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赏析及对曾树生的点评
《寒夜》鉴赏
![《寒夜》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8ded0427fd5360cba1adbb6.png)
《寒夜》鉴赏一、《寒夜》简介《寒夜》巴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是巴金继《激流三部曲——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也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品写于1944年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完成于1946年12月31日。
书中写了一个小公务员的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并且通过他揭示了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暴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
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
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
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
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
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
二、《寒夜》创作背景《寒夜》,这部作品完成于1946年底,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九四四年冬季到一九四五年底一个重庆小职员的生活,作者并不是以自己为写作原型的,然而,在他的作品中又有许许多多他身边人的影子。
在本文主人公汪文宣的身上,有他的老友陈范予的影子,陈范予患了肺结核死在武夷山,在给“我”的告别信中说:“咽喉剧痛,声音全部哑失……”;有老友王鲁颜的影子,在王鲁颜声音全无的时候,却仍然没有失去求生的意志,直到寂寞凄凉的死在乡下;也有巴金表弟的身影,他也是在肺结核的折磨下死去的;还有三哥的影子……当然也有巴金自己的影子在里面。
而对于汪文宣的妻子树生和母亲的人物形象,在巴金的周围也能找到许许多多这样的原型,因此,巴金写出这样的文章也具是偶然中的必然。
试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试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16d415e0aef8941ea76e05e9.p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试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样文内容摘要曾树生是巴金的杰作《寒夜》中的女主角,具有独特的艺术形象。
作为一名女性,曾树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儿媳角色、妻子角色、母性角色、女性角色),在不同的角色里,她付出了不同的情感拾获了不同寻常的感受。
关键词寒夜曾树生儿媳角色妻子角色母性角色女性角色试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曾树生是一个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追求个性解放、个人价值,年轻漂亮、开朗健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时代‚新女性‛,曾树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时代生活的熏染,在追求个性解放方面,不顾生活条件限制,一味追求自以为的‚热情生活‛。
由于她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从而使自己的家庭一步步走向悲剧,自己从此也坠入痛苦的深渊。
作为读者,我与文中主人公发生了强烈的共鸣,并就曾树生所承担的角色(儿媳、妻子、母亲、自我)四个方面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一、曾树生叛逆的儿媳角色婆婆汪母首先是一个父权思想严重的封建家长。
她认为女人就应该在家里规规矩矩孝敬婆母、伺候丈夫,她希望自己享有旧时婆婆的威严,在儿媳面前可以颐指气使,为所欲为。
她无法忍受儿子对儿媳的平等态度。
‚她这个没出息的儿子,他居然跑去找那个女人,向那个不要脸的女人低头。
这太过分了……‛极力挑唆儿子拿出大丈夫的权威来压制儿媳,‚我如果是你,我就登报跟她离婚,横竖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的……‛甚至不顾儿子的感情,逼他撵走儿媳:‚我什么苦都受得了,就是受不了她的气!我宁肯死,宁肯大家死,我也不要再看见她!‛她尤其不能接受儿媳比儿子强的事实,对外出工作的儿媳说三道四,言辞刻薄,极力影响他们夫妻的感情。
‚她不会永远跟着你吃苦的。
她不是那种女人,我早就看出来了。
……只有你母亲才不会离开你,不管你苦也好,阔也好。
‛‚她跟我们母子不是一路人,她迟早会走自己的路。
‛不顾事实地极力否认儿媳对家庭所做的奉献。
浅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浅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3deec9242f60ddccda38a0c2.png)
浅析《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论文摘要:《寒夜》是巴金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杰作,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创作风格与水平。
曾树生是作品中刻画的最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也是历来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物。
本文主要从曾树生与丈夫汪文宣关系以及与婆母汪母之间的矛盾入手来分析曾树生的形象,剖析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其性格的多维性,从而说明其是一位勇于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新女性。
