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训诂与训诂学
一、什么是训诂
1.“训”、“诂”、“训诂”之由来
1)《尔雅》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词典,也是我国最早的训诂学专著,一向被认为是“训诂之鼻祖”。

前三篇篇名叫《释诂》《释言》《释训》。

“训”和“诂”就是来自于这里。

⏹《释言》和《释诂》属于一类,以词释词。

⏹《释训》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

用较多的文字来解释,达到疏
通文意的目的。

它包括对词的具体含义和色彩的说明,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对修辞手法的阐释以及对古人思想观点和情感心理的发掘,内容十分丰富。

⏹由《尔雅》得出:
“训”和“诂”一开始都是单音词,且都是名词。

2)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毛诗故训传》是汉代毛亨为《诗经》作的注解。

30卷。

这是古人最早的训诂实践
成果。

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诗经》注本,全书以解释字义为主,其章句解释大抵取自先秦群籍,保存了许多古义。

东汉末年,郑玄为之作《笺》,唐代孔颖达又进一步疏解《毛传》、《郑笺》而作《毛诗正义》,遂使《毛传》在经学研究领域地位不断提高。

⏹“训”“诂”二字在《尔雅》中是分开的,两字连用在一起且成为一个术语,最早见于
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诂训或训诂从意义上看:训是解释疏通,诂是解释古代语言,意义基本相同,都有
注释、解说义。

⏹从结构看,训、诂都是是动词,是并列结构,不可误认为是动宾结构。

2、前人对“训诂”的解释
⏹1)唐·孔颖达:
“诂者,古也。

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

……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于此。


诂和训是当时解释语言的两个不同的法则:
⏹(一) “诂”是解释“异言”的。

所谓“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
同的称呼。

因时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古语。

如《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曰载。

” 因地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方言。

如《方言》卷一:“嫁,逝,徂,适,往也。

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

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
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

” 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对因地而异的方言,用当时的标准语(雅言)去解释,这就是“诂”。

⏹(二) “训”,道也。

“道”:《尔雅·释诂》:“训,道也”,郑玄《周礼注》:“道,说也;
道犹言也。

”所谓“道物之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的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即文中义)。

这就不是以词不解释词,而且要较多的文字来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

它包括对词的具体含义和色彩的说明、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对修辞手法的阐述以及对古人思想观点和情感心理的发掘,内容十分丰富。

它所解释的语言单位也不只是词,还包括句、段、篇。

到此,训、诂或训诂有了动词义。

⏹2)近代学者黄侃:“诂,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诂者,
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诂,就是“故”、“本来“,即古时的通语(雅言)与方言,皆文献中本来使用的词语。

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

黄侃先生对诂、训二字的解释,反映了训诂学进一步发展后所具有的新的含义。

黄侃先生对诂、训的解释,说明他已有了词义的系统的观点。

在解释词义的时候,首先要推求它的本义,即可以推溯的最原始或最核心的意义,然后沿着词义发展的线索,找出它不同的引申义。

这样才能完成对一个多义词词义系统的解释。

⏹《诗经·大雅·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毛传》:京,大也。

仲氏: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嫔:妇,指做媳妇。

京:周京。

⏹《诗经·大雅·大明》,毛亨不把“京”解释作“京师”,而解释作“大”。

他的意思说,“京
师”的意思,是从“大”这个本义里引申出来的。

⏹说明:1、古人已有了词义的系统的观点,即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概念。

2、古人具备解释古义和引申义的能力。

⏹训诂: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

是对语言,主要是对古代语言作解释。

用语言解释语
言是训诂的一般含义,对古文献语言作解释是训诂的特定含义。

二、训诂学
⏹传统语言学即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训诂学是以古代文献的训诂为研究对象,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语义为主要研究
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是语言学里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特征的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训诂学离不开文字学
⏹《诗经·桧风·匪风》:
谁之西归?怀之好音。

