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合集下载

#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原因:
一是自然原因 二是历史原因 三是政策原因 四是体制原因
如何认识目前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与实现共同 富裕的目标之间的关系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 能因为目前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就否认 共同富裕的目标,但也不能任由不平衡现 象进一步发展,否则最终也会偏离共同富 裕的目标。
第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因为911事件 和伊拉克战争而改变,国际主要战略力量对比保 持相对稳定与平衡,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 间内不会发生,中国被迫卷入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带来大国之间协调与 对话增强,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更长时间发展的和 平环境。
第三,经济全球化带来各国间尤其是大国间的交流 日益密切,彼此的共同利益增多扩大,中国可在 全球化中趋利避害,乘势而上。
八是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但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 济科技占优势的长期压力,全球化趋势下可以预 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加大,内外统筹要求更高。
Hale Waihona Puke 二、怎样看待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1.82:1,
2011年扩大至3.3:1。从绝对差距看,1978 年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 元,2009年达到12022元。
(二)区域发展差距明显
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38587 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有2万元。 从省际差别来看,上海市年人均收76976 元,贵州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 目前全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三)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的差距也较大
西部地区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东部的 73.5%,城市拥有70%的卫生资源,而广 大农村只拥有约30%的卫生资源,农村人 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四分之一。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2016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2016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
•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重要战 略机遇期 •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四、全面深化改革
案例:
《读者》2010年20期 《民众的钱袋何时鼓起来》 收入分配 城乡差别 行业差别 区域差别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要清醒认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 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实践,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特点的理解 和把握。
1、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 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 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 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 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同能否正确 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 • 革命时期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以来
2011年
2013年
5432美元 89
6629美元 86
2014年
7485美元
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 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2011年,中央决定2300元作为新的 国家扶贫标准。
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 环境压力。 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
• 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是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是中国 发展过程中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深刻 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积极 应对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直接关系 到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 重要战略机遇期 • 1、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 2、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23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

2023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

2023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2023年,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一、经济繁荣的中国2023年的中国,经济繁荣的景象令人瞩目。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5G技术已经普及到每个角落,人们享受着高速网络带来的便利。

中国的创新能力也日益增强,一批领先的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造福了本国人民,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23年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

城市中心区的高楼大厦林立,公园绿地和文化设施丰富多样。

农村地区也得到了更多关注,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旅游兴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023年的中国,环境保护成为了国家的重要议题。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工业企业更加注重环保,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清洁能源的利用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绿色出行和垃圾分类成为了时尚。

中国的环境质量逐渐改善,人们呼吸到的空气更加清新,水源更加干净。

四、社会和谐稳定2023年的中国,社会和谐稳定。

政府加大了社会管理的力度,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教育公平得到了更多关注,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改善,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增加。

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人们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社会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管控,人们的安全感大幅提升。

社会各界的互动交流更加频繁,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开放,文化多样性得到了尊重和保护。

五、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2023年的中国,日益崛起于国际舞台。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着力量。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参与,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演示文稿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演示文稿




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 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 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 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 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 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 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1、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 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 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 方面的总和。

2Hale Waihona Puke 正确认识国情的重要性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 认清革命总问题的基本依据”。 能否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关系到社会 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



第四,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个区别: (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 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 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2000年底,我国人均 GDP只有800多美元, 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 人均 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 水平。

第六,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看,中 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2010年03 月01日 05:33深圳商报(记者 陈玉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黄群慧28 日表示,根据相关研究,我国整体上已 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第二周、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不仅现在,而且今后很长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谓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有两层,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

这一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出了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的极端重要性,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这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经过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飞跃。

同时必须看到,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我们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总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与重要意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创新之路。

❖是人类文明史的伟大创举。

❖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这一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的主要问题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4)深刻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800字

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800字

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800字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家,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后,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当代中国国情,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元的现实存在,它既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也有蓬勃的发展活力。

从经济角度来看,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发展的需求,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依赖投资出口转向内需驱动,这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政治角度来看,当代中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一制度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文化角度来看,当代中国正处于文化多元化和文化自信的交汇点。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文化思潮在中国交汇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社会角度来看,当代中国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教育、就业、医疗、环保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当代中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此外,当代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国情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现实存在。

它既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蓬勃的发展活力,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因此,我们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国情,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国情心得体会

中国国情心得体会

中国国情心得体会中国国情,作为国家发展的内外条件和因素的集合体,是对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个概括和总结。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国情,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在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进一步感受到中国仍然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以下是我对中国国情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令人瞩目。

