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降糖药分类说明知识讲解
降糖药的分类及原理
降糖药的分类及原理
降糖药的分类及作用原理概括如下:
1. 胰岛素类:促进糖原合成、抑制肝糖原分解,如人胰岛素。
2. 磺酰脲类: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如格列美脲。
3. 胰高血糖素类:促进胰腺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如芡实甲肽。
4. α-糖苷酶抑制剂: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如阿卡波糖。
5. 二萜内酯类: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如甲格珠ARGIN。
6. PPARs激动剂:降低胰岛素抵抗,如吡格列酮。
7. SGLT-2抑制剂: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再吸收,如DAPA。
卡车上陡坡需注意事项:
1. 事先检查制动系统,保证制动性能良好。
2. 降低速度,切换到低档位慢行。
3. 加速时稳定踩油门,避免发动机熄火。
4. 上坡过程中不要停车,以免起步困难。
5. 利用转向技巧,Z字形上山。
釜底抽薪灭火原理:
1. 隔绝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抽掉“薪”燃料。
2. 盖灭、扑灭火焰,抽掉“薪”的热量。
3. 冷却物体,降低温度到燃点以下。
4. 封闭容器,抽掉氧气。
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原理:
1. 强化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的根源。
2. 鼓励批判性思维,提出疑问和质疑。
3. 培养创造力,进行发散性思考。
4. 激发想象力,进行假设性推理。
5. 重视团队合作,互补思维盲区。
6. 推崇试错精神,不惧失败继续尝试。
7. 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获得灵感。
8. 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糖尿病药物分类汇总和归纳
糖尿病药物分类汇总和归纳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患者。
针对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对糖尿病药物进行分类汇总和归纳,以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一、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
它们直接补充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根据作用机制和来源不同,胰岛素类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快速作用型胰岛素的作用快速,可以在进餐前或进餐时注射,以提供及时的胰岛素供给。
常见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药物有胰岛素亚切、胰岛素利素等。
2. 中速作用型胰岛素中速作用型胰岛素的作用相对较慢,可以在进餐前30分钟到1小时注射,以抑制餐后高血糖。
常见的中速作用型胰岛素药物有胰岛素吲哚菁、胰岛素维达等。
3. 长效型胰岛素长效型胰岛素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提供持续胰岛素供给,帮助控制空腹和夜间血糖。
常见的长效型胰岛素药物有胰岛素格列齐特、胰岛素劳拉等。
4. 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促泌剂的作用机制是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胰岛素促泌剂药物有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等。
二、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水平。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肝葡萄糖生成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双胍类药物有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
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血糖升高的速度。
常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3.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自然GLP-1的作用,促使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有西格列汀、阿利塞普等。
4. 胰岛素抵抗改善药物胰岛素抵抗改善药物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种类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种类1.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口服降糖药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是口服降糖药中的主要药物之一,常见的包括二甲双胍(Metformin)和磺脲类双胍(Sulfonylureas)。
- 该类药物通过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糖原合成和提高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1.2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主要包括格列本脲(Glimepiride)、格列齐特(Gliclazide)和格列美脲(Glyburide)等。
-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1.3 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肠道糖苷酶酶活性的药物,常见的包括阿卡波糖(Acarbose)和沙格列酮(Miglitol)等。
- 它们通过延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起到降糖的作用。
1.4 睾酮受体激动剂- 睾酮受体激动剂是一类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常见的包括丙戊酸二丁酯(Pioglitazone)和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等。
- 它们通过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降低机体对葡萄糖的产生、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使用能力来降低血糖水平。
1.5 增强胰岛素分泌剂- 增强胰岛素分泌剂是一类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常见的包括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似物(Repaglinide)和胰岛素促分泌素(Glinides)等。
- 它们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2. 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口服降糖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药物说明进行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服用。
-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并及时向医生汇报药效和不适情况。
- 需要注意口服降糖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低血糖、消化道反应等,遇到严重副作用应及时就医。
