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一面》word导学案1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一面》word导学案1

2 一面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一些词的音形义;2、熟悉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的记叙要素及顺序,体会运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3、能找出本文外貌描写的语句,能说出鲁迅的外貌特征,据此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重点知识及能力讲解】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掌握记叙的要素,在有的记叙文中,这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就可以省略。

在分析事件的起因时,要找事件的直接原因。

“我”可以是记叙文中的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难点知识及能力讲解】本文以叙述为主,又抓住特征描写了鲁迅的外貌,刻画了他精神矍铄、意志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性格,学习中要能结合语句分析他的思想性格。

●预备训练1、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chóuchǘ() tuí唐()地jiào()不能自yǐ() mǎng撞()摩挲.()抖擞.()恣.情()2、解释加点字及词语不能自已.恣.情揩.油窘.3、填空课文以第人称,按顺序记叙了作者与见面的全过程,赞颂了对的关怀。

●课堂达标训练一、选词填空1、我(A、费力 B、吃力 C、用力 D、尽力)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A、猛然 B、陡然 C、忽然 D、突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2、我很(A、诧异 B、吃惊 C、惊异 D、惊讶)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A、担忧 B、担心 C、害怕 D、吃惊)。

3、看一下那书脊(A、鲜明 B、清晰 C、清楚 D、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4、他带着(A、激动 B、奖励 C、鼓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二、阅读课文中对鲁迅先生三次外貌描写的文字①“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②“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2篇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2篇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精选2篇(一)教材: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中的诗歌《一面》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一面》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以问题导入:“你们是否听过贺知章的诗歌《一面》?对于这首诗,你们有什么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

Step 2:诗歌理解(15分钟)教师出示诗歌《一面》的全文,并指导学生逐行阅读。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节和意义。

Step 3:情感表达(1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贺知章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以及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提醒学生在诗歌中体会古人的情感和赞美。

Step 4:语言感知(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一面》,并分析诗歌中的优美的语言和韵律。

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所表达的美感。

Step 5:学以致用(15分钟)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观察,写一首赞美自然或祖国的诗歌。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分享。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诗歌是一种美的表达形式,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欣赏和创作诗歌。

Step 7:课后作业(2分钟)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背诵并写下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贺知章的其他诗歌,并分析他的诗歌表达和情感。

2.学生可以进行诗歌创作的比赛,展示自己的诗歌才华和创造力。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一面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了解赵普的诗词创作背景和特点,提高学生对古代诗人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了解赵普的诗词创作背景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赵普的诗词作品。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一面》word导学案2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一面》word导学案2

2.一面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并准确运用生字、新词;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

2.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3.感受鲁迅先生与劳苦大众呼吸相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贵品质。

●重点: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学习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地窖.(jiào)摩挲.(suō)憎.恶(zēng)颓.唐(tuí)嵌.(qiàn)殷.勤(yīn)kāi(揩)油hè(赫)然抖sǒu(擞)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

言语、行动轻率鲁莽。

(2)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精神萎靡的样子。

(3)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

放纵感情。

4.整体感知。

本文记叙的是一位电车工人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但这“一面”,却表现出了作为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战斗精神;表现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5.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合作探究问题一:本文题为“一面”,那么,作者记叙的是自己和谁见的一面?为什么以“一面”为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的是自己和鲁迅见的一面。

一方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索,吸引读者;另一方面突出主题,虽然时间短暂,却能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可见鲁迅精神感人之深。

文章回忆了四年前作者去内山书店避雨,和鲁迅先生不期而遇,短短的“一面”使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言行铭记于心,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问题二: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如果按记叙的一般过程归纳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那分别是什么?记叙的线索是“我”买书的过程。

记叙顺序是时间顺序:1932年秋天→一天中午→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1936年10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教案一面高邮市送桥镇初中江平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掌握字、词:教学设想:一、安排三教时。

二、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气质上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通过“‘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的力量”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三写肖像的文字,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讲解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以课文为借鉴,结合作文,写一个初次相识的人的外貌特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统复备一、解题。

《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

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

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

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二、检查课前预习。

课前要求预习、掌握字、词。

堂上检查正音、正字、释义、(详见“教学目的”三),展示小黑板,拼音由学生上黑板填写,辨形可以安排选字填空练习,释义是口头回答。

三、划分段落层次。

(一)确定自然段。

1、教师指导:独立成节的一段文字最末一个标点符号如果是冒号或者是破折号,那么划分自然段时,应该将下一个独立成节的文字一起划为一个自然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课《一面》学案1(2课时)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课《一面》学案1(2课时)

《一面》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一些词的音形义;2.熟悉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的记叙要素及顺序,体会运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3.能找出本文外貌描写的语句,能说出鲁迅的外貌特征,据此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

