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科学____重点知识归纳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b1b8f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6.png)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电与磁1.1 欧姆定律1.2 电路的串联与并联1.3 电磁感应1.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2. 章节二:光与色2.1 光的反射与折射2.2 凸透镜与凹透镜2.3 光的色散与合成3. 章节三:声音与波动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 声波的干涉与衍射3.3 音调、响度与音色4. 章节四:力与运动4.1 力的合成与分解4.2 牛顿运动定律4.3 能量守恒与转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与磁、光与色、声音与波动、力与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光的色散与合成的理解声波的干涉与衍射现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作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表、电阻、导线、电源、磁铁、电流表、电压表等反射镜、折射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等声波实验器材、音叉、共鸣箱等弹簧测力计、滑轮、小车等2. 学具:画图工具、计算器、实验报告册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配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指导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 章节及重点内容:电与磁: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光与色: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色散与合成声音与波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波的干涉与衍射力与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电与磁章节:计算题、实验题光与色章节:填空题、选择题声音与波动章节:简答题、实验报告力与运动章节:计算题、论述题2. 答案:教师根据作业难度和知识点,提供详细答案。
浙教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归纳
![浙教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6918aae7f1922791788e807.png)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1.速记元素周期表前20元素:第一周期:氢氦---- 侵害第二周期: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鲤皮捧碳蛋养福奶第三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氩---- 那美女桂林留绿牙(那美女鬼流露绿牙)第四周期:钾钙钪钛钒铬锰---- 嫁改康太反革命铁钴镍铜锌镓锗---- 铁姑捏痛新嫁者砷硒溴氪---- 生气休克2.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特点:一般每一周期开头的是金属元素,每一周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每一周结尾的是稀有气体二、元素的符号及分类:①、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非金属元素:“氵”“石”“气”旁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态下存在的状态;稀有气体元素:“气”。
②、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的原则:Fe、Cu、Mg、C l、H等。
③、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H、O、C、N、S、Si、Na、Fe、Cu、C l、Ca、Ag、I、K、P)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种类):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粒):(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三、关于化合价的记忆口诀一家请驴脚拿银,(一价氢氯钾钠银)二家羊盖美背心。
(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四、元素符号表示的量一、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之相比的比值。
1个碳原子质量 1.993×10-26千克1/12的碳原子质量 1.661×10-25千克1个氧原子质量 2.657×10-26千克则,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1个氢原子质量 1.674×10-27千克则,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以此类推,也可得出其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注: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符号为“1”,无须表明。
(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5df1dfa227916888486d7ef.png)
(2017)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第一节: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组成①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② 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2.腐殖质:土壤中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可以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3.土壤的成分和作用① 固体: 矿物质颗粒(占固体95%):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腐殖质(有机物):为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② 液体: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③ 气体: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4.土壤的形成: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
(土壤的形成非常缓慢,但毁灭土壤却是瞬间的)5.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①物理因素:风力、流水、温度剧变、海浪等②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③生物因素:植物的根、地衣和蕨类分泌的物质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1.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2.土壤的类型和性状: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植物的根系①直根系:有主根、侧根之分(常见植物:大多数的双子叶植物)②须根系:没有主侧根,只有不定根(常见植物:大多数的单子叶植物)2.影响植物根在土壤中分布的因素: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3.根的功能:①固定②吸收水分和无机盐4.根吸水失水的部位:根尖——根毛区——根毛细胞5.根尖结构的细胞特点和作用6.根毛细胞吸水条件: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失水条件: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7.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水分→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导管→植物体各结构8.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无机盐溶解在水中被吸收)①构建植物体:N、Mg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N、S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②调节植物生命活动:K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P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9.三大营养素作用及缺乏时症状第四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茎的分类①按形态分: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缠绕茎②按组成分:木质茎、草质茎2.茎的结构注:单子叶植物茎中一般没有形成层结构,茎长成后一般不会加粗。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59455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5.png)
第一章热能的转化
一、热能的定义
热能(thermal energy)是由物质中的分子运动产生的、具有可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的一种能量形式。
二、热能的转化
1.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热能可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汽车的发动机就是一个应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汽车发动机将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按照操纵者的要求运动。
2.热能转化为电能: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烧燃料的热能来汽化水,使蒸汽的温度和压强上升,用汽车发动机原理使汽车发动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输入我们的家中,使用电器,实现用热能转化为电能。