关键词:曾树生、幸福与自由、新女性正文:巴金先生1946年底完成的长篇小说《寒夜》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杰作。
它是巴金先生继《家》之后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标志着小说艺术家的成熟。
作者以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触、精妙的心理刻划、回肠荡气的故事情节、自然流畅而又极富色彩的文学语言,成功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艺术形象,曾树生是小说中刻画的最有深度的人物之一。
曾树生充满生命的活力,有一种不可压抑的气息,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意识,但是“她的性格有复杂的多维性”①,是一位勇于追求自由与幸福但内心却充满矛盾,在困境中挣扎的新派女性形象。
下面我就从曾树生与汪文宣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汪母之间的矛盾这两个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一下其形象。
一、曾树生与汪文宣的关系汪文宣是“老好人”的艺术典型,胆小、懦弱,如此相反的是曾树生却是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新派女性的艺术典型。
通过读小说,我把曾树生的形象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有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意识,并勇于追求自由与幸福曾树生健康、漂亮、追求幸福和自由,原来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她和汪文宣曾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同学,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立下了共同的志向,想创办:“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实施教育救国的抱负,为祖国培养有用人材。
”他们冲破世俗的偏见,自由恋爱并按照新的方式——未举行正式婚礼而与汪文宣同居生子,这样的举动在那个年代该有多大的勇气。
但为了自己的幸福她勇敢的迈出了惊世骇俗的一步。
她的自主意识可见一斑。
曾树生随着女性解放的大潮,主动走进了社会生活的洪流。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0b97dfa300a6c30d229f22.png)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407500论文提要: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人能及,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寒夜》是巴金在后期所作的最成功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典型示作用。
作品主要讲述了40年代在国统区的大后方一对青年夫妇曾树生和汪文宣的爱情、生活、工作情况,真实反映了抗日战争年代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生活,可以说悲惨影响到了人们的家庭、婚姻、工作。
本人想通过对曾树生和汪文宣形象的分析来揭示战争和反动统治给人们带来悲剧,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生活。
关键词:家庭婚姻悲剧战争和平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中国人民子万代永远都无法忘记的伤痛,虽然那场战争过去了几十年,但当我们每每提及的时候,所有的炎黄子的心都会隐隐作痛。
在那个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和外压迫之中,有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统治,外有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的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
虽然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亲身处于那个年代,没有亲身体验那段生活,但是通过很多文学作品我们依然能通过想象感受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巴金先生的《寒夜》是这些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小说通过一对年轻夫妇的家庭、生活、婚姻、工作来反映侵略战争和白色恐怖统治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深刻反映了家庭、生活、婚姻、工作在战争和白色恐怖统治下是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
《寒夜》中的这对年轻夫妇就是汪文宣和曾树生,作者对他们的形象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下面我们来分别详细分析一下汪文宣和曾树生的形象:一、汪文宣的人物形象1、变态的人格汪文宣和妻子曾树生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受主义思想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宏伟志向想创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献身于教育事业,献身于社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美好而质朴的理想还未等汪文宣插上翅膀丰满起来,日本帝国主义一声炮火就让他夭折了,最终也未能实现。
