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有限空间作业是指那些相对封闭,进出口有限,通风条件较差,可能存在危险因素的空间。
这些空间包括储罐、管道、井下、盘尺间、舱室等。
由于有限空间作业的特殊性,其安全技术要求也较为严格。
下面将详细介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
1. 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包括作业目的、作业步骤、作业人员职责和安全措施等。
工作方案必须经过专业人员审核并得到批准。
另外,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了解作业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作业前还要检查空间的通风情况,确保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2. 有限空间作业的通风要求有限空间作业的通风非常重要,通风可以提供空气流动,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通风系统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包括有效的进风和排风口、适当的进风和排风风量、合理的布局等。
通风系统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3. 有限空间作业的防火防爆要求由于有限空间中可能存在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等危险物,因此防火防爆措施至关重要。
在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包括使用防爆工具和设备、使用防爆灯具、禁止明火作业等。
作业现场必须放置适当的灭火器具,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灭火。
4. 有限空间作业的个人防护要求有限空间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面具、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此外,还要配备安全带和降落绳等防坠落设备,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守工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擅自离开作业区域或违反安全规定。
5. 有限空间作业的紧急救援要求由于有限空间作业的封闭性和危险性,一旦发生意外情况,救援行动将非常困难。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和能力的救援人员,并制定详细的紧急救援预案。
救援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能够迅速、安全地进行救援行动。
总结起来,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包括准备工作、通风要求、防火防爆要求、个人防护要求和紧急救援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应急处置和安全检查重点
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无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溶 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易燃,闪点-11℃, 爆炸极限的浓度范围为1.2%~8%。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 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 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其蒸汽比 空气密度大,在较低处能扩散至很远处,遇明火会引起 回燃。
一、基本知识
✓ 苯的主要来源: (1)在反应釜中制作油、脂、橡胶、树脂、油漆、 粘结剂 和氯丁橡胶等作业时用苯作为溶剂和稀释剂。 (2)苯用于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苯乙烯、苯酚、 顺丁烯二酸酐和许多清洁剂、炸药、化肥、农药和燃 料等。 (3)在地下室、船舱内进行涂刷作业、对反应釜/塔进 行清洗、维修作业时会接触到苯。
引言
• 有限空间事故多发 • 2019年全国工贸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
12起、死亡41人,分别占工贸行业较大事故总量的 50.0%和51.8%。 • 2019年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5起、死亡18人 ,分别占工贸行业较大事故的45.5%和43.9%,工 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依然多发。(安监总厅管 四〔2019〕56号) • 2019年又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9起、死亡31 人。
一、基本知识
✓ 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1)在有限空间中进行焊接作业时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会
产生一氧化碳。 (2)反应釜中生产合成氨、丙酮、光气、甲醇等化学品时
产生的副产物中存在一氧化碳。 (3)使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等。 (4)使用柴油发电机、检查燃气管道、清洗反应釜/塔等
可能会接触到一氧化碳。
一、基本知识
相当。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氨水。 爆炸极限的浓度范围为12.5%~74.2%。遇热、
明火易燃烧爆炸。 ✓ 对人体的影响: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为了进一步确保容器内部清理、检修作业的人身安全,以减少在容器内部清理、检修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不安全情况,使容器内部的各项清理、检修作业安全有序开展,特对氧化铝公司容器内部的清理、检修作业进行明确规定,具体规定如下:第一章外来车间、单位清理工作必须执行的规定1.1、氧化铝公司的各项清理作业,不再使用清理工作票,全部统一使用清理、检修工作票。
1.2、外来车间、单位到容器所属车间进行清理时,清理、检修工作票的开具应由容器所属车间负责人填写,该容器所属车间可对本单位的多处清理作业,指定一名或两名总负责人,该负责人重点对本车间将该容器与系统完全隔离,必须执行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执行到位,并在清理、检修工作票中的第1条“工作负责人”一栏签字确认,并注明手机联系方式。
1.3、该容器所属车间的主任为清理、检修工作票的签发人,负责对需要与运行系统隔离的措施进行补充。
凡需要与运行水、料、汽等系统进行隔离的安全措施,由容器所属车间人员进行布置落实,运行人员具有工作票许可资质的,在清理、检修工作票的第10条“工作许可人”一栏签字许可。
1.4、外来车间只需派一名清理负责人,负责本单位清理人员的安全,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该清理负责人及时同容器所属车间总负责人沟通。
对于容器所属车间执行的各项安全措施,外来车间人员不得进行改动,因外来车间人员改动、操作容器所属车间执行的安全措施,带来的后果由外来车间承担。
该清理负责人的姓名填写于清理、检修工作票第3条“参加工作人员”一栏的最前面,如在清理过程中,需更换清理工作负责人,在清理、检修工作票的背面进行注明,必须经外来车间主任、分厂监护人、容器所属车间总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在工作票两联上均注明。
