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整合课程发展趋势及意义》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学科整合课程发展趋势及意义》论文

一、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的含义及特点

当今世界诸国充分认识到知识相互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注重促进学科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课程改革与发展重要目标之一。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课程知识体系的复杂性使得课程的整合性下降,所以学科整合主要在低年级阶段进行,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多学科知识。相应地,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应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学校与学生发展的需求,小学阶段则以综合课程为主。显然,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整合”便成为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方式之一。而学科课程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课程类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仍然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学科间课程整合是课程整合的初级形态,也是较为适合当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是学校进行课程整合实践探索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形式之一,因此,对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的研究,首先就必须要明确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的涵义及其特点。

二、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实践探索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1.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学理的引导缺乏

许多学校意识到学科间进行课程整合的重要性,不断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也或者将实践中成功的学校经验与成果应用于自身学校,而在这一过程中缺乏有关小学学校进行学科间课程整合学理的引导,往往导致学校教师、家长等关涉人员无法厘定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的内涵、目的与途径,对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内涵认识存在错误理念。

2.缺乏以校为本的课程理念作为指导,注重移植

虽然在实践探索中,有些小学学校成为课程整合的成功范例,尤其是学科间课程整合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样,也为其他学校进行学科间课程整合提供了典范与启示,但是不同的学校所处的环境不同,可利用的校内外资源也不相同,这就是说,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强调学校利用自身资源的前提下进行整合,小学学校进行学科间课程整合不可能去盲目去移植和复制成功学校的经验,当然不是成功范例一无是处,而是小学学校首先应该明确自身的以校为本的课程理念,以此作为指导,从成功的范例中获得启示。

3.整合过程过于关注的是科目结构的平面调整

小学阶段进行学科间课程整合的目的即希望学科知识能够促进小学生完整发展,防止小学生因为学科分立而产生偏科现象,科目过多而增加小学生负担。事实上,单纯的某一学科课程不能够完成促进小学生的完整发展,如果各门学科之间彼

此孤立、分割,那么将导致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分割,使其发展失去整体性与连续性,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后果。

4.课程整合的系统运行支持弱化

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运行系统。在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时,可能不易整合校长、教师、家长间的想法,不易形成共识,因此,如何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但是又要如何统合不同教师之间的专业判断?如何解决教师之间理念冲突,以及校长和教师之间的理念冲突?如何促进教师团队工作的和谐与公平性?如何和家长进行沟通与互动?如何引导家长适度参与,但是又要避免太多的干预?这些问题对学校进行学科间课程整合是很大的挑战,致使参与人员不免会质疑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的可能性与价值

三、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有效性的策略

1.理念上重新定位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

要克服实践探索中关于学科间课程整合出现的困难与障碍,首先应该从理念上纠正对“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的误解,明确“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概念。上文已经清楚详细地论证了“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的内涵:遵循以校为本的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标准,对学科间相通点、联结点的整合与重组,以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零碎的分科课程统合为具有联结关系的整体性知识,培养小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实现小学生完整发展的一个过程。因此,学校层面要进行学科间课程整合,不能对“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几个字产生望文生义的误解,认为学科间课程整合就是形式上的综合,甚至将其认为是超学科课程设计,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观点,导致在实际中关于学科间实质上的联系少之又少。对“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概念正确的理解,还有助于澄清对其看成知识的大拼盘的误解,从而使参与者正确地基于学校自身实际寻找学科之间的共同支撑点与联结点。

2.明确以校为本的课程理念,依据课程标准是关键环节

首先,明确以校为本的课程理念,对学校发展以及教育目标的达成也起到关键作用。所谓以校为本的课程理念即学校在国家教育政策引导之下,为了实现国家基本教育目的和实现学校自身教育理想,立足于校情而设定的课程观。实现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离不开学校办学和育人的理念与目标。目标决定了学校自身的办学方向,也决定了学校课程发展思路与程度。因此,学校要将学科间课程整合落到实处,不是仅成为一种响亮的口号,无视以校为本的课程理念,而是基于学校办学和育人的理念与经验,明确以校为本的课程理念,适应学生需求、教师现状、家长思想,赢得了教师认同、家长理解、公众支持和各方面人员的广泛参与,让学科间课程整合成为践行这一理念的一种途径,从而学科间课程整合才具有了实质性的意

义。其次,由校长招集行政人员、教师、专家学者、家长、小学生组织课程团队,梳理课程标准的发展方向与统筹全年级的学科课程标准,由学校订定大方向再由课程小组进行规划与设计,如此可以减轻教师自行梳理课程标准的负担。同时学校也应确实建立评鉴机制,定期审查学科间课程整合的实施状况以确认其有效性。

3.整体关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间课程整合

虽然一些小学已经行走在学科间课程整合的路上,但是不乏有学校存在着为进行学科间课程整合而进行整合的现象,学校自身的主体作用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往往导致学科间课程整合成为一种形式,而在实践过程整合方式单一,学科课程与课程整合仍然是两张皮,没有融合,给人一种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只能徒增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占用工作时间,最终达不到预想的整合效果,反而导致教师进行课程整合动力不足,停滞不前。事实上,小学学科间课程整合的立足点即对学科间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与整合,实现知识之间的相融点实现实质性的连结,虽然在本质上没有改变学科课程的性质、作用和数量,但将整合思想应用于学科课程之中,优化了学科课程结构,建立了学科之间多层、全方位的有机融合。整合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为了更好运用这种手段,多样化的整合形式是离不开的,这就需要学校自身发挥独特优势,对学校实际进行整体关注,既可以以学科基本概念为组织中心,也可以是以主题为组织中心还可以以技能的方式为组织中心,不管以何种形式进行组织,目的是实现科目领域间的连接,最终使其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