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和青光眼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白内障术后个案护理措施

白内障术后个案护理措施

一、概述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内障手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白内障术后个案的护理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二、护理对象患者,男,65岁,因白内障入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后第一天。

三、护理目标1. 患者术后眼部无感染,伤口愈合良好。

2. 患者视力逐渐恢复,生活质量提高。

3. 患者及家属掌握术后护理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四、护理措施1. 术后体位(1)术后患者应保持平卧位,避免头部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

(2)术后3天内,患者可适当抬高床头30°~45°,有利于减轻眼部充血。

2. 视觉护理(1)术后第一天,患者可佩戴墨镜,避免强光刺激。

(2)术后1周内,患者应避免阅读、看电视等过度用眼。

(3)术后1周后,患者可逐渐增加用眼时间,但需注意劳逸结合。

3. 眼部护理(1)术后患者需按时点眼药水,如抗生素、激素等,预防感染。

(2)术后3天内,患者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搓眼睛。

(3)术后1周内,患者应避免脏水进入眼睛,防止感染。

4. 伤口护理(1)术后伤口敷料保持干燥,如有渗出,应及时更换。

(2)术后3天内,患者应避免碰撞术眼,防止伤口裂开。

5. 饮食护理(1)术后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2)术后1周内,患者应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6. 心理护理(1)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护士应给予关心、安慰,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2)术后1周内,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7. 出院指导(1)患者出院后,应继续按时点眼药水,定期复查。

(2)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防止伤口裂开。

(3)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过度用眼。

五、护理效果评价1. 患者术后眼部无感染,伤口愈合良好。

2. 患者视力逐渐恢复,生活质量提高。

3. 患者及家属掌握术后护理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术后患者的护理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术后患者的护理

对7 6例 白 内 障合 并 青 光 眼 患 者 围 手
术 期 的 护 理 方 法 进 行 回 顾 性 总 结 。 结 果 术 后 随 访 2 ~1 6个 月 , 均 眼 压 由 术 前 2 . 2 m g降 到 术 后 平 4 8 mH 1 .2m Hg术 后 裸 眼 或 矫 正 视 力 > . 6 5 m , 0 3者 占 8 .7 , 严 重 并 发 症 。 结 论 术 前 做 好 心 理 护 理 及 术 前 准 备 , 02% 无 术 后 密 切 观 察 病 情 变 化 , 极 预 防 并 发 症 及 做 好 出 院 指 导 , 手 术 获 得 满 意效 果 的 重要 保 证 。 积 是 [ 键 词 ] 白 内障 超 声 乳 化 ; 体 ; 光 眼 ; 理 关 晶 青 护 [ 图分 类 号 ] R4 3 7 中 7 .7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文 0 8—97 ( 07 0 0 6 2 6 20 ) 2— 18—0 3
12 手术 方 法 .
术前 检查角膜 曲率及 A B超 , / 根据
科 医院在 开展 白内障超 声乳 化 手术 的基 础上 对三 联 术进 行 了改 良, 取得 了较 好 的疗 效 。 现将 护 理 体 会
报告 如下 。
S Kl 式计算人 工 晶体 屈光 度 。表面 麻醉 ,10 Rl 公 1 :0~ 10 :0点处作 以窟窿部 为基 底 的结膜瓣 , 距角巩 膜 缘 2
[ ] 中 国实 用 妇 科 与 产 科 杂 志 ,0 0 1 (0 :3 . J. 2 0 ,6 1 ) 6 9 [] 乐 3 杰 . 产 科 学 . 5版 [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社 ,0 1 妇 第 M] 北 人 20 .
[ ] 姚 天 一 . 娩 镇 痛 对 提 高 围产 质 量 的 重 要 性 [ ] 中 国 实 用 妇 4 分 J.

白内障联合青光眼48例患者的联合手术护理

白内障联合青光眼48例患者的联合手术护理

白内障联合青光眼48例患者的联合手术护理【摘要】目的探讨48例(54眼)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患者手术前后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48例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认真细致地护理,包括术前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 4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眼压控制良好,其中46例(52眼)患者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

结论对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认真细致地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手术;护理白内障和青光眼都为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两者同时发病的几率较高,如单纯治疗其中一种眼病,则会加重另外一种眼病的症状,故常需联合手术治疗[1]。

但联合手术操作较复杂,术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认真细致地护理对防止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我院眼科对48例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患者行联合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认真细致地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48例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患者,共计54眼,其中男23例(25眼),女25例(29眼);年龄46岁-94岁;闭角型青光眼35例(39眼),开角型青光眼13例(15眼);患眼视力进行性下降2-4年,伴头痛、眼胀痛;术前眼压4.48-6.79kpa,平均6.25kpa;患眼术前视力:光感-2.5;合并症:糖尿病4例,高血压6例。