3.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热能还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量转化为化学能,在火药、煤气、氢弹等产品中,都是利用热量转化为化学能,来实现大量的能量的源泉。
三、热能的应用
1.在水力发电中,利用蒸发的热量使水蒸发,然后利用蒸汽进行相应的动力,将其转化为电能,最终输入家庭使用;
2.火力发电: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料燃烧把热能转化成机械能,驱动汽车发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然后输入家庭使用;
3.在化工工业中。
科学初中八年级下册
![科学初中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9d7b46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7.png)
科学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是一门探究自然规律和解释世界现象的学科,它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在初中八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了解各种科学知识,包括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生物多样性、地球运动和环境保护等重要内容。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它由不同的元素组成。
我们将学习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了解元素之间的周期性变化和元素的性质。
物质在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下会发生各种变化,如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和气体的凝华等。
这些变化发生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生物多样性1. 生物分类与进化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
我们将学习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种类生物的特征和归属关系。
进化是生物种类的演化过程,通过观察化石和进行遗传分析等方式,我们可以追溯生物的进化历史。
三、地球运动1.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一天。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一年。
地球的运动对于季节的变化和日照时间的长短有重要影响。
我们将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深入理解地球运动对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四、环境保护1. 环境问题与生态平衡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我们将学习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生态平衡是指自然界各个生物之间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动态稳定状态。
保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我们将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道。
通过初中八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于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实践,发现科学的乐趣,并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创新者。
八年级上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重点
![八年级上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a43a82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b.png)
八年级上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重点生物科学一直是让人感到神秘和令人着迷的领域。
在八年级上
下册的生物学课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生物学知识点。
本文将归纳总结八年级上下册生物学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
好地掌握生物学科学。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的发现和形态
2.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壁、质膜、质网、线粒体、
核等)
3.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细胞分裂、细胞信号等)
遗传与进化
1.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学规律、基因的概念、显性和
隐性等)
2. DNA结构及复制(DNA双螺旋结构、DNA复制的三个步骤)
3. 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达尔文进化论、分类系统等)
植物和动物的各个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系统
1. 植物的结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
2. 植物的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3. 哺乳动物的结构(骨骼、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等)
4. 动物交通运输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生态系统和环境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分级
2. 生物圈(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相互作用)
3. 全球环境的问题(温室气体、气候变化等)
以上是八年级上下册生物学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学生需要结合
实际生活及课本中的案例进行深入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同时,也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强对生态
环境的保护意识,建立起对以后生物学的深入学习的基础。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教案[修改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教案[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985d1d856a561253d36fb1.png)
第一篇: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教案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磁体、磁性、磁极、磁化等概念,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学会以实验的方法判断磁体的两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破除对磁体的神秘感,体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
2学情分析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学生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小学阶段中学生通过学习已获得了关于磁铁的一些知识,本课时是本章电和磁的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通过对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这一问题的探究,向学生介绍有关磁的一些基本知识:磁性、磁体、磁极、磁化,为本章后续研究磁体作准备。
教材编写怪实验为基础,通过采用实验、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新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3重点难点重点磁极的概念和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
难点磁化的概念4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磁体、磁性、磁极、磁化等概念,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学会以实验的方法判断磁体的两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破除对磁体的神秘感,体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
学时难点难点磁化的概念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引入(一).【引入】抛出问题: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生回答】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二)介绍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我国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司南是磁石做的,司南柄可以指南,罗盘比较重,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接着出示现代指南针,追问学生:指南针有什么作用?【生回答】指南针可以用来指南北。
【活动一】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指南针是否可以指南北?一、观察规律:将小磁针放在针尖上,用手拨动小磁针,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注意:1、不要让其它磁体靠近它。
