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寒夜》 赏析
浅析巴金《寒夜》
腐朽必将寂灭“到处泥泞混浊,在昏暗的环境中,我看到一只凶猛的怪兽,它正对着浸泡在泥塘里的灵魂们咆哮。
”但丁吟游他的《神曲》,腐朽的路途中逐渐吐露文艺复兴的曙光。
古往今来的作家大都是斗士,在国家迷途中为其探寻出路的斗士。
厌弃周遭奸佞的污浊,向往开泰未来的明光。
同样地在呼号,同样地在抗争,同样地在笔尖手舞足蹈,我想到了我们伟大的作家巴金先生。
愿意将自己的身躯化作海上红日,照亮才俊们前行道路的先驱。
许多作家都长于使用环境渲染氛围的方式,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我认为巴金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
令我映像深刻的就是《寒夜》。
小说描写一个诞生于五四启蒙主义思潮中的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现实生活重压下破毁的过程。
这一悲剧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陪都”重庆,时间是抗战胜利前一年。
《寒夜》借助于典型冲突揭示出深广的时代生活,被誉为“平民的史诗”。
凄凉的审美氛围,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效果,真正成为“期待读者思考的无声语言”。
例如小说的第六章“大门里象是一个黑洞,今天又轮着这一区停电,也没有一个好心人在门口点一盏油灯。
他摸索着走完了漆黑的过道,转上楼梯。
他上了二楼,又走上三楼。
”这里就是在开头铺陈情绪、设置悬念,为下文当中的汪文宣和母亲的争吵埋下伏笔。
人物情感从气氛阴郁到气氛压抑,到母亲爆发争吵。
这就使得文章中人物的感情爆发的十分自然,不会使人有突兀的感觉。
有些人说巴金先生的文笔朴实无华、平淡无奇。
而正是这样极具真实性,才从平淡中见真知,识得其笔法高超。
而这样通过环境渲染,为下面章节铺陈的佳作,还有很多。
这些环境也许还代表着某种意象,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托马斯·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的开头第一段就堪称经典“……一块石头、一片叶子、一扇末发现的门;关于一块石头、一片叶子、一扇门的事。
以及所有那些已想不起的面孔的事情。
我们衣不遮体、孤独地流落他乡。
当我们孕育在母体里时,见不到母亲的面容;脱离母体的禁锢后,我们又进入到这个不可言说又不可沟通的人生牢笼……喔,那迷失的、风儿为之哀号的灵魂,归来吧。
《寒夜》:摇曳在烛光里的悲剧
---------------------------------------------------------------最新资料推荐------------------------------------------------------《寒夜》:摇曳在烛光里的悲剧《寒夜》:摇曳在烛光里的悲剧《寒夜》是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细致的心理、语言等描写,写出了抗战后期下层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穷困潦倒的生活,把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变故和民族的背景相结合起来,衬托出了抗战后期国民党统治之下的底层人们的悲哀命运。
这部小说与以往巴金的小说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寒夜》直接把下层的小人物写进了小说的主线里,可以说,这是一部为生活在底下人民而呐喊的著作。
无论是生活在哪一个时代,我们都很少能听到来自底层的声音,历史都是偏爱于强者,就注定着小人物是难以登上生活的最高舞台,小人物大都是悲哀的,而生活在抗战后期当局者腐败统治之下的小人物就更显得悲哀。
这就是《寒夜》注定是一部悲剧所在的根源。
巴金的《寒夜》里,为我们塑造了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汪文宣和曾树生都是接受过新知识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都曾胸怀着梦想,然而战争与现实粉碎了他们的向往。
毕业后,汪文宣只能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单位里做个校对,拿着少得可怜的薪水,曾树生则是在银行里被当做花瓶摆设,他们都是无奈地被屈就于现实与梦想之间过着苟活的日子。
1 / 5汪文宣和曾树生两个人同居再然后结婚生子,原本该可以过个宁静的日子,可汪母与曾树生婆媳之间的矛盾一直不可调和,汪文宣却只能被夹在两个女人之间,靠着知识分子的那份善良与责任来调解树生和自己母亲的关系,然而调解总是无力的。
汪文宣是个老好人,但很懦弱,处处忍让,发自内心的关心别人那也是因为自己的无能造成的,关心树生,那是因为不能让她过上好日子而内心愧疚在找不到其他方法时,只能用上知识分子的语言来一个求心里安慰的办法,就像他在看到树生的调职通知书时所说的:你去吧,我没有问题。
巴金寒夜赏析
人物分析
汪文宣的形象----善良、胆小、懦弱,一个多余的人的形象; 曾树生形象的多维性----年轻美丽、思想开放、富有活力,内心孤独 苦闷;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与冲突。 青春的消失、理想的破灭、人生的扭曲,还有中年成熟背后的悲哀 等,使人物带有浓浓的悲剧色调;他们的精神煎熬既来自社会,更来自 家庭中的婆媳“战争”。 巴金在《寒夜》中写出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的懦弱。巴 金在《关于〈寒夜〉》一文中说:“关于《寒夜》,我过去已经谈得不 少。这次在谈《激流》的回忆里我写过这样的话:‘我在自己身上也发 现我大哥的毛病,我写觉新……也在鞭挞自己。’那么在小职员汪文宣 的身上,也有我自己的东西。”“我自己身上本来就有毛病。我几次校 阅《激流》和《寒夜》,我越来越感到不舒服,好像我自己埋着头立在 台上受批判一样。” 这种毛病是什么呢?他认为就是“作辑哲学”。如 果从历史的角度看,《寒夜》继续着“五四”时代借描写爱情以思考知 识分子“个性解放”的写作传统,深入探究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 命运问题,以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反观了“五四”新文化传统,显示了20 世纪40年代知识者题材小说继承又超越“五四”的一面。
