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领域学位标准(修改提交稿)

合集下载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方向、授予学位专业名称:地质工程(081401)专业方向:工程地质方向,水文地质方向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地质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地质工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地质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在水利、水电、交通、能源、城镇建设、资源开发、国土防灾减灾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监理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备工程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胜任地质工程专业技术、管理岗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质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工程监理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地质工程领域

地质工程领域

地质工程领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工程领域包括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等几个主要二级学科。

主要内容涉及到石油、天然气、煤田及其它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勘探、地质评价,地质设计与部署、勘探技术与设计、资源定量评价与决策管理等各个方面,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际应用为主的特点。

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地质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地质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1、工程硕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企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的地质工程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入学要求:1、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2、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和专业综合考试。

专业综合考试的重点是考核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系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工程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地质工程学科设置下列5个研究方向。

1.矿产普查与勘探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3.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四、课程设置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

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地质工程

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地质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学科代码:081803学科名称:地质工程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岩土体工程性质与稳定性2.区域稳定性与环境地质3.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4.斜坡稳定与加固5.岩土文物保护6.水利水电工程地质7.钻探与钻井工程8.地基与基础工程9.非常规能源开发10.钻掘设备、机具与材料11.地下建筑工程12.工程爆破技术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1.培养目标地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

硕士毕业生应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地质工程学科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具有从事地质工程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具体要求做到:(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在系统掌握地质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地质、岩土钻掘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掌握与工程地质体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的理论、方法,工程地质体稳定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地质灾害防治的理论与方法、地质体钻掘工艺与装备研制技术,具有独立解决与各类土木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油气井工程、矿山工程等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大型复杂和特殊环境条件地质工程科学研究、设计、施工、管理、和规划的能力。

(3)具有活跃的学术思想和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对地质工程领域研究具有浓厚学术兴趣,有致力于本学科学术研究的意愿。

(4)具有崇尚科学的精神,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能吃苦耐劳,勇于探索,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严谨的学风和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

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概况

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概况

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概况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地质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

地质工程领域为地质调查、工程勘察、矿产资源(含能源、地下水资源等)的勘查评价与开发相关的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等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地质工程领域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该领域是以自然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地质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方法、数学地质方法、钻掘工程技术、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

主要研究地质结构、地质环境、矿产资源(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能源、地下水资源等勘查评价、设计、施工技术及管理等。

地质工程领域服务于与地球系统科学和地质实践相关的各行业,包括:地质调查、资源和能源勘查与评价、资源开发、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城镇建设、国防建设、环境评价、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等行业。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国民经济建设对基础工程和矿产资源的需求剧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矿产勘查、地质灾害、工程地质等在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质工程领域随着遥感、航空物探、化探、钻探、土力学、岩石力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发展也快速的发展起来。

定量计算、地质统计等方法在矿产勘查中广泛应用;最新的测试技术和探测手段、高分辨率高检测精度的仪器促进了新一轮的全球找矿;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和实践越来越深入。

地质工程领域发展呈现如下几种发展趋势: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和高新技术应用,深部隐伏矿寻找,工程地质体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评价、防治与预警,资源—经济—环境联合评价,天体探测技术等。

第二部分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长安大学2005年12月28一、总则(1) 自教育部1998年颁布本科基本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以来,传统的地质工科已归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个大的学科,在课程设置、课程容等方面必须作了一些大的调整。

对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定位、涵、培养目的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不便与其他国家开展学科交流,从而影响学科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使办学规化、开放化,让社会更加清楚地了解本专业的全貌,便于各有关高校办学、交流、评估,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规。

(2) 专业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代号:0818y。

(3) 以建设品牌专业为建设目标,以坚持“精品”教育为指导思想,通过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专业规建设,规本科教学。

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建设成为国家一流学科。

(4) 本规适应于资源勘查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等专业方向。

(5) 为满足教育部专业调整后的专业教育指导精神要求,同时考虑各高校原有专业特色,因此,设置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公共的底线课程和具有专业特色的选修课程,各高校可因特色而宜,在规允许前提下合理制定特色计划。