2、多做几次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现象:让学生现场感受指南针的指向。
(完整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acca0b9bd64783e09122bfb.png)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要点归纳整理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2、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4、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5、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6、磁极;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
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 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人造磁体就是永磁体。
7、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依照铁屑排列情况,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9、磁感线的特点:(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磁体的北极(N极)到磁体的南极(S极)。
(2)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
(3)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即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在空间每一点只有一个磁场方向,所以磁感线不相交。
10、地磁场地磁场:地球产生的磁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球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个50夹角,叫磁偏角。
11、奥斯特实验现象:导线通电,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通电电流方向改变,小磁针偏转方向相反.结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12、直线电流的磁场直线电流的磁场的分布规律: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一个个同心圆,离直线电流越近,磁性越强,反之越弱。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知识总结2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_《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知识总结2](https://img.taocdn.com/s3/m/27cdbae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0.png)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以水为例说明)
1. 分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在化学反应
....中可分裂为原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如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相同的原子不同的原子个数可组合成不同物质的分子(如氢原子、氧原子,既可以构成水分子,也可以构成过氧化氢分子。
)
(3)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相同。
2. 原子:
(1)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反应(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2)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的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
(如金刚石、石墨、足球烯都由碳原子构成)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 物质的构成: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金属、碳、硅、稀有气体)。
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原子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4. 化学反应实质:
(三)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分子、原子都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不同粒子的质量和体积也不相同。
原子的体积一般在10-10 米数量级,原子的质量约为10-26~10-27数量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000e4a5f01dc281e43af0cb.png)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第1节空气与氧气A.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空气的各成分体积组成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可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等B.空气的利用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动植物呼吸、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依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C. 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的气体2) 氧气不易溶于水3)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在压强1.01×105Pa 、—183℃时,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在—218℃时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2.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中的气体为氧气3. 硫、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1)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燃烧得很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硫的用量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②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气体 2) 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想象 铁丝只能发出红热现象,不能燃烧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铁丝不能生锈②铁丝盘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③下端系火柴引燃④要等火柴将要熄灭时再伸入氧气中⑤集气瓶中预先保留少量的水,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D. 氧化物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铁+ 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1.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 说明: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并不都是氧化物。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六节知识点+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六节知识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e5a9fa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4.png)
八下2.6知识点+练习考点一化学式的读写方法物质类型化学式的写法化学式的读法单质金属用元素符号表示。
铁—Fe、氦气He、硫—S元素名称:Fe—铁稀有气体“某气”:He—氦气非金属固态(除碘单质)元素名称:S—硫气态液态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
如氧气—O2、氮气—N2“某气”:O2—氧气化合物氧元素与某种元素组成一般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如CO2、CuO等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如“CuO”读作“氧化铜”。
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1个时,还要指出1个分子里元素的原子个数,如“P2O5”读作“五氧化二磷”氢元素与某种元素组成一般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