艺术特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寒夜》描写的是凡人小事,既无重大事件的惊险曲折、复杂 离奇,又无众多的人物、阔大的场面,但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 艺术感染力,令人读来心潮起伏,感叹不已。这与作者卓越的艺 术技巧是分不开得。 首先在于真实。作品所写的人和事,都是作者耳闻目睹非常 熟悉的。 其次,精巧的艺术构思。整个小说紧扣“寒夜”的命题,开 始是汪文宣在寒夜中寻找树生,结尾是树生在寒夜中回到旧居。 其中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展开也大都在寒夜,首尾贯串,意境悲 凉,以点染烘托的手法,使平淡的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富 有魅力。结局加深了读者的悬念,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气愤,从而 取得了更大的艺术效果。 第三,出色的心理描写。对人物心理描写再不是静态的,孤 立的,而是透彻地显示了那些隐秘的心理过程,并揭示出人物的 心理活动是怎样在对立的情势下运动的。
寒夜巴金的叙事特点
寒夜巴金的叙事特点
寒夜是巴金的一篇长篇小说,其叙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抒情化的描写
寒夜在描写人物和环境时,常常抒情化的表现内心情感和思想。
比如蕴含着爱情和思念的乌云、夜雨及其对人物心理的影响等等,都是通过抒情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二、人物形象的鲜明性
寒夜中的人物形象都非常鲜明,特别是主人公裴斯达,是一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悲情英雄。
他的性格特点、思想观念、生活经历等都被描写得非常深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复杂的叙事结构
寒夜在叙事上采用了复杂的结构,穿插了多个时间段和角色的故事,通过多个线索的贯穿来展示出时代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沉浮。
四、社会现实主义的色彩
巴金是一位社会现实主义作家,寒夜也不例外。
小说中描写的是民族危难时期的人民生活,揭示了当时社会阶层的不公和人民生活的苦难。
同时,小说中也表现出对革命斗争的关注和推崇。
以上是寒夜巴金的叙事特点的主要内容。
- 1 -。
巴金《寒夜》
巴金《寒夜》相对于巴金的《家》等前期作品,《寒夜》不是一个慷慨激昂之作,小说的文字反而显得异常的朴素、简洁、干净。
巴金在《寒夜》这部小说中多次提及“夜的寒气”,作者是有用意的,这是巴金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不满和憎恨,充分表明了他在寒夜里对光明和温暖的强烈渴望。
简介:巴金在《寒夜》里描写了小公务员汪文宣的生活。
它的最大成就在于详尽细腻地描写一个人的屈辱心理,深刻地表现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病态灵魂,并以异常冷峻的笔调剖析这个家庭最终“覆灭”的社会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
主人公汪文宣和妻子曾树生原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学生, 有办“家庭化、乡村化”学堂的理想大学毕业生汪文宣和同窗女友曾树生相爱结婚。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 使他们的理想失去了现实的基础, 他们从上海辗转来到重庆。
文宣的母亲思想守旧,不满这种自由恋爱的婚姻,经常辱骂树生,指责由于她的迷惑导致文宣瘦弱多病,并要把她赶出家门。
文宣为缓和矛盾只好让妻子暂住宿舍。
文宣在文化公司做校对,薪水很低,生活艰难,身体越来越坏。
树生为减轻丈夫的负担,在银行找到工作。
她一向持身严谨,但为了生活,对银行中人也不得不作些委婉的应付。
岂知文宣对此产生疑心,十分痛苦,汪母更借此扩大事端。
树生为避免流言和安慰丈夫,自动搬回家中。
不久,银行因战事告急,迁往兰州,树生为生活着想,离开丈夫和儿子小宣,随同前往。
她每月寄钱回家并常与文宣通信,但汪母认为树生的钱来得不干净,责令退回,文宣遂暗存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此后,文宣失业,生活困苦,吐血更甚,但一直未告知树生。
一年以后,当文宣病危时,才动用那笔存款,但终因无法医治,于抗战胜利之际病逝。
在草草殡葬后,老母孤儿启程返乡。
当树生回家探亲时,早已人去楼空。
在一个寒夜,她独自来到丈夫墓前哭祭,悲痛欲绝。
最后,形单影只地消失在凄迷的寒夜里。
写作背景:《寒夜》写于1944年冬天桂林沦陷的时候。
当时巴金住在重庆的一间小得不能再小的屋子里,晚上常常要借助蜡烛来照亮书桌,时写时辍,两年以后才完成这部长篇小说。
巴金《寒夜》 赏析概要
巴金小说作品
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 :家 ▪ 春 ▪ 秋 爱情三部曲 :雾 ▪ 雨 ▪ 电 其他 :寒夜 中篇小说 海的梦 ▪ 春天里的秋天 ▪ 灭亡 ▪ 死去的太阳 ▪ 砂丁 ▪ 萌芽 ▪ 新生 ▪ 利娜 ▪ 憩园 ▪ 第四病室 短篇小说集 英雄的故事 ▪ 明珠和玉姬 ▪ 复仇 ▪ 光明 ▪ 电椅 ▪ 抹布 ▪ 将军 ▪ 神· 鬼· 人 ▪ 沉落 ▪ 发的故事 ▪ 雷 ▪ 还魂草 ▪ 小人小事 ▪ 猪与鸡 ▪ 李大海
艺术特色
《寒夜》描写的是凡人小事,既无重大事件的惊险曲折、复杂 离奇,又无众多的人物、阔大的场面,但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 艺术感染力,令人读来心潮起伏,感叹不已。这与作者卓越的艺 术技巧是分不开得。 首先在于真实。作品所写的人和事,都是作者耳闻目睹非常 熟悉的。 其次,精巧的艺术构思。整个小说紧扣“寒夜”的命题,开 始是汪文宣在寒夜中寻找树生,结尾是树生在寒夜中回到旧居。 其中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展开也大都在寒夜,首尾贯串,意境悲 凉,以点染烘托的手法,使平淡的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富 有魅力。结局加深了读者的悬念,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气愤,从而 取得了更大的艺术效果。 第三,出色的心理描写。对人物心理描写再不是静态的,孤 立的,而是透彻地显示了那些隐秘的心理过程,并揭示出人物的 心理活动是怎样在对立的情势下运动的。
人物分析
