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复习重点
心理学概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2、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意志等构成的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它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3、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和指标。
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4、常见的心理现象:➢认知活动: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具体的形式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整体及其关系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却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注意是指人脑对外界刺激信息的选择以及对所选择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人类不仅能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还能对过去曾经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能储存和积累过去的各种行为经验。
这就是人类的记忆活动。
➢情意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一方面,情感是个体存在状态的一种反映;另一方面,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脾气、秉性)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5、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也成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归纳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人格发展、认知过程、动机和动机、社会行为等等。
以下是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1.神经科学:神经科学是关于神经系统如何控制行为和思维的研究。
它探索了大脑结构和功能、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以及记忆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从婴儿到成人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
研究领域包括婴儿认知和情感、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问题,以及成人智力和性格发展等。
3.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特质和长期模式。
它研究了人格特征、人格理论,以及人格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4.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过程。
它关注思维的结构和组织、决策和问题解决,以及记忆和学习等方面。
5.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如何被社会和群体影响。
它探索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和态度形成等问题。
6.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关注精神健康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它研究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和干预技术等。
7.注意力和意识:注意力是人类感知和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研究了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缺陷和意识的不同状态。
8.情绪和情感:情绪是人类行为和思维中的强烈体验。
心理学研究了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以及情感的不同类型和功能。
9.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人类获取和保持知识的重要过程。
心理学研究了学习的不同类型、记忆的存储和检索机制,以及学习困难和记忆问题的应对策略。
10.动机和动机:动机是个体行为和思维背后的驱动力。
心理学研究了动机的不同类型、动机如何影响行为和决策,以及如何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自我动力。
除了上述知识点,心理学还涉及其他重要主题,如认知失调、人类性别和性别差异、社会认知、语言和沟通等。
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复杂性。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
大学心理学总复习资料(包括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神经冲动_。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动作电位_来说明。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电传导_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化学传导_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突触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神经递质_来完成的。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兴奋_,另一种是_抑制_。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反射_方式来实现的。
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反射弧_。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交感神经_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额叶__、_顶叶_、_枕叶_、_颞叶_。
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额叶__;__顶叶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枕叶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听觉中枢_。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语言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抑制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
条件抑制包括:_消退抑制、延迟抑制_;无条件抑制包括:_外抑制、超限抑制_。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相邻性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
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相倚性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
现代心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认识对心理的影响?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
人在认识事物时,必然产生一定的情感,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这个道理。
“知识就是力量”则说明了认识对意志行为的重要影响。
4、个性心理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部分构成的5、心理学的两大领域: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心理学的应用领域6、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7、心理学的任务是探索和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
8、心理学的基本任务:①揭示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
②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9、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教育性原则③发展性原则④系统性原则10、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①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或劳动中,通过被试的动作,行为和谈话等外部表现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②实验法是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条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地引起或改变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③调查法是根据被试对问题的回答而实现的一种惧资料的方法。