- 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应用的注意事项ppt课件
二)格列奈类:胰岛素促泌剂
(★格列奈类降糖药也是胰岛素促泌剂, 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相似,其有“快进、快 效、快出”的作用特点,有效模拟胰岛素 生理分泌,对β细胞有保护作用。较少发 生低血糖。 ★因其92%经肝胆代谢,更适合老年和糖 尿病肾病患者。 ★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 列奈(唐力)等。
四)胰岛素增敏剂:不受饮食影响
★又名格列酮类降糖药,作用机制是增加胰 岛素的敏感性。其作用持久,不受饮食影响, 因此饭前饭后服用均可。 ★单用不引起低血糖。一天服用2次。该药服 用期间,需要注意是否有体重增加和呼吸困 难的情况出现。 ★心衰、水肿及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文迪雅)、吡格列 酮(瑞彤)等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应用的注 意事项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
1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 非磺脲类(格列奈类) 2、双胍类: 3、a-糖苷酶抑制剂 4、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 注意同类药物不能叠加,且磺脲类药物不能 和格列奈类同服,其余可相互配伍。
(一)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是传统的口服降糖药,属于内源性的胰岛素促 泌剂,降糖作用快,能降低正常的血糖,因此有发生低血 糖的副作用。如表现:发抖、心跳加快 、头晕想睡、 焦 虑不安、饥饿、出虚汗、视觉模糊、四肢无力、情绪不稳 此类药物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机体组 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起到降糖的作用 。 ★注:使用这类降糖药,服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同时 密切监测血糖,尤其是老年病人;必须严格在饭前服用, 患者外出需要随身携带糖果。 ★磺脲类的代表药物有优降糖、达美康缓释片、瑞易宁、 亚莫利、消渴丸(含优降糖)等。新一代的磺脲类降糖药 有了缓释、控释剂型,一天仅空腹服用一次即可。
二、口服降糖药的时间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血糖药分类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血糖药分类常见口服降血糖药分类
口服降血糖药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一类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并控制糖尿病症状。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物类型的不同,口服降血糖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胰岛素增敏剂
- 儿茶酚胺类增敏剂:如格列美脲,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提高胰岛素的分泌。
- 基于胰岛素受体激活的类增敏剂:如噻唑烷酮类药物,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2. 胰岛素促泌剂
- 磺脲类:如格列奈,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 肽类促泌剂:如胰岛素释放肽-1(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促进GLP-1的释放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3. 胰岛素抑制剂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可以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少葡萄糖的吸收。
- 葡萄糖生成酶抑制剂:如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脏中葡萄糖生成酶的活性,降低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
4. 二重性治疗药物
- 胰岛素增敏剂与促泌剂联合用药:如格列奈联合胰岛素,可以同时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 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用药:通过减少葡萄糖的产生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有效降低血糖。
以上是常见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分类,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制和适用对象。
在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时,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请遵循医生嘱托,并按照药物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来使用药物。
十大类降糖药物的特点与用药注意事项
十大类降糖药物的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递增,大家对如何正确服用降糖药物也越来越关注。
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较多,因作用机制不同和作用特点也不同,在药物的选择上应因人因病因药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接下来逸仙药师介绍十大类降糖药的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其中口服降糖药八类,注射用降糖药两类。
一、双胍类药物代表药物:二甲双胍作用机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可减少肝糖输出、改善肌肉糖原合成和减少小肠内葡萄糖吸收。
优点:降糖效果好,尤其降空腹血糖效果好,且单独使用不发生低血糖,可降低体重,有心血管的获益;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一线)用药。
缺点:胃肠道反应多见。
注意事项:餐中或餐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长期使用的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二、α-糖苷酶抑制剂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作用机制:抑制糖苷键水解,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优点:不引起低血糖,有降体重作用,尤其适用于我国以碳水化合物摄入为主的人群。
是当前MD诊治指南中推荐使用的一线药,也是我国唯一获得葡萄糖耐量受损适应证的药物。
缺点:初用时有腹胀、排气增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禁用于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者、患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疾患、严重肾损的患者,18岁以下患者及孕妇不应使用。
三、磺酰脲类药物代表药物: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作用机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因此,用此类药的前提是患者有一定的胰岛功能。
优点:降糖效果好。
