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我国国情
如何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
![如何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5230e2f0066f5335a8121fe.png)
如何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特点更加突出。
科学判断这些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我们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不断提高统筹两个大局的能力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但国际战略竞争和矛盾也在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仍很不安宁。
近年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等基本趋势在深入发展,并呈现出“五个重大”、“五个更加”的动态性特征:世界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转化,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主要大国对外战略出现重大调整,相互合作与竞争更加明显;国际体系面临重大变革,各种国际力量博弈更加复杂;国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重大动向,软实力之争更加激烈。
国际金融危机使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世界经济治理结构、西方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愿望增强。
在这个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已经开始着手为“后金融危机时代”谋篇布局,积极争夺四大战略制高权:以金融体系为突破口的国际秩序变革制高权,以无核世界为标志的国际安全战略变革制高权,以气候变化和绿色经济为标志的经济发展制高权和以发展模式多样化为趋势的全球发展模式制高权。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发展也带来深刻影响,但并没有中断和改变我国发展在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是推动我国进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特殊阶段。
这个特殊阶段既是我国在大国格局调整中的上升期、国家软实力的拓展期,也是我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相对安宁期。
在这个特殊阶段,我国发展外部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多,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增多;我国整体战略环境进一步改善,但西方国家仍未放弃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能力进一步增强,但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我国对周边事务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但周边地区政治安全形势更加复杂;我国软实力影响进一步上升,但面临国际舆论环境更加复杂。
1如何认识中国国情(国情与发展-清华大学,胡鞍钢)
![1如何认识中国国情(国情与发展-清华大学,胡鞍钢)](https://img.taocdn.com/s3/m/d0242614650e52ea5518986a.png)
二、国情的定义与限制因素
所谓“国情”是指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实际情况, 它是指那些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基本的、最 主要的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它常常决定着一国长远 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大致轮廓。 不同国家发动和实现工业化的条件和因素各不相同。 工业化的发动因素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能够启动国民 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发生连续变化”的 基要因素,或战略性因素。 工业化的限制因素是指那些从根本上阻碍或制约工业 化过程的发动和演进的因素。
Anganghu@
七、江泽民等人对国情的 认识和概括
江泽民同志“论十二大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 的关系 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 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 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和其它经济成份 的关系 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 人的关系 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 生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设的关系
ccstsinghuaeducn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五毛泽东等人对国情的认识和概括中国还有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这是落后的这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我们还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中国的现代性工业的产值虽然还只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十左右但是它却极为集中最大的和最重要的资本是集中在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手里中国的经济遗产是落后的但是中国人民是勇敢而勤劳的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上世界上各国工人阶级的援助其中主要地是苏联的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是相当地快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占了现代性工业中的第二位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
国之大者 四个正确认识
![国之大者 四个正确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c9e60e0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d.png)
国之大者四个正确认识
摘要:
一、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
二、正确认识中国的发展阶段
三、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使命
四、正确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
正文: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 亿人口的大国,其国情复杂多样。
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是理解中国发展的基础。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在这一阶段,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
正确认识中国的发展阶段,是把握中国发展方向的关键。
目前,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们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中国的发展阶段,以此来确定我们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中国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使命,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国的国际地位,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稳定力量。
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
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正确理解新时代最大的国情800字
![正确理解新时代最大的国情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d89f65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9.png)
正确理解新时代最大的国情800字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对中国国情作了全面、深入的探索。
1987年8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约蒂和赞盖里时,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了深刻论述。
