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当代国情的认识和理解
当代国情的认识和理解
当代国情是指当今我国的国家情况,也就是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状态。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当代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在经济和技术领域取得了斐然成果。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改革开放促进了外资的大量流入,推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从而促进了GDP的增长。
中国的经济总量由1980年的2070亿美元激增至2010年的
47.6万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繁荣促进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受教育权也得到了普遍的扩大,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实施,使更多的贫困儿童有机会受到教育。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实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了民主,改进了社会主义法治,提高了政治秩序,推进了社会主义法治体制建设,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就是当今中国的国情。
中国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为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中国也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贫困、教育不均等,必须努力加以解决。
未来,中国将继续努力发展,为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始终持续着快速而且稳定的发展状况,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已在2010年的跃居世界第二位,就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而言,甚至有经济学家预言很快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同样,在国际地位方面我国也有了显著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和平、友好、开放、民主和活力十足的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向世人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科技水平。
而我国在复兴同时通过不懈努力,已经在国际上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从朝核问题、联合国改革、巴以和谈到伊朗核危机,在过去几年中,我国对于联合国活动以及世界事务的参与程度与日俱增,而我国在国际争端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受到了世界各国、各国际组织和团体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无论是早些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通过双边和多边管道向受灾国提供40多亿美元的援助的作为,还是最近我国向索马里排除国际护航舰队举措,我国正面的、积极的国际形象都受到了广泛尊重。
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有了成绩,是客观的事实,也是好的,但如果我们将这份鼓舞过分演化为自我陶醉或洋洋自得就不好了,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的中国梦,使中国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
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虽然世界第二,但人均国民总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为位居世界百位之后。
按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才刚刚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我们只是刚刚摘掉“穷国”这顶帽子而已~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总额增长约数十倍,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然而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依然偏低。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中国梦,但是你对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理解和认识又有多少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要务还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还不是很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早日实现世界强国的奋斗目标。
立足于当下,首先,民众要了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很长时期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和根本性地判断。
简而言之人口数量多,人均思想底子薄,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资源相对供给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从实际去落实。
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说所谓社会主义的不发达时期,当时我国处在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时期,所以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那种超前的工业现代化必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据历史的记载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至少100年的时间,这期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虽然在文化上中国可以和其他国家做以对比,但在经济上确实有所落后,在这个落后的阶段,要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便成了一个不可跨越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重要思想中明确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相应的举措。
然而在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的根本性过失,这个过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有制定的制度都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应该承受的范围。
随着方针政策的出台,改革开放有了明显的突破性成功,这都要归结于党从实际出发,逐步落实制定了适合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制度和政策。
随后党召开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强调了这一问题。
2023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
2023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2023年,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一、经济繁荣的中国2023年的中国,经济繁荣的景象令人瞩目。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5G技术已经普及到每个角落,人们享受着高速网络带来的便利。
中国的创新能力也日益增强,一批领先的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造福了本国人民,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23年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
城市中心区的高楼大厦林立,公园绿地和文化设施丰富多样。
农村地区也得到了更多关注,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旅游兴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023年的中国,环境保护成为了国家的重要议题。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工业企业更加注重环保,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清洁能源的利用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绿色出行和垃圾分类成为了时尚。
中国的环境质量逐渐改善,人们呼吸到的空气更加清新,水源更加干净。
四、社会和谐稳定2023年的中国,社会和谐稳定。
政府加大了社会管理的力度,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教育公平得到了更多关注,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改善,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增加。
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人们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社会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管控,人们的安全感大幅提升。
社会各界的互动交流更加频繁,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开放,文化多样性得到了尊重和保护。
五、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2023年的中国,日益崛起于国际舞台。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着力量。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参与,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第二周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包括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两方面(一)基本国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三个没有变”: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二)历史方位1.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3.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型影响的全局性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世纪头二十年(1)前十年提出战略机遇期的依据: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利的国内形势:后十年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的依据: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及浅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 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关键词:中国国情;初级阶段;发展战略;长期性目录前言 (1)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一)人口:中国的人口大国,并非人才强国 (2)(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仍处于世界后列 (2)(三)人民生活水平: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2)(四)资源占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环境压力大 (2)(五)城市化程度: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六)工业化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二、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三、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5)(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5)(二)当代中国正处于“五化”深入发展时期 (6)(三)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6)(四)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7)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前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紧密联系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联系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都是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的。
正是在深刻把握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正确的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第二周、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不仅现在,而且今后很长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谓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有两层,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
这一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出了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的极端重要性,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这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经过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飞跃。
同时必须看到,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我们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800字
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800字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家,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后,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当代中国国情,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元的现实存在,它既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也有蓬勃的发展活力。
从经济角度来看,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发展的需求,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依赖投资出口转向内需驱动,这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政治角度来看,当代中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一制度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文化角度来看,当代中国正处于文化多元化和文化自信的交汇点。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文化思潮在中国交汇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社会角度来看,当代中国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教育、就业、医疗、环保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当代中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此外,当代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国情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现实存在。
它既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蓬勃的发展活力,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因此,我们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国情,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基本国情的认知
基本国情的认知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意义: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中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初级阶段: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起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重要意义:分清有利和不利因素,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扬长避短,通过努力使不利因素向有利因素方面转化,这是我们研究国情和对全体公民进行国情教育的要旨所在。
任何国家的发展不可不根据本国的国情,尤其是基本国情,即一个国家要发展就要根据本国的基本国情,国情是国家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
国情决定方针政策。
具体国情:1.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5.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但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立足于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国情决定着主要矛盾。
谈谈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认识
谈谈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认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期阶段,这是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重要基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政策的基本依据。
“两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
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两个没有变”在代表中反响热烈。
这是观察国情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近五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各省区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巨变,但与东部相比,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仍然很大。