并使他立即跌入了贫穷、疾病、痛苦的深渊。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78faf6941ea76e58fa048a.png)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卢小英论文提要:巴金的小说《寒夜》以悲怆的笔调,为我们描写了一个小公务员汪文宣的家庭生活和不幸遭遇,深刻地揭露了黑暗社会的腐败,冷漠和对人的摧残,提出来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
小说成功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及汪母等人物形象,刻划了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重庆的下层小人物的悲剧生活面貌。
关键词:婚姻家庭悲剧苦闷彷徨《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
该文学作品是巴金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继《激流三部曲.家》之后的又一力作,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阶段。
小说成功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及汪母等人物形象,刻划了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重庆的下层小人物的悲剧生活面貌。
一、汪文宣:一个被黑暗社会吞噬的知识分子1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汪文宣曾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毕业生,受民主主义思想影响,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也曾是反封建的勇士,有崇高理想和宏伟志向,想创办“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报效祖国。
然而,日本侵略者的炮火、腐败的社会制度、贫穷、疾病的折磨,使他的理想付之东流,成为软弱者的典型。
复杂的生活经历使性格表现出复杂性,多样化,主要有两个方面。
隐忍和妥协成为汪文宣性格的主导面:懦弱无能、与世无争、逆来顺受、不敢抗争,奉行“为了生活,可以忍受”的新的处世哲学,在贫病交加中苟延残喘,现了一个被损害被侮辱的软弱者的病态灵魂。
他从自己切身的痛苦中深深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但从未想到要改变这不合理的生存状态;他对粉饰太平、歌颂政府的文章之以鼻,却不敢于直言,默默地忍受这一切。
他怕见上级注视的目光,怕上级不满的话语,甚至连上级轻声咳嗽,他也要疑心是否朦胧怪罪自己的意思,连对妻子也如此。
当他发现妻子与风流人山人海的陈经理谈笑风生,亲密地散步时,他很痛苦,却“不卫迎着他们走去”,犹豫了半天,还是“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办公的地方去了”,活到了“有活不敢讲有思想不敢想的”的可怜地步。
《寒夜》中曾树生人物形象探析
![《寒夜》中曾树生人物形象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69d2cb5022aaea998f0ff5.png)
中长篇小说《寒夜》是巴金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说的女主人公曾树生是一个深受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潮影响的女性。
她曾经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理想,但在生活的重压下,她却逐渐走向了“沉沦”,将以前的理想完全抛弃了。
对曾树生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探析,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小说“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这一最基本的主题。
一、从充实的生命到萎顿的生命考察一个作家的悲剧观念是否完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其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不是完整的悲剧人物。
如果把巴金大量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按生命系列排列组合的话,那么这些形象可分为三类:“充实的生命”、“萎顿的生命”、“腐朽的生命”。
【1】巴金的《寒夜》表现的既不是充实的生命——如杨木华;也不是腐朽的生命——如杨老三;也不是一般的萎顿生命——如田蕙世、万昭华,而是曾经有过丰富、充实生活的萎顿生命——曾树生。
将这样的生命放在突出地位尽情表现,在巴金的中长篇小说里,《寒夜》是唯一的一部。
【2】曾树生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有着为中学教育事业、为创办“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而献身的理想;为了爱情她敢于蔑视封建礼教,没有举行正式的结婚仪式就同汪文宣同居了。
【3】但在“寒夜”的社会里,为了挣钱补贴家用,供儿子读书,她却只得成为一家银行里的“花瓶”,整日忍气吞声地供经理玩赏。
她被迫走上“花瓶”的道路后,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苦闷。
但这时,她已把人生的主要目的放在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快乐”上。
她口口声声嚷着要“活得痛快”,声称“我爱动,爱热闹,我需要过热情的生活。
”她的所谓“热情的生活”,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她追求的也只是个人的享乐”。
个人享乐就是她所追求的理想和幸福。
正因为如此,她不愿失去自己的“花瓶”地位;在丈夫重病之时,她可以弃夫而去。
【4】她给文宣的信说:“不要跟我谈过去那些理想,我们已经没有资格谈教育、谈理想了。
”她之终于跟陈主任去兰州,并向文宣提出离异的要求,说明她把追求一已的幸福看得高于一切,早年美好的树生已经死灭得差不多了。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3d39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7.png)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寒夜》的主人公汪文宣是个为了生活在图书公司整天埋首做校对工作的小公务员。
