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东莞市总体规划规划方案-最新版
东莞市总体规划规划方案前言东莞市是中国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南接深圳市,东邻惠州市,北靠河源市,西与广州市、佛山市交界。
作为珠三角地区的一员,东莞市在过去几十年间迎来了快速的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东莞市政府制定了一份全新的总体规划规划方案,以使该市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和要求。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从可持续发展、公共服务、城市安全和生态保护出发,制定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长期的、系统化的城市规划方案。
根据东莞市现有城市形态和特点,东莞市政府制定了以下总体规划:发展战略1.突出“创新引领、质量优先、开放协作、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新型城市;2.确立“一轴、四带、十三区”的发展格局,加速推进东莞市核心轴线综合提升,推动全市城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城市面貌1.重点发展规划,优化城市路网布局和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便捷与绿色智能;2.统筹规划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社会保障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市全方位、多元化的世界级生活品质。
环境治理1.提高城市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治理环境污染,推动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打造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市;2.健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品质。
具体规划1.坚持“质量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以“科技兴市”作为龙头产业,全面发展科技产业和服务业;3.重点发展临港产业,规划临港新区,建设引领自由贸易、高端制造、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的现代化国际产业新城;4.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5.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交通的高效便捷,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6.加快推进城市生态绿化和环境治理,加强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品质。
结语总的来说,东莞市的总体规划规划方案非常可喜,这份规划方案只是东莞市政府为明天制定了一个可行和可操作的发展路线,未来,还需要东莞市交通、建筑等各行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认真落实总体规划方案,为东莞市未来的城市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东莞产业布局及规划(最新)
一、主要发展产业及目标按照“服务优先、高端带动、适度重化、新兴培育、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整体推进”的原则,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突出建设国际重要现代产业制造中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三大重点,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变,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发展集聚、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东莞制造”品牌,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传统制造业:重点打造虎门服装、大朗毛织、长安模具、厚街家具、中堂造纸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增强整体竞争力。
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配件、石化、船舶制造等行业。
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松山湖IT产品研发园为核心,建设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五大组团:1.市区组团:发展软件、数字创意、数字传媒等信息服务业和精密装备制造业等;2.石龙组团,发展具有自主技术和品牌优势的数码办公设备、光学电子、消费电子、信息服务等高科技产业及电脑配件、电子元器件等;3.塘厦组团,发展电源、通讯电子、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等产业链,以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4.长安组团,发展移动通讯终端、电脑周边设备等;5.东部组团,发展电子专用设备、半导体集成电路、LED节能灯、液晶显示器等。
汽车产业:重点发展轿车用发动机配套件、车用轴承、车用电机、车身/底盘电子装备、汽车安全电子设备、电子导航系统,完善汽配产业配套体系,打造汽车产业集群。
战略新兴产业: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为龙头发展高技术产业,推动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
大力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民用核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整体产业发展规划功能定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东莞市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东莞市常平镇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策划书
东莞市常平镇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策划书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04年8月4日目录一、本策划书的目的 (2)二、项目意向及建议 (2)(一)研究的范围 (2)(二)研究的内容 (2)三、工作思路 (5)四、工作进程及用时安排 (5)五、各阶段成果内容 (6)六、本公司背景 (6)七、经费预算 (7)东莞市常平镇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策划书2004年8月2日,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应东莞市常平镇镇委、镇政府邀请,拟进行常平镇发展战略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城镇将来的发展和定位,更好地跟踪城镇建设的节奏,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城市建设。
为使整个工作能够有计划地进行,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特提出本《项目策划书》,请领导审阅。
一、本策划书的目的本策划书作为项目启动前正式的沟通文件,是我们与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初次接洽后,根据我们对当地意图的理解而拟定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当地领导提供项目的决策帮助。
(1)项目的整体工作思路;(2)项目的成果内容与深度;(3)项目的工作进程及用时;(4)项目启动前的准备工作;(5)项目的经费预算。
本策划书的内容为建议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修改。
在本项目合同签订时,本《项目策划书》可作为合同附件。
二、项目意向及建议(一)研究的范围在珠三角和东莞市的大背景下,重点研究常平镇。
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
(二)研究的内容1、发展定位与区域协调战略常平镇是东莞市东部支点城市,要真正担负起“支点”的功能,需从东莞市市域整体的层面去解读。
东部需要什么样的“支点”,怎么才能成为“支点”,需要哪些方面的功能配置,如何更好地发挥“支点”的作用。