主要用于有一定β细胞功能、无磺脲类药物使用禁忌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不适合使用二甲双胍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首选,或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联合用药方案首选。
缺点:易发生低血糖风险及体重增加。
肝功能不全者原则上禁用磺脲类药物。
肾功能不全者原则上禁用磺脲类药物,但格列喹酮例外。
注意事项:对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更容易发生低血糖,比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
糖尿病降糖药分类2024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需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以及药物治疗来降低血糖水平。
其中,糖尿病降糖药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降糖药的分类,为患者选择适合的降糖药提供参考。
正文内容:一、胰岛素增敏剂1.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
它们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减少胰岛素抵抗和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2.呋塞胺类药物:呋塞胺类药物通过抑制小肠内的糖和脂肪的吸收,减少胃肠蠕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肠道内的葡萄糖吸收,从而使餐后血糖上升的幅度减小。
常见的药物包括阿卡波糖、伊纳卡糖等。
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1.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如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
它们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
2.胰岛素促分泌素样药物:这类药物模拟胰岛素促分泌素的作用,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常用的药物包括普拉格列特等。
三、胰岛素替代治疗1.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快速作用型胰岛素注射剂适用于临时升高血糖的情况,如餐后高血糖、运动后血糖升高等。
2.中作用型胰岛素:中作用型胰岛素注射剂适用于长效或多次剂量胰岛素替代治疗,如罗麦来胰岛二、人胰岛素。
四、肠道抑制糖吸收药1.菊粉酯类药物:菊粉酯类药物能够阻断小肠内尤其是空肠内的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减少胰岛素的需求。
2.肠道激素类药物:肠道激素类药物通过调节肠道葡萄糖的吸收来控制血糖水平。
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肠促胰岛素样肽等。
五、其他降糖药1.脂肪酸类药物:脂肪酸类药物通过调节脂肪代谢来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如他格列奈等。
2.硫脲类药物:硫脲类药物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以及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如格列吡嗪等。
总结:糖尿病降糖药的分类有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替代治疗、肠道抑制糖吸收药和其他降糖药等。
糖尿病药物科普
糖尿病药物科普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在国内发病率逐年上升。
糖尿病的治疗要求患者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糖尿病药物。
一、口服降糖药
1、磺脲类药物: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
这类药物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使得细胞吸收更多的葡萄糖。
该类药物需要患者定时服用,最好在餐后半小时内服用。
2、双重促胰岛素释放素类药物:如格列奈治、那格列奈等。
该类药物可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并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
需要注意的是,该类药物应在早餐前使用,遵循医生的建议。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伊格列汀等。
该类药物可以抑制肠道对于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建议在餐前使用。
二、胰岛素
1、长效胰岛素:基本上每天只需注射一次,通常在晚饭后使用。
2、中效胰岛素:需要两次到三次注射,通常在早餐和晚餐前
使用。
3、短效胰岛素:通常在进食前的30分钟使用,应用范围较宽,但过多的使用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三、胰岛素联合口服药
如格列奈汀用于联合磺脲类药物等。
注意事项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降糖药物,都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使用。
同时,在服用药物的同时,需要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做好血糖监测工作,避免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疾病,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治疗需要耐心和细心,需要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
当然,这方面的科普信息也很重要,愿糖尿病能够早日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认知。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一、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二、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三、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时间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1、口服降糖药的分类有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药物的特点:品种有优降糖(格列本脲)、美吡哒(格列吡嗪)、达美康(格列齐特)、糖适平(格列喹酮)、亚莫力(格列美脲)等。
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
对胰岛功能完全破坏的患者,本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
本类药物起效慢,故一般提前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而且该类药物作用时间长,均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2、口服降糖药的分类有双胍
品种有盐酸二甲双胍,苯乙双胍(降糖灵)已少用。
主要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并增加胰岛素在外周组织(如肌肉)的敏感性。
单独使用本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但可引起胃肠系统的不适感而减少食欲,故可降低体重。