如HCl等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一般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考点二化学式的意义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以CO2为例)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宏观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微观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Cu为例)表示该物质——Cu宏观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铜是由铜元素组成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铜原子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以NaCl为例)项目化学式的意义宏观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表示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微观表示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表示氯化钠中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1考点三离子的符号1.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当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例如:阳离子:Na+、Mg2+、Al3+等;阴离子:Cl—、2.镁离子中数字“2”的意义3.常见的离子阳离子:H+、Na+、K+、Ag+、Ca2+、Mg2+、Ba2+、Zn2+、Cu+、Cu2+、Fe2+、Fe3+、Al3+阴离子:F—、Cl—、Br—、I—O2—OH—、NO3-、SO42-、CO32-考点四化合价1.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通常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标出,一般把“+”、“—”写在前,价数写在后。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ca75c416137ee06eef9182a.png)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43966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1.png)
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资料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资料随着学期的进行,八年级下册的期中考试即将到来。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需要同学们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复习语文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理解:复习时可以多读一些文章,尤其是课本中的文言文和现代文。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写作:复习时可以多写一些作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
通过多写作文,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古诗词:复习时可以重点关注一些重要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可以背诵这些古诗词,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数学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学科。
在复习数学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复习时可以重点复习一些基础知识,如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等。
这些基础知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需要牢固掌握。
2. 算式运算:复习时可以多做一些算式运算的练习题,如加减乘除、带括号的运算等。
通过多做练习题,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 几何图形:复习时可以重点关注一些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掌握这些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可以解决与几何相关的问题。
英语英语是一门需要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学科。
在复习英语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听力:复习时可以多听一些英语材料,如英语歌曲、英语电影等。
通过多听英语材料,可以提高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
2. 口语:复习时可以多与同学练习英语口语,如对话、演讲等。
通过多与他人练习口语,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阅读:复习时可以多读一些英语文章,如英语故事、英语新闻等。
通过多读英语文章,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科学科学是一门需要观察、实验和推理的学科。
在复习科学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方法:复习时可以回顾一下实验方法的基本步骤,如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记录数据等。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练习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4ed7227ed630b1c59eeb514.png)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练习时间的测量1、实验室里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
机械停表外圈刻度表示秒,一般一圈才是30秒,内圈刻度表示分。
日晷是测量________的工具。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s),单位换算:1时(h)=______分;1分(min)=______秒;1时=_________秒。
知识应用:1. 下午第三节课下课后,校初三男子篮球赛如期举行,从16:00开始到17:00结束,共用50min,其中中间休息10min。
上面提到的时间中,指“时间间隔”的是__________,指“时刻”的是_________。
2.下面关于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A.心跳一次约需1秒B.上午第一节课8:00开始C.课间休息10分钟D.一位同学跑1000米的成绩为15秒第七节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正确排列顺序是…………………………()A ①②③④⑤⑥B ④⑥⑤③②①C ④③②⑥⑤①D ③④⑥①②⑤作业:1. 下面是校运动会的一些成绩,由于老师疏忽,忘了写单位,请加上(1)甲同学跳高成绩为110 (2)乙同学100米成绩为14(3)丙同学扔4 重的铅球,成绩为8.50 __2. 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枚硬币厚度为2.1 ;(2)一位同学质量为50 000 ;(3)某位病人体温为39 ;(4)一个量筒测量范围为500 。
3. 关于0℃的水结成0℃的冰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下降B、质量不变C、质量变小D、状态不变4.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含物质的多少叫,温度是指。
5.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为;时间的国际单位是,测量时间的仪器是。
6. 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 ;(2)某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40 ;(3)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 ;(4)某同学1000米成绩为4 15 ,等于秒。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4ced896c175f0e7dd1375c.png)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四、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八年级下册实验的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实验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cbb45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0.png)
八年级下册实验的知识点在八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此,我们将介绍八年级下册的实验知识点。
一、电流的实验电路实验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连接电线、电池、电流表和灯泡来观察电流。
当电流通过电线时,灯泡就会亮起来。
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的数量或电线的长度来调整灯泡的亮度。
二、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例如,用酸来溶解物质,或者加热化合物,观察其是否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实验来了解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三、力学实验在力学实验中,我们可以研究运动的规律和力的大小。
例如,通过滑轮和拉力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和动态摩擦力。
我们还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弹性和力的大小。
四、生物实验在生物学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生物的生长和变化。
例如,种植豌豆,观察豆荚的形态和大小。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植物根茎叶部分的切片来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五、地理实验地理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和自然环境。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实验仪器来探测地球的磁场和地震的震动。
我们也可以使用水平仪器来测量地球的高度和高度差。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在进行实验前,我们应确保实验器材完整和正确,如电线、灯泡或玻璃器具是否破裂或有霉变。
在实验时,我们需要穿戴实验室服装和手套,保持实验现场清洁和整洁。
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不要私自尝试其它实验步骤。
