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地球化学考试重点(经典)
地球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课后习题及答案绪论1.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地球系统中元素及同位素的组成问题;2)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合和元素的赋存形式;3)地球系统各类自然过程中元素的行为(地球的化学作用)、迁移规律和机理;4)地球的化学演化,即地球历史中元素及同位素的演化历史。
2.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自然过程在形成宏观地质体的同时也留下了微观踪迹,其中包括了许多地球化学信息;2)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存在状态是环境和体系介质条件的函数;3)地球化学问题必须至于地球或其其子系统中进行分析,以系统的组成和状态来约束作用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反序法和类比法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1.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1)原子序数较低的范围内,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增大呈指数递减,而在原子序数较大的范围内(Z>45)各元素丰度值很相近。
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
具有偶数质子数(A)或偶数中子数(N)的核素丰度总是高于具有奇数A 或N的核素。
3)质量数为4的倍数的核类或同位素具有较高的丰度,原子序数或中子数为“约数”(2、8、20、50、83、126等)的核类或同位素分布最广、丰度最大。
4)锂、铍、硼元素丰度严重偏低,属于强亏损的元素。
5)氧和铁元素丰度显著偏高,它们是过剩元素。
6)含量最高的元素为H、He,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几乎占了太阳中全部原子数目的98%。
2.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1)地壳元素丰度差异大:丰度值最大的元素(O)是最小元素(Rn)的1017倍;丰度值最大的三种元素之和达82.58%;丰度值最大的九种元素之和达98.13%;2)地壳元素丰度的分布规律与太阳系基本相同。
与太阳系或宇宙相比,地壳和地球都明显地贫H, He, Ne, N等气体元素;而地壳与整个地球相比,则明显贫Fe和Mg,同时富集Al, K 和Na。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总结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总结1、化探:地球化学找矿法简称化探,是以地球化学和矿床学为理论基础,以地球化学分散晕(流)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矿床在形成及以后的变化过程中,成矿元素或伴生元素所形成的各种地球化学分散晕进行找矿的方法。
2、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倾向性。
3、Goldschmit 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亲石元素(即亲岩元素或亲氧元素) 、亲硫元素(即亲铜元素)、亲铁元素、亲气元素、亲生物元素4、地球化学异常:是相对于地球化学背景区而言的,是指与地球化学背景区相比有显著差异的元素含量富集区或贫化区5、地球化学指标:指一切能提供找矿信息或者其他地质信息的、能够直接或间接测量的地球化学变量。
6、地球化学场:如果把地球化学背景和发育在其中的地球化学异常当作一个整体看待,元素在该体系中的分布构成了地球化学场。
7、勘查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的实践应用,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科学。
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8、原生环境:指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岩浆分异和变质作用发生的深部空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9、次生环境(或表生环境):是地表天然水、大气影响所及的空间所具有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10、地壳元素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也称克拉克值,是为了表彰在这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美国化学家克拉克而命名的。
11、浓度克拉克值(相对丰度):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的比值。
12、矿石浓集系数:矿石的平均品位与该元素地壳丰度之比。
13、最低浓集系数: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与其地壳丰度之比。
14、表生地球化学环境的特点:是一个温度压力低,以含二氧化碳和多组分水为介质的物理化学综合环境。
15、地球化学景观:是指所有影响表生作用的外部元素的总和。
环境地球化学考试复习重点

1. 环境背景值: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要素的平均化学成分。
2. 地球化学障:元素迁移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的急剧改变所引起的元素沉淀。
3. 等电pH值:当矿物颗粒不能带电荷时的PH值。