在新一轮《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中,作为珠江东岸的铁路客运枢纽之一,应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为自身的发展、完善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2、产业发展战略常平镇2003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3.66﹕52.41﹕43.93,现代制造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是常平镇三大支柱产业,通过对现状经济与产业的研究,可以从区域对比和区域协调方面提出今后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强化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莞市城建规划局2001年1月项目名称: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委托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局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院院长:王静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院总规划师:王景慧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分院院长:李迅高级城市规划师王凤武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分院总规划师:范钟铭高级城市规划师王祖毅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 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杨律信分院顾问总工、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曾宇城市规划师乔继明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魏天爵城市规划师蒋朝辉助理城市规划师朱文华高级城市规划师周建民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郝天文工程师马林涛助理工程师洪昌富高级工程师王瑞石高级工程师王召森工程师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秦晓昂城市规划师孔彦鸿工程师曲毅高级城市规划师刘永合工程师东莞市参加人员:朱川局长、城市规划师卢沛超副局长、城市规划师叶伟南副局长李天海科长、城市规划师刘林宏科长、城市规划师雷劲松助理规划师吴志刚规划院院长、高级工程师邱磊规划院所长、高级规划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第四章城市性质 (5)第五章城市规模 (5)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 (5)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8)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9)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0)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2)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3)第一节道路系统 (13)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 (15)第三节公共交通 (17)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18)第一节绿地系统 (18)第二节城市景观 (19)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20)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2)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23)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 (24)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 (24)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 (25)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6)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 (27)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 (27)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28)第一节消防工程 (28)第二节人防工程 (28)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 (29)第四节防洪工程 (29)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0)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 (31)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2)第二十六章附则 (3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订,是东莞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城市性质第五章城市规模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第一节道路系统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第三节公共交通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第一节绿地系统第二节城市景观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第一节消防工程第二节人防工程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第四节防洪工程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二十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订,是东莞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本规划基本依据包括下述标准和文件: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协调与持续发展(广东省建设委员会、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组编著,1996年);3、《东莞市市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89~2010年》(东莞市城建规划局,1989年);4、东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东莞市人民政府,2000年);5、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东莞市人民政府,1999年);6、关于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说明(东莞市城建规划局,2000年)。
第三条规划修编重点:1、研究粤港协调和综合发展中东莞市的区域定位和发展职能问题,确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策略;2、调整和控制东莞市区土地利用和未来发展方式;3、提出各类城市用地、综合交通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布局与重大城市建设项目的安排和发展战略;4、提出市域和市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的目标、实施策略和污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东莞大王洲项目战略发展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2
世联对于大盘的重要观点——发展模式和 启动区是大盘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确定大盘发展模式
关系到整个大盘持 续发展的核心点
定位
规划
2.地块价值判断
启动区
确保大盘持续 成功的前提
物业发展建议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3
研究思路
¶ 发展方向研判 区域价值研究 发展模式反思
¶ 发展战略与整体定位 发展战略 整体定位
3
65051
56952
431
2
76819
76819
171
别墅
面积 (㎡)
0 76819
套数
0 171
商铺
面积 (㎡) 8099
0
写字楼
面积 (㎡)
0 0
其他
面积 (㎡)
0 0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数据来源:东莞市建设局
15
从本地需求出发,研究我们的客户需求
是
研究适合本地 的发展模式
基于本地
需求是否充足 价值体现度
大王洲定位及物业发展 建议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2020/1/27
商业秘密声明
本文内包含的资料属于本公司的商业机密,一旦 泄漏,可能被商业竞争者利用。因此本文档内容仅限 于对本公司作投标之用;除此之外,不得私自发布、 使用和复制文档的任何内容。
如果本公司有幸和贵方签订合同,对本文档中数 据的发布、使用和复制的权利将在以后签订的协议中 明确说明。本限制条款不适用于可以从其它合法渠道 得到对文中包含数据的使用授权的情况。
24
