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古诗文练习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默写练习题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默写练习题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默写练习题
1.《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默写这首古诗。

2.《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请默写这首古诗。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默写这首古诗。

4.《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请默写这首古诗。

5.《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请默写这首古诗。

6.《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请默写这首古诗。

7.《忆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请默写这首古诗。

8.《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请默写这首古诗。

9.《早梅》
北风凌冽漏寒时,已见丹枝映碧枝。

树梢腊尽红愈发,林中红两面成砌。

请默写这首古诗。

10.《登鹳雀楼》(另一版本)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默写这首古诗。

请按照序号默写上述古诗。

请确保准确无误地默写每首古诗的内容,尽量不要看课本或其他参考资料。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专项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专项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专项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根据提示默写。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诗人托月送“愁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2.根据提示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3)《观沧海》中抒写想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文)根据提示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习题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专题复一.原文默写。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青山绿水,白云青翠。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XXX,独上XXX。

6.遥怜故园菊,家在燕山陲。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二.理解性默写。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助明月托付真情的句子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峨眉山月歌》连用三个地名,直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的两句诗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落花来慨叹身世之悲,时代落幕的诗句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惆怅情怀、凄凉心境的诗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其中描写边塞景色的诗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XXX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达对父老乡亲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对朋友一片深情厚谊的句子是:“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亦相思,愁也一样。

”7.《天净沙秋思》中来抒发愁思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站在江边,微风吹拂,江水浩淼,破平浪静,一只XXX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独钓寒江雪”的美景。

三.基础夯实。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澹澹(dàn dàn)细雨润。

misty rain moistens the air子规(zǐ guī)夜半啼。

XXX萧瑟(xiāo sè)秋风肃。

XXX XXX截(jié)石(tí)岩天(yán tiān)峤(jiào)。

XXX XXX松(zhī)芝(sī)古道今(huá)何在。

七年级语文唐诗四首练习-普通用卷

七年级语文唐诗四首练习-普通用卷

七年级上册唐诗四首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下列句子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C.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理解诗歌并默写。

(1) 《观沧海》一诗中表现诗人胸襟广阔、想象奇特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2)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借景抒情又蕴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3) 《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5) 《天净沙•秋思》中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以乐景反衬悲情的句子是“______ ”。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3.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青山”在本诗中具体指的是______(2) 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4)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以小景与大景相映衬,描绘了江水浩瀚、轻风和顺的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希望北飞的大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D.诗人触景生情,借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情怀。

4.阅读《观沧海》,完成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请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四首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四首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阅读选择练习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由一个“观”字统领,既写了眼前的实景,又写了想象中的虚景。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了互文手法。

C诗人描绘眼前实景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水何澹澹”为静景,“山岛竦峙”为动景。

D.诗人勾勒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叙事,开篇点题,交代了登临的地点和目的。

B.“日月之行”四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C.诗歌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但表明了诗人的志向。

D.这首诗是东汉末年的曹操所写的乐府诗,语言质朴刚健,音调铿锵,于苍凉中又有慷慨。

3下列对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波动荡漾的样子。

C.“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宏大抱负。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基础训练原卷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基础训练原卷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下列诗句中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所表现诗人情怀差别最大的一项是()A.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其一)B.河流大野犹言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请选出下列对刘禹锡《秋词》赏析有误..的一项()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诗人开篇两句便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诗情。

B.“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体现了诗人的强烈的主观色彩,因此,对后人的影响不大。

C.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D.虽然这鹤是孤独的,但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它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悲秋是古诗常见主题,但本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

B.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

C.诗的后两句通过描绘“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秋景,引出思乡之情。

D.结合写作背景,全诗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勇的豪壮情怀。

4.对下面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观沧海》曹操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7、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8、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七年级语文练习题:诗词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练习题:诗词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练习题:诗词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白日依山____,黄河入海____。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____。

"
- 答案:__斜__、__流__、__楼__
2. "明月____天心,疑是地上霜。

举头____明月,低头思故乡。

"
- 答案:__照__、__望__
二、选择题
1. 下面哪个诗句是杜甫写的?
- A. 静夜思
- B. 登高
- C. 青青子衿
- D. 春夜喜雨
- 答案:B. 登高
2. 汉代的诗人是谁?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苏轼
- D. 曹操
- 答案:D. 曹操
三、解答题
1. 请解释什么是诗词?
- 答案:诗词是一种以语言形式表达的文学艺术,其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鲜明的意象,通过节奏、韵律和音韵等方式塑造情感和思想,具有一定的韵律和押韵规律。

2. 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并解释你为什么喜欢它。

- 答案:我的最爱是《登鹳雀楼》,这首诗由王之涣创作,以其雄伟壮丽的场景描写和丰富的意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当我读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时,仿佛能感受到壮丽的自
然景色和浩瀚的宇宙万物。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作者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也激发了我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以上是七年级语文练习题中的诗词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古诗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古诗

试题一:默写1.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代:杜牧《江南春》)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宋代:陆游《游山西村》)4.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5.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试题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幅江天一色的景色,给人以宁静、空旷之感。