总之,实验对我们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
在八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将会进行更多种类的实验,希望同学们抓住机会,多多参与实验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226295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6.png)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磁性是指物质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其中铁质的磁体叫做磁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化是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因此,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磁场是指磁体周围存在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是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它们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磁感线不相交,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三、地磁场:地磁场是指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这个现象首先由我国宋代的XXX发现,磁针在指向真北方的同时,还会偏离一定角度,这个角度叫做磁偏角。
四、电生磁: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
通电螺线管的两端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
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叫做电磁铁。
当电路中有电流时,测电笔会发出声音或者亮灯,表示电路通电。
3、用电安全:①不要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电器;②不要在使用电器时接触水或者其他液体;③不要随意拆卸电器;④不要在电器过载时继续使用;⑤不要在电器损坏时继续使用;⑥不要在电器故障时自行修理,应该找专业人员维修;⑦不要在插头插座上拉扯线缆;⑧不要将电器插头插入不匹配的插座中;⑨不要在电器使用时离开现场。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8b1472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6.png)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八年级科学下册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概述:
1. 单元一:生物多样性与环境
-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维持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单元二: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特征
- 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 物质的常见性质和变化
3. 单元三:物理与化学
- 物理量和单位
- 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计算
- 物质的性质与状态变化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4. 单元四:光的传播与映射
- 光的传播方式和性质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
- 光的色散和彩虹的形成
5. 单元五:地球与宇宙
- 地球的形成和结构
- 天体运动和地球的运动
- 太阳系和宇宙的组成
- 星座和天文仪器的使用
6. 单元六:能量的转化与运输
- 能量的形态和转化过程
- 功率和效率的概念
- 机械能转化和杠杆原理
- 能源与节能的问题
以上是八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物质结构的初步了解
难点:对化学用语的记忆和正确运用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关于元素周期表:
1.速记元素周期表前20元素:
第一周期:氢氦---- 侵害
第二周期: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鲤皮捧碳蛋养福奶
第三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氩---- 那美女桂林留绿牙(那美女鬼流露绿牙)
第四周期:钾钙钪钛钒铬锰---- 嫁改康太反革命
铁钴镍铜锌镓锗---- 铁姑捏痛新嫁者
砷硒溴氪---- 生气休克
2.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特点:
一般每一周期开头的是金属元素,每一周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每一周结尾的是稀有气体
二、元素的符号及分类:
①、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
非金属元素:“氵”“石”“气”旁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态下存在的状态;
稀有气体元素:“气”。
②、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的原则:Fe、Cu、Mg、C l、H等。
③、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H、O、C、N、S、Si、Na、Fe、Cu、C l、Ca、Ag、
I、K、P)
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种类):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粒):(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三、关于化合价的记忆口诀
一家请驴脚拿银,(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家羊盖美背心。
(二价氧钙镁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
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四、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一、相对原子质量
标准: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之相比的比值。
1个碳原子质量 1.993×10-26千克
1/12的碳原子质量 1.661×10-25千克
1个氧原子质量 2.657×10-26千克则,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1个氢原子质量 1.674×10-27千克则,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以此类推,也可得出其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注: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符号为“1”,无须表明。
*常用相对原子质量表:
H-1C-12O-16S-32Cl-35.5K-39
Ca-40
N-14Na-23Mg-24Al-27Zn-65Fe-56P -31
Si-28Ba-137Ag-108Cu-64Mn-55F-19
*思考:第38页“质子、中子、电子的相对质量”,对此表有何启发?
⑴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⑵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可以比较它们的真实质量
读表:下表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讨论后小结
(1)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电子的质量很小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和中子数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知道第三个量。
讲述:知道了元素符号后,可以直接从元素周期表或从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3)中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能否体现原子的实际质量大小?(能,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相比,有什么优点?(数值比较简单,便于书写、运算、记忆)
讲述:分子由原子构成,它的质量也很小,你猜想一下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多少千克呢?如果直接用千克作为单位,显然是很不方便的,你有什么设想?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解决的办法。
(学生回答)
二、相对分子质量
过渡: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的质量也是各原子的质量总和。
因此,我们也可以用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实际的分子质量。
定义: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以二氧化碳为例,说明相对分子质量的求法。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求出其相对分子质量。
氯化钠二氧化硫水氢氧化镁硫化氢硫酸铜
结合化学式一节中有关“化学式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的扩展。
化学式可以表示为?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④_____⑤_____
三、元素质量分数与质量比的确定
化学式中各元素质量比的求算
例1.课本第40页例题1
例2.求硫酸铜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先说明质量分数的涵义,可结合上一学期所学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求化肥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2.求硫酸铜中铜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