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云南农业发展现状总结报告(二)

云南农业发展现状总结报告(二)

云南农业发展现状总结报告(二)
云南农业发展现状总结报告
一、农业基本情况
•云南是中国农业大省之一
•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种植和发展•农业人口占比较高
二、云南农业发展现状
农业产业结构
•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等
•特色农产品有普洱茶、蔬菜等
农业生产方式
•种植业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规模化逐渐增加•畜牧业发展较快,养殖规模化对生态环境带来挑战农业技术应用
•全省农业科技创新机制逐渐完善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
三、云南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
2.农业生产方式不环保
3.农产品加工产业相对落后
四、云南农业发展的对策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多元化种植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
•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升级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农业生态效益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结论
云南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等对策,可以进一步促进云南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云南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云南民族关系的影响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云南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云南民族关系的影响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二、云南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云南民族关系的影响云南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边疆山区省。

全省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是全国民族成分最多的一个省。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国境线长4061公里。

全省山地面积占94%,河谷平地和坝区占6%。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釆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既与全国民族关系主流相一致,又具有云南特点的民族关系格局。

对这一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云南各民族所依托的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无疑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使云南成为中国古人类的发源地和民族成分最多的地区云南省位于东经97~31’至106。

12’,北纬21。

8+至29。

15+之间。

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跨99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

全省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体分为三个阶梯逐层递降。

德钦、中甸一带为最高一级阶梯。

德钦县境内的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的最高点。

滇中高原为第二级阶梯,海拔一般在2000米左右。

西南部、南部为第三级阶梯,从北向南,平均每公里降低6米,最低点在河口县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海拔仅67.4米。

省境西部为横断山脉及其余脉,几条大江大河顺着山势地形,呈扇形向东(金沙江)、向东南(红河)、向南(澜沧江、怒江)流去,高山南北纵列,大江成帚状展开,高山峡谷相间。

高黎贡山是恩梅开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是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云岭是澜沧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

各江强烈下切,形成气势磅礴的三大峡谷。

省境东部是云贵高原的主体,亦称滇东高原,地形波涛状起伏,大面积的土地高低参差,而在一定范围内又有平缓的高原面。

如从宣威起经曲靖、昆明、楚雄至大理,海拔2000至2200米,顶端平坦圆浑,形成一系列山间断层盆地,称为“坝子”,有的成群成带,按一定方向排列,有的则孤立地镶嵌在山峦之中。

省境南部及西南部和东南部为中、低山宽谷盆地区,冲积坝子较多。

云南概况PPT课件

云南概况PPT课件

云南正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以适应社会发 展的需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医疗卫生
医疗设施
云南拥有完善的医疗设施,包括大型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
医疗政策
云南实施了多项医疗政策,如医疗保险制度, 以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医疗服务
云南的医疗服务水平较高,医生专业素养良 好,医疗设备先进。
医疗改革
面向未来的云南
创新驱动
未来云南的发展需要依靠创新驱动。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企业孵化 等方面的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 不断的动力。
区域合作
加强与周边省份和国家的区域合作, 共同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交 通、物流、贸易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THANKS
感谢观看
人口与民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25个少数民族,如 彝族、傣族、苗族、纳西族等。全省人口约4700万。
02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01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与多个省 份接壤,并拥有漫长的边境线, 与越南、老挝和缅甸等国相邻。
02
云南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是 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的上游源 头,具有重要战略地理位置。
云南概览
地理位置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与多个省份接壤,并拥有长达 4060公里的边境线,与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相邻。
气候特点
云南属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由于 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 王国”。
自然资源
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水能、生物等。其中 ,锡、锌、铜等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尤为丰富。
地形地貌
云南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 、丘陵、盆地和平原等各类地貌。

云南省情(学习笔记)

云南省情(学习笔记)

云南省情第一节基本情况一、历史建制与沿革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今云南设置益州郡,郡治设在滇池县(今晋宁),云南县是其下辖的24县之一,“云南”作为政区的名称由此出现,“云南”也至此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