1.5、对于容器所属车间大型的清理作业,需外来车间或单位进行清理时(重点针对外来车间),分厂必须派安技科负责本容器所属车间的人员,亲自到现场监护,重点对容器与系统的彻底隔离措施进行检查,对清理人员的劳保穿戴、违章作业进行管理,对停运设备转生产的各项操作进行监护,确保清理作业及设备转生产时的安全。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要求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要求1、安全隔绝对所进入的有限空间要切实做要工艺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含氮气)系统,必须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不得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应挂牌表示,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必须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配电室电源开关应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并设有监护;2、清洗或置换应根据有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有限空间进行清洗、清空或置换,并达到安全作业要求。
3、监测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5ppm)。
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4、危害评估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应依据《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5、通风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一)清洗和置换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1、氧含量19 %-22%。
2、有毒气体硫化氢低于10ppm,一氧化碳低于35ppm。
3、可燃气体为0。
4、打开所有的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
5、必要时可以采取机械通风。
6、采用管道通风时,通风前必须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不准向设备内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7、在缺氧、有毒环境中,应配戴隔离式防毒面具。
(二)监测1、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粉尘等采样分析,分析合格之后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2、作业中要加强定时监测,至少每隔2小时监测一次,发现情况异常应当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全部人员;作业现场经处理,取样分析合格之后,方可继续作业。
3、作业人员离开设备时应将作业设备带出,不准留在设备内。
(三)照明和防护措施1、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设备内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不准穿戴化纤织物。
3、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应穿戴好防腐蚀护具。
4、设备内照明电压应该小于36伏,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12伏。
5、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照相关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6、临时用电线路装置,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架设和拆除,线路绝缘保证良好。
(四)监护1、设备内作业必须要有专人监护,并认真做好安全应急措施。
2、进入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并在入口处挂正在作业牌。
3、险情重大的设备内作业,应增加监护人员,并随时与设备外人员取得联系。
4、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工作岗位。
5、设备内事故抢救、救护人员必须作好自身防护,方能进入设备内实施抢救。
(五)管理要求1、相关方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2、作业前,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检测,检测内容应包括:易燃、有毒气体监测,氧含量监测等监测项目,监测数据应在《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上注明并由监测人员签字确认。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为了进一步确保容器内部清理、检修作业的人身安全,以减少在容器内部清理、检修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不安全情况,使容器内部的各项清理、检修作业安全有序开展,特对氧化铝公司容器内部的清理、检修作业进行明确规定,具体规定如下:第一章外来车间、单位清理工作必须执行的规定1.1、氧化铝公司的各项清理作业,不再使用清理工作票,全部统一使用清理、检修工作票。
1.2、外来车间、单位到容器所属车间进行清理时,清理、检修工作票的开具应由容器所属车间负责人填写,该容器所属车间可对本单位的多处清理作业,指定一名或两名总负责人,该负责人重点对本车间将该容器与系统完全隔离,必须执行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执行到位,并在清理、检修工作票中的第1条"工作负责人'一栏签字确认,并注明手机联系方式。
1.3、该容器所属车间的主任为清理、检修工作票的签发人,负责对需要与运行系统隔离的措施进行补充。
凡需要与运行水、料、汽等系统进行隔离的安全措施,由容器所属车间人员进行布置落实,运行人员具有工作票许可资质的,在清理、检修工作票的第10条"工作许可人'一栏签字许可。
1.4、外来车间只需派一名清理负责人,负责本单位清理人员的安全,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该清理负责人及时同容器所属车间总负责人沟通。
对于容器所属车间执行的各项安全措施,外来车间人员不得进行改动,因外来车间人员改动、操作容器所属车间执行的安全措施,带来的后果由外来车间承担。
该清理负责人的姓名填写于清理、检修工作票第3条"参加工作人员'一栏的最前面,如在清理过程中,需更换清理工作负责人,在清理、检修工作票的背面进行注明,必须经外来车间主任、分厂监护人、容器所属车间总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在工作票两联上均注明。
1.5、对于容器所属车间大型的清理作业,需外来车间或单位进行清理时(重点针对外来车间),分厂必须派安技科负责本容器所属车间的人员,亲自到现场监护,重点对容器与系统的彻底隔离措施进行检查,对清理人员的劳保穿戴、违章作业进行管理,对停运设备转生产的各项操作进行监护,确保清理作业及设备转生产时的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中安全技术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中安全技术要求1、通风1.1作业时,操作人员所需的适宜新风量应为30~50m3/h。