4.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在生物圈内不断地运转,他们沿着特定的途径,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有机体内,再从生物体回到非生物环境中去,从而构成元素的循环,这种循环叫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5. 弥散现象:在多空的介质中,当两种流体相接触,某种物质从含量较高的物体中箱含量较低的物体迁移,是两种流体分界面处形成过度混合带,混合带不断扩大,趋向于成为均质的混合物质,这种现象称为弥散现象。
6.地下水的自净过程:污染物进入地下水,通过同周围的介质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一系列的反应,使污染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最终被净化,是地下水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地下水的自净过程。
7.浓缩作用:当水蒸发时,其中含盐分的量不减,则其浓度相对增大,这种作用称为浓缩作用8.CO2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可以让太阳辐射的可见光部分透过,但是能吸收地球在13-17um之间的再辐射,组织了热量向外层空间的散逸,保持了大气的温度,这就是所谓的CO2的温室效应。
9.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对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10.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中的CO、NO等一次性污染物在光的作用下形成二次污染物,这两种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11.混合作用:当两种或数种成分或矿化不同的地下水相遇时,新形成的地下水在成分与矿化度上与混合前不同,这种作用称为.混合作用。
12.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13..生物半衰期:有毒物质降到最初摄入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4. 溶质径流:地壳风化产物受水流溶蚀和冲刷并以真溶液和胶体溶液状态随水流前一的行为称为溶质径流。
1. 生命起源的前提条件有哪些?(8分)(1)在大气圈-水圈体系中必须没有游离的氧(2)必须存在有对产生有机分子所必须的元素和催化剂2. 在土壤样品采集中,一般采取哪几种方式? (8分)答:(1)对角线法适用于污水灌溉或被废水污染的田块,由进水口倒出水口引对角线,按均匀间隔取3-5个点,并根据田块形状做适当修改。
应用地球化学

一、名词解释1、勘查地球化学在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气体等)中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采集地球化学样品,经测试分析和数据处理。
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它地球化学标,据此作为找矿的线索和依据,进而寻找矿床,同时用以解决一些地质等其他问题。
2、分散流由矿(化)体、原生晕、次生晕破坏后,成矿(伴、共生)元素经迁移,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异常(形成分散流的物质,不仅是如同次生晕那样可来自地表的矿体及原生晕,也可以是来自地下的盲矿体及原生晕:甚至还可来自次生晕,即次生晕内的物质组分,进一步迁移、分散,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分散流3、原生晕同矿床或矿体的形成一样,是由于成矿元素及其半生元素迁移富集而形成的4、水系沉积物异常表生带内的矿体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经表生氧化风化形成疏松物后,在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冲刷与溶解下,使原来集中的元素沿水系发生分散,在水系沉积物的狭长地带内形成的异常5、同生碎屑异常岩石风化过程中与成土过程同时形成的二、填空题1、热液迁移、运动的动力学因素,主要是渗滤作用和扩散作用2、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泥质岩和化学沉积岩三个类型3、岩浆矿床的原生晕主要是通过结晶分异和熔离作用形成水化学异常的形成主要是由作用。
4、电化学溶解中电极电位增加的顺序是,由于是硫化物矿床中普遍出现的矿物,其它元素的硫化物与它相接触,都会被“”掉形成金属元素的水化学异常.5、元素的迁移方式:(1)渗滤作用渗滤作用是热液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元素通过溶液沿岩石裂隙系统整体、自由流动而迁移的一种过程。
(2).扩散作用是指一个体系的不同部分内,如果某元素的浓度不同,则该元素的质点将自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处迁移,直到各处浓度相等为止。
(3)气象运移作用指元素以气体状态逸散到近矿围岩中的作用。
成晕元素沉淀机制有:过滤效应,热液与围岩的化学反应和成矿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
6、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独立矿物、类质同象、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或称为超显微包裹体)、吸附、与有机质结合。
(完整版)地球化学期末考试重点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及子系统的化学组成、化学机制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地球化学研究内容:元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元素的迁移;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行为元素丰度:元素在宇宙体或较大的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为丰度。
元素的丰度取决于核素的性质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数。