Q1:不是城市的发展方向,在城市中心化置业趋势逐渐形成的 背景下,未来的项目市场地位该如何定义?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标题打通深圳市光明新区光侨路、S358交界处与潮莞高速、莞深高速松山湖收费站之间的道路,路段全长只需10公里。
建议内容1、物流运输意义非凡近日,一则消息吸引了深圳、中山市民的广泛关注,中国采招网发出了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工程招标讯息。
这预示着论证讨论了10多年的深中通道工程今年就要上马。
有人据此分析,随着深中通道若干年后建成通车,深圳中山将开启“同城化”时代。
年初,中山市委全体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也支出在交通设施建设上,重中之重是要推进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在通过国家发改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按照A 3方案年内动工建设,并加快做好配套路网对接工程。
今年准备在全市打通1320条村路。
另一方面通过招标公告显示,拟建的深中通道工程项目位于珠江下游核心区域,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公里,直接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圳和中山两市。
项目跨越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全长约24公里,其中海中段长度约22.4公里,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与深圳之间只需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深中通道A3方案规划图据了解,深中通道在建成后将实施免费通行,东莞西部城镇经广深高速直达深中通道而连中山、茂名、珠海等市和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
而东莞的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以及惠州的惠阳、大亚湾片区距离深圳CBD的距离在60公里以上,与深圳前海自贸区、深圳大空港区的对接将会越来越边缘化,这对莞城的发展极为不利,与“一带一路”、“同城化、一体化”的建设战略显然偏线。
若打通与深圳主干道-光侨路(双向10车道)之间的断头路连接至G94莞深高速与S20潮莞高速交界处的屏山出入口-屏安路,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经光侨大道至深圳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只需50-60分钟,而距离中山则只需一个半小时,西南至阳江、茂名则更大大缩短之间的距离。
东莞新规划 城市中心区布局一核三心三轴四片
东莞新规划城市中心区布局一核三心三轴四片东莞市行政文化商务中心区作为东莞市政府的所在地,未来将如何发展?记者从市规划局获悉,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入批前公示阶段,涉及用地总面积2.97平方公里,将打造成东莞城市中心区。
将弥补中心区控规空白作为东莞市政府所在地,行政文化商务中心区(以下简称规划区)是东莞市政治、文化、商贸中心,是东莞城区的几何中心,在东莞“强心”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
规划区范围北至体育路——簪花路,南至四环路(三元路),东至东莞大道,外延包含新世纪豪园、火炼树住宅区西侧空地、西至胜和路(元美路),规划用地总面积2.97平方公里,均为城市建设用地。
公示内容透露的这次控规编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中心城区地位及提升城市品质,弥补中心区控规空白,完善中心区规划体系,实现东莞城市中心区控规全覆盖。
控规对此片区的定位为,东莞市行政文化商务中心,新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市中心区。
【空间布局】将以元美公园为绿地核心据介绍,该片区将构建以行政文化商务办公为主,配套齐全的现代化、生态化的城市中心区;建设便捷的中心区交通枢纽和活力十足的市级公共活动中心;以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的建设,塑造完美的城市空间形态;以打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环境,创造连续、舒适、安全的步行系统,形成点面相结合的生态绿化体系。
对于该区域的空间结构,控规用“一核、三心、三轴、四片”概括。
一核指的是中心公园(现元美公园)公共绿地核心;三心指的是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及商务中心;三轴指的是东莞大道、鸿福路两条交通景观轴线,行政文化中心公共服务轴;四片指的是行政文化中心片区、东北部综合服务片区、核心商务区及一个居住区。
【用地规划】该区域规划两所新幼儿园根据控规,该区域建设规模总量控制在370.95万平方米(不含市属储备用地建设),毛容积率为1.3,由于其中心城区的地位,将根据配套设施的承载力对建设规模适当进行弹性控制。
东莞市整村统筹“三旧”改造片区统筹规划研究——以东莞市樟木头镇官仓社区改造为例
东莞市整村统筹“三旧”改造片区统筹规划研究——以东莞市樟木头镇官仓社区改造为例摘要: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一直备受关注,东莞市将城中村改造视为全市空间革命的重要抓手,而拆除新建类的城中村改造是融合社区、政府、企业重点关注的改造类型之一,本文以樟木头镇官仓社区为例,首先通过基础评估摸清社区现状底图底数并通过评估结果判断片区改造必要性、改造愿景和改造策略;其次通过改造统筹规划做好片区谋划、单元细分,平衡好片区内保护与开发利用,重塑政府、市场、村集体、权利人等利益格局,确保改造片区连片实施,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益;最后通过研究控规调整可行性及城市设计要素管控,做好片区统筹与法定规划的衔接及地块深度的精细化管控,保障片区见山、望水、显特色的公众利益不受损害。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整村统筹、片区规划、控规调整、城市设计一、研究背景城中村改造政策背景。
2023年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指导意见核心是改善村居环境,目的是全面提升,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东莞市城中村改造方式。
依据《东莞市城中村改造编制指引》城中村改造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拆除新建类、整治提升类、拆整结合类,其中拆除新建类方式按东莞市“三旧”改造政策实施,整治提升类按编制“一村一策”报告实施。
整村统筹规划编制情形。
属于拆除新建类的城中村图斑若位于“三旧”改造城镇空间改造大圈范围内的,可编制片区统筹规划和单元规划,最后落实至控规;若城中村图斑不在“三旧”改造城镇空间改造大圈范围内的,则需要编制整村统筹规划,再编制单元规划和控规调整报告。
二、整村统筹编制内容参考《东莞市“三旧”改造(城市更新)片区统筹规划编审指引(试行)》中关于片区统筹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基础评估、改造统筹、城市设计、规划调整、其他论证等环节。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标题打通深圳市光明新区光侨路、S358交界处与潮莞高速、莞深高速松山湖收费站之间的道路,路段全长只需10公里。
建议内容1、物流运输意义非凡近日,一则消息吸引了深圳、中山市民的广泛关注,中国采招网发出了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工程招标讯息。
这预示着论证讨论了10多年的深中通道工程今年就要上马。
有人据此分析,随着深中通道若干年后建成通车,深圳中山将开启“同城化”时代。
年初,中山市委全体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也支出在交通设施建设上,重中之重是要推进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在通过国家发改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按照A 3方案年内动工建设,并加快做好配套路网对接工程。
今年准备在全市打通1320条村路。
另一方面通过招标公告显示,拟建的深中通道工程项目位于珠江下游核心区域,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公里,直接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圳和中山两市。
项目跨越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全长约24公里,其中海中段长度约22.4公里,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与深圳之间只需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深中通道A3方案规划图据了解,深中通道在建成后将实施免费通行,东莞西部城镇经广深高速直达深中通道而连中山、茂名、珠海等市和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
而东莞的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以及惠州的惠阳、大亚湾片区距离深圳CBD的距离在60公里以上,与深圳前海自贸区、深圳大空港区的对接将会越来越边缘化,这对莞城的发展极为不利,与“一带一路”、“同城化、一体化”的建设战略显然偏线。