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1.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我国高校在解放前就有地质工科的各个专业,解放后,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成立地质学院、地质学院, 60年代、70年代有相继成立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及华东地质学院.地质工科的高等教育较快发展始于解放之后,1950年中国矿业大学设立了工程地质教研室,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设有地勘和钻探两个学科,1953年学校搬迁,更名为矿业学院,增设煤田地质与勘探等本科专业。

此外,1952年中南矿业学院成立,设立了地质专业和探矿技术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

1954年设立本科开始招收本科生。

1951年东北地质专科学校组建,1952年10月以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为基础,与大学地质矿物学系,东北工学院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工学院部分基础学科教师合并,成立了属于工科性质的东北地质学院,1953年开始招生,1958年更名为地质学院。

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085217一、培养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培养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领域范围及研究方向介绍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地质工程领域覆盖的范围及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地质调查技术和方法,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评价,矿区与矿床的勘探、开发与评价,地质勘探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地质过程及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计算机应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行业的工程管理等。

三、培养方向1.油气田勘探工程2.油气田开发地质3.油气田勘探开发地球物理技术四、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非全日制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但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三段式培养,其中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半年。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为来自企业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实践和论文方向,成立联合指导小组。

基本学习年限: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五、学分要求:总学分30学分,必修课15学分。

六、课程设置对跨学科报考的学生或同等学力录取的学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3门。

085217地质工程(专业学位2013版)

085217地质工程(专业学位2013版)

085217地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年5月修订)一、培养目标和要求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企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所从事的地质工程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地质工程设计、地质工程实施,地质工程研究、地质工程开发、地质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建立适合地质工程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全日制攻读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三、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重在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

课程设置包含政治理论、外语、数学和专业课,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包括校外实践研究6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5-8门。

补修本科课程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考我校相应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随本科生修读并参加考试或考查。

补修本科课程成绩必须达到学校本科教学规定的合格要求并记入成绩档案,但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框架如下(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1、公共课程,必修,7学分2、基础理论类课程,6学分,必修3、专业技术类课程,至少须修满6学分4、选修及其他课程,至少须修满7学分5、校外实践研究,必修,6学分全日制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6个月的工程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年的工程实践,提交实践总结报告,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学位领域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学位领域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学位领域导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学位领域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质演化历史、地质灾害防治、地球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学位领域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前景。

一、地质资源概述地质资源是指地球内蕴含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等。

地质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对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资源的分类1.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地球内蕴藏的矿石、矿砂、矿液等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物质。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于维持工业生产、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指地球内蕴藏的可供人类利用的能源,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等。

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 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等。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工业、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4. 土壤资源:土壤资源是指地球表层的土壤,包括农田土壤、林地土壤、草地土壤等。

土壤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三、地质工程概述地质工程是以地质学为基础,应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地质工程涉及到岩土工程、地下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

四、地质工程的主要内容1. 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研究岩石和土壤力学性质的学科,主要包括岩土力学、岩土材料、基坑开挖、地基处理等内容。

岩土工程在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2. 地下工程:地下工程是指在地下开展的各种工程活动,包括地下矿山、地下隧道、地下空间利用等。

地下工程涉及到地下岩体的稳定性、支护结构设计等问题,对于城市发展和交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是指地质过程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现象,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专业详解-地质工程(工学学士)

专业详解-地质工程(工学学士)

地质工程(工学学士)一、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地掌握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有较宽厚而扎实的技术基础理论,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3)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管理知识和相关工程技术知识;(4)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勘查、制图、计算、实验、测试以及综合分析能力;(5)具有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和减灾防灾工程设计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获取相关的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7)掌握一门外语,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程序设计基础与VC++、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图学基础及CAD△、工程测量学△、基础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土质土力学△。

2、专业课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勘查△、地基处理及支挡建筑物设计△。

3、专业选修课文献检索、专业外语、岩体力学、地球物理勘查、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实验、环境工程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遥感地质学、工程地质钻探、灾害地质学、岩土工程分析设计、城市地下工程、坑道工程、工程预算、工程招标、施工企业管理、工程管理。