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该元素克拉克值的比值。
宇宙中元素丰度特征规律:①H。
He最多,H/He为12。
5,总含量98%;②轻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曾加指数递减,Z〉50,丰度低且几乎不变,丰度曲线近水平;③原子序数为偶数其丰度远高于相邻奇数元素;④与He 相邻的Li,Be,B丰度低,在较轻元素丰度范围,是非常亏损的元素,在元素丰度曲线,O,Fe呈明显峰出现,是过剩元素;⑤Tc,Pm无稳定同位素,宇宙不存在,序数大于83(Bi)的元素也没有稳定同位素,都是Th,U的长寿命放射成因同位素,丰度曲线上空缺;⑥质量数为4的倍数的核素或同位素有较高丰度.陨石分类:(1)球粒陨石质陨石:①碳质球粒陨石②普通球粒陨石③顽辉球粒陨石(2)非球粒陨石质陨石:①原始无球粒陨石②分异的无球粒陨石(无球粒陨石,石铁陨石,铁陨石)陨石研究意义:陨石物质的平均成分为非挥发性元素的相对丰度提供了最好的信息,元素的宇宙丰度表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陨石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
月球的化学成分:月球整体是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固态球体。
月球高地岩体类型:斜长岩、富镁的结晶演、克里普岩。
月海岩石玄武岩类型:高钛,低钛、极低钛。
月海玄武岩主要矿物:辉石、富钙长石及富镁橄榄岩。
地球组成:地壳、地幔、地核、水圈、大气圈九大行星的分类:地球和类地行星,包括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星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大陆占地球表面的41%,大陆一般分为:①花岗质的上地壳②云英闪长质的中地壳③玄武质的下地壳大陆的化学成分意义:认识地球形成和演化、制约化学地球动力模型的基本边界条件。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题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题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小题3分)1.应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2.地球化学障:表生带在短距离内迁移条件明显交替,并导致化学元素浓集的地段称为地球化学障。
3. 地球化学省:某区域不止是一两类岩石中某元素丰度特别高,某种元素的矿床成群出现,而且在历史演化中,某元素的矿产出现率也特别高。
通常将地壳的这一区段称为地球化学省。
4.原生环境:指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岩浆分异和变质作用发生的深部空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5.次生环境:地表天然水、大气影响所及的空间所具有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6.表生环境:在地表发生风化、土壤形成和沉积作用以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地球表层疏松物所处的环境。
7.地球化学储量: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总质量。
8.地球化学景观:所有影响表生作用的外部因素的总和。
9.铁帽:指含铁硫化物、氧化物风化后形成的铁的含水氧化物土状或结核物质。
10.脱硫酸作用:还原环境中脱硫酸细菌能使硫酸根还原为硫化氢,使碳酸根浓度增大,地下水碱性增强并富含硫化氢,这是地下封闭环境在有机质存在时最常进行的化学作用。
11.脱碳酸作用:当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一部分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水中碳酸根离子与钙镁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钙或碳酸镁沉淀的过程称为脱碳酸作用。
12.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原生矿体及其原生晕在表生风化过程中,经过各种地球化学作用在土壤中形成的异常。
13.水化学异常:又称水文地球化学异常,是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解了矿体及其原生晕、次生晕中的某些组分,在天然水体中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二、回答题:(共10题,每小题7分)1.简述应用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1)矿产勘查地球化学方面,研究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矿产的联系。
(2)环境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化学元素的分布分配及其存在形态。
(3)农业土壤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作物生长有益或必需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程度以及有毒有害元素在土壤中的富集程度。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重点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20个)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的学科地球化学旋回:研究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岩浆作用一热液作用一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一变质作用或深熔作用这一地质大旋回中的演化。