其谈话的一部分被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题为《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这篇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时代背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党领导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程。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弄清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并对中国国情作出科学的判断。
改革开放之前,党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曾出现过失误。
导致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党在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中国国情问题上出现了偏差,如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认识不清,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困难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等,犯了“左”的错误。
当时,党和人民迫切需要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中国国情理论进行破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提出符合国情的战略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理想和目标。
要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实现很多阶段性目标才能达到。
到1987年,改革开放已经开展了十个年头。
十年间,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虽然很大,但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当时,党和人民迫切需要制定一个符合国情和实际的战略目标和规划。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弄清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党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要问题上也出现过挫折。
论建国以来党对我国国情的基本认识
![论建国以来党对我国国情的基本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9176fcc25f0e7cd185253639.png)
论建国以来党对我国国情的基本认识国情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只有正确地、系统地认识一国的基本国情,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用于指导一国的建设实践并取得胜利,分析了建国以来党对我国国情的基本认识。
标签:国情;中国共产党;基本认识建国后前几年,我们党对国情的认识,总体上正确。
从1957年到1978年,党对国情的认识较为复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国情的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而且这种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深化。
1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党对基本国情的认识1.1 1949年的《共同纲领》对国情的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1949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性质作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國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共同纲领》还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总结经验教训所形成的一部人民建国纲领,它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1954年宪法颁布前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国从此开辟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崭新时代。
1.2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对国情的认识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
七届三中全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年多的工作,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当时阶段的中心任务。
七届三中全会全面阐述了调整工商业的方针政策,并把这项工作做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重要条件之一。
经过多次调整,我们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给予了应有的扶助和支持,充分发挥了它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方面对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为我们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作出了贡献。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58fee1af18583d0496459c6.png)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意义谈及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意义这个话题,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中国的国情,怎么样才算是正确认识以及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到底有什么意义。
本文将基于理论知识和现实的观察感悟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
1中国的国情所谓国情就是国家的情况,狭义上的国情主要指的是一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状况。
说起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曲折历史的发展中大国,有的人想到了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有的人想到了社会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也有的人想到了腐败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些无一例外都是中国国情的标签。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层出不穷的各种信息更是将国情具体化、复杂化,如“中国的小广告出现在了巴黎的地铁”、“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准博士中毒身亡”、“习总打的新闻造假”,由此可见,一篇报道、一种行为乃至一句话、一个词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作为这个国家国情的写照。
2如何正确认识国情国情内容的广阔、现实的复杂都增加了理解中国国情的难度。
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首先要抓住核心,即基本国情——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处于今天的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马克思描述的社会主义情景,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落后于资本主义,都是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其次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不仅要横向比较,更要纵向比较。
对于国情的认识,一味地悲观或者乐观都是不可取的,很多人在看到欧美的发达之后,就对中国的现状小则抱怨,大则报复。
我们在认识国情时应该在横向的比较中看到我们的不足、差距,同时也应该从纵向的比较中看到我们已然取得的不少成就,国家是在发展的,现状是在不断变好的。
再次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要客观,要深入本质。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研究过的、分析过的都不一定是正确的,何况那些看到的、听到的。