元朝忽必烈灭大理国后,赛典赤被派到云南任行省平章政事,1276年,正式建立云南行省,成为全国11个省之一,从此,云南正式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治所从大理迁至昆明。

昆河铁路全长468公里62个车站,是中国连接越南的铁路干线。

在南北海拔高差1807米的线路上,平均3公里1个隧道、1公里1座桥涵,是以“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的代价完成的。

重九起义获得成功,1911年11月1日,革命者在五华山组成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蔡锷为都督,宣布对内对外方针。

数日后,各府、州、县传檄而定,全省光复,清朝在云南的统治被彻底推翻。

1913年10月,蔡锷离滇赴京,唐继尧任云南都督,掌握了全省的军政大权。

在袁准备称帝期间,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和梁启超的进步党等组织曾派人赴云南策动武装起义。

前云南督军蔡锷与云南将军唐继尧等人,于1915年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旋即建立云南都督府,组织约2万人的讨袁护国军。

因此,护国运动又称“云南起义”。

1926年11月7日,李鑫主持,在昆明市平政街节孝巷39号召开云南第一次党员会议,成立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支部。

滇缅公路,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

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

早在1935年,蒋介石就预见到,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将不可能守得住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平原地区的城市,最终国民政府必将退守西部。

中国政府正是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危机,于1938年开始修建滇缅公路。

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

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云南省基本概况

云南省基本概况

云南省基本概况云南省简称滇或云。

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以地处云岭以南得省名;又因东部在战国时为滇国辖地,而简称滇。

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1°08' ~29°15',东经97°31'~106°11'之间,东西相距885公里,南北相距910公里,北回归线从南部通过。

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4060公里。

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连,北部与四川省和重庆市为邻,西北紧靠西藏那自治区。

云南是连接东南亚与亚洲腹地的枢纽和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云南泸沽湖风景[面积]39.4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4.1%。

[人口]2003年末全省总人口4375.6万人。

[民族]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

主要民族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景颇、纳西、瑶、独龙、阿昌、水、佤等。

其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壮族、傣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多、分布广的省份之一。

[行政区划]云南省下辖5个地级市,3个地区,8个自治州,9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80个县,29个自治县。

[省会]昆明。

[主要城市]昆明、大理、曲靖、昭通、玉溪、个旧、思茅、景洪、保山、楚雄、瑞丽等。

[地形]省内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1500米,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4%,山间盆地零星散布其中。

地势西北高东南部低,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高山深谷相间,省内最高峰为梅里雪山的卡里博峰(6740米)。

东南部为低山和丘陵。

怒山、高黎贡山、玉龙雪山、云岭山、乌蒙山等为本省主要山脉。

[水文]省内600多条河流分属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南盘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全省有40多个天然湖泊,较为著名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等。

[气候]本省地处亚热带、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冬夏温差不大,干湿两季分明。

气候随海拔高度不同而呈明显的垂直差异。

云南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云南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云南农业发展基本情况云南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省份,素有“阳光之国”和“花之国”的美誉。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独特性,云南发展了丰富多样的农业产业。

本文将介绍云南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资源丰富1.土地资源:云南土地资源丰富,平均海拔较高,适宜农业发展。

全省土地面积达到39.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7800多万亩。

2.水资源:云南拥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和丰富的水资源。

包括长江、澜沧江、红河等重要江河,以及滇池、洱海等著名湖泊。

这些水资源为云南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3.气候条件:云南地处亚热带到热带交界地带,拥有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

年均气温在15℃以上,降水充沛,适宜农业生产。

二、主要农业产业1.农作物:云南以种植业为主,在农作物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

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高粱、马铃薯等。

玉米是云南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云南玉米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2.特色农产品:云南还以种植特色农产品著称。

茶叶产业是云南的一张名片,云南是中国主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之一,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