指示元素: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和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变异系数:反映数据的均匀性程度表生环境:是一个在太阳能和重力能的驱使下,以内生过程提供的岩石、矿石为物质原料,固相、液相、气相共同存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综合进行的多组分的巨大动力学体系。
内生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在无矿地区未受矿化影响的地区内天然物质中的元素含量同生异常:异常物质和所依附的介质为同时形成的异常原生晕:局部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称为原生晕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元素的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的附近疏松覆盖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地段线金属量:根据一条测线来股算矿化强度的参数,它是异常范围里个采集样点元素的剩余含量与该点所控制的距离乘积之和。
Mc=XA X[Cx-Co] ; △ X—测线上点距;Co—背景值;Cx —异常范围里元素含量地壳元素丰度: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值浓度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之比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中形成,赋存于基岩的地球化学异常铁冒:含铁硫化物,氧化物风化后形成的铁的含水氧化物土状或结核物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对河流沟谷中的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分析,研究元素在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发现地球化学异常,圈定找矿远景区和成矿有利地段水系沉积物异常:在水系沉积物的狭长地带内形成的异常油气化探:利地球化学的方法,通过研究油气在形成,运移,集中,分散及破坏过程中天然介质中留下的痕迹来寻找油气藏的找探矿方法农业生态地球化学:以农业生态系统为对象,研究地球表层介质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对作物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影响和最终效果地球化学省:以全球地壳为背景的规模巨大的一级地球化学异常相容元素:是指容易进入结晶相而在残余流体相中迅速降低的元素在土壤剖面中A 层是淀积层C层是母质层异常的分带性包括浓度分带和组分分带两方面二、填空题(35个)1. 应用地球化学解决地球表层系统物质与人类生存关系。
地球化学期末考试重点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及子系统的化学组成、化学机制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地球化学研究内容:元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元素的迁移;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行为元素丰度:元素在宇宙体或较大的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为丰度。
元素的丰度取决于核素的性质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数。
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该元素克拉克值的比值。
宇宙中元素丰度特征规律:①H.He最多,H/He为12.5,总含量98%;②轻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曾加指数递减,Z>50,丰度低且几乎不变,丰度曲线近水平;③原子序数为偶数其丰度远高于相邻奇数元素;④与He相邻的Li,Be,B丰度低,在较轻元素丰度范围,是非常亏损的元素,在元素丰度曲线,O,Fe呈明显峰出现,是过剩元素;⑤Tc,Pm无稳定同位素,宇宙不存在,序数大于83(Bi)的元素也没有稳定同位素,都是Th,U的长寿命放射成因同位素,丰度曲线上空缺;⑥质量数为4的倍数的核素或同位素有较高丰度。
陨石分类:(1)球粒陨石质陨石:①碳质球粒陨石②普通球粒陨石③顽辉球粒陨石(2)非球粒陨石质陨石:①原始无球粒陨石②分异的无球粒陨石(无球粒陨石,石铁陨石,铁陨石)陨石研究意义:陨石物质的平均成分为非挥发性元素的相对丰度提供了最好的信息,元素的宇宙丰度表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陨石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
月球的化学成分:月球整体是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固态球体。
月球高地岩体类型:斜长岩、富镁的结晶演、克里普岩。
月海岩石玄武岩类型:高钛,低钛、极低钛。
月海玄武岩主要矿物:辉石、富钙长石及富镁橄榄岩。
地球组成:地壳、地幔、地核、水圈、大气圈九大行星的分类:地球和类地行星,包括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星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大陆占地球表面的41%,大陆一般分为:①花岗质的上地壳②云英闪长质的中地壳③玄武质的下地壳大陆的化学成分意义:认识地球形成和演化、制约化学地球动力模型的基本边界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重点绪论1、应用地球化学: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实际问题的学科。
地球化学是其理论基础。
