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8.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程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8.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程教学设计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使命。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基于学生学习基础,基于学生生活实践,基于课堂再整合再生成,使学生知道、理解、懂得、接纳、尊重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考: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概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部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法治意识:通过学习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和法律法规,知道、理解我国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民主政治的法制化,依法保护各民族利益,依法保护公民利益,树立法治意识,并自觉学法守法懂法用法。
理性精神:懂得知识学习需要在事实案例的理性分析;通过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合情合理合法性探究,懂得理性看待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通过不同历史阶段民族政策的不同效果,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制度的不同实践,懂得理性对比,理性归纳和理性觉悟的重要性。
在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检测学习效果。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民主政治的法制化,依法保护各民族利益,依法保护公民利益,树立法治意识,并自觉学法守法懂法用法。
展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找出我国的5个民族自治区。
设置探究问题:自治区都设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是自治地方?它与国家的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第二框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具有两重性,自治权的范围、内容。

理解和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选择的原因及其优越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断提高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能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解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并在体验感受中承担起坚持与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原因及其优越性。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体验式、活动式、探究式、谈话式。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完成学案预习;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搜集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任务识别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的位置;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环节一:【教学导入】同学们,现在我来班上进行一项调查:班上有多少个民族?班上管理难度大吗?学生积极回答后,则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异常复杂,又该怎样进行管理呢?导入本节课题。

课题板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播放视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历程1、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含义、前提、自治区域、自治机关、核心内容)。

2、举例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自治权有哪些?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何在(重点)4、查阅相关资料举例论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何在?(难点)【教学活动设计】环节一:探究合作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含义、前提、自治区域、自治机关、核心内容)?师:请看第一学习小组为大家准备的课前时政资料。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2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2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7.2民族地区自治制度:合适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地区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地区自治制度的含义,认识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地区自治合适我国国情,拥有明显优胜性。

(二)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本质出发,合适我国国情。

让学生试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目光察看、评论问题,提升学生的比较、鉴识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育学生擅长将不一样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停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戴我国的民族地区自治制度,从而肩负起坚持和完美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课要点、难点民族地区自治制度教课方法教师启迪、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虑,议论、沟通学习成就。

★教课建议教课中经过创建情形,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民族地区自治合适我国国情,拥有明显优胜性。

★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经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一致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在办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同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华的基来源则,形成了同等、团结、相助的社会主义新式民族关系。

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推行的民族地区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边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二)进行新课我公民族地区自治的法制化进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9 页,思虑几个研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踊跃思虑并回答以下问题教师评论:从我公民族地区自治的法制化进度能够看出,我国在办理民族关系上推行民族地区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稳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使各民族共同繁华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地区自治制度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虑我公民族地区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学生活动:仔细思虑并踊跃议论,踊跃讲话1、含义:是指在国家一致领导下,各少量民族聚居的地方推行地区自治,建立自治机关,履行自治权的制度。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8.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8.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2.如何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成功经验;
3.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使其在情感上认同和支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结合讲授与互动,教师详细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特点等内容,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提高课堂参与度;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对存在问题的作业给予指导。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8.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第八单元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和谐方面的具体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选择一个民族自治地方,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形式,了解其自治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3.结合所学知识,针对如何进一步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和谐方面的作用,提出自己的建议,形成一篇建议书。

部编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课题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科目:政治授课班级:高二(16)课时:一课时授课者:李明刚学情分析1、高二(16)班为学校普通重点班,学生成绩一般,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强。

但对老师的要求执行能力较好。

故本课在讲解是以讲授法为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本框的重点,通过对概念的分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本框的难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突破,以老师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教材地位本框题是《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内容,本框题承接前面“我国的政党制度”,同时又为后面“宗教政策”奠定了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框题在《经济政治与社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能够让学生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核心内容。

2.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关于自治地方的设置及自治权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3.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历史等知识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4.结合相关法律,用实例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从而正确的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观念及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

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合乎国情、顺乎民心,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 2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师的主导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展示2018年广东高考录取分数线,突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与普通考生的分数线区别设问:这种分数差别说明什么问题。

(一)展示本课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要学的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教学依据】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初步形成了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民族区域自治有法律保障。

2.懂得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进一步明确自治权对于自治地方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3.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知道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坚持与完善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与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2.能力: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合国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既行使一般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具有两重性。

了解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的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

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上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充分显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本节课的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因此教师备课的重点要放在:设计出有思维含量、有探讨价值的场景和活动。

教学设计17: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17: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是我
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要求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正确对待、贯彻党和 教学目的
国家的民族政策,为加强民族团结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努力奋
斗。