此外,咖啡、核桃、橡胶、葡萄、香菇等特色农产品也在云南得到较好的发展。

3.林业:云南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55%以上。

云南的林业发展以木材和竹材为主,同时也种植了大量的经济作物如木薯、蕨菜等。

4.畜牧业:云南的畜牧业发展也不容忽视。

当地山区适宜养牛、养羊,平原地区主要以养猪、养鸡、养鱼为主。

养殖业在农村经济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农业发展状况1.种植结构调整:云南在农业发展中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优化了农作物的品种结构,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2.种植技术创新:云南农业部门积极推行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科学的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段。

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建设农业产业园区:云南加大对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建立了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区。

云南基本概况知识

云南基本概况知识

云南基本概况知识云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南部。

云南的省会是昆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云南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它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同时也与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份相邻。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25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包括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等。

这些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传统和文化。

因此,云南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地方。

云南的自然风景非常壮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云南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如丽江古城、大理洱海、石林等等。

这些景点都展示了云南的独特之处,各有不同的美丽景色。

丽江古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美丽的水系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大理洱海是一个湖泊,周围是美丽的山脉,景色宜人。

石林则是一片奇特的石林景观,让人惊叹不已。

除了美丽的风景,云南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云南有许多珍稀的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白腹锦鸡等等。

同时,云南也是中国重要的植物资源保护区,有许多稀有的植物品种。

云南的植物资源对于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云南的气候条件多样,这也为其丰富的生物资源提供了条件。

云南的气候类型有亚热带、高山和高原气候等。

这些不同的气候条件使得云南的植被类型多样,有森林、草原、湖泊等等。

同时,云南的气候条件也适宜农业发展,云南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云南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云南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产品种类繁多。

云南的农产品有米、茶叶、水果等等。

同时,云南也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产区,有煤炭、铜、锡等矿藏。

云南的旅游业也非常发达,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云南的交通条件也较为便利。

云南的交通网络相对完善,有高速公路、铁路等。

云南的主要交通枢纽是昆明,昆明有一个大型的国际机场,连接了许多国内外的城市。

云南是一个美丽而多样化的地方。

它拥有壮观的自然风景、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云南的发展潜力巨大,希望未来能够更好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促进民族团结。

云南省基本省情

云南省基本省情

云南基本省情综述一、基本省情(一)基本情况1、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4.1%,居第8位;2、全省有16个州、市(8州8市);3、129个县(市),其中29个民族自治县;4、总人口达4500万,在西部仅次于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居第3位;5、山区、半山区占94%。

(二)四大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极其优越、民族文化浓郁、历史文化多元共融1、自然资源丰富一是气候多样性。

二是生物多样性。

三是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其中丽江大研古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滇西北“三江并流”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四是水能资源丰富。

云南有6大水系,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可开发量9700多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0.5%,仅次于四川居中国第2位。

五是矿产资源丰富。

2、区位条件极其优越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

边境线长4061公里,占中国陆上边界的五分之一,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8个,与东盟的缅甸、越南、老挝3国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国邻近,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加速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形成了通往东南亚、南亚的三条对外通道:西路通道、中路通道、东路通道。

3、民族文化浓郁全省有52个民族,人口超过5000人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人口近1500万,在中国居第2位,占全省总人口的l/3。

其中15个为云南独有;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有彝、白、哈尼、傣、壮5个;全省有15种少数民族跨国境而居。

4、历史文化多元共融云南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这个论断已经通过开远森林古猿、禄丰腊玛古猿和元谋古猿的发现而被证明。

澄江动物化石群被誉为“地球历史早期生物演化实例的三大奇迹”。

二、对省情的分析和定位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6168亿元,财政总收入149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9元,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3%。

云南基本省情综述

云南基本省情综述

云南基本省情综述一、基本省情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土地面积的4.1%,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居第8位。

全省辖16个州、市,其中有8个民族自治州,8个省辖市;共有县级行政单位129个,其中29个民族自治县。

2006年末全省总人口达4483万,在中国西部仅次于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居第3位。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境内山谷相间,平坝只占土地面积的6%,山区、半山区占94%。

云南是中国一块正待开发的宝地,有着极其难得的发展条件。

主要有四大比较优势:(一)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云南资源总量居全国第6位,人均资源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2倍。