菲薄的工资、贫困的生活,、庸俗势力的社会、仰人鼻息的环境,使汪文宣曾树生年轻有为的性格发生扭曲。
汪文宣善良而懦弱无能,虽勤劳做事但仍受歧视,因正派不善巴结而心情郁结。
家庭少有欢乐,婆媳经常不和吵架,使得他左右为难。
在单位受气,在家又两面受气,终于肺病发作死亡。
曾树生是个个人主义者。
健康、漂亮、追求幸福和自由,她无法容忍丈夫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和婆婆的恶语中伤,整个家庭都笼罩着一股死亡的气息,她感到了压抑,并本能地企图摆脱这种压抑,于是她面临着道德的抉择和感情的折磨。
最终因受不住生活希望的诱惑而离弃了丈夫和家庭。
完全是一种个人意义上的追求幸福。
因而也谈不上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只是一个困境中企图拯救自己的妇女,她靠自己的选择来确定自己的生活价值意义。
因此,在这个人物身上产生出一种反道德、重自我的新型现代女性的道德特征。
浅析巴金《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浅析巴金《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a731e97faf1ffc4ffe47ac1b.png)
文 宣 的母亲 就是 促使 她 离家 的一个 不可 忽视 的原 因 。汪 母 是 一个 知识 分子 ,受 过教 育 ,但 传 统思 想却 根深 蒂 固。她 早 年丧 夫 ,独 自一人 抚养 大儿 子 ,也使 得儿 子成 为 了他 生 活 的全 部 ,她容 不得 他人 从她这 瓜 分儿 子 的一丝 爱 ,这 就 为 日后 她与 曾树 生发 生矛 盾埋 下 隐患 。汪文 宣深 爱着 曾树 生 ,离 不开 曾树 生 ,汪母 也是 深知 这一 点 ,按理 来说 ,为 了儿子 的幸 福 ,她对 曾树 生 即使有 再 多的不 满为 了儿 子也 应 忍受 下来 。但 事实 确相 反 ,她 总 是有 意无 意挑起 她 与 曾 树 生 的矛盾 ,甚 至 巴不得 她不 要 回到这 个家 。其 实 ,汪 母 是 一个 把儿 子婚 姻推 向坟 墓 的助推 器 ,是一 个逼 走 曾树 生 的加 速 器 。 巴金 在谈 到这 两个 女性 时 ,说到 “ 我 当然 不会 赞扬这 两个 女人 。正 相反 ,我用 责 备 的文笔 描写她 们 。但 是我 自己也承 认我 的文 章里常 常露 出原谅 和 同情 的调子 。 ” 三、为人母 按 照常 理来 说 ,母亲 对儿 子 的爱是 最伟 大 的,儿子 对
一
、
夫 的感 情基 础是 非常 牢 固的 ,而且 同为 学教 育的他 们有 一 失 。不 管是 什么 原 因,我们 只是 看到 了 曾树生对 儿子 的金 个 共 同的理 想就 是办 家庭 式 乡村式 的教 育 ,这 使得 两人 之 钱 供养 ,她 花钱送 儿 子去 贵族 学校 ,除 了这一 点,他 们之 间并不 缺 乏共 同语 言。单 从这 里看 两人 的婚姻 本会 是 非常 间似乎 没有 过 多的交 集 。当 曾树 生在 犹豫 是否 离开家 去兰 的幸福 。然 而现 实 的残酷 却让 这一 切成 为泡 沫 ,在 抗 战后 州时 ,汪小 宣几 乎是 没有 在她 的考虑 范 围,小 宣的地 位在 期 的 国统 区重庆 ,战 场 失利 ,物价 飞涨 ,人 心浮 动 ,谣 言 她 心 中是低 于 自 己丈夫 的,而她 也认 为这 个孩 子跟她 一点 四起 , “ 陪 都 ”人 民整 天都在躲 警报 ,喝酒 ,吵架 ,死 亡… 都不 亲, 自 己就 像她 的后 母 。是的 ,曾树 生作为 一名 母亲 在 当 时那个 环境 谈理 想 谈 良知都让 人觉 得可 笑 ,过好 日子 与 自己儿子 的 交集仅 仅如 此 ,如果说 曾树 生对 儿子尽 到 了 的只有 那些做黄 白 ( 黄 金和大 米 )生 意的投机 倒把 的商人 , 抚养 义务 的话 ,那仅仅 是 体现 在金钱 的供 养上 ,如果 从对 而知 识分 子和农 民只有艰 苦度 日。其实 不难 想象 在 曾树生 儿子精神 和心理上 的关怀上来看 ,她是 一位 不称职 的母亲。 的周 围,一 定早 有机 会可 以使 她轻 松摆 脱这 一切过 上上 流 四 、独 立 的 女 性 社 会 的生活 ,但 她并 没有 选择 毅然 决然 的离 开 。当家庭 陷 这 就是 曾树 生 ,一位 妻子 ,一位 媳妇 ,一位 母亲 。但 入 困境 时 ,她 勇敢地 挑 起家 中的 大梁 ,默默 忍受 着 然而 是我 们不 能忘 记 ,她 是一 个人 ,有着 新 的观念 ,独立 人格 最 后 的最后 她还 是选 择 了 “ 花 瓶 ”的命 运 ,在痛 苦 ,无 奈 的人 !她 不是 一个正 面人 物, 但也 不是一 个反 面人物 ,在 中离开 了汪 文 宣。但 其 实这并 不完 全是 她 的本意 ,她 是极 她 身上 充 满 着 各种 各 样 复 杂 的矛 盾 。这 样 一 个 处 处充 满 不 愿 意离开 汪 文宣 的 。在 家 中她 受到婆 婆 的百般 凌 辱,但 无可 奈 何 的女 性 ,最 后一 步 步走 向 “ 深渊 ” ,她 有错 吗 ? 是面 对 患有 严 重肺 结 核 的丈 夫她 还 是 承担 起 自己的 责任 , 有 !那 她 的错 可 以理 解 吗?貌似 可 以 !那 她这 么做又 能理 做 了 一个 妻子 的义 务。 即 使 最后 她 选 择 离开 ,选 择 “ 离 所 当然 吗?当然 不 能 !前 面说 到 曾树 生之所 以比其他 作 品 婚” ,但从 文 中还 是可 以感受到 她对汪 文宣 的关爱 。作为一 中 的新 女性 还 要 “ 新” , 是 因为 她 真 正 融入 了这 个 社 会 , 个 妻 子,她 弃夫 离家 ,这 是不 能被 原谅 的 ,她不 是传 统意 她有着 自己独 立的经 济大 权 。甚至可 以说 ,从 她在家 中 的 义 上 的贤 妻 ,但 她始 终 有尽 到一个 妻 子应有 的 责任 。这个 经济地 位看 ,她 是 强者 ,因为她 是家 中 的经济 支柱 。但是 爱情 的悲剧 是 一个 时代 的悲 剧,志 趣相 投 ,勇敢相 爱 的两 如果我 们从 精神 地位 来看 , 曾树 生是 处于 弱者 的。 虽然汪 个 年 轻人 自 由走 到一 起 ,为两 人 共 同 的教 育理 想奋 斗着 , 文宣 爱着她 ,但 我们 发现 从后来 来看 ,汪 文宣对 曾树 生 的 或许 在换 一个时代 背景时 ,这会是 另一番景 象。 爱是 不健康 的而 唯一 可能 给家 中带来 活力 的十 三岁儿 子也 二 、为 人媳 是老气 横秋 ,没有活 力 ,和她 又几 乎没有 感情 。这样 一位
浅析《寒夜》中曾树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浅析《寒夜》中曾树生的思想性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f7f720bd64783e09122b5a.png)
学教育
浅析 《 )中曾树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寒夜)
回 张 丹