本类药物尤其适合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应于餐中服用,苯乙双胍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要谨慎使用;二甲双胍(如格华止)比较好,但对容易缺氧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肝肾功能差者不宜用。
3、口服降糖药的分类有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品种主要有拜糖苹、卡博平(阿卡波糖)、倍欣(伏格列波糖),主要可抑制小肠的0c一糖苷酶,导致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不能在此段肠腔全部分解成单个葡萄糖,从而延缓葡萄糖的肠道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本类药物应于吃第一口饭时服用。
糖尿病药物分类培训课件
糖尿病药物分类
4
2、格列齐特(达美康)
第二代磺酰脲类药,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还有
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预防糖尿
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糖尿病、糖尿病伴有肥胖症 或伴有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早晚
餐前半小时服,最大剂量为每日240毫克。它适用于老年性糖尿病
糖尿病药物分类
10
1、瑞格列奈 (诺和龙,孚来迪) 诺和龙的作用特点是: (1)它能促进胰岛素从胰岛β细胞内快速释放,以起到降低血糖浓度的
作用。 (2)该药主要通过胆汁排泄,无肾毒性作用。故伴有肾功能不全的糖
尿病患者可选用诺和龙。 (3)服用此药的原则是“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它能把进餐与
治疗结合起来,仅在需要时发挥其刺激胰岛素释放的作用。故它能减 少病人低血糖的发生率。孚来迪和诺和龙一样(国产,价格便宜些), 是一种餐时血糖调节剂。它能纠正病人异常的胰岛素分泌模式,能模 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模式,能有效地控制病人的血糖浓度。伴有肾 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也可选用孚来迪治疗。
常见制剂: 苯乙双胍(降糖灵) 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
最佳用药时间:以进餐时或餐后服用为宜,这样可以减轻药物引起 的厌食、恶心等消化道反应。
降糖原理: 该类药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提高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
的摄取和利用;通过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降低过高的肝葡萄糖输出; 降低脂肪酸氧化率;提高葡萄糖的运转能力;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 胰岛素抵抗。
比喻: • 该药使细胞对胰岛素再敏感,如果没有胰岛素也不会发挥
降糖作用(车轴里上的润滑油再多没有马拉车也不会走)。
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早期应用此类药物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病情。可单独或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 尿病患者,尤其胰岛素抵抗明显者。但不宜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孕 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
降糖药分类表汇总
降糖药分类表汇总降糖药分类表汇总以下是口服降糖药的基本知识表,包括作用效果、种类、代表药物、注意事项等。
磺脲类作用机制: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适用于轻、中度T2DM 患者。
不良反应:低血糖,胰岛素分泌不足,体重增加。
代表药物: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瑞格列奈、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注意事项:磺胺类过敏者禁用,严重肝功能不全慎用。
促胰岛素分泌剂作用机制:促进胰岛素分泌,DPP-4抑制,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食物不影响。
适应范围:T2DM患者,尤其肥胖者。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代表药物:格列奈类。
注意事项:胰岛素抵抗时应停用,碘化剂检查时影响吸收。
双胍类作用机制: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消化吸收,减少肝葡萄糖输出。
适应范围:T2DM患者。
不良反应:肠胃道反应,低血糖,乳酸酸中毒。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
注意事项:一线用药,体重增加,妊娠、哺乳期禁用;联合用药中素抵抗时应停用。
噻唑烷二酮类(TZDs)作用机制: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主的患者,抗心血管风险。
不良反应:心衰、肝功能不全慎用,肝毒性。
代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注意事项:随餐服用,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后血糖升高,出现低血糖。
α-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不良反应:肠胃道反应,低血糖。
代表药物:XXX、XXX列波糖。
注意事项:服用时应随餐,出现低血糖时纠正。
SGLT-2抑制剂作用机制: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
适应范围:T2DM患者。
不良反应:多尿,泌尿系感染。
代表药物:达格列净。
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以上是口服降糖药的分类表汇总。
胰岛素类制剂基本知识表以下是胰岛素类制剂的起效时间、峰值时间、作用时间、注射方式、注射部位等信息。
速效胰岛素制剂:门冬胰岛素起效时间:10-15分钟峰值时间:1-2小时作用时间:4-6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注射部位:腹部赖脯胰岛素起效时间:10-15分钟峰值时间:1-1.5小时作用时间:4-5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制剂:重组人胰岛素R起效时间:15-60分钟峰值时间:2-4小时作用时间:5-8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R 起效时间:15-60分钟峰值时间:2-4小时作用时间:5-8小时注射方式:静脉注射中效胰岛素制剂:胰岛素NPH起效时间:2.5-3小时峰值时间:5-7小时作用时间:13-16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制剂:胰岛素PZI起效时间:3-4小时峰值时间:8-10小时作用时间:20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超长效胰岛素制剂:甘精胰岛素起效时间:2-3小时峰值时间:无峰作用时间: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注射部位:手臂前外侧地特胰岛素起效时间:3-4小时峰值时间:3-14小时作用时间: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大腿前外侧、臀部外上1/4人胰岛素70/30剂型起效时间:0.5小时峰值时间:2-12小时作用时间:14-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人胰岛素50/50剂型起效时间:0.5小时峰值时间:2-3小时作用时间:10-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赖脯75/25起效时间:15分钟峰值时间:30-70分钟作用时间:16-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门冬30R起效时间:10-20分钟峰值时间:1-4小时作用时间:14-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XXX50R起效时间:15分钟峰值时间:30-70分钟作用时间:16-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门冬50R起效时间:10-20分钟峰值时间:1-4分钟作用时间:16-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以上是胰岛素类制剂的基本知识表,不同类型的胰岛素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使用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应用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控制血糖来维持健康。