若打通与深圳主干道-光侨路(双向10车道)之间的断头路连接至G94莞深高速与S20潮莞高速交界处的屏山出入口-屏安路,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经光侨大道至深圳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只需50-60分钟,而距离中山则只需一个半小时,西南至阳江、茂名则更大大缩短之间的距离。
东莞的城市规划如何?
东莞的城市规划如何?一、城市规划的背景东莞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东莞的城市规划经历了多年的积累和不断调整,旨在打造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城市。
二、科学规划与城市布局1. 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东莞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推行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优化城市交通流动。
同时,完善水、电、燃气等基础设施,确保城市运行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2.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东莞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配置资源,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在城市更新和重建过程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实现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3. 智能化城市建设。
东莞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等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绿化工作1. 加强生态保护。
东莞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中设立生态红线,划定生态保护区域。
加大水体治理力度,改善水质,推动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
2. 大力推进绿化工作。
东莞市将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加绿地面积。
通过植树造林、园林景观等手段,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同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环保的意识和参与度。
四、人文历史遗产保护1. 保护历史街区。
东莞市政府注重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和修复了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
通过维修传统建筑、改善街区环境等措施,使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2. 丰富文化活动。
东莞市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包括传统节日庆典、艺术展览等,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同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东莞文化的发展。
五、未来发展展望东莞的城市规划将进一步深化,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未来,东莞将加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创新能力,打造更加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2014年东莞主城区规划方向预测
发展轴和城镇密集带
一起构成了东莞市域 发展的三条主要轴线
4
东莞城市规划战略
• 根据东莞《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形成“以大城区为 龙头、西部沿海城镇带和东部铁路沿线城镇带联动发展、各中心镇为支点的 组团式”的城市化发展格局。 • 强调【以空间结构优化为重点推进城市化,促进“精明增长”】,主城区的 空间规划利用再次被提到主要位置。
南下-大虎门片区
优势: 厚街、虎门、长安等镇扼守珠江出海口,拥 有东莞最大的港口,对外贸易相当发达; 虎门-长安是珠三角一体化规划中的地方性副 中心,战略位置重要; 毗邻深圳,与深圳的产业已开始局部接轨。 劣势: 厚街距离城区20公里, 且与主城相隔水濂山, 开发连贯性受影响。 虎门-长安与主城区距离遥远,目前的道路建 设使两地通勤时间接近两小时。
西拓-水乡片区
优势: 2012年起已启动水乡一体化进程,是东莞各 区域内一体化进程起步最早的地方; 水乡大道以及东莞大道延长线的开通,大大 增强了水乡片与主城区的联系; 与广州开发区一江之隔,承接广州产业迁移 有天然优势。 劣势: 水系众多且纵横交错,土地利用困难; 整体经济水平落后,与城区差异非常大。
东莞规划现状及未来规划方向
1
东莞城市规划现状
东莞市辖4个城区,28个镇区,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环境下,催生了 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呈现出“镇大于市”的组团式城市结构。 于是,加强主城区的牵引力,合并镇区发展成为东莞规划的重点。
中堂 高埗 石碣
石龙
石排 “目前东莞32个镇街就像32个诸侯, 茶山 企石 32个头脑,容易出成绩,在改革开 望牛 万江 麻涌 莞城 横沥 放初期,让各镇的经济都搞得红红 墩 桥头 东 火火,实现了东莞的迅速崛起。但 道滘 寮步 东坑 城 洪梅 到今天,“诸侯经济”使政治、经 南城 常平 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碎片化。不利 厚街 于打大仗,不利于国际竞争,不能 大岭 樟木 大朗 沙田 全市一条心,不能统一协调,只是 山 头 沙田 小打小闹。而且产业容易雷同,一 黄江 虎门 旦发现热点,各镇街又一哄而上。 现在撤并镇建区就能克服诸侯经济 长安 塘厦 的弱点,有利于全市统一谋划产业 布局。” ——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 研究所所长郑梓桢 100<产值 < 150亿 产值>150亿
东莞市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关于印发《东莞市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东府办〔2012〕49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东莞市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东莞市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根据《东莞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东府办〔2009〕174号)编制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市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编制本规划的目的是明确我市“十二五”期间推进城市化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推进我市城市化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方向,部署“十二五”期间推进城市化的重大行动。
本规划的期限为2011—2015年。
一、“十一五”城市化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以信息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名城、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和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的目标定位,不断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大力推进城镇建设,城镇面貌显著改善,品位和档次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以大城区为龙头、西部沿海城镇带和东部铁路沿线城镇带联动发展、各中心镇为支点的组团式”的城市化发展格局。
图1-1 东莞市“一中心多支点”的城市格局图(一)主要成绩1.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2011年,从人口城市化水平来看,东莞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成熟阶段。
2011年按常住人口全市城市化水平达87%,比2005年的60.7%提高了近27个百分点,高于同期珠江三角洲平均发展水平近7个百分点;人口密度达2576人/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从业人员112.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占5%,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41%,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占54%。