常用于需要,兴趣,爱好,态度和价值观的研究。
④测验法是使用专门的测量工具(量表)来测量被试某一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第二章1、论述心理的实质?心理学是从哲学分离出来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受哲学思想的影响。
唯心主义者把心理看作没有形体,超自然,超社会的东西,诸如“灵魂”呀,“宇宙精神”呀,等等。
到科学昌明的现代,这种赤裸裸的唯心主义在心理学领域中,已难头角毕露,但种种唯心主义思想,在心理的实质问题的探讨中,对有些心理学流派,仍有深刻的影响。
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对心理学也很有影响,如近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只研究行为,排除意识,否定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把人和狗、鼠等动物等同起来,把人和机器等同起来,人兽不分,人机无别。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姚磊单选(20×1)、判断(10×1)1冯特于1879年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他是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是现代心理学的建立者,冯特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2心理现象虽然与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行为又不等同于心理;3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系统: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意识心理、无意识心理。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5动机的种类①按性质分类: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②按学习在动机形成中的作用:原始动机和习得性动机③按意识水平分类;有意动机和无意动机④按来源分类: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1)生理性动机: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主要包括:饥、渴、性、睡眠(2)社会性动机: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主要包括: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6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伴随着心理过程而产生的。
7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8注意的周期性变化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现象,或称为注意的动摇现象。
9保持并非是原封不动的保存头脑中识记过的材料的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动态过程。
10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的方向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3.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分:常规思维、创造思维;1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的主要特点。
12激情是一种短暂而猛烈地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
13意志行动在过程中的2个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决定方向和结果);2执行决定阶段(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际行为)14比奈-西蒙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
15人格的本质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16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17性格是后天社会中形成,人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有好坏之分;18社会助长:既是社会助长作用,也叫社会促进。
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级概念: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因此被誉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
3、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现象。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4、心理过程:根据其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角度不同,分为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5、人格:人格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和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
第二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6、构造主义(结构主义):心理活动的内容代表人物:[德]冯特(创始人)、铁钦纳(推广)基本观点: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法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个体的直接经验要从内容、过程和原因进行研究;个体经验由人的感觉、意象、感情三种元素结合而成。
7、机能主义:有目的的心理代表人物:[美]詹姆斯等人基本观点:主张以心理活动和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意识是个人的、变化的、连续的、具有选择功能的。
8、行为主义:理解和控制行为代表人物:[美]华生(斯金纳)基本观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可以为他人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而不是内隐的心理与意识活动。
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观察刺激—反应的公式,环境刺激是行为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因素,而遗传的影响可以不必理会。
9、格式塔心理学:整体的心理代表人物:[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基本观点:主张人的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0、精神分析:心理活动的动力代表人物:[奥]弗洛伊德(1896年创立)基本观点:潜意识、生本能与死本能、力比多;人格发展五时期(口腔、肛门、性器、潜伏、生殖)、恋父(母)情结;本我、自我、超我、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能力【考试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熟悉能力的基本概念,掌握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区分才能与天才;掌握能力的分类,识记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晶态能力、液态能力的概念;掌握能力的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懂得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和能力测量方法,重点识记一般能力测验中的智商计算公式;把握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识记信度、效度与常模;联系实际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能力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能力(一)能力概念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能力与活动的区别与联系能力与活动是紧密相连的。
能力表现在人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当然,能力与活动之间,并非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种能力可能会对多种活动起作用,一种活动也会需要多种能力。
(三)能力的分类能力包括已有能力和潜在能力。
1.已有能力:已有能力亦即现实能力,指已经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并可以通过活动显现的能力。
2.潜在能力:潜在能力指个人能力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外部环境或教育条件许可时,可以通过一定的经验发展成为现实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一)知识与技能的概念1.知识: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都不断地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