68 0 ) 3 0 0 ( 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四 川 广 安 广
【 摘
要 】 巴金 长 篇 小说 《 夜 》 中 曾树 生 形 象 在 现 代 文 学 史 上 的 意 义 。 曾 树 生 形 象 是 “ 四 ”新 女 性 寒 五 《 夜》 寒 ;曾树 生 ;性 格 特 点
一
一
级 知 识 分 子 , “ 四 ” 运 动 只 能 五 是 解 脱 了 他 们 思 想 上 的 羁 绊 ,感 情 的 闸 门 ,但 未 来 路 如 何 走 , 由 于 缺 乏 正 确 的 思 想 引 导 ,再 加 上 不 注 意 自身 思 想 的 锻 炼 ,最 后 形 成 了不 正 确 的人 生 观 , 曾树 生 就 是这样—个典型 。以至 于她 从某种 意 义上看来是懦弱 的。在 中国 ,封建思 想的文化的根基根深蒂 固 ,即便曾树 生是一个新时代 的女性 , 纵然 她有着 新 思想 ,新观念 ,她 的骨子里 仍然充 满着传统文化 的细胞 , 良似 乎对她 善 来说就是一种天性 。
们 可 以从 中得 知 一 些缘 由 。
一
、
曾树 生 的 思想 性 格 特 点
( ) 曾 树 生 善 良 温 柔 但 并 一 不恪守 “ 三从 四德 ” 曾 树 生 有 着 中 国妇 女 传 统 的 美 德— — 善 良 温 柔 。 她 面 对 婆 婆 的辱 骂 和 威 逼 ,她 仍 尽 力 地 照 顾 着 丈 夫 ,照 顾 着 儿 子 ,照 顾 着 整 个 家 。 尽 管 在 树 生 的 心 里 她 对 汪 文 宣 已 经 没 有 爱 情 ,有 的 只 是 怜 悯 和 同情 。面 对一 个 体弱 多 病 , 性 格 软 弱 , 无 论 从 精 神 上 还 是 物 质 上 都 不 能 给 她 满 足 的 丈 夫 ,树 生 仍 在 尽 一 个 妻 子 的 义 务 与 责任 。 她在 给丈夫 的长信 中深刻反 省 自 己 ,她 责 备 自 己不 配 做 妻 子 、母 亲 ,她 忏 悔 自己 不 是 一 个好 女 人 。 特 别是 当她 得 知 丈 夫 已死 的 消 息 , 她 的 忏 悔 是 令 人 震 颤 的 。 她 觉 得 是 自 己毁 灭 了 丈 夫 ,失 去 儿 子 就 是 对 她 的惩 罚 。树 生 的 忏 悔 正 是 她 内心 深 处 的善 良天 性 的 表现 。 ( ) 曾树生 是 勇敢 的 又是懦 二
《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
![《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a987ab8e9951e79a8927b2.png)
《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浅析了《寒夜》中的男女主人公,这两个人物形象汪文宣是一个忠厚善良、胆小软弱的知识分子,在那种社会却没有立足之地。
事业的不顺,经济的窘困引起家人心情的不快,心情的不快又导致感情的不和。
刻骨铭心的爱,使他忍受了常人不忍受的痛苦。
带着悲哀、痛苦、怨恨、生的欲望。
不尽的思恋,他走完了悲苦的人生之路。
曾树生是一个美丽、活泼、性格开朗、充满活力的中年知识妇女。
她始终生活在矛盾之中,是一个矛盾复合体。
她不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在她身上表露出中国妇女依附于男人的弱点。
曾树生是令人同情的。
表面上看来她活泼开朗甚至风雅高贵,但她的内心世界跟汪文宣一样装满一肚子苦水。
在感情上,她是矛盾的,她爱丈夫,却又去讨陈主任的欢心。
在丈夫、情人之间,她久久地陷入感情的旋涡之中不能自拔。
她又是一个极端自私的女人。
在男人身上她想到的永远是索取,对丈夫索取的是情,对陈主任索取的是财,她真正爱的实际上就是她自己。
关键词:《寒夜》,汪文宣,曾树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中国人民子孙万代永远都无法忘记的伤痛,虽然那场战争过去了几十年,但当我们每每提及的时候,所有的炎黄子孙的心都会隐隐作痛。
在那个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和内外压迫之中,内有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统治,外有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的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
虽然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亲身处于那个年代,没有亲身体验那段生活,但是通过很多文学作品我们依然能通过想象感受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巴金先生的《寒夜》是这些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小说通过一对年轻夫妇的家庭、生活、婚姻、工作来反映侵略战争和白色恐怖统治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深刻反映了家庭、生活、婚姻、工作在战争和白色恐怖统治下是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
《寒夜》中的这对年轻夫妇就是汪文宣和曾树生,作者对他们的形象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下面我们来分别详细分析一下汪文宣和曾树生的形象:一、汪文宣的形象:激情在年轻中死亡《寒夜》中的汪文宣是有理想、有激情的,可是他却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他的理想和激情在他的生命中是如此的短暂,如过眼的云烟,转瞬即逝。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57dc2e4b35eefdc8d33394.png)
《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形象分析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重庆407500论文提要: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人能及,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寒夜》是巴金在后期所作的最成功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典型示范作用。
作品主要讲述了40年代在国统区的大后方重庆一对青年夫妇曾树生和汪文宣的爱情、生活、工作情况,真实反映了抗日战争年代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生活,可以说悲惨影响到了人们的家庭、婚姻、工作。