汪文宣的形象----善良、胆小、懦弱,一个多余的人的形象; 曾树生形象的多维性----年轻美丽、思想开放、富有活力,内心孤独 苦闷;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与冲突。 青春的消失、理想的破灭、人生的扭曲,还有中年成熟背后的悲哀 等,使人物带有浓浓的悲剧色调;他们的精神煎熬既来自社会,更来自 家庭中的婆媳“战争”。 巴金在《寒夜》中写出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的懦弱。巴 金在《关于〈寒夜〉》一文中说:“关于《寒夜》,我过去已经谈得不 少。这次在谈《激流》的回忆里我写过这样的话:‘我在自己身上也发 现我大哥的毛病,我写觉新……也在鞭挞自己。’那么在小职员汪文宣 的身上,也有我自己的东西。”“我自己身上本来就有毛病。我几次校 阅《激流》和《寒夜》,我越来越感到不舒服,好像我自己埋着头立在 台上受批判一样。” 这种毛病是什么呢?他认为就是“作辑哲学”。如 果从历史的角度看,《寒夜》继续着“五四”时代借描写爱情以思考知 识分子“个性解放”的写作传统,深入探究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 命运问题,以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反观了“五四”新文化传统,显示了20 世纪40年代知识者题材小说继承又超越“五四”的一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 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 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 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 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 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 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 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 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 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 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 家。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 非,伤感不已。
巴金《寒夜》_赏析
神·鬼·人 ▪ 沉落 ▪ 发的故事 ▪ 雷 ▪ 还魂草 ▪ 小人小事 ▪ 猪与鸡 ▪ 李大海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寒夜
巴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讲:
简介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 小说,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 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 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 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 知识分子的命运。《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 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 达到很高的境界。
《寒夜》书影:
内容简介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
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
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
论巴金小说《寒夜》中的人性主题
076文学·艺术《名家名作》·评论顾 旭在《寒夜》这部小说作品中,巴金首先把故事背景设置在抗战胜利前夕的重庆,故事的主线围绕着汪文宣与曾树生这对曾经憧憬美好未来,欲在教育事业上为祖国奉献青春的有志青年,描写他们从最初的相识、结合到最后在寒夜的社会环境下的离异。
本篇论文更多地将主客观原因同人物的精神层面进行结合,从国统区腐朽堕落的社会现实状况、汪文宣肺病的双重解读、汪文宣与曾树生这两个不同状态的生命个体的差异这三大方面探究《寒夜》家庭悲剧中的人性话题。
一、黑暗的社会现实状况对人性的压迫人性问题的探讨,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外在的客观环境的讨论,这是因为内在的主观精神世界总是一定外在的客观世界的映射。
巴金在谈到自己创作这部小说的意向时,明确指出他想让世人看到一个国民党政府统治的真实社会现状。
体现在小说中,表现为当时作为陪都的重庆,伴随着战争的深入,出于避难等多方面原因,城市人口大量增长,人民的生活质量一时无法跟上。
汪文宣一家四口人被迫只能挤在一幢老旧大楼的三层小房子里,这幢走廊里亮着“昏黄的电灯光”,“薄薄的木板壁”连声音都可以轻易穿透,响着“老鼠啃木头”声音的简陋住所,也成为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与匮乏的一个侧面展现[1]。
同时,物价的飞涨与收入的微薄也体现着社会的不公平,汪文宣本想为曾树生置办生日礼物,在对比了自己剩余的全部财产(仅一千一百几十元)与奶油蛋糕(价值一千六百元)和随主任的份子钱(一千元)之后,也不免感慨“多寒伧”!也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承载着黑暗的社会中,一次次的抗争失败一点点蚕食着汪文宣对美好生活的念想,使其承受的精神压力被一点点放大,最终使汪文宣对现世产生了绝望的态度,并逐渐淡忘了“对于死亡的恐惧”。
可以说,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与汪文宣精神世界的破损有着直接的联系,而精神世界的破损进一步表现为汪文宣性格上的矛盾,展现出他作为一个有着抗争念想和畏怯思想的矛盾综合体[2]。
二、“肺病”作为一种隐喻的内涵在《寒夜》中,汪文宣身患肺病的状况也被学界所普遍关注。
巴金《寒夜》-赏析
巴金在《寒夜》中写出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的懦弱。巴
金在《关于〈寒夜〉》一文中说:“关于《寒夜》,我过去已经谈得不
少。这次在谈《激流》的回忆里我写过这样的话:‘我在自己身上也发
现我大哥的毛病,我写觉新……也在鞭挞自己。’那么在小职员汪文宣
的身上,也有我自己的东西。”“我自己身上本来就有毛病。我几次校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寒夜继续着?五四?时代借描写爱情以思考知识分子?个性解放?的写作传统深入探究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以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反观了?五四?新文化传统显示了20世纪40年代知识者题材小说继承又超越?五四?的一面
寒夜
巴金
主讲:
简介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 小说,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 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 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 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 知识分子的命运。《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 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 达到很高的境界。
《寒夜》书影:
内容简介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
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
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
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
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
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
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
巴金小说作品
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 :家 ▪ 春 ▪ 秋 爱情三部曲 :雾 ▪ 雨 ▪ 电 其他 :寒夜 中篇小说 海的梦 ▪ 春天里的秋天 ▪ 灭亡 ▪ 死去的太阳 ▪ 砂丁 ▪ 萌芽 ▪
巴金作品赏析以寒夜为例(3)
巴金作品赏析以寒夜为例(3)巴金作品赏析以寒夜为例安慰老同学的同时,他也得到了安慰:起码他一家四口还平安。
人永远不会预料到下一秒发生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他出去喝了几盅酒,以为和妻子就此和平分开,却轻易把他妻子弄回家了。
醉得在街头呕吐的他,被妻子遇到了。
即使只是普通朋友,她也必须要送他回家,何况他们是13年的夫妻。
这一送他回家,她也就回去了。
老太太自然一脸的不高兴和刁难,拿谁刁难?她儿子。
像对小学生一样逼问喝酒的理由,逼到儿子吐得一塌糊涂才肯松口。
而媳妇,她表现得神气,她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她的心理,书里没有描述,请准我做一番猜测。
她的胜利感大概来源于:你儿子因为我跟他分手而痛苦,而去喝酒,说明没有了我他很痛苦,他不能没有我,说明我比你这个老太婆重要!过了几天相安无事的平静生活后,另一个问题又找上门了,肺病的征兆:发地热,咳出血痰,全身乏力。
当他难受得请假回家,却又在路上遇到妻子和另一个男人走在一起,出入的依旧是他没有闲钱消费的咖啡厅。
这时候,他的心里完全符合懦夫的特征——老好,他竟然觉得妻子跟那个男人一起显得更和谐。
他跟妻子同样的年岁,他看起来单薄瘦弱,精神萎靡,还染了肺病。
妻子还富有活力,看起来那么年轻,他觉得自己不配她。
他的心里总是不平:工作上受上司同事欺负,家里总是吵个不停,上天还赐给他一个传染病他在心里发出千百次的抗-议,但是谁也没有听见,谁也不会想到他也会不平和抗-议。
他老好人的懦夫形象已经深入民心。
妻子的心里总是寂寞,她怕黑暗,怕冷静,怕寂寞。
在这个家里,却只有这几样东西,病倒的丈夫、苛刻的婆婆、老成的儿子,给不了她活力,给不了她痛快。
她说:“现在我在没有什么理想,我活着的时候我只想活得痛快一点,过得舒服一点!”其实,她想的谁不想?他说她没有得到她要的,要怪他没有出息。
她的回答把一句话化成了一根根针扎进了他的心里:“怪你有什么用?只怪我当初瞎了眼睛。
”我不能设身处地地去想,当丈夫听到妻子说自己是当初瞎了眼睛才嫁给的自己,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寒夜》的人物悲剧和艺术表现手法赏析
《寒夜》的人物悲剧和艺术表现手法赏析摘要:《寒夜》是反映抗战时期平民生活的经典之作,代表着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风格与水平。
《寒夜》中几个小人物的悲惨遭遇强烈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小人物悲剧的深刻性。
关键词:《寒夜》人物悲剧深刻性巴金是现代小说创作的大家。
《寒夜》是“好人的悲剧”,它通过国统区几个平凡小人物的悲剧展示了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悲剧根源,揭露了时代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展示了国统区类似汪文宣的普通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
作者利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人物悲剧更具深刻性和震撼力,显示了《寒夜》恒久的艺术魅力。
一、人物悲剧的现实主义意义巴金的《寒夜》是反映抗战时期平民生活的经典,是巴金写“小人小事”的巅峰之作。
作品主要塑造了三个小人物形象,并描写了每个人物不同的悲剧结局。
人物悲剧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意义,即通过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琐事、悲惨遭遇揭示重大主题。
小说以1944年冬至1945年底国统区的重庆为背景,写了一个小公务员及其家人的平凡生活遭遇。
汪文宣与妻子曾树生毕业于上海某大学教育专业,他们在大学期间相知相爱,有着共同的教育理想,他们是“五•四”文化影响下的热血青年。
然而,现实生活打碎了他们的理想,磨灭了他们的锐气,腐蚀了树生的思想,吞噬了汪文宣的生命。
汪文宣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下,变成了一个浑浑噩噩、胆小怕事、自卑委琐的小公务员。
小说透过汪文宣一家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结局揭露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腐败,日本侵略者的贪婪残暴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
汪文宣等人的悲剧深刻地概括了旧中国一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厄运。
