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案完美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2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2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思考: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3)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其范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辨析: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务。

提示:此观点是片面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并非所有少数民族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自治机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上,行使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想一想: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提示:民族区域自治设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不是设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而不是根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民族区域自治要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基础。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判断: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
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对国家政治制度的了解程度,我决定以“案例教学法”为核心教学策略,通过引入真实、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和价值。同时,结合“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本节课堂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二是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国情下的重要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团结意识。通过对这三个目标的达成,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本章节内容。
2.问题驱动与小组合作的融合:本案例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探究欲望。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每个小组一个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就题目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2.讨论题目: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思考性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效果和意义。
3.小组分享:鼓励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倾听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意识到民族问题在我国国情下的重要性。
2.引入案例:分享一个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介绍某个自治区的发展成就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短暂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案例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课程分析新人教版高一政治教材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整课中乃至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在解决、处理民族问题上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

该制度的落实切实关系到我国利益,特别是民族之间的关系。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贯彻落实合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上一次课的延续和巩固。

本框总共分三目,第一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第二目“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从四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明确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二、学情分析由于河源市东源县本地有个畲族民族乡,所以讲民族方面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抽象的问题就具体化了,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同时上次课学习了民族关系,学生对民族和民族问题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时事关注度高,乐于思考,课堂气氛往往较为活跃。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还不够扎实,仍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因此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

三、设计理念《政治生活》以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为基础,特别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以教学这门功课的指导思想是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即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探索—研究—运用”的因果层次关系去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目的。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通过“走进西藏”“了解西藏”两个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分析归纳能力;通过“高原思考”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通过“东江学子精神”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李延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李延安

【教学课题】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五课的内容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六课的内容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本课的内容则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同时,由于民族和宗教问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本课还安排了有关国家的宗教政策的内容。

【教材分析】1.本框在教材中是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二框内容,对学生学习民族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本框的难点,通过对概念的分解加深学生的理解;3、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本框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来突破,以老师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设计,即教学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分析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参与,学生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目标,其模式如下:本节课运用的教具有:投影、多媒体【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创设情境:播放歌曲《天路》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目标,理解学案的有关要求,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其预习情况解决疑惑。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国家的统一领导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权(核心内容)1,概括两材料的共同主题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比较好,好在哪里?为什么?通过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过度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并指出这是本框的重点内容。

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资料二、特别行政区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后,通过港人治港,高度 自治,使香港继续保持自由港地位、国际金融、贸易、航 运中心地位。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经贸合作继续 扩大,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好 局面。
1999年12月19日,澳门回归。
不久的将来,台湾也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区别
1设立的地区不同 民族自治区在 少数民族 2解决问题不同 民族自治区是解决 民族 特别行政区为解决 港澳台 3自治程度不同
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在 香港澳门台湾 地区设立
问题,贯彻 处理 民族 关系的基本原则而设立, 问题,实现 国家和平统一 而设立.
民族自治区享有 一定 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 高度
符合国情的民 族区域自治制 度
适合国情
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显著的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随堂小测试
测试说明: • 本测试共分六题,第一至第三题主要是课本 内容的简单回顾。第四题开始为拓展延伸 题。其中第六题可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答案, 其他各题都自己完成. • 本测试提供了一些资料,可作为答题时参 考. • 题形多样,看清题目,仔细答题.
青藏铁路,拉萨电信大楼 ,(至
(3)材料得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 , 共同繁荣 该原则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联系是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依, 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六选择情景回答
资料一,截至2003年底,我国已经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 个自治县(旗),还建立了1173个民族乡. 资料二,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从第三届开始,已 确认的少数民族都有了全国人大代表,而且少数民族代表所占 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代表人口在全国人口中 的比例. 资料三,2002年5月12日,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CCTV12正式开播, 它以“让世界了解西部,让西部走向世界”为宗旨,将通过新闻 和资讯为西部大开发构建最大规模,最有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平 台.

教学设计3: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3: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立法自治权
2.变通执行权
3.经济自治权
4.文化管理权
5.其他自治权
结论: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讨论: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பைடு நூலகம்自治制度
1.由历史情况所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2.由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民族关系
3.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图片展示:
图表展示:2008年与1953年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对比及建国以来民族地方的工农业发展情况
结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说明我国民族关系处理得好,不仅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有关,而且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关.
展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找出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
1.问:自治区设置在哪些地方?
2.问:自治地方和国家的关系?
3.问:自治机关是什么机关,它的职权与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何不同
答: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其中,自治权是核心.
【讲授新课】
一、适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二)问:你了解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都有哪些
相关链接: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涵义: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学设计16: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16: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懂得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了解我国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学习我国的民族政策;通过对有关材料的收集与分析,感受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与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二、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音资料,设计活动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附近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

3、本地的少数民族情况(果松村)。

三、教学过程:【复习:教师提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学生: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教师:很好!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决定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多媒体出示图片与问题】你知道吗?【多媒体显示】我国行政区地图1、请在地图上填出我国设置的民族区域自治区。