48例(54眼)患者均采用表面麻醉,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

2 护理方法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疏导患者因眼部疼痛、视力下降,又担心手术预后,易出现焦虑、急躁易怒等不良情绪。

责任护士应关心患者,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手术治疗的目的、手术效果及注意事项等,同时向患者说明术后视力的恢复程度与术前眼底基础疾病有密切关系,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指出不良情绪可导致眼压升高,影响手术效果,指导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以避免诱发眼压升高。

眼科疾病的护理

眼科疾病的护理

眼科疾病的护理眼科疾病是指发生于眼部的各种眼科疾病,主要包括青光眼、白内障、干眼症等。

治疗眼科疾病的同时,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护理能够帮助病人恢复健康,防止疾病复发。

本文将根据不同的眼科疾病,介绍其护理方法。

一、青光眼护理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特点是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受损,引起视力丧失。

青光眼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期就诊:青光眼病人需要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疾病变化。

2.避免剧烈运动:运动会增加眼内压力,对青光眼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因此需要避免一些剧烈的运动方式。

3.饮食注意:青光眼患者需要注重营养均衡,控制饮食中盐分摄入量,以减少眼压。

4.避免用眼劳累:长时间用眼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加重青光眼病情,因此需要适当休息眼睛。

二、白内障护理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眼病,表现为眼镜后面的视物模糊或有阴影、颜色变浅、双眼之间视力不同步等。

白内障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穿戴防护用品:白内障患者需要在户外穿戴防紫外线眼镜或普通太阳镜,以减轻光线对眼睛的伤害。

2.保持眼部清洁:白内障患者应该多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洗眼睛,防止感染引起的眼部疾病。

3.定期复诊:白内障患者需要定期回诊眼科,以便及时治疗,减轻病情。

4.手术指导:如果白内障病情比较严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此时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以保证手术恢复顺利。

三、干眼症护理干眼症是一种由于眼泪分泌不足或分泌质量不佳所引起的眼部不适,其症状包括眼干、疼痛、视力模糊等。

干眼症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润眼:干眼症患者需要定期滴眼药水或润眼液,以减轻眼部干涩不适。

2.控制用眼时间:长时间用眼容易加重干眼症病情,因此需要避免过度用眼,定期休息眼睛。

3.防止感染:干眼症患者在用药或润眼时需要注意清洁卫生,以防止感染。

4.饮食调节:干眼症患者需要适当摄入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核桃、鳕鱼等,以改善眼部干涩的症状。

白内障患者护理措施

白内障患者护理措施

白内障患者护理措施摘要白内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体中。

治疗白内障通常需要手术干预,但手术后的护理同样重要。

本文将介绍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包括日常生活护理、眼部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1. 日常生活护理1.1 安排充足的休息: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来促进术后恢复。

睡眠时应尽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压迫眼部。

1.2 避免剧烈运动: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加眼压,引发其他问题。

1.3 防止感染:患者需要注意保持手部、眼部的卫生,避免接触有菌污染的物品。

2. 眼部护理2.1 遵医嘱点眼药水: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需要定时点眼药水,通常是每日几次。

点眼时要避免眼部受到污染。

2.2 避免擦眼:患者需要避免用手擦眼,以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如果眼部有异物,应及时就医处理。

3. 饮食护理3.1 增加维生素摄入:患者应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水果和蔬菜,以促进伤口愈合。

3.2 控制咖啡因摄入:咖啡因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因此患者应控制咖啡因的摄入,避免刺激眼部。

3.3 避免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可能引起眼部不适,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食物。

4. 心理护理4.1 鼓励交流:患者在手术期间或术后可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家人和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积极与他人交流,缓解焦虑情绪。

4.2 提供支持:要给予患者肯定和支持,让患者感到重要和被关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信心和乐观情绪。

5. 术后复诊和康复5.1 定期复诊: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诊,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问题。

5.2 遵守医嘱: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来进行药物使用和日常护理,包括点眼药水和眼部清洁等。

5.3 康复训练:白内障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包括逐渐恢复视力和进行眼部运动训练,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结论白内障手术后的患者需要综合的护理措施来促进术后康复。

合理的日常生活护理、眼部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措施对患者的康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光眼的护理常规

青光眼的护理常规

青光眼的护理一、护理评估(一)术前护理1、有无遗传史和家族史、外伤史、白内障或虹膜睫状体炎病史,使用糖皮质激素超过一周以上的用药史。

2、有无剧烈头痛、眼眶痛、眼胀痛或伴同侧头痛及视力急剧下降。

3、眼压、视力和视野缺损情况。

(二)术后护理1、了解手术方式及术中情况。

2、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

3、观察有无眼部胀痛、头痛、恶心等反应。

4、注意手术眼眼压、非手术眼有无青光眼发作。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一般护理(1)体位护理:卧床休息,避免光线刺激,枕头宜垫高,避免长时间低头,避免黑暗环境中停留时间太久。