2、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内容:元素分布与矿产资源元素在各介质中的含量元素的分布与分配地球化学异常与指标矿床的成因(矿床学为主)矿床的储量(找矿勘探课程为主)3、地球化学找矿与其它探矿方法的比较:(1)与地球物理相比,地化方法已成为其有效的辅助手段之一,在评价和解释地球物理异常时,可排除其多解性。
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直接的找矿方法,因而成果的推断解释较物探法简单、直接。
(2)同时,它较地质钻探等投资少。
(3)地质物化探综合运用,则更能提高找矿的效果。
(4)传统的地质找矿方法,以矿物学和岩石学的观察为基础,要求要有可见标志。
所以必须要求矿物的粒度在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以上。
而地球化学方法是依靠分析测试手段探测其微观标志(5)任何一种找矿方法,都有一个应用条件问题,都要根据研究区地形地貌自然景观条件的不同,以及目标矿种的地球化学特征的不同,选择相宜的方法技术。
4、应用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第一章1、地球化学旋回:地幔物质分异出的岩浆及地壳重熔物质形成的岩浆上升结晶形成岩浆岩,经构造运动进入表生环境,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沉降或俯冲作用到达地壳深部,发生变质或重熔作用,形成岩浆,完成一个大循环。
2、常组组分分布特征:地壳的物质成分与上地幔最有成因联系。
起源于地幔。
地壳:便于采样→数据较多。
地幔:不能采样→数据少。
遵循化学计量原则形成自然矿物地壳:易熔的硅铝长英质成分(Si、Al、Ca)和K、Na、水增加,以长英质浅色矿物为主。
地幔:难熔组分Mg、Fe、Ni、Co、Cr;以铁镁暗色矿物为主。
岩石圈中十余种常量元素占总量的绝大部分。
常量元素在地壳中总量占99. 9%以上3、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判断/填空)不受化学计量原则控制♠微量元素分布服从概率分布规律,既有随机性,又有统计性。
♠从地核到地壳的垂直方向上,分散在结晶矿物中的微量元素在地球化学旋回中产生了分异作用,有些元素(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从地核,下地幔向上地幔,最终在地壳中富集。
♠微观上受元素类质同象置换条件制约,少部分以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在矿物结晶生长时混入晶格缺陷或机械包裹)。
♠宏观上受元素分配系数制约,以某种统计规律反映富集贫化趋势。
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4、谢尔巴科夫分类方法:谢尔巴科夫用元素的向心力和离心力描述这种向地球外圈贫化或富集的趋势谢尔巴科夫分类方法:向心元素、最弱离心元素、弱离心元素、离心元素♠每次重熔,不相容元素和相容元素都产生一次分离,从而使晚期的岩浆较早期的岩浆更富集不相容元素。
5、巴尔科特把岩浆岩演化的这种规律总结为极性演化,即酸性岩越来越酸性,基性岩越来越基性。
这为矿产评价与找矿提供了思路,即在时代最新的花岗岩类岩体中寻找不相容元素的矿床。
6、戈尔德施密特提出划分为亲铁、亲硫(亲铜)、亲氧(亲石)、亲气、亲生物元素的分类方案7、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还具有由相容元素组合变为不相容元素组合的特征。
8、正常分布与异常分布:一般将遵从常规、不悖常理、无特别异举即为正常,其核心是从众,相反即为异常。
地球化学的正常分布,也就是某一空间中多数位置上元素含量所具有的相对波动不大的特征。
地球化学中的异常,是指某一区段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周围无矿背景区的现象。
9、背景区元素含量:背景上限、背景值、背景下限10、把异常区内高于正常上限Ca的样品数n’与总样品数n的比值n’/n称为异常率。
异常率的大小,不仅与成矿作用的强度、规模有关,成矿作用越强,越接近矿化中心,异常率越高。
11、背景值分为四级:全球的背景值、地球化学省的背景值、区域的背景值、局部的背景值。
12、地球化学省:在地壳的某一大范围内,某些成分富集特征特别明显,不止是一两类岩石中元素丰度特别高,而且该种元素的矿床常成群出现,矿产出现率也特别高。
通常将地壳的这一区段称为地球化学省。
地球化学省实质上是一种地球化学异常,它是以全球地壳为背景的规模巨大的一级地球化学异常。
13、地球化学指标:是指一切能提供地球化学信息或地质信息的,能直接或间接测定的地球化学变量。
地球化学指标在三度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与演化称为地球化学场。
14、地球化学场有以下特征:(1)与地球物理场相比,它没有严格的数学公式或化学定律进行准确的描述、推断、或延拓,它是具体点上地球化学环境(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综合制约的结果,可以定性推测而不能准确推算。
(2)地球化学场是一个连续的非均匀场。
(3)地球化学场是一个不可逆动态演化的非稳定场。
(4)地球化学场的指标不具有传递性。
15、地球化学障:凡是浓度梯度极大值所在的点,叫做地球化学障,其实质就是地球化学环境发生骤然变化,元素活动性发生急剧改变的地段(A·И·彼列尔曼)。
它是一种地球化学环境的边界。
16、50年代阿伦斯(1954,1957)提出常量元素服从正态分布,微量元素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规律,概括了当时最有影响的认识。
地质体中元素含量的概率分布型式与该地质体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有关。
维斯捷里斯(V.B.Visteeius.1960)的“地球化学过程的基本定律”最有代表性:单一地球化学过程所形成的地质体,元素含量服从正态分布;由数个地球化学作用过程叠加所形成的复合地质体中元素含量偏离正态分布,并且多为正偏分布(其中有些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17、最大频率直方柱偏向左边的,称为正偏分布;最大频率直方柱偏向右边的,称为负偏分布。
18、总结已有的元素含量分布型式研究资料,可以概括为:(1)单一地球化学作用所形成的单一地质体,化学元素含量服从正态分布。
(2)由两个以上地球化学作用叠加形成的复合地质体中,化学元素含量偏离正态分布。
但两个u值相差不大的正态母体的叠加,元素含量分布仍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