2.技能:技能是在活动中由于练习而巩固、并在活动中应用的基本动作方式。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第一,所属的范畴不同。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在活动中由于练习而巩固、并在活动中应用的基本动作方式;而能力则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生理机制不同。
知识、技能赖以获得的神经机制,是形成暂时神经联系和动力定型,而能力的神经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在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和巩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特性。
第三,概括化的内容与结果不同。
知识是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中对相应经验的概括化结果,技能是在行为方式的练习巩固过程中对相应行为方式的概括化结果,而能力则是调节行为、活动的相应心理过程的概括化结果。
心理学各章知识要点
心理学各章知识要点1. 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原理与机制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心理学各章的知识要点。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学习、问题解决等。
其中著名理论有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从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会通过感觉、注意、记忆和思考等过程进行加工。
认知负荷理论则主张人的工作记忆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超过限制则容易出现错误。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变化和发展。
其重要的观点包括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青少年时期的身份认同等。
例如,根据让-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期、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三个阶段。
4.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社会影响和集体行为。
其中的经典实验包括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权威实验”和菲利普·津巴多的“监狱实验”。
权威实验揭示了人们在遭受权威压力下会服从不道德的指令,监狱实验则展示了环境对行为的重大影响。
5.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特质和个性发展。
著名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大五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特质是由潜意识和冲动所决定的,而大五人格理论则将人格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6.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一种用于了解个体心理特点和问题的方法。
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心理问卷等。
其中,斯坦福-比奈特智力量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智力测验,可以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
人格测验中,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可以评估人的人格特征。
7.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通过与心理学专业人员的交谈来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方法。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治疗等。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解决患者的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心理健康。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试重点汇总一、名词解释1.思维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并影响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2.心理的年龄特征是指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
3.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4.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5.能力就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6.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7.从众是指个体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认知或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8.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学科”。
9.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10.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计划和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11.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12.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景的反应,它是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的。
13.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4.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过程15.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或记忆就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1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17.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18.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需要为中介,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19.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20.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21.青少年是指11、12岁~18、19岁这个年龄阶段,相当于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22.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在青少年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23.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困扰足以妨碍其心理效能和心理发展的状态.24.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教育.二、选择、填空1.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现代人格心理学考点概括
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人格动力:生的本能死的本能人格结构:人格的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的关系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发展:1、口唇期,18个月2、肛门期,18~36个月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6~12岁,青春期开始5、生殖期,12~20岁,自恋弗氏理论观点:潜意识是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潜意识是我们未知觉的想法、经验和感情。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精神分析的目的和成就不外乎是对心理生活中的潜意义的发掘,认为一切精神活动是心理能的作用,弗过分强调潜意识的性本能的作用,把人类人格发展的动力归结于性本能或力比多,认为性本能是否满足直接影响人格发展。
他忽视意识和社会环境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二、阿德勒的人体心理学追求优越:人格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人生而具有把人格统一于某个总目标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称为追求优越。
生活风格:~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优越的独特方式,生活风格是一个人在早期的生活道路上形成和固定下来的行为模式,是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的工具。