2.城镇规划日趋完善五年来,按照整合资源、优化功能和统筹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了东莞市基本生态控线规划等专项规划,相继出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审查标准》、《东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暂行管理规定》、《东莞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部)管理程序及要求》和《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等规定,进一步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体系。
基于“厚数据+大数据”的东莞城市空间格局研究
基于“厚数据+大数据”的东莞城市空间格局研究发布时间:2023-01-11T02:35:59.063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6期第8月作者:曾星[导读]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面临着一系列诸如土地利用外延扩张、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规划专家提出了“组团式发展”理念[3-4]。
该理念通过利用“分散集中”的空间格局,减少低水平建设和重复投资,提升土地能效。
曾星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面临着一系列诸如土地利用外延扩张、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规划专家提出了“组团式发展”理念[3-4]。
该理念通过利用“分散集中”的空间格局,减少低水平建设和重复投资,提升土地能效。
然而,现阶段城市组团的划定更多是政府意志的体现,对于地区之间的关联关系等因素考虑相对较少。
本文以东莞为案例,通过科学客观的手段划分组团,并与政策决定的方案进行对比,旨在发现一些空间格局问题并提供解决策略和建议,也为其他城市进行空间格局研究提供一种新视角。
关键词:空间格局、组团式空间结构、厚数据、Louvain算法、东莞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村镇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这种自下而上的动力传导机制效率高、速度快,但也伴随出现了城乡混杂、空间零散等问题。
为实现市域统筹,东莞市针对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境进行了规划响应,《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提出了“一中心多支点”,《东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提出了“以专业中心体系为支撑、由五大片区组成生态型空间结构”,《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提出构建“三心六片” 组团式城市格局(图1)[1-2]。
城市空间格局的构建既立足于不同时期的空间基础,又需把握空间发展的趋势。
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基本确立了“多中心、分片区、网络化”的空间发展思路,在这种思路引导下,如何构建更有序、合理的城市空间格局,值得研究。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之一,东莞市面临着城市扩张、人口增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诸多城市发展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城市品质,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为题,探讨东莞市主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
城市扩张:近年来,东莞市主城区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但城市规划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导致城市发展不均衡。
人口增长: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东莞市主城区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给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带来巨大压力。
交通拥堵:随着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市民生活质量。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明确城市功能分区,促进城市均衡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推进绿色出行: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车辆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提高环境质量,保障市民健康。
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城市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加强公众参与:鼓励市民参与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提高公众对城市发展的认识和参与度。
加强科技创新:引入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加强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建立评估机制: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东莞市主城区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之一,面临着诸多城市发展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城市品质,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至关重要。
新模式、新形势、新路径——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思考
新模式、新形势、新路径——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思考发布时间:2021-11-30T06:01:56.628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22期作者:潘卓鸿,曾永辉[导读] 国土空间规划最早出现在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潘卓鸿,曾永辉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区域规划所广东东莞 523000国土空间规划最早出现在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开发管制边界,落实用途管制”,以及“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随后在2014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要求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期间,经历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
2018年3月,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确定成立自然资源部,负责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并实施监督。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自此,国土空间规划的地位、目标以及体系逐步清晰。
目前,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启动相关前期工作。
本文结合东莞实际情况,提出对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一、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模式转型迈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国内外形势发生剧烈变化。
从国际形势来看,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红利的退潮,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彻底跌入低增长区,各地的保守政党、民粹主义逐渐抬头,人类社会似乎再次陷入零和博弈、存量争夺的“马尔萨斯陷阱[1]”。
在此背景下,伴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加剧,西方国家不允许我国再走高消费、高消耗的“美欧老路[2]”。
而事实上,我国在过去快速发展的40余年间,过度消费、产能过剩、生态污染等现象依然严重,城市与城市之间无序竞争、资源内耗的情况仍在加剧。
定了!东莞最新城市规划!中心要变了!