重点知识及能力讲解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掌握记叙的要素,在有的记叙文中,这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就可以省略。

在分析事件的起因时,要找事件的直接原因。

“我”可以是记叙文中的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难点知识及能力讲解本文以叙述为主,又抓住特征描写了鲁迅的外貌,刻画了他精神矍铄、意志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性格,学习中要能结合语句分析他的思想性格。

预备训练1.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chóu chú() tuí唐()地jiào()不能自yǐ()mǎng撞()摩挲()抖擞()恣情()2.解释划线字及词语。

不能自已恣情揩油窘3.填空课文以第人称,按顺序记叙了作者与见面的全过程,赞颂了对的关怀。

课堂达标训练一、选词填空1.我(A.费力 B.吃力 C.用力 D.尽力)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A.猛然B.陡然 C.忽然 D.突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2.我很(A.诧异 B.吃惊 C.惊异 D.惊讶)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A.担忧 B.担心 C.害怕 D.吃惊)。

3.看一下那书脊(A.鲜明 B.清晰 C.清楚 D.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4.他带着(A.激动 B.奖励 C.鼓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二、阅读课文中对鲁迅先生三次外貌描写的文字。

①“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②“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一面》导学案苏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一面》导学案苏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课设计、试题、试卷学习内容二、一面学习目标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貌、小看、蓦然、艰辛、软绵绵、牛毛小雨、结结巴巴、重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领会运用相貌描绘刻画人物的方法,感觉鲁迅关心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行。

学习重难点领会运用相貌描绘刻画人物的方法,感觉鲁迅关心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行导学过程感悟一、导学:(一)课前预习温馨提示: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打破词语阻碍。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地窖()摩挲()颓唐()熏黑()....凌虐()赫然()振作()憎恶()....2、辨字组词踱()窖()挲()姿()镀()窑()娑()咨()3、指出下边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 上下的中国人()(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马上感觉身上遇到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祥交叉着的抚摩似的。

()( 3)这时,我突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接见记——()“哦!您,你就是——”()(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5)我又认真地看他的脸——瘦!()(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4、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表示时间、地址的词语或句子。

读一读,简要地把文章主要内容写下来。

二、合作研究学习研究先自读自悟,而后合作、沟通学习,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1、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缘,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法提示:认真读课文,找出描绘相貌鲁迅的句子,写下你的感觉。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作者对相貌描绘中领会到鲁迅是一个的人。

2、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赐予作者如何的关心?你从中领会到什么?3、“我”为何能在“历尽艰辛”“受尽凌虐”的状况下“咬紧”牙,“昂着头”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沟通:四、展现:五、反应:致颜黎民(节选)鲁迅昨天收到十天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 一面(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 一面(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 一面(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

学生上黑板,摘要出第一次写鲁迅肖像的主要词句。

二、继续指导学习课文。

(一)“我”正踌躇,老人出来了。

文章又一次集中笔墨描绘了鲁迅的肖像,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二写肖像的第16自然段,并与一写肖像作比较。

学生齐读节16自然段。

(二)指定学生上黑板摘要写出二写鲁迅肖像的主要词句,教师整理、修正(板书要求参考板书设计总表有关部分)。

(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分析:这段肖像描写,文字虽然不多,却是十分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却很好的形象特征。

作者与鲁迅面对面观察更为仔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孔,次写头发,再写胡须,就像电影中逐渐放大的脸部特写镜头一样,把人物最鲜明的外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部,逐一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写肖像只是突现了“瘦瘦的”“穿一件牙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的外表特征;二写肖像,从瘦入手着重写他的精神特征。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反映了“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接着通过“但是”一转,由“一根根精神抖擞”的头发、“很打眼”的浓黑的胡子,写他“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完全是个战士的精神状态。

(要求学生在有关词语下划线。

)(四)集体慢速朗读第16自然段,体会作者通过最鲜明的外貌特征,描绘出鲁迅精神状态的肖像写作特点。

(五)第17自然段写作者仔细观察后的深刻感觉,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印象。

请同学上黑板作这方面的选词填空练习(出示小黑板):“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

那种正直而——(慈祥、安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按摩)(严厉、严肃)和——(慈祥、慈爱)交织着的——(抚摩、抚摸)似的。

(六)要求学生在16——23自然段中分别找出人物肖像描写(通过人物外貌的描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肖像描写)、语言描写(通过人物语言,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用人物行动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做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用人物的所想所感去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叫心理描写)的有关文字。

2、一面—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一面—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一面—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校名/授课教师/授课班级/课文题目一面日期/分课时第二课时课型分析研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外貌描写和作者感受融为一体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侧面描写人物的写法。