(译:哪个人儿西边去,托他带个平安信。


《说文》:西,鸟在巢上也,象形。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西的本义:鸟傍晚归巢休息,是栖的古字。

引申为东西之西。

训诂离不开音韵学知识
⏹《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索隐官也。

汉旧仪“大县二人,
其尉将屯九百人”,故云将尉也。

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集解徐广曰:“挺犹脱也。

”○索隐徐广云“挺,夺也”。

按:夺即脱也。

说文云“挺,拔也”。

案:谓尉拔剑而广因夺之,故得杀尉。

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挺”是“失”的借字,也就是“跌落”。

刚巧尉的剑跌落,才给了吴广杀尉的机会。

成语“衣冠楚楚”的“楚楚”该如何解释呢?
⏹通过《说文解字》才知道,“楚”即是“ ”,意思是颜色缤纷而鲜亮。

古代文献都写作“楚”,是个假借字。

训诂离不开词义、修辞、语法等知识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丘迟《与陈伯之书》(皇上放弃刑罚施加恩惠,宽大到能
漏掉吞进船只的大鱼。


⏹《淮南子》:何小节伸而大略屈。

高诱注:屈,废也。

⏹《尔雅》:废,舍也。

郭注:舍,放置也。

吞舟为吞舟之鱼之省,吞舟之鱼语出《庄子》。

⏹《冯谖客孟尝君》中的“食以草具”。

一般注释上说“草”即“粗糙”义。

为什么?
我们用查源和系联的方法找出“草”的词义系统来。

本义:草。

引申义:除草。

再引申为“疾
速”。

如:草草收兵。

再引申为“不细致,潦草,粗糙”。

⏹《卖柑者言》说:“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译:当今那些佩带兵符、坐虎皮椅子的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
的人才,他们真的能够传授孙武、吴起的韬略吗?
⏹注:“皋比,虎皮。

将军坐位上垫着虎皮。


⏹皋比为什么是虎皮呢?将军座位上为什么要垫虎皮呢?
训诂材料告诉我们:皋是“ ”的假借字,二字都从“ ”而得声。

“ ”从虎、从系,声。

表示把虎皮连缀起来的意思。

“比”,也有连接的意思。

“皋比”是把虎皮缝合起来的意思。

古代战争中,虎皮是个重要的战具,人们利用敌人畏虎的心理,披虎皮进攻以取胜。

⏹如《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鲁国公子偃蒙皋比而先犯宋师。

杜预注:“皋比,虎皮。


《僖公二十八年》又记载,晋楚城濮之战时,胥臣把虎皮蒙在马背上进攻陈、蔡。

这两次战斗,都用虎皮吓唬敌人,而且都胜利了。

作战时,虎皮起到吓唬敌人的作用,同时,虎皮也标志着战斗中的威武。

将军的座位上垫虎皮,是古代军事的遗风,以示率兵者的威武。

训诂学离不开校勘知识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之。

《史·屈原列传》
⏹“曰”“以为”关系不明,有衍文。

三、训诂的任务
1、传统训诂学的任务:
释古今之异言。

通方俗之殊语。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2、当今两项根本任务:
研究训诂史和训诂方法。

总结训诂实践,提高训诂水平。

⏹3、20世纪80年代南开大学资深教授邢公畹:“一切涉及中国古代文献的学问都必
须用训诂学来做它的研究工具。


⏹鲁迅《自嘲》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横”当何讲?
⏹横的本义是贯穿门户的门栓,它不只是有横放的特点,还有阻挡开门的作用,由阻
挡引申为“违逆”“不顺”。

这里当“不顺”讲,“横眉”即皱眉头,用俗话讲即眉头打了个结,这才显出一副冷对群敌的怒象。

⏹大年三十为什么叫“除夕”?
⏹“除”,本义为台阶。

台阶需要一级一级地更易而上,所以引申义为:更改,替换。

大年三十晚上正是旧年更改为新年,新年替换旧年之交,所以称为“除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