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有限空间,应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换气次数应能满足空气中氧含量为19.5%~25%,并满足稀释有毒有害物质的需要。
1.2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或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出限值时,应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2、监测2.1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进行监测。
2.2对不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应定时监测,如监测分析结果超出限值,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2.3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应携带便携式有毒或可燃气体报警仪连续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2.4监测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有限空间,应对上、中、下各部位进行监测分析。
密度比空气重的气体,应在有限空间下部和中部适当增加监测点;密度比空气轻的气体,应在有限空间上部和中部适当增加监测点;密度与空气相当的气体,应在有限空间上、中、下部设置监测点。
2.5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3、作业监护3.1作业过程中,在有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
3.2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监护人员应与其一起对照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逐一检查应采取的安全措施,统一联络信号。
3.3在风险较大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增设监护人员。
监护人员应随时与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保持联络。
3.4作业期间,监护人员不得离岗,不得进入有限空间,并应掌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人员和工器具进行清点。
3.5监护人员应装备可靠的气体检测仪、通讯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备等,并且定期标定、维护。
4、个体防护4.1缺氧或有毒的有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仍达不到2.1要求的,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必要时应拴带安全绳,并可靠地固定在有限空间外,便于与监护人员的沟通及救援。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六要素
6.应急救援装备(具有应急装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六要素
1.检测(先检测后作业)
2.危害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对危害环境进行评估)
3.通风(作业时采取通风措施)
4.防护设备(作业时配备防护设备)
5.呼吸防护用品(人员佩戴呼吸防护用品)
6.应急救援装备(具有应急装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六要素
1.检测(先检测后作业)
2.危害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对危害环境进行评估)
3.通风(作业时采取通风措施)
4.防护设备(作业时配备防护设备)
5.呼吸防护用品(人员佩戴呼吸防护用品)
6.应急救援装备(具有应急装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六要素
1.检测(先检测后作业)
2.危害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对危害环境进行评估)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六要素
1.检测(先检测后作业)
2.危害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对危害环境进行评估)
3.通风(作业时采取通风措施)
4.防护设备(作业时配备防护设备)
5.呼吸防护用品(人员佩戴呼吸防护用品)
6.应急救援装备(具有应急装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六要素
1.检测(先检测后作业)
2.危害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对危害环境进行评估)
3.通风(作业时采取通风措施)
4.防护设备(作业时配备防护设备)
5.呼吸防护用品(人员佩戴呼吸防护用品)
6.应急救援装备(具有应急装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六要素
1.检测(先检测后作业)
2.危害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对危害环境进行评估)
3.通风(作业时采取通风措施)
4.防护设备(作业时配备防护设备)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要求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要求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1、有限空间定义安监总局第59号令《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本规定所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2、构成有限空间的物理条件(1)足够大到员工可以进入从事指定的工作。
(2)进入和撤离受到限制,不能自如进出。
(3)并非设计用来给员工长时间在内工作的。
3、有限空间的危险特征(1)内部存在或可能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产生有害气体,或通风不良造成缺氧。
(2)内部存在或可能出现能掩埋进入者的物料。
(3)有限空间的内部结构可能将进入者困在其中。
(4)存在任何其他已识别的严重安全或健康危害。
4、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1)缺氧。
正常氧气浓度:19-23%。
特别注意:绝不能因为害怕缺氧而直接向有限空间内通入纯氧,只能利用通风的方式供给空气。
(2)易燃易爆气体。
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其内可能存在或在作业过程中产生可燃性气体,当可燃性气体浓度超过起最低爆炸限度的10%时;当空气中的易燃性粉尘相对集中,从而使可视距离在1.5米以内模糊时;当氧气浓度在23%以上时,如果在其中使用电动工具、焊接、切割、吸烟,将会发生爆炸。
(3)中毒窒息。
有限空间内本身存在或者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聚集,浓度越来越高,产生窒息危险。
(4)物理危害。
如:极端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长时间的噪音,湿滑的作业面造成摔伤,坠落、尖锐的物体造成伤害。
(5)吞没危害。
如:储存在筒仓或容器中的松散物,如谷物、沙子、煤渣等淹没作业者;管道或阀门中可能释放有害物质;下水道水流等。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及相关人员职责