三、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认识实习、普通地质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地质测绘实习、工程地质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四、研究生专业工程力学、岩土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构造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

五、与高中科目的相关程度语文C、数学B、英语B、物理B、化学C、生物E、计算机C、政治E、历史E、地理C、美术E、音乐E。

六、就业与薪酬1、就业范围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国家建设管理部门、各类工程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铁路、公路、港口码头和机场等的建设单位(公司)、环境与市政建设单位、各类工程局、管理局、勘查院和施工单位、大中专学校、各类矿山、石油勘探公司。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申请的基本条件。

地质资源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层所蕴藏的矿产、水资源、土壤等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是指高校为培养具备地质工程学科研究和应用能力的学生而设立的学科点。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质资源的重要性。

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矿产资源的开采可以提供原材料,支撑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满足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需求。

土壤资源对于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地质资源的分布、形成和开发利用方式对于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后,我们将探讨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的意义。

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的设立旨在培养具备地质工程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

地质工程学科是集地质学、工程学和环境科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是为了解决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问题和地下工程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的学科。

培养具备地质工程学科背景的人才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地下工程施工和资源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将讨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之间的联系。

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具备地质工程学科背景的人才进行技术支持和管理。

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培养的学生具备地质资源的认识和分析能力,能够为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也需要与地质资源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开展深入的合作,将地质资源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

综上所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了解地质资源的重要性和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申请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的基本条件,并展望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的未来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申请地质工程学位授权点的基本条件。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培养地质工程领域地质环境方向工程硕士(在职研究生)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培养地质工程领域地质环境方向工程硕士(在职研究生)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培养地质工程领域地质环境方向工程硕士(在职研究生)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7.02•【文号】国土资厅函[2012]640号•【施行日期】2012.07.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培养地质工程领域地质环境方向工程硕士(在职研究生)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2〕6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等方面的地质环境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相关的行政管理及业务技术人才,经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倡议,国土资源部决定委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培养地质工程领域地质环境方向工程硕士。

现将招生及其他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养对象与报考条件培养对象为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各地学类(自然类)博物馆、各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和各地质公园中从事与古生物化石保护等地质环境管理相关工作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报考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1.2009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无学士学位者,须在2008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二、报名方法1.网上报名。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址http://)将于2012年7月1日-14日期间开启“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统一网上报名系统”,请考生及时登录,按要求填写报名信息、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

考生提交的所有报名信息和相关证件要求真实有效,对于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学校将无条件取消其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系统生成的《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两份,一份留待资格审查时收取,另一份交至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2.现场确认。

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将提前在网上公布本省的现场确认地点,网上报名成功的考生可于2012年7月15日-18日期间携带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到所在省的现场确认点进行缴费、验证、确认报名信息。

地质工程专业规范

地质工程专业规范

2.6 地质工程专业规范一、地质工程专业教育概况1. 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略)2. 主干学科的方法论介绍人类进入21世纪,伴随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的地质工程活动越来越多,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对各种资源勘探与开发、工程建设的勘查设计、施工与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地质工程专业正是围绕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源开发(化石燃料开发、水力资源开发、固体矿产开发、水资源开发等);工程建设(道路、机场、桥隧、高层建筑等)规划与岩土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防治调查与处理、地质环境保护等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正确决策和处理意见;采用先进的工程施工技术方法和手段,实现工程的最终目的。

这集中体现了本专业所涉及的勘察、设计、施工与管理各方面学科的完整性,以及地质工程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地质工程专业是地矿类工科专业,本学科的方法论包括学科的知识结构、研究方法、发展规律。

地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应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地质工程专业的研究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的训练。