(3)一般情况下,常量元素服从正态分布,微量元素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因为勘查地球化学研究区经常遭受后期矿化作用叠加)。
(4)结合在多种矿物中的元素服从正态分布,如基本造岩元素和亲石分散元素,象Ga、V等元素。
而结合在一、两种矿物中的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如花岗岩中的Pb、Zn元素常以硫化物独立存在。
(5)通过扩散作用形成的元素含量对数正态分布,而通过对流混匀作用形成的元素含量服从正态分布。
第二章原生地球化学环境与元素的原生分布1、地球化学环境:是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得以保持平衡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综合。
2、原生环境:指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岩浆分异和变质作用发生的深部空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原生环境中岩石的物质组成与状态、元素的分布是深部地球化学作用的记录,是研究深部地质作用最直接的证据。
3、次生环境(表生环境):是地表天然水、大气影响所及的空间所具有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在地表发生风化、土壤形成和沉积作用以及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地球表层疏松物所处的环境均属于表生环境。
4、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独立矿物类质同象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或称为超显微包裹体)吸附与有机质结合第三章表生地球化学环境与元素的原生分布1、地球化学景观:所有影响表生作用的外部因素的总和。
2、铁锰氧化物通常不在水中出现,而呈结核、岩石表面的被膜和粘土中的锈斑出现。
铁锰氧化物最特征的地球化学性质是在其形成过程中,对其他微量元素具有强烈的吸附及沉淀作用。
3、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划分为A、B、C、D四层:A层:淋溶层 B层:淀积层 C层:母质层 D层:未风化基岩4、不同母质土壤剖面中常量元素的分布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愈向土壤的上层,含量的差异愈小,与母岩中的原始含量关系愈不密切。
这一特点表明,土壤中的常量元素不能用来反映下伏岩石的成分。
但若分析其中的微量元素,却能与基岩成分趋于一致。
第四章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方法1、一项完整的地球化学调查,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样品加工与样品分析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
2、采样单元:元素在地球化学场内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是,当把研究区按一定面积分割成若干足够小的单元时,可以近似把这一单元内元素看作是均匀分布的。
这个最小单元,地球化学上通常叫做采样单元。
3、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调查的采样布局:区域化探化探普查化探详查4、土壤采样三个基本问题:层位(或深度),成分和原始重量5、样品组合:把若干个相邻样品等体积混合,做成一个组合样。
第五章地球化学样品分析1、检出限:定义为某一分析方法或分析仪器能可靠地测试出样品中某一元素的最小重量或质量(μg或n g)。
2、精确度:称精密度或重现性。
指某一样品在同一条件下多次观测,各次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3、准确度:指样品分析含量值与样品的真实含量值接近的程度。
4、地球化学标准样:标准参考物质是国家标推局或高级实验研究机构联合研制发行的,化学组成经过多家研究机构实验室、多种方法、多次精密测定、化学组成均匀、稳定的一组样品。
第六章地球化学资料整理与信息提取1、地球化学数据处理的关键问题:⑴不同地质体(单元)中元素的丰度,如何正确统计平均含量,研究分布参数,这也是勘查地球化学中的“背景与异常下限划分”的关键问题⑵是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问题⑶分类问题:样品分类、异常分类或土地类型的分类,它不仅是对已知样品异常的分类,更重要的是对不明性质的样品、异常有归类、判别、预测的意义⑷元素或元素组合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地球化学制图。
2、地球化学背景:在背景区内各种天然物质中(如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地表水、地下水、植物和空气等)各种地化指标(如元素和同位素含量和比值、pH、Eh值、温度等)的数值称为地球化学背景。
3、地球化学晕:也称为地球化学分散晕,简称分散晕或晕。
这是一种局部性异常,指赋存在矿体或异常源周围各种介质中(如岩石、土壤等)中的地球化学异常。
原生晕来说,如同矿床或矿体的形成一样,是由于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迁移富集而形成的;次生晕来说,是由于矿体或异常源在表生条件下迁移与分散的结果。
4、地球化学异常定义:是相对于地球化学背景区而言的,是指与地球化学背景区相比有显著差异的元素含量富集区或贫化区。
异常值:在异常区内,各种自然介质中,指示元素的含量与周围的背景区有明显的差异,那么该指示元素的含量值称为地球化学异常值,简称异常值。
异常下限等于背景值上限5、异常衬度:又称对衬度、对比度,是指某一指示元素所形成的异常含量平均值C A与异常所在区域该元素的背景平均值C b(或异常下限T)的比值。
6、异常浓度分带性:指沿着元素扩散的方向上,某一点的元素浓度对距离的变化率。
异常浓度梯度值越小,分带性不好;相反,分带性较好。
7、背景值与异常下限确定其中图解法又包括:长剖面法、直方图法、概率格子法和多重母体分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