在受限空间作业时应在 受限空间外设置安全警 示标志。
作业人员不得携带与作 业无关的物品进入受限 空间,作业中不得抛掷 材料、工器具等物品。
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 畅通。
受限空间外应备有空气 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 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 应急用品。
有限空间作业要求:其他要求
严禁作业人员在有毒、 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毒面 具。
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 h监测一 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 应加大监测频率;作业中断超过 60min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 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 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 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 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要求:个体防护措施
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
有限空间作业要求:安全隔绝
受限空间与其他系统 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 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有 效隔离措施。
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 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 管道进行隔绝,不能 用水封或闭阀门等代 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与受限空间相连通的 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 孔、洞应进行严密地 封堵。
受限空间带有搅拌器 等用电设备时,应在 停机后切断电源,上 锁并加挂警示牌。
03
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 联络及呼叫方法。
05
在受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 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可安 排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02
在受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 应停止作业。
04
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受限 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有限空间作业职责:监护人
01
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 和保护的职责。
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受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以上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由于通风不畅,有限空间内可 能存在有毒气体,如硫化氢、 一氧化碳等,会导致作业人员
中毒。
氧气不足
有限空间内氧气可能不足,导 致作业人员缺氧窒息。
火灾或静电火花等 点火源,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
其他风险
如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风险 也可能存在于有限空间作业中
应急预案
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应急救援措施、人员分工等,确保 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03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 程
作业前的准备
明确作业任务和目标
在开始作业前,必须明确作业任务和 目标,以便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操 作规程。
评估作业环境
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成分、浓度、温 度、湿度等进行检测,了解可能存在 的危险因素。
05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与 教育
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通过安全培训,使员工充分认识 到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和注意 事项,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
发生。
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培训使员工熟悉有限空间作业的安 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掌握相关 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开展安全培训是遵守国家安全生产 法律法规的重要体现,能够降低企 业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的法律风险。
通风设备
提供新鲜空气,排除有毒气体或粉尘 ,保持空气流通。
气体检测与监测
气体检测仪
实时检测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成分和浓度,确保安全。
监测系统
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温度、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应急救援与逃生
救援设备
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如急救箱、灭火器等。
逃生路线
确保有限空间内的逃生路线畅通无阻,标识清晰。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
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条件
发生燃烧或爆炸必须符合四个条件: ❖ 气体中必须含有适量的氧气 ❖ 适量的燃气(超过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 ❖ 火源 ❖ 足够的分子能量维持火链反应
如果这四个其中的任何一个没有或不足,燃烧就不可 能发生,这也就是为什么测量爆炸性气体的时候一定 要检测氧气浓度的原因。
可燃气体燃烧
有限空间作业技术标准要求
主要内容
1 有限空间的特点 2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 3 有限空间作业的技术要求 4 有限空间危险性气体检测分析技术
有限空间的特点
❖ 空间大小或设定的空间大小可让人体进入并完成指定的 工作;
❖ 有限空间的入口受地点及位置影响,人员出入受限制, 入口的大小和位置往往给事故营救带来困难;