本人想通过对曾树生和汪文宣形象的分析来揭示战争和反动统治给人们带来悲剧,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生活。
关键词:家庭婚姻悲剧战争和平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中国人民子孙万代永远都无法忘记的伤痛,虽然那场战争过去了几十年,但当我们每每提及的时候,所有的炎黄子孙的心都会隐隐作痛。
在那个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和内外压迫之中,内有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统治,外有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的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
虽然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亲身处于那个年代,没有亲身体验那段生活,但是通过很多文学作品我们依然能通过想象感受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巴金先生的《寒夜》是这些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小说通过一对年轻夫妇的家庭、生活、婚姻、工作来反映侵略战争和白色恐怖统治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深刻反映了家庭、生活、婚姻、工作在战争和白色恐怖统治下是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
《寒夜》中的这对年轻夫妇就是汪文宣和曾树生,作者对他们的形象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下面我们来分别详细分析一下汪文宣和曾树生的形象:一、汪文宣的人物形象1、变态的人格汪文宣和妻子曾树生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受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宏伟志向想创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献身于教育事业,献身于社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美好而质朴的理想还未等汪文宣插上翅膀丰满起来,日本帝国主义一声炮火就让他夭折了,最终也未能实现。
并使他立即跌入了贫穷、疾病、痛苦的深渊。
浅析《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
![浅析《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1897d46284ac850ac024230.png)
摘 要:《寒夜》是巴金1944年开始创作,最终发表于1946年。
代表其创作艺术最高成就的作品。
同时,也是一部充满悲剧的色彩小说。
关于<>悲剧的内涵,前人以从社会,性格,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深有力的挖掘。
有的研究者认为<>寒夜的是消耗性的悲剧。
其悲剧的实质在于家庭结构中。
有的认为其悲剧内涵在于人物独立人格的缺失。
本文将这一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作品置于,女性主体意识。
觉醒这样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时代命题之下加以考察。
从女性经济的独立,女性精神上的独立以及女性意识上的萌动等三个层面阐述女主人公曾树生主体意识觉醒的具体表现。
并通过女性生存困境的探讨进一步揭示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从中透视出作品的深层悲剧内涵。
关键词:巴金;形象;曾树生;汪文宣;勇敢《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受过高等教育毕业的夫妇。
他们住在一个平静的小城里,他们生活得并不怎么快乐,还是常常为着一些小事情争吵。
他们夫妇感情并不坏,可是总不能互相了解。
她爱发脾气,他也常常烦躁。
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
汪文宣在一家图书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银行当“花瓶”。
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
一、曾树生的典型性格曾树生是一位温柔热情、聪慧美丽、富于幻想、不甘堕落的新派女性。
但是,出于生活所迫,她无奈当了银行的“花瓶”;她无法容忍丈夫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和婆婆的恶语中伤,虽然她同情丈夫的不幸,也爱着丈夫,但对自由痛快生活的渴望和受强烈的虚荣心的驱使,最终因受不住生活希望的诱惑而离弃了丈夫和家庭。
巴金《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论析
![巴金《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论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acf904ba1aa8114431d987.png)
现在是民国三 十三年 , 不是光绪 、 宣统 的时代了。 ” 田仲济 、 昌熙主编的《 孙 中圈现代小 i 兑史》 在将 曾树
生与“ 五四” 以来 的另一些新知识女性形象 比较时指 出:
“ 早在五 四时期庐隐笔下露沙 ( 海滨故人 》 身 』 , 《 ) 二 我们 看到过她的 身影 ; ‘ 在 左联 ’卜 _玲 笔下 的莎菲 ( 莎 年 r 《 菲女士的 F J记》 身 l , ) 』 我们看 到过 她的发展 ; 就是作 为
度 多层 面地进行考察 , 可见她是个复杂的有血有肉的新女性形 象, 的命运是可 以理解的 , 她 值得 同情 的。 [ 关键词 ] 《 寒夜 》;曾树 生形象 ;论析 ( 中图分类号 ] 0 . 1 66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9 4 3 (0 10 — 0 0 0 10 . 7 3 2 1 ) 1 0 3 。 4 解放特别是恋 爱 自由 、 婚姻 自主的新女性。