降糖药物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2. 降糖药物的分类降糖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2.1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是一类通过口服途径给予患者的药物,主要用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如下:•双胍类药物:代表性药物为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
•磺脲类药物:如磺脲脲类药物和非磺脲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
•胰岛素增敏剂: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和胰岛素增敏剂,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其他药物: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
2.2 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细胞分泌的激素,用于调节血糖水平。
胰岛素类药物是一类通过注射胰岛素给予患者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
•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短暂,通常在餐前注射,能够快速控制血糖。
•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较短,通常在餐前注射,能够持续降低血糖。
•长效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通常在餐后注射,能够提供全天的血糖控制。
3. 降糖药物的应用降糖药物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病情和生活习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情况,可以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3.2 综合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监测血糖和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
降糖药物在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
【正式版】降糖药物解读PPT文档
利拉鲁肽 西格列丁
胰岛素抵抗 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
二甲双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机制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肝糖原输出、延缓肠道 对葡萄糖的吸收。
噻唑烷二酮类/吡格列酮
机制 增加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 ,
减少肝糖输出
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a-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作用在肾脏-阻断近曲小管对GS的重吸收来增加 尿糖排出。GS在肾脏近曲小管在SGLT-2的作用 下重吸收入血。
口服药物的分类
• 临床常用的品种按功能或作用可以分为:
• 一.促胰岛素分泌剂: • 1)磺脲类: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等 • 2)非磺脲类:诺和龙(瑞格列奈) • 3)GLP-1相关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和DDP-4抑制剂):利拉鲁肽 西格列丁类 • 二.促进葡萄糖在周围组织细胞的代谢剂:二甲双胍 • 三.抑制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α-葡萄糖苷酶抑制:阿卡波糖 • 四.作用在肾脏-阻断近曲小管对GS的重吸收来增加尿糖排出。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共
转运蛋白2抑制剂):恩格列净;GS在肾脏近曲小管在SGLT-2的作用下重吸收入血: • 六.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吡格列酮
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制
磺脲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非磺脲类 GLP-1相关药物
格列美脲 瑞格列奈
机制
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
GLP-1受体激动剂 DDP-4抑制剂
DDP-4抑制剂
DDP-4:是一种细胞表面的丝氨酸蛋白酶。也叫酵素;也叫二肽基肽酶4;主要作用是分
解体内的蛋白质;在肠道中高表达。其中一种被DDP-4分解的蛋白质就是GLP-1;
糖尿病《降糖药》最全的药物分类
糖尿病《降糖药》最全的药物分类分类的方法有以下三种:按作用的机理分类;按物种分类;按作用时间特点可分类;一、常用的降糖药物按作用的机理共分为:1、主要有胰岛素及其类似物;2、磺酰脲类促泌剂;3、二甲双胍类;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5、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促敏剂;6、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7、GLP-1受体激动剂;8、DPP-4酶抑制剂;9、中药和中成药九大类。
二、按药物种类分为:降糖中药类:有单方,验方,秘方,中成药;根据三消证辨证论治;降糖化学类;降糖化学药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
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分为:二甲双胍是被多国指南一致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
如果患者对二甲双胍不耐受或有禁忌症,则采用磺脲类、噻唑烷二酮、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及胰岛素这6种二线降糖药物的一种作为起始治疗。
若治疗3个月HbAlc未达标,则考虑增加1种二线降糖药。
一、刺激胰岛素分泌药1.磺酰脲类●格列吡嗪用法用量:2.5~5mg/次,2~3次/日,日剂量:2.5-20mg,最大30mg服用时间:饭前半小时作用特点:除降血糖外,还有降脂和抗凝血作用,老年人使用较安全。
也适合于伴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排泄渠道:90%肾脏,10%粪便●格列吡嗪控释片或缓释片用法用量:5~10mg/次,1次/日,日剂量:5-15mg,最大20mg服用时间:与早餐同服作用特点:同上。