❖ 实际上,换气次数的正确确定,须根据有限空间的体积、有无有害 气体、何种有害气体、进入操作人数等综合因素确定,不能简单地 套用3次-5次/h。
电气设备与照明安全规定
❖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电气设备设施宜具有防爆、防静电功能; ❖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 ❖ 进入金属容器(炉子、塔、罐等)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
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12 V; ❖ 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12 V 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
器,其接线箱(板)严禁带入容器使用。 ❖ 作业环境存在爆炸性液体、气体等介质的,应使用防爆电筒或
电压≤12 V 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不得放在容器内或 容器上; ❖ 有限空间内进行焊接作业时,电焊机需加防触电保护器; ❖ 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
❖ 严禁使用纯氧通风换气。超过常量的氧气可能会加速燃烧或其它的 化学反应;
❖ 对可能存在可燃、可爆气体的舱室使用机械通风时, 应采用防爆通 风机械。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与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与要求
1、作业前30min内,应对有限(受限)空间进行气体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入内。
2、作业中应定时检测,至少每2h检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3、有效切断介质来源,执行“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或检测不合格,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中断30min,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方可进入。
4、专人监护,使用可靠的联络工具。
5、设备内照明电压应小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12V。
6、禁止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
7、作业时携带氧含量及所含介质的检测报警仪。
8、作业结束后,必须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接触设备的安全警示标志,三方签字确认。
9、检修结束后必须恢复设备原有的安全防护、安全联锁、报警、信号等装置。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1.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开始作业,在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期间必须保持连续强制通风与连续监测。
作业前30min内,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检测,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2.检测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有限空间,应对上、中、下(左、中、右)各部位进行检测分析;3.检测人员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检测时,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装备;4.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5.不应向有限空间充纯氧气或富氧空气或工业管网的压缩空气;6.作业中断时间在30分钟以上或作业条件发生改变,需继续进入内部作业时,应重新办理作业证,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作业证规定的时间作业。
7、氧含量必须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规定的不得低于19.5%,且最高不得高于21%。
8、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符合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规定的容许浓度,9、可燃气体、蒸气浓度要求应符合动火分析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格的规定。
10、作业时,作业现场应配置移动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连续检测有限空间内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及氧气浓度,并2h记录一次,气体浓度超限报警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11、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开始作业,在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期间必须保持连续强制通风与连续监测。
12、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前安全技术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前安全技术要求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1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的定义识别并确认工作场所是否为有限空间。
1.2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包括:a)火灾、爆炸;b)窒息;c)淹溺;d)掩埋;e)触电;f)高温或低温;g)高处坠落;h)物体打击;i)机械伤害;j)其他。
1.3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提出清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并将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
1.4生产经营单位宜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识别:a)对照法;b)经验法;c)类比法;d)案例法;e)事件树法;f)事故树法。
2、作业许可2.1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先编制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再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也称有限空间作业证),作业中涉及到其他特殊作业时应按照其他特殊作业要求办理相关作业审批。
2.2《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应一式三联,并编号,不得涂改,第一、二联分别由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持有,第三联由有限空间所属单位存档备查,存档时间至少1年。