即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试验研究,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论证,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又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二、地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1.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而奋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的地质工程专业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地质学理论、力学理论为基础,培养系统掌握工程地质,岩土钻掘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适应21世纪工程建设发展需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爱岗敬业,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在学习数理化、外语、计算机等专业公共课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地质学、力学、工程地质学、岩土钻掘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资源勘察、工程勘察、工程管理、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能力及其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地质类专业名称:地质工程专业代码: 081401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工程地质方面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在城镇建设、水利土木、能源交通、资源开发、国土防灾等各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单位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资源勘探与工程监理等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质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管理、资源勘探等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备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创新意识、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具有从事地质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及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经济管理知识;3.掌握扎实的地质工程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工程勘察的常用技术和测试方法,了解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4. 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常见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6.具有在地质工程领域获取信息和职业发展的学习能力;7.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相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四、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五、专业核心课程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察、地质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六、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习(普通地质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等)、课程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实验、建筑力学实验、工程测量实验、矿物岩石学实验、土力学实验、岩体力学实验、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地下水动力学实验及工程物探实验等)、专业实习(地质测绘实习、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地质工程课程设计、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地质类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补充标准

地质类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补充标准

地质类专业本补充标准适用于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地质工程专业本补充标准适用于地质工程专业(专业编号081401),含工程地质、岩土钻掘工程等方向。

1.课程体系1.1 课程设置1.1.1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课程设置应使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相关地质问题的能力。

数学类课程应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等;物理类课程应包括大学物理及实验等;化学类课程应包括大学化学或普通化学等。

1.1.2工程基础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应覆盖以下核心内容:工程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工程测量、工程(机械)制图、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等,包含其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与方法。

1.1.3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应以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共性知识和基本科学方法为目的。

工程地质方向应包括: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应包括:地质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流体力学等。

1.1.4专业类课程工程地质方向包括岩体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察、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岩土测试技术、工程地质数值模拟等。

岩土钻掘工程方向包括基础工程学、岩土钻掘工程(艺)、岩土钻掘设备、岩土测试技术、岩土施工工程、钻井液与工程浆液等。

1.2 实践环节具有满足地质工程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野外实习,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1)实验课程:岩土室内实验、岩土原位测试、材料力学实验、工程勘察技术与工艺实验、地质工程计算机软件应用等。

(2)课程设计:计算机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工程地质勘察或岩土钻掘技术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等。

(3)野外实习: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专业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应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密切产学研合作,使学生参与到生产实践中。

地质工程领域学位标准(修改提交稿).doc

地质工程领域学位标准(修改提交稿).doc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试行)领域名称:地质工程领域代码:430118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09年月前言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地质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领域学位标准研究课题组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解释。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自200 年月日发布,200 年月日开始实施。

目录一、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 (1)1.制定意义 (1)2.制定依据 (1)3.制定原则 (2)二、关于领域涵盖范围与学科基础 (2)4.领域涵盖范围 (2)5.领域的学科基础 (3)三、关于生源、入学要求和学习年限 (3)6.生源 (3)7.入学要求 (3)8.学习年限 (4)四、关于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与素质要求 (4)9.培养目标 (4)10.知识结构 (4)11.能力要求 (5)12.素质要求 (6)五、关于研究方向、课程体系和必修环节 (7)13.研究方向 (7)14.课程基本要求 (8)15.课程设置 (9)16.必修环节 (9)六、关于双导师制 (10)17.双导师的确定 (10)18.双导师的职责 (10)七、关于学位论文 (11)19.论文选题 (11)20.形式要求 (12)21.内容及质量要求 (12)22.论文评阅与答辩 (15)八、关于学位申请与授予 (15)23.学位申请与授予 (15)九、关于培养质量评估 (15)24.评估原则 (16)25.评估内容与方案 (16)26.材料准备 (16)27.评估程序 (17)附: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方案(试行) (19)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试行)一、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1.制定意义学位标准是衡量学位水平的标尺,是控制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工程硕士学位标准是对某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及应达到的最低水平的基本描述。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基本要求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基本要求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一、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以地质体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地质体勘查(察)、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学科,即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地质体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演化机理,并采用各种现代化勘查手段获取、处理、解释和应用地质信息,查明潜在地质资源及工程地质体的特征,为地质体勘察和开发利用工程服务。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成矿成藏条件、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矿产勘查与预测评价理论方法研究;非常规(非传统)固体矿产和化石能源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基础研究;工程地质体勘察、评价、设计和施工理论方法研究;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的理论方法研究;勘查仪器与装备研发;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响应及观测、处理与解释技术研究;地球信息的形成机理、数据挖掘、信息提取和综合集成及认知的相关理论方法研究;地球空间数据库与地球信息存储管理,以及地球信息应用和共享技术研发等。