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以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的身份,参与了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

我深感中国国情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稳定发展的理念。

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全球创造了稳定增长的机遇。

与此同时,中国的务实主义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也为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中国的社会进步引人注目。

近年来,中国在民生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改善。

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了大量惠民政策,如农村扶贫、医疗保障、教育改革等。

中国的发展还注重城乡、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减轻了贫富差距,促进了社会公平和稳定。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和为贵”的传统理念,中国国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强烈追求。

再次,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中国在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

中国国情展示了一个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中国精神。

然而,中国国情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资源环境压力巨大。

尽管中国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治理环境污染,并取得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空气质量、水资源短缺等。

这需要中国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其次是经济结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产能过剩、投资过快增长等,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

对我国当前国际政治形势认识及看法精选

对我国当前国际政治形势认识及看法精选

对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认识和看法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权力与实力的过程。

但是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在当今社会,国家间对权力与实力的追求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一战时期国与国的军备竞争转变为综合实力的竞争,但其竞争本质是不变的。

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瞬息万变,但也并没有改变求和平谋发展的两大主题,世界多极化愈演愈烈,科技革命加速前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全球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和平方向发展,但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局部战争依然存在。

总的而言,当前的国际政治正逐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应该说当前的国际政治是进步了的。

首先,国际政治的本质依然是为了追求权力与实力。

几千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但人类群体间的关系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强者战胜弱者的概率远大于弱者战胜强者,而战胜方又必将是战后规则的制定者。

在这种客观规律的支配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仍是当今国际政治的基础,仍是国际社会的行为法则。

友好与敌对之间的分界限并不总是十分清晰。

存在一个模糊的区域,在此区域中,政府很难判断一种脆弱的友好关系是否已让位于敌对关系,反之亦然。

即便是在最为友好的国家之间,通常也存在一种潜在冲突,它有可能突然被激活。

这一点很明显地表现在中法关系上。

所以国际政治的本质依然是一个不断追求权力与实力的过程。

其次,国际关系新变化。

当今社会的政治局势在冷战结束以后,大国割据基本上处于人们常说的“一超多强”局面。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一般是指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美国综合实力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无一能够与其比肩,造成大国力量对比的失衡状态。

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定时期,但大国间正发生着力量消长的变化,逐步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

“多强”中最大的变化是欧盟的第五次扩大,虽然欧盟内部的“磨合”尚需较长时日,提高一体化的程度仍面临诸多困难,但其要害是内部还存在各种分歧,不能处处事事用“一个声音讲话。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思考题_答案_13年最新版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思考题_答案_13年最新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在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世纪以来,我国提出要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两个没有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时,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8个方面阐明了基本国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指明了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深刻变化以及阶段性特征对经济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两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第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而,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这个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正是由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于“两个没有变”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并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特研究目录及思考题

中特研究目录及思考题

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2.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思考题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概述2.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2.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思考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思考题与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思考题与答案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 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答: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第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而,我们始终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有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级硕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第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而,我们始终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有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根据国情写思想汇报

根据国情写思想汇报

根据国情写思想汇报前言国情是指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情况,了解和把握国情对于制定正确的政策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根据当前我国的国情,思考并汇报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政治形势当前我国政治形势总体稳定,长期以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提高依法治国水平,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在全球范围内位居前列。

然而,我国经济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升级相对滞后、环境污染问题等,需要继续努力。

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如贫富差距扩大、城乡不平衡发展等。

同时,社会治理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需要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国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努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积极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成果。

文化建设既是自身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个人思考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深感责任重大,要珍视国家的发展成就,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在日常生活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关注国家大事,尊重他人,勤俭节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根据对国情的思考和对个人责任的认识,我深切感到肩负使命,要不断努力奋斗,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以上是我根据国情对思想的一次汇报,希望各单位和个人都能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深化思考,努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海涵指正。

)。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介绍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介绍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5、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
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 的40%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仍远远高于 工业化国家,也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在中国城市化高歌猛进之时,已经出现大城市过度拥挤、乡村凋敝、 工业地带的“半城市化”这“三极困境”。 大城市“爆棚”。当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呈“爆棚”之势, 人口聚集度越来越高,城区向四周不断蔓延。在大城市“爆棚”的同时, 中国的许多农村则是一派相反的景象: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乡 村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空心村、空壳村越来越多,乡村社会面临巨大 危机。工业地带的“半城市化”。在大城市与农村之间,产生了大量各种 类型的工业地带。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中国共产党在正确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后 ,认识和准确把握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作出了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提出和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处于不发达 阶段,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从现阶段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人 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 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最新预测我国 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2040年 2050年
10.3%
12.5%
16.6%
23.3%
26.5%
28.7%
据联合国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1.7亿,而 中国就占1/4,那时,世界平均每7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年人,而中国每 5 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年人。可以想象,到下世纪初,白发苍苍的老人 将随处可见,我们将面对秋天夕阳下一片银色的世界。