3.理解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议论抒情的运用。

能力目标1.理解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2.提高记叙文写作中描写人物突出人物特点的能力。

情意目标认真体会鲁迅先生真诚地关心和帮助进步青年的情怀,从中受到鼓舞,并提高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加深对他的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描写中倾注了作者的感情。

教具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媒体使用时间分配设计意图一、导入。

结合所给扩展资料介绍鲁迅逝世前几天的情况,反映鲁迅鞠躬尽瘁的精神,创设学习情境。

◆请一位同学说说本文结构。

创设学习情境,启发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媒体使用时间分配设计意图二、分析课文。

()◆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其他同学考虑,这个部分都记叙了一次见面的哪些情况。

◆课文读完后同学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先记叙这一次见面的原因,再详细记叙见面的过程。

)◆学生口头介绍:▲见面的原因▲书架一角的近景▲一本书的特写◆学生默读课文第3段、第18—19段。

并且找出三次描写鲁迅外貌的语言。

◆小组讨论三次外貌描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说说外貌描写相同点突出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点,为什么描写有所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出作者的观察点、观察条件和感受有所不同)。

◆讨论之后填表。

一位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口头介绍。

学生说外貌描写的部分。

学生小组讨论。

每组选出代表发言。

先说说为什么三次外貌描写有所不同,使学生基本认识到是由于观察点、条件、感受不同,因而观察的结果不同。

用投影显示两个部分内容提纲,根据前面所列结构图,空出后面所要出示的板书的位置。

投影出示表格,学生在笔记本上画表填写。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 《一面》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目标2【自主学习】 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 背诵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比一比,谁背的好!)【课中交流】 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3)从“一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4)怎样理解“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句话的含义.(反复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语段表达的感情.)1.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2. 体会本文以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对“我”的鼓舞。

问题探究(1)作者通过六处外貌描写,把鲁迅瘦而精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看出作者笔下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体现了鲁迅的什么品质呢?(结合文中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目标检测】有目标才能成功!补充习题【课后巩固】学而时习之!从本文的内容、写作方法、表达情感等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小写作。

(可以对人物进行分析,可以写对鲁迅新的认识,可以采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也可以写读后感等。

)【课堂记录】知识链接:(一)鲁迅名言警句精粹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名言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2课 一面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2课 一面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一面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一面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一面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一面学习目标: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学习重点: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相关链接《毁灭》和《铁流》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鲁迅十分重视十月革命以来的苏联文学,尤其注重介绍反映苏联国内革命战争的作品。

鲁迅着力推荐的作品是法捷耶夫的《毁灭》和绥拉菲摩维奇的《铁流》。

鲁迅认为“这两部小说,虽然粗制,却并非滥造,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实在够使描写多愁善病的才子和千娇百媚的佳人所谓‘美文’,在这面前淡到毫无踪影.”鲁迅甚至说,他爱《毁灭》,“就像亲生的儿子一般”,并说“实在是新文学中的一个大炬火”,是社会主义文学的“一部纪念碑的小说”。

因此他一方面鼓励曹靖华翻译《铁流》,一方面“经过不少艰难"亲自翻译《毁灭》,并且自费印刷出版。

《毁灭》描写的是苏联内战时期一支由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组成的游击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西伯利亚地区同反革命匪帮进行战斗的故事。

在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时候,这部宣传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文学作品,对于我国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真好比“雪中送炭”。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一面》教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一面》教

一面二、一面阿累教学目标:1、感受鲁迅的伟大品质;2、学习本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3、品味语言,把握部分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重点:1、通过外貌描写展示的人物品质;2、典型选材,以小见大和叙议结合的写法;3、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感受鲁迅的伟大品质;2、学习本文中所运用的典型选材、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935年,中国文坛上一颗巨星殒落了,山河动容,举国悲恸,在悼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一位电车工人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

今天,我们带着缅怀的心情走近鲁迅的世界,感受他的伟大人格魅力。

展示图片,设置情景二、诵读课文,检查预习(一)、字词注音踱地窖赫然窘相捻摩挲颓唐抖擞憎恶揩油恣情莽撞虐待不能自已(二)、通读文章,初步感受鲁迅的伟大品质、关怀帮助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发现问题,寻求解决。

并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从表达方式入手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记叙描写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议论抒情(二)、诵读39—43小节的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三)、启发学生在深入阅读思考的基础上,了解文章标题“一面"的作用,揣摩文章的思路。

简洁扼要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先生的伟大品格。

(四)、熟读39--43小节,试着背诵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通过外貌描写具体分析人物品质;2、通过叙议结合的写法,品味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教学步骤:一、分析课文(一)、重点研读“我”与鲁迅先生见面的部分,明确作者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尤其是外貌描写。