定了!东莞最新城市规划!中心要变了!搜狐焦点 01-09城市的规划决定了未来的走向关乎一个城市未来的命运影响着东莞的几百万人说起东莞的中心在哪里很多人可能会说 " 肯定是中心城区 " 啊!不过现在要告诉你的是以后东莞将有三大中心,中心城区只是其中之一!赵伟东莞摄东莞将有三大中心!东莞不设区,32 个镇街繁荣发展,在东莞GDP 十强镇街中,很分散,虎门、长安、东城、南城、厚街、松山湖、塘厦、常平、大朗、凤岗。
在 10 年前,如果有人问东莞的中心在哪里,可能很多人说不上来,不过最近十年,随着地铁的通车,东莞主流商圈的形成,CBD 的打造,东莞城区的中心地位也越来越明显了。
比如国贸城开业三天171 万人次人流,足以表明中心城区的中心地位了。
不过,今后东莞不只有一个中心,而是有三个!昨天,东莞召开2018 年度城乡规划工作总结会议,会议总结了2018 年度城乡规划工作,并对 2019 年城乡规划任务做了安排部署。
接下来东莞加快打造三个都市中心——"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共同构建 " 三位一体 " 大都市格局。
同时推动城区片区、松山湖片区、滨海湾片区、水乡新城片区、东部产业园片区、东南临深片区统筹发展,共同构建 "三心六片" 城市格局。
接下来详细说说这三大中心中心之一: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范围,包括莞城、东城、南城、万江4 个街道,总面积为 222.4 平方公里。
根据上个月审议通过的《东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 年)》,中心城区将对标国内外一流城市的核心地区,围绕功能短板、民生需求、战略布局开展强化行动。
至2020 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将达 135 万人。
中心城区四个街道范围很广,那哪些地方又是重中之重呢?中心城区将重点打造以 " 山、水、城 " 为依托的 "一心两轴三片区",高水准打造鸿福路—东莞大道交会处这一核心节点,提升鸿福路、东莞大道两条交通主轴功能品质,实施市民中心改建、黄旗广场景观提升等项目。
(发展战略)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东莞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项目背景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正在形成一个都市区域,这里将成为21世纪卓越的工业、商业与文化中心。
区域核心城市业已完成产业的置换和升级,中小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也在不断进行。
从1991年至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
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2846.8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7.2%。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东莞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东莞凭籍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外向型加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交通沿线形成高度城镇化地域。
2000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493亿,“五普”人口为645万,其中户籍人口153万。
但从发展竞争能力上,其城镇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空间构成尚表现出城镇化初级阶段的特征,距现代城市化的要求尚有相当距离。
根据广东省委指示,东莞要抓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使它从出口加工基地型城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转变,并与广州、深圳协调发展,共同构成珠三角组合城市群。
在此基础上,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和“一网两区三张牌”、将现有市区-同沙-松山湖科技园区在功能上整合为一个整体,建设东莞“大城区”的构想。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东莞市主城区范围为东莞城市总体规划范围273平方公里和寮步、大朗、大岭山三个镇(含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面积578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153.6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7.36万人,暂住人口106.28万人。
一.从“基地”到“名城”——东莞宏观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东莞的的经济虽然发达,但城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东莞接受了大量香港转移来的加工工业,成为香港的工业区;90年代以来,尤其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东莞已成为全球有影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多年来,市区占全市的经济比重和人口比重不高,且没有提高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项目背景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正在形成一个都市区域,那个地点将成为21世纪杰出的工业、商业与文化中心。
区域核心都市业已完成产业的置换和升级,中小都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也在持续进行。
从1991年至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
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2846.8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7.2%。
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为东莞提供了新的进展空间。