创造性自我:使人按自己的方式建立起独特生活风格,创造性自我是一种个人的主观系统,是塑造人格的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
社会兴趣:是全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需要,社会兴趣是个人对自卑感的一种最根本补偿。
一个人能否获得充分发展的社会兴趣,主要取决于母亲,母子相互作用决定儿童社会兴趣发展的情况。
自卑和补偿阿德勒的观点:他强调社会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把追求优越、完美的社会作为人类的基本动机,纠正了弗洛伊德过分重视性本能的倾向,他重视社会兴趣,认为社会兴趣是人格形成的因素,重视意识的作用,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他强调人格的整体性和独特性,认为每个人都是一种独特的组合,个人的行为显示他独特的生活风格。
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人格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人潜意识P62(看一下),集体潜意识P64原型: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人格类型:一般态度类型机能类型:外向思维型,外向情感型,外向感觉型,外向直觉型内向思维型,内向情感型,内向感觉型,内向直觉型四、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自我概念:~认为,自我是个体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且能把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心理性欲向合理方向发展。
1现代心理学讲义(打印版)
第一讲绪论主要内容一、心理学是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三、研究心理学有什么意义四、为什么心理现象能够研究五、怎么研究心理现象六、西方心理学派别七、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八、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一、心理学是科学1 特定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2 独立的理论体系:3 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有目共睹二、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的成年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3 心理现象的具体内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普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三、研究心理学有什么意义1 理论意义⏹克服唯心主义⏹不同的心理观⏹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2 实践意义⏹有利于教育:教育心理学等⏹有利于交往:社会心理学等⏹有利于生产:工程心理学等⏹有利于人才选拔和企业管理:管理心理学等⏹有利于商业:广告心理学等⏹有利于军事:军事心理学等⏹有利于司法:犯罪心理学等⏹有利于医疗:临床心理学等⏹……3 科学研究的四个层次⏹描述(description)⏹描述的目的是将研究问题时所获知的表面事实,客观地用口头或文字描述出来;只求事实的真实性,不涉及问题发生的原因。
⏹解释(explanation)⏹解释的目的是将问题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清楚。
解释以陈述的事实为根据,进一步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
⏹预测(prediction)⏹预测的目的是只根据现有的资料,去推测将来发生问题的可能性。
适于因果关系明确的问题。
⏹控制(control)⏹控制的目的是指设法控制问题发生的原因,使可能发生的问题不致于发生;或将可能发生问题的严重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为什么心理现象能够研究1 原因⏹从时间上看⏹过去⏹现在⏹过去 + 现在⏹内容上看⏹生理原因⏹心理原因⏹环境原因2 言行⏹从时间上看⏹即时⏹延时⏹从表现形式上看⏹内隐的⏹外显的五、怎么研究心理现象1 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2 具体方法1)观察法⏹定义: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感知,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
现代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编1、目前认为对该对象的研究应该考虑哪些必要的因素?(1)要强调社会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2)要重视关于社会情境的探讨“社会情境”与“社会环境”(3)要重视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2、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简程,尤其注意发展中的转折点及其标志一、社会哲学阶段(孕育期)古希腊——19世纪中叶基本特征:根据权威的思辨和社会准则来阐明人们的社会行为。
※一切科学均起源于哲学,这个很长时期的社会心理学也孕育在哲学中,所以社会心理学的很多问题最早都是哲学家提出来的二、社会经验论阶段(形成期)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形成的标志:1908年:罗斯侧重于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麦独孤侧重于心理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的出版是标志,1908年社心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大直接理论来源社会心理学的最初形态A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开创者:德国哲学家M·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H·施坦利1859年,创《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发表《民族心理学序言》,成为民族心理学的创始人。
发展:冯特(1)意识的基本材料---实验法观察意识的高级过程---观察法不适用---民族心理学的内容(2)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是民族精神,社会和文化的心理学应称为民族心理学衰落和分化: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开始衰落和分化民族性格学发展心理学比较文化社会心理学B、法国群众心理学代表人物:社会学家塔尔德、黎朋等发展:模仿论层影响了一些人的理论,如鲍德温、米德等,但模仿不再被视为唯一原因;而黎朋的群众观点却为很多人接受:如美国社会学家罗斯C、英国本能心理学代表人物:麦独孤用“本能”解释社会心理现象,在20世纪20年代影响甚大,如杜威、桑代克等都受其影响强调本能固然不对,但愿望、欲望、需要动机等与本能相联系的概念仍是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三、社会分析学阶段(确立期)20世纪20年代以来标志:1924,F.H.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美国社会心理学:1897年,美社会心理学诞生之年,以N特里普立特在《美国心理学杂志》首次发表《竞标和竞争中的动力发生因素》为标志。
心理学复习资料15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境的反应,由一定的刺激所引发,由一系列的运动、活动和动作所构成,行为结构的三大基本要素包括刺激、心理、反应。
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脑获取、接受内外部环境中信息的机能系统,其产生不依赖于经验。
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需要在感觉的基础上组合事物特征成为整体,并借助过去经验加以识别和理解。
4.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基础,能使人们获得比较系统的感性认识。
5.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或者说是感觉的敏锐程度,由感觉阈限来度量。
6.适应——指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7.感觉的相互作用——指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以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8.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也是人在头脑中积累与储存经验的过程,这种经验信息既可以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可以是客观事物的概念和意义。
9.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包括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触觉形象或味觉形象等。
10.逻辑记忆——也称意义记忆,是以语词、概念、判断、推理、公式、定理等为内容的记忆,是人存储知识的最主要的形式,也是人类所特有的记忆。
11.记忆表象——简称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以感知作为基础,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两大特征。