内容至少应包括:a)审批表编号;b)申请单位、作业单位、有限空间所属单位、有限空间名称;c)申请人、作业单位负责人、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d)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过程中涉及的其他特殊作业及其特殊作业证编号;e)危险、有害因素,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分析人,针对性的安全措施;f)申请单位意见、审批单位意见、作业单位(含第三方施工单位)意见、完工验证。
2.3《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由作业单位负责办理,经单位审批责任人签字确认。
2.4一处有限空间、同一作业内容办理一张审批表,当有限空间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审批表。
2.5作业前,应明确有限空间作业单位负责人、作业现场负责人、作业审批人、作业人、监护人及其安全职责,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
2.6进入有限空间开展特殊作业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有限空间:指仅有1个~2个人孔即进出口受到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分隔间(如风道、管道、水箱、各种罐状设备等),或深度大于1.2 m封闭或敞口的通风不良空间的封闭或半封闭建筑(如污水坑、化粪池、隔油池、小型密闭空间建筑等)。
此种建筑具有如下特点:空间内的气体可能具有危害。
二、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1. 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通讯不畅;2. 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相互联系不便,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施救;3. 湿度和热度较高,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劳;4. 存在酸、碱、毒、尘、烟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介质,易引发窒息、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5. 存在缺氧或富氧、易燃气体和蒸汽、有毒气体和蒸汽、冒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各害性;空间内存在可能导致进入者的身体受限;其它公认的严重的安全或健康风险。
种机械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三、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1.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1)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先检测后进入。
2)检测确认有限空间内有害物质浓度,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
3) 对作业场所现状分析合格后编制施工方案,再办理“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相关手续。
4) 作业前应再次对确认存在有害气体的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防止有害气体的二次释放5) 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以及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
6)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或部门,应提前准备好适合有限空间作业的作业工具和防护工具。
7)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或部门,应提前准备好适合有限空间作业的通讯器材。
8)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或部门,应预先准备好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
2. 保证有效的通风换气1) 进入有限空间工作前,应提前两天进行全面通风换气。
2) 进入有限空间工作时,应尽量利用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道等通风条件进行自然通风,必要时应采取机械强制通风。
3) 需要机械通风时,机械通风设备要提前安装到位,并保证其工作正常。
4) 除严重窒息急救时等特殊情况,严禁使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5) 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电、气焊作业时,为防止焊接或切割烟尘导致呼吸受阻,应进行阶段性作业,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换气。
电、气焊设备除末端把线,其余钢瓶、焊机等设备应置于有限空间外部。
电焊作业要进行有效接地。
3. 保证安全有效的电气设备与照明1) 进入存在可燃性气体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应具有整体电气防爆和防静电措施。
2) 存在可燃气体的有限空间场所内不允许使用明火照明和非防爆设备。
3) 使用固定照明灯具,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应采用安全电压;4) 在潮湿地面等场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其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
5) 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小型密闭空间等狭窄的场所工作时,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
6)手提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灯泡的金属部分不准外露。
行灯使用的降压变压器,应采用隔离变压器。
工作场所环境潮湿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
4. 保证完好的机械设备安全1) 机械设备的运动、活动部件都应采用封闭式屏蔽,各种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装置。
2) 机械设备上的局部照明均应使用安全电压。
应急器材3) 机械设备上的金属构件均应有牢固可靠的PE线。
应急器材应放置在作业现场。
4) 作业时使用的梯子、检修平台、吊绳等,应安全可靠,5. 区域警戒与消防1) 有限空间的坑、井、洼、沟或人孔、通道出入门口应设置防护栏、盖和警告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红灯。
2) 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场所,提醒作业人员引起重视,在有限空间外面醒目处,设置警戒区、警戒线或相关警戒标志。
作业场所外应悬挂“未经许可,不得入内”标示牌。
3) 当作业人员进入风道、井道或管道等有限空间工作时,必须提前关闭相关阀门,切断相关电源。
设置“禁止启动”等警告信息。
4) 存在易燃性因素的场所警戒区内应设置灭火器材,并保持有效状态;并有专职人员应在警戒区内定时巡回检查、监护,并有检查记录。
严禁火种或可燃物落入有限空间。
5) 动力机械设备、工具要放在有限空间的外面并保持安全的距离,以确保气体或烟雾排放时远离潜在的火源。