资源优势突出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气候。

云南具有我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类型。

地处云南最南端的西双版纳,属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热量充足;地处滇中的昆明,则是全国著名的春城,有“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美誉;地处云南最北端的迪庆州香格里拉一带,属北温带山地季风气候,气温垂直差异明显。

二是生物。

由于多样性的气候和环境,云南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地区的多种生物资源种类,高等动物、植物和花卉的种类皆占我国的一半左右,是中国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

三是旅游。

云南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拥有除海洋旅游资源以外的其他各种旅游资源,较好地实现了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

主要风景名胜有60多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3.3%,其中丽江大研古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滇西北“三江并流”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石林、大理、西双版纳、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宜良九乡、建水等10余处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四是水能。

云南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或上游流域区,如珠江就发源于云南曲靖市的马雄山。

云南省基本省情

云南省基本省情

云南省基本省情精选云南基本省情综述一、基本省情(一)基本情况1、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4.1%,居第8位;2、全省有16个州、市(8州8市);3、129个县(市),其中29个民族自治县;4、总人口达4500万,在西部仅次于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居第3位;5、山区、半山区占94%。

(二)四大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极其优越、民族文化浓郁、历史文化多元共融1、自然资源丰富一是气候多样性。

二是生物多样性。

三是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其中丽江大研古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滇西北“三江并流”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四是水能资源丰富。

云南有6大水系,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可开发量9700多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0.5%,仅次于四川居中国第2位。

五是矿产资源丰富。

2、区位条件极其优越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

边境线长4061公里,占中国陆上边界的五分之一,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8个,与XXX的缅甸、越南、老挝3国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国邻近,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加速构建中国—XXX自由贸易区。

形成了通往东南亚、南亚的三条对外通道:西路通道、中路通道、东路通道。

3、民族文化浓郁全省有52个民族,人口超过5000人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人口近1500万,在中国居第2位,占全省总人口的l/3。

其中15个为云南独有;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有彝、白、哈尼、傣、壮5个;全省有15种少数民族跨国境而居。

4、历史文化多元共融云南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这个结论已经通过开远丛林古猿、禄丰腊玛欢迎下载精选古猿和元谋古猿的发现而被证明。

澄江动物化石群被誉为“地球历史早期生物演化实例的三大奇迹”。

二、对省情的分析和定位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6168亿元,财政总收入149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9元,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3%。

云南土壤类型..

云南土壤类型..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三)红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混交林 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广泛分 布于北纬24º~26 º之间海拔 1500~2500米的高原湖盆边缘 及中低山地,是云南分布面积 最大的土壤类型。成土母质主 要是深厚的古红土和红色风化 壳及岩石风化的残及物。红壤 分布区是云南优质烟叶、玉米、 杂粮、薯类、小麦等作物的主 要产地。云南红壤面积为 1136.96万公顷。红壤的土体 深厚,剖面层次发育完整。 PH一般在5.0~6.2之间。红壤 成土是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 过程长期作用的结果。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3.黄红壤
黄红壤属红壤向黄壤过渡的类型,主要分 布于红壤区中、低山平缓的坡地,所处水分条 件较优;土体上部有黄化现象,以黄橙色或橙 色为主,下部仍保持红壤的色调;土壤PH 5.0~5.8,粘土矿物仍以高岭石为主,伴有蛭石 和三水铝石。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4.红壤性土
红壤性土属于剖面发育差的幼年红壤,主要 分布在红壤区的山地陡坡地段。其土壤侵蚀严重, 往往心土、底土裸露地表,石砾多,质地偏砂, 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缺乏,肥力低下。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3.赤红壤性土
赤红壤性土为弱发育的赤红壤,主要 分布在赤红壤带东部水土流失严重的低山 丘陵,表土大多流失殆尽,网纹层等出露 地表。由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地表遍布石 英砂。
二、各土壤类型及其利用
改良利用
1.赤红壤耕地,应通过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和氮、磷、 钾肥及石灰等,积极进行改良培肥,不断提高其肥力。 2.赤红壤水土流水严重的地区,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3.丘陵山地,应搞好现有森林的保护,抚育更新和改造。 4.在荒山阳坡可营造速生丰产林,在阴坡可栽植柳杉、 杉木等。
•部分土地较厚地势较平缓之处,可在注意 保持水土的基础上发展菜、果、竹和中药 材。