东莞凭籍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外向型加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社会经济进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交通沿线形成高度城镇化地域。
2000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493亿,“五普”人口为645万,其中户籍人口153万。
但从进展竞争能力上,其城镇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空间构成尚表现出城镇化初级时期的特点,距现代都市化的要求尚有相当距离。
按照广东省委指示,东莞要抓好都市现代化建设,使它从出口加工基地型都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都市转变,并与广州、深圳和谐进展,共同构成珠三角组合都市群。
在此基础上,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都市”的战略目标和“一网两区三张牌”、将现有市区-同沙-松山湖科技园区在功能上整合为一个整体,建设东莞“大城区”的构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东莞市主城区范畴为东莞都市总体规划范畴2 73平方公里和寮步、大朗、大岭山三个镇(含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面积578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153.6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7.36万人,暂住人口106.28万人。
一.从“基地”到“名城”——东莞宏观进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东莞的的经济尽管发达,但都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东莞同意了大量香港转移来的加工工业,成为香港的工业区;90年代以来,专门是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东莞已成为全球有阻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多年来,市区占全市的经济比重和人口比重不高,且没有提升的趋势。
城区的都市功能和设施水平对行政区域和经济腹地的辐射力不强,造成本市大的城镇经济实力,小的中心都市职能。
沿交通干线进展的城镇几乎连成了片,包围着农村。
都市与农村,高楼大厦与村民小楼在那个地点积聚、碰撞。
快速蔓延的都市化相伴着的是基础设施短缺、环境恶化和建设布局的纷乱。
总而言之,东莞的主城区和沿路连绵进展形成的“大城镇区”,实质上是小都市进展和众多村镇城镇化基础上形成的城镇集合体。
因此都市功能不强,与其集合形成的总体都市形状规模(大都市)远不相称。
进入21世纪,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都市”作为新时期的进展战略目标,正是适应了时代进展的要求,是东莞宏观进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从东莞实际看,近期在全市全面开展现代化都市建设的条件尚不具备。
因此将中心城区、同沙水库区和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大主城区,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一定能对全市的都市进展和产业进步起到专门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区域竞争态势与都市功能定位在国内的区域竞争中,珠江三角洲的对手是长江三角洲,东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差不多受到长江三角洲的有力挑战。
上海在亚太地区的中心地位日渐提升,这种“中心优势”与珠江三角洲的“边界优势”形成鲜亮对比。
东莞面临的区域竞争压力,实质上是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提升的压力;“订单主导型”向“生产主导型”的转化,地点产业群和人力资源本地化的机制建立,是东莞进展的出路;相伴产业升级的都市拓展和环境建设,是东莞再造辉煌的前提与基础。
江苏昆山(上图)被认为是东莞电子信息业最直截了当的竞争对手就东莞所处的世界经济区位而言,其位置能够用“双重边缘化”来概括——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在国际国内消费市场供应区位上也处于边缘位置。
在全球经济进展中,东莞仍应以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制造业作为都市进展的差不多定位。
东莞差不多进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具有突出外贸地位的制造业都市。
广州作为珠三角要紧中心都市,对东莞的阻碍略强于深圳。
东莞将连续保持与广州进行差异化竞争的策略。
从广州目前进行的都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分析,广州的“东进”和“南拓”对东莞有比较直截了当的阻碍:“东进”,利用港口条件,在东翼大组团形成密集的产业进展带,对东莞西北部麻涌、望牛墩、洪梅、厚街等地区进展起到带动作用,其交通和产业的连带进展将为东莞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极点。
“南拓”,布置在南边地区的新兴产业、会展中心、生物岛、大学园区、广州新城等,将与东莞形成功能互补。
与深圳相比,东莞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深圳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导致了更多产业由香港等地转移到东莞,为东莞的经济进展带来机遇。
2000年东莞与广州、深圳经济总量还有专门大差距。
东莞在港、深、穗经济带上既受他们的带动,又受到一定的制约。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500200015001000500广州东莞深圳三. 东莞主城区的进展目标1.东莞与国际制造业名称的差距:(1)在持续膨胀的地点利益驱动下,东莞散而无序的“诸侯经济”造成环境的破坏、无序竞争是难以胜任国际制造业名城的要求的。
(2)缺乏自主制造业的开发,东莞经济极易受到国际市场的阻碍,经济稳固度低,风险大。
(3)适应国际运营的金融、保险、中介等新兴第三产业还有待建立。
加之市域内各镇区各自为政,全市域缺乏和谐,造成“众城一面、城乡无不”,难以形成建设国际化都市的景观与环境。
(4)东莞目前的生活和科研条件距高科技人才落户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而且大量外来劳动力被排斥于社会主流之外。