12.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1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一种指向事物本质特性和内部联系的探索性思考活动,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性联系,属理性认识。
心理学复习整理
一、填空题1、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一种2、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特征中的3、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体的结果。
4、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的意志品质称为意志的。
5、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6、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的特性。
7、气质主要反映心理活动在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等动力方面的特征。
8、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9、思维的是指个体能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是个体最重要的思维品质。
10、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被称为。
11、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12、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部刺激物,是引起相应动机的外部条件。
13、情绪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即。
14、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八大主题分别是: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基础,感觉、知觉与意识,,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动机与情绪,个别差异,社会心理,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等。
1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实践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16、看见红颜色觉得温暖,看见蓝色觉得清凉,这在感知觉中是一种现象。
17、当环境或任务发生了变化,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叫。
18、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这是意志的的表现。
19、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性格的特征。
20、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这之前的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
1、看小说时,我们根据作者对人物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这个人的模样,这种心理活动是一种。
现代心理学
1·感觉的规律: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先后对比),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4·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5·联觉。
2·知觉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3·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1·遵循感觉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1)根据感阈限与刺激强度的关系组织教学。
(2)运用对象与背景差别的直觉规律组织教学。
(3)运用差别感受性规律组织教学。
(4)运用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组织教学。
(5)运用联觉规律组织教学。
2.采用直观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4·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5·无意注意规律:(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4)刺激物的新导性2·人的主观原因,3·知识经验与期待)6·有意注意规律:(1·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2·依靠间接兴趣的支持,3·抗干扰的能力)7·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1··动作记忆,2·形象记忆,3·语词-逻辑记忆,4·情绪记忆)2·根据记忆的理解性(1·理解记忆,2·机械记忆)。
8·记忆的表象特征:1·直观性,2·概括性,3·可操作性。
9·复习的策略:复习的时间安排: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计划复习,4·变化复习。
复习的时间安排:保持在50%~100%最好。
现代心理学
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注意:是现时政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它包括个人对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以及对自己的身体状态的综合觉察与认识。
2、潜意识:指潜隐在意识层面之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赢受意识的控制欲压抑,致使个人不能觉知的意识。
3、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别量就叫差别感觉阈限。
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7、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在空间的位移快慢的反映。
8、情绪记忆:是以过去体验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9、思维:是人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0、想象:是在人脑中对有表现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1、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生产的状态体验,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
12、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具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1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或危险情景所引起的急速而高速紧张的情绪状态。
14、理智感: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高级情感。
15、意志:是意识的能力作用。
它是人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6、多重趋避冲突:17、动机:是直接引起、推动与维持个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18:学习动机:是引导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使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9、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0、流体能力:是指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相对不受后天学习经验影响的智慧能力,亦即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
21、晶体能力:是指受后天学习影响较大的智慧能力。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知觉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知觉第六章知觉一、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和感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来自于感觉,但不同于感觉感觉与知觉的联系和区别:联系:(1)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感性认知阶段;(2)感觉与知觉之间是连续的,知觉的产生必须以各种各样形式的感觉存在为前提,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3)感觉和知觉是同时进行的,通常两者是融为一体的,成为感知觉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心理过程,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是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2)感觉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则有很大的个别差异(3)分析器是产生感觉、知觉的基础。
感觉的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反映客观事物的许多属性。