“两个没有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时,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8个方面阐明了基本国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指明了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深刻变化以及阶段性特征对经济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对我国国情的认识
●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面对这种国情,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内涵明确了:1.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2.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3.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5.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实现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7.制定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1.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2.重要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1.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领导核心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思想2.重要性: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P39)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P40)●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①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间的关系。
>●在现代化建设中,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对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
对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对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从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出发摘要:在认识论上,社会主义不是一个一层不变的固定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变化,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以及围绕它展开的实践活动都在改变。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有一定的划分标准,从我国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及其之间的互补关系来看,我们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必须从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来分析,必须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来剖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国情毛泽东曾经指出:“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但是对现在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大多数人存在疑惑。
在这些人的意识当中,理所当然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就显示出中国实际已跨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社会发展阶段。
然而我们在为祖国取得的光辉成就喝彩的同时,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下面就是笔者从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两方面来分析解剖我国的基本国情状况,如有不足,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一、从社会主义的标准看国情在传统上,我们总是从抽象的理论原则上来理解社会主义,把它视为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从马克斯主义经典作家所论述的抽象原则理论里寻找它的定义,从前苏联的发展轨迹中寻找它的发展模式;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在理解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的实际状况,全面客观地理解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根据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理论,从社会主义的定位、本质规定及其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做分析,可将其判断社会主义的标准总结为三条:第一,就是达到新的高度——吸收资本主义制度的精华,除去其中的弊端,使社会制度达到一种新的高度。
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断:“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保证新的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这就是在提醒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在结合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基础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一:可爱的祖国,伟大的民族1、国情是一个综合范畴和动态概念,是一个国家历史和现状的统一。
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等领域。
2、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
(1)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疆土最大的国家之一;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占世界的确良10%,居世界第一位;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比较齐全。
我们完全能够言立足于国内资源,发展国民经济基础,建设我们的国家。
(2)我国有11、6亿人口,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是一大优势。
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此,要增强人均意识,大力节约各种资源;同时还应有计划的对人中实行调节和控制。
3、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4、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1)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000年之久。
(2)中华民族刻苦耐劳,富于创造精神,科学技术曾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前列。
(3)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二、我国的近代史与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我国现阶段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方向,是中国进一步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的根本要求。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下个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或更长一些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包括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两方面(一)基本国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三个没有变”: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二)历史方位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型•影响的全局性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世纪头二十年•(1)前十年提出战略机遇期的依据:•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利的国内形势:后十年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的依据: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1. 历史方位含义
历史方位,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 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一个国家的进步,只有 从历史发展的坐标上去认识,才能更加准确;一个 社会的变革,只有从时代变化的对比中把握,才 能更加清晰。辨明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对于深 刻认识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2.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方位
第一,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第二,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时期。 第三,当代中国与世界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 在一起,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 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四、全面深化改革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一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
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三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四是紧紧围绕更好保障 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五是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六是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 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1.12大明确提出把“小康”作为阶段目标 2.13大提出“三步走”战略, 3.16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18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认识的步步深化
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及浅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 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关键词:中国国情;初级阶段;发展战略;长期性目录前言 (1)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一)人口:中国的人口大国,并非人才强国 (2)(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仍处于世界后列 (2)(三)人民生活水平: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2)(四)资源占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环境压力大 (2)(五)城市化程度: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六)工业化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二、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三、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5)(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5)(二)当代中国正处于“五化”深入发展时期 (6)(三)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6)(四)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7)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前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紧密联系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联系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都是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的。
正是在深刻把握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正确的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如何正确看待当代我国国情
我们选择和我们大学生比较贴近的教育方面入手来探讨当代我国国情。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们从我国教育的三个阶段现状入手进行探讨。
首先是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今年来我国对学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目前学前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
第一,幼儿园办学资格门槛较低,尤其在公立幼儿园难进的情况下,民办幼儿园遍地开花。
这直接导致幼儿教育机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
第二,相关部门对幼儿教育监督缺位,缺乏管理。
第三,各地幼儿园数量猛增,投资投入侧重幼儿园校舍建设较多,忽视了师资素质。
而在所有行业排名倒数第三的幼师薪资,也导致了一些不成熟的幼师极具负面情绪……这在二三线城市尤其严重,久而久之就发泄在学生身上,导致近年来虐童现象频发。
然后是义务教育1.教育投资总体水平低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低位徘徊,我国教育投资水平仍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更是有着不小的差距2.教育投资与教育事业发展不适应尽管在国家助学制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上近年来逐渐改善,但在教师工资等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很多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基本的工资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3.我国地区间和城乡间教育投资差距大尽管我国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在十年内持续增长,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经费投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了教育投入水平间的较大差距,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不一样,使得教育支出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最后是高等教育近年来,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激增。
但高校教师人数、质量仍不满足需求。
一方面尚缺至少三十万合格高校教师,另一方面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
•把握当前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包括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两方面
(一)基本国情:
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个没有变”: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二)历史方位
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着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着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时间的长期性
•空间的开阔型
•影响的全局性
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世纪头二十年
•(1)前十年提出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有利的外部环境:
•有利的国内形势:
后十年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首要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了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中国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可以再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面前。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化解中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地推动实现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建设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缺乏物质条件。
政治建设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的发展,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方面建设也不可能顺利进行。
文化建设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统一体,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加以推进。
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社会建设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的发展,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方面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没有良好的生态,其他方面建设也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
要按照总体布局的要求,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任务来把握,作为统一的工作来部署,作为统一的目标来落实,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4、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和科学运用,是指导科学发展的根本方针。
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
实现科学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
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针,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