目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复杂性和非线性新理论新方法及高新探测与信息技术研发及其在深部隐伏矿产、新类型矿产和工程地质体勘查(察)评价,资源—经济—环境联合评价,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天空探测技术中的应用,已成为本学科国际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二、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反映作者掌握了本学科的相关研究方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与方法,表明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特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提出如下要求:(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1. 矿产普查与勘探在系统掌握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勘查地球化学等探测技术的基础上,接受完整的专业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野外实际工作能力,并针对固体矿产或化石能源勘查与评价目标,系统掌握成矿(藏)理论、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测试分析与模拟技术,以及地质勘查野外施工设计、质量评价、计算机制图等技术。

地质工程领域

地质工程领域

地质工程领域(430118)一、领域范围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地质工程领域涵盖的范围包括:地质调查技术和方法与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区域矿产基地及矿产远景区预测与评价,地质工程领域建设、勘查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地质勘探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监测与保护,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地质过程及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计算机应用,地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及新方法、新技术的设计、开发、应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行业的工程管理。

主要服务于水利、土木、交通、能源、环境、农业等工程建设。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能够承担地质调查、工程勘察、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开发相关的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掌握地质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地质工程领域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写作能力。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地质工程领域中有关问题。

三、学分要求课程总学分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0学分,非学位课程为8学分;另设实践环节6学分。

四、课程设置地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试行)领域名称:地质工程领域代码:430118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09年月前言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地质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领域学位标准研究课题组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解释。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自200 年月日发布,200 年月日开始实施。

目录一、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 (1)1.制定意义 (1)2.制定依据 (1)3.制定原则 (2)二、关于领域涵盖范围与学科基础 (2)4.领域涵盖范围 (2)5.领域的学科基础 (3)三、关于生源、入学要求和学习年限 (3)6.生源 (3)7.入学要求 (3)8.学习年限 (4)四、关于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与素质要求 (4)9.培养目标 (4)10.知识结构 (4)11.能力要求 (5)12.素质要求 (6)五、关于研究方向、课程体系和必修环节 (7)13.研究方向 (7)14.课程基本要求 (8)15.课程设置 (9)16.必修环节 (9)六、关于双导师制 (10)17.双导师的确定 (10)18.双导师的职责 (10)七、关于学位论文 (11)19.论文选题 (11)20.形式要求 (12)21.内容及质量要求 (12)22.论文评阅与答辩 (15)八、关于学位申请与授予 (15)23.学位申请与授予 (15)九、关于培养质量评估 (15)24.评估原则 (16)25.评估内容与方案 (16)26.材料准备 (16)27.评估程序 (17)附: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方案(试行) (19)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试行)一、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1.制定意义学位标准是衡量学位水平的标尺,是控制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工程硕士学位标准是对某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及应达到的最低水平的基本描述。

因此,建立工程硕士学位标准是建立和完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组成部分,是开展工程硕士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联系的基础。

它对各培养单位具有指导性、权威性,对用人单位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保证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推动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

制定地质工程领域的学位标准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保证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二是推动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的职业资格认证和国际化发展;三是给学员提供一个参考标准,作为其工作的标尺和自我努力的目标,促进其学习。

2.制定依据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以下所列各文件的要求,与文件精神相一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1980年2月1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令第4号公布,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第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公布,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关于实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1997]54号)《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的通知》(秘书处[2005]2号)3.制定原则(1)权威性本学位标准一经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试行,对各培养单位具有权威性。

(2)指导性本学位标准是衡量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标尺,是各培养单位控制质量的重要参照体系,对各培养单位具有指导性,对企业和社会具有参考性,对国际同类学位具有可比性。