B. 诗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现了诗人远离尘嚣,寻求宁静生活的愿望。

C. 诗中“孤舟蓑笠翁”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渔翁,表现了诗人孤高自傲的性格。

D. 诗中“独钓寒江雪”寓意着诗人不畏严寒,坚定信念,追求理想的品质。

2. 诗中的“孤舟蓑笠翁”这一形象有何象征意义?试题三:古诗文综合运用1. 请结合你学过的古诗词,谈谈你对“逆境成才”这一观点的理解。

2. 请以“江南水乡”为主题,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试题四:作文题目:我的语文学习之路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语文学习的感悟,字数600字左右。

答案:试题一:默写1.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5.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试题二:阅读理解1. B2. “孤舟蓑笠翁”这一形象象征着诗人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的精神,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追求理想的决心。

试题三:古诗文综合运用1. “逆境成才”是指在逆境中锻炼成长,通过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古诗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古诗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古诗题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七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其地位不可小觑。

WTT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古诗题,有帮助!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练习题(一)直填性默写1、水何澹澹。

2、潮平两岸阔。

3、几处早莺争暖树。

4、,把酒话桑麻。

5、,闻道龙标过五溪。

6、君问归期未有期,。

7、,小桥流水人家。

8、,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9、乡书何处达,。

10、,禅房花木深。

11、半亩方塘一鉴开,。

12、,常记溪亭日暮。

13、绿树村边合,。

14、,。

夕阳西下几时回。

15、,夜泊秦淮近酒家。

16、,一山放过一山拦。

17、山光悦鸟性,。

18、,邀我至田家。

19、莫言下岭便无难,。

20、最爱湖东行不足,。

21、,洪波涌起。

22、夕阳下,。

23、己所不欲,。

24、,却话巴山夜雨时。

25、,江春入旧年。

26、无可奈何花落去,。

27、问渠那得清如许,。

(二)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被后人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3、《钱塘湖春行》中写春花春草情态的诗句是。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用拟人手法用明月寄情的诗句是5、《论语》中揭示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6、《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7、《泊秦淮》中表达诗人忧愤之情的诗句是8、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地积累、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说的那样。

9、《天净沙秋思》中直抒游子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10、《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11、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之时,中国人民向世界张开双臂,绽放笑脸。

此可谓。

12、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

孔子关于这一方面的名言是。

13、春天是诗人最绚丽的一笔,请从课内外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两句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参考答案:(一)直填性默写:1、山岛竦峙2、风正一帆悬3、谁家新燕啄春泥4、开轩面场圃5、杨花落尽子规啼6、巴山夜雨涨秋池7、枯藤老树昏鸦8、老骥伏枥壮心不已9、归雁洛阳西10、曲径通幽处 11、天光云影共徘徊 12、常记溪亭日暮 13、青山郭外斜1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15、烟笼寒水月笼沙 16、正入万山圈子里17、潭影空人心 18、故人具鸡黍 19、赚得行人空欢喜 20、绿杨阴里白沙堤 21、秋风萧瑟 22、断肠人在天涯 23、勿施于人 24、何当共剪西窗烛 25、海日生残夜26、似曾相识燕归来27、为有头活水来(二)理解性默写: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头活水来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1、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七年级语文课外关于春天的鸟的诗句1、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项训练主要包括对古诗的背诵、默写、翻译、赏析等环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训练题目:
一、背诵默写
1. 背诵《观沧海》全文,并默写以下句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文,并默写以下句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 背诵《次北固山下》全文,并默写以下句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翻译理解
1. 翻译《观沧海》全文,并简要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翻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文,并简要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翻译《次北固山下》全文,并简要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赏析探究
1.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哲理?
通过以上专项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专项练习题(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的"论"字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

2.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不耻下问、学而不厌。

3.《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第①句有通假字说通悦,这一则用了排比、反问两种修辞手法。

6、解释加点字:A、时时常B、知理解、体会C、厌怨恨(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选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概括故事发生的起因。

2、解释下列词语(1)去离开 (2)戏玩耍 (3)委丢下,抛弃(4)引牵引,拉 (5)顾回头看3、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5、你如何看待“友人”的言行?答:友人与人相约却迟到,这是对人的不尊重;又用“非人哉”来骂陈太丘,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古诗文暑假提前学专题七:《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面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及其家穿井(待,等到)B.家无井而出溉汲(喝水)C.身亡所寄(无,没有)D.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家无井而出溉.汲(浇灌、灌溉)B.闻.之于宋君(听见)C.因往晓.之(告知,开导)D.只使..坠(纵使,即使)3.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晓之者B.求闻之若此若屈伸呼吸C.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D.亦不能有所中伤晓之者亦舍然大喜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无井/而出溉汲B.有/闻而传之者C.奈何忧/崩坠乎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二、问答题5.阅读课文《杞人忧天》,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因往晓之______(2)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3)奈何忧其坏______(4)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