不盲从、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对于正确认识国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3正确认识国情的重要意义3.1正确认识国情,有利于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小学时,每每提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以为然,私下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本性的改变真的难于江山的改变吗?而今随着阅历的增长以及自身的亲身经历,再无当初的无知和多疑。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https://img.taocdn.com/s3/m/b45af1c19ec3d5bbfd0a7463.png)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因为,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对我国所处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在这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应采取什么样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搞清楚,所以出现了曲折和失误。
2.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对这一阶段基本国情的分析也是党的基本路线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立论的根据。
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精辟地论述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只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基本原则是四个坚持,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发展战略是分三步走,以及应当采取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3.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不仅属于历史,客观实际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历史还是后续事件的生长点,也是现实国情的根基。
我们要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就不能不学习历史。
4.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对学生来讲,有多方面意义。
只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才能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只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才能增强历史责任感,当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了解国情,才能较好地思考和处理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只有认识国情,国家才能发展,才能更加强大。
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的革命。
1911年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代表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就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https://img.taocdn.com/s3/m/a45a1090daef5ef7ba0d3ca9.png)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一:可爱的祖国,伟大的民族1、国情是一个综合范畴和动态概念,是一个国家历史和现状的统一。
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等领域。
2、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
(1)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疆土最大的国家之一;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占世界的确良10%,居世界第一位;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比较齐全。
我们完全能够言立足于国内资源,发展国民经济基础,建设我们的国家。
(2)我国有11、6亿人口,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是一大优势。
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此,要增强人均意识,大力节约各种资源;同时还应有计划的对人中实行调节和控制。
3、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4、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1)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000年之久。
(2)中华民族刻苦耐劳,富于创造精神,科学技术曾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前列。
(3)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二、我国的近代史与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我国现阶段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方向,是中国进一步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的根本要求。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下个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或更长一些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浅谈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国情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6c1fbc2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1.png)
浅谈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中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悠久历史积淀的两千多年国度,拥有多彩的文化习俗,漫长的传统智慧以及宝贵的现代文明。
同时也拥有一片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繁荣康庄大地。
有一句话可以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个君为天下人设,百姓为一家隐”,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以百姓福利为中心的政治理念。
同时,民间自古就有“聚精会神,明公正法”的大义,督促当政者管理治理有力,为社会做有效方面贡献。
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千年古国,也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集中体现在中国的绘画、书法、茶道、陶艺等传统艺术当中,反映了中国的独特色彩以及独特的文化气息。
在进入新的世纪后,中国以迅猛的脚步走向经济全球化。
中国的现代文明在不断发展当中,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享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生活习惯渐趋化整,大量的先进科技被采用,使得大众受益。
高速公路和高铁贯通大江南北,高楼林立,广大湖泊和绿色草原拥抱在塞外,用灯光、水波、空气等美景绽放在众多城市和农村,给人们几乎每天都带来安宁,令人欣喜。
中国的优势是多方面的,中华民族古老而又独特的文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影响力远景流传当今;无论是古代的哲学与艺术精品,还是现代科技与交通工具,都使中国在当今世界拥有无法替代的价值。
对它的文化独特性、历史深远性都有了全面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走出正确路子,及时调整我们的思维。
但也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多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
目前的房价、环境污染、社会不公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都是严重影响中国国情的现实问题。
更重要的是,对国人来说,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一点也需要重新加强。
保护民族文化,强调传统文化教育,完善自身发展空间,及时满足民众各项需求,即将为我国赢得更好未来。
中国国情,是我们肩负着治理国家和改善民生的冒险家和我们追求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我们在国内国际局势发展时的责任,也是我们为国家壮大、民族文明发展、多元文化融合所作出的努力。