生颇为不 同: 与汪文 宣 的相爱 不是 盲 目的爱 , 是为 她 不 爱而爱 , 而曾经 是建立 在共 同献 身 于中学 教育的理 想 , 具有丰富 的社会内容 , 可以说是颇 有事业心 的。她懂 也 得 “ 必生活着 , 人 爱才有所附丽” 她在银 行供职 , , 名为职 员, 实为“ 花瓶 ” 她 为此 感 到羞 辱 , 甘心 “ 人家 欺 , 不 让 侮” 但为 了 自己 与家庭的生活 , , 不得不 忍耐 。她敢 于捍 卫 自己的尊严 和权利 , 母骂 她是 儿子 的姘头 , 昂然 汪 她
婚恋 自主。鲁迅 的《 伤逝》 是“ 四” 五 时期表 现婚 恋 自由 主题最深刻的小说 , 而子君则是这 类女性 中最著名的人 物形象 。她勇敢地道出 :我 是我 自己的, “ 他们 准也没有
《寒夜》中曾树生的女性形象分析
![《寒夜》中曾树生的女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abf4464431b90d6d85c70c.png)
《寒夜》中曾树生的女性形象分析多燕瘦是真是假摘要:文章以《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为论述对象,通过曾树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心理与外在不同的表现和展示,探讨女性的历史境遇与生存境遇,剖析女性在不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最终表现。
在巴金塑造的许多女性人物当中,曾树生是最后一个,也是争议最多的一个。
曾树生是一个深受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潮影响的充满激情和生命力的新时代女性。
曾树生并不是作为正面角色塑造的,她身上有崇尚物欲、逃避现实的缺点,但也有可贵的向往自由的精神,她冲破封建礼教和汪文宣自由恋爱,她以前有过远大理想――为教育事业献身。
曾树生是一个纠结的人物,因为性格的多元化,使她一直在理想与现实,自由与责任之间挣扎。
一、勇于追求幸福与自由曾树生与汪文宣的爱情是自由的也是大胆的,他们冲破世俗的偏见,自由恋爱并按照新的方式――未举行正式婚礼而与汪文宣同居生子,这样的举动在那个年代该有多大的勇气,但为了自己的幸福她勇敢地迈出了惊世骇俗的一步,她的自主意识可见一斑。
在家里,曾树生的种种作法汪母都看不惯,汪母认为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是不正当的,经常辱骂曾树生是文宣的“姘头”。
抗战开始后社会境况比较惨淡,汪文宣和曾树生最初梦想破灭,生活日渐压抑与痛苦。
曾树生与汪文宣的爱情在时间的洗礼下渐渐地转化成亲情,面对年幼的小宣,多病的丈夫,她放弃了自己的远大理想。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曾树生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她物质生活匮乏,追求精神生活无可厚非。
她不愿意在生活的重压下成为汪文宣那样沉默懦弱的老好人,她选择在灯红酒绿中寻找安慰,靠频繁的交际活动麻痹自己,让自己忘掉现实生活的苦闷。
这是一种消极的逃避,也是在社会环境逼迫下产生的有些畸形的生活方式。
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做“花瓶”,给汪文宣治病,给小宣交学费,她一个人支撑着家里的全部开销。
她不仅仅承担着物质上的重压,还要受着婆婆的辱骂,在心灵上受着折磨。
虽然汪文宣很爱她,但是丈夫的懦弱给不了她最起码的感情慰藉,在这样的状况下她所受到的个性解放思想驱使着她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
巴金《寒夜》-赏析
![巴金《寒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0153890975f46527d3e1ff.png)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9
《对大学教育系毕
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
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
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
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
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
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
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
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
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
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
家。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
非,伤感不已。
人物分析
汪文宣是一个被不合理的社会所压垮的知识分子。当年他也是一 位意气风发的青年,读大学时雄心勃勃地希望通过办教育来改造 社会,树有教育救国理想。之后他与同学曾树生恋爱、同居,可 以想见他当年追求个性解放、蔑视传统礼俗的热情与勇敢。但是, 现实生活彻底改变了他,使他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畏首畏尾的庸 人。他的性格和心理已经具有了某种病态。他对周围世界充满惊 惧,反应高度敏感,总是没有根据地胡思乱想和猜测。例如,他 看见上级注视的目光,便疑心上司对他不满,听到上司说话,他 也要琢磨半天,甚至连上级轻声咳嗽,他也要疑心是否有怪罪自 己的意思。同样,他对自己与妻子的感情也是充满了担心,时常 为猜测所苦恼,但却没有勇气与妻子交流。当他发现妻子在跟一 个年轻男子一起走进咖啡厅时,他想问个究竟,却又“不敢迎着 他们走去”,想等他们出来再说,又怕妻子难堪,也使自己难堪, 最后犹豫再三,“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地方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夜赏析及对汪文宣的点评
《寒夜》这个词儿,听起来总有点凄凉、悲苦的情调。
小说的故事背景是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趋利避害本是人的一种本质,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都难,还管什么追求呢?