准确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以刻画鲁迅的外貌为重点,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1-2一面学案2苏教版word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1-2一面学案2苏教版word版

中学精选试题、试卷、教学设计资料《一面》目标导航1、抓住特点描绘相貌,并经过相貌描绘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2、对照手法的运用,令人物形象鲜亮,艺术成效加强。

3、语言的激烈感情色彩。

4、叙议联合的方法,在记述的基础长进行点睛之笔式谈论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填空: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想了作者___________,在1932年秋季在__________书店见到一面的情形,表现了___________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构造层次,达成:第一部分:( 1— 38)一面之交1.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由。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39— 4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读课文,思虑:文题“一面”除了表示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外,还能够做如何不一样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谊提示】记述类文章的段落区分可准时间的先后、地址的变换、事情的发展、描述的内容、表达的方式来办理。

还有些文章有显然的分段标记,如本文的大空行。

归纳段意可摘中心句,也可抓住中情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窥伺到文章很多精妙之处。

题目有提示文本内容、点明主要事件和人物、揭露中心、担当行文线索等多方面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面》教案3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面》教案3 苏教版

课题《一面》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本文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领会文章通过外貌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品格风貌。

4.品味文章带有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和句子,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5.激发学生热爱鲁迅的情感。

6.从读学写,学习本文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会人物外貌所战线的人物品格风貌。

教学过程:本文通过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的任务主要是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是分析本文的外貌描写,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情感,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针对本班学生水平状况及教材特点,本节课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文章的精妙之处,解读精彩的语言文字,由浅入深,逐块推进,引导学生自由说话,积极讨论,进而理清思路,理解文章,感受文学作品蕴涵的丰富情感。

首先,通过复习检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理解本节课内容作好准备。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训练重点:理解本文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在课前先向学生讲清这节课的目标,让学生上课有明确的目的性,便于有的放矢。

对新课的学习具体分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抓住本课的重点,理解本文外貌描写的特点。

为突破这个重点,先让学生找出外貌描写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再说一说,这样,逐渐让外貌清晰起来,学生印象也逐渐深刻,外貌描写的特点——瘦自然就体现出来了。

由此再突破难点,理解外貌描写所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特征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步:对课文所记叙的鲁迅赠书这件事稍作分析,了解鲁迅关心下一代进步青年的品质。

由于这件事情的经过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过,这个内容相对讲得简略些。

第三步:领会作者的感情。

当学生了解了鲁迅高尚的品格风貌后心中自然会产生对鲁迅的敬仰、爱戴等感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让学生产生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二第2学时
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2.体会本文以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对“我”的鼓舞。

学习重难点1.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2.体会本文以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崇高品质,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1.互相检查重点词语的默写。

2.认真背诵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比一比,谁背的好!)
3.搜集鲁迅关心文学青年的故事。

4.找出文中精彩的句子、语段,用批注法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5.学后有收获,可见你聪明;学后找疑问,说明你是有心人。

有句名言说的好: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个有心人,写下你的困惑,和小组内同学共同
解决。

二、课堂探究:
1.背诵展示。

(各组采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本组成员的背诵情况,比一比哪组参
与人数最多,背诵情况最好。


2.互动交流
(1)互相交流搜集的鲁迅关心文学青年的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精彩语句、语段。

(结合文中的句段,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谈
谈自己的理解。


3.问题探究
(1)作者通过六处外貌描写,把鲁迅瘦而精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
生,看出作者笔下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体现了鲁迅的什么品
质呢?(结合文中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2)我与鲁迅先生虽然只见了一面,但是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想一想,“一面”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分角色朗读我和鲁
迅先生的对话。


(3)怎样理解“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句话的含义。

(反复阅读课文
最后一段,体会语段表达的感情。


(4)从“一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4.拓展提高
(1)各抒己见
你对鲁迅先生有多少了解,读过他关心文学青年的故事后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谈谈对“文如其人”“写作文先要学做人”这两句话的理解。

(结合本文的学习和自己的实际来谈谈。


(2)文本表演
用“话剧”的形式再现这一次短暂而难忘的会面!(要求同学们熟悉人物的对话,想象和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动作、神态等。

可由两个男生来演,一个饰阿累,一个饰鲁迅。

小组共同导演。


(3)我来点评(针对同学的表演说出自己的感受。


5.写作训练
从本文的内容、写作方法、表达情感等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小写作。

(可以对人物进行分析,可以写对鲁迅新的认识,可以采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也可以写读后感等。


三、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

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

”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原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

我不敢看他的脸。

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象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