作者还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次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抱怨在作品中,如:醉酒的唐柏青、酒店里买醉的人、老实忠厚的钟老、两个可怜的小孩,他们的命运和汪文宣一家的命运同样悲惨,他们与汪文宣一家人构筑起了作品的社会大背景。
二、人物悲剧的深刻根源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寒夜》毁灭的正是“有价值的东西”。
《寒夜》鉴赏
《寒夜》鉴赏一、《寒夜》简介《寒夜》巴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是巴金继《激流三部曲——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也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品写于1944年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完成于1946年12月31日。
书中写了一个小公务员的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并且通过他揭示了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暴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
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
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
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
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
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
二、《寒夜》创作背景《寒夜》,这部作品完成于1946年底,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九四四年冬季到一九四五年底一个重庆小职员的生活,作者并不是以自己为写作原型的,然而,在他的作品中又有许许多多他身边人的影子。
在本文主人公汪文宣的身上,有他的老友陈范予的影子,陈范予患了肺结核死在武夷山,在给“我”的告别信中说:“咽喉剧痛,声音全部哑失……”;有老友王鲁颜的影子,在王鲁颜声音全无的时候,却仍然没有失去求生的意志,直到寂寞凄凉的死在乡下;也有巴金表弟的身影,他也是在肺结核的折磨下死去的;还有三哥的影子……当然也有巴金自己的影子在里面。
而对于汪文宣的妻子树生和母亲的人物形象,在巴金的周围也能找到许许多多这样的原型,因此,巴金写出这样的文章也具是偶然中的必然。
寒夜人物形象分析
寒夜人物形象分析《寒夜》是巴金1944年开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下面是给大家的寒夜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寒夜人物形象分析汪文宣:善良、胆小、懦弱。
是一个被不合理的社会所压垮的知识分子。
当年他也是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读大学时雄心勃勃地希望通过办教育来改造社会,树有教育救国理想。
之后他与同学曾树生恋爱、同居,可以想见他当年追求个性解放、蔑视传统礼俗的热情与勇敢。
但是,现实生活彻底改变了他,使他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畏首畏尾的庸人。
他的性格和心理已经具有了某种病态。
他对周围世界充满惊惧,反应高度敏感,总是没有根据地胡思乱想和猜测。
例如,他看见上级注视的目光,便疑心上司对他不满,听到上司说话,他也要琢磨半天,甚至连上级轻声咳嗽,他也要疑心是否有怪罪自己的意思。
同样,他对自己与妻子的感情也是充满了担心,时常为猜测所苦恼,但却没有勇气与妻子交流。
当他发现妻子在跟一个年轻男子一起走进咖啡厅时,他想问个究竟,却又“不敢迎着他们走去”,想等他们出来再说,又怕妻子难堪,也使自己难堪,最后犹豫再三,“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地方去了”。
曾树生:年轻美丽、思想开放、富有活力,内心孤独苦闷;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与冲突。
青春的消失、理想的破灭、人生的扭曲,还有中年成熟背后的悲哀等,使人物带有浓浓的悲剧色调;他们的精神煎熬既社会,更家庭中的婆媳“战争”。
寒夜的作品鉴赏《寒夜》描写的是凡人小事,既无重大事件的惊险曲折、复杂离奇,又无众多的人物、阔大的场面,但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令人读来心潮起伏,感叹不已。
这与作者卓越的艺术技巧是分不开得。
首先在于真实。
作品所写的人和事,都是作者耳闻目睹非常熟悉的。
其次,精巧的艺术构思。
整个小说紧扣“寒夜”的命题,开始是汪文宣在寒夜中寻找树生,结尾是树生在寒夜中回到旧居。
《寒夜》鉴赏
《寒夜》鉴赏一、《寒夜》简介《寒夜》巴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是巴金继《激流三部曲——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也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品写于1944年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完成于1946年12月31日。
书中写了一个小公务员的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并且通过他揭示了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暴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
年轻时以前编织过很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
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
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
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
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
二、《寒夜》创作背景《寒夜》,这部作品完成于1946年底,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九四四年冬季到一九四五年底一个重庆小职员的生活,作者并不是以自己为写作原型的,不过,在他的作品中又有许很多多他身边人的影子。