为长效制剂,服用次数少,降糖平稳。
应整片吞服,不可嚼碎或掰开服,粪便中可出现药片样物质,为正常现象,是包裹片剂的不溶性外壳排泄渠道:90%肾脏,10%粪便●格列喹酮用法用量:15~30mg/次,2~3次/日,日剂量:15-120mg,最大180mg服用时间:饭前半小时作用特点:降糖作用相对较弱,但该药主要从胆道排泄,特别适用于并发糖尿病肾病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排泄渠道:5%肾脏,95%胆汁●格列齐特用法用量:40~80mg/次,2~3次/日,日剂量:80~240mg,最大320mg服用时间:饭前半小时作用特点:降糖比较温和,还能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用药分类及原理介绍四种降糖药物
糖尿病用药分类及原理介绍四种降糖药物
第一,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的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这种药物的主要原理是促进胰岛素,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抑制肝糖原的形成,降低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增敏剂不仅能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血脂和血压。
很多患者在用药期间会出现低血糖、体重增加、水肿等症状。
第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百平、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常见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以减少食物中的淀粉,促进人体吸收,改善血糖,降低餐后血糖。
长期使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
第三,促进周围组织和细胞的葡萄糖代谢。
常见的药物有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可以减少肝糖原的产生,降低血糖。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引起乳酸酸中毒。
刚开始的时候,最好是小剂量服用。
第四,胰岛素促分泌素。
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能刺激胰岛素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
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每种药物的作用不同,起效时间也不同。
服用时,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避免低血糖和不良反应。
降糖药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调节血糖,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糖药分类说明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按作用的机理共分为八种,主要有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磺脲酰类促泌剂、二甲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促敏剂、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GLP-1受体激动剂、DDP-4酶抑制剂和中成药九大类多个品种。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综合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外周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
降糖化学药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
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类、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
注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及类似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和DDP-4酶抑制剂等。
化学降糖药种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
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
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
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
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很快即被完全吸收。
血浆半衰期为1.5小时,代谢完全,其代谢产物不具有降血糖作用,代谢产物绝大部分经胆道消化系统排泄。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且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以上为目前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其降糖强度从强至弱的次序为: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奇特。
非磺脲类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可直接改善胰岛素早相分泌缺陷,对降低餐后血糖有着独特的优势。
研究发现,瑞格列奈治疗组的I相胰岛素分泌可恢复至健康对照组水平。
瑞格列奈还可以恢复胰岛素脉冲式分泌,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适用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二甲双胍类盐酸二甲双胍是首选一线降糖药,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
它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其降糖作用较苯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药比较,本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减轻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是儿童、超重和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
主要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用于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治疗;由于它对胃肠道的反应大,应于进餐中或餐后服用。
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α-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本类药物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
其常用药物有:糖-100、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一)糖-100:主要成分BTD-1是调节饭后血糖急速增加的大豆发酵提取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MORI利用脱脂豆粕生产的。
枯草芽孢杆菌MORI产生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小肠绒毛里面的α-葡萄糖苷酶有很好的抑制活性。
(二)阿卡波糖(拜唐平):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