云南省大理州基本情况2024

云南省大理州基本情况2024

云南省大理州基本情况2024云南省大理州基本情况2024云南省大理州是中国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行政区,位于云南省中北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大理州辖14个县市区,总面积约为29,459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75万人。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被誉为“滇中明珠”。

大理州地处滇池之南,靠近滇西边境,地势多为高原和山地,气候多样。

境内山峦叠嶂,湖泊星罗棋布,景色壮丽。

著名的玉龙雪山和洱海就位于大理州境内,是旅游胜地。

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适宜旅游和居住。

大理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25个少数民族。

其中以白族最为知名,白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第七个得到国家正式承认的少数民族。

大理州的民族风情独特,白族的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也广受关注。

大理州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观派和古城保护区。

大理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具有民族风情的古城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大理州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大理石阁、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三塔、苍山、千阳蝴蝶谷等等。

这些景点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于一体,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大理州的经济以农业、旅游和工业为主。

农业方面,大理州盛产水稻、小麦、玉米和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旅游业是大理州的重要支柱产业,每年吸引了海内外的游客。

工业方面,大理州以矿产资源为基础,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和电子信息等产业。

近年来,大理州加快了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通过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努力提升大理州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同时,大力发展现代产业,推动工业化进程。

通过这些努力,大理州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总之,云南省大理州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的地区,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外来投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理州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值得期待。

云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因素

云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因素

云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因素云南省是中国的一个多山少地的内陆省份,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具有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特征的地区。

云南的气候特征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大气环流和海拔高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云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因素。

一、云南省气候的基本特征:1.温暖湿润:云南省整体气候温和,年均气温在13-21摄氏度之间,四季分明。

由于位置靠近赤道,又受到南海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得云南的气温较为稳定,无严寒酷暑。

2.多雨:云南省降水充沛,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在800-2000毫米之间,其中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形成了一年分为雨期和旱期的明显季节性特点。

由于受到南海季风的影响,云南省的夏季降水量较多,且多为集中性暴雨,易造成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3.多云:云南省是中国的季风云区之一,云量较多,全年平均云量保持在7成以上,形成了著名的云南“云海”景观,给予了云南独特而神秘的气氛。

4.地形复杂:云南省地形复杂多样,由南向北依次有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地貌。

这种地形条件使得云南省的气候类型多样性较为显著,不同地区气候差异明显。

二、云南省气候的形成因素:1.地理位置:云南位于北纬21°29′-29°15′和东经97°31′-106°11′之间,处于亚洲季风区的西南边缘,正好纵贯季风气候和热带气候的过渡区,同时还受到青藏高原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

2.地形地貌:云南省地形起伏,以高原、高山和丘陵为主,山多谷少,地势较为陡峭。

山地地势复杂,山脉河谷纵横交错,形成了各种微气候区。

3.大气环流:云南受到赤道附近高气压和副高的影响,常年处于西南气流的引导下,从印度洋和南海吹来的季风气流是云南的主要大气环流系统,这些气流的进出影响着云南的天气和气候特征。

4.海拔高度:云南省地处高原和高山区域,海拔高度差异极大,从低海拔的东南部到高海拔的西北部,海拔垂直带降温规律明显,因此形成了从亚热带到温带、寒带的气候带变化。

云南省基本统计

云南省基本统计

云南省基本统计
概述
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本文将提供云南省的基本统计数据。

人口统计
根据最新数据,云南省的人口约为4,800万人。

其中,汉族是主要民族,占人口的62%。

此外,云南省还有25个少数民族,如彝族、白族、哈尼族等。

云南省的民族多样性使其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经济数据
云南省经济发展迅速。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云南省的GDP达到了1.8万亿元人民币。