在本文主人公汪文宣的身上,有他的老友陈范予的影子,陈范予患了肺结核死在武夷山,在给“我”的辞别信中说:“咽喉剧痛,声音全部哑失……”;有老友王鲁颜的影子,在王鲁颜声音全无的时候,却仍然没有失去求生的意志,直到寂寞凄凉的死在乡下;也有巴金表弟的身影,他也是在肺结核的折磨下死去的;还有三哥的影子……当然也有巴金自己的影子在里面。
而对于汪文宣的妻子树生和母亲的人物形象,在巴金的周围也能找到许很多多这样的原型,所以,巴金写出这样的文章也具是偶然中的必然。
浅谈巴金的《寒夜》
导语:《寒夜》讲述的是一个苦难的故事。
为了与之相呼应,巴金的小说语言选择的是一种忧伤与哀婉的语调。
这种语调是深刻表达苦难现实的语言基调,也是巴金在叙述语言上的一种自然选择。
内容提要《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曾连载于《文艺复兴》(1946年2卷1-6期)。
几十年过去了,其魅力丝毫未减。
是一部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作品。
本文试从人物形象、叙述策略、思想内涵三个方面,对《寒夜》的成功之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论,从而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寒夜》所蕴含的独特。
文章结构如下:一、《寒夜》的人物形象。
二、《寒夜》的叙述策略。
三、《寒夜》的思想内涵。
论巴金的《寒夜》《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中的颠峰之作。
曾连载于《文艺复兴》(1946年2卷1-6期)。
《寒夜》体现了作家的人格与人生态度。
巴金的伟大之处不仅仅体现于他正直伟岸的人格力量,还在于他用艺术手段成功地揭示了人类“软弱”的灵魂。
对于一位小说家来说,这更了不起! 巴金是带着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的:他剖析着自己,同时也在剖析着人类的灵魂——“我是人类苦难的歌手!”而《寒夜》正是“人类苦难”曲中最动人也是最令人痛苦的一章。
《寒夜》成功之处在于平实、朴素的现实主义文风。
在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叙述策略、思想内涵三个方面浅谈自己对《寒夜》的理解。
一、《寒夜》的人物形象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少不了成功的人物形象,而何谓成功的人物形象?那种好就好得不得了,坏就坏得不得了,好坏两极背反写人物的方法是简单的,低层次的,而由此刻画出的人物也绝对不是受观众喜爱的丰满的人物形象。
写人应当写真实的人,写具有复杂性格的人。
当然复杂性不等于多元性,而是在规定性前提下具有的复杂性,这是符合文艺辩证法的。
《寒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加尊重人物的客观真实性,不再对人物作简单的情感判断,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复杂。
正如作者所说,《寒夜》中的“三个人都不是正面人物,也都不是反面人物;每个人有是也有非”。
浅析《寒夜》的悲剧原因
浅析《寒夜》的悲剧原因摘要《寒夜》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的关于一九四四年冬季到一九四五年底一个重庆小职员的生活。
他借描写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的死亡,来控诉旧社会,控诉国民党的腐败统治。
这篇论文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进行论述:浅析悲剧原因:1、蒋介石反动政府统治下的冷酷、黑暗的社会造成的;2、婆媳矛盾也是造成汪文宣一家悲剧命运的因素;3、悲剧人物面对自己的悲剧命运没有进行抗争或没有进行正确的抗争造成的。
关键词:黑暗的社会婆媳矛盾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知识分子的出路控诉旧制度浅析《寒夜》的悲剧原因——一群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们《寒夜》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于一九四六年完成的优秀长篇小说。
它反映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重庆的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小公务员汪文宣及其家庭的悲剧,控诉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小说里写了这样一个家庭:两个善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两个上海某某大学教育系毕业生,靠做校对和做“花瓶”勉强度日。
不死不活的困苦生活增加了意见不合的婆媳间的纠纷,汪文宣在家成了母亲和妻子争吵的受气包,最后他在贫病中让生命之血一滴一滴地流出去。
这便是国民党统治下善良的知识分子的悲剧。
在当时社会,他们都避免不了家破人亡的结局:汪文宣在绝望中咳血而死,汪母带着孙子不知去向,当曾树生重回故居时,已经是“死的死,走的走了”。
她徘徊在街头,“好象是突然落进了冰窖里似的,浑身发冷”,这确实是个寒夜!面对这一家人的悲惨遭遇,我们在悲痛、震撼之余,不禁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些人物的结局会如此的凄惨?究竟是什么促使这些善良的人们朝着死亡的深渊一步步地逼近呢?透过层层迷雾,揭开作者所描写的日常琐碎生活的表层面纱,我们就会发现其深刻的内在原因。
一、黑暗的社会是罪魁祸首造成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蒋介石反动统治下的那个冷酷、黑暗的社会。
正是这个无情的社会吞噬了主人公的理想,扭曲了主人公的性格彻底地毁灭了他们的生活。
使“他们每个人都迈着大步朝着一个不幸的结局走去”。
巴金作品赏析——以《寒夜》为例
巴金作品赏析——以《寒夜》为例太阳没有偏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沐浴在温暖中,高大的建筑和渺小的地毯草都被它镀上了一层金黄。
他,却只有被寒气填充得满满当当的一室阴森,只有被冬的气息从脚底直冲心脏的一股寒冷,只有摇曳的烛光为家具陋室抹上的一层病黄。
李尧棠说: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中。
而他成了被理想抛弃的人,在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时代。
战争把整个社会的秩序打乱,把他和妻子从教育界拉了出来,把他们的生活变了个翻天覆地。
那是一段有理想却没有实现理想的路的年月,那是一段看得见阳光却感受不到温暖的故事,那是几个彷徨失措异常脆弱的人。