(4)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知识和经验,知觉受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二)知觉的组织原则(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的过程就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所以,对象和背景的关系是知觉组织基本的原则。
对象和背景相互依赖,又可以相互转换。
图形组织还有其他一些原则:1. 邻近性:空间和时间上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图a;2. 相似性:相似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图b;3. 对称性:对称的部分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图c;4. 良好连续:连续的事物容易知觉成一个整体,图d;5. 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图e;6. 封闭:可以把事物知觉成一个整体,把缺少的部分补充上来,图f;7. 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一个整体;8. 简单: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基本理论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基本理论一、填空题1.认识记忆2.习惯化心理倾向3.认知策略4.认知活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5.信息加工6.指向集中7.目的性意志努力8.有意后注意9.直接作用于感官觉察10.反差11.感觉有意义的整体12.表征形象性13.表象新形象14.直观性概括性15.形象新颖16.信息来源概括程度创造性17.有意想象无意想象18.再造想象创造想象19.创造想象生活愿望20.编码贮存提取21.机械识记理解识记22.再认回忆24.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3.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抽象记忆情绪记忆25.不均衡先快后慢26.保持遗忘保持遗忘27.已有知识知觉印象概括表征28.所凭借的工具29.新颖性30.倒“U”型31.人格特质32.独特特质共同特质33.表面特质根源特质34.内向外向3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36.强度均衡性灵活性37.多血质38.粘液质39.胆汁质40.抑郁质41.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42.内向型外向型43.独立型顺从型44.生理上心理上45.需要内驱力46.自然性需要社会性需要47.物质需要精神需要48.马斯洛49.引起维持50.激活功能指向功能51.双趋冲突二、单项选择题1.C2.A3.B4.C5.A6.A7.B8.C9.B 10.B 11.A12.D 13.C 14.B 15.C 16.A 17.D 18.C 19.D 20.A 21.C三、名词解释题1.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认知与认识的含义基本相同,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狭义的认知与记忆含义基本相同,是指个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认知是个体重要的心理活动,是人的意识的集中表现。
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有,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二教育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
是系统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包括,自然实验2实验室实验。
三调查调查法。
谈话法,问卷法。
三作品分析法。
是心理测验法。
五,个案法。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首先。
感觉在人的心里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
感觉是对内外刺激的反应。
第三感觉反映的是个别属性。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依赖于感觉是感觉的深入,感觉是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而知觉则是对刺激物的整体反应,要形成知觉还必须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运动知觉是指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运动知觉可分为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和诱动直觉,社会知觉效应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刻版效应4近因效应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过程,这个过程要进行教材认知,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迁移,和应用等诸多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感知教材是起点,获得丰富,全面,正确和生动的感性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
因此,教学中可以运用直观的方式,根据感受性及自学的相关规律,提高教材感知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领会和运用以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遵循感觉规律,提高教学效果1根据感觉阙限与刺激强度的关系组织教学,2运用对象和背景差别的知觉规律组织教学3运用差别感受性规律组织教学4运用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组织教学.二采用直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
三遵循知觉规律,提高教学质量1利用知觉的整体性规律组织教学2运用知觉的选择性规律组织教学3运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组织教学。
四、让学生多种感知觉协同活动,促进教学和学习1让学生多钟感知觉协同活动加深对形的概念的认识2让学生多种感知觉协同活动,弄清不同几何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区别,3让学生多种感知觉协同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知觉的特性,一选择性,二整体性,三理解性,是恒常性。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大基本特征,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的内容划分为1动作记忆2形象记忆3语词-逻辑记忆4情绪记忆5情节记忆。
根据记忆的理解情况划分为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
根据材料组织的性质分类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根据记忆的意识划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有意回忆是指有预订的回忆目的和任务自觉主动的进行的回忆,无意回忆是指没有明确的回应目的和意图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回忆如浮想联翩触景生情,影响长时记忆提取的因素1,对信息的组织2时间间隔3思维活动的积极性4情趣兴趣,记忆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可以分为,识记,保持,再线三个阶段或三个环节。
复习策略:一、复习的时间安排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计划复习4变化复习二,复习的次数安排,三,复习的具体方法。
1尝试复习法2整记与分记相结合3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5联想法6谐音法7归类法8纲要法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的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发散思维的特点: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可以将其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根据思维过程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规则,分为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4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根据创新程度的不同可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动机和情绪2知识经验3原型启发4定势5功能固着6个性特征想象的内涵:是一种高级的负责。
想象也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是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基础材料是记忆表象,想象的过程1黏合2夸张3拟人化4典型化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二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想象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应该结合这些因素。
社会实践要求与人的创造性需要。
知识经验与表象的储备。
思维的积极活动。
原型启发。
灵感的作用。