谈谈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认识
![谈谈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5042bb10a6c30c2259019e6b.png)
谈谈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认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期阶段,这是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重要基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政策的基本依据。
“两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
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两个没有变”在代表中反响热烈。
这是观察国情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近五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各省区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巨变,但与东部相比,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仍然很大。
“两个没有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时,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8个方面阐明了基本国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指明了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深刻变化以及阶段性特征对经济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谈谈认识中国国情
![谈谈认识中国国情](https://img.taocdn.com/s3/m/2b11a3e36294dd88d0d26bcf.png)
, ,
,
、
。
,
、
全 面 的认 识
。
调 查 研 究 国 情 应 当 有 一 个科 学 的 态 度
之 前就 发 表 自己 的 看 法
。
。
研究 者 应 当避 免先 人 为 主
, ,
。
。
不 要 在 不 了解 情况
,
一个 间题
、
一个 地 区
,
这 是不 行 的
。
主观 的 先 入 为 主 会把 事 情 办 坏 只见树 木
有 了 一 个具 体 的标 本 然 和 已 有 的 这个标 本作 比较 把 相 同和 相 近 的
,
。
,
归 在一 起
把 它 们 和 不 同 的 相远 的 区 别 开 来 这 样 就 出现 了 不 同 的类 型 和 模 式 了 应 用 类 型 比 较 法 我们 可 以 逐 步 地 扩 大实 地 观 察 范 围 按 着 已 有 类 型 去 寻 找 条 件 不 同
,
。
。
,
要 看我 们 问
。
,
定题 似乎 很
简单
里来
,
只 要 研 究 者 抓 出 一 个 题 目就 行 了
。 、
。
但 实 际 做起 来 不 容 易
,
,
问题 是 你 的研 究 题 目 从 哪
,
你 又 如 何去 做选 择 要 使 人 类 由盲 目 被 动适 应 社 会 环 境
、
,
变 为 有计 划
。
、
积 极 主 动 进 行 社会 实 践
,
。
经济 的
,
、
社会 的
、
民
族的
文 化 的 … … 等等
高二政治了解国情,认识国情
![高二政治了解国情,认识国情](https://img.taocdn.com/s3/m/8a0baf1d3b3567ec102d8a87.png)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现在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 中国最大的实际。
•
;/ 嗨热线网
分布于朝鲜西岸、日本、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新加坡、加里曼丹岛、菲律宾、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多见穴居于港湾中的沼泽泥滩上。 [3] 喜欢栖息在较为泥泞的沼泽,多位于红树林附近,会筑火山形或称烟 囱状的洞口,生性喜欢隐密,挥动大螯的动作缓慢,一有风吹草动会快速地奔回洞穴内躲藏。喜欢吃泥土中的有机质。也喜欢和邻居玩换房子游戏,如果邻居不换,就用抢的。 弧边招潮蟹的活动随潮水的涨落有一定的规律,高潮时则停于洞底,退潮后则到海滩上活动、取食、修补洞穴,最后则占领洞穴,准备交配。洞穴是招潮蟹生活的中心,在洞穴里既可以避免水陆各类捕食者的侵袭,又可以避免潮水浸淹或太阳直射。 [4] 弧边招潮蟹靠视觉和听觉接受通讯、联络、警告的信号。实现社会性聚集行为。以沉积物为食,能吞食泥沙,摄取其中的有机物,将不可食的部分吐出。它们取食藻类和其他有机物。它们用小螯刮取淤泥土表面的小颗粒送进嘴巴,这些小颗粒含有很多的碎屑 、藻类、细菌、以及其它的微生物,送入口中后,即被体内吸收。口中有一个特别的器官,可以将食物分类和过滤,不能利用的残渣再由小螯取出置于地通过消化道从肛门排出的粪便。雌雄蟹 的洞口常筑有弧塔或烟囱,而当潮水将至,它们会躲入洞中并用泥团堵住洞口。 粘土招潮蟹(学名:Uca argillicola)最大的特征是雄蟹具有一对大小悬殊的螯,摆在前胸的大螯像是武士的盾牌。它会做出舞动大螯的动作,这个被称为“招潮”的动作,目的是威吓敌人或是求偶。此外,该蟹还有一对火柴棒般突出的眼睛,非常特别。它 们取食藻类,能吞食泥沙以摄取其中的有机物,将不可食的部分吐出。 粘土招潮蟹整体青灰色,头胸是甲梯形。前宽后窄,额窄,眼眶宽,眼柄细长。雄体的一螯总是较另一螯大得多(称交配螯),大螯特大甚至比身体还大,重量几乎为整体之半,小螯极小,用以取食(称取食螯)。雌体的二螯均相当小,而对称,指节匙形, 均为取食螯。如果雄体失去大螯,则原处长出一个小螯,而原来的小螯则长成大螯,以代替失去的大螯。雄的颜色较雌体鲜明。 [1]
浅谈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国情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49f79a33482fb4daa58d4bb8.png)
浅谈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个方面的总和。
中国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蒙否顺利发展,都是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的。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十三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并有较长时间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两层含义,既指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又体现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基本特征。
只有全面地、准确地把握这两个方面的含义,才能避免片面性。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我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100年时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此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自觉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了解国情,认识国情PPT教学课件
![了解国情,认识国情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f07fed336c1eb91b375d37.png)
……
思考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 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并取得了 如此辉煌的成就,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3:立足中国国情,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的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能取得成功。
问题: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 训给了我什么样的启示?
(1)如果中国革命脱离了中国的国情,就会走向失败; 而立足于中国国情,革命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 “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 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 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德 川家族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幕府的形式实现的。
德
但并没有实权。
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将军也是最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我们就 会有正确的思想和切实的行动,就 能够为祖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 出更大的贡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 上就能够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走进 新时代!