已经成家立业的男人,本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他却像黛玉出入于贾府,那样小心翼翼地活在每个日出日落间。
他要讨好上司,要讨好战时的社会制度,这些痛苦都只是暂时的,到了1945.8.15鬼子投降,就会结束。
两个他爱而又爱他的女人,却一直制造硝烟在他周围,没有和解的可能性,没有安静的空隙,一场未平一场又起的婆媳战争,似乎不会有停战的一天。
又是吵架,夫妻之间的感情,远远不及鸡毛蒜皮的事情分量重,他们又为了芝麻绿豆而吵得推翻桌子。
饭桌一受推力,震倒的不仅仅是桌子,而是整栋房子都震起来。
不说房子震动,就是整座城毁了,在战争年代也是家常便饭,一有风吹草动,老百姓就集体逃难。
这天逃难,老太太不在家里,做儿子的自然要去找回母亲一起避难。
好不容易找到了老太太,中间隔着一条混乱的逃难人潮,妻子竟拉住丈夫说:“我们走罢,不要管她。
”拉扯一阵过后,妻子竟然竖起眼睛说:“那么好,你去接你那位宝贝母亲,我带着小宣走我们的路,以后你不要怪我。
”他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的眼睛生成那样,而这样的一双眼睛竟然长在他最亲密的人的脸上,让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
他不得不去找母亲,她坚持不等老太太要带着儿子走,就这样,一家四口在逃难中走散。
老太太爱儿子,也爱孙子,却不喜欢媳妇,她对媳妇的出走,没有可惜而是暗自高兴。
浅析巴金《寒夜》
浅析巴金《寒夜》浅析巴金《寒夜》摘要:《寒夜》是巴金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1944年秋冬的一个晚上,在重庆防空警报解除后的一两个小时,巴金开始了《寒夜》的写作。
小说主要描写了三个主角汪文宣、树生、汪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碰撞与摩擦,淋漓尽致地揭露出悲剧中小人物的形象。
关键词:创作背景、汪文宣、曾树生、汪母创作背景《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小说写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一年即1944年冬天, 1946年12月31日,即抗战胜利的后一年完稿,以抗战胜利这个中华民族生存史上的伟大事件作为参照系。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
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
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
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
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
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
曾连载于《文艺复兴》(1946年2卷1-6期)。
《寒夜》体现了作家的人格与人生态度。
巴金的伟大之处不仅仅体现于他正直伟岸的人格力量,还在于他用艺术手段成功地揭示了人类“软弱”的灵魂。
对于一位小说家来说,这更了不起! 巴金是带着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的:他剖析着自己,同时也在剖析着人类的灵魂——“我是人类苦难的歌手!”而《寒夜》正是“人类苦难”曲中最动人也是最令人痛苦的一章。
《寒夜》成功之处在于平实、朴素的现实主义文风。
浅析巴金《寒夜》
浅析巴金《寒夜》摘要:《寒夜》是巴金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1944年秋冬的一个晚上,在重庆防空警报解除后的一两个小时,巴金开始了《寒夜》的写作。
小说主要描写了三个主角汪文宣、树生、汪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碰撞与摩擦,淋漓尽致地揭露出悲剧中小人物的形象。
关键词:创作背景、汪文宣、曾树生、汪母创作背景《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小说写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一年即1944年冬天, 1946年12月31日,即抗战胜利的后一年完稿,以抗战胜利这个中华民族生存史上的伟大事件作为参照系。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
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
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
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
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
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
曾连载于《文艺复兴》(1946年2卷1-6期)。
《寒夜》体现了作家的人格与人生态度。
巴金的伟大之处不仅仅体现于他正直伟岸的人格力量,还在于他用艺术手段成功地揭示了人类“软弱”的灵魂。
对于一位小说家来说,这更了不起! 巴金是带着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的:他剖析着自己,同时也在剖析着人类的灵魂——“我是人类苦难的歌手!”而《寒夜》正是“人类苦难”曲中最动人也是最令人痛苦的一章。
《寒夜》成功之处在于平实、朴素的现实主义文风。
人物形象《寒夜》中三位主人公性格鲜明又复杂,作者生动刻画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
夜
巴金
简介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 小说,最初动笔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 1946年底在上海完成。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 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 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 知识分子的命运。《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 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 达到很高的境界。
人物分析