(各写出一个即可)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出怎样的评价?三、填空题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__________ 汲:__________2.及其家穿井及:__________ 穿:__________3.国人道之道:__________4.闻之于宋君闻:__________5.丁氏对曰对:__________6.身亡所寄亡:__________7.因往晓之晓:__________8.若屈伸呼吸若:__________9.终日在天中行止行止:__________10.奈何忧崩坠乎奈何:__________11.只使坠只使:__________12.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__________13.充塞四虚四虚:____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练习卷(含答案)

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练习卷(含答案)

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练习卷(含答案)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24分)㈠默写(8分)1.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木兰诗》)2. ,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3.战士们奔赴战场。

坐在车上,看着远处的山一座座掠过,不禁想到《木兰诗》中“,。

”这一句,内心感慨。

㈡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第4—9题(16分)【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①中,关中②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③。

采稆④负贩⑤,而常挟持经书。

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⑥《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注释】①兴平:汉献帝年号。

②关中:陕西渭河流域一带。

③季中:董遇之兄董季中,魏国著名学者。

依:投奔。

段煨:东汉末年将领。

④稆(l ǚ):野生的禾。

⑤贩:贩卖。

⑥治:研究。

4.【甲】文选自《》一书,其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3分)5.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2分)蒙辞以军中多务。

6.解释【乙】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人有从学者()7.以下对【乙】文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他们)挑选野生的禾负责贩卖,(董遇)常常带着书。

B.(他们)收集野生的禾背回卖钱,(董遇)常常带着书。

C.(他们)采摘野生的禾依靠这卖钱,并且还常常带着书。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描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答案:A. 春天2. 下列哪个选项是这首古诗的开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A. 长恨歌B. 渔家傲C. 卜算子D. 水调歌头答案:A. 长恨歌3. 以下哪个诗句属于《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描写内容?百千翠羽临高阁,九万里飞花入小园。

A. 描写楼阁的高大B. 描写飞花的美丽C. 描写雀鸟的数量D. 描写小园的景色答案:B. 描写飞花的美丽4. 下列古诗的出处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A. 出塞B. 江雪C. 相思D. 登鹳雀楼答案:C. 相思5. 下列描写孤独的诗句出自下列哪首诗?站在悬崖峭壁上,深秋时节,云遮雾掩。

A. 望岳B. 春江花月夜C. 归园田居D. 月夜忆舍弟答案:A. 望岳二、简答题1. 请解释一下诗歌的基本韵律是什么?答案:诗歌的基本韵律是指诗的语言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规律排列起来,形成音节之间的巧妙关系。

它包括平仄、押韵和节律等要素。

2. 请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解释一下它给你的感受和思考。

答案:这个题目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对于古诗的喜欢和感受是不同的。

建议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并在这里进行个人化的解释和感受的陈述。

三、作文题请你以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为基础,写一篇约200字的鉴赏评论。

(作文内容略)。

期中阶段古诗文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中阶段古诗文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期中阶段古诗文练习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练习题。

(12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日中不至_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_ (3)已去__________ (4)则是无礼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部编本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习题八首及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习题八首及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习题八首及答案1. 《登鹳雀楼》题目:请写出《登鹳雀楼》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了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俯瞰远方美景的情景。

2. 《静夜思》题目:请写出《静夜思》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写下了李白在深夜思念乡愁的情感。

3. 《望庐山瀑布》题目:请写出《望庐山瀑布》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望庐山瀑布》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述了杨万里站在山脚,仰望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4. 《春晓》题目:请写出《春晓》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春晓》是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色和自然的生机。

5. 《望月怀远》题目:请写出《望月怀远》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望月怀远》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张九龄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6. 《登高》题目:请写出《登高》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登高》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登高时的豪情壮志和对时事的思考。

7. 《赋得古原草送别》题目:请写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答案:《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了白居易在古原草地上与友人告别的情景。

8. 《登鹳雀楼》题目:请写出《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主要意境。

答案:《登鹳雀楼》描绘了作者登上高楼,远眺美景的壮丽场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思考。

2024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必考古诗文默写练习题

2024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必考古诗文默写练习题

2024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必考古诗文默写练习题直接型默写一、《观沧海》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

2、水何滄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三、《次北固山下》1、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_____。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4、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

四、《天净沙 秋思》1、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五、《峨眉山月歌》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

六、《江南逢李龟年》1、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

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______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

2、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八、《夜上受降城闻笛》1、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2、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二、理解型默写一、《观沧海》1、《观沧海》中,运用了叙事的表达方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练习题
出题人:冀莹
(一)古代诗歌四首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jié( )石澹澹( )
萧瑟( )( ) 枯téng( ) 天yá( )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寄愁心/与明月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D.断肠/人在天涯
3.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5.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请你按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示例: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③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

二、课内精读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

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开头。

2.请对本诗后两句做简要赏析。

(三)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1.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

完成下面的题目。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小桥流水人家”。

(2分)
(一)阅读《咏雪》,完成题目。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4)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2)咏雪的直接原因:。

(3)两个比喻句:。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
赏):。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
“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5.“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6、为什么“公大笑乐”?
7、“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8、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9、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13.翻译下列句子。

(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元方入门不顾。

1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15.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16.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17、陈太丘之友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