识 1. 进一步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又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自身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没有发生大的民
族纷争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能够一心一意搞好建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的原因之一。
(五)随堂练习
[例 1] 2004 年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20 周年,实施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在于有利于 (

① 维护国家统一 ②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
度“保障少数民

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优越之处,再通过 4 个具体例示加强学生的理解。

2. 讲授过程

教师:(1)导引:我们从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中第二部分可知,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通过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治机关在民族自治地方是人大和
人民政府,而自治权包括了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
教师:(3)举例: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
书。白皮书公布了如下数字与事实:(幻灯片展示)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5 年来,西部地区陆续新开工 60
个重大建设工程,投资总规模约 8500 亿元人民币,对带动民
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GDP 突破万亿元:2003 年,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课程分析新人教版高一政治教材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整课中乃至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在解决、处理民族问题上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

该制度的落实切实关系到我国利益,特别是民族之间的关系。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贯彻落实合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上一次课的延续和巩固。

本框总共分三目,第一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第二目“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从四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明确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二、学情分析由于河源市东源县本地有个畲族民族乡,所以讲民族方面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抽象的问题就具体化了,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同时上次课学习了民族关系,学生对民族和民族问题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时事关注度高,乐于思考,课堂气氛往往较为活跃。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还不够扎实,仍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因此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

三、设计理念《政治生活》以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为基础,特别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以教学这门功课的指导思想是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即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探索—研究—运用”的因果层次关系去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目的。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通过“走进西藏”“了解西藏”两个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分析归纳能力;通过“高原思考”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通过“东江学子精神”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语言导入说明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存有多个民族,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到该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国家的统一。

幻灯配音展示图片:立等方法,都曾引发不同水准的民族矛盾,甚至战争。

比较来说,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促动了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讲授新课: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说明其核心内容是自治权,说明自治权的内容。

幻灯展示:西藏自治区的自治权,让学生分析属于哪一类自治权,由那些机构去行使这个权力;进而说明自治机关的双重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外延。

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引导其说出了解的自治地方,说明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

结合幻灯片展示,联系实际,说明白皮书中对十四达赖主张的描述,引导学生分析达赖主张的实质。

得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指明其前提和基础、范围及核心内容;说明其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性。

利用归纳法,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通过幻灯展示“连连看”材料,引导学生区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国情”和“现实国情”,说明我国实行这个制度不是权宜之计,是由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进入第2个问题2、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必然性(2)优越性本部分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

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

通过一些扩展阅读材料,分组讨论,全员参与。

从鲜活的事实中,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中配以图片、动漫,增强说服力;利用视频材料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获得的成绩,增强感染力;加深学生的感性理解,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水平。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升华,增强信心。

3、合作探究最后,在基本知识讲授完毕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布置“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11(人教版必修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11(人教版必修2)

高中政治教案: 第七课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二〕能力目标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自治权的规定,用实例说明我国民族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正确认识我国民族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观念,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四、学情分析1、针对本框在教材中是第二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民族的一些根底知识,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有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本框的难点,通过对概念的分解加深学生的理解;3、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本框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来突破,以老师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同样是本框的重点,可以结合前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含义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1、这个过程依赖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2、学生的建构活动必然受外部环境的刺激影响,从而它是一个社会建构。

3、这种理论,为本节课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设计,即教学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分析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参与,学生到达本节课运用的教具有:投影、多媒体六、课前准备1、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2、导学案的印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创设情境:播放歌曲?天路?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人教版必修2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案

人教版必修2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案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课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型:新授课班级: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2.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不同观点作出比较鉴别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当地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图片,引入新课。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讲授新课:环节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解读(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师针对概念设疑:是不是所有有少数民族的地方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呢?为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才能实行。

师继续设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镇)都是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吗?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2)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教师尤其要向学生强调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

师引导学生思考:自治机关指的是哪些国家机关,与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什么不同?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自治机关吗?(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享有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学生活动: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与非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区别联系,进而突出其双重性地位。

(4)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含义:自治机关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法律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

自治权的范围和内容是广泛而真实的。

(5)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学生会更加理解我们民族区域自制度的内涵,同时也为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探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认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一: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二:通过情境分析,归纳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澄清误区,全面深刻理解民族区域自治。

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学习目标三: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增强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感,实际行动中主动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难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四、教学方法调查法:课前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查阅资料,展开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调查研究,充分参与实践,参与生活。

小组合作探究法:围绕问题,小组间进行合作探究,增强合作性。

情境探究法:教师出示情境材料与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五、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框是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七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第二框内容。