汪文宣的形象----善良、胆小、懦弱,一个多余的人的形象; 曾树生形象的多维性----年轻美丽、思想开放、富有活力,内心孤独 苦闷;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与冲突。 青春的消失、理想的破灭、人生的扭曲,还有中年成熟背后的悲哀 等,使人物带有浓浓的悲剧色调;他们的精神煎熬既来自社会,更来自 家庭中的婆媳‚战争‛。 巴金在《寒夜》中写出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的懦弱。巴 金在《关于〈寒夜〉》一文中说:‚关于《寒夜》,我过去已经谈得不 少。这次在谈《激流》的回忆里我写过这样的话:‘我在自己身上也发 现我大哥的毛病,我写觉新……也在鞭挞自己。’那么在小职员汪文宣 的身上,也有我自己的东西。‛‚我自己身上本来就有毛病。我几次校 阅《激流》和《寒夜》,我越来越感到不舒服,好像我自己埋着头立在 台上受批判一样。‛ 这种毛病是什么呢?他认为就是‚作辑哲学‛。如 果从历史的角度看,《寒夜》继续着‚五四‛时代借描写爱情以思考知 识分子‚个性解放‛的写作传统,深入探究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 命运问题,以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反观了‚五四‛新文化传统,显示了20 世纪40年代知识者题材小说继承又超越‚五四‛的一面。
人物分析
汪文宣是一个被不合理的社会所压垮的知识分子。当年他也是一 位意气风发的青年,读大学时雄心勃勃地希望通过办教育来改造 社会,树有教育救国理想。之后他与同学曾树生恋爱、同居,可 以想见他当年追求个性解放、蔑视传统礼俗的热情与勇敢。但是, 现实生活彻底改变了他,使他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畏首畏尾的庸 人。他的性格和心理已经具有了某种病态。他对周围世界充满惊 惧,反应高度敏感,总是没有根据地胡思乱想和猜测。例如,他 看见上级注视的目光,便疑心上司对他不满,听到上司说话,他 也要琢磨半天,甚至连上级轻声咳嗽,他也要疑心是否有怪罪自 己的意思。同样,他对自己与妻子的感情也是充满了担心,时常 为猜测所苦恼,但却没有勇气与妻子交流。当他发现妻子在跟一 个年轻男子一起走进咖啡厅时,他想问个究竟,却又“不敢迎着 他们走去”,想等他们出来再说,又怕妻子难堪,也使自己难堪, 最后犹豫再三,“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地方去了”。
巴金小说作品
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 :家 ▪ 春 ▪ 秋 爱情三部曲 :雾 ▪ 雨 ▪ 电 其他 :寒夜 中篇小说 海的梦 ▪ 春天里的秋天 ▪ 灭亡 ▪ 死去的太阳 ▪ 砂丁 ▪ 萌芽 ▪ 新生 ▪ 利娜 ▪ 憩园 ▪ 第四病室 短篇小说集 英雄的故事 ▪ 明珠和玉姬 ▪ 复仇 ▪ 光明 ▪ 电椅 ▪ 抹布 ▪ 将军 ▪ 神· 鬼· 人 ▪ 沉落 ▪ 发的故事 ▪ 雷 ▪ 还魂草 ▪ 小人小事 ▪ 猪与鸡 ▪ 李 大海
《寒夜》书影:
内容简介
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 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 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 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 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 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 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 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 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 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 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 家。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 非,伤感不已。
文学评价
《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 理描写上达到很高的境界。如果说,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接 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后期作品中, 他则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证法‛,其 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 的独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矛 盾,充分发掘和描写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尤其是 常常抓住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析, 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夕内心‚去‛ 与‚不去‛两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实、细腻、深刻,通过 对人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痛苦表 现得非常感人。
艺术特色
《寒夜》描写的是凡人小事,既无重大事件的惊险曲折、复杂 离奇,又无众多的人物、阔大的场面,但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 艺术感染力,令人读来心潮起伏,感叹不已。这与作者卓越的艺 术技巧是分不开得。 首先在于真实。作品所写的人和事,都是作者耳闻目睹非常 熟悉的。 其次,精巧的艺术构思。整个小说紧扣‚寒夜‛的命题,开 始是汪文宣在寒夜中寻找树生,结尾是树生在寒夜中回到旧居。 其中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展开也大都在寒夜,首尾贯串,意境悲 凉,以点染烘托的手法,使平淡的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富 有魅力。结局加深了读者的悬念,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气愤,从而 取得了更大的艺术效果。 第三,出色的心理描写。对人物心理描写再不是静态的,孤 立的,而是透彻地显示了那些隐秘的心理过程,并揭示出人物的 心理活动是怎样在对立的情势下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