同时应防止设备的废气或碳氢化合物烟雾影响有限空间作业。
6. 应急器材的使用要求及管理1) 应急器材应放置在作业现场。
2) 应急器材应保证应急救援要求。
3) 急救药品应完好、有效。
4) 应急箱应指定专人管理和操作。
四、落实现场监督管理制度1. 有限空间现场应明确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
监护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
2. 每一名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配备不应少于两名监护人员。
3. 对于有限空间作业现场,作业单位或部门负责人(或委派管理人员)应提前到达现场勘查,提前审查施工方案并组织相关作业。
4. 作业单位或部门必须在完成相关作业手续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5. 现场监护人员必须熟练操作应急器材。
6. 现场监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
7. 现场监护人员发现以下现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与作业人员一同撤离作业现场,情况紧急应呼叫应急救援并报告负责人:1) 发现作业者出现异常行为。
2)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出现异常情况,而作业者自身未能发现。
3) 有限空间外出现威胁作业者安全和健康的险情。
4) 监护者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职责时,也应通知作业者撤离。
8.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 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 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具。
3) 应与监护人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4) 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有限空间。
9. 有限空间现场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必须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后,会同现场监护人员对有限空间现场进行封闭并检查确认,防止其它人员误入该区域。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方案措施一、工程概况西三旗建材城危改项目市政道路及雨污水工程,位于昌平区和海淀区交界处西三旗地区v。
本工程西起建材城中路、东至城市铁路;南起规划西三旗路、北至西三旗北路。
此工程包括东小口村西路排水及道路、硅谷先锋北路排水及道路、建二路排水及道路、西三旗北路排水的规划与污水管线的修建。
二、本工程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内容根据工程投标文件,现场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内容为:顶管施工、管道清掏施工。
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1、主要负责人职责:各作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①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②组织制定细化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③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④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⑤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作业审批: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各作业单位应实施作业审批。
未经作业负责人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危害告知:作业单位应在有限空间作业前,对所属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告知作业人员由于上部道路存在原来旧污水管道渗漏现象,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如果未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并未正确佩戴相应防护用品可能存在气体中毒隐患,必须提高安全意识,掌握相应安全知识,杜绝盲目施救造成二次伤害。
作业单位必须在进入点附近必须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4、现场监督管理: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①作业负责人职责: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②作业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③监护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5、承包管理: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生产经营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时,应当与作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承包单位应严格遵守安全协议,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等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
在未准确测定有害气体浓度前,严禁进入现场管道等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作业。
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
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
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5、分包单位所属作业人员,每次进入管道内作业前,必须经所属单位相关人员对有害气体、可燃气体,使用检测仪表等设备进行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正确佩戴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作业人员所属单位必须加强监管,严禁在未检测前,私自进入管道作业,否则,造成伤亡事故由其本人和所属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6、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等防护器具,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在进入过程中如发现检测仪器报警,应立即撤离;7、所有进入管道内作业的人员必须在地面上有人监护,且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绳,以便于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将作业人员拉出,防止发生二次伤害。
8、在有可能存在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