故事其实很平淡。
一对平凡的夫妻,怀揣着曾经的奋斗梦想,却终于在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之下将棱角磨平。
最终,一个悄然病逝,一个黯然神伤。
它反映的是那个独特的年代,那个慌乱到人心惶惶前途渺茫感觉四面楚歌的时代。
它背倚着那个民不聊生风雨飘摇的场景,集中刻画了一个平凡的家庭:婆婆、媳妇与儿子、丈夫,这种种因冷漠和抗拒而相互隔绝疏离的原该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
四十年代中期,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
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上海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他们经过自由恋爱而同居,结婚。
婚后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
只有汪母,她认为曾树生不是明媒正娶的,便经常对儿媳发脾气,把一切不满发泄到曾树生身上。
但总的来看,家庭内部的矛盾还隐藏着,并未爆发出来。
抗战爆发了,重庆一片混乱,人心惶惶。
汪文宣一家的生活逐渐艰难起来。
他在上班的时候经常遭人冷眼。
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恨这个不公的社会,可他为了不失去这份工作,又不得不敷衍一切。
他每天拼命工作,终于积劳成疾,患上了肺病,家庭经济陷入更加窘迫的境地。
于是,汪母的怨气和牢骚更一日甚于一日,脾气似乎更坏了,每天要和树生吵架,树生也多次因为吵架而跑出家去,但每次却被丈夫汪文宣找回来。
由于婆母无休止的怨声和争吵,丈夫的肺病一天比一天严重,一家人实在难以生活下去了。
她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呢?可况且她又是一个追求个人幸福的女子,于是不得不做了公司经理的“花瓶”,每天坐汽车、逛商店、跳舞,和经理一起抖风。
然而她也意识到,这究竟算什么职业呢?她感到对不起丈夫,可是,出路又在哪里呢?婆母对她每天的打扮越发不满,骂她为“狐狸精”。
汪文宣面对婆媳的矛盾而无可奈何。
他爱自己的妻子感到让一个弱女子在外奔波,实在愧对于她;可他又要对母亲尽一个做儿子的“孝道,”也不好对母亲说什么。
他只好忍耐着。
为此,他陷入了深深的精神痛苦之中。
消息传来了,听说日本兵要来轰炸重庆,曾树生便随着经理逃到了益州避难。
汪文宣的肺病越来越严重了,不久,便悲惨地离开了人世。
这是,抗战胜利的爆竹响在街头。
曾树生有回到了重庆,找到了旧日生活的地方。
可她再也见不到丈夫了。
婆母和年幼的儿子也不知流落何方。
她茫然了……只能孤独地步入远处茫茫的寒雾之中。
曾树生是40年代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代表。
她受过高等教育,充满事业梦想,曾经希望和丈夫共同创办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她蔑视伦理道德,勇于表达爱意,选择自己的生活,和丈夫汪文宣由爱同居;她经济独立,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时候,用所得供养家人。
她处处表现出新女性意气的昂扬开朗,处处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但这样一位有着追求,敢于行动的新女性却最终选择“花瓶”的命运,在痛苦、焦虑、无奈中离开她的丈夫,失去了自身的主体价值。
她一方面成为家庭经济的顶梁柱,取代了丈夫汪文宣在家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女性作为生理属性上的弱者的从属心理,希求在家庭中获得归属感。
这使曾树生始终无法摆脱深深的矛盾,犹疑彷徨于离开还是屈从的心理疑问中。
《寒夜》里的曾树生,是全家的经济支柱,她的收入是汪文宣、汪母、小宣的生活来源。
曾树生依靠自己为家人赚取了充足的金钱,并以此得到一种能够养活家人的自得。
在情感方面,曾树生是家中的弱者,她饱受着心灵的折磨。
如果说汪文宣最后是死于妻子的出走、病痛的折磨,那至少还是一种明显的悲剧。
而曾树生在精神上的痛苦,无声地击碎了她的爱,促成最终的出走。
夜像一管画笔,在她的生活里,胡乱涂抹。
曾树生在精神上的痛苦,无声地击碎了她的爱,促成最终的出走。
汪和曾从共同的志愿中萌生爱意,面对战时的残酷,他们选择了不同的对抗方式,曾树生依然保持着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热情,而汪则日渐消沉,他变得敏感、脆弱、老气横秋,只为别人而活,时时考虑他人的冷嘲与蔑视,考虑母亲、妻子的争吵,神经永远疲惫,最后挣端了生命的弦。
树生生性活泼,热情,这样的她,如何能受得了沉郁的空气,压抑的气氛?黑暗中,她挣扎,却找不到通向光明的路,宣病了,又一只牵绊的手拉住她。
她爱宣,不忍看着他受折磨。
可婆婆事事,时时针对她,讽刺她,斥责她。
她是宣的妻子,可母亲并不这么认为,“你只不过是我儿子的姘头而已”。
对一个女人来说,还有比受这种屈辱更心痛的事吗?树生离开了丈夫、儿子,是,很自私。
对树生,我不知道是爱、是恨,还是同情,或许都有吧。
树生是用着自己的方式诉说苦闷和空虚,要自由,要热情,是她在极力掩饰自己的惆怅和悲切。
本来以为树生很勇敢,很坚强,现在觉得她有时候真的就像是菟丝花,当她的树没法依靠的时候,她或多或少的想要另觅他树,所以,不能说,她的离开不是逃避,不过,我坚信,她的根永远都在最初的那棵可以依靠的树上。
树生树生,没有树只能生得怅惘,迷离,夜的确太冷了,她需要温暖……
旧制度下,两个不能保护自己的年轻人,被指挥着做了牺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