作业
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分 析说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 我们青少年学生为什么既要树立共产主 义的远大理想,又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
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
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
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如何正确认识看待当代中国国情
![如何正确认识看待当代中国国情](https://img.taocdn.com/s3/m/42ce9413650e52ea5518989e.png)
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推进缓慢,以及在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便可以理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开发框架的使用和推广
9
of
14
我们的看法
•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不会变。在飞速发展 的现代化进程中,科学而全面的认清我国国情并非易事。我们应切实
认识到我国是在不断朝着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发展的事实,全面而发展
的看待当代我国国情。
地域差距仍然存在,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巨大的人口基
数稀释了经济发展的成果,而诸如环境问题、资源匮乏问题等都成为 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制约条件。
——开发框架的使用和推广
8
of
14
我们的看法
• 体现在教育方面,我国的教育投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仍远远 小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基础不够坚实,教育投入不够充足的情况下,
学前教育
1
2
3
——开发框架的使用和推广
3
of
14
当代中国教育现状
义务教育 学前教育
1
2
3
——开发框架的使用和推广
4
of
14
当代中国教育现状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1
2
3
——开发框架的使用和推广
5
of
14
学校升格,大学教育质量低下 大学合并,内部关系复杂,管理困难 教育产业化,盲目扩招 评比评估成中心,教学工作边缘化
8
of
14
我们的看法
• 体现在教育方面,高考制度恢复并逐渐变革,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义 务教育已全面普及,各种助学救学制度不断完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不断发展的中国教育,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劳
初三政治上册》《认清基本国情》知识点归纳
![初三政治上册》《认清基本国情》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a3d5f9265ce05087632136c.png)
初三政治上册》《认清基本国情》知识点归纳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一、重点知识)第一部分:核心观点本课主要讲我国的基本国情。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学好初三政治的基础。
对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有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就的一面,又要清醒的看到我国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不足的一面。
本课还学到了基本路线,要对其核心内容,尤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正确的认识。
在我们学习本课中,首先需要记住以下重要观点,它们在回答问答题中经常出现: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2、从总体上看,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在初级阶段。
3、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8、国家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两岸统一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第二部分: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1、成就(1)国内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国际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实际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国情是国家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它包括:历史国情、自然国情、现实国情。
基本国情是各类国情的概括和提炼,它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三个“没有变”,是对中国发展现阶段和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
它们分别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机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阶段性特征,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集中反映了我国正在经历的“四个深刻”变化,即“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阶段性特征思想的提出,使我们对国内发展环境有了更加全面、清晰、深刻的认识,成为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从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来看:历史方位: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
(1)当代中国正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风貌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与世界融合更加紧密。
(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和繁荣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国际方面来看,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特点依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实力占有明显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面临技术跨越的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当前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
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
结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历史进程中,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牢牢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清醒认识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我国国情的认识,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
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我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继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2)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要经历上百年时间,在其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
只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更好地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些阶段性特征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
要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3)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深化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阶段性特征所体现着的问题正是科学发展观所要解决而能解决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端正发展的目的,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纠正片面发展的倾向,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纠正失衡发展现象,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纠正急功近利的发展现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有利于协调各种关系,整合各种利益,化解和克服各种矛盾,保证发展的健康有序。
从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堪称中国近代以来的鼎盛;在地区性事务甚至全球性事务中正具有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力;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差距仍然很大,“追赶战略”远未终结,仍然处于自近代以来由积贫积弱逐步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阶段。
从当代中国与世界文明的互动看——东方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融合:“现代化”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西方文明的“全球化”进程,或者非西方文明的“西方化”进程;西方文明的基本价值也经常被等同于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后发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正改变着这一切——中华文明、儒家文化、亚洲价值观。
从社会转型的视角认识中国国情:转型特征(西方学者概括):社会骚动不安,不稳定的因素大大增加;社会成员格外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利益矛盾和利益纷争;社会犯罪率急剧上升,政府维护社会秩序的难度加大,成本上升;政府官员最容易在社会转型期出现明显的腐败现象,动用手中的权力搞寻租活动。
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整体和意识形态的连续性。
改革是政体连续性背景下的“渐进式改革”与苏东国家激进式的“休克疗法”改革形成对照。
强调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基础上的自我完善;市场转型过程是在基本社会体制框架(特别是政治制度)和主导意识形态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改革。
变通方式的改革规避意识形态成本。
新的改革措施或市场因素纳入原有的意识形态当中,如联产承包、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等;“不争论”。
变通方式的改革规避意识形态成本。
权力连续性背景下的精英形成,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握有文化资本、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总体性资本精英集团。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问题:社会分化;社会不安(通货膨胀、社会信用缺失、党与政府的形象受损、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社会公害(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社会价值观冲突。
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的意义:中国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机遇新挑战、新课题新矛盾、新要求新期待,都提出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任务。
如果对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缺乏清醒的认识,就会一厢情愿,搞新的教条,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或者看不到改革开放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作用,企图在一个空想的、没有现实根据的土壤上搞社会主义。
国情决定方针政策。
明确地认识到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就能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就能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从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牢记国情对于做到“四个坚定不移”至关重要。
它将促使我们深刻认识发展的薄弱基础和体制障碍,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新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解决矛盾、推动发展,深入解决发展面临的体制性障碍,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努力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