碉堡式的当地“新民居”与外来务农者住的“棚屋”(前)并存是珠三角的一大景观东莞以建设“最适合创业、最适宜居住的都市”作为进展目标,无疑是明智之举。
但要真正实现人居条件、基础设施、环境水平等硬环境以及治理水平、文化教育、法制文明等软环境与国际接轨,还有专门长的路要走。
2.东莞主城区的目标定位:(1)全国重要的对外贸易都市,区域性的会展中心。
(2)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穗深港经济带中部重要的国际制造业生产基地,同时对外贸易、金融、旅行等第三产业功能突出的交通枢纽型都市。
(3)东莞市域政治、科技、文化中心,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和先行示范区,生态建设和可连续进展的典范,“创业居住的榜样”,是全市进展的核心。
(4)工业方面,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进展电子信息、轻纺、机械等支柱产业,主动培植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等新兴产业,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优势。
金融业方面,结合金融国际化,主动参与建设穗深港金融走廊建设,是穗、深、港都市带的重要环节。
四.都市进展规模的判定1.都市进展规模推测的尴尬: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共编制过四版规划,编制平均间隔为4.6年,但规划仍旧满足不了东莞进展的实际需要,都市规模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突破。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现状实际人口差不多突破了2000年批复的总体规划人口规模。
其中的缘故要紧有三:一是暂住人口统计不准确;二是东莞的社会经济确实是超常规进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都市规划也难免适应不了进展的实际;三是现行的都市规划审批体制也不完善,用某些片面的单一的指标作为操纵和审批规划都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依据,一相情愿地估量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暂住人口数的降低。
几次规划后实际进展突破规划规模的时刻越来越短。
2.现状人口:按照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东莞市2000年总人口为644.57万人,东莞市区(包括四区和寮步镇7个自然村)总人口为86.0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31.4万,暂住人口为54.67万。
如果将主城区内的大岭山、大朗、寮步三镇运算在内,则主城区的现状总人口为153.6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47.36万人,暂住人口为106.27万人,暂住人口所占比例为69.17%。
3.人口推测通过趋势外推、目标反算、类比分析、土地及水资源限制校核可得出:近期东莞市域人口将达到800万人左右;远期将达到1000万人左右。
东莞主城区总人口近期将达到220万左右,远期将达到350万左右。
主城区设施人口水平近期可能达到135万左右,远期可能达到300万左右。
五.从“人”字到“个”字——市域都市空间格局的演变“点——轴”,“核——带”的进展是现代都市地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差不多规律,适时建设中心城区(市)是都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必定。
东莞都市空间进展形状将由“人”字型通过增加莞城——同沙——松山湖轴线转变为“个”字型。
中部同沙水库爱护区为绿心,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进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档次生态型居住区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制造业名城的形象。
中心城区成为区域核心,重点进展行政、信息、金融和高级都市服务功能。
东西两翼构成的弓形城镇带促使现有制造业升级,主动扩大物流、交通及相应服务业的规模。
东翼核心虎门以水陆枢纽和大型商贸为特色,西翼核心常平是铁路、公路枢纽和物流中心。
为更好地对全市城镇进行组织治理、有效地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议从经济联系的轴向上将全市划分为3个区:西部是以广深高速公路及规划的沿海高速公路和广深轻轨为联系轴线,包括长安、虎门、沙田、厚街、道滘、洪梅、望牛墩、麻涌8个镇,容纳300万人左右;中部以莞深高速公路为要紧轴线,在现主城区基础上加上高埗、石碣、石龙、茶山、中堂5镇,形成大主城区(将高埗、石碣、石龙、茶山、中堂5镇划入是为了强化主城区功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大莞城中心与石龙火车站的联系。
石龙火车站今后可改为东莞北站),容纳300~350万人;东部及广深铁路、京九铁路及规划中的博深高速公路为要紧轴线,包括凤岗、塘厦、清溪、黄江、樟木头、谢岗、常平、桥头、东坑、横沥、石企、石排12个镇,容纳350~400万人。
六.都市生态—严肃的现实和最后的底限1.生态环境面临的严肃现实(1)近20年来工业和城镇开发剧烈冲击着原生生态系统及其自然演变过程,生物食物链中断,森林树种大量减少,大量物种消逝,生境类型趋于简单化。
市域内现存的木本植物仅99科408种,而相近的惠东县古田自然爱护区有植物190科1605种。
(2)急剧涌入的大量外来人口加重了环境的压力。
2000年全市总人口644.58万,其中暂住人口为户籍人口3.23倍。
平均人口密度为2615人/Km 2,其中城区和石龙镇的人口密度已分不达到11967人/ Km2和10320人/K m2。
过大的人口压力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
(3)城镇环境污染加剧,农业面源污染也不轻。
65%的本地水资源已被污染,人均污水排放量和水环境污染程度高于邻近都市。
在目前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东莞的生活适宜度属中偏下水平。
(引自《东莞市水污染咨询题与防治计策》,1999年数据)(4)水资源开发强度已接近60%。
以坚持生态差不多平稳,不占用林地、园地和差不多农田爱护区、不填平水面的前提动身运算,可供开发的土地仅剩106 km2,即市域面积的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