政治考试简答题

政治考试简答题

一、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总结中国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悲惨命运和建国以来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的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从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勾画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蓝图。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并通过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确立了坚实的精神支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包括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两方面
(一)基本国情:
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个没有变”: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二)历史方位
1.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3.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时间的长期性
空间的开阔型
影响的全局性
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世纪头二十年
(1)前十年提出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有利的外部环境:
有利的国内形势:
后十年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
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了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中国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可以再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面前。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化解中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地推动实现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经济建设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缺乏物质条件。

政治建设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的发展,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方面建设也不可能顺利进行。

文化建设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

社会建设为其他方面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的发展,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方面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没有良好的生态,其他方面建设也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

要按照总体布局的要求,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任务来把握,作为统一的工作来部署,作为统一的目标来落实,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问题: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
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经过金融危机冲击与洗礼,世界和平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具有新特点与新内容。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等问题时,明确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首先,经济全球化进程步入调整深化新阶段,世界经济可望持续温和增长。

金融危机是冷战后经济全球化粗放阶段的必然结果。

眼下,世界经济已基本摆脱衰退,步入缓慢复苏进程,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

未来5年,世界经济可望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主要发达经济虽然不同程度面临高成本、高债务和高失业的困扰,但这些国家科技基础雄厚,市场发育成熟。

后危机时代,它们普遍重视重振实体经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抢抓全球绿色经济产业制高点,可能推动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推动航空航天、海洋经济和生物医药产业增量提质,促使投资与贸易结构合理化。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众多新兴经济体,虽然科教基础比较薄弱,但包袱小、成本低、活力足、潜力大,能及时有效地承接全球产业转移。

有些国家可望在发展新能源等绿色经济方面实现追赶式发展。

在全球范围形成梯次产业结构的背景下,普遍的科技创新与结构调整,意味着跨国投资与并购将再掀一轮小高潮。

各国普遍吸取此
次危机教训,重视全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推进宏观政策协调与合作,强化金融监管与危机预警,推进全球和区域金融合作,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向好。

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应用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节能降耗,防止资源能源价格大起大落。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可望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资金、技术与市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目标。

其次,综合国力竞争模式转型,大国关系框架可望稳定发展。

金融危机也是多极世界格局的催化剂。

随着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大国俱乐部成员明显增多,大国力量此消彼长,大国竞争难免更加激烈复杂。

但金融危机也凸显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前所未有,大国间冲突与战争日益成为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种情况促使大国综合国力竞争发生某种实质性变化。

新型综合国力竞争模式应运而生。

其特点有三:一是综合国力竞争着眼点从谋求在未来冲突中确保战胜对手转向保持自身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即发展竞争。

二是竞争日益成为以和平方式进行的竞争,即和平竞争。

三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发展竞争,促使各大国更加积极地开展大国合作,以谋求综合国力竞争优势,即合作竞争。

未来5年,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平台的作用可能有所强化,主要战略关系将更具可预见性、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国际战略环境发生逆转从而严重干扰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可能性不大。

再次,中国国际影响力跃上新高度,外部对华期待与借重进一步增大。

在世界成为大市场的背景下,不仅世界的发展有利中国发展,中国自身发展也带动世界发展。

未来5年,西部大开发方兴未艾,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八仙过海,将推动全国范围内梯次产业转移与升级。

国内发展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保持平衡稳定与可持续,更加重视环保与保障民生。

这意味着转变发展方式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将继续保持能源资源进口大国的地位,还将在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成为发达国家高科技产业转移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对象国。

各类国家尤其主要大国普遍重视通过经济可持续发展谋求综合国力竞争优势,必然更加期待发展与深化对华经贸合作,搭乘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快车。

换句话说,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本身就有利于塑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为顺利实施规划的战略目标提供新机遇。

未来5年,我们说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多着眼于危机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与新需求,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心态,稳步实施“十二五”规划,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推向前进,为21世纪的世界发展打上中国的印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