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有意识的支配,调节个人的行为以及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动失控是指人在面里有危险性的情况而自己又无力应付时就会觉得对事件失去控制力。
失控是意志行为遭受挫折的表现失控的原因:外部因素。
自然法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生命安全所造成的威胁。
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以及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引起的失败等。
内部原因。
指由人自身因素所造成的困扰。
失控后的反应1寻找信息2对困境反应加剧3抗争4象征性复控失控后的应对1合理认知,2改善情境3总结经验,4调节抱负水平5寻求帮助。
意志品质的含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意志的培养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措施。
明确目的增强责任感。
参加实践获得经验。
从小事做起加强自我锻炼。
融入集体获得归属感。
情绪和认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二者的相互影响上一方面情绪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产生的所以认识是情感的基础并引导情感的发展。
另一方面情绪反过来对认识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情感促进了我们的认识活动从而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绩效,消极的情绪情感妨碍了我们的认识活动从而降低了活动效率。
情绪的种类1快乐2愤怒3恐惧4悲哀。
情绪状态的种类1心境,2激情,3应激。
工作效率与动机强度有密切联系,动机强度的不断增加有机体的活动,就会更加高涨活动效率也就越高。
从业克斯多德森定律可以发现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克服不良情绪的具体方法1宣泄法2转移法3幽默法4放松法 5暗示自我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的层次:按照其强弱和出现的次序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人生和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的种类1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根据动机内容的性质,可把动机区分为高尚的和卑劣的动机。
3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可把动机区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短暂的、具体的动机。
4、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动机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在一定条件下同样也可以转化为外在动机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最佳水平因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有随动机提高而上升的趋势;而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从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来看,兴趣、信念、理想等都可以说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势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结构的心理学分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一,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
第二,设置榜样。
第三,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第四,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第五,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第六,坚持以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
第七,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第八,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在培养学习兴趣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
2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
3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性格的形成个体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自身的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认为,性格的形成与发展,遗传、家庭、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1遗传的作用,人的神经系统类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人的气质影响着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
但是性格作为人对现实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系统,主要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是遗传对性格的形成有某些影响但他不起主要作用2家庭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社会生活中各种道德观念的集合点,也是儿童出生后最先接触并长期生活的场所,因此家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家庭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家庭生活气氛和谐父母的性格特征的儿童的性格也有明显的影响,另外儿童在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处在什么地位也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形成。
3学校教育作用。
学校教育的适龄儿童性格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的生活扩大了学生的生活范围,丰富了他们的活动内容,对他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为实际的学习任务。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学生性格形成中起着积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校中的集体组织集体活动特别是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的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具体影响。
4社会文化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应用,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他对儿童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就一般的文化背景而言,世界上有两百多个国家,我国有50多个民族,这些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从小就影响,儿童的行为举止与道德规范自然会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5社会实践活动与对性格的作用.人的社会实践是指社会活动、生产劳动、科学实验、文化艺术等活动。
社会实践最终决定人的性格的形成。
人在社会实践中会根据客观现实的要求改变自己的性格并且会形成心的性格特征。
6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明显地影响着性格的形成,他们把自己从客观环境中区分出来的是性格形成的开始。
可见,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性格的形成几乎是同步的。
性格的培养与塑造性格培养与塑造的天地是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学校大课堂,家庭小天地,无处不是培养学生性格的场所,青少年正处于一生中性格发展的关键阶段。
应重视对他们良好性格的培养与塑造1重视早期性格习惯培养2充分发挥榜样作用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4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沃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分成两类的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气质和性格的区别1.气质是先天的,性格则受,生活环境的制约。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2性格有积极的性格特征和消极的性格特征,气质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而性格具有社会性反映的是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有好坏善恶之分。
3气质表现的范围较窄性格的表现范围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