(3)主体性本学位标准阐明了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及其应达到的基本水平,阐述了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与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4)工程硕士培养共性本学位标准符合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历年来的文件精神,体现工程硕士的招生、学制、学分、课程设置、双导师制、学位论文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遵循工程硕士培养基本规律。

(5)地质工程领域培养特性本学位标准在地质工学发展指引下,充分考虑各地质行业发展需求,突出地质工程领域的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式的培养特色。

(6)简洁性本学位标准尽力做到语言准确、明确,文字精炼、简洁。

二、关于领域涵盖范围与学科基础4.领域涵盖范围地质工程是研究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等的工程领域。

地质工程领域涵盖了地学相关学科领域,特别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等各个二级学科及相关交叉领域。

5.领域的学科基础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本工程领域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地质学、能源及固体矿产的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

三、关于生源、入学要求和学习年限6.生源本标准生源要求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实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精神确立,未作修改。

若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另有报考条件新规定则作相应调整。

(1)地质工程领域覆盖范围内的企业、研究院所、设计院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

(2)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3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且具有4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

(3)一般应为所在单位推荐选派委托培养。

(4)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业绩突出、身体健康。

7.入学要求(1)先后参加全国和各培养单位工程硕士两个阶段的入学考试,考试合格后由培养单位发放录取通知书。

(2)考试科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 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

GCT:由国家统一组织,成绩有效期为2年。

专业考试:由各培养单位组织,可以是一门专业课,也可以由几门课程内容组成。

考试时间一般为2小时。

相关测试:一般为面试,由各培养单位组织。

(3)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由各校自定,但录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比例为20%。

录取工作接受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监督和检查。

8.学习年限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课程考试成绩有效期为5年。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培养。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对于周六周日来校上课的学生应达到此要求;对于异地办班的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与论文工作阶段要安排3~4次来校集中进行课程学习和参加论文实验工作。

学生前一年半主要是课程学习阶段,后一年半主要是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四、关于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与素质要求9.培养目标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质工程领域为地质调查、工程勘察、以及矿产资源、能源、地下水资源的勘探、评价与开发相关的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10.知识结构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应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以解决涉及多领域的工程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知识:(1)人文社科类(政治、文化)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应向“理工结合,文理互融”的方向发展,掌握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要学习自然辩证法、知识产权和管理科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具有人文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程实践。

(2)自然科学类(数学、物理、化学):系统深入的学习高等工程数学。

(3)地质工程的专业知识类要求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了解地质工程领域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地质工程有关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

(4)工程技术类(制图、工程设计)应根据学员的研究课题以及工作需要,掌握一项或者几项工程技术知识。

(5)工具性类(外语、计算机、文献检索)外语:应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翻译写作能力和基本的听说交往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中查阅国外文献和进行对外交流。

计算机:应熟练掌握计算机,能针对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工程设计中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与进行计算,能熟练掌握有关网络的知识。

文献检索:能运用互联网获取国内外技术信息,查阅有关技术专利和资料。

11.能力要求(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质工程领域及相关的各类知识的能力,包括检索、阅读、分析、理解各种专著、论文、资料、专利等。

应掌握必需的外语技能,可以顺利地检索、阅读、分析、理解各种外文资料,获得国际上本领域的最新发展信息。

学员应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在此后的职业生涯中利用一切信息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尤其是能根据地质工程领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检索到所需的资料和信息。

(2)应用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解决本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

地质工程是个紧密结合工程生产实际的工程领域,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具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灵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在实际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3)开拓创新的能力要求学员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创新,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4)组织协调的能力主要从事生产管理或项目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拥有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能有效的整合团队资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从事其他工作的学员也应具备适当的组织协调能力,为日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素质要求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除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外,非常重要的是优良的综合素质,要能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形势,适应市场经济中各种复杂的情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工程硕士的综合素质大致可包括思想素质、科学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等方面。

(1)思想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应有不断进取的信念和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志向,能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2)科学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尊重科学规律,按科学规律办事;在工作中具要团队合作精神。

(3)业务素质有事业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规范;有正确的工程思维,善于思考,敢于探索,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综合分析的方法来处理地质工程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