可用于各型糖尿病,以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亦可用于对其它口服降糖药药效不明显的患者。
(三)伏格列波糖(倍欣):为新一代α糖苷酶抑制剂。
该药对小肠黏膜的α-葡萄苷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苷糖酶)的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对来源于胰腺的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弱。
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也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胰岛素增敏剂本类药物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限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
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合用,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其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一)罗格列酮(文迪雅):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对于因胰岛素缺乏引起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胰岛素分泌量极少的2型糖尿病无效。
老年患者及肾功能损害者服用时无需调整剂量。
贫血、浮肿、心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肝功能不全患者不适用。
作为常用的降糖药,文迪雅由于存在引发心血管疾病风险,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已停止了该药在中国的推广工作,专家建议酌情慎用。
(二)吡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可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的处理,并减少肝糖的输出。
适用于2型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
在临床对照试验中,吡格列酮与磺酰脲、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能提高疗效。
同时随着同类药罗格列酮(文迪亚)在全球的使用受到限制或者禁止,吡格列酮的市场将有所扩大。
二肽基肽酶-4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自2006年10月以来在全球80多个国家获得批准,2010年在中国上市。
它提高一种被称为"肠促胰岛激素"GLP-1的生理机制减少GLP-1在人体内的失活,通过影响胰腺中的β细胞和α细胞来调节葡萄糖水平。
目前二肽基肽酶已有多个产品上市,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GLP-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多肽,GLP-1受体激动剂是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两种主要的肠促胰素。
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分泌、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
具有减轻体重作用,并且可能在降低血压等方面有较好的前景。
GLP-1的存在是β细胞再生的重要条件。
2004年发现,使用GLP-1后,β细胞再生增强而凋亡受抑制,并促进了胰管干细胞向β细胞分化。
GLP-1类似物被称为β细胞的分化因子(使新生增加)、生长因子(使复制增强)和生存因子(使生存时间延长、凋亡减少)。
2005年FDA批准皮下制剂使用,如艾塞那肽,利拉鲁肽,适用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等联合应用不能充分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人。
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物胰岛素是最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之一,胰岛素制剂在全球糖尿病药物中的使用量也位居第一。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是唯一治疗药物,此外,约有3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需要使用胰岛素。
目前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都在加紧对胰岛素非注射剂的研发。
降糖药副作用降糖药共同的副作用为低血糖。
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但与其他药物连用时仍可能发生。
患者有可能会出现强烈空腹感、出冷汗、全身无力、心悸、手脚发抖、眼睛发花、头疼、发呆等现象,严重时会发生昏迷。
应口服碳水化合物或含葡萄糖饮料,严重时应立即注射葡萄糖。
双胍类双胍类的降糖药对肠胃的伤害较大,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酮尿和乳酸酸中毒。
单独用药不会发生低血糖。
磺脲类1、低血糖。
2、白细胞减少。
可出现嗓子痛,伴有寒战的高热,有口腔炎、全身酸懒等症状。
应去医院检查白细胞,如白细胞减少,则更换药物。
3、溶血性贫血。
尿呈黄褐色或红色,皮肤及眼睛有黄染,发热,颜面发白,疲劳无力。
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增加体重。
单独用药基本不会低血糖。
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唐苹)等α-糖苷酶抑制剂除腹内气体增加外,其他不良反应较少。
胰岛素增敏剂水潴留,颜面和手脚浮肿,影响食欲体重严重下降时应停药。
GLP-1受体激动剂胰腺炎病史患者禁用本药。
中药种类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
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与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其特点是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方的使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注重防治糖尿病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单味降糖中药(一)黄芪: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作用。
临床常用黄芪配合滋阴药如生地、玄参、麦冬等治疗糖尿病。
(二)黄连:煎剂有降低血糖作用。
从黄连整药中提炼的小檗碱(黄连素)可减少体重,显著改善葡萄糖耐量,还可增加脂肪燃烧,减少脂肪合成。
(三)黄精: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四)地黄(包括生地、熟地):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且可改善血脂异常。
临床应用于糖尿病时,多以生地配天冬、枸杞子等。
(五)人参:人参多糖有降血糖作用。
人参还能增强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
对轻症糖尿病,人参可与生地合用,人参每日用量为3~9克。
(六)山药:可显著降低实验小鼠的血糖,并可明显对抗血糖升高。
(七)鬼箭羽:有降血糖及增加体重的作用,并促使胰岛细胞增殖,胰β细胞增生。
(八)麦冬:可降低血糖,并促使胰岛细胞恢复,肝糖原增加。
单药有降糖作用的还有葛根、枸杞子、山萸肉、茯苓、玉竹、桑叶、桑白皮、桑椹、菟丝子、玄参、丹参、知母、仙鹤草、地骨皮、花粉、肉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