七言诗就成了这样: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也就是七言绝句的第一种格式。
在实际运用上,七言诗的第一个字,平仄要求不严格,平仄两可。
举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七言绝句的第二种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此格式首句入韵。
举例: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鲁迅《悼杨铨》七言绝句的第三种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举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七言绝句的第四种格式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种格式首句入韵。
举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现在讲讲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也有四种格式,并且和五言律诗的四种格式是相对应的,只是每句诗的前面多了两个字。
七言律诗的第一种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举例: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白居易《城上夜宴》七言律诗的第二种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此格式首句入韵。
举例: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晏殊《寓意》“达”字在诗韵中读仄声。
关于韵的问题,后面还要专门讲。
七言律诗的第三种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举例: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