(2)心理护理:介绍疾病有关知识,安慰和鼓励患者,减轻或消除焦虑心理。

向患者解释青光眼急性发作与情绪有关,需保持良好心态。

(3)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一次饮水量不超过300毫升,忌浓茶咖啡等。

2、病情观察观察眼痛或头痛的程度,了解眼压及视力的情况。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为急症,应报告医生分秒必争治疗,尽快降低眼压,并观察眼压变化。

3、用药护理:指导患者用药并观察药物副作用。

(1)缩瞳剂(毛果芸香碱):偶尔可出现眩晕、气喘、脉快、流涎、多汗等毛果芸香碱中毒症状。

(2)碳酸酐酶抑制剂(醋甲唑胺):属磺胺类药,注意询问药物过敏史,观察患者有无口唇、面部及指趾麻木、全身不适、肾绞痛、血尿等不良反应。

可引起尿路结石、代谢性酸中毒等副作用,嘱患者多次少量饮水及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3)β-肾上腺素抑制剂(噻吗酰安):对有心脏传导阻滞、窦房结病变、支气管哮喘者忌用。

(4)高渗药(甘露醇):经快速静脉输入以降低眼压,可维持2-3小时。

注意呼吸和脉搏的变化,用药后因颅内压降低,可出现头痛、恶心、腹胀、乏力等症状,宜平卧休息,注意有无低血钾发生。

(5)慎用安定、阿托品、颠茄酊类药物,以免引起眼压升高。

(6)疑为糖皮质激素所致青光眼者应立即停药。

(二)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1)体位护理:卧床休息,避免光线刺激,枕头宜垫高,避免长时间低头。

05 第五讲 白内障青光眼护理

05 第五讲 白内障青光眼护理

虹膜投影 急性闭角型 ( +) 青光眼 虹膜投影 ( -) 晶状体过敏 性葡萄膜炎 晶状体溶解 性青光眼
三、护理诊断 1. 感知改变 视力障碍,与晶状体混浊 有关。 2. 潜在并发症 继发青光眼、晶体过 敏性葡萄膜炎、术后伤口感染等。 四、护理目标 1. 视力得到提高。 2. 无并发症发生。
• 五、护理措施 • (一)感知改变:视力障碍 • 1.白内障早期可试用谷胱甘肽滴眼液、口服维生素C 等药物。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辅助检查
视野检查 早期视野缺损: 孤立性旁中心暗点和鼻侧阶梯 进展期视野缺损:弓形暗点、扇形暗点、环形暗点 晚期视野缺损: 管状视野或颞侧视岛,最后视野消失
POAG视野损害进展图
其它检查
色觉检查、对比敏感度检查、图形ERG、VEP检查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诊断依据
眼压升高 眼底特征性改变 (角膜厚度对眼压的影响) 视盘凹陷改变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 (可重复性旁中心暗点或鼻侧阶梯, 常系早期青光眼的视野改变)
• 迅速降低眼压,减少眼组织损坏,积极挽救视力。首先用 药物降低眼压,待眼压恢复正常后,可考虑手术治疗。 • 四、护理诊断 1.疼痛:眼痛 与眼压升高有关。 2.感知改变:视力下降 与高眼压所致角膜水肿、前房 混浊、视神经萎缩有关。 3.自理能力缺陷: 与视力障碍有关。 ⒋知识缺乏: 缺乏相关的防治知识。 5.焦虑: 与担心预后不良有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视野缺损
• 鉴别诊断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导致视神经萎缩性病变
(3)屈光改变:主要有畏光或 眩光。
(二)体征
临床上根据形成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膜下 性三类。 其中皮质性白内障最为常见。

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术后护理

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术后护理

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术后护理作者:阿依先木古力·乌甫尔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体会,总结术后护理经验。

方法对照组为100例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为100例患者行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疗效,记录指标为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等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行综合模式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护理满意率为91%,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仅进行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护理满意率82%,且P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术后护理;老年人白内障是在高龄人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多种机制参与其发生发展,临床主要表现为晶体混浊,视力障碍。

由于白内障带来的晶状体损伤,会导致房水的回流不畅,所以白内障易与青光眼一起发病,是老年人多发的眼部疾病[1]。

近年来,手术治疗成为最佳选择,手术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的治疗白内障提高患者的视力,还能积极的控制眼压缓解病患的眼部不适[2-3]。

收集我院眼科自2010年1月~2011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200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综合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眼科自2010年1月~2011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自内障伴青光眼患者200例(男113例,女87例),年龄60~87岁,平均(69.2±13.8)岁,其中合并开角型青光跟67例,闭角型青光眼103例,继发性青光眼30例。

眼科检查:晶状体混浊,眼压34.8~59.2mmHg,平均眼压(45.7±12.5)mmHg。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眼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白内障和青光眼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切口护理和病情观察护理等;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即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