(五大自治区)2、我们附近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哪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3、果松的变迁。

(朝鲜族与满族)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活动和探究,我们了解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后)【多媒体显示】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第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第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教师:自治权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后见多媒体展示教师: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已了解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涵。

7.2民族区域自治: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

7.2民族区域自治: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宗教政策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难点】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内容、地位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难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及其优越性【教学方法】学生搜集资料,老师启发引导,并运用举例法、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工具】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我们知道曾经在地图上存在的国家,如南斯拉夫、苏联,现已经再也找不到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从而导致国家联盟的解体。

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也有一些矛盾冲突,所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至关国家稳定发展的大事。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讲授新课】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进程(展示民族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示意图)师:我们看到,从1949年9月的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到1954年9月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载入宪法,再到198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再到2001年2月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实现法制化了。

8.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2)

8.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2)
3.启发性:我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情感教育:本案例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的教学策略之二是问题导向。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具体包括: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开始讲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涵、特点和历史发展过程。我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案例,如西藏、新疆等地的民族区域自治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成效。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项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的调研或实践活动;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四)反思与评价
4.利用课后作业和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教学开始时,我会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遗产,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多民族国家的丰富多样性。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你们知道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七课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2、识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3、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自治权的理解第一部分课前预习[重点问题](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第二部分课堂导学一、立足基础合作探究三、当堂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在民族自治地方,要设立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A.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B.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C.人民法院和人民代表大会D.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A.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B.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D.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落后4.2008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1周年。

这是一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它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先河,建立了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坚持民族平等B.坚持民族团结C.自治权D.人民当家作主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下列关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中,正确的是()①历史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③长期斗争中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④我国的民族差别已经消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6.辨析: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

高中思想政治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探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认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一: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二:通过情境分析,归纳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澄清误区,全面深刻理解民族区域自治。

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学习目标三: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增强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感,实际行动中主动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难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四、教学方法调查法:课前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查阅资料,展开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调查研究,充分参与实践,参与生活。

小组合作探究法:围绕问题,小组间进行合作探究,增强合作性。

情境探究法:教师出示情境材料与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五、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框是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七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第二框内容。

而本框的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具有承前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本框题总包括三个目题,分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进程,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六、学情分析(1)针对本框在教材中是第二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民族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本框的难点,通过对概念的分解加深学生的理解;(3)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本框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来突破,以老师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同样是本框的重点,可以结合前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含义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高中政治 第7课 第2 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

高中政治 第7课 第2 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地位,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创设情景,联系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优越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我国坚持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体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教师点评: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学生活动:认真思考,踊跃发言1、含义: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教师活动:讲解自治权的内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学生小组合作明确并联系实际加以体验。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学生齐读并记忆)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78-79页内容,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里?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教师活动:展示习题,讲练结合(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公开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公开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
0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
化,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创新。
弘扬民族精神
02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可以更加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文
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0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推动中
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
强化国家认同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1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强化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 感和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可以在平等、团结、互 助的基础上共同繁荣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不断向前发展。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索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
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和治理

第 制族
一 章
度区 概域 述自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 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 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是中国民族团结的基石,体现 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 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地方工业、乡镇企业, 健全民族自治地方的市场体系。

高中政治必修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着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幺?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二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二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
2.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指出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引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主题。
3.案例展示:介绍某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民族构成、经济发展等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义,阐述其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如自治权、民族当家作主、民族平等团结等。
2.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实践成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一制度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特点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特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拓展视野,提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的作用。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较强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关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当前民族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特点和意.让学生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特点,理解其在我国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具体实践和运行情况。

部编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陈静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高中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陈静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陈静|平坝第一高级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授课教师陈静授课年级高一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理解民族区域制度基本内涵,感受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策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升华,也是贯彻和坚持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体现。

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为三目题: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增加学生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珍惜巩固发展我国的民族关系,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第一框的学习,学生们对于民族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框的讲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加之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对于民族问题的涉及比较多,对于基本的民族知识学生有一定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关于民族问题抽象的模糊的知识转化为系统的具体的理论知识。

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有重大的积极影响。

同时,高一年级学生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有待加强。

这部分知识多为党的方针政策,理论性比较强,教师要在课堂中努力营造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是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但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高中政治必修2优质教案4: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2优质教案4: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能力目标: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阐释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2、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欣赏歌曲,探究主题: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引出主题。

歌曲中有一句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国家的五十六个民族为什么会和睦相处,像一家人一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歌曲《天路》中唱到“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另一个重要原因还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就是本节课需要探究的主题。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法制化的意义: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有力地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1949 1954 1984 2001年份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被载入宪法 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法制化阶段。

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扩大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
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
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9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

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81-82页内容,思考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

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四)实例探究
[例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 设立自治机关
C. 坚持民族平等
D. 保障自治权
答案:D
[例2]我国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
①人民代表大会②人民政府③人民检察院④人民法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例3]2004年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在于有利于()
①维护国家统一②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③促进现代化建设发展④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