旅游业是云南省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此外,云南省还以其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而闻名。

自然环境
云南省位于滇池、澜沧江和怒江等许多自然美景的环绕之中。

该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特征,包括高山、峡谷和溪流。

云南省的气候温和,适宜各类植被的生长。

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

旅游业
由于其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云南省吸引了广大游客。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石林、虎跳峡等。

云南省的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和卫生
云南省在教育和卫生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现在,云南省有许多优秀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为当地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结论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通过加强旅游业的发展,云南省将继续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取得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省情一、概况云南省,简称云或滇。

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八名。

东与广西和贵州省毗邻,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与西藏相连,西部与缅甸,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共有陆地边境线4061公里。

北回归线从本省南部的普洱、红河、文山等州市境内横穿而过。

人口数量排名为第十二名,占全国人口3.36%。

丽江古城三江并流和石林是云南省拥有的世界遗产,其中三江并流是中国唯一一项符合世界自然遗产全部四条标准的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金沙江(长江上游)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这三条大江在中国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穿过横断山脉高大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中幽深的峡谷,并行奔流数百千米而不交汇的自然奇观。

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

二、行政区划云南省设有地级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8个。

其下管辖的市辖区12个、县级市9个、县7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9个。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三、自然资源云南省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和“药材之乡“的美誉。

全国162种自然矿产中,云南目前已发现可用矿产150余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93%,其中保储量的潜在价值可达3万亿元。

按潜在价值计,燃料矿产约占40%,金属矿产占7.3%,非金属矿产约占52.7%。

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92种,矿产地2700处。

在保有储量矿产中,有13%的矿种居全国前列,2/3的矿种在长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占重要位置,其中居全国第一的矿种有锌、铅、锡、镉、铟、铊、蓝石棉等。

植物: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老、衍生、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

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

云南省参与的“西电东送”工程大部分的电能都来自环保的水能发电。

主要特色物种:滇金丝猴、绿孔雀、浣熊(小熊猫)、蟒、亚洲象、抗浪鱼、望天树、跳舞草、丽江云杉、巴西橡胶树、油棕、三七等。

四、地形气候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

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

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米。

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94%多的面积是山,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

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云南气候大致与地形相对应。

西北部的高山深谷区为山地立体气候区,从海拔几百米上升至几千米的陡坡上真可谓是“十里不同天”,著名的滇金丝猴就出没于此。

而北回归线以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南部等地则属于热带季雨林气候,即全年高温如夏,雨季主要集中在夏秋。

东北部的曲靖北部和昭通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冷,雨热同季。

全省其他大部分地域属于低纬高原气候,“四季如春”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影响云南的季风来自孟加拉湾,叫做孟湾季风。

五、地质地貌云南省的地貌,以云南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在2000 米上下。

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云南石林、丘北普者黑、罗平多依河、宜良九乡溶洞、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等风景旅游区。

云南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共有1445个,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49个,云南最大的坝子在云南陆良县,面积为771.99平方公里。

云南省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

禄丰县的早期侏罗纪地层中曾出土大量蜥脚类恐龙化石,留存较为完整,现已在县城建成恐龙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另外,澄江县的帽天山更是地质界中的“明星”因为这里出土了数量多、种类丰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纪多细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存在。

昆明市东川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泥石流博物馆”。

六、水力资源1.水系云南省地跨六大水系,具体如下:1)长江水系:金沙江、泸沽湖、螳螂川、滇池、小江等水系均属长江水系。

(2)珠江水系,发源于云南曲靖,在云南境内的一段称作南盘江,最终流向广东、香港、澳门等地。

云南段流域中有抚仙湖等高原湖泊。

(3)元江(红河)水系,发源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出境后经越南河内注入北部湾。

(4)澜沧江(湄公河)水系,发源于青海玉树,经西藏流入云南,出境后经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注入南海。