而本框的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具有承前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本框题总包括三个目题,分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进程,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六、学情分析(1)针对本框在教材中是第二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民族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本框的难点,通过对概念的分解加深学生的理解;(3)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本框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来突破,以老师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同样是本框的重点,可以结合前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含义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公开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公开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
0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
化,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创新。
弘扬民族精神
02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可以更加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文
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0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推动中
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
强化国家认同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1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强化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 感和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可以在平等、团结、互 助的基础上共同繁荣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不断向前发展。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索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
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和治理

第 制族
一 章
度区 概域 述自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 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 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是中国民族团结的基石,体现 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 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地方工业、乡镇企业, 健全民族自治地方的市场体系。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二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二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
2.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指出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引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主题。
3.案例展示:介绍某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民族构成、经济发展等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义,阐述其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如自治权、民族当家作主、民族平等团结等。
2.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实践成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一制度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特点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特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拓展视野,提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的作用。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较强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关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当前民族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特点和意.让学生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特点,理解其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具体实践和运行情况。

部编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陈静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陈静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陈静|平坝第一高级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授课教师陈静授课年级高一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理解民族区域制度基本内涵,感受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策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升华,也是贯彻和坚持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体现。

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为三目题: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增加学生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珍惜巩固发展我国的民族关系,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第一框的学习,学生们对于民族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框的讲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加之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对于民族问题的涉及比较多,对于基本的民族知识学生有一定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关于民族问题抽象的模糊的知识转化为系统的具体的理论知识。

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有重大的积极影响。

同时,高一年级学生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有待加强。

这部分知识多为党的方针政策,理论性比较强,教师要在课堂中努力营造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是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但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 能力目标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教师启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量,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PPT 展示:——邓小平 1984 年(二) 进行新课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PPT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PPT 展示民族自治分布图:了解我国的自治区(5 个)提问:①我们这里是否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呢?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②民族区域自治是不是不要中央的领导?国家统一领导③自治机关是什么机关,它的职权与普通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什么不同?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在行使普通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量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部编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顾彩霞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顾彩霞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主备教师顾彩霞教学课时1课时执教者顾彩霞备课时间教材分析本框是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一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明确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力的保障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第二目:“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介绍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必然性,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自治范围、自治地方和自治权,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第三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从不同角度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理解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三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进程、含义和必然性及优越性,进而明确我们必须坚持这一符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学情分析本课的第一框已作了铺垫,为学生介绍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好民族关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学生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容易的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民族政策,又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西藏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应该并不陌生,所以对这一点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学生通过地理课和历史课已掌握了关于民族问题的相关知识,并且通过网络比较容易获得时政资料,这对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和优越性有很大帮助。

所以这些资料可以通过学生课前搜集准备,课上展示,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了解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十分广泛。

部编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李莉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李莉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第2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2、能力目标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能通过具体事例有感而发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合乎国情、顺乎民心,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过程导入:观看视频讲授新课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那具体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含义以及它的优越性等等一系列的内容,我们通过看书分组讨论,来了解一下这几个问题。

小组讨论、快乐合作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即法制化进程)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如何理解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请同学回答并讲解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前提:国家统一领导下自治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核心内容:自治权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走进生活、拓展探究通过观看西藏60年变迁纪录片,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对比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取得的成就,以及内蒙古生活现状的图片、视频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进行新课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题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问题2、如何理解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是不是自治地方?什么是自治机关?包括地方检察院和法院吗?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范畴。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不属于民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体系。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问题3、什么是自治权?包括那些方面?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问题4、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

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78-79页内容。

问题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显著的优越性?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

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课堂小结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课后习题
A组题
《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除享有一般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外,还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据此回答1-2题。

1.《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上述规定表明(A)
A.民族自治地方有立法自治权
B.民族自治地方有变通执行权
C.民族自治地方有经济自治权
D.民族自治地方有文化管理自治权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指的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B)
①人民代表大会②人民政府③人民检察院④人民法院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B)
A.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
B.坚持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C.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D.坚持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B组题
4.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以年
均l6.6%的速度增长,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被称为"内蒙古现象"。

这表
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A.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和繁荣
C.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D.使各民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实
现了平等
5、国务院最新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
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
定放假日期"。

这体现了(C)
①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是该地方唯一的自治机关②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③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④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国家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A.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6、分析讨论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
(1)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2)“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

(3)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C组题
7.问答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
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并载入宪法。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①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

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自己独特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
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
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业蓬勃发展。

板书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