云南段的流域内有著名的洱海。

(5)怒江(萨尔温江)水系,发源于西藏流经云南,出境后经缅甸注入印度洋东北部的安达曼海。

(6)伊洛瓦底江流域,有数条微小的支流发源于德宏景颇族傣族自治州内(大盈江、瑞丽江等),发源不久后即出境进入缅甸。

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可开发量9700多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0.5%,仅次于四川居中国第2位。

2.湖泊:1)滇池曾被誉为“高原明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湖泊。

湖泊面积3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深处为10米,蓄水量为12.9亿立方米。

平均水资源量5.7亿立方米,属水资源缺少地区,且年际变化大,存在连续丰水、连续枯水长周期变化的特点。

(2)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湖泊面积25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5米,蓄水量2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25亿立方米,大小入湖河流117条,洱海流域主要包括大理市和洱源县18个乡镇。

(3)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是云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

湖泊面积212平方公里,其中大的河道有27条。

抚仙湖流域包括玉溪市的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七个乡镇。

(4)程海是一个内陆封闭型高原深水湖泊,没有出流,湖泊面积74.6平方公里。

程海地处金沙江干热地带,1994年“引水补海”工程完工后,湖泊水位趋于稳定。

(5)泸沽湖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三大深水湖泊。

湖面面积50.1平方公里,其中云南境内30.3平方公里。

最大水深93.5米,平均水深40.3米。

泸沽湖云南部分属丽江地区宁蒗县永宁乡落水行政村,主要居住着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

(6)杞麓湖位于玉溪市通海县,是一个封闭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积35.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

(7)星云湖是抚仙湖的上游湖泊。

(8)阳宗海湖泊面积3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大水深29.7米,湖泊分属昆明市的宜良县、呈贡县和玉溪市的澄江县。

(9)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属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丽江市和红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泸沽湖属长江水系,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和阳宗海属珠江水系,洱海属澜沧江水系。

异龙湖是九个湖泊中最小的湖泊,湖泊面积30.63平方公里,异龙湖流域包括红河州石屏县5个乡镇。

九大高原湖泊从整体上看具有四大功能:一是支持大都市发展;二是支持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三是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四是支持特色产品的开发。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涉及昆明、大理、玉溪、丽江、红河五个地(州、市)的17个县(市、区)。

七、经济发展云南已形成和正在建设的支柱产业是:烟草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矿产业、旅游业、电力产业。

八、交通情况机场:全省已拥有19条国内航线;飞往省内的有昆明至景洪、芒市、思茅3条航线;通往国外及地区的有至曼谷、仰光、万象、香港4条航线。

铁路:南(宁)昆(明)铁路全长886公里,是连接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的出海通道,在云南境内线路长度306公里,为国家一级干线,一次建成电气化。

广(通)大(理)铁路,全长213公里,为国家二级干线。

昆阳至玉溪南的昆玉铁路,全长56.3公里,是玉溪地区自筹资金修建的云南省地方铁路。

公路:在云南,出行的主要方式就是公路交通。

国家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958公里,三级公路7571公里,四级公路52248公里。

云南省公路已基本形成以昆明市为中心(枢纽),辐射全省,边接四川、贵州、广西、西藏和周边国家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公路的公路交通网。

经过云南省的国道共有7条,分别是:108国道、213国道、214国道、320国道、323国道、324国道、326国道。

九、民族状况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有52个。

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 ,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

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呈多样化分布: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于城镇。

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坝地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

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

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

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有彝、白、哈尼、傣、壮5个;全省有15种少数民族跨国境而居。

云南没有的四个民族是:裕固族、东乡族、珞巴族、赫哲族。

十一、宗教文化可统计的403万信仰宗教者中,90%以上是少数民族。

本主崇拜:为大理白族普遍信仰。

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

著名文化载体:摩梭人、东巴文化(东巴古乐、东巴文字)、白族三月街、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云南民歌。

方言:大部分人说汉语的西南官话,类似于相邻的四川省和贵州省。

与重庆市、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地语言能彼此相通。

十二、历史沿革汉代以前:公元前3世纪,楚国大将庄峤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今曲靖),并开五尺道联系内地。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设立益州郡和24个县,郡治滇池县(今曲靖),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